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國互聯網調查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了了解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屬性及其在移動互聯網應用方面的特征,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ZDC進行了201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調查。本次調查共回收問卷12001份,其中手機用戶有效問卷為9560份,平板電腦用戶有效問卷為2344份。
通過對這些第一手數據的分析,ZDC推出《201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調研研究報告》,本報告共包括移動互聯網手機用戶及移動互聯網平板電腦用戶兩大部分,其中手機部分分為手機終端使用、手機上網、手機軟件使用、手機閱讀、手機游戲、手機支付六部分。平板電腦部分分為平板電腦終端使用、平板電腦上網、平板電腦閱讀、平板電腦游戲四大部分。本次的報告為手機移動互聯網用戶特征及手機終端使用調查報告。
注:由于調研樣本主要來源于ZOL網站,可能會對調研結果產生影響。
報告要點
從年齡及地區來看,參與調查的移動互聯網用戶以男性為主,占比九成以上;25-34歲人群是移動互聯網用戶主力軍;廣東移動互聯網用戶占比最高;移動互聯網用戶主要集中在城鎮。
從職業、學歷、收入來看,在校學生及企業技術人員占比較高;移動互聯網用戶以大專及本科學歷為主;移動互聯網用戶月收入(稅前)以2000-5000元為主
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的整體認知度較高。從性別、年齡及地區來看,男性對移動互聯網“非常了解”的比例高于女性,34歲以下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認知度較高,城鎮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認知度明顯高于農村。
從學歷與收入來看,學歷高的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的認知水平較高,收入與對移動互聯網的認知水平呈一定的正相關關系。
使用手機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占絕對主流,其中國際品牌手機仍為調查者的集中選擇,男性與女性在手機品牌選擇方面存在明顯差異。
從手機終端的特征來看,Android系統成為主流選擇,1000-2000元價格段機型為調查者的集中選擇,八成以上調查者所用手機支持3G。
一、移動互聯網用戶屬性
1、性別結構
·男性調查者占比九成以上
參與本次調查的移動互聯網用戶中,男性占比為93.1%,遠高于女性移動互聯網用戶6.9%的比例。這與本次調查的樣本來源有直接關系。
本次調查樣本主要來源于科技網站ZOL受眾,ZOL網站受眾是中國IT網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男性為主,因此男性調查者占比較高。
(圖) 參與調查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性別結構
2、年齡結構
·25-34歲人群是移動互聯網用戶主力軍
從年齡來看,25-34歲人群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的主力軍,占比47.6%,接近五成。其次為18-24歲群體,在移動互聯網用戶中占據25.4%的比例。35-44歲群體占比接近兩成。整體來看,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年輕化的特點明顯。
(圖) 參與調查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年齡結構
3、區域結構
·廣東移動互聯網用戶占比最高
從不同地區來看,調查結果顯示,廣東為移動互聯網用戶最集中的地方,占比12.1%。北京與山東用戶比例較為接近,分別為7.7%與7.3%。江蘇、河南、河北移動互聯網用戶比例分布在5%-6%之間,其他省市自治區參與調查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占比均在5%以下。
(圖) 參與調查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所處地區分布
4、居住地屬性
移動互聯網用戶主要集中在城鎮
參與本次調查的移動互聯網用戶中90.6%的集中在城鎮,來自農村的不足一成。ZDC認為這與城鎮、農村不同的互聯網水平及移動通信水平有直接關系。
(圖) 參與調查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所處居住地屬性分布
5、職業結構
·在校學生及企業技術人員占比較高
統計數據顯示,參與本次調查的移動互聯網用戶中,在校學生占比最高,達到15.4%,ZDC認為這與近兩年運營商搶灘學生市場,在校園大力推廣3G與移動互聯網業務有直接關系。其次為企業基層技術及研發人員,占比13.6%。
(圖) 參與調查的移動互聯網用戶職業結構
6、學歷結構
移動互聯網用戶以大專及本科學歷為主
從學歷來看,參與調查的移動互聯網用戶以大專及本科學歷為主,占比分別為30.9%與39.0%。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用戶占比在兩成左右。其他學歷的用戶占比均較低,不足5%。
(圖) 參與調查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學歷結構
7、收入分布
·移動互聯網用戶月收入(稅前)以2000-5000元為主
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參與調查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月收入(稅前)以2000-5000元為主,累計占比58.0%。其中月收入為3001-5000元的用戶占比較2000-3000元用戶占比稍高1.4個百分點。無收入群體占比14.0%,主要以學生為主。
(圖) 參與調查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收入分布
二、移動互聯網認知度
1、整體認知度
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的整體認知度較高
2009年中國3G牌照的正式拉開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序幕。經過三年的發展,中國正在從移動互聯網的萌芽期逐步向成長期過渡。ZDC調查結果顯示,所有的參與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的認知度較高,表示對移動互聯網非常了解的調查者占比26.7%,選擇對移動互聯網比較了解的調查者占比高達47.9%,接近一半。而表示對移動互聯網有一點了解和非常不理解的調查者累計占比不足5%。可見,調查者對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整體認知度較高。
(圖) 參與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的了解程度
2、不同性別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認知度
男性對移動互聯網“非常了解”的比例高于女性
對比男性與女性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的認知度可見,男性調查者中,選擇對移動互聯網非常了解的比例為27.4%,較女性調查者高近10個百分點。女性調查者中表示對移動互聯網一般了解的比例為26.6%,較男性高6.3%。可見,男性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的認知度水平高于女性。
(圖) 不同性別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的了解程度
3、不同年齡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認知度
34歲以下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認知度較高
對比不同年齡段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的了解程度可見,在“非常了解”的選項上,25-34歲的調查者選擇比例最高,達到30.6%,其次為18歲以下調查者,選擇比例為30.3%。其他年齡段調查者選擇比例均在25%以下。而在“比較了解”的選項上,18-24歲調查者選擇比例 ,達到50.1%。其次為25-34歲調查者,選擇比例為48.1%。整體來看,34歲以下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認知度水平較高。
(圖) 不同年齡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的了解程度
4、不同居住地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認知度
城鎮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認知度明顯高于農村
來自城鎮的調查者中,表示對移動互聯網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的比例累計為75.8%,較來自農村的高12.7個百分點。可見,城鎮與農村不同的經濟發展及互聯網、移動通信水平制約著城鎮與農村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的認知度水平。
(圖) 不同居住地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的了解程度
5、不同學歷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認知度
學歷高的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的認知水平較高
不同的學歷來看,碩士及以上學歷的調查者表示對移動互聯網“非常了解”的比例達到35.9%,明顯高于擁有其他學歷的調查者。而且碩士及以上學歷的調查者中表示對移動互聯網“比較了解”的比例為49.8%,略低于本科學歷調查者的50.2%。整體來看,學歷與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認知度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學歷越高的群體,對移動互聯網的認識水平也越高。
(圖) 不同學歷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的了解程度
6、不同收入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認知度
收入與對移動互聯網的認知水平呈一定的正相關關系
從收入水平來看,除無收入的學生群體外,收入越高的調查者中,選擇對移動互聯網“非常了解”的比例越高。月收入(稅前)萬元以上的調查者中,表示對移動互聯網“非常了解”的比例高達45.3%,明顯高于其他收入的調查者。
(圖) 不同收入調查者對移動互聯網的了解程度
三、移動終端使用狀況
(一) 移動終端的選擇
使用手機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占絕對主流
手機與平板電腦的發展加速了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進程。從調查者較多使用的移動互聯網終端來看,手機已經成為絕對主流,占比79.7%,接近八成。而較多使用平板電腦的調查者占比兩成。
(圖) 進行移動互聯網應用時,您較多使用哪類移動終端?
1、手機品牌選擇
·國際品牌手機仍為調查者的集中選擇
從品牌來看,較多使用手機進行移動互聯網應用的調查者中,兩成以上選擇的諾基亞品牌,占比21.4%。三星與HTC品牌選擇比例較為接近,分別為14.2%、12.7%。選擇其他品牌的調查者比例均在10%以下。整體來看,國際品牌手機仍為參與調查者的集中選擇,前十五品牌中,國際品牌累計占比67.9%。
(圖) 您所用的手機是什么品牌?
·男性與女性在手機品牌選擇方面存在明顯差異
對比男性與女性調查者對手機品牌的選擇可見,除諾基亞、三星、HTC三家品牌外,女性調查者中選擇蘋果的比例為8.2%,較男性高3個百分點。而男性調查者中選擇華為、中興國產品牌的比例則高達13.5%,明顯高于女性的6.6%。
表1 男性、女性調查者手機品牌選擇對比
排名品牌男性選擇比例品牌女性選擇比例1諾基亞20.9%諾基亞28.1%2三星14.1%三星15.7%3HTC12.8%HTC12.3%4摩托羅拉8.9%蘋果8.2%5華為7.3%摩托羅拉6.5%6中興6.2%華為4.0%7蘋果5.2%索尼移動3.8%8聯想4.9%聯想3.5%9小米3.5%中興2.6%10索尼移動2.8%LG1.7% 其他13.4%其他13.6%
2、操作系統選擇
·Android系統成為主流選擇
與當下手機市場上Android操作系統一家獨大格局一致的是,58.2%的調查者表示所用手機支持的是Android系統,占據主流。其次為Symbian系統,占比18.3%。采用Java平臺的手機比例為6.1%。蘋果iOS與微軟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系統的選擇比例分別為5.5%、4.4%。其他系統機型的選擇比例相對較低。
(圖) 您所使用的手機支持哪種操作系統?
3、手機價格選擇
1000-2000元價格段機型為調查者的集中選擇
從價格來看,調查者所用手機的價格集中在1000-2000元,占比44.3%。其次為2001-3000元價格段機型使用者,占比26.2%。千元以下機型使用者比例為14.8%。3000元以上價格段機型使用者比例累計為14.8%。
(圖) 您所用的手機價格分布在哪個價格段?
4、3G選擇
·八成以上調查者所用手機支持3G
3G網絡的發展從根本上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的擴大。從對3G功能的支持來看,較多使用手機終端的移動互聯網用戶中,手機支持3G功能的比例為81.6%,遠高于所用機型不支持3G的用戶比例。
(圖) 您的手機是否支持3G功能?
正在使用3G業務的用戶比例超六成
ZDC調查結果顯示,盡管超過八成的較多使用手機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手機支持3G功能,但正在使用3G業務的用戶比例卻為65.2%。可見,3G業務的普及還需假以時日,運營商仍需付出努力。
2010年1月12日,谷歌高級副總裁、公司發展兼首席法律顧問大衛-多姆德(David Drummond)在博客中撰寫了“A new approach to China”一文,文中提及谷歌考慮退出中國,這消息在業界引起了重大影響。
為此,搜索引擎與網絡營銷分析師卜梓琴撰文對該事件做研究分析。以下為《“谷歌退出中國”事件影響分析報告》(簡版)部分摘要。
二、對谷歌自身影響分析
(1)在中國搜索市場,谷歌在中國的份額約30%,甚至有些研究表明已達到40%,只居百度之下,在中國行業地位非常高;據CNNIC的報告,截至2009年12月30日底我國網民達3.84億,手機網民達2.33億,此外不斷嘗試“線上”戰略進行網絡營銷的企業數目也在不斷增長,所以中國市場潛力巨大;若谷歌放棄已經占領的搜索市場份額十分可惜,若退出后再進入,相對難度系數就會提高。
(2)谷歌產品涉及瀏覽器、操作系統等多種,若谷歌其他業務繼續進行,退出中國的搜索市場后其他業務會受一定影響。除非谷歌已經找到創新并能對人類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新技術或新方式以及比較成熟的推廣方案,不然谷歌在中國退出搜索市場而布局其他領域,不論從現在市場份額、潛力以及整個互聯網行業競爭度,其優勢不如已經比較領先的搜索領域。
(3)谷歌若退出中國的“退出方案”相對比較棘手,可能會面臨訴訟等,直接或間接對其他國家客戶可能也會產生“心理陰影”。
(4)“谷歌考慮退出中國”消息后,谷歌在盤后交易中股價挫跌,直接影響谷歌目前的海外市值,但谷歌目前的舉動受到全世界關注,展示其全世界IT互聯網巨頭地位以及重大影響力。
三、對谷歌客戶影響分析
據調查數據顯示:目前,Google(谷歌)在中國有中企動力、中資源、上海火速、廣東時代贏客、北京紫博藍、北京品眾互動、杭州網通互聯、蘇州寰宇、鄭州易賽諾、成都盤古、河北正日商務、濟南搜索在線、江蘇福網、揚州鼎捷、金華國盛互聯、武漢龍騰、上海天擎、南京網贏、西安為華、溫州中資富投、重慶智佳科技、廣東天拓、天津互聯在線、青島愛搜、廈門億資和寧波虎翼等二十六家授權商渠道商和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數萬家大中小企業客戶,這些渠道商與企業在“飛天橫禍”中急需另謀出路,有些對谷歌依存度高的企業,或將造成巨大損失,而其他還未成為搜索引擎客戶的企業選擇范圍縮小。
此外,眾多中小網站流量會急劇下降,其谷歌廣告聯盟營收遭受巨大的打擊,部分中小網站站長將蒙受損失。
四、對搜索引擎市場影響分析
(1)谷歌退出后的市場份額被爭奪,百度、騰訊搜搜、搜狐搜狗、網易有道、新浪愛問、微軟bing等多家搜索引擎進一步搜攬、競爭谷歌客戶、員工、渠道等優質資源。
(2)中國搜索市場幾乎被百度與谷歌占領,“谷歌中國或退出”消息后,百度股價上漲,原先的市場平衡存在被打破的風險。
(3)谷歌是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高端互聯網企業,已經從搜索向操作系統、瀏覽器等其他技術高端不斷拓展衍生,直接或間接促進著中國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不斷去拓展思路與技術創新,此前除百度外,國內其他搜索引擎表現均未超過谷歌,谷歌若退出,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鞭策作用”消失,不利于中國互聯網的發展。
五、對網民影響分析
中國網民尤其熱衷谷歌技術、谷歌產品以及谷歌企業形象,作為中國網民重要的搜索工具之一,若谷歌撤出,中國部分網民會感到不便,心理也會“受傷”。
六、其他影響分析
(1)谷歌在布局中國市場時遇到較高的公共關系阻力、內部溝通障礙等問題,這為其他企業尤其是跨國企業布局中國“本土化”戰略提供借鑒意義;
(2)中國企業布局全球戰略的氛圍緊張;
(3)中國互聯網企業尤其是中國互聯網企業,需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從本質(技術核心)上把握主動權與主握權。
(4)谷歌退出中國事件在國內外以及其他領域,一定程度上引起包括互聯網巨頭雅虎在內的“連鎖反應”。
七、谷歌入華盤點:
(1)2000年,谷歌開發其主站Google.com的中文界面。
(2)2005年7月,微軟前高管李開復加盟谷歌,主管中國業務。微軟以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谷歌,雙方于當年12月庭外和解。
(3)2005年8月,谷歌在中國推Adwords服務
(4)2006年1月,谷歌推出中國搜索引擎Google.cn
(5)2006年4月Google中文名“谷歌”
(6)2007年1月谷歌與中國移動合作,開始移動搜索本地化
(7)2007年3月谷歌與互聯網協會主辦”Internet+互聯網世紀論壇”,進入中國首次業界大會
(8)2007年4月谷歌推出首款輸入法——谷歌拼音
(9)2007年5月谷歌生活搜索
(10)2007年6月谷歌組建中國工程院
(11)2007年8月谷歌首次與合作伙伴共同“天涯問答”和“天涯來吧”
(12) 2007年9月谷歌取得ICP牌照
(13)2007年10月谷歌推出中國版手機地圖
(14)2007年10月谷歌簡網址G.cn上線
(15)2008年3月谷歌中國主頁首次改版
(16)2008年5月谷歌收購256.com
(17)2008年8月,谷歌與巨鯨音樂合作推音樂搜索推出在中國的免費音樂下載服務,與市場占有率領先的競爭對手百度抗衡。
(18)2008年9月谷歌瀏覽器Chrome支持中文
(19)2008年11月谷歌中國正式iGoogle個性首頁
(20)2009年6月,央視連續曝光谷歌涉黃
(21)2009年9月,李開復從谷歌中國辭職,創辦自己的風險投資公司。谷歌委任劉允接管李開復的商業和運營職責。
(22)2009年10月,一些中國作家與行業組織指責谷歌數字圖書館收錄其作品為侵權行為,并表示可能起訴谷歌,持續至今談判無果。
(23)2010年1月,谷歌宣布不再接受對其中國搜索引擎的審查,有可能撤出中國市場。
八、關于我們:
1、:本報告編制機構,是我國最早創辦、也是目前唯一家以專注研究與傳播電子商務、搜索引擎、網絡營銷、中小企業等為己任的第三方機構。通過在線平臺(b2b.toocle.com),研究中心日均各類行業動態稿件、分析研究文章與行業報告數百篇,每日吸引了來自全球的百余萬電子商務相關用戶群體訪問。經三年多積累,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電子商務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業研究機構和新興傳播平臺。
2、聯系分析師:卜梓琴:搜索引擎與網絡營銷分析師;重點研究分析搜索引擎、網絡營銷、網絡廣告、網絡推廣、搜索引擎優化等互聯網應用領域TEL:0571-85337326;E-mail:bzq1@netsun.com;MSN:zjyhshdf@163.com;詳情訪問研究中心網站:b2b.toocle.com。
3、相關報告:
·《“百度被黑”事件分析與對策研究報告》(點擊下載報告全文) new
·
·《我國境內資本市場媒體宣傳功能研究報告》(點擊下載報告簡版) new
·
·《2010中國電子商務100位CEO調查報告》(點擊下載報告全文) new
·
·《1997-2009:中國電子商務十二年調查報告》(點擊下載報告全文) new
·
·《中國互聯網外資控制調查報告(2009版)》(點擊下載報告全文) new
·
·《金銀島網交所“倉單交易”B2B模式案例分析》(點擊下載報告全文)
·
·《中國制造網綜合型外貿B2B平臺模式案例研究》(點擊下載報告全文)
·
·《2009年我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需求調查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2009年全球買家網絡采購調查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2009-2010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調查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電子商務應用調查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中國電子商務與會展業融合調研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中國B2C電子商務物流系統建設研究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中國電子商務之都B2C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2009中國中小企業搜索引擎應用調查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2009互聯網大事與大勢年度盤點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2009-2010年度中國城市白領網購成癮調查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中小企業互聯網接入的寬帶化水平較高
《報告》顯示,85%的受訪中小企業(不含個體工商)在辦公中使用了互聯網,48.1%的受訪中小企業擁有獨立網站或網店。從企業互聯網的接入方式上看,寬帶已經是最主流的接入方式。根據調查,受訪中小企業主要通過固定寬帶方式接入互聯網的,而移動寬帶也開始占據一定份額,窄帶方式的互聯網接入已經接近消亡,在所有上網企業中的滲透率僅為5%左右。
中小企業互聯網應用普及情況較好
《報告》顯示,中國中小企業中主要互聯網應用的普及情況普遍較好,一些基礎的溝通類、信息類應用的普及率已達較高水平。其中,電子郵件的普及程度最高,在所有受訪中小企業中的普及率達到了64.5%;而網絡電話/VoIP、在線員工培訓、與政府機構互動這幾項企業互聯網應用普及程度相對較低,主要原因是這幾項應用對于普通中小企業的重要程度和必要性并不高,但實現的成本卻相對較高,短期內這幾項應用普及度也不會有太大的提升。
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普及情況較好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中的電子商務普及程度已達到一定水平,在銷售和采購環節都開始利用互聯網手段。
在過去,將一種傳媒推廣到5000萬人時,收音機用了38年,電視機用了15年,而互聯網僅僅用了5年。盡管早在1987年9月,中國人已經向國外發出了第一封電子郵件,但當時互聯網的應用技術只被清華園及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部分精英掌握,“互聯網”的概念并沒有從“象牙塔”走向“十字街頭”。
現如今,隨著互聯網用戶的暴增,未來IP地址的需求量估計是目前的十倍,原有的網絡資源已經不能滿足互聯網未來繼續高速發展的需要,于是,有關“下一代互聯網”的建設早已被全球各國提前部署,我國也在2003年醞釀并啟動“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項目。
從1994年4月20日,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范網絡(簡稱NCFC)工程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連入Internet的64K國際專線開通,實現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接,到下一代互聯網搶占網絡技術發展制高點,二十年來,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正在告別互聯網早期公共信息傳播與私人信息傳播的初始模式,在自身蓬勃創新精神的主導下,完成著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多元,從初級到高級的歷史演進,釋放著它推進社會生活各個領域變革的巨大能量。
中國科學院聯合專業影視拍攝制作機構共同策劃和制作系列科學視頻片《網絡中國》,該視頻片分為三集《科技的引領》、《創新的力量》和《跨越的前奏》,聚焦和關注科學界與互聯網發展之間的相互促進和推動關系,內容涵蓋互聯網在中國誕生、發展歷程,暢想互聯網在中國的未來,集中發掘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的科技力量、文化力量、群眾力量和商業力量等,突出科研、科技對互聯網發展變革的引導、支持、服務和促進,營造和再現一個多視角、多能量的中國互聯網發展模式。
第一集《科技的力量》
圍繞1994年“中國國家計算機與網絡設施NCFC全功能接入世界互聯網”這樣一個重要歷史時刻,與胡啟恒、寧玉田、李俊等多位對中國互聯網誕生做出卓著貢獻的開拓者展開深度對話,以其與互聯網之間發生的故事為主線,回顧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從而彰顯中國互聯網人的精神氣質和偉大追求。時間跨度:1989-1995
第二集《創新的力量》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作為中國信息社會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者、運行者和管理者,從1997年開始,堅持做互聯網研究歷時17年,完成33次全國互聯網調查報告,從未間斷過。另外還有200多份權威報告,超過600萬字的研究成果。本集以CNNIC成立為起點,以CNNIC第三方視角,從信息獲取、商務交易、交流溝通、網絡娛樂等角度理出發展脈絡,挖掘關鍵事件、人物背后的科技創新動力,講述中國互聯網科技變革與社會變革相互交叉演進的故事,挖掘中國互聯網二十年間的價值與力量,展現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和脈絡。時間跨度:1996-至今。
世界上最大的廣告市場美國的現狀印證了這個趨勢。克里夫蘭公司的報告說,由于網絡廣告迅速增長,預計規模將在2011年前超過美國報紙廣告,網絡廣告將以每年逾21%的速度增長,在2011年規模達到650億美元。該公司資深專家漢貝?德姆勒博士指出:“網絡廣告崛起的速度超出預料,全球范圍內廣告支出正在從傳統媒體向網絡及數字媒體轉移。”對美國網民的調查證實,2009年上網時間已首次超過閱讀報紙的時間。
在金融危機的重創下,越來越多的公司舍棄費用較貴的廣播、電視、印刷等傳統廣告,而選擇網絡。業內專家指出,傳統廣告業務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是網絡傳媒。美國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最近的調查報告指出,互聯網超越電視成為廣告主體己不可避免。統計資料顯示,越來越多的客戶廣告青睞互聯網而非電視。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加上高速寬帶的擴大應用,網絡廣告正迎來欣欣向榮的時代。2009年,互聯網廣告在美國已占11.55%,歐洲、亞洲和南美的形勢也十分喜人。目前的跡象表明,在越來越多的國家,網絡廣告再度成為IT行業業績增長的亮點。
競爭優勢明顯
傳統媒體是二維的,而網絡廣告則是多維的,它能將文字、圖像和聲音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傳遞多感官的信息,讓顧客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商品或服務。網絡廣告的載體基本上是多媒體、超文本格式文件,廣告受眾可以對其感興趣的產品信息進行更詳細的了解,使消費者能親身體驗產品、服務與品牌。這種圖、文、聲、像相結合的廣告形式,將大大增強網絡廣告的實效。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把大筆的資金投向互聯網。大小企業將通過多種網絡渠道做廣告,其中包括即時廣告、關鍵詞搜索、電子郵件等。
另一方面,交互性強。交互性是互聯網絡媒體的最大的優勢,它不同于傳統媒體的信息單向傳播,而是信息互動傳播。通過鏈接,用戶只需簡單地點擊鼠標,就可以從廠商的相關站點中得到更多、更詳盡的信息。另外,用戶可以通過廣告位直接填寫并提交在線表單信息,廠商可以隨時得到寶貴的用戶反饋信息,進一步減少了用戶和廣告客戶之間的距離。同時,網絡廣告還可以提供進一步的產品查詢需求。
令用戶感興趣的是,網絡廣告可以將文字、聲音、畫面完美地結合之后供用戶主動檢索,重復觀看。而與之相比,電視廣告卻是讓廣告受眾被動地接受廣告內容。如果錯過廣告時間,就不能再得到廣告信息。另外,顯而易見,較之網絡廣告的檢索平面廣告的檢索要費時、費事的多。
網絡營運商堅信,網絡廣告在未來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相對傳統媒體而言,網絡本身不斷創造出許多新的商業營銷平臺;與傳統商業廣告相比,這些全新商業平臺最終能幫助廠商更輕易地接近消費者,當然也為網站自身創造更多的廣告收入。同時,技術的進步使得廣告客戶可以有更大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更大的發揮空間,他們可以將更新穎優秀的廣告形式呈現給用戶。
在許多國家,表現手法獨特動畫正逐漸成為網絡廣告的新寵。對美國的調查表明,去年美國網上動畫廣告市場約25.5億美元,預計到2012年將急增至35億美元。
就目前看來,網絡的快速成長與它無所不在、無所不及的能力仍使許多投資者堅信,總有一天他們會獲得回報,當然在此之前,他們還必須不斷向網站注入資金。實際上,許多門戶網站已經擁有功能齊全的搜索工具,這對于吸引廣告客戶十分有利。
互聯網行業的明星
目前的情況表明,盡管金融風暴來勢兇猛,但2010年仍將是網絡廣告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年,網絡廣告將成為互聯網行業的明星。專家預測,隨著互聯網用戶的增加、網絡速度的提升以及網絡設備的改進,全球互聯網產業都將從中受益。
盡管世界經濟疲軟,但在線廣告市場仍然增長強勁,為了獲得新的廣告格式比如在線視頻的優勢,許多國家的商人把廣告投資轉移向互聯網。到2012年它們用于廣告的費用將從去年的5億美元增長7倍達到38億美元。其間年復合增長率幾乎達到50%。報告指出,寬帶訪問的普及、更快的線路速度和更多新穎的內容將進一步推動在線視頻廣告的應用,而許多觀眾也能更加靈活地選擇觀看在線視頻廣告。
用戶普遍認為,在公眾日益關注網站的情況下,網絡廣告不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目前在美國,廣告客戶游覽者每次點擊其網絡廣告內容而支付給網絡的平均費用為32美分,而其支付給電話黃頁公司的廣告費用平均到每名受眾頭上卻需要1美元。據一項統計,獲得1000名美國受眾的成本,網絡廣告僅為電視廣告的1/50。
據英國實力傳播公司最近的調查,未來5年全球網絡廣告市場規模年均增長將達16.5%。尤其在亞洲,年均增長將達20%,其中東南亞仍將是網絡廣告潛力最大的地區。
看好中國網絡廣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