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先進社區申報材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今年是省文明委完善出臺的新省級文明創建《管理規定》和《測評標準》執行的第一年,新的《管理規定》和《測評標準》對創建工作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更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我區在市部署會的第二天就立即組織了一次培訓,以各系統、單位、街道分管文明創建工作的領導和具體工作人員為主要培訓對象,以新《管理規定》和《測評標準》為主要培訓內容,文明辦在帶領大家研讀的基礎上,又針對各申報類別進行了逐一的分析和講解,以會代訓,以訓促創。會上,常委部長石平洋同志不僅和大家一起學習了《管理規定》和《測評標準》,還對與會同志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迅速匯報。將省市關于文明創建的會議精神向單位主要領導匯報,并將此想工作納入當前文明創建的重點來抓;二是深刻領會。要求分管領導和具體同志自己要吃透精神才能指導文明創建的深入,鼓勵大家做文明創建的行家里手;三是廣泛宣傳。要求各系統、街道會后迅速行動起來,面上廣泛宣傳和重點推薦同時進行,積極參與文明創建活動。四是堅持標準。在廣泛宣傳發動的基礎上,要堅持標準,嚴把初審關。
二、廣泛宣傳,組織申報
針對今年申報推薦在縣區時間短的特點,我區不僅迅速召開創建部署會,為了使創建工作的宣傳發動起到面更廣、內容更具體的效果,還利用區里的政務網面向全區發出了通知,明確了申報范圍、參評條件、時間要求、檢查驗收方式以及公示內容。要求各申報單位于2007年6月10前將申報材料及電子文檔報送至區文明辦接受審核,同時在各自單位門前醒目位置進行申報公示,廣泛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評議。
截止6月11日,有3家單位申報了省級文明先進行業,7家申報了省級文明先進單位,3家社區申報了省級文明先進社區,2個村申報了省級文明先進村。
三、嚴格初審,以查促創
我區深刻認識到初審工作的重要性和肩負的責任,我們把對單位、社區、村的初審作為文明創建的一次檢驗,也作為促進基層創建水平進一步提升的有效手段。我們嚴格對照標準和申報條件,嚴把初審關。一是抽調人員。為了保證申報的質量,區委宣傳部抽調人員,組成了由分管領導帶隊,分工明確的5人初審驗收組,并在網上公布了初審路線及分工安排,確保初審工作的公正性;從6月12日開始,集中五天時間,對區檢察院等3家申報省級文明先進行業的單位,清河法院等5家申報省級文明先進單位的單位,上海路社區等3家申報省級文明先進社區的社區進行了檢查,逐個上門查看了創建工作臺帳、檢查創建現場及進行了群眾問卷調查。二是嚴格把關。檢查中,一方面,我們不僅全面了解了各申報單位開展文明單位創建活動的情況、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獲得的榮譽情況、創建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以及單位環境和創建氛圍,還對照新《管理規定》和《測評標準》的內容對相關單位、社區、村的資料歸檔作出了更明確、更規范的要求,并提出了整改意見。另一方面,我們針對各申報單位的自身基礎情況,提出了不同層次的創建要求,即初報確保,中等的更好,好的更優。例如,針對清河法院多年來一直保持著省級文明單位榮譽而且還是上個年度的省級文明標兵,我們對該單位提出了繼續爭取省級文明標兵稱號,在軟硬件上再下工夫,并結合本職工作歸納出自身創建的特點,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文明創建的要求;而對初次申報的區人武部提出了創造條件達到標準,對照標準進一步完善,經得起市級驗收和省級抽查。我區還自行設計了群眾調查問卷,將群眾對申報單位的滿意度測評和申報單位干部群眾應掌握的知識點有效的結合起來,達到了既了解了申報單位、社區、村的群眾滿意度,又對申報單位進行了一次知識點的普及的效果。三是組織“回頭看”。根據一些單位、社區、村歸檔不規范、知識點普及不高的情況,6月18日開始,文明辦又對有關的單位、社區、村進行了“回頭看”,再次查漏補缺,促進了申報單位創建水平的提高。
呂村鎮位于安陽縣東部,耕地面積6.8萬畝,總人口6.7萬,轄40個行政村,已婚育齡婦女14426人。2006年,安陽市計生協下發“關于開展計劃生育協會服務行動拓展年行動”以來,呂村鎮以“幸福家庭行動”為載體,建立和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著力加快計劃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案的兩個轉變,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卓有成效地推進了全鎮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整體水平。
計劃生育“幸福家庭行動”,就是通過政府行為,開渠引水,使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措施、資金等有限的社會資源得以整合,優先進入計生農戶,求取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確保人口與經濟、社會的統籌發展。這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是自覺落實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的體現,是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機制的創新。基層計劃生育協會其宗旨就是結合人口與計劃生育中心工作,開展為廣大的育齡人群服務,基于此認識,鎮黨委、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在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實施方案、優惠政策、幫扶措施等。出臺了實施計劃生育“幸福家庭行動”的五個綱領性文件,并確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和目標。
通過摸底排查,呂村鎮共有計生戶3602戶,其中經濟收入較高類249戶,生活富裕類2552戶,溫飽類750戶,貧困、特困類51戶。鎮政府和計生協區別情況,制定了三年幫扶規劃,即2006年底讓30%的計劃生育家庭達到幸福家庭標準,到2008年底讓95%以上的計劃生育家庭達到幸福家庭標準。
2006年鎮政府確定了直接幫扶的51個貧困、特困類計劃生育家庭。由鎮政府成員和鎮直機關和其結成幫扶對子,確保2006年年底脫貧。后馮宿村村民杜保平精明能干,一心想發展運輸業,但苦于沒有啟動資金。黨委書記梁少軍和其結成幫扶對子后,多方協調,幫其從信用社貸款8萬元,個人又拿出1000元幫扶資金,讓其買了一輛東風汽車搞運輸。
同時,鎮黨委要求各村和有條件的民營企業,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幫扶活動,安陽市迎豐餅業有限公司不僅聯系和幫扶了兩戶計生貧困戶,而且在招工時優先安排計生戶就業,并給所有計生戶職工每年發放200元計生獎勵金。目前,全鎮優先安排計生家庭就業200余人。
安陽市文峰區甜水井街道辦事處位于安陽老城區東北隅。目前,全轄區共有計劃生育協會22個。其中辦事處1個,社區4個,流動人口協會1個,共有會員1400人。按照市區計生協的統一部署和安排,在全街道推廣了生育關懷一全程服務活動。協會會員分別在辦事處、社區做代辦員,通過敞開一扇扇“小窗口”,展示了協會會員為居民群眾提供“大服務”的良好形象;通過辦好一件件“小事情”,讓協會會員在群眾中的形象越發“亮”了起來。
**年工作回顧
**年是“**”開局之年,也是我省推動衛生事業科學發展并取得重大成績的一年。一年來,在廳黨組和廳領導的關懷指導下,全省衛生科教系統圍繞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局,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衛生科教工作的全局,上下齊心,努力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衛生工作會議及全省衛生科教工作會議精神,取得了較好成績。
一、確定“**”衛生科教工作方向
**年3月,召開了全省衛生科教工作會議,姚志彬廳長做了重要講話,黃小玲書記作了《樹立科學發展觀,依靠科技和教育,推動我省衛生事業全面發展》的工作報告。會議總結了“**”期間我省衛生科教工作,部署了“**”衛生科教工作,制定了《**省“**”衛生科技發展規劃》、《**省“**”醫學專科建設計劃》和《**省“**”繼續醫學教育規劃》。會議確定我省在“**”期間衛生科教工作的方向:堅持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統籌區域發展,增進人民身心健康;加強基礎研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注重關鍵技術攻關,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提高醫學科技競爭力;加強衛生技術人才培養。堅持科教工作與疾病預防控制相結合,堅持科教工作與臨床相結合,堅持科教工作與推廣適宜技術相結合。
一是以加強專科建設為重點,全面提升醫學技術整體水平。通過優化布局,調整結構,多層共建,加大投入,重點建設30個左右重點專科,50個左右特色專科。
二是以加快科技創新為突破口,集中力量組織重大項目攻關。重點加強重點領域研究,包括重點傳染性疾病防治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預測和應急能力研究,重大慢性疾病的基礎、防治與控制研究,社區衛生服務及健康促進模式研究,農村適宜技術研究,老年性疾病防治的研究,環境、職業危害和傷害防治技術研究,出生缺陷防治研究以及注重現代科技在醫療衛生領域應用。
三是以實施“**”衛生人才規劃為動力,加快衛生人才培養。以項目為龍頭,以學科為依托,力爭培養全國著名專家(醫學院士)2-3人,培養各類學科帶頭人500名,逐步建立學科、年齡結構合理的衛生科技人才隊伍;加強公共衛生人才、全科醫學人才、農村衛生人才培訓,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提供技術保障。
四是以提高整體素質為目的,大力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和畢業后教育。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繼續醫學教育制度、開展專科醫師培訓試點工作以及健全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網絡建設。
二、加強醫學科研課題管理,提高衛生科研質量
組織**年度**省醫學科研基金的申報、評審及**/**年度課題的后期管理工作。**年共受理課題申報938項,按專業分為15個學科組進行評審,經綜合專家評審意見及查新結果,總立項487項(占總申報數51.92%),其中立項資助課題289項(占總申報數30.81%),立項非資助管理課題198項(占總申報數21.11%),資助總額為260萬元。立項課題堅持擇優扶持的原則,主要資助應用型研究,兼顧地區(單位)與專業分布。
貫徹落實我廳《關于加強**省醫學科研基金項目后期管理的通知》(粵衛〔2004〕69號),對科研課題的結題、延期嚴格把關,督促各級衛生主管部門加強對所屬單位立項課題的管理,對不按要求完成課題的個人或單位實行暫停受理或限額受理的措施,該項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的成效。據對已到期結題的**/**年度基金課題結題統計,兩年的申報結題率分別為82.09%、86.84%。批準結題率分別為64.37%、70.04%。
三、衛生科研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年以中山大學眼科中心楊培增教授等完成的《葡萄膜炎發生及慢性化機制、診斷和治療的研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余學清教授等完成的《腎小球疾病免疫發病機制及治療干預系列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同年,醫學專業獲**省科技獎擬獎項目共86項,占總擬獎項目的29.66%,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32項,三等獎46項。中山大學獲得各類科研基金近1億元,其中國家863計劃6項。申請“**”國家支撐計劃有了新突破,省人民醫院以牽頭單位獲得“**”國家支撐計劃資助項目3項,其中2項為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共獲得院外資助額為1411萬元,同時獲得**年度**省科技獎擬獎項目一、二、三等獎各一項,這也是省人民醫院近15年來首次有可能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省科技獎一等獎。
四、依法規范生物安全管理
一是認真貫徹實施《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第424號令),加強我省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二是加強衛生系統生物安全知識培訓,提高醫務人員生物安全意識,實行材、統一師資、統一授課內容和要求,對全省進行實驗室生物安全知識培訓,至**年底,完成了全省21個地級市1369名技術骨干的培訓。三是開展申報實驗室,積極督促各列入國家計劃內的實驗室進行申報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BSL3)工作,并做好臨時啟動省CDC的BSL-3實驗室的監督和管理。四是向衛生部推薦生物安全評審專家。根據《衛生部科教司關于推薦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資格評審專家的通知》(衛科教實驗室便函〔**〕123號)要求,組織相關單位進行申報,共向衛生部推薦專家19人。五是依法做好禽流感死者尸解標本的管理;布置落實了全省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調查工作;加強我省生物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沒有發生生物安全事故。
五、依法規范輔助生殖技術管理
一是認真組織申報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培訓基地。為進一步加強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轉發了《衛生部關于印發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及人類庫培訓基地認可標準及管理規定的通知》、《衛生部關于印發人類輔生殖技術與人類庫校驗實施細則的通知》,做好省內培訓基地的申報。目前我省有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兩家機構獲批準為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培訓基地,**省計劃生育專科醫院獲批準為衛生部人類庫培訓基地。
二是組織受理醫療機構申報開展輔助生殖技術。**年受理5家單位申報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我廳組織專家對5個單位進行初審,出具初審意見后,上報衛生部,衛生部組織對這5個單位的現場評審工作,其中3家機構獲準試運行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
三是嚴格把關,開展夫精人工授精技術。**年組織有關專家,嚴格按照標準,對第三批申報開展夫精人工授精技術的25所醫療機構進行評審,除2個單位因故申請取消評審外,共有9所單位獲準正式開展夫精人工授精技術,試運行一年的3所,校驗基本合格1所,未通過10所。
六、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養
為了貫徹落實張德江書記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訓的指示精神,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組織實施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天大藥業(澳大利亞)有限公司資助我省農村衛生人才培訓項目,資助總額達800萬元。根據資助項目要求制定了《**省部分農村衛生人才培訓試點實施方案》。該培訓項目簡稱“6161”工程,培訓全省衛生管理干部600名,清遠、揭陽、云浮三市衛生院業務骨干1000名,鄉村醫生6000名,受益人口超過1000萬。該項目于**年11月11日全面啟動,并順利舉辦了農村衛生管理干部培訓班,培訓清遠、揭陽、云浮三市和全省70個經濟欠發達縣(區)衛生局局長、醫院院長(包括人民醫院院長、中醫院院長和婦幼保健院院長),以及清遠、揭陽、云浮三市鄉鎮衛生院院長等培訓及內兒科業務骨干、預防保健業務骨干培訓班。通過加強農村衛生管理干部的培訓,提高基層衛生管理干部的科學管理水平和決策能力,更好的為廣大農村居民服務。
七、開展農村基層在職衛生技術人員教育培訓的督導
為加強我省農村基層在職衛生技術人員教育培訓的管理,保證教學質量和專項經費的落實,切實提高農村基層在職衛生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根據《關于印發**省農村基層在職衛生技術人員教育培訓督導方案的通知》(粵衛辦〔2005〕43號)要求,我處委托**省衛生職業教育協會于**年11月份組織專家對承擔我省農村基層在職衛生技術人員學歷教育和在職培訓的19所中等衛生職業技術學校進行實地督導,重點督查經費落實情況及培訓質量。通過督導,及時發現困難和問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省農村基層在職衛技人員培訓質量,推動我省衛生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八、開展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基地評估認定
根據省衛生廳《關于印發**省全科醫學教育理論教學培訓基地及社區培訓基地標準(試行)的通知》(粵衛辦〔2005〕58號)要求,我廳于**年5月下旬組織專家分3組分別對我省21個市申報的29個全科醫學教育理論教學培訓基地、80個臨床實踐基地和109個社區培訓基地進行了系統的評估。通過評估,全省認定全科醫學教育理論教學培訓基地25個、臨床實踐基地76及社區培訓基地88個,初步建立了**省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基地網絡。到目前為止,培訓全省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師資626人。
九、開展專科醫師培訓試點基地評審工作
為推動我省專科醫師培訓制度建設,轉發了《衛生部辦公廳開展專科醫師培訓試點工作的通知》(粵衛辦函〔**〕1**號),并向衛生部申請作為全國專科醫師培訓試點省。根據衛生部《通知》精神,認真組織我省符合條件的醫院申報衛生部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共申報447個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其中普通專科醫師培訓基地231個,亞專科醫師培訓基地216個。向衛生部推薦專科醫師培訓基地評審專家436名。**年11月,衛生部組織全國90多名專家,對省人民醫院等9所醫院153個專科、亞專科醫師培訓基地進行了評審。通過衛生部評審成為專科醫師培訓基地的普通專科71個,亞專科66個,通過率89.5%,其中省人民醫院普通專科15個、亞專科16個,中山大學附屬一院普通專科13個、亞專科15個,附屬二院普通專科11個,亞專科8個,附屬三院普通專科9個,亞專科6個,附屬五院普通專科1個亞專科2個,光華口腔醫院口腔科和眼科醫院眼科,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普通專科11個,亞專科14個,珠江醫院普通專科9個、亞專科5個。通過評審,使我們初步掌握了專科醫師培訓基地評審的程序、方法和重點,鍛煉了我省的專家隊伍,為我省進一步做好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鑒于我省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取得的經驗以及在專科醫師基地評審中取得的成績,衛生部批準我省成為全國專科醫師培訓試點省。
十、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取得實效
根據繼續醫學教育有關規定,繼續做好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制定了《**省“**”繼續醫學教育規劃》,采取多種形式、多種途徑開展繼續醫學教育活動。認真做好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審批、立項及后期管理工作。**年獲批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262項,公布省級項目504項。我省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得到了衛生部的充分肯定,**年我省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被衛生部評為“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并在全國會議上作了經驗交流。
積極組織編寫繼續醫學教育教材。我處與廳應急辦共同組織專家編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技術》9個分冊,該系列教材納入省人事廳全省繼續教育教材,作為全省衛生技術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必修課。
根據衛生部進一步加強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篩查培訓工作的要求,舉辦了全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篩查師資骨干培訓班,共230人參加了培訓,進一步規范不明原因肺炎的監測、診斷、報告、采樣送檢工作,提高我省醫療衛生隊伍防治不明原因肺炎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通過與有關部門協調衛生保健專業學生報考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問題,經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廳、省衛生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下發了《關于妥善處理部分中職畢業生參加醫護資格考試問題的通知》(粵教職〔**〕70號)。根據此文件精神,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9月會同教育廳和中醫藥局主持召開了衛生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校長通報會,并下發了會議紀要,解決了近兩萬名學生報考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問題。
組織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評估認定,目前全省共有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166個,其中高校直屬附屬醫院27所,非直屬附屬醫院49所,教學醫院90所。繼續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年全省認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20個,組織5134名住院醫師參加全省統考,發放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2415個,合格率為43.8%。
**年衛生科教主要工作
**年,我們將迎來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是我省推動科學發展、建設和諧**十分關鍵的一年,也是推進衛生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十分重要的一年。根據全省衛生工作會議部署,今年我省衛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十六屆六中全會和省委九屆九次、十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全國衛生工作會議重點部署,加強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建設,著力抓好農村衛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社區衛生服務,加強醫院管理,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推動中醫藥強省建設縱深發展,堅持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確保衛生事業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取得更大的進展和成效,為促進和諧**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衛生科教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今年全省衛生工作重點,堅持衛生科教工作為衛生事業服務的方向,突出技術創新與體制改革兩條主線,圍繞知識更新、技術流動、成果轉化三個中心環節,構建衛生科技自主創新、科技支撐、成果推廣應用和實驗室生物安全四個體系。加強全科醫學人才培訓、農村衛生人才培訓、開展專科醫師培訓試點工作,繼續完善和加強繼續醫學教育及遠程醫學教育的規范管理。
一、開展“**”期間重點專科、特色專科建設的驗收工作
為培育**省醫學專科優勢,提高我省醫學科技競爭能力,**年省衛生廳開展了省醫學重點專科和特色專科建設工作,經過單位申報和組織專家評審,評選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內科等18個醫學重點專科,**省人民醫院血液科等29個特色專科,經過4年的建設,我省醫學專科水平明顯提高。根據《**省醫學重點專科、特色專科建設方案》的要求,今年將對“**”期間**省醫學重點專科、特色專科建設情況進行總結驗收。省衛生廳將下發有關驗收的《通知》,請各單位按照《通知》要求做好自查,各主管部門對所屬單位的“重點專科”、“特色專科”進行檢查驗收,將驗收情況作為評選“**”**省重點專科、特色專科的重要依據。
二、加強醫學重點專科、特色專科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年全面啟動“**”**省醫學重點專科、特色專科建設工作,發揮醫學專科在重大疾病、疑難病防治的中流砥柱作用,重點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使我省的總體臨床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增強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后勁。通過優化布局與結構,多層共建,加大投入,重點建設30個重點專科,50個特色專科,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技術水平較高、各具優勢(特色)的專科點群,擴大覆蓋面,縮短服務半徑,使人民群眾能就近得到較先進的優質醫療衛生保健服務,同時發揮專科示范作用。
三、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突破口,加強醫學重點領域的研究
衛生科技工作的重點在于建立創新的體制和機制,樹立創新的意識和精神,優化創新的政策與環境,提升創新的能力和水平。要根據衛生科技發展的規律,緊密圍繞我省衛生實際需要,抓住保障人民群眾健康這一關鍵環節,在明確我國衛生科技發展規劃的基礎上,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構建創新體制和長效機制。以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健康和身體素質的重大疾病為工作重點,以影響廣泛、缺乏有效防治手段的重大疾病為突破口,重點加強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的研究、常見惡性腫瘤預防、早期診斷及綜合治療的研究、重大出生缺陷和遺傳病防治的研究,職業病、地方病的防治研究,老年相關疾病的干預控制研究、重大精神疾病和行為障礙的識別技術與干預措施研究、社區疾病預防與控制研究、農村適宜技術及產品研究與應用,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防治研究等,認真組織科技力量攻關,努力降低重大疾病的發病率、致殘率、病死率,降低出生缺陷和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率,提高人均期望壽命,有效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提供健康保障。
四、認真組織“衛生行業科研專項”基金的申報工作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20)》,支持開展公益性行業科研工作,中央財政設立了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
衛生部從**年開始設立“衛生行業科研專項”基金,重點開展衛生行業應急性、培育性、基礎性科研工作。要求體現行業科研的特點與重點,與國家科技計劃支持的項目合理區分層次,做好銜接,避免重復交叉。專項只設項目層次,不分解。項目采取招標或擇優委托方式確定項目承擔單位。
項目要求:以需求為基礎,以任務為導向,以科技為手段,面向健康共性問題、解決行業實用技術、促進衛生科技發展。國家已立項的支撐項目、863、973、重大專項等項目,不得重復申報。重點加強流行病學研究,公共衛生研究、相關醫學類研究,臨床診斷治療應用技術、循證醫學、醫學倫理學等方面的研究,也可申請培育性的項目為973項目打基礎。請各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實際,認真組織申報,將申報材料于**年6月20日前報衛生廳,由衛生廳匯總后,統一向衛生部申報。
五、進一步做好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是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和衛生工作者健康的大事,各級衛生科技主管部門必須認真負責。要從強化人員培訓、增強安全意識、落實分工責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做好硬件建設、加強審批和監督管理、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等方面入手,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建立起我省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機制。
(一)加強BSL-3實驗室管理:繼續抓好我省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敦促我省列入國家發改委規劃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的申報及監管工作。根據衛生部**年第50號令《人間傳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和實驗活動生物安全審批管理辦法》,做好實驗室活動的審批申報管理工作。
(二)做好自查和督查工作:今年全省開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自查工作,同時,為配合衛生部每年兩次實驗室生物安全監督檢查工作,根據自查的情況制定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督導方案,對全省生物安全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三)做好BSL-2實驗室備案管理工作:根據國務院第424號令《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新建、改建或者擴建一級、二級實驗室,應當向市級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備案。我省將啟動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備案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地級市衛生局負責轄區內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備案工作,省衛生廳統一備案格式及數據管理。
六、進一步加強輔助生殖技術管理
目前,我省共有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衍生技術醫療機構11所(其中4所試運行),開展供精人工授精技術醫療機構1所,設置人類庫1所,開展夫精人工授精技術醫療機構29所(其中5所試運行)。
為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及人類庫的管理,一是制定規劃,根據衛生部的要求,**年制訂**省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庫規劃,嚴格申報、審批管理。二是規范夫精人工授精技術的申請、校驗、變更、注銷等管理,從**年8月起,凡開展夫精人工授精技術的申請、校驗、變更、注銷的醫療機構,按照行政許可要求,進入**省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由**省衛生監督所受理大廳統一受理、發證。三是建立健全信息報告制度和體系。**年起試行啟用夫精人工授精年度報表軟件,輔助生殖技術及庫均實行年報制,使該項工作的管理步入科學化、程序化、動態化、規范化的管理渠道。
七、開展面向農村和城市社區適宜技術的推廣工作
加強面向農村和城市社區適宜衛生技術推廣,是發展農村與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完善我省面向農村和城市社區適宜技術推廣體系與模式,加強適宜技術推廣工作,探索面向農村和社區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的新途徑和新模式,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員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對促進衛生服務協調發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提供技術支撐,方便群眾就醫,增進群眾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年起,衛生部將在北京、河北、遼寧、**、廣西、寧夏等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適宜衛生技術進社區工程”試點活動,我省將在廣州市、深圳市六個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中選擇2個示范區作為全國的試點單位,重點加強高血壓防治技術、規范用藥技術、冠心病防治技術、血栓防治技術、心腦血管病社區管理技術、以及心腦血管病引起的焦慮、抑郁癥干預技術的推廣,請廣州、深圳市各選擇1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開展試點工作。
同時,省衛生廳將從衛生部“十年百項”計劃項目及國家級、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中選取優秀的適合基層推廣的項目在全省推廣。各地區、各單位要加大對技術引進、推廣和應用工作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采取有效方式,鼓勵和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和參與適宜技術推廣工作,加強衛生科學普及工作,把防病治病的科技知識送入千家萬戶。
八、繼續加強農村在職衛生技術人才培訓
繼續組織實施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和天大藥業(澳大利亞)有限公司資助我省的農村衛生人才培訓合作項目,完成清遠、揭陽、云浮三個試點市的農村衛生技術人才培訓任務,并在項目完成后組織督導組進行評估,保證該項目做好做實,取得良好效益。同時,積極爭取省財政支持,培訓全省疾病控制和衛生監督管理干部以及粵東、粵西、粵北經濟欠發達地區鄉鎮衛生院業務骨干和鄉村醫生。通過加強公共衛生管理干部和農村在職衛生技術人才的培訓,提高公共衛生管理水平,提高鄉鎮衛生院業務骨干和鄉村醫生的基本急診急救、傳染病防治、健康促進、保健康復等技術水平,努力改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醫療救治條件,以解決農村居民看病難的問題。
九、加強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管理
為加強我省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的管理工作,根據國家教委(現教育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1992年下發《關于印發〈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和衛生部科技教育司、國家教委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評審工作的通知》(衛科教高發[1996]第116號)精神,1996年成立“**省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管理領導小組”,組織普通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評審委員會,開展臨床教學基地的評審工作,為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和畢業實習創造了良好條件。為規范我省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管理,保證高等醫學教育質量,20**年省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管理領導小組制定并印發《**省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管理辦法(試行)》規范附屬醫院設置、教學醫院設置和畢業生畢業實習的管理,進一步規范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的申報、評審和管理工作。
經過10多年的建設,全省擁有高等醫學院校附屬醫院27所、非直屬附屬醫院49所、教學醫院90所,基本滿足我省高等醫學院校,特別是高校擴招后的臨床教學和畢業實習要求。為進一步加強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管理,擬與省教育廳、中醫藥局聯合召開**省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工作會議。總結10多年來我省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管理工作經驗,規范臨床教學基地工作管理工作,修訂臨床教學基地的評審標準和管理辦法,組織制訂預防醫學教學基地標準,加強教學基地建設,提高教學基地帶教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帶教水平,提高臨床教學質量。
十、進一步加強我省繼續醫學教育工作
落實國家和省的《繼續醫學教育**規劃》,重點建設2~4個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5~6個省級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基地;在醫療救治、疾病控制、衛生監督、預防保健等領域遴選一批有學科優勢、內容好、質量高的項目,重點扶持。定期對各地、各單位繼續醫學教育工作進行評估。編寫出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業必修科目系列教材,重點抓好衛生系統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全員培訓。研究和探討面向農村基層開展繼續醫學教育的新內容、新途徑、新方法,有計劃地組織一批實用性強的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或專題講座到農村基層舉辦。
加強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管理工作,今年組織對各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督導。做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評估認定,組織全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必修課統考,提高住院醫師培訓質量。加強衛生科教管理人員培養,提高衛生科教隊伍管理水平。
十一、大力加強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工作
根據衛生部關于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才培養的意見,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才崗位培訓,加大社區衛生人才崗位培訓力度,鼓勵經濟欠發達地區積極開展全科醫師、社區護士、社區管理人員的崗位培訓,鼓勵珠江三角洲地市積極探索規范化培訓模式。繼續健全全省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網絡,積極探索社區衛生人才培訓新方法、新途徑。舉辦全科醫學教育師資培訓班,提高全科醫學教育師資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十二、開展專科醫師培訓基地試點的工作
1-10月,全市共發生各類安全事故3458起,死亡951人,重傷2356人,直接經濟損失2766.1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43.5%、8.7%、41.1%和20.4%。各類事故死亡總人數占省政府下達的控制數的77.3%。其中: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349起,死亡843人,同比分別下降43.3%和10.3%;火災事故1025起,死亡20人(其中企業火災死亡11人、居民火災死亡9人),事故起數同比下降53.5%,死亡人數上升233.3%;各類企業傷亡事故66起,死亡84人,同比分別下降23.3%和9.6%;內河運輸傷亡事故16起,死亡4人,與同期持平。
從總體上看,今年以來我市安全生產呈現三個主要特點:①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好轉,但事故的總量依然較大,死亡人數約占全省的六分之一。②事故四項指標總數呈繼續下降態勢,但一次死亡多人的較大事故仍時有發生,同比有所上升。1-10月份,全市共發生一次死亡3人及3人以上的各類事故14起,死亡66人,比去年全年總數多9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起,死亡18人;火災3起,死亡18人;各類企業事故5起,死亡22人;其他事故2起,死亡8人。③重點領域日常監管得到加強,但部分領域的事故未能有效控制,比較突出的是城鄉居民房屋和作坊型企業火災增加較多,建設施工事故仍呈多發態勢。
一、從嚴從細,不斷強化高危行業安全監管
今年以來,我們通過嚴格現場檢查、嚴格項目審查、嚴格責任落實,進一步加大了對危化品、冶金等高危行業和職業危害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力度。
(一)嚴格危化品企業安全監管。我們積極配合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認真落實市政府明確的兩年關閉780家化工企業的工作目標,到10月底,全市已落實關閉化工企業692家,其中,領取危化品生產許可證101家。今年,市政府確定的450家關閉目標,各地已上報落實547家,其中到9月底已關閉302家,還有245家預計在年底關閉。我們注意加強對關閉企業的跟蹤檢查,防止其死灰復燃;對擬關閉企業嚴格監管,確保安全。與此同時,嚴把安全準入關,對危化品建設項目按照行政審批程序,實施嚴格的安全審查,不符合市政府有關規定和相關條件的項目堅決不予審查通過。今年以來,共停止審批22項不在化工規劃區域內的危化品生產、儲存建設項目,涉及總投資達10.8億元。針對水上加油站存在的安全問題,今年1月份,我們會同經貿、公安、消防、海事、工商、質監等有關部門,對全市180個水上加油站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聯合執法檢查,發出整改通知書25份,責令停業整頓23家、關閉32家。5月份,根據市政府要求,我們再次組織有關部門對66家水上加油站進行檢查,對其中16家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非法經營的水上加油站予以關閉或取締,對14家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實行掛牌整改,對36家存在安全問題的限期整改。
(二)探索職業衛生有效監管方式。針對職業衛生涉及部門多、專業性強的特點,我們在發揮部門聯席會議作用的同時,嚴格作業場所的現場監管,突出落實企業現場檢測、職工體檢和危害因素告知的主體責任。在普查掌握2438家企業存在職業危害的基礎上,通過評估,選擇其中993家作為職業危害重點監管企業,實行市、市(區)和鄉鎮三級分類監管。這些企業共有職工44萬人,其中接觸危害人數76058人。各級安監、衛生部門加強了對這些企業的日常監管監測,目前,已落實職業健康監護的有908家,占91.44%;落實作業場所檢測的有915家,占92.15%,檢測10619個點,合格率94.04%;與接觸職業危害人員簽訂職業危害告知補充合同的有813家,簽訂員工數56020人,占接觸人數的73.65%。我們還將三氯乙烯、正己烷等高毒物質作為重點檢測對象,落實重點危害物質監管,強化對使用企業的監督檢查。目前,已有195家企業用低毒、無毒物品替代高毒物品,共涉及作業場所232個;有594家企業實施了作業場所有毒與無毒分開、高毒與低毒隔離,共涉及873個作業場所。我們還督促企業加快建立員工健康保護制度。目前,重點監管企業中,告知員工體檢結果的799家;公示檢測結果的企業801家;增設和改善作業場所條件的企業401家,涉及作業場所600個。這些企業共投入包括用于改善防護設施設備、勞保用品改善、培訓教育費等職業危害治理資金1.19億元。
(三)加強重點企業監督檢查。今年以來,我們突出階段性監管重點,對各類企業特別是高危企業組織實施嚴格的監督檢查,嚴格執法、跟蹤督促。圍繞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開展了全局發動、全員參與的專項監督檢查,任務到處室、責任到個人。統計到目前,我局25名工作人員已現場檢查企業600多家次。針對城鄉結合部、“作坊式”小型企業事故頻發的現象,我們加強了對各類生產性小企業的執法檢查,已實施安全檢查125家,發出整改指令書91份,提出檢查意見8份,查出各類隱患127條,查處違法行為1起,依法關閉小作業場所和作坊3家。對處于特殊時期的高危企業,我們則采取責任到人的辦法,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下半年,我們組織專門班子,聘請專家,對停產搬遷的蘇化、精細兩大化工企業嚴審關停拆除方案,實施嚴密的現場監管,保證了停產拆遷工作的安全順利進行。
二、求真求實,積極探索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今年以來,我們從組織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落實重大危險源監管等方面入手,探索建立安全生產長效監管機制。
(一)認真組織隱患排查專項行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專門成立領導小組,迅速部署動員,要求各級各部門層層落實、切實組織,各類企業全面參與、認真查改。我們隨即制定印發了《蘇州市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明確專項行動的目標、重點、要求和進度。在工作中,我們堅持“三個結合”,即:全面排查與專項整治相結合、自查自改與專項檢查相結合、專項行動與機制建設相結合。各地各部門全面發動各類企業單位,深入地開展安全隱患排查與治理,專項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據初步統計,全市有49549家企業開展了隱患的自查自改,共查出各類隱患83786個,已整改74775個,整改率89.3%,其中查出重大隱患741個,已整改393個,整改率為53%。全市共有348個重大隱患列入治理計劃,已落實整改資金33801萬元。9月4日,以國家安監總局李毅中局長為組長的國務院安委會督查組來蘇州檢查,對我市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目前,我市的專項行動已經進入“回頭看”階段,正進一步對監管工作盲區和“三合一”場所以及危化品、建設工地等領域進行排查補課。
(二)全面深化重大隱患掛牌督辦。為建立事故隱患排查與整改的長效工作機制,今年,我們制定下發了《蘇州市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監督管理辦法》,明確隱患排查整改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建立隱患排查、定期報告、檔案臺帳管理、督查整改和舉報獎勵等五項制度,促進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工作進一步向規范化、長效化發展。年初,市政府發文明確對50家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單位實施“掛牌整改”后,周市長兩次帶隊對部分地區的掛牌隱患整改情況進行督辦檢查;8月份,市安委會領導又帶隊分四個組對各市(區)隱患排查整改情況進行督辦檢查。為確保這些隱患按計劃整改到位,我們加強了掛牌隱患整改過程中的跟蹤指導和日常監管,對這50個隱患全部實施了現場檢查和跟蹤督辦。截止10月底,50個隱患中已經完成的整改項目有38個,共投入整改資金近4億元。與此同時,我們督促各市(區)政府根據年度安全生產責任狀要求,全部建立并實施事故隱患掛牌整改制度,今年,各地共掛牌整改各類隱患212個。
(三)不斷強化重大危險源安全監管。我市現有重大危險源點797個,涉及567家單位。按照分級管理、強化“技防”的原則,我們嚴格監督檢查,認真落實相關單位的管理責任,完善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積極推進相關單位預警預報信息化平臺的建設。目前,我市已有313家單位建立了預警預報信息平臺,常熟市、張家港市保稅區和飛翔化工集中區建立了區域性的重大危險源監控中心,高新區完成了高危行業應急救援信息系統建設。11月上旬,市政府召開重大危險源安全監管工作現場會,周市長要求在徹底摸清全市重大危險源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涉及重大危險源的建
三、齊心協力,努力促進安全形勢穩定好轉
今年,我們繼續把落實基層政府及部門監管責任,作為一項主要工作,發揮綜合監管職能,組織重點領域專項整治,開展安全文化建設,強化事故責任追究,提高市民及職工的安全意識。
(一)組織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整治。今年,我們在道路交通、危化品、職業危害、建筑工地、人員密集場所和城鎮燃氣等六個領域組織開展了安全專項整治。除了認真組織落實監管范圍內的危化品和職業危害兩方面專項整治工作,我們著力做好其他領域專項整治的指導協調和跟蹤督促。在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各領域的專項整治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公安交警等部門按照“突出重點、分期整治、以點帶面、以線帶面”的行動思路,通過源頭監管、路面整治等手段,對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的各個方面進行排查整改,重點加強了今年以來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企事業單位、道路交通運輸企業和曾經發生事故的肇事司機的教育上;加強了對學校校車、工程車輛的路面執行法檢查,對已排查出68處隱患路段加強警力,加強督辦整改。建設部門結合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認真吸取太倉“4.4”塔吊倒塌和張家港“10.08”工棚坍塌等施工事故教訓,組織建筑施工企業負責人、大型機械管理人員和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專題培訓,加強大型施工機械設備的使用管理,組織深基坑施工安全專項檢查,全面開展隱患排查整改,全力遏制事故多發的態勢。消防部門以集中整治“三合一”場所火災隱患為突破口,加強對易燃易爆單位和人員密集場所的監督檢查,共出動檢查人員2.4萬人次,檢查單位1.4萬個,整治火災隱患6603條,依法取締和責令停產停業1016家,特別是對“三合一”場所專項整治,專門成立兩個工作指導小組,并采取“分片包干、責任到人”方法,對3萬家單位和場所進行拉網式排查,共發現“三合一”場所3427處。在分類梳理定性的基礎上,已取締2134處,責令停產、停業、停止使用36家。燃氣管理部門從管道運行環節入手,開展占壓燃氣管道普查,共查出321處,投入治理資金600萬元,加大清理保護力度;對液化氣經營、使用企業設備設施、壓力容器、管道閥門、調壓裝置、消防設施、避雷裝置等進行反復檢查,消除設施運行隱患;嚴厲打擊違法經營活動,共查處違法經營行為175處,取締無證站點89處,依法吊銷供應許可證8份。同時,查處破壞燃氣管道設施、私接燃氣管道等違規違章行為134起。
(二)深化社會和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我們結合“安全生產月”,在全市繼續開展以“普及安全知識,提高自救本領”為主題的安全知識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活動,組織培訓中小學校長及教師骨干,設立社區宣傳櫥窗,發送公益性提示短信,發放《市民安全手冊》,舉辦咨詢日活動。同時,認真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活動、受理各類事務咨詢和隱患舉報。今年以來,在局網站共登載各類信息700多條;接聽咨詢和舉報電話近千個,其中絕大部分得到了及時處理。我們還注重總結推廣企業安全管理先進典型,發揮示范作用。通過有關會議交流、網站連載等形式,共向全市推廣宣傳了45家企業的安全管理經驗做法。為有效提高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及全體員工的安全管理能力和避險知識,我們一方面加強安全培訓宣傳,向各類重點企業發放安全培訓告知書,已發放告知書5000份;另一方面,組織安全培訓專項檢查,督促企業相關人員依法參加培訓,兩輪專項檢查共檢查市區企業57家,促進了安全培訓覆蓋面的擴大。1-11月份,全市共組織企業各類人員的依法培訓7.4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8%。為提高安全監管人員的監管工作水平,我們還分5期組織全市安全生產監察員培訓,共培訓三級安全監管人員1092人。
(三)依法加大責任追究力度。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493號令的要求,嚴格事故查處,嚴肅責任追究,加強對事故單位的“四不放過”,繼續推行事故警示教育制度。今年以來,全市安監部門共立案查處事故69起,對其中59起事故進行了處罰,對48家責任單位和43名責任人實施了經濟處罰,對38名責任人進行了責任追究,其中建議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2人,行政處分26人。我局對32起事故進行了立案查處,有關部門依法追究了35名事故責任人的事故法律責任,其中追究刑事責任9人,追究行政責任26人;31個事故責任單位和26名事故責任人實施了經濟處罰,共處罰款397萬元。我們還注重發揮事故“舉一反三”的警示作用,凡發生重大事故和重大影響事故,及時召開事故現場會和事故分析會,督促其他相關企業充分吸取事故教訓;對于追究安全事故刑事責任的,組織其他相關企業管理人員到現場進行庭審旁聽;對發生重復性傷亡事故的企業,則從重處罰;對于發生死亡事故的單位實行一年以上的跟蹤監管,對企業負責人組織專門培訓,督促事故單位認真落實各項整改措施。
四、強基明責,切實搞好機關自身建設
在認真做好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同時,我們十分注重局機關的自身建設,強化制度落實,規范行政執法,努力提高隊伍素質和工作效能。
(一)從制度建設入手,嚴格落實工作責任。今年,我局在梳理各處室工作職責和內部流程的基礎上,明確了處室工作人員崗位職責,實行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同時,要求每個工作人員對所承擔的主要工作,定期進行梳理分析,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措施和建議,形成了業務工作的PDCA循環改進提高體系。我們還建立了處室月度工作計劃和檢查制度,要求每個處室根據年度目標管理意見,在月初提出本月工作計劃,月末檢查計劃落實情況,對未完成的工作進行原因分析,并由監察室匯總通報。為規范監管人員的監督檢查行為,我們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實施了《安全生產監督檢查暫行規定》和《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工作實施細則》,明確檢查范圍、內容、標準、程序、要求和責任,完善相關事項報告、移交、跟蹤工作流程,形成了高效、順暢的監督檢查工作體系。
(二)從基礎工作著力,切實提高監管水平。針對新建部門資料積累不多、基礎工作薄弱的特點,今年,我們專門制定并實施了加強內部基礎管理工作的規定,從規范檢查記錄、健全工作臺帳抓起,要求做到事事有記錄、人人都參與。目前,全局七個處室(支隊)都建立了基礎臺帳目錄,規范了臺帳記錄格式,明確了工作責任人。在建立和完善文書和業務兩大檔案體系的基礎上,本著強化監管基礎工作、形成動態管理系統、提高工作效率的指導思想,我們開發建設了安全生產監管信息系統。系統主要擁有兩大功能,一是安全生產監管的業務管理;二是基層部門及企業的情況普查、申報和信息更新。目前,我們已經可以與基層安監部門進行信息互動,基本實現了基礎數據信息化、統計分析科學化,形成了內部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標準統一的安全監管平臺,成為安全生產基礎工作的有效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