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汽修學習計劃

汽修學習計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汽修學習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汽修學習計劃

汽修學習計劃范文第1篇

樓宇烈老師所述涉及儒釋道三家學說,九華山費業朝老師在甘露寺由淺入深的講述了佛學的真諦,瑜伽大家石鑒月老師從禪修、禪定、禪學出發將禪、瑜伽和健身氣功縱橫剖析,孫澤先老師講述《歸根心理學》的時候也論述了佛教八識與健身氣功的關系。

在佛教中國化的過程中,中國人逐漸形成了與印度佛教有別的對“禪”“禪定”“禪悟”“禪修”等概念的不同理解。禪修不是為了養生,但客觀上具有養生的作用,是謂“不養之養”。在儒釋道文化的相互影響下,禪修的很多方法被歷代文人修士吸收借鑒,影響和豐富了健身氣功的發展。

佛教在修習禪定的過程中總結出很多收攝心神的法門,并把由調息而調心的實踐和理論發揚至較高水平。調息在佛教中被稱為“觀呼吸法”,是釋迦牟尼佛教導比丘修習解脫法門的一種重要方法,北傳佛教將它與不凈觀視為通向涅的“二甘露門”,在南傳佛教中一般將觀呼吸法與四界分別觀當作比丘最初的修習內容。

天臺宗的六妙法門(又名小止觀)也是念安那般那的一種,天臺智大師在《童蒙止觀》(又名《小止觀》)中詳細論述了調整呼吸的方法。《安般守意經》講“安名為入息,般名為出息”,通過控制數出入息以達“守意”的目的。《童蒙止觀》認為“息有四種相。一風二喘三氣四息。前三為不調相。后一為調相。”可見“息”與“呼吸”是有區別的。從廣義來講,一呼一吸就是息;從狹義來看,能達到特定的呼吸要求才是息(如南懷瑾先生主張呼吸之間的停頓才是“息”)。這個特定的要求就是“調息綿綿、心息相依”。守風則散、守喘則結、守氣則勞、守息即定。守息,心則生定。所以要讓息綿綿,調到這種綿綿致細的景象。調息“一者下著安心。二者寬放身體。三者想氣遍毛孔出入通同無障。若細其心令息微微然。息調則眾患不生。其心易定。是名行者初入定時調息方法。舉要言之。不澀不滑是調息相也。”(《童蒙止觀》)

健身氣功要求動息相隨、動緩息長,以逆腹式呼吸為主,注重鼻吸鼻呼,要求呼吸細勻深長、周身一氣、人在氣中、氣在人中、以氣運形,所以健身氣功練習要以“調息”為中樞來統一調身和調心。在健身氣功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有專門的“調息練習階段”,以調息來攝心,以調息來正形。具體步驟可以借鑒智大師在《六妙法門》中把意念和呼吸緊密結合的六個步驟:一數、二隨、三止、四觀、五還、六凈,通過這種方法來達到“收視返聽,凝神入氣,調息綿綿,心息相依”。南懷瑾大師在《定慧初修》之《禪觀研究》對其做了進一步的闡述:

第一,數。

數息為六妙門之第一步。所謂息,即是一呼一吸之間,叫一息,也叫一念。數息就是聽自己的呼吸,計算其次數。數息的目的在于去除妄想,因為凡夫一念之間具有八萬四千煩惱,數息等于是打魚拉網,慢慢收,心收攏之后,一到心無散亂時就不要數。不用數之后即須隨息。數的過程呼吸對于風大的感受分別為風氣息三個層次。開始時,呼吸粗,稱之為風,靜定后,呼吸較細,稱之為氣。再進一步,身心寧靜,只有感覺自己內在呼吸,卻聽不到呼吸聲音,這就是息。到了息,就不要數了,即進入隨。

第二,隨。

進入隨的情況如后世道家所說“心息相一”。心念與氣息如同鹽與面粉結合成一體。心念仿佛是探照燈,氣息如飛機,飛機飛到哪里,探照燈就照到哪里。如莊子所說:“常人之息于喉,至人之息于踵。”此時心息相依,氣息一吸即到足,產生輕快之感。

……

佛教、道教為了調身和引導入靜,常常提出“觀鼻”。《童蒙止觀?調和》:“令鼻與臍相對,不偏不斜,不低不昂,平面正住。……爾時當系念鼻端,令心在緣中,無分散意。”《太一金華宗旨?回光守中》:“佛道二祖教人看鼻尖者,非謂著念于鼻端也,亦非謂眼觀鼻端而念又注中黃也。……只是借鼻以為眼之準耳。初不在鼻上,蓋以太開眼,則視遠而不見鼻矣。太閉眼,則眼合而不見鼻矣。太開失之于外走,易于散亂;太閉失之于內馳,易于昏沉。惟垂簾得中,恰好望見鼻端,故取以為準。”坡也說:“視鼻端之白,數其息之出入,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至于數百,則其心寂然,其身兀然。(見《道樞?卷三十五》)很明顯,“觀鼻”是一種入靜的方法。也就是健身氣功練習中常講的“眼觀鼻,鼻觀心”,練習過程中的“目光內含”、“目視鼻尖”等具體要求。

健身氣功將“調心”列為核心要素之一,在實踐的具體過程中必須要把“調什么?”、“如何調?”“有何用?”等問題明確和細化。

石鑒月老師將“瑜伽”和“健身氣功”進行了各個方面的詳細對比。瑜伽是佛教的源頭之一,佛教去除了瑜伽的調身法,將瑜伽的調息法和調心法更加發揚光大。佛家將“凝心入定,住心看凈,起心外照,攝心內證”(《文殊般若經》)作為十六字心得,將“戒定慧”作為三學,落腳點都在一個“定”上。郭善儒老師在《健身氣功入靜的科學》的講座中提到:我們練健身氣功為了什么,就是學習在接受外部干擾的氛圍中,駕馭“外部信息的干預”,使人體的“意識進行調控”能力得以提高。這就是我一再強調氣功修煉的核心內容是訓練人的“意識運用”的方法。提高“意識運用”的能力。我曾連續發表了兩篇論文:之一是“意念是氣功修煉的第一要素”,之二是“再意念是氣功修煉的第一要素”。就是想表述我對氣功修煉主旨的認識。

郭善儒老師用現代科學的“腦電波”和“腦象圖”來說明了調心入靜以后腦部產生的物理效應。劉天君老師在《三調與三調合一》的講座中認為:調心是改變日常意識活動的內容和方式,進入氣功境界所需要的意識狀態。意守是在主觀感覺上將意識移置于某一現實事物的心理操作活動。在調心的過程中一般會經過四個階段:松靜、動觸、、虛無。

汽修學習計劃范文第2篇

關鍵詞: 虛擬現實技術;汽修;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8153(2017)02-0089-04

隨著網絡通信和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普及,高等職業教育信息化也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越來越多新興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于高職教育。目前,信息化教育模式有以多媒體為媒介的幻燈片、視頻、語音等傳統視聽教學系統,有以網絡通信為主的遠程面對面授課系統,有以互聯網技術為主的在線網絡課堂教學模式,有以新興的移動互聯網為主的掌上課堂教學模式,也有以虛擬仿真技術模擬現實教學系統等等。當前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已由傳統的音響媒介階段向網絡信息化、通訊多元化、媒體多元化方向轉變,因此,新興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汽修專業也成為必然要求。基于智能終端設備的迅猛發展,起源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虛擬現實(VR)技術也在教育領域有了廣泛的應用,并逐漸在汽車維修專業教學中開始使用[1]。

所謂的虛擬現實技術是指采用計算機圖形技術、仿真技術、人機接口技術、多媒體技術、傳感技術等生成一種模擬真實世界中人類主觀構造的環境以及可見和不可見的環境,用戶借助特殊的輸入輸出設備,與虛擬世界中的物體進行自然的交互,從而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獲得與真實世界相同的感受。

一、傳統汽修教學存在的問題

1. 實訓設備費用高昂,校方難以及時更新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汽車行業日新月異,各種發動機電控系統、底盤控制系統新技術層出不窮,汽車維修專業設備儀器費用昂貴且更新較快,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實訓設備,學校一次采購以后往往要使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因此會出現學校培養與社會需求專業人才技能脫節的現象,所以要求學校層面要對更新實訓儀器有足夠的經費支撐,而目前所有高職院校所面臨的狀況是教育經費投入的不足[2]。

2. 實訓場地受限,多種汽修設備無法安裝

基于汽修專業的特殊性,實訓教學中往往需要購置體積較為龐大的儀器如車架大梁校正儀、整車涂裝室等專業設備,這會使原本就緊張的教學用房雪上加霜,導致許多實訓項目無法進行,或者只能由教師進行視頻播放教學,這與高職院校汽修專業工學結合、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發展趨勢相背離。

3. 實訓設備操作不熟練,可能造成設備損壞或導致危險

學生實訓過程中,由于都是初次接觸操作,容易發生安全事故或損壞實訓設備,導致學校在安全保障和設備維護方面加大經費投入。同時,基于學生和設備安全方面的考慮,老師會對某些實訓項目進行簡化或干脆取消,導致正常的實教學產生較大的局限性。

4. 汽修專業部分課程講授局限性較大

基于實訓設備的局限性,部分課程如汽車自動變速器的換檔液壓控制過程、液力變矩器工作原理、發動機各傳感器內部的工作原理、汽車電氣系統工作過程等知識點難以用傳統教學方法如PPT、視頻演示等講授清楚,學生很難獲得感官上的認知,難以掌握抽象的原理性知識。

5. 傳統教學方式較為枯燥

傳統的汽車維修教學方法,理論講授基本都是“填鴨式”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缺乏與學生的互動性,實訓講授也受場地、設備等條件所限往往“空講”、“演示”居多,動手偏少,教師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缺乏上課的趣味性,經常出現教師講課與學生聽講不在同一頻道上,玩手機、睡覺現象增多,課堂管理困難[3]。

二、汽修專業虛擬仿真教學的特點

1.直觀性:能夠直觀、立體的觀察汽車零部件的工作原理,能夠全方位了解汽車修理的操作步驟、工藝以及故障診斷流程。

2.全面性:可以完成傳統實訓設備無法完成的試驗,可以模擬汽車在各種工況下可能出現的故障,因而可以了解汽修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癥。

3.交互性:基于VR的特點,可以通過外部操作設備如鼠標、鍵盤等完成虛擬汽車整車的拆裝與維修工作。

4.安全性:利用操作設備進行模擬操作,避免了實訓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5.趣味性:實現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互動性增強,最大限度激發學習者興趣。

6.經濟性:虛擬設備取代實訓臺架,大大節約教育經費。

7.便捷性: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資料查詢、數據參數的實時反饋。

三、虛擬現實技術在汽修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1. 在汽車維修專業理論授課中的應用

傳統的授課方法中,教師僅僅利用多媒體及實訓臺架進行知識講授,這種方式有較大的局限性,比如發動機內部的構造及工作原理無法動態展示,尤其是汽車電子方面的工作原理、電控系統的控制流程等知識更加晦澀難懂。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通過計算機創建一個虛擬存在但與現實工作情境完全一致的模型,通過人機交互操作了解和學習汽車各零部件的工作過程[4]。

我們以自動變速器的工作過程為例說明VR在理論授課中的應用。液力變矩器中泵輪、導輪、渦輪三者的相互作用,液壓油的流向以及變矩的過程是僅僅依靠演示文稿與視頻講解比較困難,此時可以通過VR軟件創建一個液力變矩器模型,學生可以從各種角度觀察三元件的結構形式及液壓油渦流、環流的形成過程,同時又可以將扭矩的增大過程淺顯易懂地表達出來。同樣,行星齒輪機構、濕式多片離合器也可通過VR展示其內部的結構、工作過程。通過VR的增強展示,學生會對本知識點有多方位的感官認知,理解更加透徹,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

此外,利用虛擬仿真授課的過程中,VR軟件能對學生的操作流程進行跟蹤記錄,教師會有針對性的對學生易犯錯的地方進行教學指導,并有針對性的提出教學改進方案,這樣使得理論教學更有目的性。同時,VR軟件的使用也給教師在課堂管理、學生平時表現的記錄上提供了一種簡單便捷的途徑。

2. 在汽車維修專業實訓授課中的應用

汽修專業中的實訓授課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VR軟件在實訓教學中可以替代昂貴的實訓設備,也可以完成不方便操作的實訓項目,節約了時間和經費。下面介紹幾種典型的汽修相關實訓課程中的VR應用案例。

(1)汽車維護保養中的應用

利用VR技術開發一款軟件,其中軟件包含發動機維護、底盤維護、車身維護以及電氣設備維護四大模塊總成,同時含有工單考評和資料查詢功能。學生可以通過軟件選擇任意一個總成進行維護實訓的虛擬操作,比如對發動機更換機油和三濾、進行車輛輪胎動平衡試驗等,完成操作后填寫電子工單,軟件對操作過的項目進行時間記錄并對過程進行考評,對該項目的操作熟練程度和流程準確性及時反饋,方便學生及時糾錯。通過資料查詢功能,使學生對不熟練或者不會的維護項目及時查閱或觀看視頻,反復進行操作直至掌握該項目的維護流程[5]。

(2)駕駛培訓中的應用

模擬駕駛實習的核心是要和真車的駕駛感一致,相比傳統駕駛模擬器的顯示器式交互模式,VR頭顯式模擬器具有更好的沉浸感,而且駕駛訓練不受時間、天氣等外界因素的影響,目前已有駕校引入基于VR的駕駛模擬器并投入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VR的應用亦可推廣到高校汽修專業的駕駛實習中,使用過程中通過對VR軟件的設置,視頻顯示系統模擬天氣、光線、行人、路面等不同路況,但油門、剎車、離合器、方向盤、檔位操作、燈光儀表操作等均與實車一致,這樣營造一種真實的實車訓練情境。VR的使用不僅降低了學校駕駛培訓的費用投入、降低了能源消耗、避免了環境污染,而且可以節約培訓學時,提高學生駕駛的熟練程度。可以預測,未來VR技術的應用甚至可以取代實車考試,完全顛覆了學校中的駕駛實習考試模式,這也大大節約了學校車輛購置的費用。

(3)汽車綜合故障診斷中的應用

利用VR軟件進行汽車故障虛擬設定,從而進行綜合故障診斷教學與考核也是虛擬現實在汽車維修上的重要應用方式之一。例如講授“汽車發動機起動困難故障診斷排除”這一知識點時,利用開發的VR軟件模擬整車的起動工況,并設置故障點,通過穿戴設備了解并掌握發動機起動過程中油路、氣路、電路、點火等各系統的工作過程,分析各環節對于起動過程的影響,并通過虛擬軟件記錄預判的故障點,這樣可以強化知R的預習過程,然后配合教師的多媒體講解及分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實訓過程中教師可以操作軟件設置任意故障如切斷油路、拔掉空氣流量計、起動機不轉等,學生通過之前的預習以及聽課過程能獨立操作軟件完成故障的排除,實現發動機虛擬狀態下正常起動。

以上僅僅為VR技術在故障診斷應用中的一例,諸如發動機不良、變速器故障、制動失效、轉向不靈等故障診斷中亦可以使用以上方法完成理論和實訓教學過程。通過以上學習方法,學生可以反復練習,并可進行一些探索性操作,從而熟練掌握維修技能,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在虛擬操作過程中可以避免整車維修的危險性和拆裝過程中的無效操作,將有效的課堂學時用在汽車故障診斷排除這一教學核心上。

(4)汽車試驗中的應用

VR技術軟件能完成汽車道路試驗、碰撞試驗、側滑及轉向試驗、動力及底盤性能試驗等各種工況的模擬,學生在軟件中選定汽車模型,輸入試驗所需的各種可變參數如車重、軸距、車輪定位參數等,配合人機交互及穿戴設備模擬整車的試驗工況,計算機根據各參數計算分析整車的動力學與運動學等方面的性能,并將試驗結果反饋到輸出設備,給出駕駛者直接的感官體驗,讓學生對于汽車的各種性能有立體化的感受。同時,對汽車試驗各參數進行修正,進行重復性操作,可以針對不同的試驗參數評價不同工況下汽車的性能,最終獲得汽車在何種參數及工況下性能最佳,有效降低了試驗損耗。

四、虛擬現實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 VR技術本身的不足

VR技術終歸是關于計算機和人之間的通信互聯技術,只能對教學活動起到輔助作用,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方式,模擬情境與真實情境之間總是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VR技術無法提供汽修過程中的拆裝手感、駕駛學習中的路面對汽車的沖擊晃動感覺,嗅覺、聽覺、觸覺經驗在汽修中所起的作用也是VR技術無法實現的。另外,虛擬操作雖然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發生,但無法培養學生操作過程中的“安全手感”,不能讓學生養成遵守操作規范的習慣,不利于未來職業素質的養成。因此,要正確處理虛擬教學與真實教學的關系,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輔以現代的科技手段,讓汽修專業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

2. 對汽修專業教師要求更高

VR技術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多媒體技術,因此對汽修專業課老師的計算機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而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的現狀是有汽修經驗的老教師教學信息化水平較低,而新引進的青年教師實訓經驗又不足,因此需要建立“以老帶新”、“新老幫扶”,并輔以新多媒體技術軟件開發及應用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VR技術走進課堂更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顛覆”,而“一只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方法已在高校教師中根深蒂固,突然變革教學方式,如何讓教師接受并平穩過渡也是教學改革的問題之一。

3. 學生自主學習空間過大,課堂管理難度加大

基于穿戴設備的使用方式和局限性特點,授課方式往往以學生探索性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但由于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無認知性,導致其在自主學習時有較大的盲目性,容易與授課重點相背離,學習效果也大打折扣。另外,高職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面對較為新潮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方式,容易出現關注點不在學習而在新奇事物上,影響學習效率。而且學生不是在教師視線下學習,教師無法及時制止學生精力不集中或做與上課無關的事[7]。

4. 設備購置及后期維護問題

前期購置VR教學設備費用較為昂貴,一套沉浸式VR裝置包括計算機、工作站、穿戴設備等大概需要30萬元,目前高職院校辦學經費普遍較低,無力承擔多套實訓設備的購置費用,而且后續的升級、維護工作也需要大量的經費支持。目前普遍存在高校對設備管理維護不到位導致部分教學工作無法開展,實訓設備利用率低的問題,投入大量資金購買的VR設備如何能保證持續有效地投入到課堂當中,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問題之一。

五、結語

虛擬現實技術雖然在教育方面的應用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在高校教育尤其是汽修實訓教學中體現出的優勢較為明顯,解決了傳統教學中遇到的教學資源緊張、安全性等難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性以及團隊協助能力,將枯燥的實車維修實訓變為互動、啟發、探索學習型實訓,使計算機變成實訓臺架,互聯網變成實訓室,完成傳統教學方式的轉型升級。同時,虛擬技術的特點也決定了其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將傳統教學方式與之相結合,使兩者相輔相成。在未來的高校汽修專業教學中,信息化手段多樣化成為必然趨勢,VR技術作為信息化手段之一,它的應用前景也將非常廣闊。

[參考文獻]

[1]孟祥宇,全江濤,叢 蓉.虛擬現實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188-189.

[2]沈愛蓮.虛擬現實技術在高職汽車電子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4(4):90-92.

[3]林 娟.虛擬現實及其在汽車維修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2014(11):222-223.

[4]王曉芳.虛擬現實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大眾科技,2010(2):43-44.

[5]周彩根.虛擬現實技術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4):43-45.

汽修學習計劃范文第3篇

隨著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的頒布,滬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也隨之進行了改版,教材原先的編排體系、結構等發生了相應的一系列變化。這也引發了九年級化學教師研讀新課標、解讀新變化的浪潮,激起了進一步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浪潮。細數新教材的種種變化,均與新課標的理念更為貼切,其中實驗部分尤為明顯。

一、新課標中實驗部分的變化

1. “課程性質”中增加了“加強化學實驗教學,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內容,更加突出了化學的特點和實驗的地位與作用。

“課程內容”部分在“科學探究”主題中增加了“完成基礎的學生實驗”這一二級主題,不僅明確提出“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習實際,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學生開展化學實驗活動”,而且還明確規定應安排和組織學生至少完成8項實驗。

2. “課程目標”部分的“過程與方法”目標中,將“能提出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改成了“能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增進對科學探究的體驗”。

“課程內容”中“有關科學探究學習的實例”部分,刪去了難度較大的活動探究案例。并刪去了部分“活動與探究建議”的內容,降低一些實驗的要求。

3. “課程內容”部分的“學習基本的實驗技能”中,增加了“化學實驗應高度關注安全問題,避免環境污染”,強化了“實驗安全”和實驗中的“環境保護”意識。

4. “課程內容”部分的“科學探究”功能得以強化,內容和目標要求更為具體和明確。“發展科學探究能力”中,對5處內容在表述上進行了修訂,刪除了1處內容,使得科學探究要素的語言表述更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和實用性。

二、新教材中發生的相應變化

1. 將八項學生基本實驗編排到教材相應章節中,這是在教學實踐層面上的最大變化。這樣的編排方式將學生實驗與教學內容更為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親身經歷、感受實驗和探究過程,這在化學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和價值。

2. 部分知識或實驗活動要求下降。如原教材上冊第34頁的活動與探究中,要求根據實驗記錄木炭、鐵絲、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而新教材中則在正文部分詳細描述了幾個實驗的原理和現象,表2-1中要求填寫的實驗現象和結論只是作為驗證出現。

再如原教材44頁對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只有一句簡單的描述以及文字表達式,而新教材43頁中則以活動與探究為載體,提供了實驗室制備、檢驗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圖,更是在正文部分詳細描述了實驗現象、原理,提供了制備、檢驗的文字表達式;新教材中刪去了第6章“活動與探究”欄目“水、蔗糖溶液、食鹽水溶液的凝固點測定”實驗。

3. 課本多處增加了有關實驗安全和環保要求的文字。

三、關于實驗教學的建議

在新課標和新教材的變化中,有三方面與實驗相關的內容最值得引起我們關注:一是強化了學生的實驗探究;二是降低了實驗探究活動的難度,力求保證各類不同學校都有條件去開展并完成課本實驗;三是對實驗的描述和解釋更為詳細、真實并增加了人文關懷因素。

面對以上變化,如何在課堂上突出“實驗為主”的科學探究,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如何貼近初中生的認知水平緊扣教學要求進行授課已經必然成為當下教學的重點。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關注。

1. 注重演示實驗與強化學生實驗并舉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校教學硬件設施與實驗室條件的有效改善,使得學生分組實驗成為可能,并且越來越被重視。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親自動手體驗化學實驗的樂趣,培養學生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這也是學習化學和進行探究活動的基本保證。

2. 充分釋放實驗的探究效應,力求科學探究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以化學實驗作為探究性學習的途徑,就必須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恢復化學實驗探究性的本來面貌。通過對課程標準(2011版)的學習,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對探究要素和難度做適當的調整,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探究,讓更多的學生獲得真實的科學探究體驗。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探究功能,要不斷研究開發適合于探究性學習的化學實驗,要注意從生產、生活實際中挖掘素材設計實驗方案,因為來源于生產生活實際的實驗探究性強,能極大程度的調動學生探究的主動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科聯系與滲透,將其他學科的科學探究與化學科學探究融合起來,形成科學探究學習的合力。

3. 增強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創設生活化實驗情境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化學教學更是如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一些有趣味性的實驗來進行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尤其是學生能親自動手的學生實驗的趣味性,使學生養成自由開放式的追問風氣。

在校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有限,通過實驗讓學生了解化學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作用,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和產生解決問題的迫切欲望。例如在進行關于“燃燒條件”的學習時,從實驗室酒精燈的熄滅、燃燒木柴要把木柴架空、液化氣灶及煤爐都留有通風口等學生非常熟悉的實驗情景出發,引導學生思考,發現問題。另外,實驗的生活化還體現在實驗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在粉塵爆炸實驗中利用金屬易拉罐和小眼藥瓶,測pH選擇生活中的一些物質等,這樣的代用品實驗雖然不多,但它能啟發學生在生活中隨時利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一些簡單的實驗探索。

4. 滲透安全環保理念,培養良好學科習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榆县| 麻江县| 明星| 都江堰市| 娄底市| 屯昌县| 平潭县| 鹤庆县| 阿荣旗| 龙泉市| 常德市| 通海县| 宜兰县| 和平区| 房产| 嫩江县| 武穴市| 闻喜县| 繁峙县| 孝义市| 扎兰屯市| 桦川县| 高淳县| 饶河县| 肇州县| 千阳县| 永平县| 霍山县| 图们市| 彰武县| 时尚| 岗巴县| 东方市| 龙井市| 泸水县| 三亚市| 安新县| 岗巴县| 三门县| 南部县| 南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