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衛校期中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了確保學生生命安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我校著力加強衛生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扎實改善學校的衛生環境和衛生條件,提高師生的健康水平。做了如下工作:
一、多種措施普及健康教育
堅持把健康教育納入學校素質教育,使學生在學校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素質得到健康成長。還積極開展有關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工作。采取多種形式,通過廣播、宣傳欄、組織觀看宣傳片、邀請專業人士來校為師生舉辦“衛生講座”等途徑,宣傳衛生知識。
采取多種措施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對學生加強食品安全教育,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教育學生少喝或不喝飲料,不到無證攤點、快餐店用餐,不購買“三無”食品。通過宣傳教育,普及了衛生防疫和預防食物中毒的相關知識,提高了全體師生的食品安全意識。
二、做好預防近視和常見病防治
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加強對學生視力的監控,有效控制近視率。在開展防治近視眼宣傳的同時,每天組織學生做眼保健操;每學期組織兩次視力檢查。對教室的照明設施、課桌椅、黑板照明等進行改善。
對常見病、多發病,堅持以預防為主,及時掌握常見病、傳染病的流行動態。通過主題班會、黑板報、實踐活動等對學生和家長加強傳染病的宣傳。針對秋冬季是水痘、手足口病、流感高發季節的特點,學校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安全措施。一是保持教室、生活和活動場所通風換氣,教室、活動室、專用教室等窗戶定時進行開放,確保室內空氣質量;二是加強消毒,學校專門購置了84消毒液,每天下班后收拾衛生后進行消毒;三是開展好每天鍛煉一小時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健康有益的活動,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四是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保證學生課間休息時間,確保師生身體健康。
加強常見病的宣傳活動,本學期,我們加強對學生進行近視、齲齒等常見病的宣傳工作。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體質
培養衛生習慣,對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我們針對學生對衛生的認識還不足、行為習慣的養成還不夠的實際,結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貫徹實施,抓好學生的個人衛生,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抓好公共場所的衛生,如:就餐衛生;在公共場所不隨地吐痰,不亂丟紙屑,果殼。在學生中廣泛開展“彎彎腰”活動,鼓勵師生在校園內看到垃圾就主動撿起來,及時清潔走廊、路上、公共場所的紙條、紙團、包裝袋、小瓶子等;同學之間相互督促,使那些不講衛生的同學有所收斂,有利于人人講文明、人人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形成。
在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的同時,我們還注意通過開展活動增強學生的體質,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四、存在的不足:
1.學生的近視率較高。隨著各種電子產品的與日俱增,學生的視力逐步下降,本學期組織了兩次視力檢查,結果都不太樂觀,視力不良率較高。我們需要做好的工作,一是班主任、任課教師要進一步對學生加強讀寫姿勢的培養和糾正,讓學生學生良好的讀書、寫字姿勢;二是要做好眼保健操。我們現在每天做兩次眼保健操,提高眼保健操的質量,從平時的檢查情況看,有的班主任老師對學生做眼保健操的指導不到位,學生做操的穴位找的不準確,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方法 將54例SAP并胃腸功能衰竭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27例,對照組27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柴芍承氣湯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情況,并發癥的發生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日的情況。 結果 治療組腹痛、腹脹緩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平均排便、排氣恢復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11.11%Vs 37.04%),平均住院日(30.16±18.54 Vs 51.78±16.39),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病死率(3.7% Vs 22.2%)較對照組顯著降低,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柴芍承氣湯綜合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并胃腸功能衰竭療效顯著,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改善預后。
【關鍵詞】 急性胰腺炎;胃腸功能衰竭;柴芍承氣湯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3-0240-03中圖分
類號:R 576文獻標識碼:A
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種多因素,累及多環節的疾病,病死率高達20%-50%[1,2]。胃腸功能衰竭是多系統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一個始動部分,一旦發生則預后較差,可以增加SAP的臨床病死率。近年對于治療SAP主要以內科保守治療為主,我院1999年7月至2006年12月采用以柴芍承氣湯綜合治療SAP并胃腸功能衰竭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1999年7月至2006年12月住院治療SAP并胃腸功能衰竭患者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齡20-74歲,平均年齡35.68±9.29歲。全部病例均符合1998年第7屆全國胰腺炎外科學術會制定的“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規范”,其APACHEII評分≥8分,Balthazar CT分級≥II級[3]。SAP并胃腸功能衰竭是指SAP患者的機體處在應激狀態下,胃腸黏膜水腫,糜爛,形成潰瘍,黏膜屏障功能破壞,細菌、內毒素易位入血,形成腸源性感染,引起全身炎癥反應,導致中毒性腸麻痹[4]。診斷采用文獻標準[5],主要臨床表現為:胃腸道出血,腹脹,腸鳴音減弱(<3次/分)或消失(0次/3-5分),同時排除內外科急腹癥及低鉀,麻醉,機械因素所致腸麻痹和胃潰瘍,機械損傷等所致的胃出血及口腔出血,咯血等。將54例患者按入院順序單雙號隨機分為治療組(27例)和對照組(27例),其一般情況詳見表1。
作者簡介:王 超(1960-),男,廣西東興市人,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學士。
2.治療方法 治療組與對照組均給予規范化內科綜合治療,應用奧曲肽(或施他寧)、奧美拉唑,補充血漿,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參注射液擴容。聯用環丙沙星和替硝唑防治感染。禁用抗乙酰膽堿類藥物,不行胃腸減壓,禁食不禁中藥。同時應用高能營養劑,減少葡萄糖的用量,必要時補充鈣鹽、鉀鹽,偶予鎂鹽(肌肉注射)。治療組在相同的基礎治療方案上加用柴芍承氣湯(柴胡、白芍、黃芩、枳實、厚樸、玄明粉和生大黃各10 g)水煎至150 ml,口服2次/天,應用5-7天。兩組患者均行持續性腹膜透析6-10天,每日透析總量為12000-15000 ml。
3.觀察項目 觀察兩組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情況、并發癥的發生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日的情況。胃腸功能恢復情況的觀察內容包括腹痛、腹脹緩解的時間,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恢復排便、排氣的時間。
4.統計學處理 全部檢驗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運行,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死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結果
1.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治療組應用柴芍承氣湯后,患者多于24-36 h內恢復排便、排氣。大便一般為黃色稀糊狀便,其中在12 h內排便3例,13-24 h排便10例,25-36 h排便7例,37-48 h排便7例,49-72 h排便0例。對照組在12 h內排便0例,13-24 h排便1例,25-36 h排便2例,37-48 h排便5例,49-72 h排便10例,超過72 h排便9例。治療組平均排便、排氣恢復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患者隨著排便、排氣的恢復,腹痛、腹脹等癥狀明顯緩解,全身情況逐漸改善。
2.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 治療組并發ARDS 1例(3.70%),消化道出血1例(3.70 %),胰腺假性囊腫形成1例(3.70%),總發生率為11.11%。對照組并發ARDS 3例(11.11%),ARF 2例(7.41 %),消化道出血3例(11.11%),胰性腦病1例(3.70%),胰腺假性囊腫形成1例(3.70%),總發生率為37.04%。并發癥總發生率及平均住院日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治療組病死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3。治療組與對照組均有1例患者轉外科手術治療,2例患者均為SAP并胰腺假性囊腫形成病人。
3.副作用 治療中有3例患者出現腹瀉,最多每日可達4-8次,為水樣便,經調整柴芍承氣湯的劑量后,腹瀉多于6小時內停止,其余未見明顯毒副作用。
討論
SAP是一種多因素,累及多環節的疾病。首先是幾種致病因素引發胰腺腺泡的損傷,釋放多種受激活的胰酶及炎癥細胞因子,有多種細胞的過度激活和相互作用,產生氧自由基和炎癥介質,導致微血管內皮損傷,血管通透性增加,胰腺缺血導致胰腺壞死,炎癥,隨后引起腸麻痹,腸管上皮屏障功能失常,腸菌和內毒素易位引起內毒素血癥。
機體在應激狀態下,胃腸黏膜水腫,糜爛,形成潰瘍,黏膜屏障功能破壞,細菌、內毒素易位入血,形成腸源性感染。研究提示腸源性感染在SAP胰腺壞死組織并發感染居主導地位[6]。腸源性感染引起全身炎癥反應,導致中毒性腸麻痹,腸麻痹又反過來加重黏膜損傷,導致胃腸功能障礙與衰竭。最終發展為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7]。
本研究對兩組患者一開始即給予規范化內科綜合治療[1],應用奧曲肽(或施他寧)、奧美拉唑,補充血漿,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參注射液擴容。聯用環丙沙星和替硝唑防治感染。禁用抗乙酰膽堿類藥物,不行胃腸減壓,及時靜脈輸注高能營養劑,減少葡萄糖用量,避免持續增高的高血糖發生率,起到營養支持作用,必要時補充鈣鹽、鉀鹽,偶予鎂鹽(肌肉注射)。在相同的內科綜合治療的條件下,治療組加用柴芍承氣湯治療,與對照組相比能顯著加快SAP患者腹痛、腹脹癥狀的緩解。治療組腹痛、腹脹緩解,腸鳴音恢復正常及平均排便恢復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平均住院日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病死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考慮可能與觀察病例數不足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
筆者應用柴芍承氣湯治療SAP并胃腸功能衰竭已10年之久,療效可靠,其中柴胡、黃芩可促使內源性腎上腺皮質激素抑制炎癥和降低游離脂肪酸及血甘油三酯,減低脂質過氧化,以及抑制纖維蛋白原轉為纖維蛋白的作用[8]。大黃能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并使紊亂的菌群恢復正常,保護黏膜屏障。同時,能降低內毒素所致的胃腸道微血管的通透性,減輕腸壁水腫,保護黏膜屏障,降低黏膜通透性,抑制腸道細菌易位和內毒素的吸收,促進膽汁排泄,膽汁又和內毒素結合,從而抑制內毒素的吸收[4]。本研究提示以柴芍承氣湯規范化中西醫結合治療SAP并發胃腸功能衰竭療效顯著,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改善預后,同時能降低平均住院日,從而為患者節省了大批的住院費用,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農村醫學專業 學習主動性培養
為解決基層農村衛生技術人員不足的問題,衛生部教育部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中增加了為村衛生室及邊遠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培養執業助理醫師(鄉村)的農村醫學專業。據此,我省教育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對本省基層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現狀作了細致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本著一村一個衛生所的原則,科學制定了本省各中職學校農村醫學專業招生人數。
我校自2010年9月起開設了農村醫學專業。目前有三個年級的農村醫學專業學生。那么,如何為基層醫療機構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必要文化知識、熟練職業技能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本文對我校農村醫學專業教學現狀、如何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作了闡述。
1中職學校農醫專業教學分析
1.1國家政策的支持是中職學校辦好農醫專業教育的保證
2010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中央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就業創業能力。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家新醫保政策的實施,農村醫務人員的需求也增加。而目前農村衛生服務機構的覆蓋率遠未達到國家要求水平。原因是一方面大專、本科以上學歷的醫務人員由于經濟、待遇問題難以長期留在基層農村;另一方面農村有相當一部分衛生人員未接受正規的醫學教育。我國基層農村地區對衛生人員的需求仍然旺盛。
1.2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
我們將本校2010級、2011級、2012級共三個年級的農村醫學專業學生年齡做了統計和分析:總人數共184人,1990年以前出生的有8人,占比例約5%,其余都是90后學生,占比例約95%,年齡較小,平均為16±1.5歲;學生具有這一年齡的特征,主動意識不夠,自控力、自律性不強,遇到問題易緊張激動,情緒波動較大,處理事情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能較好的換位思考,很少顧及他人的感受,與本專科學生相比綜合能力較弱。又由于生源大多數來自農村,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容易導致學生興趣不濃,上課遲到、曠課、睡懶覺、上課用手機聊QQ等。有些學生擔心畢業后考不到執業助理醫師證書,不能開業,就得過且過,學習主動性差。
1.3傳統教學方法存在局限性
多年來,大多數學校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一只粉筆,采用“滿堂灌”的方式,而學生依然被動地接受著“天書般的理論”,時間一長,學生就會感覺枯燥、乏味,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2對策
2.1教學目標
以解決基層崗位實際問題為引領,以基層實際應用技能為主線,為滿足學生參加臨床職業助理醫生資格考試的需要,體現實用為本,夠用為度的特點,培養出合格的新型農村全科醫生。
2.2師資
成立農村醫學專業教研室。相對固定教師課程教學,統一研究農村醫學專業教學大綱,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在農村醫學專業師資上,有著較高的要求,我們注重挑選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上課或在三甲醫院聘請專家到學校來上課。
2.3人生觀、價值觀的認識
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地對待世界、對待人生,如何實現自身的價值,對當前的大、中專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我們要培養學生樹立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審美觀,具有為人類的健康服務的奉獻精神。這是培養學習主動性的前提條件。
2.4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2.4.1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做到圖文并茂,這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傳統教學中,由教師板書速度和語言的速度控制課堂的節奏,講過的知識點,從黑板上擦掉后,不能再重新回到學生的頭腦中,運用各種教學媒體來輔助教學,增加教學容量。多媒體教學既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又能有效地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視野,還能使復雜知識簡單化、零亂知識條理化,大大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不足。
2.4.2案例教學法,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由于中專大多學生是由初中畢業直接升入的,他們沒有醫學專業知識的基礎,對于初次接觸全新的專業知識,學習難免會感到非常枯燥。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嘗試運用臨床上的病案來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鍛煉和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判斷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4.3教學中樹立“貼近崗位”的創新觀點,采用臨床見習加分組討論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組織學生到醫院和附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去見習,結合現實病案先進行分組討論,要求學生自己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制定診療方案,再由老師講解,進行糾錯、歸納、總結性。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職業情感,促使學生在真實的臨床見習環境中達到“我要學”的心理狀態。另外,運用配套的執業助理醫師考試的實驗教學光盤進行實踐課教學。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還有利于加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動手能力。
總之,中專農醫專業教育教學要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必要文化知識、熟練職業技能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其關鍵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