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食物浪費調查報告

食物浪費調查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食物浪費調查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食物浪費調查報告

食物浪費調查報告范文第1篇

中國社會發展年度報告

作者:李漢林

出 版 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2月

《中國社會發展年度報告》是一本數據翔實、有論有據、經得起推敲,從宏觀微觀維度充分展示我國2012年社會發展各個領域狀況的調查報告。該《報告》建立在“2012社會態度與社會發展調查”基礎之上,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組織各地調查員完成抽樣和入戶訪談。目的是通過觀察人們的主觀感受和社會態度,深入分析和描述我國社會發展的總體狀況、影響因素及變動趨勢。全書共包括7個專題研究報告:《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調查報告(2012)》、《中國公眾參與調查報告(2012)》、《中國社會景氣研究報告(2012)》、《中國社會包容與社會保護狀況研究報告(2012)》、《中國政府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12)》、《中國社會管理績效評估報告(2012)》以及《中國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研究報告(2012)》。

 

大氣治理聯防聯控兩年虛置

推薦度指數

2010年國務院下發《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的指導意見》,到目前為止,聯防聯控的機制仍在研究中。按照目前的環境管理體制,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只對所轄區域范圍內的環境質量負責。出于地區經濟利益考慮,當地政府習慣將污染嚴重的工業區或者工業項目設在地區與地區之間的交界處,以周邊環境作為發展經濟的代價,這加劇了大氣污染向不同行政區域擴散的趨勢。

 

網民發起“光盤行動”

推薦度指數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所謂光盤,就是吃光你盤子中的食物。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你,愿意嗎?” 北京市一家民間公益組織推行的公益活動得到越來越多的網友認可。許多演藝界的知名人士、官方認證的餐飲行業也都加入進來。一時間,在微博上曬出自己吃干凈的餐具和打包帶走的剩菜剩飯成為風尚。網友“快樂的神奇豆豆”了自己在餐館吃得干干凈凈的盤子,“我要做一個傳播正能量的‘光盤族’,大家看看我吃得干凈嗎?”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爛尾”

推薦度指數

“鐵定”于2012年出臺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再次難產。從2012年初定的6月推遲至12月,而現在人們又把希望寄托至2013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壟斷利益集團的阻撓被公認是推遲的主因。“2013年兩會,這個方案必須出臺,再推出就沒有什么意思了。”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說。而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卻不樂觀,“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只是總的指導方案,我們不要對此抱太大的希望,不要指望它來解決貧富差距問題。還需要具體的細則跟進,否則就不具有可操作性。”

 

江西種糧大戶140萬重獎農戶

推薦度指數

近日,一則“江西種糧大戶給農民發放百萬年終獎”的新聞在網上引爆。這位種糧大戶經營著高達1.5萬畝流轉而來的農地。然而,1.5萬畝農地規模是如何實現的?他和農民散戶們又是怎樣打交道的?農民散戶們又怎么考慮他們的土地?發放百萬年終獎背后集約經營的真實效果如何?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前往江西調查。第一種糧大戶“要地”的過程漫長而艱辛,前后4000多萬的資金投入,以及與農民和競爭對手的拿地“拉鋸戰”。而集約種田的商業模式,也仍需時間檢驗。

 

“公司+農戶”模式之惑等

食物浪費調查報告范文第2篇

現代社會

一份來自攝影師的食物調查清單

150億英鎊

英國飲食浪費居首

通過對英國人超市消費的習慣進行研究發現,因為購買了太多的食物,平均每戶英國人每年會扔掉價值500英鎊的雜貨,高居世界榜首。有近一半的人會扔掉那些從未打開過的包裝食物,他們不完全明白食品包裝上標注的最佳食用日期和使用日期的區別。實際上,“使用日期”如果尚未到達,保存得當的食物仍然是可以吃的。

6.94億噸

中國魚類消費量全球居首

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最大,每年捕魚量和魚類消費量居首,并且對魚類的需求呈現持續上升狀態。而日本則是魚類第二大消費國,但是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秘魯是第二大魚類生產國,但主要是小魚,用于生產動物飼料。中國每年消費約6.94億噸海洋資源,日本消費量為5.82億噸,美國為3.49億噸。

905.5千克

美國漢堡帝國

猜猜看平均一個美國人每年吃掉多少食物7告訴你肯定讓你嚇一跳;905.5干克,也就是將近一噸。難怪美國許多媒體都在批評美國人的食物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國家之一。一個美國人平均每年能吃下156個漢堡,外加30磅炸薯條,而全美每年消耗掉一億磅牛肉和34億磅的土豆。據美國最新統計美國人每年吃掉的漢堡數量大約有400億個。

64.6千克

阿根廷牛肉消費大國

牛肉是世界第三消耗肉品,約占肉制品市場的25%。落后于豬肉(38%)和家禽(30%)。據調查顯示,阿根廷以人均消費646千克牛肉排名第一,美國為42.1千克,歐洲僅為11.9千克。目前地球上約有12.8億頭牛,它們放牧在占陸地24%的面積上,消耗掉足夠幾億人吃的谷物,它們的重量超過全世界人口的總重量。對地球生態系統造成巨大的破壞。

多元飲食各有千秋

現代社會,飲食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食,飲食的科學,健康成為了食材搭配的關鍵。現代菜肴的發展更是進入了繁榮更新期,制作技術與理論研究不斷深化、新原料、新能源、新設備和新技術在菜肴制作中廣泛應用,形成了一股挖掘傳統菜、創制新品菜、重文化、講科學、求藝術的社會風氣,中國菜肴的發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興旺發達的景象。現代飲食的多元性不僅體現在不同食材的搭配,更重要的是,在飲食文化融合的同時,更保留了各民族飲食文化的特點,避免了同化的產生。

美國攝影師Peter Menzel和作家Faith D’Aluisio正在對這些進行著調查性拍攝,他們走訪了24個國家,采訪了30個家庭,記錄了他們一周食物消費狀況,出版了紀實攝影集《饑餓的星球》。從這些精心拍攝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世界各國家庭食物消費的巨大差別,無論是飲食結構還是經濟支出,都或多或少反映著地域、文化的差異。一個四口之家的德國家庭一周的食物開支高達500美元,其中包含了相當數量的啤酒和飲料;而在經濟不發達的非洲和拉美地區,更多的是蔬果和谷物,較少見到封裝的超市食品。照片中的這些食物,是按照每個家庭的一周消費清單,由Peter Menze和Falth D’Aluisio出資購買,經過精心設計,最后完成一幅特別的“全家福”。

8個國家的一周飲食清單

在攝影師Peter Menzel和妻子Faith D’Aluisio的共同努力下,這份來自全球不同國家的影像飲食調查報告終于出爐,這其中,有兩點影響因素在左右著人們的飲食。其一,主要是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在門澤爾的調查拍攝中,他主要選擇該國家中等收入的家庭進行拍攝,避免造成誤讀。其二,不同民族的飲食文化的發展導致了飲食習慣,飲食器具,烹飪方式的差異,門澤爾雖然個人出資來為家庭提供食材購買的資金,卻完全不影響他們的購買方向,完全任由此家庭一周飲食的需要進行食材上的搭配,以保證其拍攝的還原度。

1.中國家庭飲食清單:生活在北京的董姓人家,一周伙食費:155.6美元,喜愛的食物:糖醋里脊。

2.丹麥家庭飲食清單:格陵蘭的馬德森一家一周食物花費177英鎊,最愛食物;牛肉。

3.馬里家庭飲食清單:納托摩斯一家每周食物花費16英鎊。最愛食物:米飯。

4.英國家庭飲食清單:生活在Cllingbourne Ducis的Bainton一家,一周伙食費:253.15美元,喜愛的食物:鱷梨、蛋黃醬三明治、對蝦雞開胃湯、巧克力冰淇淋蛋糕。

5.日本家庭飲食清單:生活在Kodaira城的Ukita一家,一周伙食費:317.25美元,喜愛的食物:生角片。

6.印度家庭飲食清單:帕特卡爾斯一家每周食物花費25英鎊,最愛食物:咖喱。

食物浪費調查報告范文第3篇

關鍵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基層公共衛生體系;應急處置;作用

【中圖分類號】R542.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8-0362-01

公共衛生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它關系廣大民眾的健康和安全,需要政府、社會和民眾的廣泛參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是各級政府發展衛生事業的重點項目之一[1]。但是目前基層公共衛生體系由于缺乏政府的重視和資金支持,應急處置體系依然薄弱,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存在很多的不足和問題。但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廣大民眾關系更為密切,能否及時發現報告、有效處置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意義重大[2]。面對新時期存在的問題,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如何加強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的作用值得探究。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本研究材料來源于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的兗州礦區各個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記錄,應急處置工作記錄、結案報告。

1.2分析方法:分析近幾年間兗州礦區各個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記錄、信息報告記錄、調查報告、結案報告。

1.3效果評價指標

(1)傳染病疫情是否發生二代病例、死亡病例。

(2)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是否控制在最小范圍和最低程度。

(3)是否促進了衛生狀況的改善和衛生管理水平的提高。

2結果

2.1基本情況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間,四年間兗州礦區發生并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51起,發病總例數659例,其中傳染病疫情29起,占56.86%,職業中毒13起,占2549%,食物中毒5起,占9.80%,其它突發事件4起,占784%。其中中小學生發生病例數532例,占總發病例數的80.73%。

2. 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情況分析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衛生預防中心均及時采取了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第一時間把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同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時調查處理率逐年提高,從發病一診斷一報告一處置的時間不斷縮短。

3討論

3.1基層公共衛生體系薄弱的原因

3.1.1各級領導重視不夠:目前傳染病管理等突發事件雖然已經實行了政府統一領導下的轄區管理,但是大企業仍然承擔著社會功能,各級領導在思想上對公共衛生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誤認為目前基層公共衛生問題解決的比較好,沒有將其作為一項基本職能和主要任務來抓[3]。

3.1.2認識定位不準:由于衛生改革引入了市場機制,醫療衛生部門中有很大一部分通過市場供需規律來調節。但對衛生領域中哪些部門應引入市場機制,哪些問題由市場機制解決,哪些責任應由政府承擔等問題,一直以來研究分析不夠,以致大部分公共衛生機構為求生存而忙于創收。

3.1.3經費投入不足:一直以來,衛生經費投入總量不足且結構不合理,衛生事業費占財政支出比重較低,而有限的衛生事業費又多用于醫院建設、醫療設備添置和退休人員工資等。進一步導致基層公共衛生機構力量薄弱和人才缺失,導致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保障能力的嚴重萎縮[4]。

3.2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在應急處置中的作用:分析結果顯示兗州礦區發生的51起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過程中,沒有一起波及到社會穩定,659例病人全部在最短的時間內得以康復,我們將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控制在了最小范圍內,損害控制在了最低程度內。傳染病暴發疫情均沒有發生二代病例,沒有死亡病例,在傳染病暴發疫情中,均沒有發生二代病例,所有患者全部經及時救治得以康復,未發生死亡病例。

每一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都反映出某些問題有些還帶有普遍性, 2009年上半年,礦區接連發生了3起職工食堂細菌性食物中毒,通過調查原因分析,我們發現均為涼菜被污染所致,隨后我們組織開展了涼菜專項整治,對各餐廳不符合衛生條件的涼菜間一律關閉,對新申請辦證的餐飲單位涼菜間從嚴把關,從2009年10月份的專項整治至今,礦區再沒有發生大中型餐飲單位的細菌性食物中毒。通過處置也改善了職工食堂的衛生狀況,提升了衛生管理水平。

3.3加強基層公共衛生體系應急處置能力的措施

3.3.1重構運轉高效的公共衛生網絡:通過政府的監督和指揮,以衛生預防中心為主體,以各個礦區醫院為樞紐,以井口衛生所及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基礎,重構三級公共衛生網絡。著力加強內涵建設,完善工作機制,建立養事不養人的機制[4]。

3.3.2構筑一個反應快速的應急系統平臺:為有效應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構筑預警系統、指揮系統、醫療救治系統和支持保障系統。建立公共衛生資源儲備制度,包括技術、信息、物資及人力資源儲備。技術儲備主要是制定、掌握各種預案,組織模擬演練等;在物資儲備上要研究傳染病發生的規律,既要適應快速反應的需要,又避免浪費閑置。

3.3.3完善快速響應的應急機制:縣級疾控中心一旦接到信息報告,應急小分隊均在1h內趕赴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現場采集樣本,依法控制現場并對違法行為進行調查處理等工作,及時消除引起突發事件的隱患,最大程度降低事件的危害。

參考文獻

[1]王繼東.衛生監督體系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若干思考[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04,11(3):168-169

[2]Sub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Project.How Israel Manages Immigrants with Tuberculosis[R].Illinois:SEMP,2007:5-7

食物浪費調查報告范文第4篇

由當前初中生物教材看,所選內容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環境知識,為環境教育的滲透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和有效的資源,如《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空氣質量與健康》、《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等等.因此,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想有效滲透環境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教材,挖掘環保知識,并以此為切入點和突破口,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把握生物知識,形成環保意識.譬如,教授《根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時,可滲透重金屬污染物隨植物對水分和無機鹽吸收進入植物體,并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的知識;學習《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時,可讓學生探討“生物圈二號”失敗的原因,使學生意識到進行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教學《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時,教師可以恰當地滲透水資源污染問題,讓學生了解我國水資源缺乏現狀,引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節約用水,培養學生資源保護意識;講解有關酸雨、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等環境污染與保護內容,可讓學生了解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治理措施以及預防手段,促使學生自覺樹立起環境保護意識.

二、聯系生活實際,引導思考探究,有效加強環境教育

知識源于生活,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緊扣教學內容,注意聯系生活實際,融入生活實例,加強環境教育,靈活滲透環保理念,提倡綠色生活,讓學生從生活小事做起,為節能減排盡綿薄之力,增強學生的環保責任感.比如學習《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呈現有關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系統的材料、圖片或影視資料,并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人類存在哪些影響全球的破壞活動?如水資源浪費、酸雨、土壤荒漠化、沙塵暴、汽車尾氣、湖泊河流受到嚴重污染、工廠廢氣的隨意排放而造成溫室效應;亂砍濫伐,導致森林植被破壞等.然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面對上述問題,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加以治理?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深化鞏固知識.接著,設計小活動,合作討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請你觀察人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小習慣可能會影響甚至破壞生態環境?請你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我為環保獻一策”的活動,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這樣,通過思考、探究、合作、歸納、總結等活動,讓學生明確人類的哪些活動可以改善生態環境,哪些活動可以破壞生態環境,認識到保護生物圈的責任,自覺形成環境保護意識,激發學生關注生物信息的興趣,提高學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注重實踐活動,強化親身體驗,全面踐行環境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打破課堂教學局限,注意拓寬教學渠道,開展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學習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通過親身參與、實踐體驗,感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形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全面踐行環境教育.第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校園環境進行仔細觀察,對學校受污染情況和環境綠化情況進行深入分析、調查統計,并指出其存在的環境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和方案.第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向課外,開展實踐學習活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在實踐體驗中切實體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組織學生開展公園、社區植樹造林和水資源短缺、害蟲鼠的危害、環境污染等情況實踐調查活動,并撰寫相關調查報告,以展示學習成果.第三,可以借助某些特殊日子,諸如2月2日“世界濕地日”、3月12日“植樹節”,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2“世界水日”、4月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10月4日“世界動物日”等,開展環境保護相關專題講座,通過手抄報、演示文稿、校報、墻報、板報、網絡論壇、貼吧等形式加大環境教育知識宣傳度,讓學生了解環境保護的迫切性,提高學生環保意識和責任感.或開展“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生活”的主題班會或者辯論會,組織“變廢為寶”的環保創意制作比賽、“低碳生活科普知識”競賽、“環境保護,從自我做起”演講比賽等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環保教育,樹立環保意識,共建綠色生活環境,提倡健康有機生活.

四、結語

食物浪費調查報告范文第5篇

關鍵詞:生活垃圾;生活小區;環境污染;資源浪費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1-0069-02

一、引言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一般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推進,城市化進程在不斷加速,城市人口不斷增多,城市的生活垃圾也隨之增多。生活垃圾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污染土壤、水質、大氣,還侵占大量的土地,影響人類生活,給城市環境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越來越被關注。

如何處理生活垃圾,既可以減少生活垃圾對城市的污染,又可以對資源進行二次深入開發一直是社會關注的問題。本文以四川省南充市為例,針對此問題進行了細致深入的研究,選取了南充市6個有代表性的典型小區中的400戶居民,通過問卷調查、走訪、訪談、跟蹤調查等方式了解了社區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現狀、困難、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動力及小區對生活垃圾的管理等方面的情況,以明確南充市居民生活垃圾處理的現狀、存在問題,并尋求可行的解決措施。

二、調查結果

(一)小區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認識

調查表明大部分居民比較贊同垃圾的分類回收,如大約80%的居民認為非常有必要進行垃圾分類;較多的居民對垃圾分類處理的益處認識比較到位,有接近62.0%的居民認為垃圾分類處理可以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根據樣卷發現,在垃圾分類處理的實施過程中,居民的認識還存在一些問題,依然存在約19.5%的居民不清楚生活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大約21.6%的居民認為垃圾分類比較煩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活垃圾的處理效果。除此之外,外部條件的限制也影響了垃圾的分類處理,大約27.8%的居民因沒有足夠的容器,不能做到垃圾的分類處理。

在生活垃圾的回收處理上,57.9%的居民認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這兩種分類方式可以接受,11.6%的居民認為食物垃圾和非食物垃圾這兩種方式可以接受,能夠接受更詳細的垃圾分類方式的居民所占比例很少,如將垃圾分為食物垃圾、非食物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的居民僅有7.4%的比例,以上數據說明居民對生活垃圾處理的認識不夠,需要對其進行垃圾分類處理相關知識的宣傳和教育。

調查顯示,部分居民認為小區垃圾分類處理和小區的管理存在一定關系,74.0%的居民認為如果政府采取獎勵或懲罰的方式督促此項活動,小區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效果會更好;如果政府對小區生活垃圾處理采取收費和罰款等方式給予獎懲,36.2%的居民認為按照每戶收費比較合理,54.2%的人認為如果居民做到將垃圾分類處理,可以適當降低收費標準或不收費。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小區居民在對生活垃圾處理的認識層面存在很大問題。

(二)居民生活垃圾家庭分類搜集處理行為

調查表明小區生活垃圾的家庭分類處理現狀不佳,僅有26.3%的居民在家里丟放垃圾時經常做到分類處理,有高達33.7%的居民從未進行過垃圾分類處理。有些居民雖然進行垃圾分類處理,但分類不夠精細,尤其是有毒有害物品處理效果,在調查的居民中僅有29.3%的比例能夠做到將塑料、紙或紙殼、廚余垃圾等進行單獨存放,能夠將電池、藥品等污染較大的廢棄物品做特殊處理的比例非常低,僅有15.2%,還有一些居民考慮過對這些物品進行單獨處理,但小區沒有便利的條件。

小區生活垃圾處理效果與小區居民生活垃圾丟放行為存在很大關系,調查顯示,有高達31.9%的居民從未進行過生活垃圾的分類丟放,說明小區居民對生活垃圾的分類認識不到位。48.2%的居民有對生活垃圾進行詳細分類處理的意愿,但因為小區中的垃圾箱種類不夠用,沒有辦法對生活垃圾進一步分類處理,說明需要物業或管理層面的部門對此項活動提供支持和保障。

廢棄物品的回收也強化了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效果,調查顯示有45.8%的居民愿意出售紙殼(廢紙)、塑料、金屬、廢棄衣物等生活垃圾,說明在垃圾的回收和分類處理上,有償回收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但比例相對較低,說明居民在這方面的認識需要加強。

(三)小區管理和宣傳活動

小區生活垃圾的處理效果與小區的管理和宣傳存在很大關系,調查顯示大部分小區沒制定生活垃圾管理等相關條例,僅有33.7%的小區能經常進行生活垃圾分類益處的宣傳活動,但沒有采取強制措施,說明小區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管理和宣傳不到位。在小區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上社會公益等宣傳較少,如在調查小區中有74.4%的小區從沒有社會相關組織進行垃圾分類處理方式與益處的社會公益宣傳活動。

(四)小區生活垃圾回收處理

小區生活垃圾的回收及垃圾站處理垃圾的方式是生活垃圾處理效果的有力保障,所以生活垃圾的處理需要相關部門的配合,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生活垃圾都得不到最終的有效處理。調查顯示,回收站能做到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的比例僅占35.8%,對廚余垃圾進行堆肥處理的比例是17.8%,利用沼氣池發酵的比例是20%,還有一些廚余垃圾被隨意堆放。對紙殼和廢棄塑料的回收處理也不理想,雖然二者二次加工的回收效率已分別達到73.6%和62.5%,但仍有部分紙殼或塑料被隨意堆放,使資源達到一定程度的浪費及對環境產生不同程度的污染。調查顯示,有58.0%的藥品、電池等有毒或污染較大的垃圾與其他的垃圾混合回收,僅有25.4%的此類垃圾做單獨回收進行特殊處理,還有16.6%的此類垃圾被隨意堆放。

三、小區垃圾處理及回收存在的問題

(一)小區生活垃圾丟棄存在的問題

通過分析不難發現,四川南充市生活垃圾的處理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從垃圾的丟棄處理上看,一小部分居民因為文化程度比較低,不知道哪類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垃圾的回收利用有什么好處,甚至有些居民不能辨認垃圾箱上的“回收”與“不回收”的簡單文字,說明垃圾箱的外觀設計需要進一步改進,同時社區對垃圾回收利用的益處宣傳不夠。其次,有些居民因垃圾分類搜集需要一定時間,所以不愿意進行分類處理;還有一部分居民只是簡單地做了垃圾的分類處理,如廚余垃圾為一類,其他的所有垃圾為另外一類,沒有將電池、針管、藥品等有毒物品做單獨處理;還有部分居民只是將紙殼、塑料袋、塑料瓶、廢舊衣物等可以出售的垃圾進行單獨分類,而其他的所有垃圾為另外一類并進行統一丟棄。能夠做到將藥品、電池等有毒物品進行單獨處理的居民非常少。我們知道電池、藥品等有毒物品對環境污染是非常大的,僅一節干電池污染的水量就足夠一個人一輩子的用水量,如果每個人都將電池隨意丟棄,那么其對環境的污染程度是非常大的。第三,還有部分居民有對垃圾進行詳細分類處理的意愿,但是沒有足夠的容器,或者小區的垃圾回收箱設置很簡單,僅有回收和不可回收兩大類,即使做了詳細的分類但在丟棄時還是與其他垃圾混合丟棄。

(二)小區生活垃圾回收存在的問題

首先,由于社區對生活垃圾的處理不夠重視,即使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部分,但是由于沒有統一的規范,垃圾清潔人員在收集處理垃圾時還是將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合收集。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小區居民分類丟棄垃圾的積極性。其次,由于政府對小區的生活垃圾處理缺少必要的監管措施,大部分小區對生活垃圾的丟棄和回收都是處于一種放任狀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垃圾的分類處理。

四、小區生活垃圾處理對策

目前,小區生活垃圾的處理和回收存在很多問題,無論是居民、社區還是垃圾回收站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責任。首先,社區要保證小區內有足夠的垃圾回收容器,小區至少要有可回收、不可回收以及電池和藥品有毒物品回收三類回收容器。第二,社區要加強居民生活垃圾處理的宣傳與監管工作,對小區居民要經常宣傳垃圾回收處理對資源的回收利用和環境保護的益處,對不按要求進行分類處理的居民要采取不收取其生活垃圾或懲罰等方式進行督促。小區要有垃圾引導員,并對垃圾清運工進行監督,對其不按要求回收垃圾的行為進行懲罰。第三,社區要適當地改變垃圾箱的外觀設計,適當增加簡易圖案,以增強其可辨認的直觀性,使得文化程度較低的居民降低垃圾分類箱的識別,并加強其對垃圾分類處理益處的認知。第四,政府要加強垃圾分類處理的管理工作,要制定嚴格的垃圾分類處理獎懲的法律法規,或設置多種方案以達到生活垃圾最大程度的回收利用,如增加清潔工的工資、加強垃圾回收站的管理、在回收站附件建設生活垃圾二次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監督小區對居民處理生活垃圾的管理,可采取獎懲結合或居民生活垃圾處理收費的方式,如果居民不按規定處理生活垃圾則增加其垃圾回收管理費,用作垃圾二次分類的工作人員的獎勵,如居民進行垃圾分類處理則免去其生活垃圾管理費,對那些長期堅持垃圾分離處理的居民要進行適當的資金獎勵,以擴大影響和垃圾回收的效益。第五,政府也可采取加大生活垃圾處理費用投入的方式,對生活垃圾有償回收,即按不同生活垃圾種類進行有償回收,以強化生活垃圾處理的效率。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柏县| 南丰县| 太湖县| 宜城市| 铜川市| 鄂州市| 六枝特区| 滨州市| 河东区| 抚远县| 绥中县| 天峨县| 武安市| 崇礼县| 闽侯县| 昌吉市| 龙陵县| 福泉市| 邻水| 吉林市| 荆州市| 绥棱县| 济源市| 凉山| 吴堡县| 韩城市| 武汉市| 阆中市| 舞钢市| 长沙县| 淮安市| 抚远县| 秦安县| 万州区| 兴化市| 塘沽区| 揭东县| 石城县| 运城市| 青神县|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