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好人好事新聞

好人好事新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好人好事新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好人好事新聞

好人好事新聞范文第1篇

  

2022最新關于好人好事演講稿范文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有人說,愛如春雨,滋潤著大地;有人說,愛如陽光,溫暖著人心。我用這雙渴沐春雨,渴望陽光的眼睛,在人世間搜尋著愛。在學校里,在我身邊發生了很多事情,好人好事一件件不定時地在腦海里重播,不斷的回味著那些能讓自己感動的一幕一幕。老師總是教導我們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樓道里,我總能看見幾個同學正在打掃樓梯,課間大家都去玩了,誰還會管樓道呢?可這幾同學一點一點的'掃著,他們用著所有的力氣打掃著,那么認真,那么仔細······

  他們雖然沒有雷鋒叔叔做得多,也沒有雷鋒叔叔做得好。但他們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情。

  我還通過雜志知道了楊正權爺爺幫助了無數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擺脫困境,可是楊爺爺做的那些大事我們現在做不了,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等我們長大以后一定會為社會奉獻自己的的一絲光、一點熱。我相信,只要人人都伸出一雙友愛的手,我們就能改變整個世界,只要人人對社會獻出一點愛,明天必將變得更加美好。現在我們就從身邊的一些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如我班的陳浩然、劉一豪等同學鏟雪除冰,還有亓興茂同學留下整理班級。同學們,讓我們從小學會幫助別人,關愛朋友,讓我們的生活時刻被友愛的光芒籠罩。其實,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用一顆無私的愛心,去關心和幫助他人,那么我們的社會就會變成一個幸福美滿的大家園!

  

2022最新關于好人好事演講稿范文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你的崗位?

  每一次想起雷鋒叔叔,我就想起這一段話。有關雷鋒做好事的故事多少年來膾炙人口,他的名字成了做好事的象征。有一次,雷鋒因肚子疼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藥回來,見到一所小學的大樓正在施工,便推起一輛小車幫著運磚。當市二建公司敲鑼打鼓送來感謝信時,部隊領導才知道這件好事。雷鋒入伍時有200元的積蓄。后來,他把100元錢捐獻給公社,遼陽地區遭受水災時,他又將100元寄給了遼陽市委。雷鋒每月有6元錢的津貼,全部用來做好事。自己的襪子卻補了又補,平時連一瓶汽水也舍不得喝。

  雷鋒叔叔幫助別人的事跡,講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我們二年二班也一直都有著助人為樂的良好風氣。有一天中午,我和威凱放學回家進電梯時,發現呂泓生同學自己一個人跑回來。咦,平常她都是有家長來接的呀,今天怎么自己回來了呢?一定不對勁!于是我和威凱就一起陪泓生回家,按了好幾次門鈴,可是一直沒有人來開門。這下子泓生急得快哭了,我們也替她十分著急。于是,我們趕緊先把泓生帶到威凱家,我立刻打電話給媽媽,通過我媽媽聯系到了泓生的家長,才知道泓生的爺爺還一直在學校門口焦急地找不到泓生呢!不一會兒,泓生爺爺來接她了,對我們說:“真是謝謝啊!”我們連忙說:“不用謝!”看到泓生安全地被接回去了,我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同學之間就是應該互相幫助。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雷鋒精神,只有我們自己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與人為善,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和尊敬,才能感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讓我們大家一起向雷鋒叔叔學習吧!

  

2022最新關于好人好事演講稿范文   雷鋒,他是我們現在都在學習的榜樣。現在的我們都在紀念他,同時也都在學習他的無私奉獻和尊老愛幼的精神。

  每一天關于雷鋒叔叔的活動,我們都有最新一層的認識,今年也不例外。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因為他是我們的榜樣。

  所以,我們的身邊出現了許多的“雷鋒的傳人”。下面就是一位“雷鋒的小傳人”的故事。

  有一個星期天,我學二胡。在公交車上,看到了一個小弟弟在自己的座位上安安穩穩的坐著,這是一位老奶奶拄著拐杖上了車,匆匆忙忙的投了一元錢。投完罷,便慢慢地向中間走去,車剛開動,老奶奶一個不穩,險些摔倒。只見那個小弟弟向那個老奶奶晃晃悠悠地走去,拉了拉老奶奶的衣角,用稚嫩的聲音像老奶奶說:“奶奶,這里有座,您來坐吧。”說完便用手指了指那個方向。老奶奶笑了笑:“沒事孩子,你去坐吧,奶奶站得住。”說完并用手摸了摸那小弟弟的頭。這一個溫馨的一幕,讓我們都看呆了,等回了神,大家都紛紛給老奶奶讓座。我急忙向老奶奶那里走去:“奶奶,上那里做吧,我快要到站了。”待老奶奶在那個座位坐下時,我才放心的到下車口站著。

好人好事新聞范文第2篇

經過幾天來的思考,我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哈,我是天底下最好心的人!不是我“黃婆賣瓜,自賣自夸”,而是現在的人太冷漠了,而致我坐上了“最好心人”的寶座。下面,就讓我舉些實例給大家看吧:

NO。1:有次上學,經過一個廣場,突然眼前發現有一個寫著“請勿停車”標語的橫欄倒在了地上,看樣子,它是傷得不輕了。我正想繞過去,突然又想,既然現在的人這么“事不關己,己不勞心”,我做一個榜樣又何妨呢?我輕而易舉地把它豎了起來,卻見路人個個都一副驚訝萬分的樣子。只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有什么好驚訝的?再看看前方,無數個可憐的橫欄似乎都在向我呼救,早已傷痕累累的它們根本無人問津。恐怕這早已是習慣,人們都習慣“各家自掃門前雪”了,唉!

NO。2:走在街上,我正打算去吃麥當勞,只聽不遠處傳來一句句有氣無力的求助聲。走近一看,原來是一位瘸了腿的乞丐。哦,原來他的拐杖掉到了地上,無奈彎不了腰去撿。來來往往這么多人,竟沒有一個人肯幫他撿起拐杖,難道就因為他是個乞丐嗎?難道乞丐就不是人嗎?怪哉怪哉,今天的21世紀的人竟如此冷漠?于是,我便又一次登上了“最好心人”的寶座。聽著大叔的道謝,聽著路人的哧哧稱奇,我心里老不是滋味。

NO。3:還有一次,我和媽媽去無償獻血,無意中見到了一些光騙面包,不獻血的“流氓”,為什么要加雙引號呢?只因這些人都是衣冠楚楚,一點也不像是些買不起面包的人。真討人厭!一氣之下,我獻完血之后,一個子兒也不要,更別提是面包了!知道沒?像我這樣才叫做“無償獻血”呀!

我們的社會,真的需要多一點樂于助人,無償奉獻的人啊!雖然我不是什么偉大的人物,但我覺得,在如今的社會中,我也堪稱“天底下最好心的人了”。

好人好事新聞范文第3篇

作者簡介:周婷(1987.1.7―)女,山西太原人,現就讀于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研究生。

摘要:好奇心、新聞欲作為新聞學傳播領域的一種客觀現象,它們在新聞傳播中的存在既依據傳播學原理,又依據心理學法則;它們既作用于新聞傳播者,又作用于新聞接受者;它們在新聞傳播中既能起正面、積極作用,也會產生負面、消極的影響。全面分析它們的作用機理,是為了使它們能更好地服務于新聞傳播的社會效果。

關鍵詞:好奇心;新聞欲;新聞傳播

早期的西方新聞學者曾將好奇心、新聞欲作為新聞的起源。在新聞發展的歷程中,這一說法早已受到質疑,但這并不意味著好奇心、新聞欲這一現象在整個新聞領域沒有存在的價值。作為新聞傳播活動中的一種客觀存在,它們在新聞傳播中必然還具有自己的影響力,那么它們在新聞傳播中能起什么祥的作用和怎徉發揮作用,本文將對這些問題做些探討。

一、從傳播學的角度分析新聞傳播的各要素

傳播學理論告訴我們,構成新聞傳播的基本要素包括: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媒介、接受者。在新聞傳播過程中這些要素必不可少,缺少一個傳播就無法進行。并且在傳播過程中,它們互相制約,互相依存。一言以蔽之,“合之則共存,離之則俱亡,變之則同變”。新聞傳播中的接受者既受其他三個要素的制約,又制約著其他三要素。它并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一個充滿能動性的主體。它既參與新聞生產又是新聞信息的主動尋求者。為什么這樣說呢?首先,它是傳播者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傳播者發出新聞信息之前或之后,都要認真分析并理解接收對象,使雙方達到默契。其次,接受者對新聞的接收,也是對新聞的加工過程。他們要根據以往的經驗對新聞做鑒別和理解。再次,新聞傳播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傳受雙方信息共享,而這種共享是建立在功利基礎上,接受者期望以此滿足自己的新聞欲,傳者則企盼以此對接受者產生某種影響。從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好奇心、新聞欲主要發生在接受者身上。它們通過作用于受者,間接地影響其它各傳播要素,進而對新聞傳播起作用。當然,新聞傳播中的傳者同祥也有好奇心,在探討好奇心、新聞欲在新聞傳播中的作用時,這一點不能忽視。

二、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為什么人們具有好奇心

休漠曾在《人性論》中有這祥的描述:“我們并不是對每一個事實都有求知的好奇心,我們想知道的也不只是知道后對我們有益的那些事情。一個觀念只要以充分的力量刺激我們,并使我們對它極為關心,以至使我們對它的不穩定性和易變性感到不快,那就足以刺激起好奇心來。”《人性論》1981:492)。這里休漠從人性的角度論述了好奇心的起因。這段話似乎有點令人費解。那么,我們不妨利用心理學豐富性動機理論再對好奇心作一個注解。好奇心如同饑餓是人的可靠有效的動機。但它不是追求生存和安全的需要,而是一種滿足和尋求刺激的動機。心理學實驗表明:長久地缺乏刺激不僅引起人的厭煩還可能使人產生強烈的痛苦和失調。尋求刺激是人本能的動機。而好奇心則是人尋求來自新異事物刺激的一種本能。剖析了新聞傳播要素及好奇心這一心理現象。

三、具體的分析好奇心、新聞欲在新聞傳播中所發揮的作用

好人好事新聞范文第4篇

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20―0045―01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課堂教學中就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作為教師,應順時代的潮流,改革教學方法,強化教學結構,從根本上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小學語文作為教育的基礎學科,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教師必須結合教學新理念,構建以生為本的教學環境,提升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全面有效地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階級性”,學生在課堂上總是處于被動地位。小學生的思維、人格正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作為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發展思維,注重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同時,教師還應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選擇,舉辦學生喜歡的活動,以此來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以真實的情感去感化學生,使學生在情感上與教師產生共鳴,從而構建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傳統教學中,教師都是提前設計好教學計劃,上課時按照計劃給學生灌輸知識,有的教師甚至明確告訴學生答案,這些都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不利于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和綜合素質,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實現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最佳途徑。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倡導探究式教學,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即通過創設情境或者提問等形式,啟發學生自主深入分析、研究、總結,最后形成系統性的知識理論。

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一切發現和創新的奠基石,質疑是創造之母。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積極啟發、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從不敢提問到想問,從不會提問到善問的良好習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的天地。例如,筆者在教《草船借箭》一課時,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對課題質疑,學生你爭我辯,質疑問難,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要想構建對語義的理解和體會,就要引導學生大膽地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充分思考,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感悟,懂得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的道理。這樣開放的課堂教學,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是無止境的,還會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教師只有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和爭辯,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五、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好人好事新聞范文第5篇

碎片化時代下的傳統媒體品牌

“欣賞”這個詞用來形容傳媒更準確,因為傳媒本身可以把這個詞拆成兩個字。第一個字是“欣”,是說受眾的狀態,受眾要欣然地去聽去看,是愉快的,絕不是被動的。第二點是“賞”,也就是接收信息、資訊。

傳統媒體品牌的第一條路徑是基于發行的傳播,他們希望覆蓋更多的人、更多的地區、更多的年齡層和更多的行業。一萬人和十個人有什么區別?當然一萬人更好了。可是時代在發生變化,每一個人的時間變得“碎片化”了,而且選擇也越來越多,它被不同的信息所切分,從早上起來刷微博、看微信,上洗手間的時候聽一聽早間新聞,車堵在路上的時候聽一聽廣播,打開PC端還能看到昨天晚上的《來自星星的你》。所以在每個人的時間都碎片化的時候,你再捕捉一萬個人,他卻只能把萬分之一的精力給你,這個價值確實是不一樣的。

傳統媒體品牌的第二個路徑是立場,以前紙媒的發行量很大,市場占有率很高。那么,我們可以說這個媒體是非常成功的,它有特立獨行的氣質,有自己的行為方式、行為路徑,有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但用80個報紙版面來闡釋自己的立場和用8個屏,用5.5英寸的手機,哪個能更好地影響用戶?一份都市類媒體的10個版變成20個版,它要變成區域板塊,要覆蓋一線城市所有市民的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它把立場闡述得清清楚楚,但在這個過程當中80個版所描述的內容,在任何一個人心中已經模糊掉了。反而,8個屏的內容通過精準細分化的清晰定位,服務精準細分的人群,直接滿足他們的訴求,卻更容易被用戶牢記。

新媒體傳播的參與和認同

新媒體是一種浸潤式的傳播,它改變單向發行的思路為雙向的參與互動,新媒體把對象放到內容體系里“浸泡”它。同時,由于浸潤式的傳播和工具的便利性,讓再傳播變得可能,哪怕只覆蓋了10個人,當這10個人被“浸泡”之后,他很可再幫助你再“浸泡”他的10個好友,這10個人會繼續往下“浸泡”他的朋友。他們是因為參與而認同,因為認同而參與。

但在紙質媒體里,讓受眾認同你的表達內容、方式,成本卻很高。紙媒想要獲得一萬個人中一對伴侶的認同情況,其成本是很高的。因為理論上講,紙媒要發行一萬本(一萬份、一萬冊)才能夠最終抓取這些信息,當然這還不排除統計信息的時間與精力。所以,紙媒做垂直細分統計的成本非常高,因為它的發行成本和傳播成本在那里擺著。但是互聯網的低成本也擺在那里,它覆蓋一萬個人去尋找那一對伴侶和覆蓋100個人尋找10個伴侶,它的成本基本上是一樣的。

公益媒體聯盟試驗

媒體在傳播過程中希望得到受眾的認同,可是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報紙上的新聞,閱讀率最高的是社會新聞,而且是負面的社會新聞。為什么最具傳播力的內容卻并非是報紙最終想表達的立場?阿里巴巴集團新媒體事業部沒有很高深的技術,也沒有雄厚的資金,我們只是在嘗試借助市場上已經有的渠道、技術去做一些事情。我們在好人好事新聞上做了一點點探索,讓所有人甚至普通的老百姓都可以一起參與一起互動。

我們組織了一個媒體聯盟,所有都市類媒體的社會新聞記者都可以進入到聯盟里面。其次,每一個記者都可以發現當地的好人好事,這個記者會在版面上進行傳播,傳播的結果會在他的新媒體平臺上進行推送,推送之后報紙本身的采訪就是對好人好事的核實,在核實的基礎上由當地都市報的負責人代表公眾進行票決。如果傳播媒體的技術夠先進一點的話,我們希望直接由讀者和受眾來進行投票,最后進行獎勵。媒體的品牌在這樣的邏輯下能夠得到受眾的認知,而從品牌到認知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從參與到認同的過程。

目前,大陸境內所有的一線、二線城市中排名第一的都市類報紙幾乎都是我們的聯盟成員。在剛剛過去的半年時間里,我們用這個聯盟發現312起案例,獎勵848人,間接受益16000人,累計見報報道610篇,其中河南省的正能量、民眾參與票決的積極性、主動性是全國最高的。

在2013年12月份的統計中,“天天正能量”是新浪微博公益類賬號影響力、活躍度、傳播力最高的賬號。從2013年8月份到今年3月份,在300多起的案例中,阿里公益基金為當事人、“正能量”者支付了200多萬元。也是在這段時間內,正面新聞的報道閱讀率超過了負面新聞的報道閱讀率,這也正是所有媒體希望看到的現象。

“西瓜皮”阿姨的正能量

2013年,上海有一位阿姨,在地鐵上撿起了別人扔下的一塊西瓜皮,被細心的網友正好拍到。于是網友發到微博上,一時間,所有市民都去積極地尋找這位阿姨。“天天正能力”支持每位網友轉發微博表達意愿去尋找正能量的立場,一個轉發我們就捐一塊錢,雖然錢很少。但大概17個小時之后,這條微博轉發的次數是2萬次,占微博實時話題榜TOP2。

一個好人好事不僅能夠調動公眾的參與,甚至能實現跨區域、跨類型的媒體協作。《新聞晚報》的記者真的找到了這位阿姨,阿姨說她不需要這個錢,阿姨表示,她撿西瓜皮不是因為需要獎金,她希望這錢可以傳遞給更需要用錢的人那里。于是所有的觀眾“粉絲”共同參與到幫阿姨建言獻策當中。這個事件讓公眾參與到一件好人好事的過程中,公眾共同參與新聞事件的生產制造,要比公眾參與到新聞的寫作當中更重要。因為每一個受眾、每一個接受者就是事件的中心,這種中心地位和他自己的參與感,還包括“浸泡”式的認同,這是別的方式取代不了的。

后來,《武漢晚報》出的方案得到了阿姨的認同,他們找到了武漢新洲高考前三名的一位考生,其因家境貧困,68歲的奶奶為他掙學費。當記者找到這個考生時,他表示學費已經攢夠,給更需要的人吧。于是,武漢的市民幫助這個考生再去考慮這個錢的走向。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一個參與方拿到現金,雖然現金并不多,也沒有任何一方等待著公眾去表揚和稱贊。因為,讓每一個公眾能參與到這種公益性質的活動當中來才是最重要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浦区| 永善县| 兴化市| 隆安县| 长泰县| 郁南县| 子洲县| 连江县| 岑溪市| 三亚市| 镇沅| 阳原县| 仙桃市| 巫山县| 辛集市| 大港区| 娱乐| 麻阳| 大埔区| 文山县| 咸阳市| 屏山县| 永州市| 金门县| 梅河口市| 太仓市| 塔河县| 石楼县| 盐池县| 大同县| 吴堡县| 邹平县| 丹东市| 股票| 开平市| 收藏| 佛冈县| 依安县| 韩城市| 穆棱市| 绥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