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藥用植物學實驗報告

藥用植物學實驗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藥用植物學實驗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藥用植物學實驗報告范文第1篇

關鍵詞: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教學改革;課堂延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4-0118-02

藥用植物學是一門以具有醫療保健作用的植物為對象,研究這些植物的形態、組織構造、生理功能、分類鑒定、資源開發和合理利用的學科[1]。藥用植物學是高等院校藥學類專業學生所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學生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例如生藥學、天然藥物化學、中藥資源學,以及其他與中藥和天然藥物有關的課程。其中實踐教學是這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

復旦大學作為較早實行通識教育的綜合性大學之一,所有學生第一年全部在本部接受通識教育,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課都從本科第二年正式進入藥學院后才開始學習。藥用植物學是學生較早接觸到的專業基礎課之一,因此藥用植物學教學的成功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藥學專業認同,建立一定的藥學專業常識和醫藥人文素養可以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本課程與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植物學》課程有相通之處,但我們的特色在于“藥”字,即所謂萬變不離其“藥”。我們希望這門課不僅僅是一門專業基礎課,通過對藥用植物學的教學還能夠引導學生更加熱愛自然、熱愛生命(正是出于對生命的熱愛,我們的祖先才發掘出了那么多可以治療我們身體疾病的藥用植物,不但使中華名族幾千年來在華夏大地上生生不息,今天更是造福整個人類)、熱愛生活。

藥用植物學非常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課程由理論課、實驗課和野外實習三部分組成。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門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們進行實踐教學改革的初衷和目的。本文結合本院系的特點,探討在綜合性大學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的推動下,進行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的改革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概括起來,我們主要進行了以下五個方面的探索和改進:精心選擇實驗材料、不斷更新實驗器材、提高探索性實驗的比例、編寫新的實驗教材、實驗課堂的內涵培養和延伸。這一系列的措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了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的質量。

一、精心選擇實驗材料

植物分類學是藥用植物學的一個教學重點。學生只有充分觀察比較實物材料,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所講述的專業術語,特別是跟植物形態有關的內容[2]。傳統的切片觀察存在無法全方位展示一個植物材料的弊端,因此我們在這個部分采用的新鮮植物材料占到90%以上,例如十字花科的油菜、諸葛菜,毛茛科的毛茛、洋地黃,豆科的蠶豆、紫荊,唇形科的丹參、野芝麻等,都是我們常用的典型材料。但近年在異常氣候越來越多發的情況下,這些材料的花期難免受到一定影響。因此,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一方面學院想方設法地開拓材料的來源。首先是校園觀賞植物中具有典型特征的植物和花卉,如薔薇科的紅葉李、木犀科的迎春花;其次是周邊綠地、藥草園中資源的挖掘,如瑞香科的結香、唇形科的白毛夏枯草;再有就是花卉市場中購置的如景天科的長壽花、玄參科的金魚草、蘭科的洋蘭等;開課期間實在無法得到鮮品的則利用保存浸泡的植物標本,如豆科的合歡(盛花期主要在暑假)。另一方面每個春季學期開學后,每個任課老師都要隨時留意物候,以便隨時調整教學內容的順序、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組合[3]。

我們的原則是:材料的選擇不僅務必新鮮和完整(苗花果兼備),而且力求既符合專業考察的要求,又貼近同學的生活。如此每次同學們走進藥用植物學實驗課的教室都很驚喜和新奇,他們看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切片和標本,而是不同科屬的賞心悅目的新鮮花卉材料。以上做法雖然給藥用植物學帶教和準備的老師帶來了很多“麻煩”,但是同學們的上課積極性得到很大提高。很多同學甚至對課程充滿了期待,因為他們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認識了更多的生活中常用常見的植物和花卉,更增添了生活情趣。

二、不斷更新實驗器材

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促進了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的改革,尤其體現在實驗器材的更新上。十年前藥用植物學實驗所使用的教學器材都很單一落后,學生在觀察子房胚珠的時候所使用的還是手持的放大鏡。2006年藥學院實驗教學中心成立后,不斷投入經費以改進教學儀器。當年的第一筆經費購買了首臺示教用體式解剖鏡,放在講臺上用以展示花的微觀構造,學生輪流到講臺上進行鏡下觀察。到2008年實驗中心搬遷至新校區后,中心統一購買了一整批學生用體式解剖鏡,學生每人一臺進行觀察。實驗器材的改進使得以往胎座類型等觀察難點被克服了,學生對于花程式和花圖式的理解和掌握更完整了。2012年,隨著數字教學的不斷引入,實驗教學中越來越多的使用到PPT和投影儀,因此我們及時購進了2臺示教用的數碼體式顯微鏡。現在,教師上課時可在講臺上進行實時的花的解剖,利用數碼體式顯微鏡將圖像捕捉和投影到幕布上,再不需要每位同學輪流到鏡下去觀察了。

實踐證明,實驗器材的更新和升級使同學們從宏觀到微觀全方位的掌握了植物的形態,從而大大提升了藥用植物學的教學效果,使同學們真正進入到“一花一世界”的境界。

三、提高探索性實驗的比例

近年來我們逐步提高探索性實驗的比例,目前已達到每堂實驗課都有未知材料的檢索。理論課上我們重點介紹的被子植物部分已包含了上海及其周邊地區常見的22個科。理論課內容的拓展,在每次實驗課上都會選擇1~3種帶花、果、莖葉的新鮮植物材料,這些材料大多屬于理論課未涉及的科屬。我們要求學生解剖每一種實驗材料的花果,寫出其花程式,畫出其花圖式,并要求學生使用植物分類檢索表,鑒定出每一種未知材料的科。這個探索性實驗對帶教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教師必須在預實驗時先鑒定每一種材料,對于個別未知材料的常見變異也要了如指掌。且每個學期,根據氣候情況,每次選擇的未知材料多有不同,需要實時調整。

事實證明,以上舉措效果良好。經過本課程的訓練,學生隨便拿到一個未知植物材料,只要標本完整,都可以通過檢索知道其科屬,再查知其植物名。通過這樣的訓練,對于校園中出現的栽培植物,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認識。學生對校園及其周邊植物的認知能力大大提高,而這樣的認知能力對于平時生活是大有益處的。

四、編寫新的實驗教材

我們結合近年的實驗教學和改革,新編了研究性大學藥學實驗系列教材之一《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實驗指導》,由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并投入使用。本教材對實驗內容進行合理精簡,精心選擇、刪除陳舊的、不易開展的實驗,增設了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

藥用植物學課程緊跟互聯網教學的步伐,我院于2013年積極申報校本科教學研究及教改激勵項目并獲得資助,擬利用現有的儀器條件,將實驗材料拍攝搜集成圖片庫以美化和提升課件的質量,并將部分實驗內容開發成數字化教育資源,為慕課(Moocs)課程的設計和建設做前期的準備。

五、實驗課堂的內涵培養和延伸

無論是理論課還是實驗課,其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在學時數不斷被壓縮的大環境下,我們不得不轉變思路,努力加強課堂的內涵培養并盡量使之延伸。當前我們的嘗試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優秀報告展示,引導互相學習。每次實驗課后,我們都要評選出2份優秀實驗報告,并將其張貼在教室門口的展示窗中,供其他同學觀摩參考。在實驗教學中心網站建成后,挑選出每次實驗課上特別優秀的實驗報告,掃描后放在的“優秀實驗報告展示欄”中加以展示,以鼓勵同學們認真對待每次的實驗報告并互相借鑒。

2.自制植物標本,激發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野外實習等機會,對校園(或山林)植物進行調查和識別,并制作一定數量的臘葉標本,同時將臘葉標本的制作納入到課程考核體系當中。這樣的調整突破了課堂教學時數的限制,使得基礎課堂成為學生熱愛生活的教育課堂,也成為親近自然的教育課堂。對于制作精美又符合專業要求的自制標本,我們將其做成展板展示在教室的外墻上,不僅美化了實驗教學中心的環境,更增添了藥用植物學實驗室的專業氛圍。

3.時刻貫穿“藥”這條主線。在課堂和野外實習的過程中,我們除了重點介紹植物學的知識外,還將藥用植物學的課程內容延展深化,以故事的形式來講解某些科屬的材料,如同學們對扛板歸的故事、金櫻子的故事都很有興趣。如此一來,看似簡單樸實的每種植物就與“藥”聯系在了一起,更多地使同學們了解和感受到祖國醫藥文化的魅力。

總之,在建設實驗教學中心的契機推動下,通過多年的努力,我院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藥用植物學課程也深受同學們的喜愛。對過去的總結就是為了以后做得更好,我們將一直堅持藥用植物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和理念:夯實專業基礎課,激發學習興趣,并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引導他們更多的發現大自然的美,更富于人文精神,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參考文獻:

[1]鄭漢臣.藥用植物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藥用植物學實驗報告范文第2篇

【關鍵詞】主體性;藥用植物學

0 前言

藥用植物學定位為制藥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任務是運用植物學知識和方法研究藥用植物形態結構和分類的一門應用型學科。本課程涉及面廣、知識點較多、內容抽象、實踐性強,是中藥學、制劑學的課程的基礎課程,基于以上特點,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手段整合運用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就業競爭力。藥用植物學的教學模式隨著現代教育,已遠不能滿足高職人才培養的要求,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因此,本課程改革應突出主體性教育理念,突出基礎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構建新的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掌握藥用植物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更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 工作任務教學模式在《藥用植物學》課程中的應用

1.1 建立全新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教學模式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著典型任務活動,在強烈的問題解決的動機下,通過主動應用學習資源,自主進行探索和協作學習,讓學生親歷完整的工作過程,集“教、學、做、反思”于一體的教學活動。

根據高職高專培養要求及課程培養目標和課程特點,選取制藥企業真實工作任務,合理安排學習進度,將課程內容整合如下:

①藥用植物器官識別:六個任務即根、莖、葉、花、果實

②藥用植物顯微結構識別:五個任務即分生組織,薄壁組織,保護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及分泌組織

③藥用植物種類識別:七個任務即藻類、菌類、地衣、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④藥用植物野外實習

改革后的藥用植物學課程體系特色為理論與工作任務有機結合,課堂與實驗場所合二為一,學生學習目標更加明確。

1.2 網絡平臺學習模式

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一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實施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根據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和藥用植物學的課程特點,我們將本課程設置為幾大模塊:課程導讀、課程精講、作業相關、自測練習。其總體模塊如下:

課程網站:課程導入、授課視頻、作業及練習、自我檢測

課程導入:教學設計(課程內容、教學資源、知識拓展)

作業、檢測:理論自測、藥用植物鑒別

網絡的智能化和多媒體化特點使網絡平臺成為了學生學習的陣地,通過構建藥用植物學的網絡教學平臺,培養學生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藥用植物學知識學習的同時,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加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

1.3 MOOC慕課教學

借鑒 MOOC“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設計思路,進一步豐富課程在線教學資源,完善課程教學視頻,形成豐富、多樣的在線教學資源庫,從而促進慕課平臺與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實現本校藥用植物學課程優質教學資源的全面共享,促進本專業學生在線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和提供保障。

教師將教學內容上傳至 MOOC 課程的網絡在線教學平臺,并設定時間為學習課程做好準備。慕課的在線教學內容應包括教學視頻、教學課件、思考與作業、隨堂測驗、課堂討論、單元測驗等內容。考慮學生在線學習的特點,合理劃分在線教學單元,按照每周一期的進度設計教學單元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定時教學內容,課程持續時間為10周,每周在線教學4學時。為了促進學生的在線參與以及學習效果的掌握,藥用植物學MOOC 課程將改變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建立多樣化的考核形式,MOOC 課程設置有8次平時單元測驗占50%;課程在線討論占總成績的 10%;MOOC 課程共設置有5平時單元作業占總成績的40% ,學生需要按時完成相應的單元作業等,教師要及時檢查學生在線參與課程的情況,提高藥用植物學MOOC課程網絡在線教學質量。

1.4 建立融“教、學、做” 為一體的新型教學方法

野外實習實訓是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解決與植物有關的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實踐環節。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將理論與實驗課程有機結合,實驗室、中藥標本館、藥草園都是我們的課堂,避免了理論課與實驗課程內容的重復,減少時間、資源上的浪費。對原有的實驗內容和體系進行了優化,重組和更新的教學內容超過50%。野外實習內容主要包括野外藥用植物調查方法;植物的鑒別技術;藥用植物種類調查及標本采集;植物標本的制作等。實訓之前把學生編制成若干組,要求學生在野外實習中有重點地收集材料,根據查閱的文獻資料,撰寫實驗報告并進行交流。

我們要通過野外實習實訓,培養了學生野外工作的經驗和獨立工作的能力,促使學生會使用植物分類工具書,鍛煉學生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同時達到與各專業后續課程密切銜接的目的。我們還構建了實驗課教學平臺,建設適應藥用植物課程體系的標準教學實驗室,具有光學顯微鏡、數碼顯微攝像多媒體投影儀演示系統和先進的顯微互動教學系統,輔設中藥標本室、切片室,藥用植物園,為培養高質量的學生提供了先進的實驗條件。

2 總結

改革后的教學模式如下:

工作任務驅動――任務導向,項目教學

網絡教學平臺――教案、課程視頻、專業鏈接

“慕課”課程――課程學習、單元自測、效果考核

野外實習――實踐技能

目前,高等職業教育提倡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積極推動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藥用植物學教學體系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改進和發展,運轉正常,取得顯著成效。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內容不斷充實,質量不斷提高,教師、學生植物顯微特征觀察在多媒體中同步進行,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興趣。改變了過去學生單獨在顯微鏡下找不到,找不準,浪費時間的弊端。

藥用植物學教學體系各種改革措施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制藥專業12級學生學平均成績比改革前的11級學生平均成績高8.42分,且在下一學期的中藥學基礎、藥物制劑學課程的學習中也體現出了明顯的進步與成績的提高。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藥用植物學》教學體系會更加完善,更加具有鮮明的高職教育。

【參考文獻】

[1]李濤.精品課程藥用植物學慕課(MOOC)建設與應用[J].藥學教育,2015(31):26-29。

[2]蘇紅、劉志寶、吳麗香.藥物制劑技術課程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探析[J].中外醫療,2013(33):132-133.

[3]李濤,張浩.藥用植物學精品課程的建設與改革實踐[J].醫學教育,2010,(12):2-3.

[4]李濤.全球 MOOCs 浪潮中的藥用植物學教學改革[J].藥學教育,2014,30 (6):32-35.

[5]裴瑾,萬德光,馬云桐,等.關于優化藥用植物學課程知識體系的思考[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2011:13(3):23-25.

[6]魯潔.論教育之適應與超越[J].教育研究,1996,(2)

藥用植物學實驗報告范文第3篇

關鍵詞:藥學;綜合實驗;教學改革

一、引言

藥學是以現代醫學、化學為主要理論指導,研究、開發和生產用于治病防病藥物的一門科學,涉及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學、生藥學及微生物與生化制藥學等多門學科[1]。近年來,隨著藥學行業的飛速發展,藥品企業對于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傳統的藥學教學模式下的實驗教學多伴隨各自的理論課開設,實驗內容以驗證性實驗為主,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已不能滿足當代人才培養的需要[2]。面對這一新的變化、新的形勢,吉林醫藥學院從2011年開始對傳統的藥用植物學、生藥學、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劑學和藥物分析等課程內容進行精選和整合,在藥學、藥物制劑和臨床藥學本科學生中開設藥學綜合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藥學綜合實驗課程的基本構建

第一,藥學綜合實驗內容的選擇。藥學綜合實驗在實驗設計上按照從天然藥用植物中開發新藥和通過化學合成研發新藥兩條主線進行。吉林醫藥學院組織相關課程專家、教授對現有實驗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和反復論證,最終選取“三的制備與質量檢查;對乙酰氨基酚的合成、鑒定、含量測定及其制劑的制備和質量檢查;鹽酸小檗堿控釋片的制備及釋放度的測定”三個實驗作為藥學綜合實驗的教學內容。[3]第二,藥學綜合實驗的教學安排。其一,開設時間。由于藥學綜合實驗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要求較高,因此將實驗開設在四年制藥學專業的第七學期,各門專業課的講授之后;其二,教學安排。本門課程總學時90學時,三個實驗的課時分別為46學時、24學時和20學時,每個實驗集中在一周完成。

三、藥學綜合實驗課程的實施

第一,預習實驗。實驗前要求學生進行充分預習,并提交預習報告。以“實驗一,三的制備與質量檢查”為例,設置的預習問題包括:①為什么叫三,三的作用有哪些?②高效液相色譜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③片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哪些?片劑中常用輔料由哪些?學生還可以通過查閱相關教材、文獻數據庫或網上資料開展進一步的學習。第二,實驗操作。在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規范操作,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并做好實驗數據的記錄。由于實驗周期較長,因此,要求學生在每天的實驗結束后及時分析和處理數據,為下一步實驗奠定基礎。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指導教師主要起監督和輔助作用。第二天實驗工作開始之前,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對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加以改進,不斷提高藥學綜合實驗的教學質量。第三,實驗考核。藥學綜合實驗課程的考核分為理論考核和實驗技能兩部分,理論成績分別占總成績的40%,實驗技能部分占總成績的60%,其中,實驗操作占40%,預習實驗報告占10%,實驗報告占10%,主要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對實驗室規章制度等進行綜合考評。由此可見,在培養過程中側重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四、藥學綜合實驗課程的實施效果

藥學綜合實驗加深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習信心。參加這門課程的學生,在后來的面試求職和畢業論文設計中都能很快地進入角色。可以說,藥學綜合實驗為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體會及展望

第一,指導教師必須先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缸水”。由于藥學綜合實驗涉及多學科的專業知識,指導教師除了要求掌握本學科的相關知識外,還要加強其它學科的學習,并虛心向其它學科的教師請教,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滿足教學要求。第二,課前預習是關鍵。課前預習對實驗的正常開展產生很大影響,如果學生沒有很好的預習,在操作中就容易出現錯誤,造成后續的實驗無法進行。

六、結束語

總之,通過本課程學習,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將來的考研或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吉林醫藥學院將把這一教學模式堅持下去,緊跟學科的發展,結合本校實際,不斷改革與調整,爭取培養更多的“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能力”的應用型藥學高級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春福主編.藥學概論(第3版)[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藥用植物學實驗報告范文第4篇

關鍵詞 生藥學 教學 標本實踐

中圖分類號:R9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人們對中藥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市場上中藥材偽品及混淆品等摻假使雜現象日益嚴重。為了保證中藥材的真實性、安全性、有效性,要求醫藥類專業人才要具備鑒別中草藥真偽優劣的知識和技能。作為高職高專的教育者,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方法,培養創新性人才是高校教學的現實所需。生藥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生藥的名稱、來源、采制、鑒定、化學成分、品質評價、醫療用途和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內容。其教學目標是提高藥學專業學生對生藥的真偽優劣鑒定能力,其中標本實踐是提高學生鑒定生藥能力的重要途徑。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地處藥材資源豐富的貴州黔南地區,具有進行標本實踐的教學資源。本文對傳統《生藥學》教學方式存在的不足進行改革探索,將標本實踐應用到教學之中,并對標本實踐在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中所產生的影響進行討論。

1開展標本實踐教學探索的必要性

傳統《生藥學》教學存在授課模式單一,實踐可驗證性少,學生對生藥真假偽劣鑒別能力差等缺點。

1.1授課模式單一,教學效果差

目前生藥學課堂教學主要以“灌注式”教學為主,整個課堂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教學方式主要靠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的純理論教學。這種模式容易使學生進入學習疲憊狀態,導致上課效果不理想。生藥學教學內容豐富、知識點復雜、實踐操作性強,傳統的理論授課與顯微鑒定難以滿足生藥鑒別技能的培養需要。而標本實踐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1.2驗證性實驗多,鑒別能力差

生藥學傳統的理論與實驗課程比例為2:1,生藥學屬實踐型課程,學生應當將理論聯系實際,用實踐檢驗真理。傳統的理論教學先介紹每味生藥的基本特征,學生在實驗時,通常以目標特征去驗證已知生藥。例如天麻先通過性狀特征(鸚哥嘴或紅小辮、肚臍眼等)、顯微特征(草酸鈣針晶、淀粉粒等)進行理論講述,再通過粉末特征進行驗證。對于未知藥材,學生們對它的鑒定卻無從下手。傳統的驗證性實驗讓學生收獲有限,不利于開動腦筋、擴展思維,培養創造力。而標本實踐有利于讓學生更客觀的了解生藥,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

1.3學習思維固化,積極性差

多數學生在生藥學實驗中,按照教材實驗步驟,不經思索,按部就班,草草了事。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主動性、探究生藥的積極性以及對實驗結果的質疑性。教師對學生的實驗評價往往憑借實驗報告的內容,忽略了學生的操作技能。學生實驗技能不但得不到提升,反而浪費了許多教學資源。多數學生學習生藥學靠死記硬背各種生藥的鑒別要點,考完就忘,不能學以致用。這不利于學生創造力及科研素質的培養。而標本實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以便達到藥學專業的培養要求。

2標本實踐在生藥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2.1生藥標本進課堂,邊看標本邊學習

在理論授課之前,將學生進行分組,10人一組,分別發放藥材實物。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眼看、手摸、鼻聞、口嘗、等簡便的方法對生藥的外觀性狀進行觀察并討論,最后推薦1名同學作為代表對藥材的性狀特征作描述,其他同學可作補充。教師要強調學生觀察藥材的主要特征,尤其是異常突出特征。如黨參的“獅子盤頭”,大黃的“星點”,海馬的“馬頭蛇尾瓦愣身”,廣防己的“車輪紋”,松貝的“懷中抱月”,何首烏的“云錦紋”,黃芪斷面的“心”,蒼術斷面的“朱砂點”等。最后,教師對生藥標本進行歸納總結。這不僅擺脫了抽象的文字描述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直觀感受。所以在教學中引入有代表性的藥材實物很有必要的。藥材標本進課堂既簡捷又實效,不但既激發學生對藥材的學習興趣,而且引導學生掌握藥材性狀的鑒別要點和鑒別方法。從而實現了由傳統的“被動學習”轉變“主動學習”。

2.2野外采集生藥,制作生藥標本

生藥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所以野外采集生藥是一項重要內容。學校四面環山,自然植被良好,野生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優越的地理環境為學生提供了便捷的野外實習場所。學校周邊生長著許多常見的生藥,如半夏Pinelliaternata、重樓Rhizomaparidi、麥冬Ophiopogonjaponicus?、黃精Polygonatumsibiricum、白芨Rhizomabletillae等名貴生藥。在野外標本實踐之前,將學生分為10人每組,要求每組采20種不同的生藥標本。教師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種類生藥采集不同的藥用部位,如木本植物采集它的枝葉、草本植物采集它的全草、藤本植物采集它的莖枝等。教師要強調學生在采集過程中注意生藥標本的完整性,并對各生藥的識別特征進行介紹,如天南星科植物的識別要點:佛焰苞。最后,教師對學生所采集的標本作詳細介紹,包括植物形態、性狀特征、藥理作用等多方面進行講解,并傳授學生制作生藥標本。制作生藥標本是生藥標本實踐的重要途徑,制作方法如下:將采集的標本放置在干凈的紙張中、將根、莖、葉鋪平,盡量保持生藥的完整。在生藥干燥期間、勤換紙張、避免出現植物葉片變色等現象發生。植物基本干燥后,最后用針線及膠水將生藥標(下轉第37頁)(上接第32頁)本固定在白紙板上。

教師通過野外標本對學生進行實地講解,仔細回答學生的各種問題,從而實現了課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生通過標本制作,能更好的掌握生藥的性狀特征。總之,野外采集生藥,制作生藥標本的教學方式是利用自然資源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到大自然中尋找答案。這不僅鞏固了課本的理論知識,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對生藥學的學習積極性。

2.3參觀生藥標本館,鞏固生藥知識

生藥標本館作為中醫藥科普教育基地。學校生藥標本館陳列著多種標本,包括浸制標本、臘葉標本、生藥標本等。浸制標本,可觀察到原新鮮植物的形態、顏色等固有特征。臘葉標本,可觀察帶花或果的整株植株或部分植株(帶花、果實的小枝,入藥部位)的形態特征。生藥標本,可觀察動植物、礦物的整體或藥用部位的形態特征。參觀生藥標本館的教學方式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首先,將學生分為15人一組,共3組分別輪流安排到浸制標本室、臘葉標本室、生藥標本室進行觀察。其次,每間標本室安排一位老師對每味生藥標本進行詳細講解,并針對學生的疑問作一一解答。再次,每次觀察生藥標本館要求學生記錄不得少于30種標本。記錄內容包括生藥名稱、性狀特征、藥用部位等。最后,進行標本考核。考核方法為:考場每次只能進一位學生,學生對老師指定的10種生藥標本進行辨認,共計10分,納入實驗成績。通過參觀生藥學標本館,可系統的學習、掌握及鞏固生藥知識。提高了學生對生藥的辨認度。學生近距離的觀看動植物標本,激發了他們探索大自然生資源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思考和實踐精神。

3結語

生藥學是藥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應提高學生在實際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藥學主要講授生藥的來源鑒定、性狀鑒定、理化鑒定、顯微鑒定時等知識,學生對枯燥的理論難以產生學習興趣。多數學生對許多生藥早有耳聞,但未見過實物,就算見了實物也很難辨認。所以通過標本認識生藥,激發學生動手采集標本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根據現有的教學資源條件,要培養實踐型藥學人才可以從這兩方面進行教學改革。首先,教師必須提高自己專業知識水平,提高教學質量,讓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教師通過標本進課堂、野外采集生藥、制作生藥標本、參觀生藥標本館等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其次,學生要積極參與教學改革中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利用好生藥標本,學習透徹各生藥知識,掌握其鑒別要點,以達到培養應用型醫藥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來賓,呂潔麗,荊云,等.生藥學理論教學內容與方法略議[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6):67-69.

藥用植物學實驗報告范文第5篇

Abstract: Medicinal chemistry is the basis of medicine. It helps students to master relevant knowledge and principle of chemistry and provides necessary knowledge for the subsequent learning 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realizing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goal of medical subjec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of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hich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關鍵詞: 高職院校;醫用化學;教學現狀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edicinal chemistry;teaching status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8-0254-02

0 引言

隨著就業市場就與實用型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高職院校醫學院校作為培養新型實用型醫學人才的重要環節,也應當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進行教學改革。醫用化學是基礎課程,與其他的課程不同,其是聯系化學與醫學的紐帶,既涉及到了化學知識,又包括了醫學方面的內容,且醫用化學的教學目的是為了給學生補充化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目前高職院校醫用化學的教學效果果較差,無法滿足當前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職院校應當改善教學形式,提升教學效率。

1 高職院校醫用化學教學現狀分析

近年來,高職院校醫用化學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

1.1 教師綜合素質較差 在高職院校中,醫用化學課程的教師通常是化學專業出身,不具備醫學方面的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無法將化學與醫學相融合,只重視化學方面的教育,不能有效的實現醫學化學的教學目的,影響學生醫學化學方面能力[1]。

1.2 教學式方法太過陳舊 在醫用化學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了傳統的教學形式,師生之間沒有平等的溝通與交流,學生多采用聽與記等形式學習,無法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且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影響了教學效果,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3 學生基礎較差 一些醫學專科學校文理學生兼收,學生的化學基礎程度不同,尤其是文科的學生,化學屬于一門較為抽象的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帶有一定的抵觸情緒。此外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生,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且課程的難度增加,進度變化過快等,有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體會化學課程與醫學課程的聯系,只是將化學課作為獨立的課程來學習,忽略了醫學課程的學習。

1.4 課程內容較難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高職院校的教材過于注重化學原理,忽略了醫用技術,導致醫用化學的系統性教學與基礎醫學相互矛盾,且一些學生之前的化學基礎較為薄弱,將醫學當做最重要的科目,對于醫用化學中的化學理論與概念難以理解,例如游離基反映以及誘導效應等,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較為困難,影響了醫用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2 提高醫用化學教學效率的措施

2.1 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根據教學心理學方面的調查研究顯示,學生接受信息,僅僅依靠聽覺能夠收到11%的信息,聽覺加視覺能夠收到83%的信息[2]。而接受信息與記憶的關系是,只通過聽覺能夠記憶的知識為20%,只通過視覺能夠記憶的知識為30%,而視覺與視覺相結合能夠記憶的知識為45%。近年來,多媒體技術以“聲、圖以及形”三種特點在教學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充分的利用了人們學習的有效途徑,充分的調動起學生的視覺與聽覺,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模仿鹵代烴中的SN1與SN2反映的歷程,生動直觀的表現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對抽象概念的理念與難度,提高教學效率。教師使用自己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能夠直觀的體現出自身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2 提高教師的素質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最為重要的角色,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因此想要有效的提升教學質量就應當先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首先應當提升醫用化學教師的專業水平,在日常教學中,醫用化學教師應當注重知識系統性以及深度,以便及時的了解學科的動態,增加知識的儲備。此外,醫用化學教師還應當擴大知識的廣度,教師可充分的運用在學校的條件,系統的學習醫學方面的知識[3]。其次,醫用化學教師還應當主動從事科學研究。通過科學研究能夠充分的提升自身的學術水平,還能夠將醫用化學學科的最新信息以及成果引進課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對學科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此外,高職院校還可通過針對醫用化學教師進行培訓,或者補充專任醫用化學教師。專任醫用化學教師通常是具有化學專業知識,同時還通過了長時間醫學知識培訓的教師,專任教師的素質以及教學能力都較強,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學改革。

2.3 改革教學的內容 高職院校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實用型的人才,結合培養目標與高職院校的具體情況,可將醫用化學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應當要體現理論知識,將課程與職業的特性相結合,促使學生做好就業準備,使醫用化學教學逐漸向臨床醫學實踐傾斜;第二,應當結合臨床應用,對于教材的內容進行分析,按照學生的接受能力來選擇使用的教學內容,還可適當的補充一些邊緣學科的內容,利用食品添加劑以及食品安全等,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4 實施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臨床一線的醫護人員除了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外,還需要有過硬的操作技能,但目前高職院校醫用化學實驗缺乏綜合性,針對此種情況,教師應當轉變教學指導思想,采用實驗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與學生一起演示,學生進行解說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4]。在創新實驗教學的過程中,還可推行模擬科研綜合實驗,例如教師在講解合成水楊酸的過程中,可設計、制備并表征其與Fe3+離子的生成物,隨后使用分光光度法對Fe3+離子進行測定。這種綜合使用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于實驗研究的興趣,除了上述實驗外,教師還可鼓勵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方案,并進行探索性實驗。例如醫院常常需要檢查病人的血糖濃度以及尿樣中葡萄糖的含量是否正常,教師可與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到醫院相關科室了解正常的指標、用怎樣的方法檢驗血液與尿液的樣本,檢驗的結果如何表示等,隨后將調查的結果制成實驗報告,與其他的學生一起交流。

3 結語

醫用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以及性質的學科,其為醫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課提供了基本理論知識。高職院校應當按照自身的發展方向,以實用性的化學實驗以醫學知識為重點,通過完善教學內容,結合當代較為先進的教育技術,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此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莫小路,曾慶錢,蔡岳文.以學生技能培養為核心的高職院校藥用植物學教學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2009,11(04):23-26.

[2]陸曉雁,盧省花,程瑞峰,付菜花,王飛,章駱汗.高護專業醫用化學教學服務崗位課證對接研究——以“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及溶液的配制”一節教學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0,31(06):61-6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坪县| 克拉玛依市| 柏乡县| 曲麻莱县| 宝鸡市| 历史| 南和县| 湖南省| 三原县| 彭山县| 金平| 奉贤区| 全州县| 临海市| 恭城| 皋兰县| 黄冈市| 延长县| 双柏县| 石柱| 诸暨市| 石嘴山市| 蕉岭县| 微山县| 平定县| 阳泉市| 尤溪县| 龙南县| 灌南县| 云龙县| 沐川县| 浮梁县| 新野县| 新乡县| 临汾市| 阿拉尔市| 岗巴县| 沅江市| 六安市| 汝阳县| 枣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