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工程概論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畢業生外語及軟件技能需求應對國際化與專業化,作者調研了畢業生需要達到的英語水平和計算機操作水平。占比61.54%的企業要求畢業生的英語水平達到CET4;同時,也有將近18%的企業認為還需要專業英語的配合,尤其是多種專業性軟件的操作都需要良好的專業外語基礎。專業軟件的能力需求有明顯的多樣化和專業性趨勢,一家企業往往需要畢業生掌握多種軟件。因此,課程體系中的專業培養要加強專業軟件的教學與實踐,特別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為軟件的升級與創新周期越來越短,培養計劃中不可能涵蓋企業要求的每種軟件。
(二)專業知識需求由調研可知企業對IE畢業生的專業知識需求具有集中性的特點,第一,南京工業大學畢業生從事的崗位集中,主要集中在生產計劃、物流管理、質量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四個方向;第二,企業對一些特定崗位人才的需求集中,如對物流管理崗位有需求的企業占據了92%。圖2則直觀體現了現代企業對工業工程人才專業知識的需求具有前瞻性與延伸性的特點,其中“法律”“二外”“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機械工程”占據領先位置。因此工業工程專業應培養的是具有多種知識技能的復合式人才。
二、工業工程課程體系的優化路徑
目前南京工業大學工業工程專業的課程知識結構設置為通識教育、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四大類。對比專業培養計劃與調研后企業的人才需求發現:第一,專業課學時只占總學時的15%;第二,實踐環節比例不到10%;第三,知識面不夠寬泛。這些都使得IE畢業生難以適應當今社會對于工業工程人才的需求。
(一)優化課程體系設計1.專業方向的優化。根據企業對工業工程人才的期望,以及國內工業工程專業發展的要求,將專業方向增至四個,分別是:A1.工業工程物流與供應鏈方向。A2.工業工程生產與運作管理方向。目標:致力于工業或服務領域的系統分析、設計、優化和管理創新工作,最終成為行業優秀的工業工程師或物流工程師。B1.工業工程(主)+某工程專業。目標:掌握工業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系統管理的分析方法和技術,并對某工程專業(化工、生工、土木、電子通信、安全)感興趣,致力于該行業的系統設計和管理創新工作,成為行業優秀的工程師或管理者。B2.工業工程+某工程專業(主)。目標:系統地學習并掌握某一工程專業(化工、生工、土木、電子通信、安全)的基礎知識,并對管理領域感興趣,能夠基本掌握工業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系統管理的分析方法和技術,并熟悉經濟學科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未來可從事某一行業的管理工作,成為該行業優秀的管理者。2.專業課程的優化。優化后的專業課程模塊劃分成六個知識領域,包括自然科學類、工程基礎類、經濟類、管理類、信息技術類以及專業綜合實踐。其優勢在于可以使學生清楚地了解自身所學的知識領域,并在必修課程的基礎上自由搭配相關領域的課程,方便學生對相關領域知識的拓展學習,既體現了課程安排所學知識的連續性和拓展性,又使得學生在課程的選擇上具有較強的主動性。B1方向和B2方向的專業課程則依據主專業的不同選取六大知識領域,合理安排主專業課程與六大知識領域必修與選修課程的銜接。3.實踐環節的優化。IE是一個面向企業和組織,集工程、管理、經濟等學科為一體的復合型專業。實踐能力與動手能力既是重要環節,也是薄弱環節,并且在學校這個單一環境中進行是相當困難的。因此要解決這一難題,必須注重與市場接軌,加大實踐環節的比重,并采取“實驗”“軟件實訓”“課程設計”“模擬競賽”“企業實習”“社會實踐”等多種手段結合的形式加強學生的競爭力。調整后的實踐環節課時安排達到40%,所占總學時的比例超過原先一倍多。
工程教育作為一種專業教育,在完成工程項目的同時,不僅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同時培養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關系,是教育學生做人做事的辯證統一,工程教育更注重能力的訓練和品德的養成。
二、實施工程教育的意義
經過工程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對工程實踐活動從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有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并且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強,做實際項目時,能夠考慮到項目的經濟性方面,有創新工作意識,有利于學生今后順利從事相關工程領域的工作。
三、計算機科學類專業課程方法改革探索
(一)理論教學注重開展“兩化”教學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自升本以來,一直探索與工程實際密切結合的教育教學方法,幾年來,注冊成立了20余家校辦產業,鼓勵老師從生產實踐中尋找真實的項目,讓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項目,訓練學生的工程能力,與此同時,也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在真題真做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自學,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同時創造經濟收益和社會價值。這就是該校提出的“工程任務課程化”,即以工程項目為載體,將整個工程任務貫穿于教學過程,學生在實踐中逐步學習、深化理解基本理論,掌握各知識點,通過工程項目實踐,加深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強化。在教學過程中,若沒有真實的項目,就按照實際工程任務的全過程組織教學,課堂教學項目的設置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指導,各門課程圍繞專業目標進行系統設計,從而使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并用于解決綜合的問題。這就是“教學任務工程化”。計算機科學類專業在理論教學中開展“兩化”教學以來,以程序開發類課程為例,教師提前給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把程序設計任務布置給學生,并闡述具體的要求,每個小組有不同的任務。學生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會按照軟件工程生命周期的步驟進行問題定義、可行性分析、總體描述、系統設計等前期設計工作,并反復與團隊研討,最終與用戶達成一致意見后,將開始進行編碼、調試和測試、驗收與運行,將交付給用戶進行使用。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能發現哪部分知識欠缺,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更深入的學習的相關知識。通過實施工程教育,培養學生的大工程觀。
(二)實踐教學注重校企合作
在實踐教學方面,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從大一開始,每年利用暑假時間統一安排學生到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公司進行專業實習,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將被安排到軟件設計公司、電子商務公司、硬件維修、網絡維護、廣告設計等公司進行三個月的實習。在實習前,教師要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學生結合在公司實習的內容進行設計,完成作業,專業會在實習結束后進行答辯、考核。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以企業員工的標準要求自己,實習工作既檢驗了學生在校學習的效果,也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并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工程師角色的核心是設計和實施問題的解決方案,通過校企合作、真實崗位實習,學生逐步向工程師的培養目標邁進。許多同學在實習結束后的答辯中,談到他們的感悟往往是一致的:在企業實習,能夠將在校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進行綜合應用,學會了如何解決實際中出現的問題,擺正了對待問題的態度,學會了與人相處、與團隊合作。
四、效果分析
1.1節水灌溉工程和灌區的管理職責不清
由于政策的不健全,導致了灌溉工程的管理出現了問題,有些灌溉的地方根本就沒有專人管理,灌溉出現了自由化的狀態。管理的職責不明確,在管理的過程中沒有明確各個部門的任務,沒有明確的分工。一些地方的水利過程往往會出現重建輕管的現象,工程建設后出現沒人管理的局面,導致水利工程荒廢,無人管理,最終失去其功能。
1.2灌溉工程建設投入的資金不足
在我國水利設施建設的過程中,節水灌溉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每年投入到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比較的有限,有一部分需要農戶自己進行資金的籌集,但是農戶籌集資金的能力有限,導致在農田水利建設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資金,一些過程設施由于缺乏資金,年久失修,失去了其作用,在汛期的時候往往出現事故。
1.3灌溉工程設備不完善,不規范
目前水利工程的面臨最嚴重的問題是資金的投入不夠,由于缺乏資金,導致設備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能及時地修理,一些已經喪失作用的工程設備不能及時地更換。雖然近幾年來我國提倡大力發展水利過程,重視農業灌溉,但是由于推廣的力度有限,現階段的水利設施大部分是始建于上世紀,有些過程已經老化,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過程設施不完善,質量不達標。
2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水利問題刻不容緩。通過以上的內容我們得知了農田水利工程中農業節水灌溉存在的主要問題。問題存在就要去解決,不能等到釀成事故的時候才去解決,到時候悔之晚矣。以下提出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2.1進行灌區調度時運用線性二次高斯模型
灌區的水大部分來自水庫,假如灌區的水資源能夠得到合理的調度,水資源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也就提高了,此時我們運用線性二次高斯模型進行計算灌區水資源的調度,實現水資源的最大利用率。用線性二次高斯模型進行調度的基本步驟是:首先掌握和了解灌區的水土情況,根據水土情況將整個灌區分為幾個小型的灌區,然后將小型灌區里的有長有作物的田塊看成一個土壤水庫,簡化灌區調度的難度和步驟。最后用優化控制的方法求解模型,實現水資源的優化調度。
2.2優化農業灌溉中的灌溉量和灌溉時間
農業上,將作物的生長期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苗期、拔節期、孕育期和成熟期,并且為了計算方便,每個階段的作物蒸發蒸騰量看成一個定值。在灌溉的過程中,只考慮兩種損失,一種是在灌溉水輸送的過程中由于渠道的滲漏和水面的蒸發而引起的損失;另一種由于土壤水的下滲而引起的損失量。將由于土壤水的下滲而引起的損失量和在灌溉水輸送的過程中由于渠道的滲漏和水面的蒸發而引起的損失的總和看成一個定值。然后根據實際的情況建立模型,假設作物生長需水量為定值,然后兩種損失為定值的情況下確定最優灌水量和最優灌水周期,使得灌溉水的損失最小。
2.3運用可變模糊理論選擇節水灌溉方式
灌溉方式是影響技術推廣的重要因素。節水灌溉方式的選擇是從許多建設方案中,經過經濟回收率,灌水強度,灌水均勻度和施工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考慮,最后選出最優的灌溉方案。目前主要的方法有關聯分析法,集隊分析法,屬性識別模型等等,但是這些方法各有優點,也各有缺點。基于可變模糊理論之上的優選方法如下:(1)有n個待選的節水灌溉方案組成的樣本,為一個集合。(2)確定指標的權重向量。(3)根據相對隸屬度計算公式計算方案j對1級(優級)或0級(劣級)的相對隸屬度。(4)根據計算各方案的相對優屬度向量,求其平均值(為相對優屬度向量u)。(5)根據u中各方案的相對優屬度大小,對其進行排序,選出優屬度最大的,即為最佳方案。
2.4統籌規范農田水利工程的節水灌溉
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的研究方法已經不能適合于當前的水利發展。現階段需要的是一種能夠準確,及時的反應當前的土壤和作物狀況的研究方法。目前提出了基于物聯網的節水灌溉網絡體系。物聯網在節水灌溉系統中的組成包括系統網絡,系統軟件和系統供電策略。系統網絡又可細分為監測區,采集區和控制區,其主要作用是監測和傳送作物的生長情況和土壤狀況,對灌溉的流量和時間起控制作用;軟件結構的主要作用是在軟件窗口中以動畫的形式顯示灌溉系統和農田的墑情信息;系統供電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為整個軟件的運行提供電力,但是在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考慮太陽能發電,并且適當的采用優化策略。
3結束語
剔鑿以及開洞在新建工程中套管預埋和孔洞預留是最基本的工作之一,而對于改建工程來說,管道穿結構墻體一般是需要水鉆開工和剔鑿的,而這樣將會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問題出現,因此,在改建工程中應盡量的避免或減少剔鑿和開洞。對于新建工程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在地下室外墻和消防水池池壁進行防水套管的安裝。對于改建工程來說,管道穿地下室外墻以及消防水池池壁則應該按照以下方式進行處理:①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利用原有的套管;②可以直接在外加剛性防水翼環,如圖;③在原有或新增套管不合適的情況下則要對穿鑄鐵排水管的部分進行重新開洞等。之所以采用這樣的方式是因為能夠有效地減少對結構上所造成的破壞,在改建工程中,如果為了安裝防水套管而進行開孔洞,事實上是多余的。如下圖中的Ⅲ型剛性防水套管,安裝這樣的套管結構的開洞如圖表示。安裝防水套管如果因為開空洞而影響整體的結構,那么將會很容易出現新的滲漏點。
二、管線的綜合布置
在改建工程中一般涉及到較多專業的交叉施工。繪制管線綜合平面圖能夠使得在有限的空間內,進行管線和設備的科學安裝,并且能夠做到使用功能與美觀性相統一,是一種提前控制的重要方式。通過對其他工程的總結發現,繪制局部管線密集部位綜合管線剖面圖比整體平面綜合布置圖要有更多優勢。繪制局部綜合剖(斷)面圖能夠使個專業管道在綜合剖面圖上有著明顯的標位,這樣既能夠使繪圖的工作量有所減少,同時又能對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為了達到功能與美觀的統一性,采取以下幾個部分來進行問題解決:
(一)將管線安裝的密集部位找出
首先,根據各種專業圖紙來進行分析和統一,找出管線安裝的密集部位,然后根據這些部位來作為基礎,實行之后的工作。
(二)將局部管線的綜合布置圖進行繪制
找到了管線的交叉密集部位之后,對管線的敷設原則進行確定,并根據原則有各個專業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將管線斷面進行同一剖面圖上的標注。
(三)管道敷設需按綜合布置圖進行
在進行施工中,機電安裝個專業都應嚴格的按照綜合布置圖來完成施工,而監理也將按照此圖來進行一系列的檢查和監管。這樣就使得管道在綜合布置圖上有了明顯的標位,在一定程度上為管道的綜合排列等解決了不少的問題,同業減少了管道交叉而出現的返工現象。
三、保證樓內設施及駐留部門的工作
在進行建筑物改建的過程中,建筑內的一些部位經常會因為各種原因并不需要進行改造,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夠確保這些不改造的部位能夠正常的工作,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屋面雨水的正常排放
建筑雨水系統的改造一般是將原有的內排雨水管道進行新管的更換。應在土建專業屋面的改造施工之前,所有的屋面雨水斗仍然使用原來的雨水斗,在進行屋面改造時,才進行新的雨水斗更換。而在雨水管道的拆除時應暫時將該管道的雨水斗進行密封處理,直到新管安裝完成之后,與原有的雨水斗進行連接,再將雨水斗的密封進行清除。在使用了上述的施工措施后,對雨水管道安裝分項工程能夠在雨天實現順利的完成。
(二)保證噪音等不超標
在進行改建的過程中,震動的過大和噪音的超標都會對設備造成一定的損壞,因此在重要的改造部位應安裝震動、噪音的監控設備,在出現噪音或震動超標時能夠及時的提醒工作人員,保障改造過程中不會出現過大的震動和噪音,保證施工的質量。
四、可行性設備運輸方案
在新建工程中,設備運輸的可行性方案編制是必不可少的,而對于改建工程來說,這同樣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建工程中,如果有較大的設備吊裝,那么所設計的結構一般是按照專業設計要求來進行設計的吊裝孔。但是對于改建工程來說,一般情況下是不具有這樣條件的。一是對設備的分布情況和設備的外形尺寸等。二是對設備運輸途徑等的直水平來進行仔細的勘察,并作出相應的數據記錄。然后才能對設備運輸通道的方案進行相應的選擇。如果發生特殊情況,或在有必要的前提下,應對設備運輸線路圖進行繪制,然后做出合理的規劃,這些也能作為設備進場編制的主要依據之一。
五、其他
[論文摘要]干旱是制約泰來縣經濟發展尤其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介紹泰來縣旱災情況、抗旱灌溉引水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基本情況及前期工作進展情況,分析工程建設對本縣抗旱及其他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基本情況
泰來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南部,地處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全縣轄8鎮2鄉,83個行政村,532個自然屯。總人口3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2.8萬人。全縣總幅員面積39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1.5萬畝、草原109萬畝。境內有“一江五河”(嫩江、托力河、二龍濤河、呼爾達河、小綽爾河、烏裕爾河)、374個泡沼。地表水資源總量為12.37億立方米,可利用水量3.22億立方米。全縣水源充沛,地表和地下水貯量非常豐富,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深為20-30mm,年徑流量0.78億立方米,過境河流嫩江多年通過我縣水量241.82億立方米,大綽爾河年平均引水0.7億立方米,年可開采地下水量為3.70億立方米。
二、旱災情況
泰來縣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旱風大,夏季高溫少雨,秋季干燥多風,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降雨量392.6毫米,且雨量分布不均,80%集中在6、7、8月份。年均蒸發量1717.1毫米,是年均降雨量的4.4倍。每年8級以上大風天氣在20天以上,最大風力達12級,是典型的風沙干旱區。自1949年-2006年58年中,我縣發生旱災48年,春旱連夏旱20年,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幾乎年年春旱,特別是自2000-2006年,旱情越來越嚴重,春旱連伏旱,夏旱連秋吊。一是2000-2004年,五年降雨量分別為217.1毫米、189.2毫米、310毫米、385.8毫米和194.2毫米,分別比歷年平均降水少175.5毫米、203.4毫米、82.6毫米、6.8毫米和188.4毫米。2000年以來,高溫少雨導致我縣連續特大旱災,旱災面積及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是建國以來最為嚴重的。二是連續干旱使全縣土壤墑情降到歷史最低點,我縣崗地、平地、洼地10-30厘米耕層土壤含水量只有6.9-12.7%。三是全縣地表水蓄積量急劇減少,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較大。除嫩江、托力河和少數幾個泡沼外,其它河流、水庫和泡沼全部干涸,正常年份全縣374個泡沼蓄水可達1.4億立方米,但現在蓄水量不足0.2億立方米。由于干旱,自建國以來,我縣累計作物受旱面積3419萬畝,受災面積2760萬畝,成災面積2129萬畝,絕收面積363萬畝,旱災共造成損失糧食136萬噸,經濟作物損失9.9億元。2004年作物受旱面積達182.9萬畝,成災面積155.6萬畝,絕收面積80.5萬畝,損失糧食24.15萬噸,經濟作物損失2.7億元,草場受旱面積109萬畝,其中70萬畝返青后干枯,林業受旱面積50萬畝,導致新植林的成活率僅為45%。2005年作物受旱面積達100萬畝,成災面積75.8萬畝,絕收面積30.2萬畝,損失糧食12.5萬噸,經濟作物損失0.31億元。2006年作物受旱面積達150萬畝,2007年旱災面積71萬畝,絕產面積15萬畝。
三、規劃依據及工程概述
干旱是制約我縣經濟發展最主要因素,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制約我縣的干旱問題,縣委、縣政府從我縣水資源條件出發,依據通過水利部和省水利廳專家審查的《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抗旱總體規劃報告》(2002年10月),委托齊齊哈爾市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了《泰來縣抗旱灌溉引水工程項目建議書》(2003年11月)和《泰來縣抗旱灌溉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泰來縣抗旱灌溉引水工程位于泰來縣中南部,行政區劃包括江橋鎮、平洋鎮、克利鎮、勝利鄉、泰來鎮、寧姜鄉等6個鄉(鎮),23個行政村,幅員面積170萬畝,其中耕地75.2萬畝,總人口11.28萬人。
泰來縣抗旱灌溉引水工程從嫩江取水。工程有灌溉和引洪兩項任務,提水灌溉水田8萬畝,旱田22萬畝,解決抗旱水源27萬畝,提水流量20m3/s;引洪水到宏勝水庫及周圍濕地,年最大自流引水量1.084億m3。
引水工程渠首位于江橋水文站上游約6km,嫩江與綽爾河交匯處的杏花山開山口。嫩江水資源比較豐富,根據江橋水文站45年徑流系列(用水還原為天然徑流)進行分析,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25.3×108m3,(多年平均流量為714m3/s),年徑流CV=0.46,P=75%的年徑流量為149×108m3。
本區地勢由西北逐漸向東南傾斜,地形坡降1/3000-1/7000,北部較平坦,南部遍布泡沼、濕地及沙崗。
干旱是本區主要自然災害,造成農業減產,地下水位降低,灌溉水嚴重不足,草原、葦地退化,土壤沙化、鹽堿化,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農民生活水平很低,制約當地經濟發展。
四、前期工作進展情況
在省、市有關部門的大力幫助和支持下,泰來縣抗旱灌溉引水工程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2007年,我縣先后完成了《泰來縣抗旱灌溉引水工程項目建議書》和技術審查工作,完成了《泰來縣抗旱灌溉引水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水土保持論證等六個相關論證。省水利廳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出具了審查意見,項目土地預審和水資源論證分別得到省國土資源廳、松遼水利委員會批復。2007年11月,省水利廳將項目建議書報水利部審查。2008年1月,水利部委托松遼委對該項目進行了立項審查并提出核批意見后,2008年6月水利部商同國家發改委同意該項目由我省發改委立項審批。2008年8月,省發改委先后批復了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省水利廳批復了泰來縣抗旱灌溉引水項目渠首工程初步設計報告。2008年9月20日工程正式開工。
五、工程建設其他意義
泰來縣抗旱灌溉引水工程建成后除可以解決本區農業用水解決干旱問題外,還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一)引水工程是泰來縣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發展各種經濟的需要
目前泰來縣中南部地區耕地面積75.2萬畝,主要以旱田為主,種植結構為玉米、高粱、綠豆等低附加值農作物。引水工程實施后,可調整種植結構,退耕還濕,退耕還草,以草原為中心發展畜牧業,以水面為中心發展畜禽養殖業,促進各種經營,提高農民收入,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二)引水工程可為泰來縣中東部補充地下水
由于近年來連續干旱,降水偏少,地下水呈逐年下降趨勢,據1995年至2001年對泰來縣城周邊6眼井(好新白廟子、宏升鄭家屯、街基綠化、勝利五家子、平洋鎮、泰來鎮)實際觀測資料分析,該區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46m,極值最大降深達2.13m,致使該區20%的農田井抽不上水,60%的農田井抽水量不足,因此實施引水工程,將嫩江水引入該區的湖泡中,補充地下水。
(三)引水工程充分利用了現有工程
引水工程輸水渠道利用已建江橋灌區灌溉渠道,進行整修擴建,引嫩江水入宏勝水庫等庫泡,進行調蓄,減少工程占地。
(四)改善項目區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