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普外護理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普外科患者作為主要觀察對象。以護理方法的不同為依據將82例患者分為對照組(n=41)及實驗組(n=41),常規組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齡21~82歲,平均年齡(51.5±11.2)歲,該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22~85歲,平均年齡(53.5±14.5)歲,該組患者采取整體護理的方法進行護理。兩組患者在實施性別及其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主要護理方法
常規組采用抗感染、嚴密觀察患者臨床癥狀及生命體征改善情況等常規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實驗組采用整體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心理護理。相關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溝通,并盡量滿足患者的需要;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患者由于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而容易出現焦躁、緊張以及恐懼的心理,因此護理人員要積極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有效的解決患者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對其進行安慰,以緩解患者緊張、恐懼以及焦慮的情緒,從而使其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2)加強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及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對各種注意事項、疾病知識以及日常生活應注意的問題進行認真、詳細的講解,以加深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及了解。
(3)術中護理。護理人員充分準備好手術要用的物品,手術時要密切配合醫生,并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觀察;對術中運用到的各種器械進行熟練的操作,并做好手術器械的配合工作;術后要認真清點相關手術設備,以確保其無遺漏現象的出現。
(4)術后護理。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監測,在患者回到病房之后告知相應的注意事項;對患者的病情給予密切的觀察,以便及時掌握患者的情況;叮囑患者遵醫囑服藥;對處于康復期的患者給予鼓勵,并進行針對性的康復指導,以使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生的康復治療。
1.3評定標準
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及生命體征顯著改善,無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發生;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及生命體征有所改善,有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發生;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及生命體征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并發癥及不良反應比較嚴重。
1.4主要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及其統計學的研究分析,一般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研究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效果對照
經護理以后,常規組護理的有效率為97.56%,實驗組護理的有效率為82.93%,實驗組的護理有效率明顯比常規組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經護理之后,實驗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9.89%,常規組為25.47%,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比常規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護理的滿意情況比較分析
經護理之后,實驗組護理的滿意率高達100%,顯著高于常規組患者護理的滿意率82.93%,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1.1一般資料
本文以本院普外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擇期行胃、腸或肝膽手術(腹外疝和闌尾炎)的9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其中對照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11~82歲,平均年齡(46.2±11.9)歲;觀察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9~80歲,平均年齡(45.7±11.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普外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分析影響普外科護理安全因素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安全管理,具體方法如下:①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提高其業務水平和職業素養。建立并完善護理質量檢查及考核制度,積極查找和分析普外科護理安全方面存在或潛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預防及控制措施。規范護理流程,通過組織學習或培訓等方式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使其逐步掌握護理操作技能,積累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②合理配置和利用護理人力資源。護理管理人員應根據普外科護理工作量的變化情況,動態安排護理人力資源,避免護士超負荷工作,提高其護理質量,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及心理狀態。③提供人性化服務。制定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措施是建立和諧護患關系、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的重要途徑,護理人員應本著“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做到尊重和理解患者,努力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在護理工作中要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增進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消除誤會,減少沖突,避免發生護理糾紛。④建立并完善交接班制度。重點做好治療和護理等環節的交接,規范護理交接班,努力做到“三清”,明確下一班需重點觀察和護理的內容。
1.3療效評價標準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患者經護理后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評分>14分表示存在焦慮,評分7~14分表示可能存在焦慮,評分<6分表示無焦慮。在患者出院時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對普外科護理安全管理、護理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等進行調查,分為滿意與不滿意2項,問卷有效回收率100%。統計兩組患者在護理服務中出現的護理安全事故。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8.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事故發生率比較
經護理后,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事故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經護理后的心理健康狀況
觀察組HAMA評分>14分的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評分<6分的患者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涉外護理專業隨著國際對高級護士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這幾年已逐步成為我國熱門專業之一,英語課也由基礎課轉變成為專業基礎課。雖然從課程設置、師資配備等方面都有所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也有很大的提高,但學生英語學習效果提高不很明顯,筆者認為有必要對這一重要群體的學習策略使用加以研究,認識其學習策略使用的真實狀況,為提高語言教與學的效果提供借鑒與幫助。
為此,于2007年9月在岳陽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一次關于學生英語學習策略情況的調查。調查的對象為80名岳陽職業技術學院高專二年級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和40名高專二年級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其中涉及護理專業學生20人(優秀學習者)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20人(困難學習者)未通過高等學校應用能力(B級)考試,另40人(中等水平學習者)已通過高等學校應用能力(B級)考試,但未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本次調查旨在進行以下三個方面的探討:(1)涉外護理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總體情況;(2)不同水平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差異;(3)涉外護理專業學生與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差異。本研究使用oxford(1990)“語言學習策略量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Leaming)(SILL),它被Ellis(1994)稱為“一個極有價值的診斷性工具”,該量表廣泛應用于語言學習策略研究,具有較好的信度與效度。包含記憶策略、認知策略、補償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等六部分,共50個項目,采用上級利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計分方式。
問卷于2007年9月發給學生,學生在課后作答并于統一時間交回,發放問卷120分,共收回有效問卷116份,問卷回收率為96.67%。所有數據用Foxpro數據庫管理并用SPSS10.0統計軟件分析,選用描述性統計,方差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等。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1.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策略使用的總體情況
根據問卷的計分標準,每個策略的平均值可表示該策略的使用頻率,該值越大,使用頻率就越高。平均得分4.5~5表示“總是使用此類策略”,3.5~4.4表示“經常使用”,2.5~3.4為“使用情況一般”,1.5~2.4表示“基本不使用”,1.0~1.4則為“幾乎不使用”。
調查后得知涉外護理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總體情況,六種策略的得分都在2.5~3.4之間,表明調查對象對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屬于“使用情況一般”范疇,較為頻繁使用的是認知策略和補償策略;其次是元認知策略、記憶策略、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普通高校學生的調查結果與oxford的排列順序完全一致,而涉外護理專業學生使用的策略排序則有所不同。這表明,高專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在學習策略使用上與普通大學生有一定的差異。
這一調查結果基本符合“O’Malley and Chamot”的論斷。她們的研究表明,二語習得的初學者和中級水平者更多地使用了認知策略和補償策略。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大部分學生英語學習基礎較為薄弱,而且水平參差不齊,并沒有掌握英語學習真正的學習方法與策略,而更多地使用的是適用于不同學科、不同內容的一般認知策略。例如:課堂專心聽課、認真做筆記,掌握中心思想、中心內容等,對新的或具體的學習策略使用較差,如:記憶、閱讀、聽力、工具、詞匯等。遇到語言輸入輸出障礙時,更多地使用補償策略中的猜詞、造字,借助母語、手勢、避免交際、請求別人幫助等等。過于頻繁地使用補償策略,其直接的負面影響是減少了學生對語言的直接學習和有意識學習,影響學習效果。記憶策略是語言學習有力的貢獻者,包括創造心理聯想運用形象和聲音記憶,有效復習及通過行為記憶等。記憶對學習一門新語言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對面臨大量陌生語言符號的初學者而言,更是如此,對解決詞匯學習這一語言學習中的最大難題,它是“最有效”的策略。特別是醫學類專業的學生,他們的詞匯量大,難詞、生僻詞、專業詞匯較多,記憶策略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有效的。但涉外護理專業學生記憶策略使用卻較少,這是學生英語學習中較大的問題之一,這可能與他們一直以來缺乏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有關,也與他們善于動手性、實踐性學習任務,疏于記憶性、理論性學習任務有關,可見教師有意識加強學生記憶策略的培養對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是至關重要的。
2.不同英語水平學生在學習策略運用上的差異分析
*經LSD法兩兩比較,除認知策略中優秀學生與中等水平學生,社交策略中中等水平學生與困難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外(P>0.05),其余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
調查結果顯示,不同水平學生在英語策略使用頻率上均有差別,優秀學習者在元認知策略、記憶策略與困難學生有顯著差異,在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方面差異較小。
這一結果也與O’Malley和Chamot的調查相似。善學者與不善學習者在所有策略使用頻率上都有差異,善學者比不善學者更頻繁地使用了所有策略,而且使用策略的范圍更廣。尤其是在記憶策略與元認知策略的使用方面差異特別明顯。善學者比不善學者更善于使用元認知策略來調控和監控自己的英語學習,更懂得制定執行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監督學習進程,及時調整學習方法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的學習意識。有許多研究都表明學生記憶策略的使用與元認識策略的使用和英語成績顯著相關。因此,元認識策略的有效使用也是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要素之一。
3.英語專業學生與涉外護理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差異
調查結果顯示,英語專業學生和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在六大策略的運用上除認識策略外均存在顯著差異(P
二、結語
從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涉外護理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水平一般,這可能是學生英語學習費時低效的原因之一;優秀學生的策略使用水平都高于困難學生、優秀學生更善于使用記憶策略和元認知策略來學習和監控管理自己的學習;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元認知策略與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的使用上明顯優于涉外護理專業學生。
從本次調查可以給我們涉外護理專業英語教學提出一些啟示:
1.語言學習策略在英語教與學中有著重要作用,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學習策略教學和培訓是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應將學習策略適當地融合在教材與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策略意識,培養學生運用策略的能力。
2.善于引導學生尤其是困難學生正確運用記憶策略和元認知策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意識。
3.有意識地加強涉外護理專業學生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的使用,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積極主動的情感和課內外主動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積極態度以提高他們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
[關鍵詞] 護理研究;醫學文獻檢索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8(c)-074-02
護理學是一門科學性很強的專業,需要通過大量的研究工作來促進其發展,完善其自成系統的理論體系。護理學又是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需要用科學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從整體上提高學科水平。護理研究就是通過科學的方法,系統地研究或評價護理問題,并通過研究改進護理工作和提高對病人的護理質量,用以直接或間接地指導護理實踐的過程。研究的重點大多是選擇臨床護理問題和改進護理方法等研究[1]。而護理研究離不開醫學文獻檢索,通過文獻檢索,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研究成果,也可避免重復研究。
1 方法
1.1 如何利用網絡獲取護理研究信息資源
關于護理科研資源的獲取,國內已有文獻報道。2002年林媛和蒲莉等以綜述的形式介紹了國外獲取護理科研資料(EBP)的一般途徑。利用因特網查詢信息是護理人員非常便利的信息檢索途徑。可根據護理研究的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與檢索策略來檢索臨床證據。
1.1.1 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如:MEDLINE、EMBASE、BIOSIS、SCI、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Disc)等紛紛由光盤轉向網絡,使廣大護理人員可在網上獲取全面的醫學信息。PubMed(pubmed.gov)是獲取國外循證護理文獻的重要途徑,可直接通過關鍵詞途徑檢索。國內的書目文獻數據庫和比較常用的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有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CMCC、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省略)等。
1.1.2 中國專利信息檢索系統(http: //jiansuo. com),檢索查新感興趣的中國專利。提供11個檢索入口,供您選擇其中一個或多個填寫相應的檢索式,并允許對各個檢索式的檢索結果進行復雜的邏輯運算。登陸網站首頁以后,出現的檢索屏主要由說明列、輸入框和狀態列等三部分組成。最左側為說明列,包括檢索式的說明及其相應的聯機幫助,中間為檢索條件輸入框,最右側為狀態列,顯示檢索結果或錯誤信息[2]。
1.1.3 中國醫學科學院網絡數據庫資源系統(http: //cbm.imicams. ac. cn)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推出的中國科技信息資源共享網絡,該檢索系統涵蓋美國MEDLINE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荷蘭醫學文摘(EM)、國際藥學文摘(IPA)等多種數據庫。
1.1.4 中國知網(http: //省略/index.htm)是我國第一個連續出版的大規模集成化、多功能學術期刊全文文獻檢索系統,可以免費瀏覽中國期刊題錄數據庫及中國重要報紙題錄庫、中國專利題錄庫及中國優秀博、碩士論文題錄庫及中國會議論文題錄庫等,付費用戶可獲全文。
1.1.5 萬方數據庫(http: // wanfangdata. com. cn)集納了1 500多種科技期刊的全文內容。該系統的檢索分為簡單檢索和復雜檢索。使用簡單查詢可以輸入要查詢的關鍵詞并在選擇框內選擇在論文、引文還是期刊名稱中查詢。利用復雜檢索能進行快速、有效的組合查詢,可以進入查詢頁面,迅速獲得最準確的查詢結果。
1.省略abx.省略/)、好醫生護理中心(http: / haoyisheng. com/main/ha/home)、金衛護理網(http: //nursing.省略)、美國護理學會(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 http: //wwwnursingworld. org/)、美國護理學院學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http: // aacn. nche. edu)等網站提供了國內外護理教育、護理研究、相關政策法規、信息管理、護理出版物以及其他項目,旨在促進專業護理人員提高專業素質以及社會對護理高等教育、研究以及實踐的支持。
1.3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網絡信息檢索十分重要的工具,可以檢索網頁、圖像、論文全文、會議論文、科技報告、圖書、專利文獻等多種類型信息資源。由于生物醫學和護理信息檢索的專業搜索引擎非常少,目前多用綜合性搜索引擎Google (省略)、百度(省略) 查找醫學信息。要查找護理文獻的全文,可直接利用這兩種搜索引擎的高級檢索功能,即可獲得檢出文獻的全文[3]。
2 討論
2.1 在進行文獻檢索時要注意的問題
要注意兩個問題:①要對所獲信息進行仔細閱讀、分析,并與其他相關資料進行比較,在確認所獲信息的科學性、可靠性等情況下方可利用。②由于現代科學的綜合交叉與彼此滲透,文獻的分布出現既集中又分散的現象[2],有些與醫學相關的文獻刊登在一些綜合性期刊或相關領域期刊上因此要防止漏查。
2.2 網絡檢索的作用與意義
由于網絡檢索能從不同的角度和切入點來共同研究護理問題。目標是通過聯合檢索推動護理學科的聯合與交叉;通過網絡快速和共享的優勢,合理使用護理文獻的信息資源,推動高水平的研究課題及成果的產生,促進科學護理知識的普及,為醫療和臨床提供最佳依據,為廣大病人和可能接受醫療、護理服務的人群提供有效的參考指南。
3 結論
要認識到Internet在護理領域中應用的重要性,網絡檢索將逐步朝著簡單化、人性化方向發展,檢索界面會越來越簡潔、友好。用戶可以方便、及時、準確地獲得所需信息。加強護理人員醫學信息檢索能力的培養將有利于推動護理科研的發展,同時也將促進國際間護理同行的交流,縮短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護理研究及臨床護理工作水平的差距。所以,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增強護理人員醫學信息檢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肖順貞. 護理學研究[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3.
[2]張紅菊,張雨平.護理網絡資源簡介[J].護理學雜志,2002,17(8):630-632.
關鍵詞:護理教育;中外合辦;課程體系;改革
為了滿足國內外護理人才的需求,我院增設國際護理班,學生在國內學習3年后,將有機會去澳大利亞繼續學習深造。為了提高中外合作辦學護理專業的教學質量,使學生能適應澳大利亞護理教育環境,如何設置課程體系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問題。
1澳大利亞護理教育現狀
澳大利亞護理專業的課程設置體現了生物-生理-社會醫學模式,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課程體系中人文學科占1/3,注重人文關懷,培養學生溝通能力、管理協調能力等。醫學基礎課學時較少,護理專業課學時較多。護理專業課程從大一開始學習直至畢業,貫穿于整個護理專業學習過程。專業課中理論學時與實踐學時各占1/2,護理實習開始于大一,與理論課同時進行[1]。實習課程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便于學生正確認識護理專業的特性,從而為樹立正確的護理倫理觀和價值觀創造條件。
澳大利亞的教學方法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普遍采用理論學習與啟發思維、培養能力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如: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來解決。除此之外,還有"學習合同"、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一個課題或病例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2]。通過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其自學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選擇學習科目,不強調學生的出勤率,但其考核方式卻是嚴謹而多樣的。每門科目采用多種考核方式,如網上考試、論文撰寫、小組學習報告、綜合考試等[3]。每門科目的成績是各單項成績的總和。如出現兩次本科目不達標的記錄將會被淘汰。因此,學生必須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加倍努力,才能保證成績達標。
2國內護理教育現狀
我國護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為主,護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是臨床醫學專業的濃縮版,缺乏護理特色。其課程包括公共課、醫學基礎課和護理專業課等,而人文學科很少,注重醫學知識的教育,忽略人文知識的教育。課程設置分3個階段:①學習公共課和醫學基礎課,②學習專業課,③臨床實習。其中醫學基礎課門類齊全,所占學時較多,護理專業課程相對較少,無法突出護理學特色。前期集中學習理論知識,最后一學年則集中臨床實習,使理論學習與實踐環節嚴重脫節。
教學方法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采用多媒體上課;而學生以聽課為主,處于被動地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考試和平時成績,其中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70%,因此,學生考前死記硬背,大部分可以順利過關,而考后知識大都拋到腦后。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到課情況、課后練習、實驗報告等。
3中外合作辦學課程改革的啟示
中外合作辦學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國際型護理人才,所培養的護理人才要具備國內外醫院工作的能力。因此,為了使學生適應澳大利亞的護理教育體制,中外合作辦學護理專業的課程體系需作出相應改革。
3.1加強英語教學 要去澳大利亞繼續深造,首先要過語言關,必須具備英語的聽、說、讀的能力,因此在課程安排上應增加公共英語課與專業英語課的學時,從學生入學到畢業不間斷學習。同時調整英語教學內容,突出其適用性和專業性。聘請外教強化英語口語與聽力的培訓;專業課的教學過程逐步推行雙語教學。臨床實習強化英語訓練,用英語交接班和書寫護理病歷。實習期間集中強化雅思考試培訓,提高其通過率。
3.2課程設置 將醫學基礎課重新進行整合,刪除陳舊、重復內容,如:將解剖學、組織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進行整合為正常人體學;將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病原生物學、免疫學、寄生蟲學整合為疾病學等。通過不同課程的內在邏輯聯系有機的結合,可以有效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從而把節約出來的課時用于人文課程,使學生了解影響健康的心理、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管理協調能力。護理專業課程的設置則以生命周期為軸線,從健康到亞健康到疾病,如母嬰護理、兒童護理、成年護理和老年護理等。加強實踐教學,增加實驗學時,更新實驗內容,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讓學生在實驗中掌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給學生營造更多的探索與創新的機會和空間。
3.3教學方法 以傳統課堂教學為主,輔以其它教學方法。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過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學法",即課前給出典型病例,引導學生預習,查找相關資料,組織學生討論,解決問題;在課后練習時給出一個問題或病例,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獲取答案;在實驗課增加綜合病例分析,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并選出一名代表發言、討論,其成績作為全組成員的成績,以此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團結合作的能力,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4考核方式 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采用閉卷考試、實驗報告、病例討論、課后練習等多種方式,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由于我國目前護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并不完善,課程設置處于探索階段,如何構建一套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能與國際護理教育接軌的課程體系將是我們繼續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余雪.澳大利亞護理學院教育現狀[J].中外醫療,2009,36: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