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校播音主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早期通過師傅帶徒弟式教學法,培養了大批優秀播音主持人士,而此教學法通過多年來的發展,如今已變為播音主持專業大量應用的大課加小課教學方式,也就是專業大課主要是精講相關理論知識,而專業小課則分組實施,依據各位學生的具體狀況而實施專門指導,如此一來,就能很好地符合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內在規律,取得很好的成效。如今,該專業表面繁榮的背后也產生了專業教學手段不足、師資隊伍薄弱、畢業生素質無法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等難題,而實踐教學能力差則是諸多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通病。面對實際,部分高校開始探索引入項目式教學法,由專業教師通過項目化的形式,讓學生們實施自主性學習,并開展全方位的專業指導,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值得在更多的高校中加以推廣應用。
二、實施高校播音主持專業項目式教學的對策
一是要確定項目式教學的任務。這是本教學法得以實施的關鍵性步驟之一。教師作為項目式教學的指導者,在明確教學項目時應當選擇教學大綱之中所要求的與實際密切結合的項目,應當注意所選擇的項目內容應當為大學生們所熟悉而且對學習者們有著較大的吸引力。所選項目應當是青年學生們實施自主性學習能夠全面完成的,還應是能夠促進參與者人生觀與價值觀得到提升的項目。同時,大學生們還應當積極抓好實施項目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大學生們作為項目式教學之主體,在明確自身學習任務以前,應當盡可能多地深入學習有關的播音主持專業理論知識,以深化自身對于項目式學習之理解,更好地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師一起明確項目實施的任務。當然,應當明確大學生們在項目實施中所具有的定位。每名學生均要對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個性等加以深入了解,并且找準自身在項目中之定位。二是要制定具體的執行計劃。學習者們應當在教師們的精心指導之下,運用查閱有關資料等形式,形成包含項目目標、內容、實施方法和相應步驟在內的具體計劃。這就需要做到以下三點:首先,要迅速建立起一個項目實施小組,快速、高效地明確項目計劃。其次,要實施各項具體任務的分解。最后,在教師選定出負責人之后,各項目小組應當在導演,即項目負責人的組織之下,通過本小組內各位成員的認真討論,明確具體的采訪內容、播出時段等細節,并按照小組成員在性格特點和特長來落實采訪、被采訪、攝像、播報以及后勤等各崗位工作人員。三是要執行好項目計劃。該環節是項目式教學法的重要環節之一。在項目具體落實的過程之中,應當全力發揮每名小組成員的主動性,依據項目計劃之要求,通力合作,從而完成好相應的項目。例如,在娛樂新聞播音主持項目之中,可在課堂中運用媒體模擬仿真實驗的形式來實施,導演在播出現場進行指揮,而負責采訪的小組成員則使用已經備好的采訪提綱實施采訪,而采編人員則進行全程錄制,其后再通過編導的審核,對采訪的內容進行編輯加工,最后再由播音主持人員加以播報。學生們通過緊密分工協作,進行仿真模擬訓練,能夠提升學生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四是要加強教學項目的評估。項目化教學最后還是要進行項目的評估。具體到在高等院校播音與主持專業的項目式評估之中,應形成廣大受眾、播音主持工作者與傳播方式相結合的體系,通過自我評價、教師專業評價彼此結合的形式,按照項目化教學的內容,對項目實施全面評價。大學生們在自我評價之時,可應用小組自評與小組之間互評等方式。前者主要是評價小組中成員們的工作態度、方法以及成效,后者主要是評價項目完成之成效和小組合作等狀況加以評估。因此,播音主持專業教師在實施評估時,要關注對整個項目實施過程化的評價,并且落實對各個環節做出全面評價。
三、結束語
一、目前高校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雷同和窄化
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開設播音主持專業的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目標90%都是圍繞著“培養具有新聞傳播學、藝術學、廣播電視學以及語言學等學科知識,能夠在電視臺、廣播電視臺以及音像公司等機構從事播音主持工作的技能型人才”。雖然目標上稍有差別,但是大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這樣雷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僅僅重視了人才專業能力和知識的培養,并沒有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文化內涵以及職業道德引起重視和進行培養。同時,很多高校在辦學類型、辦學層次以及辦學規模方面的內容一致或雷同,這樣很難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實現發展,不能夠滿足科學培養體系的要求。
2、缺乏強大的師資隊伍
據調查顯示,我國大多數高校都有專職教師和高學歷的專家團隊,但是負責校內教學工作的老師大多缺少相應的專業實踐經驗,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多的憑借的是自身的教學積累和感性認識,在教學中很難突出實踐性的效果。教師在實踐方面的能力缺乏嚴重阻礙了高校在播音主持專業對人才的培養。
3、教學方式傳統老舊
在大多數的高校播音主持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學校大多采用的方法都是大課小課相結合的方法,大課精講,小課輔導,理論講授,實踐指導。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強調的是教學和實踐的結合,但是學生并沒有走出學校,仍舊是在校內進行的實踐。此外,很多學校的實踐環境在軟硬件方面以及部門的系統性方面和實際的傳媒機構的工作環境有很大的差距,并不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實踐環境,無法達到想要的效果。最后就是學校的教學缺乏一線教學,學生的能力和行業需求之間產生了嚴重的脫節情況。
二、創新高校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以人才需求為基礎,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培養目標
受眾是傳媒事業發展的生命線,隨著受眾需求的多元化和傳媒事業的發展,高校播音主持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面臨著社會各界給予的更高要求。除了在口頭表達方面要清晰流暢,在吐字發音方面要機具美感,在知識儲備上要豐富深厚,同時還要意識到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感和靈活的控場反應。因此,播音主持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上,除了應該講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之外,還應該培養學生的通識知識。此外,在播音主持專業的辦學規模、辦學類型以及辦學層次方面應該根據學校、專業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自身發展和行業需求的人才。比如,理工學校中課設的播音主持專業應該側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師范學校中播音主持專業在人才的培養上應該更加注重對教育型播音主持人才的培養,外語學校應該注重對雙語主持人的培養。
2、建立一支強大的師資隊伍
播音主持教學應該和廣播電視事業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播音主持是一個具有時效性的專業,這就給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很高得要求。播音主持老師必須對媒體的動向播音主持專業的第一線資料和動態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和全方位的把握,以全新的知識儲備來為人才的培養服務。所以,高校應該積極的創造各種有利的條件,和各種媒體之間取得密切的聯系,定期安排老師到各大傳媒機構進行學習和實踐,熟悉和掌握播音主持專業的創作條件、創作環境、創作手段和創作理念,從而幫助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學方法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更改,培養出高素質的專業技能型人才。此外,各大高校還應該努力開發具有本學校專業特色的培養方向,對教學體系進行完善,逐漸改變現代播音主持專業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現象。
3、加強專業實踐教學
播音主持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應該將實踐和產學研究進行緊密的結合,積極的拓寬教學的領域和渠道,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首先,和電視臺、電臺等媒體取得密切的合作,建立教學實驗點,將堂教學延伸到機構教學中,及時的組織學生進行實踐調研和考察,讓學生對播音主持的工作狀態、崗位職責以及能力素養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此外,要吸收和借鑒優秀傳媒學校和傳媒機構之間開設的播音主持專業的培訓模式,邀請專業的編輯、主持人以及播音員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制定適宜的培養方案。最后就是將學校的演播室、禮堂以及練功房等場所充分的利用起來,和電視臺、電臺等進行拍攝錄制合作,為人才的培養提供實踐平臺。
關鍵詞 播音主持 教學特點 內容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播音與主持專業作為藝術學科,綜合性較強,包括了新聞學、傳播學、語言學、藝術學、美學等學科的內容,這也給教學提高了難度,這也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重要特點之一。所以,在課程的設置上要從專業的特點出發,與廣播電視產業對播音與主持人才需求結合起來,注重各個學科(新聞學、語音學、美學等)的穿插滲透,形成適合現展情況的教學體系,改正那些不適合現代教學的傳統教育模式,但是在教育模式上也存在著一種誤區,許多學校一味追求全才的培養,例如過于重視新聞學、傳播學、語言學、藝術學、美學的教學,而忽視了其他如口語、即時表達與稿件轉換的能力,也就與社會需要的人才大相徑庭了??偟膩碚f,課程的內容設置應該在傳統教學體系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的革新,主要表現在課程的設置更加貼近社會實際工作,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加強教學與實際工作的聯系,讓學生得以全面發展。以下是播音與主持專業所設置的主要課程,希望能通過羅列其主要內容來分析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特點的教學特點。
1 專業課學習
調研了多所開設播音與主持專業的院校發現,在課程設置上,主要以公共課、專業基礎課群和專業課群。專業基礎課和職業素養課為主,在大一、大二階段主要是以普通話學習為主,包括語言技巧和廣播播音都是播音與主持人培養體系中重要的環節,也是基礎中的基礎。但是傳統的播音與主持專業課上缺乏各個科目內容的穿插和滲透,這也是為什么應屆畢業生“一職難求”的原因。
分散的專業課內容沒有經過整合也就很難實現“一專多能”。并且,難以形成系統教學也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靈活的設置課程結構體系,充分體現“寬基礎、活模塊、重技能”的課程設置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入創新性元素,把課程的實用性和擴展性與傳媒實際工作結合起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所學專業內容的重要性。目前許多院校的專業必修課的設置也開始注重學生的興趣,并以興趣為導向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專業課程,并且學校也在每個方向模塊設置了不同的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其中必修課和選修課有不同的分工,必修課把課程的內容設置與行業的崗位結合起來,注重職業就業技能的培養;選修課主要教學與專業相關的學科,比如新聞學、語音學、美學等等。
經過對播音與主持專業課教學的研究發現,在專業課中老師會把生澀的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后,并適時地加入個人的經驗見解,這也對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和職業生涯的定位帶來幫助。具體來說,中國傳媒大學的教學方案已經被大多數藝術院校采用或借鑒,主要專業包括新聞播音概論、播音學與主持概論、播音發音學、播音主持心理學等等這些,幾乎構成了整個播音主持專業的專業課大體框架。除此之外,眾多證書也被包括在播音主持專業培養方案中,成了增強職業崗位綜合能力和教學內容設置的主要環節。
這些證書包括《普通話等級證》、《主持人資格證》、《播音員資格證》等,各類證書也幫助學生擴展了職業方向、培養興趣和充分發展個性,成為應屆畢業生應聘的敲門磚。
2 職業修養課
播音主持專業必須具備極高的思想素質和內涵修養,所以開設了很多這種類似的專業選修課程?,F代傳媒業的發展擴展了播音員與主持人的職能,在新聞傳播方面,還增加了輿論營造與道德氛圍的維護的職能。確切地說播音主持人員在社會新聞傳播上的作用就像是信息傳播和的窗口,也是新聞信息的評論員,通過對信息的總結和組織再加上評論,這就體現了社會新聞傳播的新特點。而播音員的職業修養課的重要性在于,這個職業的觀點往往能左右社會大眾對社會事件的看法,也就能夠對娛樂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所以實行定崗定位的分流培養變得極其重要了,通過對播音與主持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加強職業道德的教育,才能算是提高整體素質。在學習內容寬泛且扎實的基礎上,進一步才可以談到精細及深遠的問題。這也是根據崗位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專業技能的培訓,真正地做到了因材施教。在專業素養的培養上主要針對了大致的幾大方向。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加入創新精神和溝通能力的培養,注重口語基礎,加強能力的提高和注重素質的全面發展。其中專業素質的培養主要是語言技巧、思維訓練、播音文體、節目主持藝術、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藝作品演播、電視節目采編與制作、播音作品鑒賞等課程。
許多院校在課程設置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過于側重專業素質的培養而忽視了思維品質的培養,上述也提到了職業素養對于播音與主持這項職業的重要性。從課程的設置量上分析,關于語言能力培養的課程學時占到了總課時的一半,而關于思維品質培養的課程較少,比如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課程設置就更少了,雖然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學生都是藝術生,但是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質不能忽略,否則就違背了近年來各大高校號召的“打造高素質、全面發展的綜合素養的人才”的方針。
3 文科基礎課
文科幾乎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學科,對于藝術專業的播音主持同樣重要,它幫助學生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包括基本的朗讀和書寫能力、應變能力等等,這也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
一、我國播音主持專業教育現狀
(一)招生現狀。伴隨著我國播音主持專業的快速發展,高校為社會輸送了大量播音主持專業人才,但播音主持人社會地位的提升,也加大了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擴招力度。全國開設播音主持專業的院校不斷增加,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從幾十家發展到四百多家,這種令人擔憂的發展速度,也能夠從側面反映出,以往高校通常是采取精英式教育方式。但現今大多數高校開設播音主持專業,只是為了達到綜合性大學標準。大規模地擴大招生規模,使得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育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很難保證高質量的教學水平。
(二)專業課程設置現狀。播音主持專業作為交叉性學科,對于學生的表演、語言、組織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提出了嚴格要求,而播音主持專業的特殊性,也要求學生應當具備相應的社會實踐經驗。但現今高校開設播音主持專業通常是讓學生在大一學習基礎知識,進行普通話和文學知識的普及。而大二則進行專業性基礎知識的講授,讓學生接觸電視節目的評析和相關媒介知識。大三則是學生的自主鍛煉課程,大四主要是通過學生進行相關單位實習,從而積累社會實踐經驗。但由于不同高校的學科偏向不同,許多高校紛紛效仿其他高校出色的播音主持專業教育模式,忽視了自身實際特色,加大了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就業壓力。
(三)知識背景現狀。高校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錄取途徑,主要是藝術生選拔。學生在高中階段沒有積累充足的文化課知識,所以在進入高校后,整體知識水平偏低,較難適應高校的整體學習氛圍。
(四)就業現狀。我國的播音主持專業學生除了進入到傳統的電視媒體行業和報業外,還可以在新興媒體中,做移動媒體主持人或網絡視頻主持人。也有許多播音主持專業學生進入到影視動漫公司,進行廣告、動漫或影視人物的配音。隨著新媒體時代進程的加快,播音主持專業學生擁有了更為廣闊的就業前景。在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就業渠道拓寬的同時,社會也對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應當加強播音主持專業建設,培養出更優秀的播音主持人才。
二、我國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質量下降。我國播音主持專業在發展初期,由于社會需求量較小,只有少部分高等??圃盒i_設播音主持專業。但隨著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不斷發展,以及新媒體環境的深化,播音主持專業人才需求量加大。因此我國高校利用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這一契機,開設了播音主持專業,推進了播音主持專業教育的發展。但招生規模的持續擴大,也給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質量帶來了重要影響,生源質量的參差不齊,使得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不能與社會需求相符合,導致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質量與畢業生綜合素質下降。
(二)師資力量薄弱。近些年來,多層次級別的教育質量評估,使得我國播音主持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水平得到了提高。而大多數高校也在社會環境中,通過縱向施壓與橫向比較,對師資力量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擴大了播音主持專業的整體師資力量。但我國播音主持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仍然存在問題,大多數教師往往只從事專業教育工作,缺乏充足的實踐經驗。而這也使得播音主持專業教學缺乏生動性與靈活性,教師單一的知識結構,使得教學質量很難得以提高。
關鍵詞:播音主持;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the broadcast television industry is gradually showing a growing“audience fragmentation”and“narrowcasting”development trend,more and more diverse audiences interest,so peoples quality of broadcasting moderator requirements are also increasing,radio host personnel training are also facing greater challenges.So the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nnovate,enhance innovation training mode and method.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ofessional radio host universities training objectives,analyzes the current radio host professional training,as well as provide effective training measures to be able to provide some benefits to the radio host of high-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radio host;quality;personnel training mode
一、高等院校播音主持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播音主持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能夠實現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養,這就是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教育教學目標,也是對本專業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因此,高校必須要深入分析社會的實際需求,積極改革播音主持專業采用的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增加實踐教學比重,積極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社會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學校可以選用“理論結合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首先為學生構建出科學合理的知識架構,引導與鼓勵學生積極的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同時也要將所學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當中,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從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并且為學生在今后工作提供可靠的知識基礎與技術保障 [1]。
二、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一)、教育理念不夠科學
首先,在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方面,一些高等院校尚未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為了擴大招生,有些高校降低了學生的入學門檻,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入校,然而卻忽視了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個人能力,于是造成學生的能力與水平參差不齊,對大部分學生的教育也造成嚴重影響;其次,部分高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過分重視學生的外表以及天生的資質,但是尚未充分認識到后天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一直持有傳統的教育觀念;同時,學校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尚未充分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沒有為學生創造足夠的思維拓展空間,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課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我國現有的已經開設播音主持專業的高等院校大概有300多所,其設置的專業課程主要有演講與口才、普通話語音以及電視播音與主持等等,這些課程的設置主要是參照中國傳媒大學在播音主持專業課程上的設置。然而因為每個院校都具有自己不同的辦學層次與人才培養規格等,相同類型的課程設置并不能充分發揮本院校的優勢資源,而且也無法充分滿足新媒體與廣播電視對多種人才的需求 [2]。一些高校在設置課程的過程中,往往重點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與發音等,但是卻沒有為學生提供類型化節目以及通識教育的訓練,于是造成播音主持專業的畢業生缺乏深厚的內涵,在很多方面都較為相似,不具有獨有的優勢,根本不能充分順應媒體“分眾化”的發展趨勢,而且也無法成功的主持專業頻率類型化節目,嚴重影響畢業生的就業與發展。
(三)、教學方法不科學
很多高校在培養播音主持人才的時候,往往采用理論授課和實踐指導相互結合、鏡頭前訓練和課堂授課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盡管這些方法比較重視因材施教以及實踐訓練,然而因為這些訓練基本上都是在學校的實訓室內完成,依然屬于校內教學的模式。而一些高等院校的實訓環境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軟硬件沒有及時更新以及部門系統性存在缺陷等,這和實際工作有著較大的區別,不能為學生創設出實際工作的情境,嚴重影響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影響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缺乏足夠的現代化教學設備
許多高等院?,F在還是采用傳統的板書教學方式,缺乏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設備,這就為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影響。雖然一些高校已經配備了硬件設施,然而很多設施都已經老化,無法緊跟時展潮流,無法充分滿足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需求,影響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嚴重阻礙了播音主持行業的發展,阻礙了學生實踐能力與素質的培養。
(五)、評價內容單一
一些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師在評價學生能力與表現的時候,往往側重于學生在鏡頭以及話筒前的臨時表現,但是卻忽視了學生在自然狀態下的表現,如平時的早功練聲等,而且教師也很少關注學生對通識知識的了解程度 [3]。如此做出的教學評價會比較片面和單一,不能全面、系統的判斷與評價學生自身的能力以及專業素養,而且不能有效的激勵學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力。除此以外,因為高校教師通常都不坐班,在課堂上授課,而在課下卻很少與學生交流、不能面授答疑,因此是導致評價比較片面的一個原因。
三、高校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一)、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
在以往選聘播音主持人的時候,通常比較重視主持人的聲音以及外表,卻忽視人主持人的專業能力與素養。在新媒體時代,選聘主持人時應該更加重視播音主持人的自身修養與專業能力。而各大高校也要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而且還要充分重視文化課程的教學,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與專業技能,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從而使其充分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二)、合理設置課程
目前,根據對上一年度央視評選出的30名優秀播音主持人進行的調研可知,其中10人具有播音主持專業背景,具有經濟與管理學、新聞以及外語專業背景的分別是4人、4人以及3人,其他人員分別具有聲樂、導演、法學以及醫學等不同的專業背景。由此可知,我國的廣播電視等媒體對主持人具有多元化的專業背景需求。所以在播音主持專業課程設置方面,不但要充分重視專業課程的設置,同時還要設置通識教育課程,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4];其次,可以增設類型化節目(如《新聞節目播音主持》)等播音主持的訓練課程,從而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與特長,進行專攻學習;與此同時,還要剔除具有重復內容的課程。從而避免資源的浪費,加強資源的合理整合。
(三)、完善教學設備
高校的播音主持專業擔負著培養優秀播音主持人才的重任,對專業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必須要加大投資,提高教育成本,不斷完善教學設備。學校要積極更新教學設備,淘汰已經落后的傳統設備,配備一定量的現代化視聽錄播演攝控設備,而且還要設置充足的演播場地,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在比較逼真的播音主持模擬環境中得到訓練,有效培養學生在鏡頭前與話筒前的適應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專業素養,實現教育的根本目標。
(四)、加強實踐教學
基于播音主持教育教學的現狀,各大高校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開展實踐教學。首先,學校可以和傳媒機構合作,在傳媒機構中創建教學實踐基地,開展校外課堂,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調研以及參觀,深入的了解播音主持人應該具有的能力素質以及崗位職責;其次,可以與傳媒機構以及傳媒公司合作,開辦類型化節目配音與主持通道板,同時邀請著名的電視一線配音演員以及播音主持人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為學生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而且也可以針對不同的作品以及欄目對學生開展模塊式的教學,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以及就業能力;最后,學??梢耘c傳媒公司與傳媒機構合作,充分利用各種硬件設施,例如學院禮堂以及演播室等進行節目的拍攝與錄制,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對播音主持人的培養需要多元化的師資結構與較強的師資力量。因此,各大院校應該創建多元化、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從而保證學校的教學質量?,F在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師通常為來自于媒體一線上的兼職教師以及學校的專職任課教師,因此,學校應該邀請更多的播音員以及主持人來校演講或者授課,而且教師還可以有針對性的聘請一些國內外的優秀專家學生來校授課,從而不斷壯大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與此同時,學校要加強對內部教師的培訓,為其創造更多出國深造以及去媒體機構實踐的機會,有效培養教師的個人能力與專業素養 [5]。學校還要盡量為教師提供科研與技術創新的條件,進而促進教師水平的不斷提高。
(六)、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由于播音主持專業具有其獨有的專業特點,所以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綜合、多元化的評價。首先,在評價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多的進行橫向比較,特別是針對以前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學生,要重視評價的歸納性以及關聯性;其次,要充分重視對學生處于自然狀態下(如早功練聲等)的日常教學評價;再次,學校不僅要積極培養學生播音主持能力,而且還應該鼓勵學生拓展視野、加強內在素養的提高,合理的評價學生的素質能力與知識掌握水平;與此同時,學校也要安排教師在課余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多面授答疑的機會,而且也能幫助教師對學生進行綜合、全面的評價;最后,要引導學生多聽、多看與專業相關的錄像以及錄音,而且要鼓勵學生進行模擬,引導學生進行自評或是互評。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廣播電視的不斷發展,社會需要更多高素質的播音主持人才。因此各大高校要不斷探索,勇于創新,加強教育改革,如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不斷改革教學課程以及教學模式,完善教學設備與評價方法等,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進而為廣播電視行業培養大批高素質的人才。(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呂煒.高校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新聞知識,2012,05(09):90-91
[2] 蔡蕊伊.試論高校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教師,2013,10(03):27-28
[3] 張倩.淺析播音主持人才專業技能與專業心理品質的培養[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1(03):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