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工作安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加強護士在職教育,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
1.強化相關知識的學習掌握,定期組織護士授課,實行輪流主講,進行規章制度及專業的培訓。如遇特殊疑難情況,可通過請醫生授課等形式更新知識和技能。互相學習促進,并作記錄。
2.重點加強對護士的考核,強化學習意識,護理部計劃以強化“三基”護理知識及專科技能訓練為主,由高年資的護士輪流出題,增加考核力度,講究實效,不流于形式,進行排名次,成績納入個人檔案,作為個人考評的客觀依據,相互競爭,直至達標。
3.做好聘用護士的輪轉工作,使年輕護理人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掌握多學科知識和能力。
4.隨著護理水平與醫療技術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有計劃的選送部分護士外出學習,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優化護理隊伍。不斷的更新護理知識。
二、護理安全是護理管理的重點,安全工作長抓不懈
1.護理人員的環節監控:對新調入護士以及有思想情緒的護士加強管理,做到重點交待、重點跟班。切實做好護理安全管理工作,減少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隱患,保障病人就醫安全。
2.病人的環節監控:新入院、新轉入、急危重病人、有發生醫療糾紛潛在危險的病人要重點督促檢查和監控。
3.時間的環節監控:節假日、雙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勞時間、交接班時均要加強監督和管理。
4.護理操作的環節監控:輸液、輸血、注射、各種過敏試驗等。雖然是日常工作,但如果一旦發生問題,都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作為護理管理中監控的重點之重點。
5.護理部不定期的進行護理安全隱患檢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自身及科室的角度進行分析,分析發生的原因,吸取的教訓,提出防范與改進措施。對同樣問題反復出現的科室及個人,追究相關責任,杜絕嚴重差錯及事故的發生。
三、轉變護理觀念,提高服務質量
1.護理部繼續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增強工作責任心。培養護理人員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觀念,把病人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病人的需要作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病人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加強主動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在進一步規范護理操作的基礎上,提高護患溝通技能,從而促使護理質量提高,確保護理工作安全、有效。
2.注重收集護理服務需求信息,護理部通過了解回訪意見、與門診和住院病人的交談,發放滿意度調查表等,獲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饋信息,經常聽取醫生的意見及時的提出改進措施,同時對護士工作給予激勵,調動她們的工作積極性,從思想上,行動上作到真正的主動服務。把“用心服務,創造感動”的服務理念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3、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強調二次核對的執行到位,加強安全管理的責任,杜絕嚴重差錯及事故的發生。在安全的基礎上提高我們的護理質量。
4、深化親情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在培養護士日常禮儀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護理操作用語,護患溝通技能。培養護士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
我院的醫護比例搭配不合理,護士的人員少。工作繁重,護士長應根據科室病人情況和護理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資源,彈性排班,增加高峰期上班人數,全院護理人員做到工作需要時,隨叫隨到,以達到保質保量為病人提供滿意的護理服務。
五、樹立法律意識,規范護理文件書寫
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頒布,如何在護理服務中加強法制建設,提高護理人員法制意識,已成為護理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護理部嚴格按照省衛生廳護理文件書寫規范要求,護理記錄完整、客觀。明確護理文件書寫的意義,規范護理文件書寫,并向上級醫院的同行請教,明確怎樣才能書寫好護理文件,以達標準要求。結合我院書寫護理文件的實際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提出相應對策,為舉證提供法律依據,保護護患的合法權益。組織護理病歷書寫競賽,優勝者給予獎勵。
六、護理各項指標完成目標
1.基礎護理合格率100%。
2.急救物品完好率達100%。
3.護理文件書寫合格率≥90%
4.護理人員“三基考核合格率達100%。
5.、一人一針一管一用滅菌合格率達100%。
6.常規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100%。
基礎護理是科室護理的基礎,也是科室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礎護理能夠滿足護士觀察病情的需要。現代醫院都比較輕視基礎護理工作,過分重視科室護理。加強基礎護理能夠大幅度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在這基礎上的科室護理能夠提升護理的安全性。做好基礎護理工作要始終把“為病人服務”作為中心,積極開展“用心護理”,盡可能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基礎護理也是對一個醫院進行評價的重要標準,也能夠體現出護士的護理水平。護理人員的認知情況對基礎護理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基礎護理工作的現狀
從1990年開始,國家就開始關注基礎護理工作。這些年,衛生部門更加認為基礎護理是所有護理工作的基礎。丁炎娥[1]對護士對基礎護理質量意識進行了調查研究,通過研究發現護士對基礎護理的重視程度和患者的需求還存在很大的差別。付春華[2]對臨床護士對于基礎護理的認知現狀和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研究,通過研究發現臨床護士對基礎護理認知還不全面,不同的臨床護士之間認知也存在差別。21世紀醫學模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護理工作已經開始正規化,但是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護士的人數嚴重不夠,而且護士的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很多醫院對于護士的待遇不高,這樣就很難調動護士工作的積極性。而且目前還沒有嚴格的護理質量標準來評價基礎護理工作的好壞。
二加強基礎護理的認識
基礎護理包含的內容很多,比如說了解心理狀況、監測生命體征等。這些工作比較簡單,但是責任重大,它是所有護理工作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基礎護理工作是一項不斷重復的工作,很多護士剛開始對基礎護理工作還比較用心,長時間下去必然會出現煩躁的情況,這將會導致護理工作的質量開始下降。一些護士無法理解基礎護理的真實含義,認為基礎護理就是簡單的輸液和病房檢查工作。在這種意識下面是很難把基礎護理工作做好的。基礎護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要想做好基礎護理工作首先需要從意識上面認識到基礎會工作的重要性。醫院可以定期開展護理知識講座,讓護士積極參與到基礎護理工作重要性的學習當中[3]。
三提升基礎護理工作的措施
3.1加強護士能力培訓
要做好基礎護理工作,不僅僅需要從思想上面意識到護理工作的重要性,還要求護士有著足夠的能力。這些能力是多方面的,比如說護理技能、心理素質等。醫院需要定期開展護理能力培訓,保證護士能夠及時掌握最新的護理方法。除了培訓護理方法,醫院還需要組織護士在一起交流和患者的溝通交流能力。只有這樣醫患之間才能夠融洽相處。為了能夠滿足現代護理需求,醫院需要招收一些專業性人才,提升醫院的水平和服務質量[4]。
3.2加強基礎護理管理
要提升基礎護理工作質量,提升患者的滿意度,這不僅要求護士有足夠的能力,而且還需要做好基礎護理管理的工作。做好基礎護理的管理工作是目前一大熱點話題。管理工作當中的關鍵是人,所以醫院需要建立優良的管理團隊,保證護士長有著足夠的大局觀。護理人員的聘任由護士長來決定。醫院需要建立和完善護理規章制度,這樣護士的每一項護理工作都有規章制度遵循。而且醫院需要加強規章執行情況的檢查,這樣才能夠保證基礎護理得到有效管理,基礎護理的質量才能夠得到有效保證。
3.3建立護理質量監控體系
基礎護理治療的好壞并不是單單通過患者滿意度來反映的,還需要建立護理質量監控體系來進行監控。只有建立好護理質量管理體系才能夠更加真實地了解護理工作的質量。醫院首先需要根據國家的相關文件選擇質量監控指標,然后安排專門的人員定期進行監測。在醫院的護理工作會議上面,明確提出護理質量監測中發現的問題,盡量提出改進措施。定期安排護士學習,強化護士的護理工作質量意識,要求護士盡量提高護理質量。醫院還需要建立責任制度,各個科室安排專門的人員負責本科室的護理質量,保證護理質量不斷得到提升和與時俱進。
3.4以人為本,加強人文關懷
在基礎護理工作當中,存在兩個重要構成,一個是護理人員,還有一個就是患者。要提升護理工作的質量,首先就需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不僅需要以患者為本,還需要以護士為本。護士是護理工作的執行者,要提升護理工作的質量,就需要保證執行者有良好的心態。在定期的例會當中,護士長需要關心護士的生活工作情況,對遇到煩惱的護士要加以開導和關懷。護士也會把這種人文關懷帶到工作當中去,充分重視患者的基礎護理工作。護理人員需要經常聽取患者的想法,主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讓患者感受到溫暖。
【關鍵詞】輸液室;不同季節時段;護士調配
【中圖分類號】R726【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4-0304-01
我院是一家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門診兒科輸液室是醫院24小時對外服務的窗口,也是醫院管理、醫護質量以及服務水平的具體體現。輸液室護理人員相對不足,直接關系到護理工作的質量及醫院的聲譽。如何通過管理更加合理的利用護理人力資源,從而解決人手短缺問題,發揮其最大效益是護理管理中面臨的難題[1]。本文旨在探討門診兒科輸液室不同季節時段護士資源的高效調配,以提高護士的使用效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1.1 護理工作量來源:三峽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門診兒科輸液室。
1.1.2 護理人員配置與職責:我科配置護理人員17名,負責院前急救、來院患兒的搶救及各種治療、健康教育等。
1.2 方法:記錄每個季節及各時段的護理工作量,主要包括各種注射人次(肌肉注射、皮內注射)、配制液體瓶數、靜脈輸液人次(含重復穿刺人次)、各種特殊治療人次(吸氧、吸痰、冰枕、酒精擦浴、中段尿培養等)及護患溝通健康教育人次。另外需承擔的院外出診隨機性強,不在統計分析之內。數據分析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x2檢驗,α 0.05為檢驗水準。再根據不同季節和時段的護理工作量,重新科學合理的調配護士資源。
2 結果
2.1 護理工作總量: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各種注射60464人次、配制液體145607瓶、靜脈輸液(含重復穿刺)121256人次,更換液體、拔針及健康教育257946人次。
2.2 各季節的護理工作量存在顯著性差異:春季工作量最小,秋季次之,冬季工作量最大,夏季次之。
2.3 各季節各時段護理工作量存在顯著性差異:其比較見門診兒科輸液室工作量明細表 春季各時間段靜脈輸液人次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
2.4 傳統排班模式與病人需求形成矛盾: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門診兒科輸液室護士17人,實行的是傳統排班模式,中午2名護士,晚夜班各1名護士,其余護士均為行政班作息時間。護士配置與患兒需求形成明顯反差,在患兒治療的高峰時段,工作量大,護理人員明顯不足,難以保證護理質量。暴露出護理人員配置忙閑不均,人力資源浪費又不能滿足患兒需求的缺陷。
3 討論
3.1 門診兒科輸液室根據季節科學調配護士有利于護士學習、工作、休息 兒科疾病有明顯季節性[2]。患兒生病與季節因素有關,冬季天氣嚴寒,溫度過低,夏季氣候炎熱,溫度過高,小兒適應能力差,許多常見病好發于冬夏季,導致這兩季來院就醫的患兒明顯高于春秋季節,使輸液室的護理工作量大幅度增加。本組資料也顯示,患兒來院靜脈輸液治療的數量在季節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春季和秋季數量較小,夏季和冬季數量較大,表明護士一年的工作量中,春季和秋季所占比重較小,夏季和冬季所占比重較大。因此,在春、秋季安排護士外出進修學習及各種業務培訓,或者安排公休等,夏、冬季則需護士滿負荷工作,明文規定不安排公休假及外出進修學習等。這樣既保證了護理人員的在職培訓學習和合理休息,也可在護理工作量大、不增補護理人員的情況下,有效經濟的完成護理任務。
3.2 門診兒科輸液室根據不同時段的護理工作量合理安排護士提高了護士的使用效率:排除患兒因急診就醫治療因素,患兒來院治療的時間通常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導致門診患兒治療的高峰時段有明顯的規律性:如家長因工作原因會在下班后帶孩子來院治療;學齡期的孩子因避免耽誤學習會在放學后來院治療;冬季白晝短,早晚溫度低,家長一般會在10am以后帶孩子來院治療;夏季白晝長,天氣炎熱,家長一般會選擇早晚涼快時帶孩子來院治療。本組各季節與各時間段資料顯示,患兒來院靜脈輸液多數量段,春季在10AM、3PM、4PM時段,夏季在8AM、9AM、10AM時段,秋季在10AM、3PM、4PM,冬季在10AM、11AM、3PM、4PM時段;少數量段春季在7AM、12N、1PM、6PM、7PM時段,夏季在7AM、12N、1PM、2PM、3PM、時段,秋季在7AM、12N、6PM、7PM時,冬季在7AM、8AM、5PM、6PM、7PM時段。因此,我們2006年根據每時段的工作量進行了整體安排,調整了上下班的時間,避免工作量少的時段人力資源的浪費,加強患兒治療高峰時間段的護理人力配置,使患兒得到及時、安全的治療及護理,護士有較多的時間與患兒及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成功的緩解了高峰時輸液室的壓力,確保輸液室的工作能有序進行,有效縮短了病人等候輸液的時間[3]。提高了工作效益與服務質量,提升了患兒及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3.3 高效調配護士應明確其職責,防范護理差錯:排班模式的改革是以適應患者需要為目的,護理管理者的任務就是搞好各種協調,創造和保持一種良好的環境。護士長要明確規定每位護士每個時段的工作職責,并不斷強化其牢固掌握。在排班時要注重新老護士搭配,使組織成員的優勢互補,充分發揮每位護理人員的聰明才智。特殊時段(雙休日、節假日)在排班表上標明具體負責的護士,可根據當天的護理工作量對護士進行調配,并檢查各項規章制度及護理核心制度的落實情況,防范護理缺陷和差錯。充分發揮了科室護理骨干及高職稱護理人員的作用。 護理管理的核心問題是質量問題,而護理質量的保證者是護理人員,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將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激活,就能達到管理出效益的目標[4]。門診兒科輸液室根據不同季節時段的護理工作量科學合理的調配護理人員,以患兒最需要的護理時間為護士的工作時間,從而改變了以前忙閑不均,人力資源浪費又不能滿足病人需求的狀況,取得滿意效果。
參考文獻
[1] 吳金風.兒科護士人力資源的合理調配 .中國護理管理,V01.6.N0.3.Mar.15.2006
[2] 程琳,王建萍,龍柳林.門診輸液患兒健康教育需求特點及對策.護理學雜志,2001,Vo1.16,No,6:376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change of medical model lead to an improvement in quality and the management ability of head nurs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head nurs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its role, and apply modern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thods to nursing management, establish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image at the same time, to cope with new care situation.
關鍵詞: 護士長;護理管理;角色;作用
Key words: head nurse;nursing management;role;function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0-0157-02
0 引言
護士長在整個醫療系統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作為醫療護理工作中的基層領導管理者,護士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對于相關工作的把控能力以及其個人素質將會大大影響護理工作的效果以及整個醫院基層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發展。這一點是長期以來為人認可的,但是隨著新的形勢,即社會的發展以及醫療模式的改革,包含護理工作在內的整體醫療工作都面臨著新的挑戰,尤其是在醫患矛盾日益凸顯的今天,護理工作也成為醫療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標。[1]因而,具體到護士長的角色和作用角度,也應當認識到新形勢給護士長的護理管理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筆者就新形勢下護士長在護理管理工作中的角色轉變以及所應當充分發揮作用所必須提升的管理能力和自身素質建設問題提出自己的認識和看法。
1 護士長應把握新形勢下自身角色的轉變
新的形勢對于護理工作的要求已經不停留在完成基礎的醫療護理的階段,因而對于承擔護理工作管理任務的護士長而言,也應當把握好自身角色的轉變,以應對護理工作的嚴格要求,協調整個護理團隊內部關系以及溝通護理工作與醫療工作這樣一些必然的目標。具體來說,護士長如何調動護理基層人員的工作熱情,嚴格把關護理工作的應有水平,同時對于減少醫療糾紛,緩解醫患矛盾等問題也應當有所助益,因此這些都映射在護士長的新角色上。因此,應當是集醫療助手、護士管理人員、患者護理管家等多重角色為一體的基層護理管理人員。
第一,作為每個科室的基本構成人員,護士起著基本的醫療幫助作用。但護士長就需要承擔起在科室主任繁忙事物的最佳助手。具體而言,落實科室的醫療決定以促進醫療工作的順利進行,匯報護理工作意見以幫助醫療人員制定行之有效的醫療方案,深入了解新的醫療技術和設備在護理工作中的影響以不斷提升醫療水平。在醫療工作中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同時有效地將醫療方案貫徹到護理工作中,以不斷提升護理對于醫療保健的有效影響。每一位醫生都需要護士的完美配合才能將醫療方案的最佳效果得以發揮,因此分配和組織護士工作對于護士長也成為重要的管理職能,形成高效工作,關系緊密的醫護關系,這就是需要護士長首先成為最佳的醫療助手。
第二,護士長作為基層的護理管理人員,承擔著護理工作的直接管理任務,除了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技能之外,還需要處理好基層護士的管控關系。新形勢下,醫療模式改變,患者不僅需要基本的康復護理,還需要綜合的護理服務。因此需要護士長能夠促使護士的護理服務水平提升,同時處理好護士間的工作安排。同時,隨著醫患矛盾增多以及患者對于護理要求的提升,護士的護理工作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和難題,對于護士的管理人員護士長而言,就需要一方面關心愛護每一位護士工作者,對于護士工作中存在的困境和怨言做到充分的疏導和緩解,另一方面對于護士護理水平的提升做有力的指導,以提升其護理能力,從護理質量上緩解醫患矛盾,滿足患者的正當護理要求。
第三,隨著新的形勢和新的醫療法律法規的規定下,醫患矛盾成為被提上議事日程的重要問題。護理工作的開展也需要將這一問題作為關注的應有之義。因此,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管理能力高超的護士長,就需要其成為稱職的患者護理管家,真正像管家應具備的服務理念和保障能力。一方面,越來越精湛的護理技能成為指導護士的護理工作的重要儲備能力,另一方面,面對患者要有關愛和理解的心態,以及溝通和交流的技巧,面對不合理的護理要求,要主動去解釋以及尋求替代性護理方案,對于存在著護理難題的患者,要以更親切和更耐心的態度去安排和引導整個護理工作。
2 護士長應發揮科學的護理管理作用
醫療制度在近幾年進行了深入的改革,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患者對除了對于醫療水平的要求不斷提升外,對于護理水平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傳統的護理要求已經不得不不斷應對新的要求。而承擔著護理管理工作的護士長也就相對應而言,提升自身的護理管理水平。管理的同時也是一種服務的要求,因此,這是現代的管理理念,即改變過去單純的管理模式,而是應當做到寓管理于服務。科學的管理方法成為護理管理的新要求,護士長應提升自身的科學護理管理能力。
一方面,作為護理工作的管理人員,在管理中為了提升護理質量,就需要管理人員對于宏觀的目標制定以及微觀的工作安排做到具體且實際。護士長需要一定階段的護理工作目標做出清晰明確的制定,以促使整個工作向更穩定和明確的狀態進行,[2]在目標的制定上要著力解決新形勢下護理工作所面臨的新任務和新矛盾,以及在協調護理工作與醫療工作的方面有著清新明確的策劃,另外,護士長作為溝通科室護理工作和醫療工作的中間人員,要將護理工作的目標制定與科室的醫療管理人員進行充分的溝通,在護理目標與醫療方案的推動上進行充分的結合。
另一方面,在具體的護理工作安排上,要有所針對性,將患者的病理需求與生理需求充分的考慮在護理工作安排上,做到計劃周密、重點突出、分工合理。發揮每一位護士個人的護理優勢和個人特色,以促使其能夠更好地與患者溝通。
3 護士長要發揮良好職業管理形象作用
護士長的個人管理形象,主要是針對兩個主體而言,其一是患者,另一個是其管理的護理人員。
針對患者而言,護士長作為護理工作的主要承擔人員,需要樹立護理管理的職業形象,為患者營造一種安全、舒適、溫馨、安全、舒適、溫馨、整潔、優美的就醫環境,在患者心中形象建設方面,專業的護理能力,虛心的聽取意見態度和認真的溝通理念等,促使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信任度提升,愿意并放心的將自身的康復工作托付給醫護人員。
針對護士長管理的基層護理人員而言,護士長作為護士的直接領導,需要建立自身公正和關愛的管理形象。[3]對于護士的工作狀態給予正確合理的評價,對于護士在護理工作中出現的不同問題,根據問題的程度,做出合理的評價,在解決護士個人與患者之間的矛盾時,除了患者的需求,也要充分合理的考慮護士的情緒和工作積極性,面對護士個人的憤怒、緊張、憂慮、不滿情緒要給予合理的引導,防止其不良情緒帶入關系患者身體健康這一重要問題的護理工作中,甚至帶來不可挽回的后果。
4 小結
護士長作為基層的護理管理者,在新形勢下面臨著新的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也越來越多。護士長一方面要認識到新形勢下自身承擔的角色呈現多元化,擔任好醫療工作的最佳助手,護士管理的優秀人員以及患者護理的專業管家這樣的角色。另一方面要不斷的提升科學的護理管理水平和樹立職業管理的護士長形象,以發揮自身在護理管理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從而有效的促進患者康復效果,推動護理質量提升,建立充滿溝通和理解的醫患關系,乃至維護整個醫療體系的和諧。
參考文獻:
[1]邵艷.新形勢下護士長素質與護理管理技巧的探討[J].中外醫療,2011(27):153.
1.1實施對象選取2007年1月—2007年12月入住本院心內科病人492例、在編護士14名、護工2名,分為2個護理小組進行輪班,責負班護士4名~5名每人平均分管病床8張~10張,護工參與晨間護理、晚間護理、生活護理、全程陪檢及外勤工作。
1.2實施方法
1.2.1實行彈性排班護士長、治療班、責護班、主班輔助班護士每天07:30提前上班,準備晨間護理和輸液治療工作,護工07:00上班,負責病人打水、買飯、洗漱等生活護理和標本的送取工作,對外出檢查的病人全程陪檢(危重病人由護士陪檢)。
1.2.2工作流程在原有的服務和護理工作流程基礎上,增加了床旁基礎護理工作流程記錄單、床旁危重、一級、二級、三級護理工作流程記錄單,床旁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床旁巡視病人記錄單,床旁分級護理計劃單。這些護理工作流程記錄單根據衛生部基礎護理、危重、一級、二級、三級分級護理內容以及對病人入院評估的內容進行制訂,根據“馬斯洛”層次需要論,對上述內容進行分類排序,逐項進行細化,運用服務流程,使各項護理工作流程具有針對性、整體性和連續性,便于護理人員有效的執行,并在相應的內容執行欄內設有日期和護士執行后的簽名欄,便于護士長對工作的檢查和落實。床旁分級護理計劃單根據對病人的入院評估、護理級別、專科疾病護理常規、治療、檢查、飲食、健康教育計劃進行制訂,3d~5d根據病人的病情進行評估、修改,并把執行各項護理計劃的時間安排寫在計劃單中,讓病人明確每日護士對其實施各項治療、護理工作的時間安排,減少由于等待帶來的焦慮。床旁健康教育工作流程根據專科疾病特點,運用工作流程進行細化分解,重點增加了對病人出院指導和出院后的復診和隨訪工作,并在相應的教育指導內容后設有對病人評估欄和護士執行簽字欄,便于有效的落實。在實施過程中,根據病人的入院流程,由責任護士負責接待病人,根據病人護理級別,將制訂好床旁護理、基礎護理工作流程記錄單、分級護理記錄單、巡視病人記錄單。床旁健康教育工作流程,臥床病人翻身記錄單(臥床病人使用),用塑料夾子夾好,掛于病人床尾,并向病人或家屬進行分級護理及各項工作內容告知,取得病人的配合,接受病人的監督,根據各項工作流程進行工作,加強交接班,危重病人床旁交接,并在相應的工作流程記錄單上進行簽名,確保各項工作流程執行的連續性。每日護士長到病房和病人進行交流,了解護理工作的執行和落實情況,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和整改,促進工作質量持續改進。
1.2.3效果評價在實施過程中,護理部和科室對分級護理工作流程實施效果進行評價,重點從病人滿意度、健康教育知曉度、醫生對護士的滿意度、分級護理合格率、護理缺陷的發生次數、病人對護理工作不滿意引發的投訴進行調查。
2效果
病人滿意度為98.5%,醫生對護士的滿意度達97.0%,健康教育知曉率達98.5%,護理缺陷發生次數明顯減少,實施以來從未接到由于護理工作不到位而引發的病人投訴。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