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水粉畫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氨氮含量較低污水;厭氧氨氧化;影響因素
當前,我國城市污水中C/N比值普遍偏低,再加上我國污水排放標準逐漸提高,傳統脫氮工藝難以實現污水總氮、氨氮達標。厭氧氨氧化作為新型生物脫氮技術,能夠分別以污水中的氨、亞硝酸鹽作為電子供體、受體,并在厭氧狀態下將污水中的氮除去。和傳統脫氮工藝相比較,厭氧氨氧化不但不需要外加碳源,能夠節約50%堿消耗量、62.5%供氧量,且短程硝化的產泥量約為傳統脫氮工藝的15%。但是,厭氧氨氧化也存在著厭氧氨氧化工藝細菌生長速度相對緩慢,污水中氨氮含量高,脫氮需于無單質氧狀態下進行等缺點[1]。為拓展厭氧氨氧化的應用范圍,將其應用于氨氮含量較低的污水之中,我單位展開影響氨氮含量較低污水厭氧氨氧化的因素研究,現總結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裝置
實驗裝置使用有機玻璃制造的下向流生物膜濾池,高2m,內徑7cm,填料為粒徑2.5-5mm的頁巖顆粒,填料高度1.6m。
1.2 試驗原水
實驗選擇我單位所在地污水處理廠沉池出水,其中TOC:9.02-12.21mg/L,COD25.23-44.67mg/L,NH3-N:14.89-40.12mg/L,pH值:7.39-7.84,水溫:25-28℃。
1.3 細菌培養
接種污泥選擇主要含硝化細菌的污泥,為達到厭氧氨氧化工藝要求,實驗進程中需在原水中加入亞硝酸鹽。進水中NH3-N:NO2-N=1:1.3,濾速:2.49m/h。培養2-3個月,當原水中NH3-N維持40.12mg/L,濾池NH3-N穩定去除率≥98%,培養結束。
1.4 分析指標
分析COD、TOC、IC、NH3-N、PH值、NO2--N、溫度等指標。
2 結果及分析
2.1 NO2--N對厭氧氨氮氧化的影響
隨著進水中 NO2--N濃度的不斷增加,去除氨氮的速率也逐漸增加,當 NO2--N達到120.43mg/L時,去除氨氮的速率也達到最大值3.30mg/L?min,當去除氨氮的速率達到最大值后,若繼續增加進水中NO2--N的濃度,去除氨氮的速率卻不增反降,但是去除氨氮的速率仍然比NO2--N濃度為61.23mg/L時去除氨氮的速率高。這充分說明NO2--N的濃度對厭氧氨氮氧化需控制在一定濃度范圍內,濃度越高,厭氧氨氮氧化速率就越快,當達到峰值后,濃度越高反而會抑制厭氧氨氮氧化速率的特點。究其原因主要為,在未達到峰值前,隨著NO2--N濃度的逐漸升高,參與厭氧氨氮氧化的細菌活性逐漸增加,當達到峰值后,盡管參與厭氧氨氮氧化的細菌活性被抑制,但其活性并沒有完全喪失,反而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2.2 碳對厭氧氨氮氧化的影響
2.2.1 無機碳對厭氧氨氮氧化的影響
隨著進水中無機碳濃度的不斷增加,去除氨氮的速率也逐漸增加,當無機碳達到56.03mg/L時,去除氨氮的速率也達到最大值5.01mg/L?min,當去除氨氮的速率達到最大值后,若繼續增加進水中無機碳的濃度,去除氨氮的速率卻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在一定濃度范圍內,適當增加無機碳的濃度能夠促進厭氧氨氮氧化的進行,當反應速率達到峰值后再增加無機碳的濃度,其反應速率將隨著無機碳濃度的增加而逐漸下降。其原因主要為,當無機碳的濃度在一定范圍內,厭氧型氨氮氧化細菌將大量繁殖,進而促進反應的快速進行。當無機碳的濃度超過一定范圍,異養型反硝化細菌將大量繁殖,并爭奪厭氧型氨氮氧化細菌生長繁殖的基質,從而導致厭氧氨氮氧化速率下降[2]。
2.2.2 有機碳對厭氧氨氮氧化的影響
在保證進水中氨氮濃度不變的情況下,當進水中有機碳的濃度越高,去除氨氮的速率卻逐漸下降。有機碳的濃度對于厭氧氨氮氧化反應具有抑制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厭氧氨氧化細菌為化能自養型專性厭氧菌,在有機碳存在條件下時,反應容器內異養菌的繁殖速度遠大于厭氧氨氧化細菌,異養菌占有的基質就越多,從而對厭氧氨氧化細菌的繁殖形成抑制作用,并且有機碳濃度越高,異養菌的繁殖速度越大,厭氧氨氧化數量就越少,厭氧氨氧化效率就越低。(2)大量繁殖的異養菌對NO2--N產生競爭性爭奪,導致厭氧氨氧化細菌能夠利用的NO2--N顯著減少,致使厭氧氨氧化速率降低。本研究還發現,在較高無機碳濃度條件下,厭氧氨氧化細菌在較短時間內的生長繁殖盡管被抑制,但生長繁殖仍然可以進行,但當較高無機碳濃度持續時間在14d以上,厭氧氨氧化細菌的生長繁殖能力則會完全喪失,即使無機碳濃度降低,厭氧氨氧化細菌的生長繁殖能力也無法恢復[3]。
2.3 溫度對厭氧氨氮氧化的影響
在維持進水NH3-N不變的條件下,在15.00-28.00℃溫度范圍內,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去除氨氮的速率也逐漸增大,此外,在進水的溫度發生變化時,反應濾池內氨氮容積負荷率也隨著水溫的變化而變化,水溫逐漸升高,容積負荷率也隨之逐漸升高,反之,水溫逐漸降低,容積負荷率也隨之逐漸降低。這充分說明,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厭氧氨氧化細菌對于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溫度升高,厭氧氨氧化細菌活性增加,溫度降低,厭氧氨氧化細菌活性降低,可見,低溫環境對于厭氧氨氧化反應具有抑制作用。鄭平等學者研究發現,厭氧氨氧化細菌活性較高的溫度范圍為30℃-40℃,溫度高于40℃或者低于15℃,厭氧氨氧化細菌的活性就會顯著降低。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結論基本一致,為鄭平等學者的研究提供了支撐。
2.4 pH對厭氧氨氮氧化的影響
當進水pH值介于6.5-7.0之間時,去除氨氮的速率基本無變化,當進水pH值逐漸增大至弱堿性時,去除氨氮的速率逐漸增大,當進水pH=8時,去除氨氮的速率達到峰值,再繼續增加進水pH值至8.5,去除氨氮的速率則顯著降低。這充分說明,厭氧氨氧化反應最適合的pH值約在8左右,保持弱堿性環境,能夠提高厭氧氨氮氧化反應的速率。Strous等學者研究發現,由于厭氧氨氮氧化反應是于自養型細菌的作用下進行的,在反應進行過程中,必須一定的二氧化碳作為碳源才能維持反應的進行,盡管厭氧氨氮氧化細菌異化作用對pH值不會產生影響,但是自養型細菌卻能夠固定二氧化碳導致環境pH略增大,并且在這種弱堿性環境中活性最大。為此,盡管大多數學者認為在厭氧氨氮氧化過程中無需使用酸堿中和劑,但是本研究發現,保持環境為弱堿性能夠促進厭氧氨氮氧化反應的發生。
3 結束語
總之,NO2--N、碳、溫度、pH均會對氨氮含量較低污水厭氧氨氧化產生一定的影響,為此,在氨氮含量較低污水厭氧氨氧化處理過程中,必須對這些因素的影響進行充分考慮,提高厭氧氨氧化的反應速率,進而達到處理氨氮含量較低污水處理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付麗霞,吳立波,張怡然,等.低含量氨氮污水厭氧氨氧化影響因素研究[J].水處理技術,2010,36(4):50-55.
一、油畫教學中的創新性要素分析
在藝術課堂教學中,不同的藝術種類所倡導的創新理念和方法是不相同的,就油畫教學過程中,其創新性要素主要是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的發現、培養和引導。其實縱觀國內油畫教學現狀,都紛紛將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作為教學的重點之一。發散思維是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思維的發散,傳統的思考方式發生了反常、不拘泥現狀,甚至是怪異的。然而正是這種不拘于平常的思維方式,才極大的提高了創新水平。
調整畫作中的正常邏輯關系。油畫藝術的創作和呈現有著非常固定的規律,這種規律是在長期的創作時間和理論創新過程中逐步積累和總結而成。這種客觀性,容易促使人們形成思維定勢,進而在大腦構建起因果關系,這是一種正常的邏輯關系。當人們的逆向思維或是發散思維破壞了已經形成的思維定勢關系,則必然會產生陌生感和詫異感,這種陌生感和詫異感更容易讓人們激發出驚人的創造力。這種創造力的本質就是對原有定勢關系的破壞和重構。比如世界著名的油畫《時間的永恒》中,畫家將現實生活中的鐘表異化為形狀多樣、可以隨意癱軟于不同位置,產生了與常理反差很大的時間概念。教師在開展本本主題講述是,就可以注重引導學生將常理中的正常邏輯關系與異化的邏輯關系對比,找出其相聯系的途徑和發揮作用的路徑,教導學生在實際的油畫創作中,積極改變作品中的正常邏輯關系,調動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啟發創新意識,獲得全新的教學效果。
除了調整和改變畫作中的正常邏輯關系,發散性思維的創新性還表現在改變畫作中的正常比例關系。比例關系包括放大縮小、拉長、壓扁等種類,客觀事物尤其自身的比例,但是藝術家嚴重,這種比例并非是固定和唯一的,因為主觀藝術創作過程中,并不遵循普遍的觀念甚至是標準,客觀的標準只是主觀創作的一個參考。因此,在油畫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增添專門的改變形象的比例訓練課程,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的發散思維,通過改變現實事物的比例,提高油畫創作的創新水平。
二、提高油畫課堂教學水平的對策和建議
(一)鼓勵學生進行交叉學習
油畫藝術往往和多個學科的知識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學生的文化素質和知識全面程度直接決定了其創新能力和水平。從大量課堂教學實踐來看,越是具有較高交叉學習能力的學生往往具有更好的創新能力。
因此,伴隨著藝術多元化的發展,油畫藝術的學習者應該突破閉門造車的閉塞思想,進一步更廣范圍內學習中國傳統繪畫、當代繪畫藝術形式等,集多家之長,助力西方油畫技藝的學習和掌握。其實藝術都是想通的,在繪畫領域,不同的流派其自身內部有著藝術的一脈相承性,比如對于傳統中國畫繪畫技藝的學習和掌握,就很有助于學生對當代水彩畫、水粉畫等畫種學習。
(二)創新油畫創作方法
油畫是一種用色和用料非常之多的藝術形式,色彩對于油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者是后者的重要表現手段,從整個油畫藝術形式的發展和演變來看,大凡是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的油畫作品和油畫大師,無一不是非常重視并善于應用色彩的人。因此,在油畫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卓有成效的引導,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轉移到如何認識和運用色彩上來,培養學生的色彩感,在悉心觀察的基礎上,大膽的說出自身對于色彩的認識,勇敢的表達內心的想法和主觀感受,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油畫的創作。同時,還要積極打破心理定勢,通過改變物體的比例、形狀、正常的邏輯關系,實現對油畫所承擔的精神意義的表現。
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大自然換上了多彩的衣裳;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果園、田野,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下面是小編整合的2021年最新幼兒園秋季活動策劃,共同閱讀吧,肯定對你有所幫助的。
2021年最新幼兒園秋季活動策劃1活動內容與要求:
1、通過觀察感知秋天樹葉的變化。
2、初步培養幼兒對水粉畫的興趣,感受秋天的美。
活動準備:
示范畫《秋天的大樹》;樹葉若干;歡快音樂片段;每組紅、黃、褐三種顏色;每人一張宣紙及報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樹葉,引發興趣
師:老師今天請誰來我們教室啦?(出示若干樹葉,引導幼兒講出秋天樹葉特征)
師:猜猜是哪個季節到啦?(秋天)
二、欣賞與討論
1、出示示范畫
2、“秋天到了,這棵大樹上的樹葉寶寶顏色都一樣么?”(引導幼兒感受下暖色調)“它們都在長在樹枝上嗎?”(引導落葉)
小結:秋風姐姐吹來,有些樹葉寶寶都調皮地落在了地上,它們穿上了黃色、紅色和褐色的衣服,把秋天的大樹裝扮得可美了。
三、示范與要求
1、先請上粗粗的樹干,再添上幾根細細的樹枝。
2、選好樹葉寶寶的三種顏色(紅黃褐),先選一個顏色的畫筆喝喝飽,然后輕輕舔一舔,再躺下身體睡一睡,一片一片又一片,長滿樹枝真美麗,換個顏色又飛來幾片樹葉,有些飛在空中,有些還落在了地上,秋天的樹葉真調皮!
3、秋天的景色很美麗,我們要保持整潔,把秋天的大樹打扮得更漂亮!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邊指導邊巡視,提醒幼兒注意樹葉的顏色變化,并保持畫面的整潔。
五、引導評價
1、看看我們的小樹葉是不是都長滿枝頭啦,有的還在空中跳舞,有的調皮地落到了地上。
2、教師和幼兒隨著音樂和大樹一起跳舞。
2021年最新幼兒園秋季活動策劃2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相鄰季節的交換
2、發展幼兒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秋季的特征
難點:知道一年有四個季節,知道四季的輪換。
活動準備
1、秋季景色圖片一幅。
2、認識幾種秋季成熟的水果,觀察秋季的花、草、樹等植物的變化。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2、請小朋友談談秋天(出示圖片)。
“天氣什么樣?”“花草樹等植物有什么變化?”“我們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3、秋天是收獲的季節
秋天到了,哪些水果成熟了?(你最喜歡秋天的什么水果?)
秋天到了,我們能吃到哪些蔬菜?(你最喜歡吃什么蔬菜?)
秋天到了,哪些花結籽了?
秋天到了,田里的莊稼長得怎么樣?
請一位幼兒連續講述秋天成熟的東西,使幼兒明確“秋天是收獲的季節”。
4、引導幼兒談論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5、教師總結。
2021年最新幼兒園秋季活動策劃3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
1、讓幼兒知道秋天是農作物成熟的季節,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
2、引導幼兒通過觀察了解各種各樣農作物的特點。
能力目標:能在小朋友面前大膽表達自己在活動中對農作物的認知和活動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1、讓幼兒通過觀察認識生活中幾種常見的農作物。
2、能夠區分幾種農作物有什么不同。
活動難點:用信息論語言來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觀察結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秋收的錄像,觀察農民的勞動。
2、閱讀介紹農作物成長的過程。
3、農產品加工的圖片或圖書。
物質準備:玉米、水稻、黃豆、高粱各一株;玉米粒、水稻粒、黃豆粒、高粱粒各一盤。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小朋友,秋天到了,美麗的大自然發生了許多變化,大自然給我們送來了許多禮物,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參觀一個美麗的地方(大屏幕播放展示各種各樣的農作物,田野里一片豐收景象)。
2、師:誰能知道我們看到哪里?(田野)你們從哪方面知道的呢?(小結: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喜悅的季節)
二、(出示米粒、黃豆粒……)幼兒說出是哪種米粒,說出名稱。
小組交流:初步認識農作物果實的形狀、顏色。
1、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講一講自己在參觀田野看到了哪些農作物,它是什么樣的?(出示一株稻穗――幼兒說出是什么)
2、鼓勵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參觀田野時看到的農作物,能夠簡單地說出農作物果實的名稱及形狀。
如:水稻的果實是金黃色,長圓球上面帶個小尖;玉米的果實是金黃色,像一顆顆小牙齒;黃豆的果實金燦燦,圓圓的……(大屏幕播放,在播放的過程中逐一展示。)
3、師:小朋友在田野里看到了這么多農作物,老師把它們請到了班級里做客好不好?(老師一邊介紹農作物,一邊在黑板上粘貼相應農作物圖片)
4、讓我們一起看看班級里來了幾位小客人,數一數,看一看。
(引導幼兒對黑板上的農作物產生興趣。)
三、游戲活動:找寶寶
1、小朋友看:有玉米媽媽、黃豆媽媽、高粱媽媽、稻子媽媽們一起超市,但是玉米媽媽的寶寶丟了,誰能幫助玉米媽媽找到孩子呢?
2、老師把玉米粒、黃豆粒、高粱粒、稻子粒粘貼在黑板上,看誰能找到。
(然后分別做找黃豆寶寶、高粱寶寶、稻子寶寶的游戲)
3、小朋友們真棒,你們幫助媽媽們找到了它們的寶寶,它們都在感謝你們呢,跟它們打個招呼吧。
(你好,玉米寶寶……)
四、再次探索,運用感官認知農作物的特征。
1、師:小朋友們真棒,用我們的小眼睛幫了媽媽們的大忙,我們都知道了農作物表面的特征,它們內里的特征是什么樣呢?在家看看。
(大屏幕播放,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2、交流討論: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聞一聞等方式說說農作物的不同,讓幼兒知道農作物是怎么生長的?(以玉米為例:播種-玉米苗-結玉米-收玉米棒子)
3、你們喜歡吃農作物做成的好吃的嗎?為什么?(引導幼兒了解吃農作物的好處,不僅好吃而且富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如玉米刨米花、玉米面大煎餅、玉米面大餅子、玉米糊、玉米糖。)
4、這些糧食都是我們的食物,每種都很有營養,吃飯的時候不挑食,你們才能快快長大。
5、你還知道農作物有哪些用處?(黃豆可以榨出豆油,做出大豆腐,豆腐干,制作豆漿,做大豆醬,生豆芽……)
課外延伸:收集一些農作物圖片,與老師和小朋友一同欣賞。
2021年最新幼兒園秋季活動策劃4活動目標:
1.圍繞“我知道的秋天”話題,大方地在集體面前進行講述。
2.有良好的傾聽習慣,能夠安靜地傾聽別人談話,不隨便插嘴。
3.初步感受秋天的美麗和豐收,萌發熱愛秋天、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觀察園內外的景色變化;
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填寫《我知道的秋天》調查表。
2.《我知道的秋天》PPT。
活動過程:
1.創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
2.結合調查表,圍繞話題自由交談。
(1)請小朋友拿著調查表,兩人一組進行交談。
(2)教師輪流參與小組談話,了解幼兒的談話內容。
(3)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進行講述。
3.集體談論,拓展談話范圍。
(1)說說秋天美麗的景色。
“你發現秋天的景色有什么變化了嗎?你知道秋天有哪些花嗎?你知道都有哪些顏色嗎?像什么呀?
(2)說說豐收的秋天。
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嗎?你知道秋天的田野里,哪些農作物豐收了嗎?
4.交流小結,萌發熱愛秋天的情感。
你喜歡秋天嗎?為什么呢?
5.拓展延伸,鼓勵幼兒繼續去觀察、發現秋天大自然的變化。
2021年最新幼兒園秋季活動策劃5活動目標:
1、能用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述秋天的主要特征,加深對秋天的認識。
2、在談論感受中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有關“秋天”的課件。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一年有幾個季節?(春夏秋冬)那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了?(秋天)你是從那里看出來現在是秋天了?
【此環節,我簡單地運用了兩個封閉式的提問,直接引出了“秋天”,為后面的談話環節做好準備】
2、“走進”秋天,表述、感知秋天的特征。
(1)秋天的樹林
以游戲形式,帶幼兒“走進”秋天的樹林。
【一板一眼的談話活動,顯得枯燥、乏味,容易讓幼兒失去興趣,而游戲是最能引起孩子興趣的“武器”,所以這里我用了一個“夢想秋游”的游戲開始活動,一來想激發幼兒“說”的興趣;二來讓幼兒通過想象,產生有一些身臨其境的感覺;三來是想創造情境,為幼兒創造認真傾聽的環境。】
反思:這里為幼兒創設了游戲情境,能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但是這類“想象”游戲,需要孩子們在完全靜下心來的時候才能順利開展。活動開始我有些操之過急,有些孩子沒能完全過渡到游戲中。
師:來到樹林里,你看到了什么?
直接出示樹林的圖片,樹林里的葉子有點變黃了,有的變紅了,秋風輕輕一吹,落葉像……飄落下來,落在地上,像……
【引導幼兒想象落葉可以像什么一樣飄落下來,落在地上像什么,想象踩在上面會有什么感覺,用豐富的詞匯表達、并用動作表現,讓幼兒在說說、做做中感受秋天樹林的美】
反思:提問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寬松的氛圍,讓他們有話可說,所以孩子們能用很多美好的詞來表達自己的想象,如:像蝴蝶一樣飛下來、像小船飄下來、地上像鋪了一層厚厚的地毯,踩在上面軟軟的等。
(2)秋天的田野
師:踩著松軟的的樹葉,我們往前走,來到了田野上,你在田野上看到了什么呢?
【這里沒有先出示圖片,而是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想象在田野上能看到什么,給幼兒創造一個積極動腦的機會,在談論過以后,出示圖片,驗證田野上會看到哪些農作物,引導幼兒用“有……有……還有……”的句式來完整講述秋天的田野。】
反思:讓孩子運用已有經驗開始,激發了幼兒“說”的興趣。但這里,我用你看到了什么來提問,孩子們就用“我看到……”來回答,所以,在幼兒剛能用簡單的語句說一說看到的事物時,我就讓他們用“有……有……還有……”的句式來完整講述,孩子們被前面的提問所影響,說出的完整句式就是“我在田野上看到了_、_還有_”,其實,這也是種句式,孩子們能說出,也是一種完整講述的能力,但當時由于我自己緊張,一個勁地將孩子往“有……有……還有……”上面引,但是適得其反,場面一時混亂。
(3)秋天的果園
師:來到果園里,你看到什么?水果像什么?嘗一嘗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此環節中,添設了一個問題:“水果像什么”,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感受秋天果園里的美和豐收。在用“有……有……還有……”句式完整講述的時候,增加了難度,讓幼兒嘗試說“有像_一樣的……有像_一樣的……還有像_一樣……”】
反思:此環節開始的時候,孩子們能完全融入到游戲情節中,充分展開想象,表達自己在果園里看到的景象,特別是在讓他們“嘗”水果的時候,天真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展現。但是由于上個環節出現的錯誤,一是我沒能及時調整,二是又增加了難度,所以,完整講述的目標仍然沒能達成。
(4)秋天的花園
師:你在秋天的花園里,看到了什么花?
【由孩子們想到的秋天的花展開話題,再出示圖片讓幼兒感受花朵的五彩繽紛,引導幼兒用“有像_一樣的……有像_一樣的……還有像_一樣……”的句式描述秋天的花園。】
反思:既然要讓孩子們能夠跳一跳就能“摘”到,教師就應該先讓孩子學會“跳”,前面沒有讓孩子“跳”穩,是沒能達到活動目的的主要原因。在活動中,我既糾結在豐富幼兒詞匯上,又跟句式杠上了,所以最后“猴子扳玉米”,什么也沒撈著。應該讓幼兒先從簡單的“有……”——“有……有……還有……”的句式,此次活動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句式,能夠完整說出,已經是提高了能力。(5)秋天的小動物
剛才我們一起出去轉了一圈,你們知道秋天這個時候,小動物們都在干什么嗎?
【運用各種動物過冬的方式引起幼兒的興趣,豐富幼兒的知識面,讓幼兒對秋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反思:此環節與前面的環節有很大的不同,這里并沒有讓幼兒用語言去表達什么。因為說得太多,像科學活動的認知。設計此環節的目的就是讓幼兒感受秋天的“趣味性”,對秋天有進一步的認識,所以我只是簡單地讓孩子們了解了一下各種動物過冬的方式。與設想的一樣,孩子們對動物的各種過冬方式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可以引申出另一個科學活動《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3、小結提升: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表述對秋天的認識。
師:你認為秋天是個什么樣的季節?為什么?
【幼兒具有善于挑戰的心理,這就象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果實。此環節,讓幼兒能夠再學習完整講述后,對秋天的認識進行總結,讓幼兒的講述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