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有關教師節的文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9月10日教師節是我國一直以來尊師重教的一個傳統日子。學生們在這一天送上對老師最真誠的祝福與禮物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感激。教師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們知道老師平日的辛苦,理解老師對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從而達到尊敬師長并努力學習以優異成績回報老師的效果。若將教師節改在孔子誕辰,未免有紀念敬仰孔子一人之疑,而忽略了尊敬愛戴每個老師的本意。到時怕是一整天都在傳導孔子思想,了解孔子的生平跡事,什么事都與孔子扯上點邊,從而失去了教師節本來的意義。
當然孔子的圣人思想是要傳播學習并扎根到每個人的內心的。所以我們的課本選取了眾多的孔子語錄來指導學生思想,不失為一個有效的途徑。如今,孔子的經典語錄已成為許多學生在文章中常用的理論論據,有的甚至把它當做座右銘,時時刻刻警戒自己。如此看來,孔子的思想還是能夠被大眾接受且深入人心的,所以宣傳并呼吁孔子的圣人思想就不必拘泥于要將他的誕辰定為教師節。我們可以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去紀念敬仰這位大師,比如收看有關孔子圣人的電視節目,又比如開展大型文藝活動來紀念孔子,再比如組織參觀圣人孔子的故居等等,都能幫助人們更親近這位圣人,而不只是把他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來祭拜。要是一定要和孔子誕辰有關聯,我倒建議干脆直接把9月28日定為“紀孔日”,舉行一系列上述等活動,這樣既不與教師節撞車,又傳播了圣人思想,可謂一舉兩得。
孔子是偉大的,我們的教師也是該尊敬的,將兩者混為一談,再套上一個“教育”的大帽子,豈不是無稽之談?
其實,教師節到底定在哪天倒不是關鍵,重點是學生們是否體會到老師的辛苦,感悟到老師的偉大。孔子誕辰之日是否該定為教師節也不是關鍵,重點是學生們是否接受了解了圣人思想并給他們指引與啟發。只要我們懂得尊敬師長,少讓他們操勞擔心,那么每天都是教師節。只要我們牢記圣人思想,并以此時常警戒自己,那么孔子每天都被人紀念著。
等忙完這批上學學生所需的康乃馨,我又拿起這兩天附近大專院校學生訂花的花單,逐一插花。正當我手忙腳亂插花時,門口傳來一個怯生生的聲音:“叔叔!叔叔!”我抬頭一看,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小男孩,他羞澀地看著我。我連忙丟下花籃,迎上前去問:“小同學,你是要束康乃馨嗎?”他連忙擺手說:“不!不!”而后他猶豫再三鼓足勇氣說:“叔叔,你插了這么多花籃,要人幫忙送花嗎?我幫你送花是不要報酬的,只要每送一次花你獎我一枝康乃馨就行!”男孩說完低下了頭。我這才注意男孩穿著一件褪了色的藍T恤衫,腳上的涼鞋上有明顯的新縫補的針腳線……
我看看花籃,又看看小男孩,隨口便答應了。
于是,他把書包存在我的店里。我給了他一束花和一個地址,并對他說明送花時的禮貌用語和簽收細節。他大眼睛忽閃忽閃,十分堅定地說:“保證完成任務!”
當男孩拿著花束轉身走向自行車時,我才發現他的左腿有點瘸,然而他一手拿花,一手扶車把騎車的水平卻不一般。
二十分鐘后,小男孩滿頭大汗出現在花店門口,他遞給我一枝康乃馨,隨即用手揩了一下額頭的汗說:“叔叔,花送到了,老師挺熱情,不住地說‘謝謝’,還要請我喝飲料,被我謝絕了,不過,我未經你同意,私自向人家要了一枝康乃馨……”說完他低下了頭,像是等我批評他,見他那么愛花,我未責怪他,隨手又遞給了他一籃,同時,我在盛滿水的空花桶里,放入了他帶回的康乃馨,又揀了一朵康乃馨放在里面……
就這樣,男孩幫我送完了所有的花束、花籃,而他每送一次花都帶回一枝康乃馨,因而送完所有的花他也擁有了一桶屬于自己的康乃馨。他滿足地笑了。他忘了送花的疲勞,俯身把臉貼在花上好一會兒,才直起身,小心翼翼地對我說:“叔叔,你能幫我把這些花插成一個大花籃嗎?”“行!”
下午,當男孩拎著花籃走出花店時,我塞給他20元錢以作工錢。他不肯收,說:“叔叔,你送我這么多花,我已經感激不盡了!”“這是你勞動所得!”最后,小男孩還是偷偷丟下錢走了。
待到學生放學時,花店里的康乃馨已所剩無幾。我躺在藤椅上休息時,突然兩輛自行車停在花店門口。
我一看,原來是幫我送花的小男孩,他手拎著大花籃,耷拉著頭,身后的中年婦女問他:“是這家花店嗎?”我一聽中年婦女的急切問話,心想,糟了!一定是小男孩逃學的事被學校告到家長,家長責問出原委,找上門來了……正當我不知該如何應付時,中年婦女微笑著對我說:“老板,我想打聽一下,這花籃是你送給他的嗎?噢!忘了介紹,我是他的班主任!”說著中年婦女拉了一下小男孩。
我的心放下了,連忙說:“是的,不錯!你怎么啦?”
“不瞞你說,這同學一天沒來上學,到傍晚快放學時,他送我一個大花籃祝我節日快樂,當我問他為什么一天不上學,花籃是誰給錢買的,他支吾著說不上幾句話……”中年婦女停頓了一會兒又說,“我要對學生負責,我清楚他家里的生活狀況,父母下崗,爺爺奶奶臥病在床,我怕他,這花籃是……”
突然,我的心被什么絞了一下,再看小男孩,他仍低著頭。中年婦女又說:“每年的教師節我都收到同學們送我的康乃馨,雖然他年年空手躲在一旁,但我依然愛著他呀……”我未等中年婦女說完,便迫不及待地告訴她大花籃的來龍去脈。老師愣住了。后來,她慢慢蹲下身子,把小男孩摟在懷中,囁嚅著說:“孩子,老師錯怪了你,你怎能這樣呢?”小男孩哽咽著對我說:“叔叔……我們的班主任是天下最好的老師,她幫我交學費,甚至還帶我去醫院,我早就準備在教師節送她一個大花籃了……”老師把小男孩摟得更緊了,我發現滴滴淚珠灑落在開得正艷的康乃馨上……
【閱讀訓練】
1.根據語境揣摩畫線句的意思。
她慢慢蹲下身子,把小男孩摟在懷中,囁嚅著說:“孩子,老師錯怪了你,你怎能這樣呢?”
2.本文的細節描寫見真情。請品析下面的細節描寫。
(1)他忘了送花的疲勞,俯身把臉貼在花上好一會兒……
(2)老師把小男孩摟得更緊了……滴滴淚珠灑落在開得正艷的康乃馨上……
3.透過神態描寫可窺見人物心理。想一想,下列有關“低頭”的描寫各表現了小男孩怎樣的心理?
(1)男孩說完低下了頭。
(2)……說完他低下了頭,像是等我批評他。
(3)他手拎著大花籃,耷拉著頭。……再看小男孩,他仍低著頭。
4.文章第一段交代了哪些內容?這樣開頭有什么好處?
5.伏筆與照應的技法,能夠使文章結構井然有序,內容真實可信。請從文中找出一例加以說明。
6.本文以“伊人鮮花鋪”為固定場景,又借側面描寫豐富文章內容,交代故事原委。請舉出兩個這樣的例子并加以說明。
7.文章將發生在“我”、中年女教師與男孩之間的故事演繹得真切感人,凸顯出了人物身上的閃光點。試結合文章內容,分別加以表述。
(湖北董新明擬題)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集會,熱烈診視第xxx個教師節,在此,我代表鎮委、鎮政府以及全鎮兩萬多人民,向全體教師以及教師家屬致以誠摯的節日祝賀和崇高的敬意。同時,也向所有關心、熱愛、理解、支持教育工作的各界友人致以親切的慰問和深情的感謝。
近幾年來,我鎮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基礎教育不斷提高,教學成績空飛猛進,教育工作成果可喜可賀,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全體教職工的辛勤勞作,是你們立足三尺講臺培育了萬代英才,是你們殫精竭慮,披肝立膽,譜寫教育新篇章,又是你們勵精圖治,辛勤耕耘,描繪了神州千秋基業。全鎮兩千子孫永遠牢記你們,兩萬父老鄉親永遠感謝你們。 今天,我們隆重召開全鎮第二十個教師節慶祝大會,足以說明鎮委、鎮政府對教育事業的關心和重視,也中心說明,今年的教育成績可喜可賀,召開今天的大會,旨在總結過去,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傳播經驗,抓住機遇,與時俱進,為全面提高人口素質,科技興鎮,科技興國打下堅實基礎,從而不斷開創全鎮教育工作新局面。 確立這樣的主題,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是全鎮兩萬多人民寄予我們“子成龍,女成鳳”的殷切希望,是實現小康社會、富民強鎮、強國的必要保證。
下面,根據黨委、政府的意見,我講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xxxx至xxxx學年度,我鎮教育工作的簡要回顧 一年來,全鎮的教育工作,在鎮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在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支持下,經過全鎮廣大教職員工的辛勤努力,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績,其主要標志是:
1.基礎教育成果得到鞏固
全鎮中小學民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貫徹“兩基”、實現“兩全”為目標,,較好地完成了《教育目標管理責任書》中規定的各項工作和任務,推動了全鎮基礎教育的蓬勃發展。2.控流工作效果顯著
關鍵詞: 國學經典 文明禮儀 養成教育
一、國學經典給力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意義
(一)認真學習國學名句——知理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在國學課上或者課前,我們總能夠聽到學生朗讀經典的聲音。經典的國學內容包含了人生哲學、審美情趣和民族精神,是我國無數圣賢智慧的結晶。學校開設《小學生必備古詩》和《弟子規》這些與國學有關的課程能幫助孩子們在誦讀這些與禮儀相關的國學經典時了解禮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經典的國學內容時要把所學到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讓孩子們通過誦讀和學習這些國學名句,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二)認真了解國學故事——明辨
在對孩子們教授經典的國學內容時,不應該只讓孩子們死記硬背,最主要的是孩子們在對國學經典爛熟于口的時候,逐漸懂得國學經典中的內涵。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針對所學的國學經典內容講述與其相關的故事,讓學生真正了解名著;可以把國學經典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列舉生活中的禮儀故事,在故事中認識對與錯,強化對國學經典文化中禮儀的理解。如《弟子規》第一部分“入則孝”講述的是儒家文化首倡的“孝道”。《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四條“勤勞儉樸,孝敬父母”也提到“孝行”。很多孩子們在學習了《弟子規》之后,主動找這些經典中的典故故事,開始主動觀察身邊的很多禮儀現象,這不但有利于孩子們深入了解國學名句,還能幫助孩子分析判斷文明與不文明的行為。
二、國學經典給力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途徑
(一)榜樣示范法
《弟子規》是古圣先賢教育子孫后代孝順父母、尊師重道、為人處世等方面基本品德修養的教育寶典。雖然時光在流逝,時代在變遷,但古圣先賢的文明禮儀還是大家學習的榜樣。教育孩子見到老師和客人要行鞠躬禮,老師要給孩子們起到示范作用。比如在課堂上,學生向老師鞠躬問好,老師也要用相同的方式回應他們。在平常生活中,孩子們向老師問好,特別是早上和中午都會看到戴著紅領巾值日的學生不斷地向老師問好,禮貌儀態都很規范。筆者每次看到這樣的孩子都會點頭和他們打招呼。在上學途中,老師見到孩子們也要主動地和她們打招呼。在放學的時候看到來接孩子的家長,筆者都會熱情地向家長問好。老師在對孩子們的教育中要注意自身形象,以身作則,對孩子們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小學生生活中的學習榜樣不僅有老師,還有其他同學,孩子們在生活中也渴望可以成為別人的榜樣。筆者針對孩子們的向上心理和喜歡表揚的特點,因勢利導,樹立正面形象,從正面進行教育,讓榜樣做好帶頭示范作用,帶動孩子們的文明禮儀行為。
(二)制約訓練法
制約訓練法指的是用一些常規手段和行為規范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約束,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在課堂上不好好聽課、左右搖擺、交頭接耳的學生,下課后,筆者先找他們談話,講與文明禮儀有關的道理和重要性。再比如我班有幾位同學喜歡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久而久之班上的有些同學也跟著效仿。我就利用班隊課的時間告訴學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既不衛生,又不文明,極易傳染疾病,不僅污染生活環境,而且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禮儀的養成教育,提高了講文明、懂禮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梁啟超說《論語》、《孟子》,“是兩千年國人思想的總源泉,支配著中國人的內外生活”。這些有益身心的圣賢格言,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養成好的禮儀習慣,提高講文明和懂禮儀的自覺性。
(三)實踐教育法
實踐教學法是指通過示范活動、重要節日、案例分析等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情境中解決問題,學習文明禮儀的知識和技能。
1.教師節活動
教師節不但是教師的節日,還是學生對老師表示感恩的日子。在教師節這個節日里提醒我們所有人,如果沒有老師的付出,就沒有今天的我們。作為中國公民,希望我們國家更加重視老師這個職業,也希望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理解和支持老師的工作,不要把對老師的感恩只停留在教師節這一天。如在教師節教學生朗讀“國將興,心貴師而重傅”、“尊師則不論其貴賤富矣”這樣關愛老師、尊重教育的名句,可提醒人們對教師職業的尊崇。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尊重老師并不是體現在給老師買禮品、送禮物等方面,好好學習,認真思考,做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才是老師最希望得到的報答。
2.重陽節活動
尊老愛幼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給孩子樹立尊老愛幼的觀念,引導孩子尊敬、愛護、幫助老人,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重陽節時我們舉辦了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詩歌朗誦會,全體學生誦讀《弟子規》“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其主要目的是教育孩子在家或者外出待人接物舉止時都要講究文明,對孩子的品德教育做出詳細規范,讓孩子們認真背誦國學經典,認真聽讀尊敬老人的故事,認真去做尊老承諾。
三、國學經典給力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成效
文明禮儀最重要的是體現在自覺行為上,為促使學生透徹理解所學的國學經典文明禮儀知識,落實到自己的行為中,要認真細致、扎實反復、堅持不懈地抓,樹立正面的身邊的榜樣,讓榜樣去帶動和影響他們。老師應對學生認真觀察,對有禮貌表現的學生及時做出認可,對精神面貌好和文明風氣強的學生給予及時評價。一段時間后,良好的班風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我們班在2011—2012年度獲晉江市“先進班集體”;在2012—2013年度獲泉州市“先進班集體”;中隊活動《文明城市從我做起》榮獲“福建省中小學優質主題班隊會活動”三等獎。
同時,在開展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中,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學生逐步養成文明識禮的好習慣。如征文比賽、故事劇片斷表演、故事經典語句解讀、踐行國學禮儀表演、國學經典品行吟唱團等。汪福慶、何閩等同學榮獲第五屆“海西”杯暨第十五屆“海峽冰心”杯“學習雷鋒爭當先鋒”全國青少年寫作大賽小學高年級組二、三等獎。王濤、何閩等同學榮獲“泉州市第四屆少兒電視藝術節校園劇”比賽三等獎。張云鵬、黃雋萱等同學榮獲“新聞花苑杯”2011年晉江小記者文化藝術節之少兒現場涂鴉大賽(少兒組)、晉江市中小學《建設幸福中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活動演講(講故事)比賽、晉江市“優秀學生干部”等稱號共15人次。張云鵬、陳芳、朱娜等同學榮獲池店鎮開展的“輝煌六十年”、“小小主持人”、“校園歌手”、“講故事”的各項比賽一、二、三等獎(20人次)。郝啊健、劉嘉敏等同學榮獲池店鎮“三好生”、“優秀少先隊員”稱號(5人次)。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5―0041―01
班級文化是班級的靈魂,可以對班級管理產生導向、激勵、規范和凝聚等作用。但是,許多班級的文化只流于形式,只是一個空殼,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要提高班級的管理效果,真正發揮班級文化的作用,必須將文化內涵滲透到平時的德育過程當中。
德育工作的對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都有潛在的向上性。我們在實踐中發現,通過班級文化建設來促進班級德育工作發展,不失為一條好的途徑,學生樂學樂做,學生融入了健康的文化氛圍之中,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受到了教育,規范了自己的行為。下面,筆者就結合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辦好各種形式的主題班會
德育的特點是從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優良的品質著眼,從細微處著手,不斷地強化、深化,在潛移默化中、在學生的認同中完成對學生的教育。主題班會是教育學生的最好手段,也是學生施展才華的最好舞臺,主題通常有:誠信、感恩、安全、環保和讀書等。在主題班會課上,班主任圍繞這些特定的主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促進正確的班集體風氣的形成,推進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如,“誠信在我身邊”主題班會上,學生激揚誦讀搜集來的有關誠信的名人名言,觸發了對誠信的贊賞與推崇,定會幫助他們矯正人生道路上的偏向。各類主題班會活動的開展秉承著一些現代教育理論家的觀念,把德育的理念貫穿到活動中,讓我們的學生從內心去感受,進而形成良好的班風班紀。
二、開拓德育活動園地
德育園地中不同主題的內容可以對學生進行精神的洗禮(如教師節),可以營造節日氛圍(如圣誕節)和學生作品展示使學生獲得成功。可是,要真正地發揮德育園地的教育作用,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1. 讓全班學生都參與到宣傳中。比如,每期不同主題的黑板報的宣傳,可讓學生分小組輪流完成,盡管有時黑板報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但是參與的過程也是一個教育的過程,會融入學生自己的思想。
2. 及時更新班級的黑板報和學生作品等。
3. 選擇時機,采取不同形式組織學習。每一期的黑板報、班級之星的事跡與經驗等,都可采取知識競賽、學生朗讀好文章、交流學后感、有獎投稿或其他形式,讓學生獲取課堂外的知識和教育。
德育園地的建設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這一點點的改變,可能會影響到他的學習態度,并影響到他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改變來自不同家庭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操行,使學生樂于坐進教室、接受教育,追求更高的文化境界。
三、有效組織班級文藝活動
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幾個組,開展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體育類比賽,也可以成立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班隊與其他班級開展體育友誼比賽。在展開比賽的時候,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們明白什么是團結,進而參與團隊的工作,在團隊中培養民主氣氛,促成學生團隊意識的健康成長。
各種文娛晚會的召開,可以讓學生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到活動中,主題可以自選,如,慶祝“教師節”、“中秋節”、“五四青年節”等,形式可以有燭光晚會、歌舞晚會、演講比賽、知識游戲和剪紙比賽等。
四、大膽展示班級榮譽
班級榮譽是學生的“驕傲”,要想讓學生時刻保持主人翁的精神,讓學生有強烈的歸屬感,就要讓學生牢記班級的榮譽。比如,可以將學生的每一個活動、每一張獎狀、每一面錦旗拍攝下來,然后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學生回憶每一張獎狀、錦旗及榮譽的獲得過程和付出的努力,反思自己發揮的作用,并寫出感想。學生在回憶與反思中體會到:成功需要每一個人的付出,班集體的榮譽更需要每一個人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