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繼電器實訓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TQXDB-1A;繼電保護;實驗實訓;改進
1.引言
實踐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性眾所周知,搞好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發展的關鍵,是高職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它關系到學生的未來就業和職業生涯,直接影響高職教育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各大高職院校在辦學經費緊張的情況下,仍想盡辦法來加強實踐教學設備及環境的投入,很多高職學院的實踐教學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升。隨著實踐教學硬件條件的改善,如何充分發揮實驗實訓設備的功效及使用效率就成了當務之急。本文針對TQXDB-1A多功能繼電保護實驗培訓系統(以下簡稱繼電保護實驗系統)在高職電力技術類專業繼電保護等課程的實踐教學應用進行研究,在分析總結實踐應用方法及效果的基礎之上,提出了部分改進設想,以期能開出更多的與工程實際結合緊密的訓練項目,進一步提高設備的利用率,為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訓練提供更好的平臺,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2.繼電保護實驗系統的構成及功能特點
2.1 基本構成
“TQXDB-1A型多功能繼電保護實驗培訓系統”采用實驗臺結構,實驗臺主要由TQWB-III多功能微機保護實驗裝置、常規保護繼電器、成組保護接線圖、信號源、控制回路模塊、按鈕開關、萬能轉換開關及直流電源、信號燈、蜂鳴器等附件構成。
2.2 能完成的主要實驗實訓項目
該實驗系統能完成的主要實驗實訓項目有常規繼電器特性實驗(8大類型)、常規繼電器組合后的成組保護實驗、10KV微機線路保護實驗(具備三段式電流保護、電流電壓聯鎖速斷保護、反時限電流保護、低電壓起動過電流、復合電壓起動的過電流、自動重合閘、低壓減載等功能)、具有事故燈光控制的斷路器控制回路實驗、閃光繼電器構成的中央信號實驗、沖擊繼電器構成的中央音響信號實驗等,基本能滿足繼電保護等電氣二次部分課程的實踐教學需求。
3.實踐教學應用分析
3.1 實驗實訓項目的開展情況
TQXDB-1A型多功能繼電保護實驗培訓系統自2009年底投入使用以來,從實驗室使用登記表的記錄情況看,主要針對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氣二次回路等課程的實踐教學開展了部分實驗實訓項目。其中,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主要開展的實驗實訓項目有單個繼電器的電氣特性實驗、常規兩段式電流保護實驗、方向性電流保護實驗。電氣二次回路課程主要開展的實驗實訓項目有事故燈光控制的斷路器控制回路實驗、具有防跳功能的斷路器控制回路實驗、沖擊繼電器構成的中央音響信號實驗、閃光繼電器構成的中央信號實驗。
3.2 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2.1 實驗培訓系統自身存在的不足
(1)實驗培訓系統生產廠家沒有提供完備的設備技術說明書,不利于實驗設備的維護;
(2)生產廠家提供的實驗指導書中部分原理接線圖有錯誤、部分項目的操作步驟不清楚(比如整個實驗臺有多個電源開關,其操作順利及功能作用等沒有介紹),不利于職業素養的養成及新教師的培訓使用;
(3)電磁型電流繼電器(或電壓繼電器)的2個線圈引出接線端子只有1對(被廠家設計為串聯連接方式),不利于通過對繼電器兩個線圈進行串聯或者并聯的定值調整設計訓練;
(4)電磁型時間繼電器的延時時間參數測試沒有配備測試儀表,無法準確測量;
(5)一次系統模型部分沒有配備相應的測試儀表,無法監控一次系統電壓、電流等電氣參數;
(6)一次系統試驗電源電壓直接接三相交流380V電源,沒有被三相調壓器控制,因而無法控制一次系統模擬短路故障后的故障電流大?。ㄔO備安全保障性不夠)。
3.2.2 實驗實訓項目的應用開發問題
由于設備生產廠家提供了較詳細的實驗指導書,所以多數任課教師直接利用指導書中的實驗項目開展相應的實踐教學。目前主要開展的是單個繼電器的特性試驗、利用特性實驗信號電源進行單相兩段式電流保護模擬試驗,并沒有模擬出線路故障后保護跳閘斷電的真實效果,與工程實際脫節較嚴重,在校內舉行的學生繼電保護技能大賽中可以證明這一點。比賽中,多數同學對采用兩相兩繼電器式電流保護接線方式完成電流III段保護的模擬實驗要(工程實際中的應用狀況)沒有感覺,仍按照平時上課時訓練的接線方式(單相式接線原理)去完成,其結果可想而知。顯然,該實訓設備的功能作用遠未充分發揮,整體利用率并不高。
4.綜合應用開發及改進設想
4.1 實驗系統改進設想
針對常規繼電保護實驗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以下幾點改進設想:
(1)實驗系統中使用的三相交流電源先經過三相調壓器后,再由三相調壓器的輸出端接入實驗系統中,達到通過控制一次系統電源電壓來限制輸電線路模擬故障后短路電流大小的目的,以保障相應實驗設備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壽命。
(2)電磁型電流繼電器(電壓繼電器)的兩個工作線圈分別引出2對接線端子,以便學生充分理解兩個線圈串聯與并聯后動作值的變化關系。
(3)特性信號實驗電源部分的電流源輸出因為調節旋鈕損壞無法調節大小的問題,采用新增獨立的電流源來代替原有電流調節方式,從而提高電流調節的可靠性。
(4)利用微機保護測試儀代替實驗臺的部分輔助儀器設備來完成如方向繼電器等特性試驗。
4.2 綜合應用開發設想
基于本實驗臺的功能結構組成特點,結合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氣二次回路等課程的教學標準及目標要求,重新編制與工程現場操作步驟及標準要求更貼合的工學結合實訓指導書,多開發、開設綜合性更強的實訓項目,減少單一的特性實驗。舉例如下:
(1)繼電保護課程設計:《35KV電網繼電保護設計》。學生完成方案配置及相應的整定計算后,就可以利用本實驗系統中的器件完成最后的保護裝置設計并演示動作效果。
(2)各類基本的傳統保護模式跳閘綜合實驗。從一次系統運行方式模擬、故障參數的計算、保護的原理接線、故障模擬等全過程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訓練。與真實工程現場的線路保護裝置基本一致。特別是電流互感器及斷路器跳閘控制回路方面真實感很強。
(3)微機線路保護的基本訓練。主要是熟悉微機保護裝置的參數設置、故障信息查詢等綜合應用方法,與傳統保護的訓練重點不一樣,微機保護裝置從實驗接線來說更加簡單。
參考文獻
[1]TQXDB-1A多功能繼電保護實驗培訓系統[Z].湖南長沙同慶電氣信息有限公司.
[2]張亞妮.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第2版)[M].四川: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關鍵詞】程控系統;可靠性;火電廠;PLC
中圖分類號: F407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火電廠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程控系統是火電廠運用比較多的一種系統,多運用于輸煤、除灰等制約。在輸煤系統中它完成歷程制約、流程操作、系統監視以及報表和查詢等任務。在除灰中的程控系統主要是由PLC完成,相對而言是一個比較小的系統。這些系統都是電廠發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可靠性直接影響發電廠的正常運行,對于電廠供電質量有特殊作用。
1 程控系統可靠性降低的理由
現在的系統制約期間都是比較先進的,無論是PLC系統還是工控機,本身都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而且越是先進的制約器,抗干擾能力越強。但這并不是說只要制約器本身夠先進就行,其他的設備由于運轉環境要惡劣的多,工作線較長,尤其是一些遠程站,它們所處的環境有許多強電設備,周圍有復雜的電磁干擾。這些干擾對制約其本身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對設備的干擾非常嚴重。
1.1 制約器系統故障
制約器是整個系統的大腦,它的故障影響較大,同時,各個部分的故障都有可能造成制約器的故障,制約其主要是工控機和PLC。電源故障,電源是長時間工作的部分,由于散熱和干擾等不足很可能引起電壓或電流的不穩定,出現脈沖電壓和浪涌電流,這就容易造成故障,加上制約器一般對電源穩定性要求又比較高,所以,電源故障經常導致制約器的損壞。對PLC系統而言,I/O模塊在PLC的最外邊,是最容易發生故障的部分,它的信號線受到干擾的可能性很大,容易使信號的高低電平發生轉變,造成制約器的制約輸出錯誤,這大大降低了I/O模塊的測量精確度,甚至造成I/O模塊的損壞。通常程控系統都會降低各部分的耦合度,把風險分散化,也就是隔離性能要好。一些隔離性差的系統會出現信號相互干擾的不足,造成共地系統總線有回流,這樣就會導致邏輯錯誤,制約器制約失靈,出現誤動和死機。PLC系統由于系統信號干擾造成I/O模塊損壞的情況經常發生,事故也比較嚴重。另外,程控系統的設備一般會有較大的震動,這種震動也會造
成線路或者信號的故障。
1.2 制約設備現場故障
現場故障通常會有兩個方面的不足,一個是PLC的輸入不足,另一個是執行機構執行錯誤。PLC輸入信號錯誤,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很經常的,導致的理由也是多方面的,總結如下:限位開關或拉繩開關等保護元件由于長時間工作,受到灰塵堵塞,老化腐蝕,磨損等理由會出現失靈,使得PLC的輸入量出現差錯;繼電器觸點的不穩定性,例如抖動等,這容易造成計數、累計、運算等邏輯錯誤,自然就出現錯誤的制約信號;電纜端子箱故障,導致信號新出現斷路、短路等故障,不能正常傳輸信號;傳感器是信號采集的元件,傳感器一旦出現故障采集的信息自然不準確,傳送給PLC的信號自然就是錯誤的,這就造成制約錯誤;I/O模塊本身也有觸點,觸電的接觸不良,不能正常工作等不足。執行機構出錯,這種錯誤主要是由三個方面的理由導致。首先是制約器負載出現不足,主要是接觸器不能準確動作,簡單說就是PLC即使下達了命令,執行機構不能動作或者執行錯誤。其次,變頻器本身出現不足,變頻器制約的電機不能按要求動作。最后,各種電磁閥和電動閥不能正常工作,由于執行機構沒能按照PLC的命令執行動作,系統必定出現故障,這極大地降低了系統的可靠性。
2 提升程控系統可靠性的深思
以實際的經驗來看,上世紀的程控系統不很改善時PLC和工控機的故障更多一些,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近些年制約器技術越來越成熟,PLC和工控機本身的質量和抗干擾性越來越好,所以現在工控系統的故障多出現在執行機構和外部設備。下面筆者給出以下幾條倡議。
2.1 元件選擇,要想讓系統整體性更可靠,首先必須保證各個元件的可靠性,元件出現故障必定導致系統的故障。選擇可靠性元件組成系統,這是確保系統可靠性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
2.2 電源的選擇,電源的性能對抑制錯誤信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電源的穩定可以保證信號的正確。在PLC的程控系統中,電源是非常關鍵的基礎元件,占有重要地位。干擾信號會通過電網傳遞到PLC的供電電源以及繼電器供電電源,還有一些與PLC直接相關連的電氣儀表的電源。好的電源是整個系統最基礎的保證,電源的穩定性對系統的穩定性有決定性作用。
2.3 信號隔離?,F場的I/O模塊和現場設備之間在信號傳遞上要經過繼電器的隔離,以滿足各器件工作電壓的穩定。同時,讓I/O信號和PLC設備在電路上分開,為實現這一目標,下措施:首先,采取繼電器隔離后繼電器動作功率較大而現場干擾信號僅有足夠的電壓而沒有足夠的電流難以使繼電器動作,這樣可以有效地解決輸入回路抗干擾不足。其次,繼電器的耐過電壓和地電流沖擊的能力很強,可以避開過電壓和過電流對信號的干擾,這種過電壓和過電流很可能導致PLC模塊的損壞。最后,繼電器可以很好地切斷噪聲的傳播通道,同樣可以避開形成接地電流。
2.4 接地屏蔽。在程控系統中,良好的接地是消除電路電流經公共地線阻抗時產生的噪聲電壓,同時消除磁場和電位差的影響,避開了地環路的形成,接地就是抑制干擾,促使系統更可靠的重要措施。另外,在程控系統中,包括PLC模塊、電源模塊、繼電器等都是放在制約柜內的,這種措施對減少電磁干擾很有效果。噪聲產生的最根本因素是傳輸導線引入的,所以必須對到導線采取措施,屏蔽導線的干擾。對I/O信號可以利用完全屏蔽的信號電纜。接地措施和屏蔽措施的結合,可以很有效的減少干擾,提升系統的可靠性。
2.5 軟件容錯不足?;痣姀S的運轉環境比較惡劣,以輸煤系統為例,不僅干擾信號多和雜,而且傳輸的距離也很長,在導線傳輸中信號的誤差在所難免。為了避開這種錯誤信號的干擾,提升運轉可靠性,PLC必須在軟件方面及時辨別出錯誤,并能夠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錯誤信號,這就需要軟件容錯。這種技術是現在經常用到的,它可以有效避開一些不會產生嚴重后果的錯誤信號,比如防止接觸點抖動錯誤警報。其實,就是在發現錯誤信號后先延時一段時間,看看到底是不是錯誤信號,還是只是一些小的干擾,這得基于干擾都是脈沖信號。
3 結束語
程控系統都是由制約對象、系統結構、PLC三部分組成,程控系統在火電廠的運用非常廣泛,主要是在輸煤系統和除灰系統中,本論文筆者主要介紹了影響程控系統可靠性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改善的措施,改善可靠性。希望這些對同行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陳達,陳英,馮瑞江.電力營銷管理信息系統開發中應注意的不足[J].黑龍江電力,2002,24(6):482―484.
張俊華.試析海淀走讀大學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管理[J].海淀走讀大學學報,2002,(04):30~33.
關鍵詞 頂崗實習 “DL”教學模式 PLC課程標準化、模塊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PLC Courses to Meet the Needs of Internships
WANG Miao
(Changchun Automobile Industry Institute, Changchun, Jilin 130013)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he stud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at the insistence of internships, how to complete the "PLC and motor control technology" lesson plans and curriculum standards,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s re-enacted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jects. The course covers the principles of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communications applications and WinCC configuration software and profibus fieldbus. Innovative proposed "DL (Doing by Learning)" is the "work-based learning" mode. Teaching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integrated automobile production training table make the curriculum standardization, modularity. Achieve professional and industrial docking, docking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butt. Achieve the service for working run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s.
Key words internship; "DL" teaching mode; PLC curriculum standardization, modularity
1 高職高專院校辦學特色的分析
企業急需培養掌握PLC電氣控制技術理論和知識和技能的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人才,為了使學生盡早接觸到實際工作崗位的設備,更快地進步,高職高專學校始終堅持“校企融合,工學結合”的辦學體制,以“不能滿足企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就沒有我們存在的必要”的辦學理念為核心指導思想,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基礎,不斷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優化教學內容,強化內涵建設,實現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全方面培養。學校利用學校與企業多年合作的契機,現在安排學生學習理論和實習的比例為1:1。使他們每天工作的同時回到學校學習自動化專業課程PLC與電機控制技術,再到實際生產線上不斷應用,再不斷學習、不斷提高。
目前90%的學生在第三第四學期與企業簽訂了就業協議并且深入生產一線頂崗實習,要完成企業安排的正常八小時工作,還有的學生在外地實習。PLC與電機控制技術課程就是在第三、第四學期上課,讓學生實習好、學習好,就是本文研究的重點,高職高專辦學特色促成了課題組成員通過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PLC與電機控制技術課程的教學研究,使頂崗實習的學生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2 校企合作,研發PLC校內實訓臺
2.1 PLC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以往PLC與電機控制技術課程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兩者在教學上自成體系互不干涉。專業技術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分段實施,理論教師和實訓指導教師各負其責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難以形成有機結合。教學過程中往往出現“各自為政” 和“相互推諉” 的現象。往往是重理論輕實踐,理論教師往往是“一支粉筆一本書?!眱热莸闹v解常常是“空” 而“虛”,給學生留大量作業,學生用大量的時間背程序,應付考試。實訓內容更多的是簡單驗證理論結果,如一臺PLC可編程控制器帶一臺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驇讉€指示燈學生可以通過PC機進行編程,控制電動機正反轉,或指示燈循環亮滅。所做的實訓項目較少,學生印象不深。但現在學生下廠頂崗實習了,他接觸到的是能生產出世界一流汽車的生產線,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實訓室的設備都遠遠滿足不了頂崗實習學生對知識的渴望。
2.2 研發PLC校內實訓臺
任課教師走訪學生實習單位,如一汽大眾公司,針對汽車行業進行了調研,教師根據在生產第一線設備的研究,如焊裝車間、總裝車間的汽車輸送線。調研結果是汽車制造行業每個工位之間是流水線生產,在生產線上各個環節都采用了PLC作為主控單元,同時用上位機WinCC監控和Profibus現場總線技術進行通訊。
通過對各個環節的電氣設備硬件結構和軟件編程進行了研究。結合在不同工廠、不同車間頂崗實習學生共同接觸的自動化設備,就是汽車生產輸送線。結合學生知識的循序漸進規律及全面性、課題組教師研制了來源于企業,又適合學校教學的PLC與電機控制技術實訓臺――汽車自動生產線實訓工作臺,本實訓裝置貼近工業現場要求,是典型的汽車自動生產線,設備從選材、工藝、流程、結構、控制等各方面都從實際工業現場出發,考慮工學結合要求,有機融合了機械、電氣、氣動知識,整個實訓臺就是學生工作、控制的生產設備。
通過該實訓系統的工作任務訓練,能較好地鍛煉操作者程序編寫設計能力、自動線設計開發能力、自動線連接與調試能力、工程實施能力和安全意識。突出強調技術的綜合運用。實驗室設備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避免了過去教學與實際操作相脫節的教學局面。現在實驗室是一周4天,8小時開放。滿足了頂崗實習學生三班倒的工作、學習的需要。對在外地的同學以網絡為載體,及時發送教學課件、實訓臺影像。教師制作、發送和批改和項目相對應的學習頁,使外地學生也能同步學習。
3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PLC課程的項目與任務的設計即是教學內容的設計,它是課程設計思路和教學目標的具體體現。它即要符合企業和崗位技能需求,具有針對性,又要保持PLC知識的系統性與完整性。任課老師精選設計的每個實例項目要有一定的科學性、連貫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單元內的實例都能有效地為該單元核心內容的教學服務,并且這些實例課題既能方便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又要包含工作現場,本課程預計設置10項目。
項目一,硬件系統安裝及軟件系統的使用。該項目來源于工廠的主控單元PLC,要求學生了解它的硬件結構,硬件組態、硬件調試。同時工廠大量使用STEP7軟件,要求學生可以熟練使用該軟件的位指令。
項目二,輸送滾床轉臺控制系統,通過PLC控制繼電器實現電動機的正反轉控制、定時器控制,使滾床輸送線實現直線運輸,旋轉運輸。
項目三,PLC軟件程序控制伺服電機和步進電機驅動行車運行。
項目四,指示燈控制系統。工廠中還有很多指示燈,它們可顯示不同的工作狀態,因此對它們的控制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該項目來源于激光焊指示燈系統,有紅黃綠三種指示燈,亮和滅各有不同的意義,閃爍的頻率代表不同的工作狀態。
項目五,PLC軟件程序控制變頻器、編碼器使升降臺變速運行。學生學會用PLC控制交流電機就掌握了工廠的大多數設備的控制原理。
前五個項目完成基本可以設計了一個完整PLC和電機的控制系統。以上項目為第一學期的學習內容。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第二學期的學習內容。
項目六,機械手的設計,運用氣動控制技術由PLC控制電磁閥使機械手按要求進行快速移動夾緊、松開動作。
項目七,堆垛解垛控制系統,用PLC的結構化程序處理復雜的控制任務,使學生學會在主循環組織塊中多次調用功能塊和功能。
項目八,PROFIBUS現場總線的應用。
學會應用通信模塊選擇調試好的任意兩個系統模塊,實現兩個CPU315-2DP之間主從通信。
項目九,自動線加工系統模塊上位機程序編寫、調試。
熟練應用WinCC組態軟件圖形編輯器;掌握畫面切換、顯示畫面窗口、動態設計等方法和步驟。
項目十,WinCC組態軟件與Profibus現場總線的通信。
利用圖形編輯器組態加工模塊的畫面,顯示加工工位的計劃值、實際值時間信息;完成加工模塊的組態功能。能夠進行上位機的控制及顯示。
4 情景教學案例
現以輸送滾床轉臺控制系統為例進行情景教學的案例進行說明:
4.1 轉臺站控制要求
輸送滾床轉臺控制系統,通過PLC控制繼電器實現電動機的正反轉控制、定時器控制,使滾床輸送線實現直線運輸,旋轉運輸。
4.2 教學方法比較
沒有建造汽車自動生產線實訓臺之前輸送輥床轉臺控制系統項目我們只能通過PC機用應用位邏輯指令編寫一臺電動機正反轉程序。因為沒有傳感器的輸入信號,轉臺站工作情景根本無從談起。只能用仿真軟件驗證程序編寫的正確與否。學生學習過程變成背誦程序過程。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現在課題組老師研制了與工作崗位控制系統一致的汽車自動生產輸送線實訓臺,頂崗實習學生他們在工廠只是使用,但自己沒有編過能直接控制減速交流電動機的程序,現在他們可以自己拆裝轉臺站,這樣對機械設備結構了解更深刻??梢詫刂葡到y的硬件和軟件按控制要求進行設計編程調試。同樣是應用位邏輯指令可以編寫多臺電動機的順序控制程序,所以學習興趣大增。
4.3 本項目的知識點和技能點
(1) 掌握單相交流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及繼電器控制電動機原理。(2) 掌握S7-300PLC位邏輯指令。能夠利用位邏輯指令構建轉臺站控制系統。(3) 具有轉臺站控制系統的構建、接線、編程、下載、調試的技能。(4) 學會操作汽車自動線設備的轉臺站。
4.4 轉臺站組成及功能
轉臺站由轉速1300r/min、減速比1:50交流減速電機、電壓DC24V、四路的繼電器、額定電壓DC10~30V、額定電流200mA、檢測距離10mm的電感傳感器1及檢測距離4mm的電感傳感器2、滾輪導軌、輸送輥床、鈑金結構件、機械零部件組成。主要部件功能如下:(1)交流減速電機1:用來通過同步帶/輪傳動機構驅動滾筒轉動。(2)交流減速電機2:用來通過驅動滾輪在導軌運行,達到轉臺旋轉的功能。(3)繼電器:用來控制輥床交流減速電機、轉臺旋轉交流減速電機的啟動/停止、正轉/反轉,當PLC輸出信號給繼電器線圈時電機運行。(4)電感傳感器1:用來檢測輸送滾床出入口滑撬的位置,實現傳輸定位,當檢測到滑撬物料時給PLC提供輸入信號。(5)電感傳感器2:用來轉臺旋轉到位檢測,當檢測到轉臺旋轉到位時給PLC提供輸入信號。
4.5 軟件設計(圖1)
4.6 項目實施
4.7 評價過程
為了全面客觀地評價每個同學項目完成的質量和總結成果,我們制作的自評、互評和師評表。每完成一個項目,就需要填寫自評表、互評表。其中包括知識考評、軟件編程、實際操作、項目驗收、聯系實際工作的創新點五大方面的考核。
5 總結
通過針對滿足頂崗實習需求的PLC課程的研究與實施,使PLC與電機控制技術的課程設計、教學實施、教學管理貼近工廠實際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使高職高專學生在堅持頂崗實習的情況下,理論聯系實際,在很短的時間里很好地掌握PLC技術、WinCC監控軟件、Profibus現場總線技術的知識。使學生具備了PLC常用指令的分析應用能力、PLC控制系統設計、安裝、接線、調試及故障排除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溝通協作的能力。也充分滿足了企業對頂崗實習學生實力的要求。在實踐中使高職高專學生實踐能力強的優勢突顯。目前學業完成的學生已在一汽大眾、大連發動機、大連變速器、一汽解放公司、一汽技術中心、米其林輪胎、一汽豐越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工作,成為企業電氣設計維修的技術骨干。教學內容科學優化,進而為實習的崗位更好地服務。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吉教高字【2012】45號
參考文獻
[1] 胡健.西門子S7-300/400PLC工程應用(第2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1.9.
關鍵詞: 繼電保護 微機保護 課程改革一、目前《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存在的問題
在現有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教材中,大多數教材在講述保護的基本原理時,一般結合機電型繼電器分析保護原理,這樣就花費了大量篇幅用于分析介紹繼電保護裝置和傳統繼電保護的二次電路。當然,通過傳統的機電型保護的動作過程,讓學生學習和掌握保護原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也容易理解,問題是在理解完了保護基本理論后,如何讓學生認識微機保護,這在大多數教材中并沒有體現。
二、《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教學的改革
1.課程改革的思路
繼電保護課程的改革以基本原理為主,包括保護的基本原理、保護裝置和繼電器的基本原理。以模擬保護具體電路為輔,對復雜模擬電路不作介紹,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保護裝置和繼電器的應用舉例以微機型為主,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適當地介紹當前繼電保護最新的技術和原理,同時鼓勵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統籌考慮和選取教學內容,以適合工作崗位的需要,對繼電保護密切相關的課程,在教學內容上、課時上嘗試進行大幅度整合。
(1)校企合作――按照工作現場工作過程搭建、設計課程教學內容。
總結歸納專業崗位群中的典型工作任務,以典型工作任務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以職業實際工作為訓練內容,使課程目標和教字內容與職業實際緊密聯系,學習要素與工作要素相互滲透、融合,最大限度地實現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
(2)貫徹規范――教學內容體現“企業標準”。
將發電廠、變電站繼電保護工作生產現場的各類規程規范、優秀企業文化和先進理念滲透到教學內容中,實現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教學目標。
(3)任務驅動――實現“教、學、做”相融合。
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學生在完成學習性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認知、吸取支撐完成任務的理論知識,教師針對學生操作中遇到的難題或出現的問題給予講授,歸納操作要點或知識要點。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就是提高職業素質的過程,任務的成果就是“教、學、做”結合的結晶。
2.課程改革的具體方法
(1)教學內容的改革。
繼電保護教學內容改革是核心,沒有一個好的內容,無論怎么改都不會成功,問題是繼電保護的內容很多,怎么從眾多內容中選取是關鍵所在,內容的改革需遵循夠用、發展的層次展開。所謂夠用,就是繼電保護內容要包含基本的保護理論原理,比如常規的電流保護、功率方向保護、距離保護及差動保護等,對于這些原理的學習要完全掌握。所謂發展,就是繼電保護的理論學習要與時俱進,對于目前不用的一些陳舊理論要敢于刪除,對于新的理論要補充。由于微機保護的大力發展,許多過去難以解決的問題,現在很容易解決,如功率保護的接線形式,差動保護的接線等問題。
(2)教學手段的改革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十分關鍵,教學手段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是說,能否抓住學生。目前常用的教學手段主要是板書式教學、多媒體教學及討論式教學等,這些教學經過長期實踐,證明是可行的。但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如果只采用一種方式,則效果不理想,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因此需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合理采用不同的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考及參與能力。因此,合理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
作為職業院校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是其基本素質,也是社會的基本要求。由于微機保護的接線少,信號質量相對較高,操作過程也相對簡單,可以設計內容不同、形式多樣的實訓內容對學生進行專門訓練,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保護測試技能、對濾波及保護算法進行初步的設計,甚至對自己設計的保護方案調試等。
對于繼電保護的教學采用任務驅動法,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按照電網施工的流程,將一些簡單實際的小型工程全程照搬入實訓室,老師提供相關的圖紙資料,學生們幾人一組,按照任務要求,進行保護的施工安裝、調試,對保護出現的故障進行分析查找,完成設備的調試報告,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二次識圖能力。
(3)考評的改革
考評是檢驗學生對知識學習和應用掌握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同的考評制度可以檢驗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同能力,因此,要促使學生學好知識,掌握原理,學會應用,需要老師設計不同的考評方案??己嗽u價體系的改革要立足于正確引導學生在打好堅實理論基礎的基礎上,培養和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發揮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從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專業技能的運用、綜合性實訓的實施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核,加大實訓環節的考評比例,從制度上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的培養。傳統考評往往采用閉卷考試方式,這種方式有它的優點和公正性,但不能很好地檢驗學生動手能力和應用繼電保護原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原理性內容學習采用傳統閉卷考試,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能力采用具體實作考評。最后分別設計一個系數求和,完成對一個學生的綜合評價。
三、課程改革的結果分析
任何一項改革,最終都要經過實踐檢驗,當然,教育實踐的檢驗有其特殊性,它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在學校教改立項的支助下,對電氣2012級的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繼電保護進行了課程內容教學改革,從教學效果看,學生上課活躍程度增加,學生對繼電保護原理的理解加深,對微機保護設備的認識和實踐能手動力大大提高。在課程結束后,通過對比和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學生相對更喜歡改革后的教學方式。這說明了這次課程內容調整和教學方式改革比較成功。
參考文獻:
[1]羅士萍,顧艷.從保護的微機化淺析繼電保護課程內容的調整[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關鍵詞】興趣;教法;目標
《電力拖動與技能訓練》是我校機電,電子電工專業的關鍵課程之一,該學科有個顯著的特點是公式量化少,要求分析的知識點多,實際動手操作的多。要使學生快、易、輕松地學好相關電機控制知識,通過自己這些年的教學探索,加上每年的電工技能等級考評之經驗,總結出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論聯系實際的教法,以及漸進實施教學目標對學生很有效果。
一、培養興趣
(一)舉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產生對該學科的興趣,特別注意緒言課。分析電的產生、發展和應用。例如講電的應用時,重點闡明電在生活,教學,生產中的具體應用,讓教學走進生。經過引導,打消對電的畏懼心理,培養其好奇心。
(二)理論與實踐續結合,維持興趣。啟發的方式工不斷更新,學生的興趣易因疲勞自然轉移每次實習課前都要分解課題,就具體的課題要與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各種故障進行分析,明確可能的原因,找到處理的方法。將實訓內容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三)從比賽在激發興趣。學生好勝心強,迫切需要得到成功,征對這一特點,我們專業組每月都組織班級間的比賽。在比賽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形成一個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
二、活的教學方法
(一)常用低壓電器的教學方法
1.認識電器的結構,如接觸器,繼電器,首先用實物講解,對接觸器進行拆裝,同時用攝像頭影圖片,要求學生把拆下的零件與圖片進行對照,強化其名稱,就可以快速記住接觸器,不用硬背。
2.掌握電器的工作原理,拿一個CJ10-20、220V的交流接觸器,給交流接觸器的線圈兩端加上220v電壓,聽到“啪”的一聲,交流接觸器銜鐵被吸合,帶動觸點動作;一斷開電源,又“啪”的一聲,交流接觸器觸點很快復位,讓學生仔細觀察剛交流接觸器的動作順序,用貼切的話描述出交流接觸器的操作過程,原理也就自然能書面寫出來了。
3.理解并掌握圖形符號、文字代號,為下一章學習控制線路奠定基礎,要力爭課堂內掌握。
掌握電器的重要參數,有助于電器的選用,這是關鍵點,又是學生能力的反映。
(二)三相電動機控制線路教法
本章內容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基本控制線路,做到快速默畫出控制線路,為何這樣呢?我們認為控制電路的原理圖是分析其電路組成與工作原理的基本依據,一個看不懂原理的人絕不可能明白電路的真正的工作原理,所以要求學生對控制線路圖要十分熟悉,對一些較為簡單的控制電路提筆就能畫出來。
1.掌握控制線路首先從控制電路原理圖開始。由簡單到復雜,漸進深入。例如掌握自鎖正轉控制線路,先分析點動控制線路,再出學生分析電機不能連續轉動的原因,最終明白是因為沒有給接觸器線圈以持續通電的機會。解決的辦法是在按鈕兩端并聯輔助觸點克服了點動控制,但控制線路又出現了不能停車的現象,因此必須要加入停止按鈕??刂乒δ軡M足了要求,再讓學生思考電路是否已經好了,稍后提示從加強保護功能角度出發考慮問題。短路保護、過載保護、欠壓、失壓保護是否齊全了,連續運轉的電動機需要過載保護,所以控制線路還要加入熱繼電器,問題到此解決好了。這樣的講法,一是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二是啟發學生如何去開發設計的思路,挖掘學生的潛能,把“設計”這個學生認為不可能做到的難題融入了平時的教學之中,并且教師還可以采用壓縮的方法,把基本的控制線路進行歸納,使得學生不用花費很多的時間去記憶各個獨立的控制線路。教師的關鍵任務是教會學生設計思路,慢慢地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
2.電路工作原理分析。如何解決工作原理分析,突破控制電路原理圖與實物安裝圖分不清的問題。原理圖要分主電路與輔助電路,明確在電路是向電機供電的干路,輔助電路是從主電路的兩相引出的,向交流接觸器線圈供電,從而通過交流接觸器輔助觸頭實現對電路的控制的電路。電機控制電路的實物連線圖是根據具體電器分布來連接線路的圖。也就是說分析控制電路的工作原理要使用原理圖。實際安裝電機控制電路要用安裝圖。特別是前些年學樣實習條件較差時,我們就要求學生經常對一些常見的電機控制電路由原理圖畫出實物安裝圖,從已知的實物安裝圖畫出其原理圖。
三、漸進式實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