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評估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病歷資料
姓名:方方;性別:男;出生年月:1999年;評估人:徐靜、嚴小琴。分析時間:2013/3/23。
2 評估結果
2.1 言語機轉
整體動作行為能力發展好;感官知覺,如視、聽、觸覺正常;構音器官結構發育良好;構音器官動作行為方面,下頜向下運動略受限,唇肌肌力稍不足,圓唇、展唇、圓展交替有代償動作,舌肌肌力不足,舌運動靈活度不夠。
2.2 語言理解
在聲音覺察方面,對聲音有反應,聽到自己的名字會有反應應;有轉頭尋找或注視聲源的能力;在聲音和語音分辨方面,能分辨環境中的聲響(如動物生和鈴聲)、能區分辨熟悉和陌生的聲音、能區分父母的聲音、能分辨語音(如h和f);在表情動作理解方面能力發展好,能辨識手勢動作(如再見、過來)和表情(如生氣的表情);在語匯理解方面,聽得懂常用的生活詞匯,常用的動詞,簡單形容詞,人稱代名詞;在語句理解方面,能理解連接的語匯(如:……和……)、能理解表示序列的語匯(如:先……再……),能理解簡單短句,能聽得懂連續指令并照作、能理解這是什么的問句、能“理解xx是誰”的問句、能理解“為什么”的問句,能理解序列性的句型、能理解表示比喻的句子(如劍魚像什么?)能理解簡單故事內容。能認識常見的字。但對方位名詞的理解有困難,對事物的邏輯順序理解有困難。
2.3 語言表達
發聲行為,能發出大小音量的聲音;在語音前期方面,會用表情、聲音或動作引起別人的注意、會用手勢表示再見或打招呼、會用表情、聲音或手勢表示自己的情緒、會用表情、聲音或點頭動作表示同意或拒絕、會使用手勢或動作阻止、打斷別人的指令;在語音能力方面,能模仿發聲,能模仿發音、會自己發音;但部分語音不準,如把舌根音k、g發成t、d,把bao發ba,把pao發成pa,把dang發成da 等。在語匯方面,會模仿特定聲音、會復誦簡單的生活詞匯、會復誦簡單句、會說自己和家人的稱謂、會說社交語匯、會說常用物品的名稱、會說贊美和責備的語匯、會說常用的動詞、會說簡單形容詞、會說人稱代名詞、會說表示時間語匯;在語句表達方面,能說語匯連結的短句、在提示下能說完整的簡單句、會用語匯說出事情發生的部分內容、會用簡單語匯說出部分故事。會寫自己的名字、年齡以及家庭住址等常見的字。但清晰度不夠,語速較快,句末時聲音大小不夠。
2.4 溝通
會引人注意、表達需求、表示拒絕、使用社交用語、表達自己情緒感受、回答別人問話(一問一答);溝通互動意愿較主動,但主動發起話題的能力不夠,常重復同樣的話語;不會鎖定特定對象、溝通方式常用口語、有時會注意說話者;能與人分享物品。溝通時存在耐心和等待意識不強的問題。
3 治療重點
3.1 言語機轉
提高咬肌肌力、下頜上下運動的能力;提高唇肌肌力、圓唇、展唇、圓展交替能力、提高舌肌肌力、舌后側緣穩定、舌根上抬能力。
3.2 語言理解
能理解空間詞匯、抽象詞匯;能理解復雜句的理解能力(如不僅……還,不但……而且……等);能理解故事及日常生活事件。
3.3 語言表達
降低語速,提高構音清晰度,提高聲音的響度;能使用詞匯描述圖片或正在發生的事件;會使用問句;能用簡單句表達(書面和口頭)。
4 溝通
提高等待與輪流的能力。
5 治療建議
2010年10月11日至14日,鄉計生協會組織人員分兩個組到16個村(居),按照“三聯創”標準,采取召開座談會、入戶調查、查看資料等形式,對各村(居)2010年度“三聯創”開展情況進行自查?,F將檢查情況通報如下:
檢查評估基本情況
1、達到一流村計生協會標準的村5個:居委會、水茜村、棠地村、下洋村、邱山村,占31.3%,現已申報縣計生協會,請縣計生協會給予驗收認定。
2、實現合格村計生協會標準的村7個:安寨村、上謝村、張坊村、蕉坑村、沿溪村、楊城村、石寮村,占43.8%。
3、一般村計生協會4個:下付村、沿口村、廟前村、儒地村,占25%。
4、各村(居)創“五好”協會小組完成情況:全鄉有協會小組190個,達到“五好”標準121個,占63.7%(見下表)。
主要成效
1、進一步健全了村(居)計生協會組織。協會網底建設得到加強,基層協會評估認定工作成效明顯。
2、會員在落實計生常規措施起帶頭作用,有效解決和落實計生重、難點工作。
3、廣大群眾婚育觀念有較大轉變。少生快富形成風尚,典型事例不斷涌現,少生、優生、優教成為群眾的美好意愿。
4、扎實開展生育關懷活動,不斷豐富服務內涵。
5、積極參與實施新農村、新家庭計劃。協會能人起著領頭羊作用。
6、法律援助工作有進展。切實幫助計生戶排憂解難,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7、村自管理水平有較大提高。村民自治工作進一步加強,計生村規民約得到較好落實,實行計劃生育成為群眾的自覺愿望。
存在的問題
1、低生育水平不穩定。人口計生工作壓力大,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解決的有效途徑不是很有力。
2、“三聯創”工作發展不平衡。有的村認識不到位,計生常規工作,雙查、四術、征收拖欠現象較為嚴重、政策外生育現象有抬頭趨勢,影響計生協會“雙創”和“五好”協會小組創建工作。
一、項目概況
高店鄉平河村土地流轉工作項目涉及37個村民組,總戶數672戶,總人口約3300人(其中外出打工人員約占百分之二十五),土地近10000畝;該村2011年被縣國土局確定為省級土地整理項目,2011年11月份開始實施土地整理,預計2012年5月上旬土地整理完成交付使用;結合天時、地利我鄉適時開展平河村土地流轉工作。
二、工作步驟
1、廣泛走訪調查村民對土地流轉的意愿;
2、擬定土地流轉工作方案;
3、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對土地流轉工作方案進行討論研究,并修改完善;
4、召開動員大會向全體村民通報土地流轉相關政策并張榜公布;
5、根據各村民組實際進行土地登記丈量、人口界定和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等工作并進行“三榜公示”;
6、正式展開土地流轉工作。
三、評估依據
1、與周邊地區同類情況進行綜合比較,分析研判;
2、征求意見座談會情況;
3、實地走訪土地流轉對象戶,了解其對土地流轉方案的態度。
四、評估情況
根據對各類因素的綜合評判,該項目可能存在的社會穩定風險點有:
1、自2012年2月開始,對土地流轉方案從醞釀到草案的制訂出臺,先后召開了4次征求意見座談會,邀請了包括村民組長、黨員代表、縣鄉兩級人大代表、群眾代表、村民代表及部分土地流轉對象戶參加。2012年4月14日,召開了全體土地流轉對象戶代表計80余人參加的土地流轉動員大會,對土地流轉方案進行了廣泛宣傳,并在會后張榜公示,進一步征求群眾意見。從征求意見情況看,大部分群眾對土地流轉方案表示認可,但仍有少部分群眾不愿進行土地流轉。
2、平河村土地流轉與高店社區租給嘉業現代農業有限開發公司的土地(土地涉及東風、棗樹、萬圩村民組,以種植蔬菜為主)有一定的可比性,地域上相鄰,時間上接近,但二者租金標準有出入。嘉業現代農業有限開發公司每畝租金按照國家當年中秈稻保護價600斤標準給付租金的模式,而平河村土地流轉租金支付模式是每四年村土地流轉合作社與承包人簽訂一次合同,承包人有優先承包權,按照近年國家保護價情況,今后四年,每年每畝租金為600元,四年后根據實際情況再決定租金,二者租金有出入,有可能引起平河村群眾攀比。
3、很多群眾對土地承包大戶能否按時如約支付租金存在疑慮,影響土地流轉。
4、有少數群眾或因年齡偏大,對土地有深厚感情,或因無償做親戚、鄰居(全家外出打工)的田地,存在個人利益問題,不愿進行土地流轉。
五、工作對策
1、嚴格按照土地流轉方案操作,公正、公平、公開,不亂開政策“口子”;
2、對于少部分對土地流轉政策有異議,不配合土地流轉工作的群眾,采取暫時不動的策略,杜絕用簡單粗暴的工作方式強行進行土地流轉,避免矛盾激化;
3、積極開展群眾工作,取得大多數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對極少數不理解、不配合的群眾,由鄉、村干部包保,充分挖掘其社會關系做思想工作,必要時由鄉主要領導親自出面,溝通疏導;
4、充分發揮老干部、老黨員示范帶頭作用,并通過他們加深與其他群眾的溝通交流,加強感情,用溫情感化的方式推動土地流轉工作推進;
5、及時足額兌現租金,按照平河村兩委與承包人達成的流轉意向:承包人在簽訂合同后,7天內將100萬元資金打入村集體經濟賬戶,作為履約保證金。承包人在秋季收獲前將資金全部匯入村集體賬戶,否則不得對在地作物進行收割。按上級有關政策規定,土地流轉合同由村土地流轉合作社與承包人進行簽訂,鄉政府作為見證機關,如果出現承包人不能按時支付租金的特殊情況時,鄉政府將支持村兩委、土地流轉合作社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進行維權,同時對老百姓租金的損失,鄉政府予以承擔并進行墊付,確保群眾利益不受損失。
6、切實樹立維穩意識,一旦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發現不穩定苗頭,立即處置;發現較大規模不穩定因素時,立即暫停實施,待問題化解后再繼續開展。
根據文件精神,對我鄉“十一五”發展規劃進行綜合評估,現將評估結果報告如下:
一、發展目標評估
1、經濟目標評估
通過對農業基礎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和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到2011年底我鄉的工農業總產值已達33026萬元,年遞增15.37%。其中農業總產值由2005年的17639萬元增加到26826萬元,年遞增15%;工業總產值由3872萬元增加到6200萬元,年遞增17%。按這個發展速度到2010年未完全能完成“十一五”既定的發展目標。
2、社會發展目標評估
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鄉干群同心協力、齊抓共管的氛圍中,我鄉的社會事業發展狀態良好。到2011年底,我鄉共出生45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達6.1‰,全鄉有38045人參加大病統籌,占全鄉總人數的97.3%,青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率達100%。明后兩年,在鄉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重視下,到“十一五”末,我鄉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將控制在6.0‰以內,大病統籌參合人數達99%。
3、人民生活目標評估
①在縣交通局的支持下,全鄉06-11年共投入1092萬元,建設砂石路7公里,水泥路42公里,基本實現自然村通砂石路,行政村通水泥路。今明兩年的任務是積極爭取主管部門的幫扶,做好維護修補道路、全面鋪設水泥路的工作。
②牌坊鄉自來水公司已投入1000萬元,征地90畝,鋪設管道49公里,預計2012年底可使牌坊群眾用上干凈衛生的自來水。
③截至11年底,我鄉人均純收入已達5142元,年遞增20%。到2010年,預計我鄉人均純收入可達5800元。
二、主要任務評估
1、基礎建設
①村村通水泥路工程
在市、縣政府及主管部門的幫助下,到11年底,我鄉已投入1472.5萬元修通水泥路58.9公里,各村委會所在地均已通水泥路。
②自然村通砂石路工程
06-11年底,我鄉已投入42萬元,修通7公里砂石路。目前已基本完成“十一五”規劃的目標。
③群眾生產及飲用水工程
過去三年,在趙坊、牌坊、三王等村開挖當家塘近20口,總面積600畝,可蓄水100萬立方米,總投資近60萬元。今明兩年將續挖20口30畝面積的當家塘,以解決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用水難的問題。群眾安全飲用水工程不再打井而是由新建的牌坊自來水廠供給,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已征地1000畝,埋設管道53公里,預計2010年可實現供水。
④農田基本建設工程
該項目結合新農村建設,在三王村甲崗組投資461萬元,建新農村3870平方米,平整土地152畝,新增土地116畝。由于投資較大,明后兩年及“十二五”期間需要繼續加大投資力度,方可完成全鄉的新農村及土地平整任務。
⑤團結東街建設
通過鄉村兩級共同努力,11年開始建設團結東街,總投資1900萬元?,F已建設商鋪2000平方米,住宅3000平方米,街道建設總長480米,寬14米,預計在2012年底完工。
2、經濟發展
①產業結構調整有特色
至11年底,我鄉的產業結構調整很有特色,縮小種植業,擴大養殖業,在種植業內部壓縮傳統糧油麥的面積,擴大設施栽培面積。目前我鄉有奶牛場6個,存欄奶牛2000頭,年產鮮奶6000噸;有養豬場20個,存欄數14000頭;大棚蔬菜4000畝,年產蔬菜1.6萬噸;種植花卉170畝,果林220畝。因此我們已提前兩年完成“十一五”發展規劃的產業結構調整任務。
②牌坊生態農業旅游觀光園項目
依托匯景生態園建設的旅游觀光項目,由于土地指標未下達,一些硬件設施暫無法進行。因此目前只有花卉、樹木、道路、清真寺等項目完工,綜合辦公樓正在建設,其他如民族風情園等項目還未開工,需等土地指標等手續完結后,才能正式開工建設,因此該項目難以在2010年完成。
③牌坊民族鄉蔬菜交易批發市場建設項目
該項目因土地指標緊張及規劃方案待批發等影響,時機尚未成熟,“十一五”末難以建成,需向后延遲。
④民族鄉工業園建設項目
現改名為牌坊鄉工業聚集區,位于興一村境內,已做好規劃,報縣待批,“十一五”末難以建成。
⑤招商引資力度有待加大
目前我鄉招商引資任務通過不同途徑完成任務,但新引進企業不多,主要是因為我鄉沒有工業聚集區,入駐企業土地指標難以落實,商家的后顧之憂不能很好解決,造成企業難以入駐。
3、發展社會事業
①新農村建設
2011年已投入461萬元在三王村甲崗組建設中心村,建設面積3870平方米,集中住32戶,09年底建成。到2010年少數民族聚居區的中心村建設需向后推遲,主要是因為資金困難。
②積極開展科技培訓
06-11年我鄉已開展蔬菜生產、家禽家畜飼養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等科技培訓30場次,培訓農民4000人次。今后將加大力度著力提高農民素質和技術水平。
③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截至11年底,我鄉已投入7000萬元,支持民族中學建設大門、水泥道路150米、實驗樓、宿舍樓2600平方米。協助圣泉中學征地續建教學樓、宿舍樓、學生公寓10幢460平方米,建設牌坊、三王、趙坊小學的教學樓圍墻、大門。
④認真抓好計劃生育工作
通過鄉村兩級共同努力,采用獎懲結合的辦法,我鄉的計劃生育始終穩定在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1‰以內。
⑤文化、衛生事業和諧發展
一、完善陣地建設,夯實服務基礎
區科協在明珠社區、荷花園社區、果園社區、小蚌埠社區建立了科普e站,改造整合原有的硬件和配套設施,在科普活動站和政務服務中心建立了e站,于2017年9月對外開放并投入使用??破罩袊鴈站內容免費為社區居民提供家庭生活指導、電子閱讀、健康咨詢、法律維權等便民服務,居民們擁有了一處集休閑、娛樂、健身、宣傳、教育為一體的活動空間,孩子們放學后能在這里接受輔導、盡享童趣;老人們有了更多健身休閑的室內場所。
二、開展科普活動,提升科學文化素質
科普中國社區e站是面向城鎮居民,多次開展健康教育、科學生活、創新創業、科普文化活動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社區科普服務的新陣地。四個社區平均日在線時長為4小時,科普中國e站通過主動獲取、定制推送、精準推送等方式,實現科普中國信息落地應用??破罩袊鐓^e站的建設與使用有利于動員淮上區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科普信息化建設,不斷創新手段和方法,著力提升社區科普服務能力,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強化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e站在建立開始,適時開展系列主題宣傳服務活動和健康知識講座、培訓,普及人們科學文化素養,及時了解居民所需要的服務。強化信息咨詢服務,在社區服務中心設立中老年人電腦信息知識普及,現在的中老年人對電腦、網絡、咨詢都有強烈的需求,由于子女工作忙等無法得到有效幫助,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隊伍可通過電腦信息普及課堂對他們進行一對一培訓,給予他們最貼心的服務。還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調動居民參與社區E站建設,為科普中國E站建言獻策,科普屏媒等信息載體可以隨時、更新便民信息,更好的服務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