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生考察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高校社會實踐實效性評價體系的建設原則
1.主體的原則
大學生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是社會實踐活動的執行者和參與者,通過開展有目的、有價值的社會實踐活動,滿足大學生主體的發展需求,立足于“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建設立場,充分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價值實現,是建設社會實踐實效性評價體系的主要原則。
2.客觀性的原則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實效性的評價體系還應注重實踐活動的客觀性原則,培養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是建設社會實踐實效性評價體系的重要立足點。因此,在評價體系的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社會實踐活動的客觀性和現實性。
(二)高校社會實踐實效性評價體系的主要內容
1.主體的自我評價
主體的自我評價主要是指大學生主體的自我評價,即對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前后自身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專業素養、意念精神等方面所發生的變化進行客觀的評價,挖掘優點、找出不足,以實現自我的提升和進步。
2.外界對主體的評價
外界對主體的評價主要包括教師對學生的社會實踐評價、家長對學生的社會實踐評價、實習單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評價等三個方面。
3.主體對外界的評價
主體對外界的評價主要是指大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之后對于校方和實踐單位的評價,從自身的實踐感受和心得出發,對高校和企事業單位關于開展社會實踐方面的問題進行綜合評價,不斷提升教師、高校、實踐單位的實踐工作開展的效率和價值。
二、高校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的評價要素和評價方法
(一)評價要素
1.社會實踐過程監測階段
社會實踐過程監測主要是高校和實踐單位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對學生的主體思想意識、實踐風險預防能力、目標矯正能力等的動態監測和管理過程。因此,高校學生的社會實踐實效性的評價體系要注重實踐過程監測這個評價要素,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考察。
2.社會實踐活動總結階段
通過采取各種有效的方式,促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實習單位之間等進行實踐后的總結與經驗交流,完成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和歸納,有益于學生發現自身的優勢和不足,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養。因此,在高校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評價方面,務必要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綜合考慮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影響。除此之外,校方在學生社會實踐成果的評價和考核方面,可以建立相應的獎勵制度,表彰優秀的實踐成果,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二)評價方法
1.實踐開始與實踐結束評價相結合
在高校學生的社會實踐實效性的評價方面,要采取實踐準備階段、實踐過程階段與實踐成果考察三方面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進行綜合考查與評估。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評價方法的合理性和全面性,也增加了評價方法的客觀性。
2.靜態與動態評價相結合
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評價的靜態評價內容主要是學生實踐報告、實踐單位為學生出具的實踐評語以及學生在實踐活動完成后的心得體會等,通過對這些內容進行評價和考察,了解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主要收獲和成長。動態評價主要是指校方和實踐單位對于學生在校期間和實踐單位的具體行為表現,針對學生實踐過程中的表現,修正有關學生的評分或結論,記錄學生成長和進步的點滴,綜合評價學生的實踐成果。
3.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定性評價主要是指在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思想認識、價值觀念、精神狀態等發生的變化進行評價。定量評價主要是指在實踐過程中,針對大學生在實踐單位或地點的實際表現、言行舉止、工作效率等進行量化評價,將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實踐成果進行量化考核,并建立相應的考核標準,正視學生的能力與水平的提升。兩者結合分別對學生進行全面、深刻的評價和考察。
三、結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評價,是指價值評價主體依據一定的標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之間的價值關系的把握。要準確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評價的內涵,我們應該把握三個關鍵詞,即評價主體、評價客體和評價標準,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評價的要素。評價主體是指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中進行價值判斷的人,與價值主體不同的是,評價主體可以是價值主體(大學生),也可以是參與價值創造活動的人(教育者),還可以是其他社會機構等。評價客體是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對象,即價值主體與價值客體之間的關系,對關系的把握包括判斷是否相關、關聯的正負、關聯度的大小等。評價標準是衡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客觀尺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評價作為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之間關系認識的重要途徑,其特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價值實現效果表現形式的間接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實現沒有,實現的程度如何,很難直觀地進行觀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是一個客體主體化的過程,它內化為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思想,外化為大學生的行為,包含理解、認同和運用三個層次。理解層次的價值很容易進行評價,可以通過思想政治理論的考核完成。認同層次的價值的判斷就要通過設計調查問卷,掌握大學生在相關問題上的態度來判斷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比如通過大學生對“六個為什么”的認同程度來考察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通過大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程度考察大學生的愛國熱情,通過大學生對現實道德和法律等問題的看法考察大學生的道德和法律等決斷能力。運用層次的價值評價就有一定難度了,行為的產生受到思維水平、環境、情緒等多方面影響。大學生的思維活躍、易受外界影響且情緒波動較大,這些都是決定他們行為的重要因素,也是不可控因素,增加了評價的難度。
2.價值實現時間的延遲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要解決大學生的思想問題的,本質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需要的回應。對于一些突發性和應急性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可以立竿見影地體現出來,比如化解中大學生過激的言行。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評價要放在它對大學生一生的影響來看,它的實現時間不是在教育過程中或者是教育結束之后立刻顯現,而是通過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對他的發展終生發揮作用。比如很多畢業生都會感慨“到了社會上才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這種時間上的延后性,是精神領域工作所特有的,它們往往是在人心里埋下了思想的種子,遇到合適的土壤才會生根發芽。因此,考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不能只看一時一事,而是要通過長期的綜合考察。
3.價值實現程度的難量化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程度是指立足于大學生的思想現狀,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精神需要滿足、引導和提升的程度。它的難量化性根源于人的思想的難量化和個體差異性,也源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間接性和實現時間的延后性。價值實現程度的難量化性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評價指標體系的制定增加了難度。要解決這一問題,只有逐一根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內容分別制定出合理的量表,再對其進行加權,最終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評價標準。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評價的幾個維度
維度是指一種視角,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對一個事物做出判斷、說明、評價的條件。要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評價中的難題,我們在制定評價指標體系時必須全面考察,重點把握幾個基本維度。
1.主體維。評價主體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評價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評價中居于重要地位。馮平在其《評價論》中對評價主體在評價中的重要作用有精辟的論斷:“評價是以評價主體的心理背景和評價圖式為前提的,而評價的圖式不是評價主體生來具有的,它是評價主體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特定的社會活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于當下的評價活動來說,評價的圖式和評價的標準是先在的,但卻不是先驗的。它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評價主體社會活動的產物。”[2](P41)評價主體的生理基礎、潛意識、個性、知識結構、社會規范意識和價值觀念都將對評價的結果造成影響。不同的評價主體、同一評價主體在不同心理狀態下,即使運用同一評價標準對同一價值關系進行評價,所得出的結論也是有區別的。既要發揮評價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將其各方面的素質充分調動起來,又要將評價主體的主觀意識對客觀評價標準的影響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中,這是在評價指標體系的制定中應考慮的第一個維度。首先,這需要根據不同種類的評價主體有針對性地制定對應的評價內容,如自我評價就應該側重于對大學生自我認知和行為的考察,而社會評價則是對大學生群體思想和行為的評價。其次,在評價體系設計中,應有對評價主體的生理基礎、潛意識、個性、知識結構、社會規范意識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測評,得出對評價主體的生理、心理和智能等素質的綜合評價,作為其價值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參考。最后,對同類評價主體中的不同個體,要將其得出的評價結果進行比較,從而得出較為客觀的評價。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假期前,院團委向全院廣大同學發出了《關于開展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并印發人手一份的社會實踐活動登記表,各系學生會(分團委)積極響應、認真落實,根據自身專業特點,確定實踐方向,作好動員工作。廣大同學都以認真的姿態對待這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熱情的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從而鍛煉了廣大同學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了廣大同學的綜合能力。
二、 緊密結合實際,多形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今年我院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堅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各社會實踐點的實際情況,各系因地制宜,根據實際需求開展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 從組織形式上看,主要有兩種形式:
1.分散活動。其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從區域劃分,有農村的、有城市的、有內地、有沿海的;從內容上劃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險的,有房地產開發的,有市場營銷的,有廠礦、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的,有科技扶貧、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產勞動的等等。
2.集體組織。組成社會實踐小分隊,分赴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今年共派出個小分隊和個大篷車,他們分別是桂林工學院黨員大學生赴河池地區的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團,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分隊,旅游學院赴陽朔縣社會調查小分隊,資環系赴桂林柘木鎮社會實踐小分隊,土木系赴興安縣白石村社會實踐小分隊,材料系赴三街村社會實踐小分隊以及由桂林工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的文藝大篷車。
(二)從社會實踐的類型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開展便民服務。各小分隊利用當地的圩日在市場上設立家電維修、單車修理、理發等便民服務點,盡己所能,不怕臟、不怕累,以優質的服務贏得當地群眾的稱贊和好評,同時也努力實踐著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開展文化輔導活動或者是法律宣傳與咨詢活動。暑期不僅中小學放假,而且正是夏收農忙時節,中小學生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之中,大學生們將這些學生集中起來,對他們進行文化輔導。
.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如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組對荔浦縣部分鎮、村產業現狀進行了調查,來分析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并寫出幾分調查報告。
.開展義務勞動,幫助缺少勞動力的軍烈屬、五保戶收割莊稼。下鄉期間,正值夏收時節,許多軍烈屬和五保戶因家里缺少勞力,莊稼熟在地里而無人收割,同學們積極幫助這類家庭,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文藝下鄉。由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文藝大蓬車到村鎮各社會實踐基地進行巡回演出,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開展大學生勤工儉學活動。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學在學院的組織下開展各種各樣的勤工助學活動,一方面了解社會,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環境保護。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進行生態環境調查,宣傳倡導環抱觀念,治理環境污染,裝扮母親河。
.考察實踐。我院集中部分學生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組成三個代表服務團,赴河池地區開展考察實踐活動,加強對黨史、革命史的學習和教育,牢固樹立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今年全院共確定了大學生科研課題一百多項,為迎接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動周,提高我院科技學術水平,各個課題小組紛紛利用假期時間收集數據,抓緊實驗。
總之,今年的社會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形式是多樣的,以提交報告的總體情況來看,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有幾個特點:
()社會熱點問題調查;
()結合專業進行社會實踐。
三、 總結經驗,評比表彰
寫經驗總結、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層次和水平。月份院團委下發了關于暑假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團委、學生會在內部交流的基礎上,對今年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方式、特點、規模、效果、存在的問題及對今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提交一分總結報告。同時,在全院將對表現突出的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評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評選出優秀的社會實踐報告,召開社會實踐交流會,同時,全院共推薦出60多篇不同內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層次和水平的社會實踐報告。
四、經驗和收獲
.學院各級領導的重視,廣大同學的積極參與,是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證。多年來,學院黨政領導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用于社會實踐,并組成社會實踐領導小組,指導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并把社會實踐列入教學計劃,形成制度加以保證。全院廣大同學自覺把社會實踐作為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投身改革、鍛煉才干的重要渠道,積極深入生產第一線,體驗生活。
二、 緊密結合實際,多形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今年我院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堅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各社會實踐點的實際情況,各系因地制宜,根據實際需求開展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 從組織形式上看,主要有兩種形式:
1.分散活動。其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從區域劃分,有農村的、有城市的、有內地、有沿海的;從內容上劃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險的,有房地產開發的,有市場營銷的,有廠礦、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的,有科技扶貧、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產勞動的等等。
2.集體組織。組成社會實踐小分隊,分赴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今年共派出6個小分隊和1個大篷車,他們分別是桂林工學院黨員大學生赴河池地區的"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團,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分隊,旅游學院赴陽朔縣社會調查小分隊,資環系赴桂林柘木鎮社會實踐小分隊,土木系赴興安縣白石村社會實踐小分隊,材料系赴三街村社會實踐小分隊以及由桂林工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的文藝大篷車。
(二)從社會實踐的類型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便民服務。各小分隊利用當地的圩日在市場上設立家電維修、單車修理、理發等便民服務點,盡己所能,不怕臟、不怕累,以優質的服務贏得當地群眾的稱贊和好評,同時也努力實踐著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開展文化輔導活動或者是法律宣傳與咨詢活動。暑期不僅中小學放假,而且正是夏收農忙時節,中小學生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之中,大學生們將這些學生集中起來,對他們進行文化輔導。
3.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如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組對荔浦縣部分鎮、村產業現狀進行了調查,來分析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并寫出幾分調查報告。
4.開展義務勞動,幫助缺少勞動力的軍烈屬、五保戶收割莊稼。下鄉期間,正值夏收時節,許多軍烈屬和五保戶因家里缺少勞力,莊稼熟在地里而無人收割,同學們積極幫助這類家庭,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5.文藝下鄉。由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文藝大蓬車到村鎮各社會實踐基地進行巡回演出,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6.開展大學生勤工儉學活動。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學在學院的組織下開展各種各樣的勤工助學活動,一方面了解社會,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環境保護。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進行生態環境調查,宣傳倡導環抱觀念,治理環境污染,裝扮母親河。
8.考察實踐。我院集中部分學生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組成"三個代表"服務團,赴河池地區開展考察實踐活動,加強對黨史、革命史的學習和教育,牢固樹立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9.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今年全院共確定了大學生科研課題一百多項,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動周,提高我院科技學術水平,各個課題小組紛紛利用假期時間收集數據,抓緊實驗。總之,今年的社會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形式是多樣的,以提交報告的總體情況來看,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有幾個特點:
(1)社會熱點問題調查;
(2)結合專業進行社會實踐。
三、 總結經驗,評比表彰寫經驗總結、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層次和水平。8月份院團委下發了關于暑假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團委、學生會在內部交流的基礎上,對今年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方式、特點、規模、效果、存在的問題及對今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提交一分總結報告。同時,在全院將對表現突出的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評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評選出優秀的社會實踐報告,召開社會實踐交流會,同時,全院共推薦出60多篇不同內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層次和水平的社會實踐報告。
(四)經驗和收獲
1.學院各級領導的重視,廣大同學的積極參與,是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證。多年來,學院黨政領導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用于社會實踐,并組成社會實踐領導小組,指導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并把社會實踐列入教學計劃,形成制度加以保證。全院廣大同學自覺把社會實踐作為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投身改革、鍛煉才干的重要渠道,積極深入生產第一線,體驗生活。
關鍵詞:大學生公寓 實地調查 室內設計 分析總結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本次實地調研是北京林業大學科技創新項目——初探高校大學生公寓現狀與設計的實地考察部分,是設計改造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項目成員利用暑期走訪了包括本校在內的八所高校,分別是北京林業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和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等,對學生公寓進行尺寸測量、實地拍照,并向使用者詢問了的居住感受。按照①空間類型、②空間利用率、③室內家具、④公寓安全、⑤公寓功能性、舒適性與個性等特性五個方面對各高校大學生公寓進行分析評價,并提出初步的改造措施。
一 空間類型
八所高校均為通廊式宿舍[ 雖然青島理工大學的學生公寓中除公共水房外還在每個寢室內安排了獨立的衛生間,但大的結構仍然是通廊式。]——即以一條長走廊串聯起寢室和公共衛生間,可見通廊式仍舊是高校學生公寓設計的主流。這種傳統空間類型的優點是建造成本較低,易于管理,但已越來越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需求[1]。
二 空間利用率
不同專業的學生,對于內空間的利用和分配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文學專業對公寓藏書空間的要求相對較大;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公寓應提供計算機和畫具的安放儲藏空間;體育與音樂相關專業的學生公寓應該注重對器械、樂器安放空間的合理設計。因此應該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生公寓設計,才能提高設計的合理性,達到室內空間的有效利用。
在青島調查員對青島科技大學油畫專業的學生公寓進行了考察。學生物品雜亂無章,特別是畫具畫材因為沒有合理的安放空間,只能隨意堆放,不僅使寢室空間在視覺上顯得擁擠和雜亂,更給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除專業需求問題外,調查員還發現一些有共性的問題,最突出的是在儲物空間不足[ 通過小組調查問卷結果反映,約75%的大學生感到儲存空間不足。]。除了空間實際大小的限制,因室內空間分配不合理造成的空間浪費,也使得可用空間愈加不足。如青島理工大學學生公寓的收納柜,寬590mm,進深560mm,高1700mm,體積僅為0.56m³,遠遠不能滿足該校學生的儲物需求,而不合理的高寬比使得儲物柜上部空間利用困難,給學生帶來更多地不便。
在青島大學學生公寓中,洗刷用具堆放在儲物柜的上方,顯得雜亂,同時墻面腰線以上空間被浪費。設計中應通過的增加簡單隔板從而擴大墻面利用率。
在各高校中都存在角隅空間利用率低的問題。如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生公寓中,在床和陽臺窗戶中間有一個約500-600mm的空間,由于推拉窗戶以及暖氣片的突出,所以空間得不到積極有效的利用。
三 室內家具
高校公寓內部設施一般分為四大類:①休息就寢類,如床②學習工作空間,如桌椅③儲藏空間,如衣柜、書櫥、鞋架等⑤衛生空間 如廁所,洗手臺、淋浴間等。現在很多新建宿舍中都使用了上床下書桌的整體式家具。它是把睡眠、學習、儲藏等多個功能構件組合成一個整體,節省了空間、便于使用[2]。但是在實地調查中卻發現這種整體式家具存在床位遮擋自然光、桌面長度不足等問題,給人以壓抑感而且又比較耗能。在設計中應該增加采光,并調整書桌尺寸,使之滿足電腦的放置。
以下是問題較突出的幾點:
1儲藏空間設置不合理,櫥柜設計不合理。
2學習空間狹窄。
3沒有鞋架和洗刷用品架。
4衛生間的通風不夠,洗手臺不能同時供應多人使用。
5 地面鋪裝方式及材質導致地面不易清理。
6 暖氣片的安置不夠合理,利用率不高;風扇安裝的位置導致上鋪吹不到風。
四 公寓安全
公寓安全是學生生活最基礎的保障。在青島科技大學女生公寓中,調查員所考察的宿舍位于2層。當調查員走進其寢室時,最吸引眼球的是陽臺上堆砌的畫架,詢問之下才得知,這是為了防盜——這里的窗戶上沒有直接的安全措施和防護設施,易進賊。如此粗心的設計令人驚訝,所以學生人身及財產安全的保障必須作為設計的重中之重,否則根本無法保證學生最基本的居住需求。
除此之外,調查中還發現了地面的防滑問題,家具攀爬不太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合理尺度的問題。
五 公寓舒適性,個性及特性
在二三十平的空間中,除了要滿足六個人(或八個)的生活學習最基本需求外,幾乎給不了學生更多空間。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學生的需求也變得更加豐富,大學生公也需要與時俱進,提高品質。從調研的眾多公寓中不難發現,公寓中的照明、通風、家具、空間形式及墻面地面材料的選擇等能夠影響空間品質的細節,都缺乏設計上的考量,十分粗糙、簡陋。公寓設計的合不合理是要求空間的舒適度和最基礎的功能性,而一個有個性有特性的空間則能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3]。
青島科技大學學生公寓中地面鋪設的材料是學生自己購置的商品,而公寓本身的地面是水泥地面。水泥地面給人一種冰冷的感覺,且不易清潔。學生公寓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活四年的地方,就像學生的另一個家,應該給人以舒適、放松的感覺。所以改造學生公寓,重新定義學生公寓設計目標是有必要的。
六 總結:
通過實地調查,對于高校學生公寓現狀有了一個大致的認識。學生公寓受宿舍狹小面積所限,又加上設計的不用心,大都顯得擁擠雜亂、缺乏舒適度和親切感。學生公寓的空間需要被更加高效的利用,同時需要提高空間的品質,努力實現為學生提供安全舒適、符合專業需要和大學生心理需求的高品質學生公寓。
希望通過以下幾個簡單的措施能有效提高學生公寓設計水平:
1 安全方面:注重門窗的安全設計,增加設置室內貴重物品儲藏柜。
2 舒適度方面:增強采光通風,避免或減少西曬。地面與墻面在毛坯基礎上進行裝修,盡可能使用木質色的材料,色調溫和,給人以舒適的感覺。
3 功能性方面:在滿足學生學習和正常生活的基礎上,充分開發現有場地,設計出多功能空間。
4 空間劃分方面:空間合理的劃分會使居住者日常生活更便利。例如:建議學習區與休息睡眠區分離,學習工作位置接近窗戶,床的位置可以遠離窗戶,陽臺有可移動的隔斷可以做到干濕分離。
5 公寓的個性和特性:利用不方便使用的角隅彈丸之地,進行設計,使之富有個性和趣味,從而提高整個宿舍的空間感受,達到提高學生居住質量、激發其創造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鄂崧,淺談高校學生宿舍設計(J),山西建筑(31),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