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學校禮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職學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現代技能型人才,要達到這一教育目標,學校教育既要注重對學生的技能培養,又要重視對學生的文明道德修養的培養。禮儀修養是一個人文明修養和道德修養水平的體現,學好禮儀,用好禮儀,是中職學生重要的學習目標。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是學校工作的主線,關系著學校的生存和教育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永恒的主題,也是教師不懈的追求。
一、重視禮儀教育是提高禮儀教學質量的前提
中職學校要培養的是符合社會要求的技能型人才。何謂“人才”,德才缺一不可,只有“才”沒有“德”,或是只有“德”沒有“才”的人都不可稱之為“人才”。“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儀是一個人道德修養水平的體現,是一個國家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不少學生雖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但在人際交往中卻不懂得禮貌待人、尊敬師長,有些學生個人衣冠整潔,卻隨手扔垃圾、隨地吐痰,這都是由于禮儀修養欠缺和人際交往能力不足造成的。中職學校學生處在人生發展、發育的關鍵階段,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時期的學校德育教育工作將會對學生健康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禮儀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應該得到學校的重視、教師的重視、學生的重視,當然還有家庭教育的重視,只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并舉,師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提升教師涵養是提高禮儀教學質量的基礎
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首先,教師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如果沒有強烈的責任感,教師就很難把課上好,更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其次,教師必須具備較廣博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知識。禮儀教師不僅要具有較高的禮儀知識水平,自身也要具有較高的文明禮儀修養。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均要符合禮儀規范,體現文明禮儀風尚。我們明白“言傳身教”的重要意義,在課堂上教導學生要講文明懂禮貌,如果課后路遇自己的同事都不打招呼,或是學生向我們問好時不予理會,那么在學生的眼里老師還有何威信可言。身教重于言傳,尤其是禮儀教學。禮儀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檢驗教學成果的關鍵并不是看學生考了多少分,而是學生的日常行為舉止是否符合文明禮儀規范,文明禮儀修養能否得到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示范和表現,以及教師日常行為舉止都對學生具有實踐指導意義,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禮儀課教師更要從言行舉止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儀表儀態端莊、自然,表情親切,語言文明、規范,課堂講授生動、形象,在各方面均能成為學生的楷模。
三、激發學習興趣是提高禮儀教學質量的關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要提高教學質量,激發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要讓學生愛上學習,先要讓學生愛上老師。
首先,教師對學生要有足夠的愛心與耐心。俄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如果教師只有對事業的愛,那么他是個好教師,如果教師對事業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他就是一個完善的教師。”教師應以愛執教,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用愛去感化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用愛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給予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應給予及時的鼓勵與表揚,而當學生做錯事時,教師則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更正錯誤。讓學生能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相信在對學生付出愛的同時,我們也能收獲學生對教師的愛。
其次,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禮儀的熱愛,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中國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之美稱,講究文明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為表示相互尊重、敬意、友好而約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和交往程序。禮儀的核心是尊重與友好,體現的是人性的真、善、美,只有符合禮儀規范的才是美的。教師應讓學生充分認識禮儀的美與魅力,領會學習禮儀的重要意義,從而愛禮、學禮、用禮。
四、優化課堂教學是提高禮儀教學質量的手段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又是學生能力的發展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主導作用,教學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教師要摒棄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創設情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方法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禮儀是一門理論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的課程,其理論知識通俗易懂,實踐指導意義強,可操作性也強。禮儀課教師應針對課程特點和學生情況,不拘一格,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佛教的影響 學校禮儀 校園生活
一、泰國學校禮儀的緣由
泰國是一個篤信佛教的國家,在泰國即使國王拜見僧王也要下跪行禮。在曼谷的玉佛寺,供奉著泰國地位最為崇高的一尊佛像,每年都是由國王親手為佛像更換衣服。在泰國旅游,處處可見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侶以及富麗堂皇的寺院;在民間家家戶戶都供奉佛經佛像。佛教文化深深影響著泰國民眾的思想觀念和精神世界,佛教為泰國人塑造了道德標準,也影響著泰國學生的行為規范和學校的禮儀。
泰國最早的教育是傳統的寺廟教育。從1220年到1886年,泰國的教育由寺廟教育、宮廷教育、家庭教育發展到1932年的正式教育。1932年泰國發生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泰國近代史上第一部確立君主立憲制的憲法誕生了,該憲法除了明確國王是國家的元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各種宗教的支持者之外,還開創了泰國現代的教育制度。
但追根尋源,僧侶階層才是泰國歷史上第一批職業教師,至今仍然地位顯赫。千百年來,僧侶階層用他們的淵博知識和職業戒律教化和規范著泰國民眾的言行,泰國民眾也以他們獨特的方式表達著對僧侶階層的敬仰和感激。這種敬仰和感激之情久而久之就演變為一種禮儀,一種信仰,滲透到了現代教育制度中,滲透到泰國民眾的骨子中,造就出具有謙恭,寬容,善良、文明、熱情等優良品質的泰國民眾。在我任教的泰國藝術大學佩契布里校區,雖然遠離市區,但宗教的氛圍也絲毫不減,我無時無刻都能感到這種氣息的存在,而且是呆得越久,越熟悉泰國文化,就越發有同感。
二、泰國學校的常規禮儀
泰國是一個非常重視禮儀的國家,學生從小就養成說敬語和講禮節的習慣。每天清晨彼此見面都會行“合十禮”,就是雙手合十放在胸前,然后深鞠躬,讓鼻子碰到中指,學過漢語的會說一聲“你好”,沒有學漢語的也要說聲“薩瓦蒂卡”。泰國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國家,對不同的人行“合十禮”的方式略有不同。如果你向泰國極受尊敬的僧侶行禮,你需要雙手合十,把手舉至頭頂,然后鞠躬行禮;如果你向長輩行禮,你需要雙手合十,將手放于胸前,深鞠躬,讓鼻子碰到中指;如果你是向同輩行禮,你只需要雙手合十,將手放在胸前就可以了。在學校里,平時當學生請教老師或等候批改作業時,總是很安靜、很自覺地跪在老師的桌子旁,中國老師往往會示意不必那么客氣,可以坐到椅子上,這時他們也會選擇蹲下的方式,絕對不會站著比老師高。
泰國是一個文明祥和的國度。從金碧輝煌的皇宮,到腳不沾塵的寺院;從優美迷人的海灘,到具有熱帶風韻私家小院;從蔚藍明亮的天空,到寬闊幽靜的校園,到處都是潔凈而美麗的。走進校園,你會被大學生們整潔樸素的校服所吸引,一年到頭一身簡單的白襯衫和深色下裝,再佩上帶有佛像的校徽,顯得樸實無華,又富有青春朝氣。泰國人喜歡慢節奏、休閑的生活,但學校里卻看不到學生打牌或打麻將的情況。泰國學生非常愛清潔,不會隨地吐痰,不會在墻上亂畫亂踢,也不會亂扔東西、破壞公物等。在學校食堂不論人多人少,學生們總是會自覺地排隊。泰國是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權利,包容性極強的國家,在我任教的學校也接納人妖學生,幫助提高文化素質,實現自身價值。泰國學生女生多男生少,平日里大家大多彬彬有禮,很難看到大聲喧嘩或者當眾發脾氣、吵架的現象。今天泰國旅游管理專業倍受青睞,培養出的學生具有熱情、周到、認真等專業服務素質,能把為他人服務視為自己的一份榮幸的工作。也許正因為這種種的因素,才造就了泰國世界旅游強國的名譽。
三、宗教文化與校園生活
泰國是一個充滿仁慈、仁愛的國家,佛教讓泰國人懂得因果報應的道理,塑造了泰國學生的道德標準,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讓、安寧和愛好和平的精神風范。泰國一年中的節假日有13天之多,除了萬佛節,佛誕節,三寶佛節外,還有父親節,母親節,元旦等。每逢節假日,學校都會放假或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活動,學生潛移默化接受傳統的影響,了解傳統的文化內涵及舉辦程序。
泰國學生普遍熱情善良,樂于助人,熱心參與公益活動。在我任教的大學每個學期都要舉行全校性的義務獻血活動,老師、學生們都會義不容辭積極地參與,整個活動充滿仁愛的關愛,彰顯著人性的光輝。平日里經常有學生為當地的寺院籌集善款,據說泰國的多數寺廟都是靠社會捐贈善款來維持的。
泰國是一個尊師重教的國家,每年新學期開學第二周星期四就是泰國的拜師節,每逢佳節泰國國王的公主們也會到各個學校參加慶祝活動。按學校慣例,活動時總要邀請僧侶們到場誦經祝福。學生一律盤腿坐在地上,先唱國歌,而后在僧侶們的主持下背誦佛經,唱誦圣歌,僧侶們為新生祈禱,賜福他們前程光明。接著校長講話,歌頌教師們的偉績,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為美好的未來奮斗。在這個隆重的節日里,每班的學生會親手用鮮花編制一至兩個美麗的花籃,作為禮物獻給老師。花籃就陳列在大廳最醒目的地方,供老師、學生觀賞,學校還組織老師當場打分。泰國學生確實心靈手巧,花籃設計新穎大方,色彩艷麗,制作精致、華麗,既濃縮了泰國的文化和智慧,也體現出現代審美的專業水平。慶典上最感人肺腑的場面便是參會的每位學生手持一串串茉莉花圈,跪著走到老師的跟前,向老師獻花,表達他們仰慕與尊敬之意。老師在接受學生饋贈后,為每個學生祝福。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可以了解教師的光榮使命,尊重老師的地位,感謝老師培育之恩。我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場面,被學生的真誠深深震撼,不由地感到教師工作的神圣。
泰國是一個熱愛生活,充滿浪漫的國度。在業余生活中,學生們除了喜歡談論少女的婀娜多姿,少男的白凈俊朗外,最突出的就是有許多由學生會的學生自己組辦的文藝表演、體育活動、社會考察、出國旅游等活動。其中也不排除是旅游專業的學生大學學習階段中必須完成的一項學習任務,也就是學生作為活動的籌劃者、組織者或服務者自己組辦一次國內或者國外的旅游,老師除了活動結束后要給每個學生導游打分、做評價外,活動中與社會上召集的散客一樣只是一個享受生活的旅游者。這些活動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以及社會的適應能力,同時也使得整個校園里天天都流動著一股蓬勃向上的積極力量。
在一年一度名為The Colors of Asia的藝術節上,一個上午的時間代表不同國家元素的標志物就裝點在各個代表隊的陣地上,從中國的長城到大熊貓、從日本的富士山到櫻花、從韓國的景福宮到料理、從美國尼亞加拉大瀑布到冰淇淋蘋果派等是應有盡有,來湊興的學生們爭相拍照留影。會場上還裝點著大紅燈籠、漢字條幅、中國結,幸運鴿和連心鎖,反映了中國文化對泰國的學生影響很深,也顯示了兩國之間的深厚友誼。節目一開始身穿各國服裝的模特上演了一場時裝秀,接著有各個國家的節目表演。節目中還穿插中國書法表演,泰國學生精心排練的一段京劇,表演的有板有眼,獲得觀眾的一片掌聲。為了營造出中國的氣氛,他們學以致用特意安排了一邊品茶、一邊欣賞京劇的場面。
【關鍵詞】中職學校 禮儀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4-0173-01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知識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禮儀要求越來越高,同時禮儀也是人際關系和諧的最基本要求。在中職學校禮儀教學中,該課程逐漸得到重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斷提高。作為中職學校的禮儀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基本的禮儀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的行為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能夠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這就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結合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對中職學校禮儀教學的現狀和改革措施進行了探討。
一 中職學校禮儀教學現狀
當前,中職學校的禮儀教學現狀不容樂觀,通過分析,中職學校禮儀教學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認識不到禮儀的重要性
在中職學校中,我們可以經常發現這樣的現象,很多學生在圖書館中大聲說話,嚴重影響了其他同學的閱讀、學習,對他人的提示無動于衷。還有學生見到老師不打招呼,缺乏最基本的禮貌禮儀。這些現象的存在,一方面與家庭教育緊密相連,另一方面也與學校的禮儀教學缺乏有關,最終造成學生缺乏基本禮儀,人際關系處理得不夠理想。
2.禮儀教學的效果較差
在開設禮儀課程的中職院校中,雖然教師努力教授學生禮儀知識,但學生學習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學生認為這只是紙上談兵,在實際生活中不會使用,而且沒有認識到自己禮儀知識的缺乏,而只關注別人的禮儀禮貌。因此,改善禮儀課程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3.禮儀教學缺乏實踐
雖然很多中職學校都開設了禮儀課程,但學生對禮儀知識的了解程度不高,希望學校開設的禮儀課多注重實踐環節。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只了解日常的禮貌用語和行為習慣,而沒有系統地學習禮儀知識。同時很多學生都希望學校能夠多開展與禮儀課程相關的實踐活動,重視禮儀實踐教學,通過實踐更好地學習和接受知識。因此,學校多開展禮儀實踐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二 中職學校禮儀教學改革措施
1.重視對學生的日常禮儀教育教學
禮儀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的必修課,是每天都會用到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禮儀傳授給學生,這只是教學過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把禮儀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在禮貌用語、行為習慣方面形成良好的作風。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多與學生溝通交流,由于中職學生大都已成年,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當注意教育方式,可以通過友好的談話,將正確的服飾搭配、站姿、坐姿和行姿等告知學生,使學生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良好禮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不懈的努力,更需要學生自身的嚴格要求。
2.完善禮儀教學評價體系
禮儀課程不同于一般的學科,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在教學評價方式上也應當進行改進,傳統的評價體系已經不適應當前禮儀評價的需要。完善禮儀教學評價體系,應盡可能使評價更加全面和公正,考核的內容既要包含課堂教學表現,更要關注日常行為和禮貌情況。考核的方式可以采用筆試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筆試可以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實踐則可以直觀地反映出學生的個人禮儀情況。盡量使評價做到多元化、系統化,讓學生主動參與,讓每個學生都能認識到禮儀的重要性,同時也能夠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只有完善禮儀課評價體系,才能真正激勵學生的學習,發揮學生的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禮儀素質。
3.提高禮儀教師的專業素質
教學工作能否得到落實,禮儀教學能否開設好,關鍵在于教師。教師需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開展好禮儀課程教學,認真對待每一次教學,一切為學生著想,要一切從學生的利益出發,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多進行實踐。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禮儀教師的專業素質,還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再教育,組織教師參加培訓課程,多與其他學校優秀的禮儀教師交流溝通,不斷提升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另外,中職學校可以多與知名高校合作,引進優秀的禮儀課程教師。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改進中職學校禮儀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地探索和創新。我相信,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做一個有心人,有想法、肯思考,以積極樂觀上進的態度對待教學和學生,用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克服困難,不斷進步,相信禮儀教學現狀會有明顯的改觀,教學質量會得到顯著提升,從而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學校/禮儀教育
【正文】
目前,學校禮儀教育正呈方興未艾之勢。不少學校不僅將禮儀教育納入了一、教育內容的統籌安排
學校禮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理應從娃娃抓起,并貫穿學校教育從幼兒園、小學、中學直到大學的全過程,因此必須對各級學校、各個階段禮儀教育的內容進行全面規劃和統籌安排,形成一個完整的禮儀教育的系列。否則,就難免出現相互脫節、各自為政因而導致教育內容交叉、重復或缺失、疏漏等情況。
事實上,這些情況已經不同程度地發生了。以出版為例,如中國婦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們是禮儀之邦書系》。這套書系包括《幼兒禮儀》、《小學生禮儀》、《中學生禮儀》和《大學生禮儀》四個分冊,應該說,在內容安排上還是比較注意并且也是處理得比較好的。但盡管如此,不少內容還是出現了多次重復的情形,如儀容禮儀和舉止禮儀,不但四個分冊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學生禮儀》和《大學生禮儀》兩個分冊中還出現了不少陳述雷同的地方。誠然,諸如此類的禮儀規范,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都應該學習和遵循,但作為教育內容,卻可以而且應該將相關的內容集中安排在某個階段,或者對相關內容作出不同層次的分解而分別安排在不同的階段,盡量減少或避免內容上的重復或交叉。
一方面,是內容重復或交叉,另一方面,則是內容缺失或疏漏。但無論是重復、交叉,還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規劃和統籌安排。今天,禮儀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進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校門,應該說,對禮儀教育的內容進行全面規劃和統籌安排,已經是刻不容緩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選擇
禮儀教育不是單純的知識教育,它具有十分鮮明的操作性和實踐性。所謂禮儀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禮儀教育與實際操作密切相關。對于具體的禮儀規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進行實際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禮儀規范只是當作一般知識來傳授,“光說不練”,是行不通的;只有經過實際的訓練,禮儀教育才能收到較好的成效。所謂禮儀教育的實踐性,是指禮儀教育具有知行統一的要求。學了禮儀,知道了禮儀的規范和要求,就應該付諸行動,按禮儀的規范、要求去做。如果學了禮儀之后,掌握了有關的禮儀知識,并且也會實際操作,但就是不愿身體力行;學的是一套,而實際做的則是另一套,這樣的禮儀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禮儀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就不應該只是采取單一的課堂講授的方式,還應該與模擬訓練和日常養成等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果說,課堂講授重在傳輸禮儀知識,那么,模擬訓練則重在體現禮儀教育操作性的特點,而日常養成則重在體現禮儀教育實踐性的要求。理想的禮儀教育模式,應該是這三種教育方式珠聯璧合的結晶。
與教學方式相聯系的,還有教育考核及其標準的問題。既然學校禮儀教育需要綜合采用三種教育方式,那么這種教育的考核,當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辦法,還應該考查實際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實際考核學生是否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和禮儀風范。只有這樣,才可能對學生的禮儀學習情況作出真實、全面、準確的考核和評價。
三、教育重點的分段把握
禮儀教育雖然具有十分鮮明的操作性的特點,但這決不意味著禮儀教育只需要學習具體的禮儀規范,禮儀教育的理論層面,包括禮儀的性質、禮儀的起源和發展,禮儀的規律及禮儀的真、善、美等,也是禮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禮儀教育中,既應當讓學生“知其然”,知道應當怎樣做,還應當讓學生“知其所以然”,懂得為什么要這樣做。禮儀教育如果只是單純傳授禮儀的規范和具體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對禮儀理論及其文化底蘊的探討和說明,那么這樣的禮儀教育,實際上也是殘缺不全的。這樣的禮儀教育,雖然在培養學生循規蹈矩、照章辦事方面可以立竿見影,但卻不利于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充分發揮靈活自主的創造精神,達到禮儀應用的更高境界。因為具體的禮儀規范即便包羅萬象,也不可能對所有情境中的禮儀都一無遺漏地作出明確規定,而且許多杰出的禮儀典范,例如的許多禮儀風范,都是現代的禮儀規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這些,都有賴于對禮儀文化的深層把握。只有透徹掌握了禮儀文化的深刻底蘊,才有可能在無論怎樣復雜的情境之中,面對無論怎樣怪異或突發的問題,保持一種雍容大度、應付裕如的禮儀風度,而不至于無所遵循,無所措手足而導致禮儀失范。
禮儀文化的深層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學校禮儀教育的每一個階段,都要突出這方面的內容呢?顯然不是。這里所涉及的,實際上是禮儀教育的操作層面和理論層面,在禮儀教育過程中如何把握的問題。如果從實際情況出發,那么不同階段的禮儀教育,其重點應該是有所不同的。
1、開展一系列的文明禮儀體驗性的教育活動,增強學生的切身體驗,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行為。
2、舉行豐富多彩的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3、通過評選“文明禮儀之星”,樹立榜樣,促使學生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行為規范。
組 長:__
副組長:__
組 員:各班班主任
(一)、宣傳學習階段(*月*日——*月*日)
1、各班主任組織學生學習《文明禮儀活動方案》。
2、利用晨會、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站、板報宣傳文明禮儀知識,提高學生禮儀素養。
3、每個班級選拔一名“禮儀監督員”,及時發現身邊的不文明行為,進行制止、教育,并且發現身邊的禮儀典型,進行宣傳教育,推動文明禮儀宣傳教育系列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并設立固定的文明禮儀宣傳陣地。
4、以少先隊大隊的名義向全體師生發出踐行文明禮儀的倡議,動員師生人人爭做文明禮儀的宣傳者、實踐者、示范者。
(二)、行動實施階段(*月*日——*月*日),各班結合學校方案,開展有關活動。
1、組織學生閱讀有關禮儀活動的知識,學禮儀,知禮儀。
2、多渠道、多手段、多方位地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如講身邊的禮儀小故事、文明禮儀手抄報比賽等。
3、開展編寫“說文明話、辦文明事、走文明路、做文明人”的宣傳童謠(順口溜)活動,大力倡導禮儀風、文明風,爭做文明好少年。
4、各班舉辦一次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班會或中隊會。
5、我把禮儀帶回家活動。
(1)、與父母共同學習文明禮儀知識,分享學習文明禮儀知識的收獲。
(2)、監督家中的不文明行為,編寫“家庭文明公約”,共建文明和諧的快樂家庭。
6、開展“文明舉止我先行”主題教育活動。利用課堂、晨會、集隊對學生“坐、立、行”進行強化訓練,進行“坐、立、行”大演練。通過規范的指導和訓練,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舉止。
7、開展“文明、體態用語我先行”主題教育活動。班級每周評選出一名“文明禮儀之星”,周五上報給大隊部,周一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向全校學生公布。
8、開展“文明上網我先行”主題教育活動。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學生上網心理輔導”,引導學生健康上網,合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生活,對學生進行教育。
9、開展“文明習慣我先行”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各班的“學生衛生習慣晨檢”活動,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文明習慣,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10、少先大隊部舉辦“我身邊的禮儀故事”演講活動。
11、大隊部開展文明禮儀知識競賽,并列入班級考核。
12、開展“禮儀小使者”、優秀少先隊員評選活動。展示他們的風采,樹立教師、學生身邊的文明禮儀榜樣,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和輻射作用,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禮儀、實踐禮儀、展示禮儀和宣傳禮儀整個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過程,推動文明禮儀宣傳教育系列實踐活動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