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室內裝潢設計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關于廣告語構成商品包裝、裝潢要素的法律思考
2.紅罐之爭,誰應勝出 試論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權與商譽的歸屬
3.乾隆內府書畫裝潢初探
4.論美國商標許可合同中的商品外觀權益歸屬——兼評王老吉與加多寶包裝裝潢糾紛案
5.淺析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和裝潢的法律保護——由王老吉裝潢案談起
6.論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權的歸屬——以王老吉紅罐包裝權益糾紛為例
7.論商品包裝裝潢的知識產權保護
8.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權利的歸屬認定
9.“不勞而獲”的現實與“公平正義”的神話?——原王老吉涼茶特有包裝、裝潢利益歸屬法律分析
10.淺析商品包裝裝潢設計與營銷策略
11.我國包裝裝潢設計存在的問題與探討
12.論商譽、商標與商品包裝裝潢——“王老吉”包裝裝潢糾紛案的法律解析
13.認定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的三個要素——“開口笑”訴“笑口常開”不正當競爭案評析
14.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權利的歸屬認定——兼評“紅罐之爭”的權利歸屬
15.評加多寶與王老吉互訴產品包裝裝潢侵權案
16.血戰到底 輸不起的包裝裝潢權
17.CAD技術在包裝裝潢設計領域的應用
18.知名商品包裝、裝潢“特有性”的認定依據及方法
19.以“紅罐之爭”分析包裝裝潢權與商標權的關系——從法理的視角思考
21.辦公室裝潢后室內空氣甲醛含量的變化趨勢
22.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研究
23.玩具包裝裝潢設計的視覺表現
24.室內裝潢中綠色環保設計研究
25.船舶整體裝潢設計研究
26.論食品包裝裝潢的民族性與時代性
27.知識經濟時代的現代包裝裝潢設計
28.裝潢藝術設計課程體系研究與改革
29.基于人機工程學的包裝裝潢設計因素分析
30.住房室內裝潢后空氣甲醛含量變化的研究
31.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就業前景分析
32.淺談電梯轎廂再裝潢
33.淺談當今裝潢藝術設計的利弊
34.裝潢藝術設計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整合研究
35.明代的家具裝潢與身份建構
36.包裝裝潢中的色彩設計研究
37.淺議臥室裝潢裝飾設計
38.裝潢設計專業課程設置問題初探
39.淺議室內裝潢的幾種觀點
40.探討我國商品包裝裝潢的知識產權保護
41.傳統文化在室內裝潢設計中的應用
42.高等藝術設計院校裝潢設計教學初探
43.談酒包裝裝潢設計的文化意味
44.試論“裝潢設計”的內涵與外延
45.產品的包裝裝潢美
46.裝潢企業成本管理分析——以揚州百勝裝潢有限公司為例
47.汽車裝潢企業市場調查與分析
48.僅在特定位置具有顯著性的知名商品裝潢亦受法律保護
49.談談包裝裝潢的文字設計與構成
50.王老吉加多寶紅罐包裝裝潢侵權案之評析
51.室內裝潢與家具整體性設計研究 李宜然
52.商品包裝裝潢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
53.漢字在包裝裝潢設計中的個性表現
54.44種室內裝潢涂料急性吸入毒性及檢測方法
55.裝潢藝術設計中的視覺語言及其應用
56.商品包裝裝潢的定位
57.裝潢設計專業印刷工藝課程教學研究
58.關于室內裝潢設計的幾點思考
59.淺議商品裝潢權——兼論廣藥訴加多寶案
60.探討室內裝潢設計中地域文化運用
61.在先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的認定與保護——費列羅案引發的思考
62.略談唐代書畫裝潢的發展
63.淺議高職院校裝潢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
64.高校裝潢設計人才的培養
65.裝潢用SBS膠粘劑的研究
66.略論商品包裝裝潢設計的人性化內涵
67.室內裝潢設計的相關問題研究
68.淺談裝潢設計中的色彩
69.論編排設計在產品包裝裝潢中的重要性
70.試論欽州坭興陶茶具包裝裝潢設計創新
71.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包裝裝潢設計中的應用
72.虛擬現實技術在室內裝潢中應用的研究
73.試論室內裝潢設計的基本原則及常見設計風格
74.紅罐涼茶,花落誰家——淺析商品包裝裝潢與商標權的區別
75.簡議包裝裝潢權的保護——以“紅罐涼茶”爭奪案為例
76.高職裝潢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探析
77.IFS分形圖形在包裝裝潢中的應用
78.淺談室內裝潢設計
79.汽車裝潢美容小店經營項目選擇攻略
80.吉祥圖案在包裝裝潢設計中的應用及思考
81.論課堂裝潢藝術設計教學與社會實踐的結合
82.關于裝潢專業《VI設計》課程項目型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
83.基于聯系數學的包裝裝潢設計方案綜合評價模型及應用
84.“鏤空”設計在包裝裝潢中的運用
85.古代圖書檔案裝潢藝術鉤沉
86.試論裝潢設計中的色彩情感
87.包裝裝潢設計的民族性與時代性
88.對高職院校裝潢設計專業的教育問題及建設策略的思考
89.吉祥圖案在包裝裝潢設計中的應用與思考
90.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的競爭法保護——以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第47號指導案例為例
91.談包裝裝潢設計人才職業素質的構建
92.淺談藥品的包裝裝潢設計
93.當前包裝裝潢設計中的問題及對策
94.家庭裝潢的注意事項
95.關于室內裝潢設計中當代美學的應用分析
96.論傳統文化在室內裝潢設計中的滲透
97.淺議臥室裝潢裝飾設計
98.裝潢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與研究
99.論外觀設計與包裝裝潢的沖突
100.汽車裝潢美容企業經營狀況對比分析
101.符號在包裝裝潢設計中的信息傳達作用
102.淺談紙制品的包裝裝潢設計
103.淺談裝潢藝術設計專業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意義
104.張恨無新著《中國書畫裝潢藝術》簡評
105.包裝裝潢的色彩設計研究
106.計算機繪圖軟件在現代包裝裝潢設計中的應用
107.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室內裝潢模型的研究
108.簡論室內裝潢設計的基本原則
109.色彩的情感作用與包裝裝潢設計
110.中高職藝術設計類(裝潢設計方向)專業課程銜接研究
111.包裝裝潢設計的民族性與時代性
112.淺析裝飾裝潢工程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113.高職裝潢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114.談談香煙包裝裝潢設計
115.商品外觀形狀構造獲得知名商品特有裝潢保護的條件
116.手繪藝術對室內裝潢設計的作用分析
117.包裝裝潢設計方案綜合評價AHP模型
118.基于生態理念的室內裝潢設計的應用及其優勢探析
119.談家居裝潢的設計
120.對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思考與實踐——以《包裝裝潢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
121.商品包裝裝潢設計構思——定位設計
122.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調查分析與思考
123.論侵犯知名商品包裝裝潢權的認定和救濟途徑
124.產品包裝、裝潢不正當競爭案的司法認定問題
論文摘要近年來社會對環境藝術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呈現出猛增的態勢。但是,從相關企業反饋來的信息卻顯示,目前高校在對環境藝術專業學生的培養上,仍然體現為理論與實踐有一定距離的脫節。獨立二級學院就需要充分發揮其自身辦學的靈活性,以及與企業聯系緊密的特點,最終,實現所培養的環境藝術專業畢業生能較好的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
0 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大眾對于城鄉建筑設施、人居生活空間的環境藝術(下文簡稱:環藝)需求也普遍重視。因此,近年來社會對環藝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呈現出猛增的態勢。據估算每年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突破近百萬人。但是,近年來從相關企業反饋來的信息卻顯示,目前高校在對環藝專業學生的培養上,仍然體現為理論與實踐相脫節。主要表現在高校注重的是對學生藝術氣質以及藝術感悟的培養,而企業則注重實際操作以及協作能力的要求。由此,在“職業為導向”的現代教育模式下,就要求目前高校應該對環藝專業的教育進行創新。
環藝專業的教學創新對于獨立二級學院來說,更是一項緊迫的任務。其所培養的環藝專業學生在掌握應有的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有較強的工作崗位適應性。該適應性涵蓋時間、熟練兩個維度。筆者認為,工作適應性可以從專業技能與專業素質兩個方面去理解。因此,獨立二級學院對該專業的教育創新也應遵循這一技術路徑。
綜上所述,獨立二級學院對于環藝專業教學的創新,便構成了本文的中心議題。
1 環藝專業教學的創新能力的路徑構建
“創新”一詞首先是由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提出的,他指出創新體現為:創造性毀滅。即新事物的創造和舊有落后事物的毀滅。對于環藝專業教育而言,正如上文所述:目前高校注重的是對學生藝術氣質以及藝術感悟的培養,這種舊有的培養模式需要得到變革。然而,筆者認為該模式不應該被當作舊模式而被毀滅掉,應在保留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與專業素質的培養力度。上文也提到,較強的工作崗位適應性涵蓋了時間、熟練兩個維度。具體而言,體現為崗位適應的時間短且上手快。可見,考察環藝專業教育創新路徑的正確性,也主要從這兩個維度的實現上進行檢驗。
1.1 專業技能教育的創新路徑
在專業技能的培養上,應突出課堂與施工現場相結合的模式。環藝的專業方向按所處空間范疇主要分為兩個方面:(1)室內裝潢設計;(2)室外景觀設計。這兩個方向在要求學生具有較強藝術感悟的同時,更需要他們具備真實的施工現場體驗。因此,筆者建議:在教學環節引入學生項目小組這種團隊形式。進而,組織學生項目小組進入施工現場進行上述方面的訓練。對于如何尋找“施工現場”,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1)獨立二級學院,在進行校園建設過程中本身的施工現場;(2)獨立二級學院,自身對外承擔任務的施工現場。
筆者之所以引入“學生項目小組”這一團隊形式,主要出于對該專業學生未來的崗位需求考慮。通過對本獨立二級學院,該專業歷屆畢業生的崗位統計顯示:在畢業后仍從事本專業的學生中,有60%承擔著項目監理這一工作任務。因此,大學階段引入這一團隊形式,能使他們實現崗位適應的時間短且上手快的效果。 (下轉第157頁)(上接第115頁)
1.2 專業素質教育的創新路徑
專業素質體現為學生的進取心、協作精神,以及業務的創新能力。該專業素質的提升,可以從學生的內心信念上支撐專業技能的施展,最終實現崗位適應的時間短且上手快的效果。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企業對該專業大學畢業生的初始要求大多為:(1)責任心和敬業精神;(2)團隊合作精神;(3)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這說明企業對于大學階段的專業技能培養的期望值并不高;同時,基于建筑和環境藝術行業資產專用性高的特征,剛畢業的環藝專業學生需要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由此,適應效果的好壞,就主要取決于畢業學生自身的專業素質。目前,作為獨生子女占多數的情況下,上述三種精神普遍較為缺乏。為此,筆者建議,可以考慮在實訓環節中增加“拓展”活動。拓展活動在企業活動中是普遍開展的,該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團隊成員形成一種集體主義精神。因此,筆者期望通過引入這種形式,來增進學生的上述三個方面的素質。
1.3 專業精神理念培養的創新路徑
另外,筆者建議創新思維與儒家思想相結合的教育教學理念,環藝專業教師樹立創新思維與儒家思想相結合的教學理念,主要是為了在目前這個市場需求占主導位置的社會大環境中,使環藝專業實踐教學更市場化、科學化、人性化,同時更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提倡藝術創新的同時,引入儒家思想進入教學體系,意在于用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把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仁、禮、度,運用于實踐教學當中來,構建人性化的、和諧互動式的新型師生關系。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實踐與理論知識的平衡教授,完成學生綜合能力的構建、學習方法的掌握,起到對學生創新智慧的開啟和提升的作用。
2 小結
近20年來,我國在城市建設、住宅區的建設速度與規模空前發展。城市廣場、街區、公共建筑、私人住宅都已開始加強環境的設計與裝修。這些環境建設都存在著十分迫切的藝術文化要求。這一要求的最終實現主要依靠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環藝專業人員。那么,獨立二級學院如何辦好環藝專業呢?獨立二級學院植根于我國目前的高校環境下,顯得比較尷尬。改善這一尷尬的局面,就需要充分發揮其自身辦學的靈活性以及與企業聯系緊密的特點。最終,實現所培養的畢業生能較好的適應工作崗位的效果。獨立二級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非師范)職業化教育的實踐教學體系仍處于探索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我們不能總是沿襲傳統的二本或高職高專的教學模式和套路,應該通過對獨立二級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自身的研究和對社會需求的研究,建立一個合理的人才培養結構,集教學、科研,承接市場項目“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平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職業化教育要突出“技藝并重”的雙軌制度,完善、提高設計實踐環節,注重學生的技術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
隨著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發生結構性轉變,動手能力與設計創新能力成為環境藝術設計人才需求重要標準。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通過環藝專業實踐教學創作平臺的建立,探索出一條創新型的教學思路,學習同類院校先進的理念的同時,結合自身的優勢條件,合理安排理論學習與實踐創作,使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更加貼近社會發展的需求,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整體素質的提高,達到了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袁貴仁.不斷推進教育創新[J].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