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兩學一做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321活動基本情況
2020年上半年,學院66名教職工聯系了270名學生,其中參與活動的黨員干部有35名;2020年下半年,59名教職工聯系了151名學生,其中參與活動的黨員干部有36名。其中,院級“三進兩聯一交友”師生專項活動三場,聯系老師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和困難共約220件,老師自行捐款的愛心基金達8000余元。
二、主要經驗做法
(一)配齊配強“三進兩聯一交友”工作領導班子
成立語言文化學院“三進兩聯一交友領導小組”,由學院黨委書記任組長,全體黨支部書記擔任組員,細化活動實施細則,壓實全員育人責任,讓學院每一名教師、每一名黨員、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其中,統籌全方位育人,做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課余生活中的好朋友、身心成長的傾聽者。
(二)抓住重點,全員覆蓋開展特色活動
1.共度詩書氣自華,文化育人潤心田
我院2020年5月組織“三進兩聯一交友”師生讀書分享活動。“三進兩聯一交友”老師,精心為學生們挑選了有意義且與大學生心智相符的書,帶進班里送給學生閱讀。課下,走進宿舍與學生一起分享讀書的體會,促膝而談。通過本次“三進兩聯一交友”師生讀書分享會,我院營造出熱愛讀書、支持讀書、尊重讀書、讀書光榮的良好氛圍,激發師生的讀書熱情,共同感受讀書快樂。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次的活動很有意義。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以書共讀,文化育人,老師們的一言一行一書一讀都在浸潤著同學們的心田。
2.喜迎搬遷新校區,師生攜手齊準備
2020年7月4日下午我院召開搬遷前主題班會,全體321老師齊進班,共同了解搬遷前的行李打包要求以及宿舍打掃標準,晚20:00,全體老師走進學生宿舍,查看學生行李打包裝箱情況,了解掌握學生搬遷前的思想動態,做好搬遷前的叮囑與關懷。7月5日搬遷當日,全體321老師一部分在老校區與同學們一起搬家,另一部分老師早早出發,來到雪蓮山新校區的公寓樓下,等待學生們的到來,學生搬進新宿舍后,第一時間進入宿舍,協助督促學生整理行李,打掃宿舍衛生,交代新校區校園內的安全注意事項。
三、典型事跡
(一)國慶中秋雙佳節,臨別贈言寄厚望
喜迎國慶71周年,9月30日晚20:00,我院開展了以“贊頌祖國、情暖中秋”的主題慶祝活動,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及“三進兩聯一交友”老師一同走進教室,為同學們帶去中秋慰問和祝福,師生共慶佳節。大學語文教研室的史國強教授走進預科6班,給同學們介紹了中秋節的由來,“每逢佳節倍思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遙寄故鄉與明月”,一個個典故讓思鄉心切的同學們雖想念家人,卻學著古代文人的樣子將思鄉之情寄托于明月之上。董華榮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飽經風霜,歷經千難萬險一路走到現在,其中一個個重要的轉折,一步步重大的發展背后都有著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都展現中華兒女的智慧與氣節。老師倡導同學們積極發言,講述身邊的抗疫故事,暢言心得體會。即將結業出預科的學生們通過才藝展示、與師共舞,集體表達了對老師這一年來的教育和培養,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情誼。
1、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做好學和做的前提下,“實”是保障關鍵。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避免走過場,瞎應付,要將學習落到實處,實現“走心”、“入腦”。
2、要堅持學用結合,達到知行合一;通過扎實學習,實現頭腦充實;把握問題關鍵,力求整改實效;從實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
3、學習方式可靈活掌握,但務必保障實效,因此,黨員領導干部要在工作中自覺做到勤學習、多動腦、常思考。要將學習成果運用到具體實踐中去,下基層,與群眾談心交心,多向黨員群眾征求建議;善于從具體工作中發現規律性問題,在日常小事中總結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以理論知識推動實踐工作。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 小學 數學 除數 筆算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1-098-01
【教學內容】新課標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81-83頁的內容。
【教材解讀】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和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和除數是兩位數的估算方法,而且已經掌握了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因此本節課的關鍵是掌握試商的方法,明確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目標】
1. 在情境中理解算理,學會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方法。
2. 探索、思考、總結,經歷除數是整十數商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的形成過程。
3.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樹立學習的信心,感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試商方法,明確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難點】理解算理,明確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準備】課件、實物投影、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 談話引出要解決的問題。(1)92本連環畫,每班30本,可以分給幾個班? (2)140本故事書,每班30本,可以分給幾個班?
2. 抽生口頭列式,并說出列式依據,教師板書算式。
3. 揭示課題。計算的方式有很多(估算、口算、筆算),你認為解決“分給幾個班的問題”適合選擇其中的哪些方式?引出課題:筆算除法。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一)自主探究
92÷30的算法。1. 估一估。預設1:30×3=90,92≈90,大約可分給3個班級。(做除法想乘法)
預設2:92≈90,90÷30=3(個),大約可分給3個班級。(利用除法估算方法)
2. 學生嘗試筆算。(1)靜思頓悟,獨立筆算。用卡紙在下面同時完成。教師巡視收集典型個例。(2)展示算法,生生交流。展示學生的典型算法,全班同學自由進行交流。(3)學生點評,對比辨析。請學生進行點評。針對錯誤做法,辨析錯誤原因。(4)學生講解,質疑解惑。抽計算正確的同學講解計算過程。(9個十除以30,商不夠1個十,要用92除以30,商是3,除數和商相乘得90,92減90余2.)
3. 數形結合,明析算理。多媒體課件演示分小棒的過程,借助小棒直觀圖理解算理。92根小棒,每30根為一份,可以分成3份,還剩下2根。在豎式中體現為,92除以30,商是3,這里的3表示3個一,應該寫在個位上,3個30是90,90寫在被除數92下面,表示分掉的小棒數。從小棒圖可以看出還余下2根,豎式中體現為92減90余數是2,余數2小于除數30,不能再分了。橫式怎樣寫?
4. 回顧過程,形成策略。回顧解決這個問題的整個過程,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形成策略。
5. 對應練習,內化技能。課件呈現書本第81頁做一做:30÷10= 40÷20= 64÷30= 85÷40= (學生在書上筆算,然后投影校對。抽題問:商為什么寫在個位上?)
6. 歸納小結,抽象算法。
(二)自主探究140÷30的算法
1. 遷移方法,自主探究。學生用解決第一個問題的思路來獨立解決故事書的問題。估一估,再筆算。
2. 抽生講解,質疑解惑。(1)估一估商。預設1:因為30×4=120140,所以商“4”。
預設2: 140≈120,120÷30=4(個)
(2)抽板書的同學講解計算過程。
(3)全班質疑,共同解惑。重點解決:商4為什么寫在個位上?
3. 數形結合,理解算理。通過圈一圈方格圖,明確120里面有4個30 ,所以“4”應商在個位上。結合直觀圖理解“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要看前三位”的道理。課件演示圈格子,以一個一個為單位,每30個小格為一份,圈出4個30,說明商是4,寫在商的個位上;如果以十個十個為單位,至少要有30個十,才夠圈一份。而題目中只有14個十,不夠圈一份,說明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要看前三位。
4. 觀察對比,明晰異同。
比較兩個豎式中的被除數和商,相同在哪里,不同在哪里?
追問:對比例題兩個小題,第一小題是兩位數除以整十數,第二小題是三位數除以整十數,商為什么都寫在個位上?
5. 對應練習,鞏固技能。書本82頁“做一做”第1題。
6. 歸納小結,抽象算法。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你能從除的順序、商的位置、余數的大小等幾方面總結一下計算的方法嗎?先讓學生自主講,再同桌討論計算方法,將總結出的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方法說給全班同學聽。
三、鞏固應用,深化提高
1. 基本練習。說說商是幾,應該寫在哪一位上。“做一做”第2題。
2. 變式練習。
3. 提高練習:生活中的數學。電視塔高450米,是一棵樹高的90倍。樹高多少米?
四、總結評價,暢談收獲
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按照本次組織生活會的安排,下面由我進行對照檢查,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自身存在的問題:
一是政治學習不夠自覺。往往是上級要求學什么就學什么,缺乏持之以恒自覺學習政治理論的精神,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
二是工作主動性不強。在工作中有時會局限于領導布置什么就做什么,有時連領導安排的事也沒有及時完成,沒有緊迫意識、主動意識。
三是業務能力、業務素質有待進一步加強。工作中存在不細致、總結寫作能力差等問題,很多時候粗心大意,總是出現一些不該出現的錯誤,如自己的材料有時會有錯別字、排版不合理、語句不規范等等問題。同時,自已在工程質量管理等方面業務知識欠缺。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以上問題的存在主要原因是自己政治理論學習不夠重視,工作不夠扎實,有得過且過思想。
三、下一步改進措施及努力方向
通過這次組織生活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加努力工作,查缺補漏,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一)加強政治理論學習,進一步增強黨性修養。做到講黨性、重品行,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完善自我。修正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做一名心態坦然、勤奮進取的黨員。
(二)加強工作的主動性,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不斷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強工作能動性,制定每月、每周、每日工作計劃及目標,扎實認真地做好每項工作,多想想平時哪些事情還沒有做完,哪些事情可以進一步完善以做得更好,還有哪些事情是領導安排了自己還沒有完成。樹立強烈的時間觀念、效率觀念、質量觀念,今天能辦的事不拖到明天,牢固樹立抓大不放小、航材面前無小事的思想。這一周能辦的事不拖到下一周,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任務。
(三)繼續加強業務知識學習,提升業務能力。
通過學習,提升自身業務素質及工作能力。
在使用新的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后,很多教師發現新教材的例題設置及配置的習題資源與舊教材的有所不同:舊教材例題的設置循序漸進,知識點分得很細,并每一道例題后面一定配置相同類型的習題作為鞏固知識之用;新教材例題的設置則是圍繞一個知識點,將各種例題的典型變式以做一做或習題的形式來呈現。新教材的變化對教師處理教材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用好例題是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下面我以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為例,探討小學數學例題使用的一些個人見解。
一、了解知識脈絡,找準例題知識承接點
新教材看上去貌似給教師們留出了很大的自由度,但同時也考驗著教師們處理教材的能力。數學學科特點是知識的連貫性,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是網絡狀的。在教材中表現為:根據學生年齡思維發展特點,在每個學段均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和實踐與綜合運用這四個領域的學習內容,知識脈絡呈螺旋式上升。因此,在教授例題時,我們必須從整體出發,了解知識脈絡結構,找出知識的前后承接關系。
如在《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這一教學內容中,例題1呈現做操方陣圖,給出信息: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有10人。提出問題: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對話中給出解題思路:分步計算10×8=80,80×3=240;綜合列式10×8×3=240。這時,我們需思考以下的問題:此例題需要解決什么問題?新知是什么?知識承接點是什么?從知識內容來分析,主要教授學生理解連乘問題的數量關系,明確解題思路,初步學會解決“連乘”問題的策略,體驗算法多樣化。新知是理解連乘問題的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策略,而知識承接點則是對乘法數量關系的理解。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熟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例題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我們在教授新知前必須找準例題知識承接點,并對其進行復習、鋪墊。
二、緊抓數學本質,優化例題方法策略
新教材在數學知識內容中揉入生活、故事、實驗、操作、活動等多種元素,旨在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操作中思考數學,在活動中學習數學。多元化的課堂,容易讓人花多眼亂,從而迷失數學的本質,讓教學停留在熱鬧的表面。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在創設有效的數學情境基礎上,還須緊抓數學本質,根據教學內容的層次要求,適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的方法策略進行總結優化。
如《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中例題1,借助方陣圖,學生能很快地列出分步計算解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綜合算式的意義及算法多樣化。對于例題的教學,很多教師就止步于此了。但對于解決問題的教學來說,這還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從解題的方法策略進行總結優化。解決問題,首先須對信息、問題進行分析。有部分學生從信息出發,讀到“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有10人”,發現可以求出每個方陣的人數,再結合問題“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求出總人數。從綜合信息到逐步解決問題,到最終解決問題,這是綜合法。有部分學生從問題出發,尋找解決問題的條件,反復使用每份數×分數=總量這一原始的乘法數量關系得出總人數。從分析問題到追溯信息,從而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分析法。兩種不同的思路形成兩種不同的方法策略,只有及時優化例題方法策略,才能幫助學生在例題的基礎上做到舉一反三。
三、發掘例題外延,精講變式習題
新教材中的習題類型跟例題并不是一一相對應的關系,更多時候,有些習題是在例題的基礎上做出一些變化。可以說,這些習題是例題的外延,但它們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為了讓學生能更好掌握以例題知識點為核心的各種類形的題目,我們在處理習題的時候,需要整體把握,具體區分,找出變式習題,精講多練。
如《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這一內容中,與之相配置的習題有P99頁做一做、練十三中(P101-P103)第1-9題。其中,第1、3、4、7、8題等5道習題屬于例題的鞏固練習,使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題目的內容為算法多樣化提供有效的情境。做一做、第5、6題等3道習題則是例題的變式運用,以做一做(每個紙托裝著雞蛋有6行,每行5個,8個紙托一共裝有多少個雞蛋?)為例,解題時,必須先求每個紙托裝有的雞蛋數,再求總數,題目的內容為算法的選取做了限定。第2、9題等2道習題則是理解例題后的綜合運用,以第2題(一張圓桌坐3人,一張方桌坐4人,有圓桌7張,方桌6張,可同時接待多少位客人?)為例,解題時,必須根據實際,分別先求出圓桌、方桌各能接待的人數,然后再求總人數。此題已然不是兩步連乘,只能說這題目是例題知識點的外延。因此,在處理這些習題時,我們還須對做一做、第2題這種具有代表性的習題進行范例精講,從而幫助學生能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