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哈利波特和火焰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哈利波特》電影一共有八部。結局分上下兩部。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第二部《哈利波特與密室》、第三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第四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第五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第六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第七部《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上)》、第八部《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
2、《哈利波特》劇情簡介:《哈利·波特》是英國作家J·K·羅琳于1997~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學系列小說,共7部。其中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為主要舞臺,描寫的是主人公——年輕的巫師學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后六年的學習生活和冒險故事;第七本描寫的是哈利·波特在第二次魔法界大戰中在外尋找魂器并消滅伏地魔的故事。
(來源:文章屋網 )
每天我都要花大量的時間看書,媽媽看我睡的很晚,怕影響我休息,就不讓我再看小說了。我知道媽媽是為了我好,可這看不了書的滋味真的好難受啊!怎么辦呢?這可難倒我了。
有了,我想出一個辦法,在早晨把一本書放進書包,到學校“細細品嘗”。媽媽早上忙著干各種各樣的事,是絕對不會注意到書架上少了一本書的;晚上,我又比她早回來,可以先把書放好。看書、學習、休息,三不誤。這可真是“三全其美”了啊!這樣,我又利用課間和中午閱讀了不少的小說和散文。
有時我還和同學一起到南山書城買書。有一次,我又發現了一套好看的叢書——《楊紅櫻校園小說系列》。小說以兒童的語言,寫了很多精彩的故事,看的我如癡如醉。在楊紅櫻阿姨的筆下,有許多性格鮮活的人物,如仙女蜜兒、漂亮老師米蘭、四個“壞”小子、……都是那么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我是一個不追時髦的人。四年級之前,不知道電腦是什么,以為“寶馬”是能跑且很寶貝的馬。也認為同學經常說的“哈利·波特”只是外國的名人而已。但是,自從第一次看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電影后,我就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哈利·波特迷。
記得第一次看《魔法石》的時候,喜歡科幻的我立即對它一見鐘情,被它的奇特所吸引:會移動的樓梯、要說出暗號才讓你進宿舍的畫、有經常掏蛋的幽靈皮皮鬼。當然,還有經常犯錯的納威。隆巴頓。在這之后,我瘋狂地搜集《哈利。波特》的影碟,更向別人借閱有關他的書籍。知道了這個小男孩的命運之所以這么曲折離奇,全是因為JK。羅琳的寫作高超,也知道了他從小就失去了雙親,寄居在討厭魔法的姨父家,因而受盡虐待,但這絲豪不能影響他在魔法世界里的傳奇般的生活。記得第一次看“哈利”,是看“哈利2”。有一條巨蟒誓要與哈利對敵,哈利奇跡般的勝利了,也許哈利是一個不幸與幸運交織一起的奇跡的男孩。這是我陸續看哈利系列得出的結論。
我一直想與哈利交朋友,想領略他勇敢,想體會他的感受,想發現他更多的優點,當然,還有忠誠的羅恩,聰明的赫敏,傻里帶勇敢的納威等等。如果我能進入哈利的世界,我將游覽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的雄偉壯麗,最好能在那里住下來一年半載,好探索它的秘密,我將和哈利波特他們一起走會動的樓梯,一起三更半夜偷偷溜出去冒險,一起共同面對所有的難關,我最想學習魔法,與哈利一起對付討人厭的期內普教授………
但是,這些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想到這,我把頭深深地埋入手上的書,咦?這不就是我最喜歡的《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嗎?這本書里的三強爭霸賽是最吸引我的內容,殺人不眨眼的地魔就想利用這個比賽殺死哈利,但哈利機智地逃脫了。雖然哈利平安無事且獲得了冠軍,但原本也是冠軍和哈利同一學校的塞德里卻不幸地犧牲了。
我想與哈利·波特交朋友,也許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我不會放棄這個想法。
1、It does not do to dwell on dreams and forget to live.
不要依賴夢想而忘記生活。
2、沉湎于虛幻的夢想而忘記現實的生活,這是毫無益處的,千萬記住。 ——J·K·羅琳 哈利·波特
3、It is the quality of one’s convictions that determines success, not the number of followers.
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是其信仰的質量,而不是信徒的數量。
4、生活就像故事一樣: 不在乎長短,而在于質量,這才是最重要的。 ——J·K·羅琳 在哈佛大學演講
5、反抗你的敵人需要過人的勇氣,而在朋友面前堅持自己的立場需要更大的勇氣。 ——J·K·羅琳 哈利·波特
6、表現真正的自我,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這比我們的能力更重要。 ——J·K·羅琳 哈利·波特
7、It is our choices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
我們的選擇遠比我們的能力更能表明我們是怎樣的人。 ——J·K·羅琳 哈利波特與密室
8、If you want to know what a man's like, take a good look at how he treats his inferiors, not his equals.
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的為人,就要留意他是如何對待他的下級的,而不能光看他如何對待與他地位相等的人。 ——J·K·羅琳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9、接著,斯內普跪在小天狼星的舊臥室里。他讀著莉莉寫的那封舊信,淚水從鷹鉤鼻的鼻尖流淌下來。信的第二頁只有幾句話: 會和蓋勒特·格林德沃交朋友。我個人認為,她腦子有點糊涂了! 無限愛意 莉莉 ——J·K·羅琳 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
10、他似乎永遠也不明白,人性是多面的,每一張平凡的臉孔背后可能都隱藏著一片郁郁生長、獨一無二的原野。 ——J·K·羅琳 偶發空缺
11、人類偏偏就喜歡選擇對他們最沒有好處的東西。 ——J·K·羅琳 哈利·波特
12、“這面鏡子不能教給我們知識,也不能告訴我們實情,人們在他面前虛度時日,為他們看到的東西而癡迷,甚至被逼得發瘋,因為他們不知道鏡子里的一切是否真實,是否可能實現”。 ——J·K·羅琳 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
13、“看……著……我……”他輕聲說。 綠眼眸盯著黑眼眸,但一秒鐘后,那一雙黑眸深處的什么東西似乎消失了,它們變得茫然、呆滯而空洞。抓住哈利的那只手垂落在地上,斯內普不動了。 ——J·K·羅琳 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
14、偉大引起嫉妒,嫉妒導致怨毒,怨毒滋生謊言。 ——J·K·羅琳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
15、建立可實現的目標,這是提高自我的第一步。
16、It is the unknown we fear when we look upon death and darkness, nothing more.
當我們面對死亡和黑暗時,我們害怕的只是未知,除此之外沒有別的。
17、重要的不是我們生下來怎樣,而是我們將來會變成怎樣。 ——J·K·羅琳 哈利波特
18、People find it far easier to forgive others for being wrong than being right.
人們容易原諒別人的錯誤,卻很難原諒別人的正確。
19、對于頭腦十分清醒的人來說,死亡不過是一場偉大的冒險。 ——J·K·羅琳 哈利·波特
20、最后一個要消滅的敵人是死亡 ——J·K·羅琳 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
21、所以說你所害怕的正是恐懼本身。——盧平 ——J·K·羅琳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22、We do not need magic to transform our world. We carry all of the power we need inside ourselves already。
改變世界不需要魔法,只要我們發揮出內在的力量。 ——J·K·羅琳
23、哈利,表現我們真正的自我,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這比我們所具有的能力更重要。 ——J·K·羅琳 哈利波特與密室
24、永遠不要相信任何能獨立思考的東西 ——J·K·羅琳 哈利波特與密室()
25、我人生的前一部分,一直掙扎在自己的雄心和身邊的人對我的期望之間。
26、我不會因為父母的觀點,而責怪他們。埋怨父母給你指錯方向是有一個時間段的。當你成長到可以控制自我方向的時候,你就要自己承擔責任了。
27、貧窮并不是一種高貴的經歷,它帶來恐懼、壓力、有時還有絕望,它意味著許許多多的羞辱和艱辛。靠自己的努力擺脫貧窮,確實可以引以自豪,但貧窮本身只有對傻瓜而言才是浪漫的。
28、我在你們這個年齡,最害怕的不是貧窮,而是失敗。
30、除了流浪漢,我是當代英國最窮的人之一,真的一無所有。
31、前面留給我的只是希望,而不是現實。
32、失敗意味著剝離掉那些不必要的東西。我因此不再偽裝自己、遠離自我,而重新開始把所有精力放在對我最重要的事情上。
33、如果不是沒有在其他領域成功過,我可能就不會找到,在一個我確信真正屬于的舞臺上取得成功的決心。
34、困境的谷底,成為我重建生活的堅實基礎。
35、有些失敗,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生活不可能沒有一點失敗,除非你生活的萬般小心,而那也意味著你沒有真正在生活了。無論怎樣,有些失敗還是注定地要發生。
36、失敗使我的內心產生一種安全感,這是我從考試中沒有得到過的。失敗讓我看清自己,這也是我通過其他方式無法體會的。
37、我發現,我比自己認為的,要有更強的意志和決心。我還發現,我擁有比寶石更加珍貴的朋友。
38、從挫折中獲得智慧、變得堅強,意味著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能力生存。
39、只有在逆境來臨的時候,你才會真正認識你自己,了解身邊的人。這種了解是真正的財富,雖然是用痛苦換來的,但比我以前得到的任何資格證書都有用。
40、不同于在這個星球上任何其他的動物,人類可以學習和理解未曾經歷過的東西。他們可以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理解他人。
41、選擇生活在狹窄的空間,可以導致不敢面對開闊的視野,給自己帶來恐懼感。我認為不愿展開想像的人會看到更多的怪獸,他們往往更感到更害怕。更甚的是,那些選擇不去同情的人,可能會激活真正的怪獸,因為盡管自己沒有犯下罪惡,我們卻通過冷漠與之勾結。()
關鍵詞:魔幻電影 巫術 黑暗色彩 表現主義
類型畢竟是在影像不斷革新的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也是一個由符碼、敘事慣例以及專屬的視覺風格構成的系統。重復出現在魔幻電影中的標志性元素、類型公式和慣例(genre conventions)則給予了該類型公用的識別規律,這些規律便是我們判定一部影片是否為魔幻電影的直觀證明,從不同的角度來解碼影像是認知該類型與風格的初級策略。對于魔幻電影來說表現主義風格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不僅是由于魔幻電影在形式上的極致追求,更是由魔幻電影巫術思維和神話思維的本性所決定的,是由影像所需的氣氛、所表達的情感決定的,魔幻場景的呈現需要當代表現主義的風格來打造。
德國在20世紀20年代拍攝出一系列表現主義佳作,以《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為代表。極度的風格化讓影片的每一個畫面都和繪畫藝術作品幾乎一樣。“當代的表現主義已經成為風潮,被用來制造恐怖片或者幻想片,或者史詩片(如1923-1924年的《尼伯龍根的指環》)的景觀。”([美]大衛?伯德維爾,克里斯汀?湯普森著,曾偉禎譯.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536.)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大衛?波爾維爾的先知,在這里他所指出的影片《尼伯龍根的指環》源自同名瓦格納歌劇,它們是魔幻史詩《指環王》的最為直接的神話源頭,盡管托爾金自己否定這一點。20年代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已經用表現主義風格呈現出史詩片的景觀,《指環王》作為魔幻史詩又延續和發展了當代的這一表現主義風格。
表現主義首先強調光線明暗對比,《護戒使者》中當護戒使者們進入廢棄的莫里阿礦井后,照亮通道的唯一光源便是甘道夫的魔杖。被黑暗和邪惡勢力控制的巨大地下礦井中似乎總隱藏著無數的惡魔,幽暗的空間同護戒小分隊周圍形成的由魔杖發出的持續不斷的亮光形成鮮明的對比。隱秘的強大黑暗勢力同微小卻堅定正義象征的對立都在這一明一暗的對比中呈現。其次利用陰影、煙霧來烘托氣氛,突出人物造型也是表現主義的慣用手段。為了給戒靈好斗成性且封建觀根深蒂固的布里鎮注入危機四伏的驚險感覺,極少量的青黃色調的滲進讓影像呈現出一種略反常態的視覺效果。深夜黑騎士趁霍比人熟睡之際企圖行刺謀殺霍比人,戒靈們身著黑色騎士服,手上的防護套和刀劍在月光下銀光閃閃、寒氣逼人。當戒靈們走進屋時,四張小床與手執刀劍的高大幽靈般身影形成強烈的比,構成刺殺場面的沖突性暴力鏡頭被生硬的藍色月光籠罩,帶給人強烈的恐懼感。作為本片的攝影指導安德魯?萊斯涅采,對影片中戒靈的鏡頭幾乎都采用了表現主義的手法:“戒靈們來到布里鎮那個夜晚,他們騎著馬來到荒蕪泥濘的街頭,他們的黑色身影在黑色建筑旁經過。此時的畫面幾乎是黑白的,人們只能在畫面的各元素間試圖辨別著什么。我只打了輪廓光,因為我們不想太細致地表現戒靈。我使用了邊緣光和輪廓光,更多地是使用遮光板等創造出照明效果。戒靈的出現不是自然事物, 因此他們不能也不應該與自然界的光線或規律保持一致性。”(紀偉國編譯.掌握指環王命運的人――影片《指環王:護戒使者》攝影談[J],影視技術,2002(05.)獨特的布景協同燈光、攝影從而呼應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讓人物內心和所處的外在環境互動式的反映影片的意義。偏藍的淡紫色環境光和氙燈燈光讓阿拉貢和精靈公主艾雯相遇的那場夜景戲成為帶有古典意味的唯美、夢幻場景。穿透樹林天篷的月光讓主人公們一并沐浴在幽藍的古典色調中,阿拉貢向他所愛慕的女性傾訴著自己的真摯情感,裊裊煙霧和著紫羅蘭色的月光把兩人的情感也襯托得多了迷離和傷感。場景唯美的燈光照明布置加上色彩的巧妙運用烘托了愛情彌漫的夢幻浪漫氛圍,也在訴說主人公內心的復雜感受。
魔都“摩多”是建立在權利之上的城市,他的布景設計具有強烈的工業化的色彩,黑暗的色調,面目猙獰的強獸人在大機器中打造各種兇器。黑暗之地寸草不生,除了恐怖的生靈沒有任何生命的跡象,隱射了人心對黑暗和邪惡的恐懼。魔王索倫在電影中始終沒有以具體的形象出現,而是成為一個抽象的存在――一只眼睛。對于人類來說邪惡的力量很可能是不可見的,他隱藏在距離你最近的地方,卻無法去正視它,讓人警覺無處不在的危險。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藝術就是創造能力的一種狀態,一切藝術的任務都在生產,設法籌劃怎樣使一種可存在也可不存在的東西變為存在的。“一只眼睛”無中生有地存在著了。
影片陰暗的冷色調為中土面臨的黑勢力定下了基調,仿紀實性的場面讓影片帶有了厚重的歷史感。陰暗洞穴中的怪物咕嚕姆摯愛的魔戒被霍比人巴金斯無意間得到后,影像轉入明快的基調,柔和的光線、大自然的綠色進入眼簾。藍眼睛的霍比人悠閑地在草地上看書,油畫般的湖面上,頭戴尖頂軟帽的巫師哼著小曲乘馬車而來,夏爾國自然而松弛的氣氛通馬車經過的景色舒緩展現出來,田園勞作的平和、準備宴會的熱鬧、祥和的快樂霍比人,光明世界登場。光明和黑暗對比的視覺背景,冷暖強烈對比的兩種色調,恐怖與和諧的對立氣氛,沉重與明快的轉換,經過虛擬影像的展示,《指環王》里的中土眾生構成了壯觀的魔幻圖像志。
陰沉的星期天,平靜的室內突然傳來遠處轟隆的巨響,突然間從壁爐涌入鋪天蓋地的信件,如雪片般在整個屋內飄落。德思禮一家被突如其來的景象嚇得亂作一團,哈利看著紛繁落下布滿客廳的信件欣喜萬分,一只白頭鷹銜著信件飛入,更多的貓頭鷹落滿了院子。在麻瓜看來神秘、詭奇的事件是通知小巫師哈利波特的入學通知書來了,巫師們從不可思議的站臺登上了通往巫師世界的火車。魔幻符碼在系列影片第一部開頭的紛繁出現不僅把觀眾代入魔幻世界,而且讓鮮活的巫術文化躍然銀幕,帶有明顯的“泛靈論”和“神秘主義”傾向。
魔幻符碼構建的高度幻想魔法世界對立麻瓜(人類)世界而存在,那里萬物有靈。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中的最大族群是巫師,他們擁有魔法,崇拜巫術,甚至具有不可抗拒的影響力和魔力。哈利波特和伏地魔都是巫師。魔幻符碼的排列組合讓正邪之戰演繹出光怪陸離的魔法事件,加之魔幻影像中攜帶的濃郁黑暗色彩讓魔法世界中異教想象無孔不入。
“打破理性與非理性、幻覺與現實、生前與死后、自然與超自然、人與物的種種界線的法寶不是別的,而是重新進入巫術或法術思維的境界之中。全部被稱作魔幻效果的東西毫無例外地均由此而產生。”(葉舒憲.論20 世紀文學與人類學的同構與互動[J],東方叢刊,2001(02).)大眾社會中民間和非精英的思維試圖挑戰代表著新技術和信心時代的思維,離開科技充斥生活每時每刻的現實社會,進入一個無科技邏輯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和納尼亞王國就等于逃離了科技的藩籬。“巫術并非來自洪荒時代的信仰,也非迷信。它是對世界和推動世界無形力量的一種闡述。”([法]騷爾曼,馬振聘譯.女巫――撒旦的情人[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179.)現代社會中講述一個有關巫術的故事不僅是一種懷念,更是對現代文明的反思,這種反現代文明的傾向在影像敘事中表露無遺。物質欲望無限膨脹的世紀,人正逐漸蛻變為生命之外的冷漠的物的奴隸。當我們同哈利波特或者納尼亞的四位主人公進入另一個世界,所能體驗的是沒有現實限制的自由國度。我們可以在那里同通曉人類語言的半羊人共進午餐,可以駕馭會飛的火龍翱翔,通過魔法進入閱讀的記憶,為了正義同千軍萬馬進行戰斗。想象世界中不必按照傳統的基督教或者官方的各種制度和教義來運行,超越日常生活的約束讓自由意志的充溢心頭。一種反當代性的社會思維方式正在以魔幻影像的方式呈現,文化的反叛開始借用電影媒介這樣視覺媒體的載體,它的直觀性又同巫術思維恰好符合,文化的沖突就在流動的魔幻影像中。它所采取的巫術思維是從“理性”的對立面去汲取力量和靈感,借助于古老的巫術來復活干枯的想象力。哈利波特在魔法世界的精彩冒險歷程表達了對基督教與現代性所代表的現實世界的厭棄,以及對神秘的原始思維世界的向往。
有學者指出:“神秘主義是關于宇宙本質的獨特的思想體系。這種體系堅信世界的本質和意義超乎人的思考和言說的能力之外,而恰恰這個不可思議的本質和意義,又是人類思想和生存必不可少的對象和內容。因此,人應當在理性思維和邏輯言說之外,去領悟這一本質和意義。”(毛峰.《神秘主義詩學[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 58.)黑暗色彩則總是透露出神秘主義氛圍。
黑魔法是魔法世界中最難控制也最令人恐懼的魔法,仿佛被下了魔咒一般,霍格沃茲的黑魔法防御學課程總需要不斷更換教師,而巫術世界的黑暗色彩也正以不斷變化的影像方式呈現出來。《哈利?波特》的哥特式風格(gothique)是導演對表現主義模式的直接借用,但又通過因果故事來迂回地實現。哥特式風格的采用,表面上看是在其美學樣式上套上了德國表現主義的外套,但它首先植根于英國文學傳統中。《哈利?波特》小說是英國當代文學的突出作品,此系列魔幻電影自然攜帶出英國文學傳統所涉及的哥特式風格,并在此傳統上嫁接了表現主義的造型藝術。故事發生的主要場景霍格沃茲魔法學校是尖塔成群的巨大城堡,高聳巍峨的建筑的尖頂直插云霄把空靈虛幻的意境營造出來。當光線透過彩色玻璃的大窗,室內被神圣的色彩所籠罩,古堡內狹窄陡峭的復雜樓梯和幽暗的影調讓神秘氣氛充溢空間之中。除了景觀設計的哥特式風格突出了系列電影的黑暗、神秘色彩,影片中大量夜景的使用,整體上冷色調的影像以及讓室內人物經常處于明暗對比中來突出了人物內心矛盾等等表現主義影像風格的采用也增強了這一特征。
黑暗、神秘色彩與魔幻電影的姻緣關系不僅表現在布景和照明上,也表現在視覺主題和對題材的處理上。《哈利?波特》將哥特文化融入電影的表達,異教、死亡、巫術等陰暗面元素成為了電影的表現主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是不折不扣的帶有哥特風格的系列電影。同本片具有的黑色恐怖氣氛直接相關,伏地魔的恐怖形象的設計也極具象征意義,它先以巨蟒出現,后來又以面部模糊的類人形態出現,模糊又沒有任何毛發的面部形象同《卡里加里博士》中主人公的恐怖形象如出一轍,可見表現主義風格對好萊塢電影的影響至今存在。
懸念制造神秘氣氛,《哈利?波特》系列懸念制造的手段之一便是更換不同的導演。每個導演的風格不同,對原著的理解不同,自己也有各自的擅長,因此本系列電影的風格就更加的多元化,類型的雜糅也就更為明顯。不論存在那種類型的雜糅或傾向,本系列影片中一直彌漫著濃郁的黑暗、詭異的氣氛。從《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開始,神秘氣氛就開始醞釀,當哈利在能夠反映人類內心欲望的憶若思鏡面前同內心中失去父母的傷痛斗爭時,也體驗了人性與欲望的試煉過程,神秘的憶若思鏡中的影像并不是現實但卻反映人的內心渴望。《哈利波特與密室》中鬼魂不停哭泣的女廁所直通巨大的地下城,黑暗地下的伏地魔化身為巨蟒,伺機吞噬光明,用黑暗統治世界。《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烏云密布的天空和幽靈般的倫敦,面目猙獰的攝魂怪如影隨形,黑暗恐怖的氣氛到處彌漫。《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恐怖的鉆心咒瞬間抽走了小天狼星的靈魂,幾乎同時存在的黑魔法和黑暗,讓系列電影雜糅了恐怖驚悚的風格。僅從《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海報上的宣傳語:“黑暗和艱難正在前方”,就不難想象黑暗元素將會布滿整篇。魔幻電影注重黑暗的描寫,本片在視覺上絕對做到了這一點,但對于原書中關于陰謀和政治的描寫本片卻故意忽略,魔幻影像通過集中敘述正邪之戰這一主要線索來制造懸念,神秘氣氛自然流露。但也有評論認為《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更像是一部家庭劇。更為濃厚的黑暗和幽默氣氛被導演大衛?耶茨帶入《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他在采訪中曾總結這一集為:性、和搖滾。而赫敏的扮演者艾瑪?沃森在對她的采訪中就說她認為《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是“一部浪漫愛情劇。”(朱爾典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魔法世界走入絕境[J],電影世界,2008(08):71)盡管系列影片并非同一導演執導,風格也各有側重――有的側重家庭溫情的表達,有的是對成長過程的思考,有的是對死亡的思索――但影片內在的巫術思維方式和游戲精神原則卻一如既往的恒定,它們也成為系列影片最為緊密的內在聯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