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綠色食品調查報告

綠色食品調查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綠色食品調查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綠色食品調查報告范文第1篇

集合以后,我們異口同聲地喊出了這次活動的口號:“關心他人,關愛健康,關注未來”!我們迅速地分好組,解散了,找到各自的同伴,懷著激動的心情出發了。

我們小組四個人,奮力前進,尋找合適的采訪對象。

這時,我們看到了一位正在泉邊散步的阿姨,我們眼疾手快,連忙走上前去,圍住了那位阿姨。孫若彤首先說話了:“阿姨您好!我是小主人報的實習小記者孫若彤,請問我們能問您幾個關于食品安全的問題嗎?”阿姨笑了笑,說:“你們問吧!”我問道:“請問您知道什么事綠色食品嗎?”阿姨回答:“我認為綠色食品就是無公害、純天然的食品。”“您認為日常生活中怎樣才能做到食品安全呢?”“我覺得應該去一些大型商場買東西,這樣比較安全。”“看來您對食品安全問題比較了解,謝謝您的配合!阿姨您貴姓?”“免貴姓王。”“王阿姨再見!”初戰告捷,成功地采訪了王阿姨,我們更加有信心了,繼續興致勃勃地尋找目標。

隨后,我們又一起采訪了宋叔叔、鄭阿姨等二十多位游客,把我們想到的問題全部了解了。

通過這次社會大采訪活動,我們懂得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只是,尤其是關于食品安全問題,我們又了更深刻更詳盡的了解。同時,采訪活動也鍛煉了我大膽、主動、積極與別人對話的勇氣,收獲非常大。我們期待著下一次社會大采訪活動的到來。

【小學敘事作文素材】

小學生作文:低碳生活調查報告

小學生敘事作文:玩電腦也能學好知識

小學生敘事作文:快樂的校園生活

綠色食品調查報告范文第2篇

關鍵詞:寶坻區;土壤質量;元素背景值;重金屬污染;特色農業區

中圖分類號:S151.9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3.06.013

土壤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礦物質,土壤地球化學測量是研究土壤化學演化、生態地球化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土壤元素背景值是研究土壤環境質量現狀的重要內容,也是檢驗土壤環境質量的基礎數據;土壤污染特征揭示了土壤重金屬元素表生富集、農作物毒害性、生態化學污染及潛在的生態危險。在分析研究寶坻區農業土壤質量各項指標的基礎上,為科學評價土壤質量現狀、提高土壤生產力提供科學依據。

1∶5萬綜合地質調查區位于天津市北部寶坻區,南北長65 km,東西寬45 km,面積約1 510 km2。寶坻區地處“九河下梢”,歷史上曾因眾多河流攜帶大量沖積物的不斷淤積,形成了土壤的主要物質。本區土壤類型為潮土,又可細分為普通潮土、濕潮土、鹽化潮土和鹽化濕潮土4個亞類。

1 材料和方法

1.1 土壤樣品采集

為查明寶坻區土壤中化學元素的分布特征,在充分考慮土壤特征、成土母質、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現狀等因素基礎上,系統采集了表層及深層土壤樣品。表層土壤采樣密度為1個?km-2,采樣深度0~20 cm,按每4 km2 采集1個進行組合樣品分析;深層土壤采樣密度每4 km2采集1個,采樣深度80~100 cm,采集50 cm的土柱,按每16 km2采集1個進行組合樣品分析[1]。

1.2 樣品分析方法

對所有樣土進行有機質、全氮、速效磷、速效鉀、pH 值等常規化驗;有機質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全氮采用半微量開氏法;速效磷采用碳酸氫鈉浸提-鉬銻抗比色法;速效鉀依據速效鉀和緩效鉀含量的測定標準進行測定;pH值用玻璃電極法測定;用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測單元素含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理化性質

2.1.1 土壤酸堿程度 寶坻區土壤大部分呈堿性和弱堿性。弱堿性土壤面積1 289.41 km2,占土壤總面積的83.42%;堿性土壤面積250.17 km2,占土壤總面積的16.58%,主要分布在新開口-口東地區。

2.1.2 鹽漬化土壤分布特征 寶坻區分布有大面積的鹽漬化土壤,含鹽量大于0.1%的鹽漬化土壤約占總面積的56.91%[2],鹽漬化類型主要為硫酸鹽-氯化物鹽漬土和氯化物-硫酸鹽鹽漬土(表1)。

2.2 土壤元素背景值特征及成因分析

2.2.1 表層與深層土壤元素背景值對比 從表2看出,常量元素分布特征是表層土Si、Na元素背景值高于深層土;表層土中Fe、Ca、Mg、K等元素背景值低于深層土。微量元素含量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分帶性,表層土中P、N、S、Se、Pb、Cl、Cd、Hg等元素背景值明顯高于深層土;Mn、Mo、I等元素背景值明顯低于深層土[4]。

出現表層與深層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布特征的原因是:表層土中Si、Na元素高背景值,而深層土中Fe、Ca、Mg、K等元素高背景值的原因主要與母質來源和沉積環境有關。與深層土相比,表層土的母質中含河流相沉積物偏多,長石、石英等機械顆粒含量相對偏高,粘土礦物含量偏低。長石、石英等機械顆粒富含Si、Na元素,粘土礦物富含Fe、Mg等元素。Ca元素在深層土偏高主要與碳酸鹽淋溶沉積作用有關。

表層土的P、N元素背景值明顯高于底層土,主要與農田施肥、使用農藥有關,其次為“三廢”排放的影響;S元素在表層土中富集因素包括農田施肥、SO2降塵、土壤鹽漬化等,Se、Pb、Cd、Hg等元素在表層土壤中富集主要與“三廢”污染物有關[5];Cl元素在表層土中富集主要與土壤鹽漬化有關;深層土壤Mn元素背景值偏高主要與土壤潛育化有關;由于I元素容易富集在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中,所以表層土壤中I元素含量高與表層土壤中富含有機質關系密切。

2.2.2 寶坻區土壤背景值與天津和全國背景值對比 將寶坻區土壤背景值與天津市及全國土壤背景值進行比較,寶坻區土壤中Ca、Mg、S、Cl、I、Cu、Mn、As、Hg等元素含量與天津市背景值相比偏低,這與本區地勢比天津市大部分地區偏高有關;Fe、Na、Si、Co、Cr、Ni、Zn、P、Pb等元素比天津市背景值偏高,這與本區土壤母質富含元素的特征有關[6]。

寶坻區土壤中Si元素含量偏低,Fe、Mg、K、Na等常量元素和多數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全國背景值。其原因是寶坻區地處九河下梢,大部分地勢低洼,粘土分布面積大。本區粘土主要礦物成分為伊利石,富含Fe、Mg、K等元素,而且強烈吸附多種微量元素;Mo元素含量低于全國背景值,與Mo元素地表環境下化學特征有關,在北方堿性土壤中其背景值較低;本區Hg元素背景值明顯低于全國[7],說明本區土壤Hg污染程度比全國要輕。

2.3 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調查

選擇寶坻區污染程度相對較高,對人類健康影響較大的As、Cd、Cr、Cu、Hg、Ni、Pb、Zn作為土壤污染評價因子,以國家環保局1995年頒發的《土壤環境質量評價標準》(GB15618-1995)作為土壤污染評價標準值[8]。

As元素在表層土壤中不存在污染,表層土壤中As元素背景值區主要分布在史各莊-新開口-王卜莊-大鐘莊以南地區,以北為尚清潔區,總體表現南部As元素含量比北部偏低。

土壤中Cd元素大部分為背景區或尚清潔區,背景區集中在史各莊-王卜莊-林亭口-大鐘莊以南地區,總面積1 400.61 km2,占寶坻區總面積的92.80%,輕度污染土壤只分布在高家莊鎮,總面積100.34 km2,占寶坻區總面積的7.20%。

表層土壤中Cr分為背景區或尚清潔區,在牛道口-口東-周良以西為背景區,以東為尚清潔區。Cu元素分為背景區或尚清潔區,其中牛道口-口東-黃莊以東為尚清潔區,以西為背景區。Hg元素處于背景區或尚清潔區,其中尚清潔區集中在寶坻城關鎮附近。Ni元素在寶坻城關鎮附近為輕度污染區,其余地區屬背景區或尚清潔區,其中尚清潔區集中在牛道口-口東-大白莊以東。Pb元素只在城關鎮、高家莊鎮零星地區存在輕度污染,其余地區為背景區或尚清潔區。Zn元素處于背景區或尚清潔區,其中背景區主要集中在牛道口-口東-牛家牌以西地區,以東屬尚清潔區。

寶坻區土壤綜合污染程度見寶坻區土壤重金屬綜合污染程度(圖1)和寶坻區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統計(表3)。

2.4 特色農業區土壤營養元素含量特征

2.4.1 林亭口“三辣”產品種植區 辣椒、大蒜、大蔥俗稱“三辣”。辣椒對土壤質量要求不甚嚴格,砂質土、粘土和壤土均能生長,但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為宜。大蔥、大蒜適宜在質地松散的砂質土或含有機質豐富的粘土中種植。大蔥、大蒜的根系不發達,在土壤中分布淺,吸水、吸肥能力弱,對土壤濕度要求較高,因此土壤要保持濕潤、富含有機質[9]。

寶坻“三辣”主要分布在林亭口鎮,土壤為灰黑色中-重壤質濕潮土,在20~60 cm深度夾一層腐殖質,可作為補充植物營養物質的備用庫。土壤母質為沖積、湖積沙質粘土。

林亭口附近“三辣”產區土壤特征:土壤多種營養元素含量適中,土壤呈弱堿性,有效N∶P∶K=10∶2∶20,CaO∶MgO∶K2O=70∶100∶107;土壤陽離子代換量較高,保水保肥能力強,有后勁;箭桿河從西北向東南從該鄉流過,地形在此變緩,從上游帶來大量營養物質在此沉積;地勢低洼,土壤濕潤;土壤無鹽漬化;水質好,水源有保證。

2.4.2 牛道口綠色農產品種植區 牛道口鄉土壤為潮白河、河沖洪積砂質土及沙質粘土,土壤無鹽漬化,本區為淡水區,地下水豐富,水質好,以種植小麥、玉米等旱田作物為主,并種植少量蔬菜。

本種植區土壤pH值一般為7.8~8.8,呈弱堿性,土壤陽離子代換量屬中等水平。與寶坻區土壤元素平均含量比較,Na、Si、Pb、P等元素含量明顯偏高;K、Zn、B、Mo、Fe、Ca、Mg、S等多種營養元素含量不足,土壤肥力水平偏低;土壤中Hg、Cd、Cr等污染元素含量低于國家綠色食品產地土壤質量標準,可作為綠色農產品種植基地。

2.4.3 王卜莊特色農產品種植區 本種植區土壤母質為沖積、湖沼積砂質粘土,低洼區為湖沼積粘土,本種植區為全淡水區,水源為河水和井水,排水條件較好,是“三辣”產品集中產區,也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

本種植區土壤pH值8.0~8.8,為弱堿性-堿性,土壤陽離子代換量高,為25~30 cmol?kg-1。土壤有機質、全N、全P豐富,K、Zn、Mo等微量元素不足,N、P、K等營養元素比例基本合理,有毒有害元素含量低于國家綠色食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2.4.4 黃莊水稻種植區 本種植區土壤母質為沖積、湖沼積粘質沙土,低洼區為湖沼積粘土,本區地勢低洼,土壤為輕度-中度鹽漬化。全區為淡水區,灌溉水源為河水,排水條件較好,以種植水稻為主。

本種植區土壤pH值8.0~8.4,為弱堿性;土壤陽離子代換量高,為20~30 cmol?kg-1,保水保肥能力強。有機質、全N、全K、有效Fe含量中等,有效N、全P含量不足,肥力潛力較高,有毒有害元素含量低于國家綠色食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可作為天津市優質水稻生產基地。

參考文獻:

[1] 段喜貴,沈光銀,賀學琴,等.1∶5萬天津市寶坻區綜合地質調查報告[R].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核工業二四七大隊,2011.

[2] 王立艷,潘潔,于彩虹,等.天津濱海鹽堿地土壤含鹽量測定方法的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1,17(5):40-43.

[3] 天津市地質調查院.天津市國土農業環境地球化學調查報告[R].天津市地質調查院,2003.

[4] 張國新,王秀蓮,劉艷輝,等.河北濱海區土壤養分狀況分析評價[J].天津農業科學,2012,18(3):59-62.

[5] 劉全,劉增效,張學斌,等.1∶25萬天津市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R].天津市地質調查院、河北省地質調查院,2005.

[6] 高偉,朱靜華,高寶巖,等.天津設施蔬菜不同種植年限土壤及地下水養分特征[J].華北農學報,2010,25(2):206-211.

[7] 洪春來,賈艷博,楊肖娥,等.農業土壤中Hg的生物地球化學行為及其生態效應[J].土壤通報,2007,38(3):590-596.

[8] 劉文輝,吳永強,李春亮,等.蘭州-白銀地區農業土壤環境質量評價[J].物探與化探,2011,35(3):382-387.

綠色食品調查報告范文第3篇

膠州白菜味美甘甜,是我們當地的特產,是膠州人的驕傲。但是,近年來由于原種膠白高產優質配套栽培技術跟不上,膠白本身抗病能力差等原因,1982年以后,膠白逐漸被一些抗病性強的雜交品種所替代,純種膠白種植面積越來越小。為使“膠白”再現當年風采,盡快走進大眾消費市場,膠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幫扶措施,在南三里河村進行推廣種植。我們從“膠白”栽培技術、預防抗病能力、適宜生長的自然環境、種植品種入手進行調研,希望得出科學的推廣種植方法,使膠州大白菜再現當年風采。

第二章關于膠州大白菜推廣種植的調查報告

膠州大白菜,簡稱“膠白”,營養價值豐富,是白菜中的上品,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栽培歷史。具有“幫嫩薄、湯乳白、味甘甜,纖維少、營養高、生食爽口、熱食味腴、耐儲藏、易保管”等特點,是我國久負盛名的地方名特產。“膠白”栽培歷史悠久,遠在唐代即有種植,宋、元時期已大量銷往江、浙等地,明代開始出口海外,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公元1875年膠州大白菜在東京博覽會上展出,從此名揚天下。宋代詩人范成大在《田園雜興》中曾賦詩道“拔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此處菘乃“百菜之王”大白菜。我國文學大師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曾這樣贊美“膠白”:白菜運到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里尊為“膠菜”。2001年,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也曾被農業部認定為優秀產品和中國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

一、針對膠白春季栽培及容易出現抽薹、夏季腐爛,發生病害,蟲害較重等問題,我們在總結別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現介紹栽培技術如下:大白菜在我國被廣泛栽培,但春季栽培極容易出現抽薹、夏季腐爛,發生病害,蟲害較重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在總結別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現介紹栽培技術如下:

1、選擇適宜品種和播種期選用南韓“春夏王”大白菜品種。該品種對低溫反映不敏感,不宜春化而過早抽薹,通過對4月10日前后和20日左右冷床育苗,一個月后定植以及5月初露地直播3個不同處理的實際田間生長情況調查中,我們發現:除4月8日冷床育苗,5月10日定植的有極個別的株抽薹外,以后批次處理均無抽薹現象,而在同等條件下,采用其他品種的春白菜均有不同數量的植株抽薹,有的甚至造成絕收。

2、確定適宜苗齡。大白菜葉球一般由35?70片葉組成。而這些葉原基的分化大約在8片真葉展開時完成。8片真葉的展開在春季里大約需1個月左右時間。如果幼苗期過長,栽到地里成活率會降低;如果不足葉移植,又會影響葉芽的分化,導致過早形成花芽、抽薹。經30株取樣調查:“春夏王”品種葉球葉片數在48?59片葉之間。這樣既避免了育苗期太長而造成的成活率降低,又避免了育苗期短影響分化足夠的葉球葉片數。

3、強化田間管理。春播大白菜田間管理不同于秋季栽培,整個過程強調一個“保”字。(1)育苗床床土配務講求“肥”、“溫”、“細”、“松”。采用2/3非十字花科園田土、1/3腐熟廄肥,加0。2%二銨的營養土配方,過篩裝床,為培養壯苗打下了良好基礎。(2)定植時全部采用地膜覆蓋技術。每畝施農家肥4000千克,二銨15千克,行株距0。5×0。4米。(3)定植水后待地面見濕見干馬上澆緩苗水,整個生長過程中不蹲苗。保持田間見濕見干。定植1個月后追尿素1次,每畝10?15千克。

4、病蟲害防治。本試驗經調查軟腐病只有第一期(4月8日育苗,5月10日定植)有輕度發生,第二期及第三期幾乎沒有此現象。采用農用鏈霉素150毫克/千克噴霧防治。霜霉病發病則呈現前重后輕的趨勢。采用代森錳鋅600?800倍液或可殺得400倍液噴霧防治。

5、及時采收

二、簡要介紹膠白六號大白菜

膠白六號是青島市膠州大白菜研究所引進國外耐熱試材育成的極早熟、耐熱一代雜交夏白菜新品種。該品種已在全國大面積推廣、種植,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抗逆性。在2000年青島市新品種展評會上獲金獎,2002年通過北京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1、特征特性

本品種具有很強的抗熱、耐濕和抗病能力。生長期50d(比夏陽302提前5--7d)。一般株高33cm,株幅45cm,株型緊湊,葉色深綠,葉柄白色,近球形,外形美觀,耐貯耐運,品質風味好。每667平方米產量一般在5000--6000kg,且結球速度快。可耐38--40℃高溫,高抗病毒病、霜霉病,抗軟腐病。

2、栽培要點

在山東地區6月上旬--9月上旬均可播種(比夏陽302提前10d左右),其他地區應參照山東地區的氣候適當調整播種時間。一般行距50cm,株距40cm,每667平方米種植3000--3500株左右。

整地施足基肥,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000--5000kg,復合肥30kg。起壟直播(壟高12--15cm左右)。

前期宜小水勤澆,結球前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kg,肥水齊攻,一促到底。

綠色食品調查報告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茶園害蟲;為害特點;形勢;防治措施;福建福安

中圖分類號 S435.7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21-0133-02

福安市是中國茶葉之鄉,是久負盛名的閩紅“三大工夫”之首――“坦洋工夫”紅茶的原產地,也是我國主要產茶市和最大的茶樹良種繁育基地、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基地市、全國茶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市、全國綠色食品(茶葉)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市。近年來,福安市立足茶業資源優勢,推動茶產業健康發展。2008年現代茶業項目實施以來,全市完成2 474.13 hm2生態茶園建設,通過建立以茶樹為主的人工復合生態茶園,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使病蟲害得到有效防治而又不影響茶葉的產量和品質。

1 福安市茶葉安全建設情況

1.1 實施茶園生態工程

大力實施國家現代茶業項目,加快茶園水利設施與道路修建、茶園綠化樹種多樣化培育、茶園園地綜合改造,全面實施生物、物理等綠色防控技術,確保茶葉原料和產品的衛生質量安全,著力改善茶園生態環境。全市8 133.33 hm2茶園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綠色食品(茶葉)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茶園,28家茶葉企業的40個產品分別獲得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茶認證,有新坦洋集團、南方佳木茶業、王家茶場等3家茶企開展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有效推動福安市茶葉質量躍上新臺階。歷年農業部、省農業廳茶葉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均達100%。

1.2 加強檢測力量

率先成立福安市茶葉質量檢測中心,并不斷擴大檢測項目,目前檢測項目共31項。

1.3 組織茶葉抽檢

每年組織人員深入各鄉鎮無償抽檢春、夏、秋季茶樣進行農殘檢測,年抽檢120多份茶樣,有力地監控茶葉農殘動態。

1.4 開展物理防治

組織測報人員深入福安市社口、松羅、溪柄等3個病蟲測報站開展病蟲預測預報,在社口、曉陽、潭頭、城陽、坂中、穆云、松羅等鄉鎮示范采取推廣黃板(粘蟲板)、太陽能誘蟲燈防治蟲害,面積306.67 hm2。

2 現代茶園害蟲為害特點

通過對福安市現代茶園的調查,發現盡管茶樹品種不同、茶園類型不同,害蟲種類稍有差異,但在現代茶園中常見害蟲主要有螨類、葉蟬類、蚧類、粉虱類、尺蠖類、毒蛾類、刺蛾、蓑蛾類、卷葉蛾、象甲類、鉆蛀害蟲(茶吉丁蟲、茶枝鐮蛾)、地下害蟲(大蟋蟀等)、茶蚜、茶蠶等14類。其中,以假眼小綠葉蟬、螨類(茶橙癭螨、短須螨、茶黃螨)發生最多且普遍,局部茶園黑刺粉虱、卷葉蛾等也較多。而害蟲的發展總的趨勢是大蟲向小蟲演變,食葉性向吸汁性害蟲演變,發生代數少的向發生代數多的演變,繁殖力低向繁殖力高的害蟲演變,棲息葉面的向棲息隱蔽的害蟲演變。

3 茶葉農殘面臨的新形勢

3.1 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食品安全形勢不容樂觀。2011年9月26日《人民日報》第10版上刊登“茶葉出口如何跨過新門檻”。2012年4月11日“綠色和平”組織在網上茶葉農藥調查報告,稱送檢的國內九大品牌茶葉企業的18種茶葉樣本全部含有農藥殘留,少的含有3種農殘,多的有17種,總共檢出29種,不少樣本檢測出違禁農藥殘留,引發公眾“還能不能喝茶”的爭議。

3.2 國際社會對茶葉標準要求越來越高

歐盟制定茶葉中農藥殘留MR標準有438個,還有規定停止生產、使用、銷售的農藥按0.01 g/kg執行,這樣總共有1 135個標準。從2011年10月1日起,歐盟對我國茶葉出口采取新規,要求所有中國進口茶葉必須從指定口岸入境;所有貨物必須有常規入境文件才被允許進入指定口岸;將對10%的貨物進行農藥檢測,如果該批貨物被抽中,則要實施100%抽樣檢測;主要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如噻嗪酮、吡蟲啉等都更加嚴格。

3.3 國內茶園禁用農藥種類繁多

我國2010年前禁用的農藥有42種之多,常見的有:六六六、滴滴涕、甲基對硫磷、對硫磷、甲胺磷、內吸磷、三氯殺螨醇、氰戊菊酯、殺滅菊酯、速滅殺丁、克百威、呋喃丹。其余還有毒殺芬、二溴氯丙烷、殺蟲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劑、狄氏劑、汞制劑、砷類、鉛類、敵枯雙、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強、氟乙酸鈉、毒鼠硅、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異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環磷、治螟磷、涕滅威、滅線磷、硫環磷、蠅毒磷、地蟲硫磷、氯唑磷、苯線磷、氟蟲腈。2011年6月15日起禁用滅多威和硫丹。44種禁用農藥中,有高達35種沒有規定最大殘留限量,如氰戊菊酯、三氯殺螨醇等,即使檢測出也無法作出判定。目前,我國在茶樹上登記的農藥共有28類96種農藥。

4 現代茶園害蟲防治措施

當前茶產業發展面臨著依靠大量消耗資源的生產方式難以為繼,依靠低成本勞動力支撐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小,土地、淡水等資源的剛性約束進一步加劇、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越來越大等問題。實踐證明,生態茶園建設是保障茶葉質量安全、實現高產優質、提升可持續能力的重要基礎。生產上應改善茶園及周邊生態環境,增加物種種類和數量,從根本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減少農藥化肥的施用,從而提高茶葉質量安全水平。

4.1 科學布點建站、做好預測預報

福安市在海拔500 m以上的茶園面積0.29萬hm2,占茶園總面積的24.45%;在海拔300~500 m的茶園面積0.22萬hm2,占茶園總面積的18.61%,在海拔100~300 m的茶園面積0.33萬hm2,占茶園總面積的27.96%;在海拔100 m以下的茶園面積0.34萬hm2,占茶園總面積的28.98%。茶園集中分布在低山、高低丘陵地帶。依托現有的社口、松羅、溪柄病蟲害測報站,增加在100~300 m的測報點,從整體茶園生態系統的角度,研究分析茶園主要病蟲害發生趨勢。通過定期、定點的田間調查,及時發現病蟲,并應用生物防治指標,使用選擇性農藥進行防治。如茶麗紋象甲可在成蟲出土初期用藥,茶毛蟲掌握在幼蟲3齡前幼蟲期用藥,茶小綠葉蟬在若蟲期防治。

4.2 加強茶園管理、改善內部環境

害蟲的發生與環境息息相關。根據茶樹生育特點和病蟲發生規律而采取的農藝措施,以提高茶樹自身抗性來減少病蟲發生與危害。如茶樹輕修剪,使樹冠通風透光,可以減少病蟲來源和病蟲發生數量[1-2];茶葉適當嫩采和及時分批多次采摘,可有效抑制茶小綠葉蟬、茶橙癭螨等。

4.3 注重長效機制、實施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雖長效性好,但因見效慢,不大受茶農接受。它是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農用抗生素及生物制劑等控制茶樹病蟲發生與危害,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保持茶園生態平衡。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EoNPV)是茶尺蠖幼蟲的優勢病原微生物,蘇云金桿菌和溴氰菊酯對其有增效作用,據此已研制出3種實用制劑,田間防治效果達95%,有效期達1~2年。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EpNVP)也有3種實用制劑(水劑、Bt混劑、敵殺死混劑),防治效果達95%以上。茶刺蛾核型多角體病毒(IfNVP)有2種實用制劑(水劑、Bt混劑)田間防治效果達88%以上。

4.4 針對害蟲特性、實施物理防治

害蟲大多具有各自獨特的屬性,利用其特性可達到防治效果。如利用害蟲的趨性,可用白熾燈或黑光燈進行誘殺,此外還可采用糖醋液誘殺、性引誘劑誘殺等,但誘殺時必須避開益蟲高峰期。①信息素誘捕技術。一是利用人工合成害蟲的雌性激素,把專用性誘劑誘芯安裝在蟲板上,對雄性害蟲進行誘殺。目前,已開發出假眼小綠葉蟬、茶毛蟲、茶尺蠖性誘劑。二是外源信息物質誘導,如在茶園中采用緩解技術施用水楊酸甲酯對小綠葉蟬可產生明顯的趨避效應。而對瓢蟲類、蜘蛛和寄生蜂等天敵表現出誘集效應。②頻振燈誘殺技術。利用害蟲趨光性,主要對鞘翅目和鱗翅目害蟲進行誘殺,可結合、信息素誘殺、人工捕殺,效果更佳。③色板誘殺技術。利用害蟲對不同顏色的偏嗜性和自身生物特性進行誘殺,如假眼小綠葉蟬對綠色、茶黃薊馬對黃色和綠色、茶蚜對黃綠色、茶尺蠖幼蟲對黃色具有趨性。④植物誘殺技術。種植對害蟲具有誘集的植物,如菊科、草本花卉誘集害蟲,再集中殺滅;外源信息物質誘導,如在茶園中采用緩解技術施用水楊酸甲酯對小綠葉蟬可產生明顯的趨避效應,而對瓢蟲類、蜘蛛和寄生蜂等天敵表現出誘集效應[3-4]。

4.5 化學農藥防治、注重科學規范

在提倡有機、綠色食品的同時,化學農藥的使用是不得以的方法。當病蟲發生數量和茶樹遭受危害程度達到生物防治指標時,可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選擇性農藥進行藥物防治。但必須嚴格按照允許使用深度和農藥安全間隔期進行,不能采取多種農藥混用。還要注意農藥的輪流使用,防止病蟲產生抗藥性。福建省現代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已開始對凱恩、阿立卡、艾法迪、飛電、畢飛等替代農藥進行篩選試驗,主要用于防治假眼小綠葉蟬、茶尺蠖、茶麗紋象甲等害蟲。

5 參考文獻

[1] 林瑾,高明清,王水金,等.福安三種茶園假眼小綠葉蟬及其主要天敵的種群消動態[J].福建茶葉,2008(3):29-30.

[2] 章恩寬.信陽茶安全生產形勢及種植管理控制對策[J].中國茶葉,2008(8):23-24.

綠色食品調查報告范文第5篇

一塊小小的冷鮮肉,必須經過飼料生產、豬品種選擇及現代化屠宰等上百道工序方才新鮮出爐,其中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符合嚴格制定的生產標準。這一綠色食品生產模式的創造者和推崇者,就是神農集團。

“我們應該樹立新的食品消費觀,只有標準的才是健康的。”神農集團董事長如是說,在他這一創新理念的帶動下,神農集團正在云嶺高原掀起一場從土地到餐桌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蘇丹紅辣醬、毒牛奶、禽流感、豬流感、敵敵畏火腿、瘦肉精豬肉、毛發醬油、石蠟火鍋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問題食品”之多、涉及范圍之廣、造成惡果之重,已到了令人談“食”色變的地步。2009年商務部《我國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盡管目前上市食品安全狀況逐年好轉,但食品安全仍存在超標、法律法規缺失、檢測及環保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消費者對任何一類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接二連三的食品安全問題,正在沉重地打擊人們的飲食信心……今天我們吃的是什么?明天我們還能吃什么?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沒有安全的食品,生活的品質無從談起。本刊以神農集團為樣本,深入剖析這個云南省最大的豬肉生產企業是如何做到養豬、殺豬、賣豬肉全過程環環相連,有效把控豬肉食品質量安全。全面解讀其“從土地到餐桌”全程綠色控制的豬肉生產體系和“標準的才是健康的”生產理念,不僅對豬肉消費,更是在整個食品行業的生產、消費層面有著積極的意義。

神農新品現昆明

從2009年10月份開始,細心的昆明市民買菜時發現,神農豬肉店起變化了。不僅是包裝門頭換,而且賣肉的方式也不一樣:之前擺在案板上的大片豬肉,分割豬肉的刀、案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盒盒擺在冷柜里精心包裝的豬肉,名標價碼,不需過秤。店員介紹說,這種肉不用洗,拿回家開封了就可以烹調,很方便。以后神農的專賣店都將告別那種刀砍火燒的賣肉方式,只賣這種在車間里面分割好的,經過冷卻排酸、冷鏈配送的“冷鮮肉”,它比熱鮮肉還要新鮮和安全,是神農最新推出的產品,在云南也是第一家。

神農在昆明經過兩年多的探索之后,毅然對公司在昆明市內的一百多家豬肉專賣店進行徹底的升級換代,徹底摒棄了之前傳統的豬肉售賣方式,推出了“神農冷鮮肉”這一對于昆明市民,甚至整個云南來說都很“新鮮”的產品。

面對新鮮出爐的“神農冷鮮肉”,消費者或許更多的是新奇,甚至還有些許不解:“有必要花更多的錢吃這所謂的冷鮮肉嗎?” “冷卻排酸”“冷鏈配送”“不用洗”“冷鮮”這一系列的概念背后,到底意味著一種更健康安全的消費觀念,還只是為了每斤豬肉多賣幾塊錢而炒作出的噱頭?

神農集團,這個在云南冷鮮肉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又是在什么理念的驅動下,興起了這股冷鮮肉的熱潮?

帶著種種疑問,記者采訪了神農集團董事長何祖訓。

健康消費新主張

“冷鮮肉有兩個重要的概念:一是冷卻排酸,二是冷鏈配送”何祖訓向記者介紹,“中國人歷來有‘半夜宰豬,早市買肉’的習俗,事實證明,凌晨宰殺、清早上市,未經任何降溫處理的豬肉有許多缺點:首先是滯留有害物質。動物在屠宰前因為驚恐緊張,造成大量激素類物質進入血液和體液,傳統的‘晚屠宰――早上市’方式使這些有害物質滯留在了動物體內。其次,細菌大量繁殖。動物宰殺后肉溫升高,成為細菌的溫床。另外,品質下降。肉的硬度增加、嫩度降低,風味、口感也不好。”

人們常說,病從口入。人類百分之七八十的疾病,都是食源性疾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生物類有毒物質,包括病原微生物、微生物毒素及其他生物毒素。像豬肉這種越是營養性高的食品,越容易滋生微生物,包括肉毒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沙門氏菌等,致病性很強。例如人感染沙門氏菌后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發燒等癥狀。而集體性的食物中毒,多半是由這些微生物引起。

在農貿市場肉攤上買一塊熱鮮肉,如果拿到顯微鏡下觀看,會發現肉中的微生物含量是十分驚人的。據測算,每一克熱鮮肉中的微生物含量高達100萬個以上,產生的致病菌和毒素可想而知!

要想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最好的辦法就是冷卻排酸。冷卻排酸肉是指在冷卻條件下,完成肉的排酸過程。它的優點是在24小時0℃―4℃的冷卻溫度下,酶的活性和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受到抑制;冷卻肉在冷卻環境下表面形成一層干油膜,能夠減少水分蒸發,阻止微生物的侵入和在肉的表面繁殖;時間上的延遲使肌肉組織的纖維結構發生變化,容易咀嚼和消化,吸收利用率也高,口感更好。排酸過程中,增加了肉的鮮味和營養。所以排酸肉好熟易爛、口感細膩、味美;更易切割,且切面有特殊的芳香氣味。肉在經過冷卻排酸之后,必須還要確保從車間到門店的過程中全程低溫、無污染,保持冷鏈不中斷。

因為豬在屠宰后,細胞仍然在新陳代謝,酶仍然有活性,傳統配送豬肉,大塊豬肉從屠宰場配送到終端的途中,暴露在空氣里與細菌接觸,也容易受到灰塵的污染,安全隱患很大。而神農冷鮮肉,豬從宰殺到分割,都是在封閉無菌的車間里面,不接觸到外面的空氣污染。在送肉的過程當中,神農用冷藏車密封起來配送,大大減少了外界環境的污染,車輛每天也要消毒。這整個過程“冷鏈”都是不中斷的。

目前,經過冷卻排酸和冷鏈配送的豬肉,在西方發達國家幾乎達到了100%的市場占有率。在美國,如果你賣的是熱鮮肉,那是違法的。在我國近年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逐漸推廣著冷鮮肉。所以,云南未來的冷鮮肉消費也必將是大勢所趨。

新品推廣正破冰

既然冷鮮肉有諸多優點,為何在云南市場遲遲不見動靜,只有神農一家在做呢?

“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何祖訓解釋說:“一方面傳統消費熱鮮肉習慣改變起來比較困難,另一方面,生產冷鮮肉的硬件技術門檻很高。”

“做冷鮮肉的構思,神農在幾年前就已經有了。這期間我們公司內部也有過爭論。”神農集團董事長何祖訓坦言,“最大的一個阻力,是延續了多年的傳統消費習慣、消費觀念。中國人吃豬肉吃了幾千年,都是熱鮮肉,消費者似乎也覺得沒什么問題。要一下子扭轉過來確實很困難。于是我們公司內部擔心,做冷鮮肉,成本高了,消費者不一定能理解,原有的客戶會流失,影響公司效益。培育一個新市場,不確定因素太多。”

那又是什么促使何祖訓最終下定決定,全面上馬冷鮮肉項目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方市| 深泽县| 左权县| 灵石县| 正镶白旗| 高陵县| 息烽县| 中西区| 朔州市| 龙游县| 玉树县| 顺义区| 饶河县| 宝山区| 平湖市| 全南县| 济南市| 修水县| 永安市| 五河县| 日照市| 大余县| 盘山县| 来凤县| 临桂县| 临湘市| 潜江市| 济阳县| 肃北| 旅游| 克拉玛依市| 饶河县| 巩留县| 革吉县| 鲁甸县| 遂宁市| 扶绥县| 利川市| 湘西| 平远县| 黄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