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況及貧困現狀

全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28戶3458人,貧困村1個(托萬克麥蓋提村),全鎮貧困人口占總人口比例14%;2014年-2018年全鎮脫貧605戶2391人未脫貧323戶1067人,計劃到2019年全部脫貧。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大培訓力度,提升攻堅合力。2019年1月至3月,我鎮利用脫貧攻堅冬季攻勢熱潮,通過集中培訓、以會代訓等形式,分別組織共培訓領導干部191人次,扶貧干部630人次。幫扶干部9398人次,村干部2731人次,貧困戶技能培訓19023人次,政策宣講29980人次,提高了全體鎮、村干部業務知識能力,增強了全鎮貧困戶自主脫貧意識,為我鎮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積極申報項目,加快項目推進。一是2019年鎮結合貧困戶實際,根據“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規劃走、規劃跟著脫貧需求走”原則,積極申請扶貧資金項目2個(托萬克麥蓋提村蔬菜訂單生產菜苗補助項目、托萬克麥蓋提村防滲渠建設項目),爭取扶貧資金66.4萬元。二是及時對接縣扶貧辦及相關縣直部門做好及時做好項目管理、協調、服務,提前完成項目建設地“三通一平”、樹木采伐等準備工作,目前,2個項目已經全部實施。

(三)秉持問題導向,抓好問題整改。一是對照中央專項巡視反饋65條問題,鎮按照只增不減的原則,對照問題逐一制定措施,責任到人。確保問題整改工作責任到人,所有問題扎實化解。目前,已整改完成28條。二是對照2018年以來中央、自治區層面反饋的7批次53條問題,進行全面深入“回頭看”“回頭查”,及時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回頭看”臺賬,目前,已整改到位32條,已整改還需長期堅持21條。

(四)積極動員宣傳,做好土地復墾。一是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給貧困戶做思想工作,與全鎮52戶164名易地搬遷貧困戶簽訂舊房拆除協議,建立舊房拆除臺賬。二是對具備條件的及時拆除舊房,

加快易地搬遷復墾力度,截至目前,我鎮52戶易地搬遷貧困戶舊房拆除均已完成,已經完成計劃復墾面積25畝。

(五)完善平臺數據,嚴格落實走訪。一是對照2018年、2019年實施的資金項目實施、受益戶、資金撥付等臺賬,在自治區大數據平臺已錄入完畢,并對漏填、錯填數據修正完善。二是嚴格落實每月走訪貧困戶工作機制,每月初積極督促全鎮包聯干部及時走訪,2019年以來,每月走訪率均達100%。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繼續抓好問題整改工作。對已銷號問題再次查缺補漏,補充完善相關印證材料。對未銷號的問題按照時間節點及時整改銷號。

(二)加快項目實施進度。一是及時督促已實施的托萬克麥蓋提村防滲渠、蔬菜訂單生產菜苗補助項目實施進度,確保項目早日生效。二是提前做好蘑菇大棚項目點三通一平等前期準備工作,確保項目能及時開工。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范文第2篇

為深入貫徹落實近期省市脫貧攻堅工作部署,在“春季攻勢”基礎上進一步推動2019年度脫貧攻堅工作,根據省市脫貧攻堅工作部署,結合我縣當前工作實際,制定如下方案。

一、行動時間

2019年5月至8月,共4個月。

 二、攻勢目標

開展產業加速培育行動、基礎設施攻堅行動、兩房推進決勝行動、精神文明全覆蓋行動、就業扶持清零行動、問題整改銷號行動“六大行動”,全面徹底整改各級反饋及自查發現問題,基本完成“兩房”和基礎設施建設硬性任務,為年度43個貧困村摘帽、20907名貧困群眾減貧奠定堅實基礎。

三、攻勢重點

(一)產業加速培育行動

1.持續抓好主導產業。充分利用當地“小木耳”登上央視“大熒屏”的機遇,持續抓好木耳產業發展,窯鎮社區、金米村、金鳳村、杏坪社區、金盆村5個木耳菌包生產線全部投入生產,8月末發展木耳栽植8千畝、8千萬袋,產木耳4000噸,實現產值2.4億元。加快推進時光小鎮、云來谷等重大旅游項目推進,進一步推進旅游“四聯”模式,為貧困戶新開發就業崗位80個以上。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4萬畝,建設中藥材示范種植基地1600畝,增加藥農收入平均達1600元以上。 

2.統籌發展特色產業。立足區域特色持續推進構樹、光伏、土雞、生豬、水產等區域特色產業項目發展,8月底發展構樹種植4000畝、花卉種植1280畝、生豬12萬頭、生態雞養殖40萬只、水產養殖80萬尾,帶動5000戶貧困群眾增收;大力推進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建設,有條件的貧困村特別是24個深度貧困村至少建一個光伏產業項目;鼓勵貧困群眾立足實際多點開花發展特色種養殖、農副產品加工等“短平快”增收產業,全面實現長中短期增收項目對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的全覆蓋。

3.大力培育帶富主體。全力打造國家級西川現代休閑農業示范園,鞏固提升省級農業園區,發展壯大縣級農業園區,新培育市級農業園區2個。大力培育扶貧龍頭企業和致富帶頭人,新培育龍頭企業2個,43個擬脫貧村每村至少培育3-5名創業致富帶頭人。

4.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深入推進“三變”改革,51個貧困村“三變”改革實現全覆蓋,按照“六型聯結、三七分配”(六型聯結即“三資”股份聯結、租賃分包聯結、產業領養聯結、勞務用工聯結、產品訂單聯結、開展服務聯結,三七分配指產業收益主要部分的70%用于貧困戶分紅,30%作為村社區集體收入)的脫貧產業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完成村集體經濟“清零”和提質兩大任務,8月底各村集體積累增收4萬元以上。(牽頭單位:縣農業局;配合單位:縣發改局、財政局、林業局、旅發委、經貿局、三變辦、供銷社、扶貧局,各鎮辦黨委政府)

(二)基礎設施攻堅行動

      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水、電、路、視、訊、衛生室等基礎設施建設8月底要基本完成全年建設任務,43個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達到退出標準。

1.安全飲水工程。8月底前完成28個貧困村和11個非貧困村供水工程,并以村為單位出具安全飲水達標認定書(附水質檢測報告),確保全縣所有農戶生活用水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牽頭單位:縣水務局;配合單位:縣發改局,各鎮辦黨委政府)

2.電力通達工程。全面推進農村電力通達工程,8月底基本實現生活用電入戶率及動力電到村率兩個100%目標。(牽頭單位:縣供電公司;配合單位:縣發改局,各鎮辦黨委政府)

3.村組道路建設。加大籌資力度,按照省市要求配足資金,搶抓建設工期,上足設備、人力和物資,8月底前基本完成年度道路建設、修復、養護任務,確保縣域內所有建制村(社區)道路通暢。(牽頭單位:縣交通局;配合單位:縣發改局、縣財政局,各鎮辦黨委政府)

4.公共衛生服務。8月底前完成17個貧困村和6個非貧困村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任務,達到“四室一房”、每個建筑面積100平方米標準。(牽頭單位:縣衛計局;配合單位:縣發改局,各鎮辦黨委政府)

5.公共服務設施。建成4G通信基站65個、光纖接入點9400個,實現移動通訊、數字電視、光纖網絡等縣域全覆蓋,24個公共體育項目基本建成,使貧困村基礎設施得到提升。(牽頭單位:縣文廣局、科教局;配合單位:縣發改局,各鎮辦黨委政府)

(三)兩房推進決勝行動

1.決勝易地扶貧搬遷。1374戶4960名集中搬遷安置對象安置房7月底前建設完工,達到國家規定的入住標準。372套由各鎮辦負責安置1人戶和2人戶項目加快建設力度,8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設任務。(牽頭單位:縣移民辦;配合單位:各鎮辦黨委政府)                                         

2.決勝危房改造。908戶貧困群眾危房改造6月底前完成建設任務,7月底竣工驗收并兌付資金,8月底前危改工程全部竣工、驗收達標并入住。(牽頭單位:縣住建局;配合單位:各鎮辦黨委政府)        

(四)精神文明全覆蓋行動

全面推進扶貧扶志教育引導、規范約束、移風易俗、文明創評、公益救助、司法保障“六大行動”,著力培育自強勵志型、誠實守信型、文明有禮型、崇德厚樸型、互助友愛型、遵紀守法型“六型”農民,奮力實現物質脫貧和精神脫貧同步推進。大力開展“話脫貧、謝黨恩”活動,教育群眾對比新舊變化,感受脫貧帶來的實惠,從內心深處感謝黨的恩情,傳播脫貧正能量,摒棄等靠要思想。借鑒外地經驗,由縣委政法委牽頭制定我縣法治扶貧方案,對爭當貧困戶、分戶不贍養老人、阻撓工作、謾罵干部的,采取訓誡、治安拘留、公益訴訟等方式教育打擊,扶正社會風氣,做到干部學法用法、群眾知法守法,樹立起“爭當貧困戶可恥”的導向。(牽頭單位:縣委宣傳部、政法委;配合單位:各鎮辦黨委政府)        

(五)就業扶持清零行動

著力推進“3+3”就業扶貧,即: 拓寬就地就業、勞務輸出、公益崗安置“三個就業渠道”,實施信息服務平臺提升、就業創業技能提升、就業創業服務提升“三大提升工程”。8月底前創建市級就業創業扶貧基地1個、縣級就業扶貧基地10個、社區工廠8個,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2000人以上,通過寧商協作、職業技能培訓推動勞務輸出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公益崗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幫扶脫貧勞動力就業4000人以上。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能培訓,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能力,實現貧困勞動力培訓全覆蓋。8月底前有勞動能力的擬脫貧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實現就業。

(六)問題整改銷號行動

對中央考核、國家第三方評估、省第三方評估、省第一季度通報提出的4個層面17個方面的問題,我縣鎮辦會商研判及督查暗訪發現的問題,認真剖析根源,扎實自查整改,分類施策,對癥下藥,逐級建立整改臺賬、責任清單,實行銷號管理,做到“一個問題一套方案、一名責任人、一抓到底”,5月中旬基本整改到位,5月底前全方位整改到位,在6月份省級檢查驗收中走在全省前列。(責任單位:縣級各部門、各單位、各鎮辦)

四、行動要求

(一)夯實各級責任。縣上每季度召開一次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聽取各鎮辦、一委兩部十辦兩組責任單位工作匯報,掌握工作進展情況,作出決策,解決重要問題;指揮部一周召開一次調度會議,選擇性聽取工作匯報,解決具體問題,協調推進工作;各鎮黨委政府每周召開脫貧攻堅工作專題會,聽取村(社區)、工作隊匯報,指導、協調、推進本鎮各村工作。堅持指揮部日常辦公,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召開調度會,統籌協調、推進工作。

(二)保障資金投入。按照省上“每年中省專項扶貧資金安排對于深度貧困縣在正常增幅基礎上再提高20%,省級職能部門向深度貧困縣切塊下達的專項資金,年度增幅高于上年度10%,市縣區每年不低于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的比例安排專項扶貧資金”的要求,積極與上級對口單位溝通對接,爭取中省資金投入,縣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按要求足額配套;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涉農整合資金優先使用在深度貧困村、基礎設施“三提升”和特色產業培育上。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匯報范文第3篇

一、精準脫貧工作情況

(一)全鎮基本情況。鎮2015年底由鄉和鄉合并而成,位于縣城郊區,分別與本縣5個鄉鎮(街道)比鄰,與省來縣2個鄉鎮接壤,既是城郊鄉鎮,又是省際邊界鄉鎮,鎮政府距縣城7.5公里。鎮域面積121平方公里,轄19個村和2社區居委會,共有3.03萬人,有9個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26戶6425人(動態數據)。

(二)致貧主要原因。一是人均耕地較少。全鎮耕地面積24988畝,人均耕地0.82畝,人均種植收入只有2000元。二是勞動能力不強。現有勞動力1.8萬人,文化素質普遍不高,部分勞動力身體素質不太好,創業創收能力不強。

(三)脫貧工作規劃。

1、脫貧目標。一是貧困戶脫貧。力爭除社會兜底戶以外的貧困戶2017全部脫貧(2014年-2016年已脫貧2386人,2017年脫貧933戶3597人(動態數據)),確保“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即所有脫貧戶人均收入超過貧困線(其中超過貧困線1000元以內貧困戶占10%、超過1001-2000元戶占30%、超過2001-3000元戶占40%、超過3001元以上戶占20%);所有脫貧戶不愁吃、不愁穿;所有脫貧戶子女完成義務教育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二是貧困村退出。2017年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確保“兩完善、一達到、一控制”,即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完善;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萬元以上;貧困發生率控制在2%以內。2018年-2020年對脫貧戶和已退出貧困村全面鞏固。

2、幫扶措施。一是產業幫扶。每個村(社區)確立1個主導產業,辦1個示范園(點),支持企業、專業合作社、大戶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對貧困戶人均投入產業幫扶資金2000元。每個貧困村投入產業發展資金270萬元。二是醫療救助。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免繳農合費用,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85%,重大疾病個人自付費用無力承擔的全額救助。三是教育助學。對所有貧困戶適齡學生予以資金幫扶,每年幫扶學前兒童1000元、小學生1500元、初中生2000元、高中生2500元,大專、本科新生一次性幫扶3000元、5000元。四是勞務輸出。提供免費勞動技能培訓,提供就業信息,每人提供交通補貼和穩崗補貼2000元。五是易地搬遷。對住房處于“兩不通”(不通路、不通水)或地質災害點的74戶301人(動態數據)實行易地扶貧搬遷,2017年全部完成。六是危房改造。對1183戶(動態數據)貧困戶的危房實施改造,D級危房予以新建,其他級別危房予以修繕,2017年全部完成。七是生態補償。10543畝生態林每年每畝補助14.5元,從貧困戶中聘請護林員55人,年工資1萬元。八是金融幫扶。給貧困戶授信5萬元,可貸款3年自主發展,財政貼息;也可入股惹巴拉開發公司3年,每年分紅2000元,由公司償還本息。九是社會兜底。對無法脫貧的142戶427人實行兜底,每人每月220元。十是完善公共服務。每個村(社區)投入100萬元新建村級公共服務平臺(含村部、文化廣場、圖書室、醫務室、電教室、籃球場等),2017年全部完工。新建1所幼兒園和1所醫院,擴建1所學校。十一是完善基礎設施。每個貧困村投入270萬元,非貧困村(社區)投入100萬元,用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全部完工。十二是駐村幫扶。每個村(社區)派駐1個工作組,主要負責整村(社區)的扶貧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資料匯總和對結對幫扶干部的管理。十三是結對幫扶。每戶貧困戶安排1名干部結對幫扶,每月上門幫扶交流溝通不少于2次,全年不少于30次。發動企業、合作社、大戶、“兩代表一委員”、社會人士重疊結對幫扶200戶以上。

(四)脫貧有利因素。一是經濟發展有一定基礎。鎮經濟發展居全縣中上游,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92元,比全縣人均7632元高260元,主要收入來源是種植、養殖、商業、務工。二是基礎設施有一定支撐。境內有2條二級路、1條國道、2條省道貫穿19個村(社區),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所有村(社區)都完成了農網改造,絕大部分農戶通了自來水(未凈化)。三是資源開發有一定潛力。全鎮生態資源豐富,與縣內幾大景區在同一交通線上,生態旅游有發展潛力。中國消費寶集團投資2億元開發含鍶弱堿性礦泉水,擬于2017年建成投產,預計年產值2億元。如資源成功開發,可帶動就業,增加收入。

二、請求區支持事項

(一)支持主導產業發展。

1、請求支持百合產業發展。百合是鎮優勢產業,種植面積穩定在1.6萬畝,有1家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百合加工),有7個百合銷售專業合作社,67個百合加工點,是全縣百合交易中心,年交易額6億元以上。一是百合產業示范園建設。該項目集加工、倉儲、交易、展示、物流等于一體,投資1.4億元,占地300畝,選址鎮村,請求區在規劃設計、土地報批等方面的協調上予以支持,力爭2017年完工,建成全國最大的百合交易中心,建成后在資本和企業引進上大力支持。二是百合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該項目投資0.6億元,請求區在規劃設計上予以支持,推動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三是喜樂百合有限責任公司發展。該公司是我鎮唯一的1家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請求區在技術上予以支持,拓寬其生產領域,發展成為國家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四是百合打開長沙銷售市場。百合在長沙的銷售份額很小,請求區支持百合產品與區各超市、農產品銷售專業市場的直接對接,逐步拓展長沙銷售市場。

2、請求支持旅游產業發展起步。鎮庫區、龍潭河流域、沙子坡林場三大板塊生態資源豐富,目前已有社會資本進入開發,但規模較小,請求區在資源評估、規劃建設上予以支持,實現旅游產業發展起步。

3、請求支持縣工業園新區落戶。我縣原工業集中區已不能滿足工業發展需要,擬新選址建工業園新區。目前縣初步選址有3處,我鎮紅石村最有競爭力,請求區支持我鎮向縣爭取落戶鎮。

(二)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1、請求支持小城鎮建設。鎮是我縣唯一的衛星鎮,已納入縣重點小城鎮建設體系。一是至縣城道路。該道路長7公里,寬18米,投資1億元。請求區在工可批復、初設、土地報批等方面的協調上予以支持。二是集鎮擴容改造。2017年投資200萬元改造1條街道1公里,投資580萬元實施2條街道房屋立面改造,投資100萬元新建1個文化廣場,投資50萬元新建1座鎮公交車站,投資150萬元新建2個垃圾處理中心,請求區全額援建。2018年-2020年投資4000萬元新建2條街道2公里,請求區在土地報批協調上予以支持,并支持部分資金。

2、請求支持幫扶村建設。2017年投資300萬元新建紅石、坡腳、歐溪3個村級公共服務平臺,請求區全額援建。2017-2018年投資400萬元硬化歐溪、紅石、坡腳3個村組級公路、戶間道15公里,請求區全額援建。

(三)支持民生事業發展。

1、請求支持教育事業發展。一是鎮中學擴建。鎮中學擴建工程投資460萬元,2017年完工,請求區在規劃設計上予以支持。二是提高教育質量。鎮共有公立中學2所、小學2所、幼兒園1所,教學質量不佳,教育經費緊缺,請求區在教學管理、師資培訓、對口支教和資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三是資助貧困學生。請求區發動慈善機構、社會愛心人士每年資助100名貧困學生。

2、請求支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一是鎮中心醫院新建。項目投資850萬元,2017年動工,2018年完工,請求區在土地報批協調上予以支持。二是提高醫療水平。鎮中心醫院、醫院、各村衛生室醫療水平不高,請求區在醫生進修、專家巡診、對口坐診、遠程診療等方面予以適當支持。

(四)支持人力資源開發。

1、請求支持勞務輸出。鎮貧困家庭外出務工1147人(動態數據),年人均收入3.5萬元,只要1人務工可全家脫貧。請求區為鎮有意愿的貧困勞動力實施免費培訓并提供優質就業崗位。

2、請求支持干部隊伍建設。一是選優配強派駐工作組。請求區在派駐工作組人員中安排規劃建設領域、旅游領域、工業經濟領域的干部各1名并在我鎮黨委政府掛職任班子成員,彌補我鎮班子知識結構缺陷,幫助指導我鎮推動相關工作開展。二是接受干部掛職鍛煉。請求區每年接受鎮一定數量的鎮村兩級干部掛職鍛煉,接受新理念,學習新的方法,借鑒新的經驗,以全面提升我鎮干部能力素質,提升我鎮工作水平。

(五)支持建立對口幫扶制度機制。

1、請求建立領導視察機制。請求區領導來鎮視察工作,主要領導4年內最好確保1次,分管領導最好確保1年1次。

2、請求建立定期研究對口扶持工作機制。請求區1年最好確保研究2次對口扶持工作(年初制定規劃1次,年末驗收考核1次),重大工作適時研究,最好確保1年聽取1次鎮工作匯報。

3、請求建立全覆蓋幫扶機制。請求區對鎮21個村(社區)全覆蓋幫扶,下轄鄉鎮(街道)2017年對口幫扶18個村,每個村幫扶資金100萬元(資金可沖抵區4000萬元總量)。

4、請求建立資金管理制度。請求區出臺對口扶持鎮資金管理相關辦法,以區或派駐工作組為主,鎮協助,確保資金使用安全和發揮效益。

5、請求建立派駐工作組管理考核制度。請求區出臺派駐工作組的管理、考核等相關制度,以區為主,鎮協助。

三、鎮承接區對口扶持工作打算

(一)目標。

1、實現跨越。鎮主動作為,在區的扶持下,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2017年全面脫貧,2020年同步實現小康。

2、成為標桿。鎮積極配合,使區援建項目和對口幫扶工作進度最快,形象最佳,效果最實,口碑最好,成為長沙市17個對口幫扶單位中的標桿。

3、樹立豐碑。鎮認真參謀,使區援建的每一項目和對口幫扶的每一項工作都成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加大宣傳,讓人民永遠銘記區的恩情,在人民心中樹立一座區真情幫扶的不朽豐碑。

(二)措施。

1、專班對接服務。鎮組建專門的工作班子,承接好區的對口扶持工作,確保工作落到實處。為區派駐工作組搞好服務,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堅決確保隊員生活不出格,安全不出事,工作不筐瓢。

2、承擔常規工作。扶貧和援建項目的一般性常規工作一律由鎮工作人員承擔,切實為區派駐工作組減輕工作量和工作壓力,確保工作組集中精力抓大事。

3、全力優化環境。鎮全面承擔區援建項目的環境優化工作,確保進度、質量、安全、廉潔萬無一失,樹一流形象,出一流成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巴青县| 永春县| 尉氏县| 中牟县| 宜城市| 定西市| 蓝田县| 沿河| 礼泉县| 温州市| 白水县| 四平市| 社旗县| 晴隆县| 民乐县| 长治市| 邳州市| 利津县| 沙坪坝区| 镇沅| 大埔区| 富源县| 锦屏县| 卫辉市| 永康市| 阜宁县| 锦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洛阳市| 河源市| 涡阳县| 嘉善县| 阿瓦提县| 泾川县| 汕头市| 明水县| 福泉市| 夏邑县| 黎平县| 栾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