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生謎語及答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小時青來老來紅,立夏時節招頑童,手舞竹桿請下地,吃完兩手紅彤彤。
謎語答案:桑椹。
3.青枝綠葉長得高,砍了壓在水里泡,剝皮曬干供人用,留下骨頭當柴燒。
謎語答案:麻。
4.麻布衣裳白夾里,大紅襯衫裹身體,白白胖胖一身油,建設國家出力氣。
謎語答案:花生。
5.高高個兒一身青,金黃圓臉喜盈盈,天天向著太陽笑,結的果實數不清。
謎語答案:向日葵。
6.青枝綠葉不菜,有的烤來有的曬,騰云駕霧燒著吃,不能鍋里煮熟賣。
謎語答案:煙葉。
7.長得像竹不是竹,周身有節不太粗,不是紫來就是綠,只吃生來不能熟。
謎語答案:甘蔗。
8.小時青青腹中空,長大頭發蓬蓬松,姐姐撐船不離它,哥哥釣魚拿手中。
謎語答案:竹。
9.有個矮將軍,身上掛滿刀,刀鞘外長毛,里面藏寶寶。
謎語答案:大豆。
10.冬天蟠龍臥,夏天枝葉開,龍須往上長,珍珠往下排。
謎語答案:葡萄。
11.水上生個鈴,搖搖沒有聲,仔細一看,滿臉大眼睛。
謎語答案:蓮蓬。
12.兩葉花四朵,顏色白又黃,一年開一次,八月放異香。
謎語答案:桂花。
13.兄弟幾個真和氣,天天并肩坐一起,少時喜歡綠衣服,老來都穿黃色衣。
謎語答案:香蕉。
14.胖娃娃,滑手腳,紅尖嘴兒一身毛,背上淺淺一道溝,肚里血紅好味道。
謎語答案:桃子。
15.海南寶島是我家,不怕風吹和雨打,四季棉衣不離身,肚里有肉又有茶。
謎語答案:椰子。
16.半截白,半截青,半截實來半截空,半截長在地面上,半截長在土當中。
謎語答案:蔥。
17.冬天幼苗夏成熟,滔滔海水是活土,根浮水面隨浪晃,身潛水中漫起舞。
謎語答案:海帶。
18.架上爬秧結綠瓜,綠瓜頂上開黃花,生著吃來鮮又脆,炒熟做菜味道佳。
謎語答案:黃瓜。
19.一物生得真奇怪,腰里長出胡子來,拔掉胡子剝開看,露出牙齒一排排。
謎語答案:玉米。
20.一物生來真奇怪,它是世上一盤菜,娘死以后它才生,它死以后娘還在。
謎語答案:木耳。
21.一個黃媽媽,生性手段辣,老來愈厲害,小孩最怕它。
謎語答案:姜。
22.一頂小傘,落在林中,一旦撐開,再難收攏。
謎語答案:磨菇。
23.臉圓像蘋果,甜酸營養多,既能做菜吃,又可當水果。
謎語答案:西紅柿。
24.樣子像小船,角兒兩頭翹,骨頭在外面,肉兒里頭包。
謎語答案:菱角。
25.弟兄六七個,圍著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全扯破。
謎語答案:大蒜。
26.脫去黃金袍,露出白玉體,身子比豆小,名子有三尺。
謎語答案:大米。
27.號稱山大王,樹干沖天長,葉兒尖似針,造屋好做梁。
謎語答案:杉樹。
28.身穿綠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兒多,個個黑臉膛。
謎語答案:西瓜。
29.四季常青綠,只是花開難,攤開一只手,尖針已扎滿。
謎語答案:仙人掌。
30.打起高柄傘,穿起麻布衣,生來不怕熱,為何脫我衣。
謎語答案:棕櫚樹。
31.蓬蓬又松松,三月飛空中,遠看像雪花,近看一團絨。
謎語答案:柳絮。
32.有根不著地,有葉不開花,日里隨水漂,夜里不歸家。
謎語答案:浮萍。
33.一個老漢高又高,身上掛著千把刀,樣子像刀不能砍,洗衣賽過好肥皂。
謎語答案:皂角樹。
34.樹大如傘葉層層,一生可活幾千年,人人愛它做櫥箱,香氣撲鼻質量堅。
謎語答案:樟樹。
35.皮肉粗糙手拿針,懸巖絕壁扎下根,一年四季永長青,昂首挺立伴風云。
謎語答案:松樹。
36.天南地北都能住,春風給我把辮梳,溪畔湖旁搭涼棚,能撒雪花當空舞。
謎語答案:柳樹。
37.花中君子艷而香,空谷佳人美名揚,風姿脫俗堪欽佩,縱使無人也自芳。
謎語大全及答案
:蘭花。
38.青枝綠葉顆顆桃,外面骨頭里面毛,待到一天桃子老,里面骨頭外面毛。
謎語答案:棉花。
39.幼兒不怕冰霜,長大露出鋒芒,老來粉身碎骨,仍然潔白無雙。
謎語答案:小麥。
40.池中有個小姑娘,從小生在水中央,粉紅笑臉迎風擺,身挨綠船不劃漿。
謎語答案:荷花。
41.小小金壇子,裝著金餃子,吃掉金餃子,吐出白珠子。
謎語答案:桔子。
42.生根不落地,有葉不開花,街上有人賣,園里不種它。
謎語答案:豆芽。
43.小時胖乎乎,老來皮肉皺,吃掉它的肉,吐出紅骨頭。
謎語答案:棗。
44.頭戴節節帽,身穿節節衣,年年二三月,出土赴宴席。
謎語答案:竹筍。
45.紅口袋,綠口袋有人害怕有人愛
謎語答案:辣椒。
46.上搭棚,下搭棚開黃花,結青龍
謎語答案:絲瓜。
47.小時青,老來黃金色屋里小姑藏
謎語答案:谷子。
48.青青果圓溜溜,咬一口皺眉頭。
謎語答案:梅子。
49.小小花兒爬籬笆,張開嘴巴不說話,紅紫白藍樣樣有,個個都像小喇叭。
謎語答案:牽牛花。
關鍵詞:探究;合作;小學;語文
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而小學則是培養學生思維模式和探究精神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小學教育階段引進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可對小學教育事業起到明顯的積極作用[1]。小學生具求知欲強、思維靈活多變、表現欲望強等特點,而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恰好可以令小學生的特點得到充分發揮[2]。若將此模式運用到小學語文課程當中,可顯著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進而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但小學生學習自主性較差,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如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開展探究合作學習,已成為廣大教育者研究的重點。
一、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新課程標準的核心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和中心,要想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就必須引導學生自主開展探究。自主性探究若建立在強烈意愿的基礎之上,將極大地推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故事、謎語、懸念等都是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教師若以此為背景開展課程,就可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以《荷花》這一課為例,教師可在上課前給學生出一個謎題:“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利用小學生喜歡猜謎的特點,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若教師直接以“今天,我們來學習荷花”開始講授課程,授課方式較為單調乏味,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通過學生喜歡的謎語引出本次的教學內容,比直接進行教學更具吸引力,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欲望。
二、增加學生合作學習的動力
小學生具有爭強好勝的特點,高年級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有了較大的提升,教師可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進行分組教學。使小組之間相互競爭、相互促進,進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每個學生的性格和優點都是不同的,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組,確保組內各成員都能發揮作用,進而保持學生合作學習的欲望。
以《安塞腰鼓》這一課為例,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完以后引導學生小組內進行探討,探討內容為安塞腰鼓在表演時傳達了什么樣的氣勢和感情。探討完之后,讓每個小組都說一說自己的答案,說的最正確、最多的小組可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分組合作學習能讓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可在不斷提升學生小組合作意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際關系,因此保持學生合作學習的動力極為重要。
三、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避免偏離課程內容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較為分散,邏輯性較差,在思考問題時常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特別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時,極易偏離課程的內容和任務[3]。此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適當的提醒,以培養學生按照任務來進行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以《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為例,教師為各小組分配好合作探討的問題之后,應該進行適當的巡堂,關注每個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情況及每一位同學參與討論的情況,若有同學未參與討論,教師應了解學生不參與的原因,及時給予學生幫助。若學生在討論的過程當中將電視情節、游戲等帶入課堂,教師應及時提醒學生本次學習的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合作探究,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
四、讓學生在探究合作中學會學習的方法
會學遠比學會更加重要,新的課程目標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優質課堂不再以學生掌握的知識量為判斷標準,而是以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為準[4]。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同時,要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從而學會如何自主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發現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主體。
以《彩色的翅膀》為例,在學生對文章當中海島惡劣的自然環境產生不解時,教師不必著急告訴學生海島的地理位置,可將以下問題拋給學生:“為什么冬季中國北方的氣候寒冷干燥,而南方則溫暖潮濕?”利用小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應在學生發現問題時引導學生自己查找答案,學會學習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幫學生解決問題。
探究合作學習是新時代下的產物,該教學模式能有效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探究合作學習可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力來達到優質教學的目的,既可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又可推動教學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申建華.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內容的設定及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5(04):43-44.
[2]劉曉玲.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5(10):133.
一是表述準確。于天老師的的教學語言內容貼切、準確、易于理解,不含糊其辭,也不拖泥帶水。例如,在初步分析《打字機》樂曲的背景知識時,簡單而又準確明了介紹了樂曲背后的有關打字機的歷史由來、使用方法等科學知識,拓展了音樂教學的內容和知識點。準確、貼切、具備嚴密的科學性的教學語言,既符合音樂課本身要向學生傳授科學的音樂知識的目的,也是對音樂教師所用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
二是形象生動。于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語言十分形象生動,不僅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拓展思維境界。例如,在全曲聆聽環節,于老師現場隨音樂畫圖形譜,動作和音樂配合得十分貼切巧妙,左手的參與形象的表現了打字時“換行”的動作,將視覺、聽覺進行有機結合,將樂理結構進行巧妙展示,促進了學生對基本樂理知識的理解掌握。在感受樂曲旋律起伏時說:“這里的旋律起伏很大,就像你們重慶,(重慶方言)都是山。”這樣的教學語言既形象又生動,幫助學生易于理解。
三是聲情并茂。當于老師問及學生兩個相似樂句分別有幾拍時,學生的兩種答案都不正確,教師說:“你們是正方,他們是反方,我就是正反方,看看到底誰對了?(再次聆聽后,學生明白了正確答案)哈哈哈,我對了,真高興”。當于老師需要學生做好準備時,唱起:“準備好了嗎?”學生立馬回應“時刻準備著”。最為經典的當屬學生根據B段創編對話歌詞的時候,學生的即興生成令在座教師大聲叫好。
我覺得音樂課堂的教學語言就要象于天老師那樣“聲情并茂”,將自己的語言和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投入到對音樂教學的責任心里去,使課程達到了“高質量”、“高效率”。“教師的語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靈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學的藝術首先是打動人心的談話的藝術。”因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教師語言魅力的要求特別高。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善于選擇和運用既準確、精煉、韻律、富有文彩,又不乏風趣和幽默的語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學習效果,是對每位小學音樂教學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一、言之有物,追求豐富樸實的教學語言
“言之有物”是指教學語言指向音樂教學的具體內容。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講課的內容既要圍繞音樂基礎知識,又要不局限于音樂,拓展教學知識的內容,拓寬知識面;既不能生搬硬套,教條主義,又不能過分旁逸斜出、空發議論。概而言之,應做到言之有物,論之有實。小學音樂的教學語言不僅要求科學、準確,還要有效鏈接新舊知識,讓音樂和生活相聯系,教學生習得方法,最大限度地充實教學內容。要達成以上目標,就要求教學語言既豐富又樸實,能帶給學生嚴謹、科學的音樂知識。
我在教欣賞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陽》時,為了在欣賞前激發學生想聽這首歌的興趣,于是問:你們知道帕瓦羅蒂嗎?你們知道這首歌為什么在意大利如此流行?你們可知道歌曲成名背后的故事?這些問題很新鮮,能激起學生聽這首歌的欲望。在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常常會用一些概念不清的教學語言,容易引起條理混亂,學生聽后不知所云,或曲解定義,或模糊謬傳。有的教師音樂教學語言不夠嚴謹,有的甚至把音樂基礎知識介紹錯誤,例如混淆了作曲家的國籍;有的教師在上課時會說:“不要趕節奏”,“請緩慢一些節奏”等詞語,把“節奏”等同于“速度”,混淆了節奏的內涵,諸如此類,不利于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
二、言之有趣,提煉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
“言之有趣”,就是語言幽默風趣,使學生對之產生興趣。恰如古語所云“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學生能否對音樂理論課感興趣,關鍵在于教師在教學中能否設疑激趣,扣人心弦;在于教師的語言能否深入淺出,化枯燥為有趣。因此,教師要廣采博聞,善于將與教材有關的笑話、故事等素材引入課堂,在教學中運用自如,游刃有余,讓學生感到音樂知識易于理解,音樂課堂新奇多趣。
為了增強音樂課程的趣味感,我通常會采取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等方式,讓小學生參與體驗,這些都能起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如在描寫小動物的歌曲教學中,像《小燕子》《小蜻蜓》《小青蛙找家》等等,以《小青蛙找家》為例,我在課前給學生這樣一個謎語:“碧綠的衣裳身上披,大大的眼睛頭頂長,寬寬的嘴巴大又大,捉蟲的本領真高強”,學生爭先恐后地猜謎語,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授集體舞音樂課《小牧民》時,我先讓學生觀看電視中的蒙古族人民在草原生活情景,播放影碟《駿馬奔馳保邊僵》《草原之夜》等音樂和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蒙古族牧民“雙手勒馬”、“單手勒馬揮鞭”、“擠奶”等動作,模仿音像制品中的蒙古族兒童舞蹈音樂。這些方法能烘托課堂氣氛,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其效果必然比枯燥乏味的注入式教學要好得多。
三、言之有韻,呈現富有韻律的教學語言
關鍵詞:小學 低年級 漢字教學 新模式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作為記錄漢語書寫的一種符號系統,漢字形成了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符號體系。學好漢字是學生學好語文必不可少的環節,而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漢字學習尤顯重要。
一.當前小學低年級漢字教學情況
當前我國小學使用的語文教材主要有人教版、蘇教版、冀教版、魯教版、北師大版等。渭南市小學主要使用北師大版本語文教材。北師大版一年級識字量已過1000字,二年級達1300字。如此龐大的識字量對剛步入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很困難的。
以渭南小學為例,低年級漢字教學情況如何呢?大多數一年級語文教師對教材上《寫字表》中的一類生字、《認字表》中的二類生字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一類生字,教師按“學拼音分析漢字筆順筆畫組詞”的模式講解漢字,然后讓大量重復抄寫。對二類生字,一年級教師一般只領讀,不要求學生掌握,二年級教師則會減少講解時間,要求課前預習,給生字注音及找出生字的詞語,上課時簡單講解,之后讓學生大量機械抄寫來記憶。[1]
據初步調查,這種漢字教學效果是學生普遍認為漢字不好學,學起來很困難,很容易忘字。其原因主要在于h字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枯燥。首先,讓學生機械性重復抄寫、組詞、默寫等,這種單一練習,枯燥無趣,學生不懂得漢字活學活用,學習效果較差。其次,教師缺乏系統有效的漢字教授手段,學生無法掌握靈活多變的識字方法,導致學生獨立識字能力降低。
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2]”。而當前傳統的漢字教學極大扼殺了學生的漢字學習興趣,也無法感受漢字中的美感。因此,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而言,需要創新傳統的漢字教學模式。
二.小學低年級漢字教學新手段探索
(一)充分利用漢字字理理論進行漢字教學
“漢字是唯一一種集音、形、義為一體的字理文字[3]”。字理,也就是漢字的構字理據。運用漢字字理理論進行漢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一個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象形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古時的人們根據事物具體形狀,“畫”出文字表詞,形象而直觀,此稱之為象形。如“山”的造字本義是起伏疊嶂的峰嶺。教師講解時,可先告訴學生“山”的本義,然后在黑板上寫出甲骨文“”或展示甲骨文“山”的圖片,然后讓學生看看遠處的山或者想想自己見過的山的樣子,最后認真強調讀音“shān”,以識記漢字“山”。類似地,教材中的“水”、“鳥”、“門”、“車”等象形字都可以用此方法教學。
而指事,則是用指示符號或在象形字基礎上加指示符號來指示字義所在。教師在教這類字時一定要引導學生認識指示符號及其所指示的意思。如“刃”字,教師要先亮出象形字“刀”字,然后在道口處點出指示符號,告訴學生這個地方是刀刃所在,所以“刃”字表示刀刃。類似的還有“本”、“三”、“上”、“下”等字。
會意是會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漢字的形體和意義來造字的。講解時一定要注意講到這類字的幾個分解字體及這幾個字的合體意思。如“從”由兩個“人”組成,前后相隨表示一個人跟從另一個人行走。又如“尖”、“雙”、“北”、“淚”等。
形聲由表示讀音的聲旁字和表示意義類屬的形旁字構成。而形旁、聲旁字大都來源于以上三種文字,因為其結構形式感最強,且有一定的規律性,因此漢字多以形聲字為主。有些形聲字有看字知義曉聲的特點,便于識記,如“粒”字,形旁是“米”,表示它和米有關,聲旁是“立”表示“粒”的發音與“立”字一樣。再如“蘋”、“樓”、“清”、“橋”等。
(二)深入挖掘漢字趣味性進行漢字教學
對于一下子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通常更容易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1)簡筆畫教學
簡筆畫具有簡單明了、趣味性強的特點。作為低年級的小學生,其思維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維,教師通過簡潔、形象化的簡筆畫,來讓學生識記漢字。如二年級語文下冊《植樹》一課講到“棵”字時,利用簡筆畫可讓學生更形象地記住這個字。首先畫出一個冬天干枯的樹枝,然后跟學生講述,春天來了,樹枝抽出了新枝芽,然后樹葉變綠,開始開花,等到花開了,結滿果子,就完成了樹的一輪使命。向學生講述生命就是這樣本末循環,生生不息。這樣直觀生動的教學方式,能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漢字的興趣。
(2)講故事教學
小學生最愛聽故事。教師把生字巧妙融入故事里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在學年級下冊中《丁丁冬冬學識字》這篇課文時,老師可啟發學生,家長每天給我們做飯,每天從市場買回來的都有什么蔬菜呢?老師可以拿出圖片,比如蘿卜。引導學生想想家長們去菜市場都和哪些蔬菜朋友見面了呢?然后,學生發言,說有白菜、菜花、茄子、番茄等,老師把學生說出的蔬菜名字一一對照圖片,讓學生進一步加深認識。并且引導發現草字頭的漢字與蔬菜有關的,然后再問他們除了蔬菜,還有什么是和草字頭有關的,拿出水果類的圖片,引發他們思考,比如蘋果、草莓、菠蘿等。此種富有趣味性的小故事學習漢字,可開發創造力和想象力,更方便識記理解漢字。
(3)猜謎語教學
漢字教學中可開展猜謎語、做游戲等形式的漢字教學活動,將本枯燥的漢字以趣味性猜謎語的形式呈現,寓教于樂。如,一口吃掉了牛尾巴是“告”;張口去吃天是“吞”;八張口是“只”,又如字謎“一人”(答案“大”);“二人”(答案“夫”)。此方式風趣好玩,不但激發學生興趣,且能引發共鳴。
(4)多彩圖畫教學
低年級小學生喜歡色彩豐富的圖畫。教師可以在字義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輔的背景,構成多種顏色的圖畫來進行漢字教學,直觀形象,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記得更長久。
(5)編兒歌教學
低年級的小學生,愛唱愛跳。若能將學起來枯燥單調的漢字變成他們喜歡的兒歌,肯定樂于學習。例如,在二年級下冊的《丁丁冬冬學識字》中,生字加上之前掌握的字,“青”、“清”、“請”、“晴”、“情”、“蜻”,可結合到一起編首兒歌:“春來了,出門看,草兒青,流水清,開門迎春要說請,暖暖太陽天氣晴,小朋友幫忙做事情,看著游戲空中的小蜻蜓。”這種有趣的方式,不僅可加深認識生字,復習學過的漢字,更增添了學習的成就感。
(6)加減法教學
平常的教學,學科與學科之間彼此獨立的,沒有相互聯系。如果教師在漢字教學中,加入數學的方法,肯定會讓學生更加感興趣,并積極參與進來。如:
種-禾=() 人+木=() 米+分=() 秋-火=() 蜻-蟲+日=()
這種各科之間相互借鑒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漢字的生動有趣,更能使他們在上課時注意力集中,獲得更好地學習效果。
三.結語
作為世界上最為古老的語言之一,漢語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而漢語使用的文字――漢字,又是難學語言中最難學部分。漢字在我國小學低年級教學中尚且存在難學難教的問題,那在非漢字圈學生中進行漢字教學更是存在不少難題。因此,對漢字教學模式的不啻蔥率前諼頤敲媲靶枰長期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劉慶,朱成華,張菊紅,易杰.當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調查與分析――以秦東為例[J].語文學刊,2016(7):131-132.
[2]夏家發.小學語義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3-4.
[3]曹海燕.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幾點做法[J].小學教學參考,2013(03):35.
一、以講故事導入新課
每次上新課,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自編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樂,從講故事開頭,創設一種情景來導入新課。小學生活潑好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在課堂上經常會玩與學習無關的東西,教學秩序難以維持。但一說到講故事,教室立刻安靜下來,學生個個豎著耳朵聽講。故事講完了,他們還沉浸在故事里,動腦筋為故事里面的小動物想辦法解決困難,解答問題。小故事營造出濃郁的課堂學習氣氛。
例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時,筆者編了一段小故事:“喜羊羊和懶羊羊在樹林里采蘑菇,喜羊羊的籃子里有8個蘑菇,懶羊羊的籃子里只采到了3個蘑菇,懶羊羊就在一棵小樹下睡著了。就在這時,灰太狼忽然從一棵大樹后面沖了出來,一下就抓住了懶羊羊,嚇得懶羊羊直喊救命。喜羊羊?到呼喊聲馬上趕了過來,看到這種情況,喜羊羊對灰太狼說:‘灰太狼,我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答對了,你就把懶羊羊抓到你的狼堡里去;如果你回答錯了,你就把懶羊羊放開,好嗎?’灰太狼不知是計,就爽快地答應了。喜羊羊就說:‘我的籃子里有8個蘑菇,懶羊羊的籃子里有3個蘑菇,請問8和3哪個大?’灰太狼整天就知道抓羊,它怎么會知道這些比大小的知識呢?它一心想著把懶羊羊抓到狼堡里去,就說:‘當然是3大了。’小朋友,你們說灰太狼回答得對嗎?”學生個個爭相發言,積極性非常高,在教師的指導下,很快就學會兩位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
學生通過做習題,可以達到鞏固數學知識、深化教學內容的目的,但是,大部分小學生在做數學習題時會有一種枯燥乏味的感覺,這樣,不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增加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改變練習的形式,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例如,當學生在認識圓時,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進行演示,讓學生觀看輪子是圓形的公交車、電動車、自行車在一起行駛的場面,然后讓學生觀看輪子是多邊形、三角形等交通工具在一起運行的場面,此時,學生會說:“這樣的車坐上去太危險了!”此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交通工具輪子的形狀都是圓形的呢?”學生在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下,能夠幫助教師進一步引發他們探究圓的學習動機。
三、培養動手習慣
培養學生動手習慣,提高他們思維能力是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常用策略。數學知識的特征就是抽象。而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在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發展階段,要使他們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僅僅憑借老師的語言講述是滿足不了學生學習需求的。所以,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教學資源,盡量為學生創造有利的學習條件,努力培養學生養成動手、動腦的好習慣,讓他們真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此外,老師要善于把學習、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等有機的結合起來,著力解決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問題。更要注意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出發,促使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盡量讓學生觀察、操作、思考有關數學問題與現象,不斷增加學生參與各種有益活動的機會,把有關數學知識的外現動作過程同內隱思維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具體化,進而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可以在學生自身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比一比”、“看一看”等,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培養了他們的數學思維。
四、組織數學競賽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有比較強的表現欲望與較強的好勝心,且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認可與關注。基于此,教師可依據這一特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組織各種競賽,以便在競賽過程中調動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積極展現自我,繼而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實現數學學習水平的提升。比如在學習“加減運算”一節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比賽,看誰算得又準又快;或者是組織數學小故事比賽、剪圖形比賽、猜(數學)謎語比賽……通過各種類型的競賽,將小學生引入數學世界中,讓其在游戲競賽的過程中快樂學習、快樂成長。除此之外,教師能夠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引導其戰勝數學學習期間所遇到的每一個難題,且使其慢慢意識到競爭、團結協作的意義,最終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實現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效果。
五、注重合理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