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墾日報

農墾日報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墾日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墾日報

農墾日報范文第1篇

關鍵詞:農墾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徑

一、引言

農墾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也在逐步變化著,新時期下,如何做好農墾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握農墾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發展特點,不斷完善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農墾職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以及保障個人利益,促進農墾工作的順利進行,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農墾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長久以來的重要工作,也是我黨的政治優勢,有助于調動廣大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有利于發揮職工在企業中的主力軍作用。農墾企業的改革使多種經濟利益發生了改變,改變了原有的經濟格局,人們的思想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新形勢下,需要認清思想政治工作對農墾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1)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發展緊密相連。很多人認為,思想政治工作與業務工作之間只是一個單純的領導與政工部門的關系,這是一種較為簡單的理解。新時期,我們必須對農墾職工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發展之間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作為我黨的政治優勢,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實際業務工作的有效結合是保障企業發展的基礎。農墾企業是以農業作為基礎的,是一種國家資本,為了解決國家耕地緊張的問題,在無農區進行開墾,建立農業基地,開展農業生產,從而為國家建設提供充足的糧食,保障國家建設的正常進行。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的問題,要想有效地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就必須將職工的思想政治建設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這樣才能夠保障農墾企業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服務于農墾工作,農墾工作的發展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2)農墾職工思想政治素質是企業素質的表現。企業素質可以為企業帶來良好的品牌效應,企業素質一般包括技術素質、管理素質以及人員素質三個方面,然而這三個素質的發展必須以人的素質作為基礎,人的素質發展是以其思想政治觀念作為基礎的。因此,企業個人的思想政治素質是企業素質的良好體現,是企業發展的基本要素;企業員工思想政治工作成果通過企業文化表現出來,體現了整個農墾企業的企業素質。

3)農墾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重要的管理方法。在對企業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四種方式進行管理,分別是經濟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以及教育方法。教育方法作為企業管理中較為獨特的一種管理方式,利用政治教育來對員工進行管理,通過思想政治工作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導作用,結合行政方式進行管理,會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利用思想政治工作進行企業管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農墾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

1)科學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農墾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信息時代催化了社會信息的傳播速度,使農墾職工獲取社會信息的渠道開始由單一化向多樣化發展。由于傳播方式的不斷發展,使農墾職工的思維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動態的、系統的、開放的思想觀念逐步取代原有的靜態的、狹隘的、封閉的思想觀念,新型傳播媒體的出現,帶給了人們新的視聽感受,也使農墾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向著科學化的方向前進。

2)多元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墾企業員工的結構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同員工由于年齡、知識結構、工作水平的不同,導致每位員工的政治訴求不同,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年齡較大的退休職工與新進的年輕職工,不同崗位的工作群體,其利益訴求也是不同的。因此當代農墾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這也就要求農墾企業要堅持與時俱進,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滿足不同人群的精神需要。

3)動態化。由于職工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大批青年職工的流動為農墾企業帶來了新的活力,帶來新的動態的、開放的思想觀念。當外來的思想觀念與本土觀念發生碰撞,不斷融合,使當代農墾企業的思想觀念更具活躍性,與時俱進。在新的思想形勢下,農墾企業要不斷了解年輕職工的思想動態,這樣才能夠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保持企業發展的活力。

四、新時期做好農墾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鞭策職工

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表現,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是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思想基礎。我們要堅持理論對我國社會發展的指導作用,利用的理論成果來指導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同時堅持愛國主義與創新精神相結合,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來豐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建設的思想基礎。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力量,農墾企業的職工思想政治建設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指導,利用先進的思想理論來鞭策企業員工,提升員工整體素質。

(二)積極開展富有成效的思政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不能夠只局限于表面的道理教育,除了進行政治學習以及舉行相應的會議以外,還應當注重細節,要深入到職工內部去,了解基層職工內心的真實想法。根據不同職工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解決措施,有效地將解決問題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將引導工作為工作的出發點,關心職工生活。在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領導要放下官架子,不要拘泥于身份形式,要用廣闊的胸襟來包涵不同的意見,注重傾聽員工內心真實的心聲,保持良好和諧的關系,才能夠使員工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保障企業良好發展。

(三)調動起廣大黨員、干部的積極性

黨員與干部作為企業發展的骨干力量,應當充分發揮其領導帶頭作用,領導與黨員是企業員工學習的楷模,因此要注重對黨員、干部的思想建設。充分調動黨員、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樹立良好的楷模形象,利用各種各樣的活動,對黨員與干部進行教育,樹立其良好的價值觀,使其模范帶頭作用得到最大的發揮。

(四)大力培養農墾職工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農墾職工作為企業發展的主體,直接關系著農墾企業的發展,所以要加強對農墾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建設,培養其大公無私、無私奉獻的精神,不被社會形形的誘惑所誘導,秉承自身原則來對待工作,全心全意地為企業服務,只有這樣,企業才會得到長遠的發展。所以要注重傾聽職工的心聲,了解職工的具體情況,認真解決職工困難,這樣才能夠使企業得到長遠的發展。

五、結語

在新的發展時期,農墾企業要注重對企業員工的思想政治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指導綱領,以經濟建設為主要目的。我們必須認識到職工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升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利用思想政治建設來促進農墾企業發展,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參考文獻:

[1]鐘曉陸.中國石油東北化工銷售公司.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問題及對策[N].中國化工報,20110818.

農墾日報范文第2篇

入秋以來,各地農機化管理部門積極組織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不斷掀起秋季農業生產。截至10月28日,我國東北、華北、黃淮海等省區(市)已投入大馬力拖拉機、深松機18.8萬臺(套),已完成秋季深松作業面積7560萬畝。加上今年春季全國完成的深松面積4171萬畝,今年全國已累計完成農機深松整地作業面積1.17億畝。

按照農業部關于推進農機深松整地工作的總體部署,各有關省(區、市)農機管理部門結合本地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工作成效顯著。河北省省農業廳通過實行“作業進度日報制”等方式,加強作業進度監管。按照定機具、定地塊、定機手、定質檢員、定作業合同的“五定”要求,做到了機具、地塊、人員和作業面積有效對接,確保不缺不漏,確保任務圓滿完成。吉林省推行玉米收獲、深松整地成方連片規模化作業,充分發揮農機合作社主力軍作用,統一作業、統一質檢、統一服務,確保了深松作業高效、優質。黑龍江省采取敞口補貼的方式。只要在輪耕計劃區域內,達到深松作業標準的,每作業一畝補助一畝。在去年試驗成功的基礎上,今年黑龍江省利用深松整地測試儀和衛星定位等現代信息技術,對全省916個大型農機合作社開展的深松作業面積進行精確統計和質量核查,各縣(市、區)農機部門再派出工作人員到作業現場實地指導,隨時抽樣檢查并記錄在案。山東省各級農機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切實加強對農機深松整地作業的監管,嚴把作業合同簽訂關、面積確定關、質量核查關、抽查核實關、補貼資金兌現關。積極協調試點項目區內的鄉鎮政府,組織力量加強對深松整地作業面積和作業質量的核查和監管。據統計,依靠鄉鎮政府核查的作業面積占實施面積的90%以上。遼寧省積極推行《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項目合同》,提高深松整地補助標準(由原來的10元/畝提高到15元/畝),進一步調動農民開展農機深松整地的積極性。作業結束后,采取縣級全面驗收、市級復查驗收、省級監督抽查的方式,強化對全省農機深松整地項目實施情況的質量核查和驗收,確保深松補助政策落到實處。

目前,山東、安徽等地已完成全年預定農機深松目標任務,河北、內蒙、山西、河南、黑龍江農墾過九成,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過七成。預計11月中旬,北方地區農機深松整地作業基本結束。有關深松作業補助試點縣(市)農機管理部門將組織開展深松作業質量核查、面積公示等工作。核查結果經試點縣(市)財政部門審核后,由財政部門將深松補助資金直接兌現給開展深松作業的農戶(或農機服務組織)。

農墾日報范文第3篇

1983年,烏魯木齊市農墾局(現兵團農十二師)一四團成立了青年豫劇團,我成為一名正式演員,并在以后的演出中學到了很多戲曲方面的知識。后來,豫劇團由于某種原因解散,我被調到一四團牧二場(南山牧場),一干就是7年。茫茫天山草原,盡管生活單調而平淡,我卻與牧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從行為語言到生活習慣,仿佛自己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上世紀80年代,一個以熒屏為主要載體的新的藝術品種――“演出性小品”隨著時代和廣大群眾的需求,來到觀眾中間,從此我又走進了藝術人生。

1989年,兵團舉行第三屆職工業余文藝調演,我參加了農十二師整臺節目的演出排練,我共出演了7個節目,并榮獲優秀演員獎。其中哈薩克族表演唱《馬、牛、羊》榮獲優秀節目一等獎、優秀節目創作獎。

1996年,在兵團第四屆職工業余文藝調演中,我參演的小品《共同的責任》獲得好幾個單項獎和綜合評比最高獎。當時,《兵團日報》以《飛出的第一只金鳳凰》為題,對此進行了報道。

2001年,兵團參加由國家文化部在廣州舉辦的全國第十一屆“群星獎”大賽,小品《共同的責任》獲金獎,《情系草原》獲銀獎。在《共同的責任》和《情系草原》中,我分別成功地扮演了哈薩克族青年和哈薩克族老大爺。

2005年5月,我臨時借調到兵團歌舞劇團工作,并一行4人代表兵團參加了由中國曲藝家協會在江西景德鎮舉辦的全國首屆企業相聲、小品匯演,小品《安全生產》獲金杯獎。同年12月,小品《一份大學錄取通知書》,在參加第四屆全國職工小品比賽中獲第二名,我本人也榮幸地獲得了最佳男演員獎。

一次次表演,一次次獲獎,是兵團生活塑造了我,是編劇導演指點了我,是熱情觀眾厚愛了我,這讓我對濃郁的兵團文化產生了興趣。文化是藝術創造的根基,兵團文化(軍墾文化)是軍旅文化、地方文化與邊疆民族文化的融合體,它繼承了中國人民文化工作“兵寫兵、兵演兵、兵唱兵、兵舞兵”的光榮傳統,在長期開發建設邊疆的過程中,在廣泛的群眾性的文化活動基礎上編寫、排演的文化作品,帶有十分鮮明的、濃郁的融合性特點,在作品里既顯示著故鄉文化的痕跡,也突出著新疆文化的色彩,還滲透著軍旅文化的基本節奏、韻味和風格。

農墾日報范文第4篇

關鍵詞檳榔園地生態建設;存在問題;對策建議;海南島

檳榔(Areca catechu L.)為棕櫚科(Palmaceae)檳榔屬常綠喬木,是我國四大南藥(檳榔、砂仁、益智、巴戟)之一,也是藥食兼用綠化樹種。

1海南島檳榔發展現狀

我國引種檳榔已有2 100多年的歷史,海南省引種栽培檳榔也有1 500多年。據統計,1952年海南檳榔種植面積為0.105 3萬公頃,產量1 185t;經過50多年的發展,至2004年,總種植面積已達4.6747萬公頃,總產量6.276 3萬噸,總產值15.6億元。海南省農墾總局(2006)報道,“十五”期間檳榔是墾區發展最快的產業,面積年平均遞增22.4%,產量每年平均遞增9.4%;至2005年,海南墾區檳榔種植面積達0.935萬公頃,產干果7 553t;檳榔產值平均達到7.5萬元/hm2,管理好的檳榔園產值可達15萬元/hm2以上。

檳榔是海南省重要的熱帶高效益經濟作物,是我省東部、中部和南部山區200多萬農民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 。當今,檳榔已成為我省僅次于橡膠的第二大熱帶經濟作物。海南的各個市縣(包括農墾)均發展檳榔種植(見表1),真可謂“寶島處處檳榔香”。 據海南省農業廳有關人員估計,到2010年,海南島檳榔原料產值可達30多億元。然而,如何引導農戶種好檳榔,做到既有經濟效益的提高、解決就業,又不破壞生態環境,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現實問題。

2海南島檳榔園地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海南檳榔生產管理較為粗放,土壤水土流失嚴重,檳榔園土壤肥力整體水平低下,導致檳榔產量難于提高;對檳榔的種植管理存在重種輕管、重收輕管的思想;對檳榔園間作、混作不夠關心;在山區坡度較大的檳榔園,由于降雨較多,土壤沖刷較嚴重;雜草為害嚴重;不注重防護林帶的設立;極少關注排水系統的建立。

3對策

3.1營造防護林

營造防護林是海南檳榔園一項重要的基本建設。它能減輕熱帶低壓和臺風所造成的葉片損傷和落花落果,有利于緩和寒潮降溫所引起的寒害,有利于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和提高檳榔林間空氣的相對濕度,有利于減緩地表徑流,保持坡地水土,而且可以減輕臺風季節病害的流行。據陳超等(2005)報道,農田有防風林帶至少可減輕災害所帶來的經濟損失30%。

丘陵地造林可分為山頂塊狀林、山脊林帶、縱行林帶和等高林帶4種。平地造林,分為主林帶和副林帶2種。主林帶垂直于主風方向,副林帶則與主林帶相垂直。可以結合海南發展漿紙林選擇優良樹種營造檳榔園地防護林帶,既可改善小環境,又可增加經濟收入。

3.2建立排水系統

丘陵地建立排水系統主要是防止水土沖刷。可在最高一行梯田的上方,約相距10m處設等高的截水溝,在梯田內側設排(蓄)水溝和順坡的縱行排水溝。在沖積土區建立排水系統則有利于排除因水位過高帶來的積水,可設立總排水渠和與總排水渠相通的田間排水渠。

3.3間作

在檳榔園進行一些作物間作,既可達到水土保持的目的,又可以增加收入。間作可以抑制雜草生長,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機質和養分的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狀。間作物的選擇需因地制宜,土壤結構差、肥力較低的園地,以間作綠肥為宜,如爪哇葛藤、田菁、豬屎豆等。謝石文等(1992)在《海南島綠肥種質資源考察研究報告》一文中指出“各地的經驗已證實,種植和施用綠肥有很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特別對地處熱帶、高溫多雨的海南來說尤為重要”。

土壤肥力高的檳榔園,如果行間光照較充足的,可間作豆類、旱糧、水果類作物;如果行間較蔭蔽的,可間作耐蔭的香草蘭或藥材,如益智、白豆蔻等。海南省利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在萬寧、五指山、屯昌、定安等市縣,根據檳榔林能為香草蘭提供50%~60%的蔭蔽度,建立活蔭蔽的栽植模式種植高效作物香草蘭。由于主作物檳榔和間作物香草蘭之間沒有交叉病害,既有利于香草蘭的生長,又有助于減少病蟲害;而且種植香草蘭前期投資比人工蔭蔽栽植模式減少了7.5萬元/hm2左右。定安縣龍門鎮農民符良在2.67hm2檳榔林下套種香草蘭,通過對香草蘭的水肥管理,使檳榔的產量較純檳榔林提高2成左右。據估算,間種可使土地較單純種檳榔增收約13.5萬元/hm2。

呂烈武等(2004)在文昌市邁號鎮的試驗表明,檳榔園地間作格拉姆柱花草對培肥土壤,促進主作物檳榔的增粗長高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值得總結推廣。

在國外,有一些檳榔生產國還在檳榔園內間作可可、胡椒等經濟作物。印度在維塔等地的試驗結果表明,間作香蕉的比對照多獲純利17.0%;間作蔞葉的多獲純利40.3%;間作胡椒的多獲純利39.7%;混作大薯和胡椒的多獲純利65.6%;混作胡椒和竹芋的多獲純利48.1%;混作菠蘿和胡椒的多獲純利36.6%。

4建議

4.1汲取我國臺灣省坡地種植檳榔的經驗教訓

我國臺灣省林業試驗所林壯沛(1999)在“栽植檳榔衍生問題之探討”一文中指出:一般農民栽植檳榔,都著重于檳榔品質與產量的提升,忽視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致使檳榔園水土流失嚴重。檳榔為單干型,干莖通直,無側枝與濃密的枝葉群,葉面積指數LAI僅1.36,而蓮華池地區天然闊葉林的LAI=9,三十年生杉木林的LAI=8.4。相比較之下,檳榔與一般果樹、造林木的樹型有很明顯差異。降雨時,雨滴停留在葉面上的量很少,大部分葉面截留的雨量匯集后掉落地面,平均滴落水滴直徑為4.7mm,比自然降雨平均雨滴直徑2~3mm大了很多,增加對地面打擊力。由折皺葉面匯集的雨量,流經葉柄沿干莖順流而下,成為干流量,干流率為30%~80%,因此檳榔干流量與穿落雨量很大。大面積土地開挖栽植檳榔,使林木植生與地被覆蓋破壞,地表徑流增加,致使土壤沖蝕加劇。近年本省水資源變異,導致水、旱災頻繁,許多專家學者紛紛提出不利山坡地栽植檳榔的看法,一致指出坡地大量栽植檳榔是導致水土流失、土石崩坍的一項重要因素。

海南省可適當組織有關人員前往臺灣省參觀學習,為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奠定基礎。

4.2強化生態理念,建好生態型檳榔園地

胡耀華等指出:熱帶地區土壤肥力要么向肥沃方向發展,要么向貧乏化方向發展。強化生態理念,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結合海南省生態建設,對環境施加積極的建設性影響,建好海南島生態型檳榔園地。

5參考文獻

[1] 楊和鼎.檳榔栽培技術[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2] 董淑炎.藥食兼用綠化樹種植技術[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3] 楊宗生.中國特區省的崛起[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0.

[4] 中國藥材公司.中國中藥資源[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5] 海南省統計局.海南統計年鑒-2005[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6] 海南省農墾總局.發展天然橡膠產業促進熱帶作物開發[J].中國熱帶農業,2006(Z):16-17.

[7] 葉育才.海南檳榔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對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8] 楊安富,王汀忠,王華,等.海南檳榔園土壤養分狀況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7(1):363-366.

[9] 馮美利,劉立云.海南檳榔生產狀況調查和建議[J].耕作與栽培,2006(5):54-55.

[10] 陳超,林紅生.農田有防風林至少可減災30%[N].海南日報,2005-11-22.

[11] 吉訓聰,詹興球,肖敏,等.化學藥劑防治檳榔地雜草試驗初報[J].中國熱帶農業,2007(2):40-41.

[12] 呂烈武,陳理,周健,等.海南園地間種熱帶牧草對土壤肥力的影響[J].土壤肥料,2004(3):50-51.

[13] 王慶煌,朱自慧.香草蘭[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14] 胡耀華.熱帶農業生態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15] 余顯芳.海南島綜合自然區劃與大農業布局和結構[J].熱帶地理,1982(2):10-18.

[16] D.Balasimha,V.Rajagopal.Arecanut,Central Plantation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J].Kasaragod,2004(10):1-59

[17] 華南熱帶作物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海南島作物(植物)種質資源考察文集[C].北京:農業出版社,1992.

[18] 林壯沛.栽植檳榔衍生問題之探討[J].水土保持研究,1999(3):132-140.

[19] 駱世明,陳聿華,嚴斧.農業生態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20] 查軒,楊學震,黃少燕,等.水土保持科普讀物[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農墾日報范文第5篇

[關鍵詞]民族地區新聞;媒體;民族文化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22-0085-03

中國有56個民族,除了漢族文化以其幾千年來的文字、文化傳播而使國人甚至海外知曉外,其他的少數民族,尤其是一些處于邊疆地帶的、人數很少的“三少”民族,其文化更是罕為人知。我們通過電影《與狼共舞》了解印第安人的文化,通過央視《探索·發現》欄目中的一些節目了解非洲大陸的土著居民的生活,通過互聯網可以看到北極圈內愛斯基摩人的生活圖景……這種帶有話語權力的媒體傳播,使不少國人認為國外的少數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燦爛的文化體征,而忽視了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深厚與燦爛之處。如果抽掉文化這條經絡,少數民族也好,漢族也好,都會變成一個沒有生機和活力的“植物人”。因此,媒體只有通過自身的傳播渠道,將民族文化梳理、挖掘、弘揚,才能使民族地區的文化免于“植物人”的命運。

文化的傳播需要載體,民族地區文化傳播的最主要載體就是媒體。進入信息傳播時代,少數民族的文化現象、文化底蘊更不應該因為傳播渠道的限制而成為外界了解其的“真空地帶”,媒體應該擔負起對民族地區文化傳播的重任,民族地區的媒體更是無法避卻這一擔當。

一、 打造民族地區文化推介的主要渠道

“任何民族的文化傳統實際上包含著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精英文化或典籍文化;另一個方面就是民間文化。”① 在宣傳民族地區文化的過程中,針對以往注重民族地區的精英文化、典籍文化的報道和傳播,民族地區的媒體也要對民間文化的傳播有所擔當。同時,還要注意既要挖掘本地區的民族歷史文化,也要立足當下,宣傳中央有關民族政策、民族地區文化的法規、動向及新近發生的事;把當地黨委、政府在推進民族文化建設中的具體內容和要求融進文化報道中,提高當地讀者對民族文化認識以及推動文化運動的一些舉措的知曉率,使讀者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新時期本土文化建設的成果,從而增加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一些建設網站的媒體,更應通過網絡來擴大這種宣傳效果。當然,也不妨開辟專欄或版面,將其他民族地區甚至國外的優秀民族文化予以報道,起到搬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近年來,中央不斷提出文化建設、文化產業的一些宏觀目標,給民族地區的媒體宣傳所在地區的文化提供了輿論土壤和保證,一些民族地區媒體紛紛推出了挖掘本土文化的專欄、專題或專版。如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城市銀川的《銀川晚報》“文化周刊”就開設了“寧夏人文地理新探”、“銀川老地名”、“寧夏古城故事”、“寧夏黃河津渡”等文化深度系列報道。《延邊日報》開設“長白神韻”、“朝鮮族風情”等帶有濃郁地方文化風情的欄目或版面,及時跟進本地區民族文化、民族人物事跡。

除了挖掘歷史文化外,民族地區媒體還要及時跟進,緊緊圍繞本土新的文化現象、文化活動、文化政策,拓展和豐富民族地區的文化建設報道;積極配合當下文化建設和全國媒體的“走轉改”行動,利用消息、深度文化報道、圖片專輯、文化沙龍等形式宣傳民族文化,比如《伊犁晚報》挖掘清代屯田、邊防扶貧等素材,《西雙版納日報》挖掘邊陲農墾文化、普洱茶文化、傣族民間文化,《銀川晚報》挖掘《月上賀蘭》、西夏歌舞等以新形式展現寧夏少數民族文化的新文化劇目,使讀者既了解到了本土的歷史文化,也感受到了新的文化現象、舉措帶來的新氣象,不失時機地將少數民族文化建設的報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二、為民族地區文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服務

不少民族地區地處祖國邊陲,長期的歷史原因和地理位勢導致其生產方式落后、信息閉塞,一些民族文化在商品經濟時代更是面臨滅絕危境,尤其是一些傳統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前途令人擔憂。民族地區的媒體在宣揚這些優秀文化的過程中,就要扮演起服務員的角色。

如果說民族地區的文化像個大餐廳,想了解民族地區文化的讀者像顧客,那么,民族地區的媒體就像將民族地區文化做成精美盛宴并引導讀者來品賞的服務員,既要能將讀者引進這個大餐廳,還要能將他們引到餐桌前,介紹每一道文化之餐的特色。針對寧夏南部山區落后移民到銀川市城郊一些地方,一時無法改變信息滯后的狀況,文化建設更是出現了“文化真空現象”:家鄉傳統的一些文化項目無法全帶來,新家鄉的文化項目無法全部接受。《銀川晚報》編輯、記者經過詳細策劃后,挖掘移民村的文化現象,走訪非物質文化傳人等工作,開辟了圖文結合方式的“那些即將消失的老行當”、“視覺記錄”等專版,給讀者端上了一道精美圖片和文字結合的文化佳肴。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節目播出后,在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但該片沒有涉及寧夏,《銀川晚報》的“文化周刊”編采人員在第一時間內精心策劃、扎實采訪后,推出了“尋味寧夏”系列專題報道,使讀者品讀到了一個“美味的寧夏”。

三、為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的發展起到導航功能

文化報道有著自身的導向,民族地區的文化報道一定要有挖掘健康、優秀、有生命力的文化的意識。民族地區媒體尤其是黨報的主流媒體在文化宣傳中尤其要牢牢把握住宣傳民族文化的主動權,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像一個正確的導航儀,通過對民族地區文化的挖掘和報道,將讀者引領進一座座豐美而深厚的民族文化礦藏,從而讓他們領略民族文化的魅力,使民族地區的媒體和民族地區的文化一同增加公信力、吸引力和影響力。同時,民族地區的媒體對國家的民族政策宣傳也要起到正確導航的作用,對長期積淀的一些偽文化要有警惕和挑剔意識,對有著深厚生命力、優秀的民族文化要有長期進行細致挖掘并弘揚的意識,正確引導讀者對民族文化的閱讀熱點和興奮點。這種導航功能還體現在對文化傳播定向的長遠戰略,要構建文化傳播可持續發展戰略,避免急功近利的文化傳播思維方式,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品牌,重視民族地區文化產品對國家形象的塑造,探索跨文化傳播新路徑。

如今,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與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還不相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中國文化、中國形象沒有得到國際社會充分而又全面的認識和理解。而這種對外推介的文化,基本還是以漢文化為主唱角色,民族文化加入到這種對外展示中的道路仍很漫長。究其原因,就是民族文化對外傳播缺乏全方位、可持續的長遠發展戰略。

中國民族地區的文化如何形成世界影響力,戰術講得多,戰略講得少,還沒有形成戰略系統。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1年深圳世界大運會,都是展現、宣揚中國文化的極好機會,然而推廣民族地區文化的整體性系統性設計不足,幾乎達不到外界期待的影響,民族地區的媒體在這方面的報道更是顯得滯后甚至缺席。

近年來,少數民族地區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但文化消費卻出現了畸形,甚至迷失了方向,導致了這些地區的鄉風民俗出現了不文明現象,為新時期民族地區媒體的文化報道提供了新課題。這就要求民族地區媒體不僅要挖掘、弘揚傳統的民族文化,更要對新的文化現象起到導航作用。比如《西雙版納日報》針對富裕起來的農村出現的不文明的文化消費現象,在“記者走百村”、“新傣鄉新農村”等專欄,推出了一批批新農村建設中涌現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村寨,讓讀者了解到新的文化消費、新的農村文明現象,起到了民族文化的導航員作用。

四、創造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展示平臺

民族地區的媒體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梳理本地區民族文化現象、印制一份本地區民族文化菜單的低層次上。文化如果不能夠形成產業,那就很難形成生產力,很難帶給民族地區通過文化產生經濟繁榮的局面。

民族氣度文化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之前,需要民族地區媒體認真地從所在地區的文化歷史和底蘊中提煉最具生命力和時代感的文化要素,并使這些文化要素成為當代中國社會和當代中國人生活的組成部分,這樣才能增強這些文化對國人的吸引力。在此基礎上,再努力宣傳,增強其國際影響力。

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在世界文化市場的份額不足4%,而美國占43%,歐盟占34%。從中我們可以感知這樣一個事實: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文化影響力是不夠的。而這一份額中,民族文化產業的份額更是少得可憐。像云南利用傣族文化打造的《月光下的鳳尾竹》、《美麗的孔雀》,利用藏族特色打造的藏族歌舞《藏迷》,寧夏利用回族特色打造的《月上賀蘭》,新疆利用維吾爾特色打造的《十二木卡姆》等,表明民族地區的歌舞正在形成文化產業。而這種產業性的文化產品目前還不是很多,這就更需要民族地區的媒體擔負起挖掘、整理、宣傳一些向文化產業邁步的民族文化精品,為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的做大、做強提供輿論保障,增強中國民族地區文化現象、文化產品、文化產業的世界影響力和吸引力。

當然,民族地區的媒體在對外推介、宣傳民族地區文化過程中運用的策略、方法也得不斷提升或改變,應遵循文化傳播的規律和科學,不能僅僅按照民族地區自身的話語體系對外進行溝通,應該努力搭建相互理解、進行對話的平臺;注重結合國家提出的未來發展戰略,加強頂層設計、高端設計,解決當前和今后長時期內我國民族地區文化對外傳播中所涉及的運作模式和傳播效果等問題;實施長期系統規劃,確保我國民族地區文化對外傳播的下一步戰略全面而明確。

五、民族地區地域文化品牌塑造的推手

和傳統理解視野中的民族文化集聚區不同的是,現在的民族文化富集地已經不再是偏遠山區,不少民族地區的文化正往所在地區的城市、城鎮集聚,這就需要民族地區的媒體在關注民族文化現象、文化產品、文化產業時,將眼光從鄉野轉向城市。一些民族地區的歷史文化名城中的古舊街道、老字號商鋪、加工坊等,就是民族文化匯集或弘揚的載體,對這些地方的關注,就是為這一地區的民族文化品牌塑造安裝飛翔的翅膀。從這個角度講,民族地區媒體的報紙專刊、電視專題頻道、廣播專題報道等,就是民族文化品牌的重要推手。

“地域文化品牌,是一個遠遠沒有用盡的資源。一個地方媒體的副刊編輯,如果覺得代表的是一座有著深厚文化歷史的城市,就會覺得肩上擔子的沉重、責任的沉重。”②以《銀川晚報》為例,在很多報紙副刊受到沖擊、版面大量減少的時候,其文化副刊不但沒有減少,而且還在增加,使讀者在長期的閱讀守望中有了一個共同的認識:處在銀川這個歷史文化名城,報紙就是城市的名片,而“文化周刊”就代表了這家報紙 的文化態度和文化水準。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人們追求各種快捷的生活方式,讀報自然也要快,新聞利用大粗標題、大幅圖片,搶人眼球,這都無可厚非。不少都市類報紙也辦打著文化招牌的周刊,但辦的大多是快餐文化式的周刊。有深度的文化周刊就是一頓文化盛宴,應該傾力打造自己獨特的文化品牌。《銀川晚報》的“文化周刊”以自己10多年關注民族地區文化為職守,以本土化的、與眾不同的文化精品,吸引、抓住讀者的眼睛;關注和利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甚至相鄰的等地域密切相關的民族文化,借住副刊獨特的表現手法,用最新穎的關照目光、老百姓喜讀愛讀的形式及文學的手法和副刊獨特的表現形式做深度報道,結合民族地區時代變遷宣揚民族地區文化,不僅成民族地區媒體中的一個響亮的文化品牌,更成為一塊醒目的地域文化品牌。

[注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市| 龙南县| 五指山市| 西华县| 宁南县| 滨海县| 华容县| 遂溪县| 年辖:市辖区| 余江县| 莲花县| 封丘县| 内黄县| 即墨市| 江山市| 文成县| 南京市| 涞源县| 凤阳县| 伊宁县| 合作市| 石屏县| 灵宝市| 鄂托克旗| 容城县| 宁南县| 苏州市| 合水县| 苍梧县| 沛县| 永寿县| 望城县| 盖州市| 宁强县| 鄂州市| 故城县| 峨眉山市| 兴城市| 亚东县| 茌平县| 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