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護理專業見習報告

護理專業見習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專業見習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護理專業見習報告

護理專業見習報告范文第1篇

護理學是以人為中心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護理教學不僅包含知識的教授、操作技能的培養,還包括人文素養的培育。護理教育應以患者、醫療團隊需求為導向,培養社會需要的實用型護理人才。實踐教學是護理教育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是培養實用型護理人才的重要環節。然而在護理專業傳統的實踐教學過程中,由于教育觀念落后,存在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實踐教學經費投入不足、實踐教學內容及方法缺乏科學性、實踐教學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此,探索出適合于護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在學生培養中的作用

護理專業是基礎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學科。為此,采用以校內實訓中心為依托的課程實踐教學、以附屬醫院為主體的教學見習、以“二甲”以上綜合性醫院為基地的畢業實習3個層次的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以適應護理專業的發展趨勢。

2.1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是培養護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重要環節。3個層次的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不僅可以使學生熟練掌握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等專業內容,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就出現的現象和問題進行分析并解決,這對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2為護理專業的理論教學提供良好的補充和參考

目前,大多數學校的護理教學仍然以教師課堂講授和實訓教學為主,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作為被動的“灌輸”對象來進行培養的,教師往往過多地強調其接受性而忽視其能動性。由于許多學校沒有建設實訓基地,因此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訓教學的學校并不多,能讓學生去醫院見習的也不多。因此,通過3個層次的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可以梳理好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強化實踐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地位,不僅是提升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一種良好途徑,更是為護理專業的理論教學提供了良好的補充和參考。

2.3是運用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度保障

護理專業以培養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和健康保健等方面的高素質專業人員為目標,屬于技術性、綜合性很強的專業。因此,通過3個層次的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制度保障,可以使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管理上更為嚴格。

2.4可促進護理專業學生的就業

3個層次的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通過讓學生在醫院進行畢業實習,不僅有利于學生在醫療服務體系中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更是為學生和醫院創造了相互了解的平臺。因此,通過建立與護理行業發展相銜接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僅可以培養出與地方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應用型人才,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就業。

3護理專業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3.1以校內實訓中心為依托的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

為了更好地保證護理專業學生在校內的實踐教學質量,我校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校內護理實訓中心,目前已發展成為省級財政重點資助的專業實訓中心。校內護理實訓中心的建立和成功運行,為護理專業學生的實訓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和保障。校內實訓中心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緊緊圍繞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等專業課程的實訓教學來進行,以實訓教材的編寫為主線,形成了一套適合于護理專業教學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例如,在內科護理實訓教學中,以疾病護理過程為主線,通過學生分組討論,自行完成整個護理程序等開展實訓教學。

3.2以附屬醫院為主體的教學見習體系的建立

教學見習體系的建設以附屬醫院為主體,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臨床見習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啟發及指導作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進一步鞏固了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習、實踐、溝通協作和臨床思維能力),使學生自覺完成從學生到護士的角色轉變。

3.3以“二甲”以上綜合性醫院為基地的畢業實習體系的建立

校外實習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職業素養的一個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而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因此,建立一批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深入醫院臨床一線進行畢業實習,對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為此,筆者將從以下3個方面加強和保障以“二甲”以上綜合性醫院為基地的畢業實習體系的建立。

3.3.1加強校院交流,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

我校多年來一直與多家“二甲”以上綜合性醫院(如江門市中心醫院、江門市人民醫院、暨南大學第六附屬醫院等)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與合作關系,這為組織學生深入醫院臨床一線進行畢業實習提供了穩定的實習基地。

3.3.2完善畢業實習體系的機制和管理措施

學生到醫院進行畢業實習的時間定在第三學年,此時學生已完成專業課程的學習,具有到實際工作崗位實踐的基本能力。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評估和監督機制,是保證畢業實習良性運轉的重要前提。畢業實習采取醫院與學校相結合的管理模式,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實習計劃、組織、實施、檢查和監督等。應根據護理專業教學指導方案,由學校教師與醫院臨床一線專家共同負責制訂和編寫實習計劃。在具體的實習過程中,實行指導教師負責制,指導教師負責指導學生完成崗位訓練和操作,全程跟蹤學生的畢業實習,并將醫院作為護理教學的實踐場所,結合醫院的實際護理操作流程講解專業知識,以拓展教學內容和改善教學方法,完成對護理專業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再培訓。

3.3.3建立畢業實習的考核評價機制

護理專業見習報告范文第2篇

1.1學生生物安全意識淡薄

護理專業學生進入專業基礎課學習階段,缺乏實驗室生物安全知識,教學大綱沒有特意安排相關內容和學習時間,實驗課時少。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護理專業學生生物安全意識淡薄,不重視生物安全,對實驗過程中需要學習的一些樣本,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觀察,護理專業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新鮮,但是對于其觀察的樣本可能會引起疾病的意識淡薄。觀察完后,有的沒有洗手,就翻書、拿手機、摸頭發,甚至有個別同學在教室吃東西等不符合生物安全的一些行為習慣,這些都可能對自身和周圍環境造成潛在的危害。加上護理專業學生多,每屆大約有30個班級,1000多人,除此以外,還有其他專業的學生也要使用該實驗室,因此人員相對比較集中,流動性也非常大,有一定的生物安全隱患。

1.2護理專業的特殊性

護理是一個特殊的職業,護理專業的學生不管是在見習、實習還是以后工作,其對象是病人,并經常直接接觸,還要經常采集、收集、運送一些感染性標本,如果不注意生物安全,其被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另外,臨床護理專業人員工作特點之一是:醫療操作多,要求護理專業人員必須具備嚴格的無菌觀念和過硬的操作技能;消毒滅菌要求嚴格,要求護理專業人員不但要熟練掌握常用的消毒滅菌方法,而且必須確保消毒滅菌的效果。這些工作是確保醫療安全的基礎。如果護理專業學生對職業要求和危害了解不全面,在面臨危險因素時就會缺乏有效、完善的對應措施,這就要求護理專業的學生要有堅實的醫學基礎、熟練的護理技術,還要掌握相關的自我防護知識。因此,學生在進入醫院見習、實習前就應具備最基本的生物安全防護知識和自我防護能力,而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課就是樹立學生生物安全防護意識的最好時機。

1.3科學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隨著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發展,實驗室生物安全日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世界衛生組織在1983年出版了《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并在2004年更新推出了第3版。自2003年SARS暴發以來,國務院相繼頒發了《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規,將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到了議事日程。這些法規的頒布及實施,有利于我國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標志著我國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實驗室生物安全認可工作步入了科學、規范。

2護理專業實驗室生物安全知識和技能教育的對策

2.1強化教師的生物安全防護教育

要求每位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師熟練掌握衛生部頒發的《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文件,要求教師從根本上高度重視護理專業學生的生物安全防護。

2.2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生物安全防護意識

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生物安全防護意識,是我們高度重視的問題,使學生意識到生物安全防護的重要性,建立自我保護意識,也是我們作為老師應有的責任。由于護理專業實驗課時少,沒有專門的生物安全實驗課,因此實驗室安全問題要貫穿到每次實驗課中,尤其是第一次課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規則,一定要重點強調生物安全問題。比如:進入實驗室必須穿工作服,離室脫下反折,經常清洗消毒;實驗完后消毒洗手;不必要的物品不帶入室內,必要的物品放在指定的地方;禁止吸煙、吃食物;在室內不允許做與實驗無關的事情;物品要歸原,保持桌面干凈整潔,傳染性物品放入消毒容器內;如有菌材料濺出,應報告老師及時做出適當處理;合理使用實驗器材,對實驗用品不準隨意拋擲;對潛在的帶有生物危害的標本都要進行高壓蒸汽滅菌或是其他方法消毒后才能處理。一定要嚴格按照生物安全實驗的要求進行實驗操作。在以后的每次實驗課中也都貫穿相關生物安全的知識。比如微生物在空氣中的分布檢查,正常人體皮膚、咽喉部細菌檢查;紫外線殺菌、高壓蒸汽滅菌;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皮膚消毒實驗、常用化學消毒劑的消毒;細菌的生長現象觀察等使學生充分了解微生物的分布情況,常用的消毒滅菌的方法和相應的生物安全防護知識。

2.3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

護理專業見習報告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職業化改造;護理技能;教學

中圖分類號:R1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7256(2011)15-0112-03

近來,我們通過對護理技能項目教學實施基于工作過程和高職教育技能項目學習規律的職業改造,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護理技能學習效果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現報告如下。

1 畢業生對護理技能掌握情況

以衛生部統一制定的五十項護理操作為主要內容,我們對2006屆、2007屆高級護理專業畢業生進行了調研,具體開展了問卷調查、座談會、隨機技能測試等項目,共收回有效問卷800份,累計測試兩屆護理畢業生300人次,召開由畢業生所在醫院護理部、所在科室護士長、高年資護士、畢業生代表、護理專業教師等人員參加的座談會20次。綜合調研結果顯示,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技能訓練項目,從訓練內容、配套設施到訓練方案上都存在著與職業化教學不配套的地方,導致學生對護理操作的學習普遍存在著講得多、操作少,只知如何做,不知為何那樣做,訓練項目與工作崗位錯位,未能根據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預判進行分方向的技能實訓,特殊技能實訓缺失等。

2 對護理操作項目教學實施職業化改造的做法

2.1 組建項目改建的專業化班子 依照基于護理操作的工作過程,推行教、學、做一體,推進護理操作融基礎性、專業性、特殊性于一體的系統化教學及職業化改造理念,組建了由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和聊城市人民醫院一線護理人員、護士長、職業教育專家、各科護理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師、對應基礎教育教師、實驗實訓項目建設專家、工程設計人員共同組成的改造隊伍,統一理念與思路,對各項任務分解分工,形成定期研討及協同推進制度,健全了質量控制及目標責任制等。

2.2 梳理護理操作項目并分類 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基礎項目到專業項目再到特殊項目的順序,由醫院專業護理人員和護理骨干教師共同梳理出高職護理技能操作的各類項目。我們把這些項目歸納為基地護理操作類、??谱o理操作類及特殊護理操作類三大類,基礎護理操作包含無菌技術(一般洗手法、外科洗手法、無菌鉗使用法、戴無菌手套法、使用無菌溶液法及使用無菌容器法、鋪無菌盤法等)、生命體征監測技術(體溫測量技術、脈博測量技術、呼吸測量技術、血壓監測技術)、注射技術(肌內注射、輸液技術、靜脈注射及采血技術、靜脈留置針技術、動脈采血技術等)、用藥技術(軀體疾患者群的換藥、軀體疾患者群的口腔給藥、精神患者換藥、精神患者口腔給藥等)、其他技術(物理降溫、軸線翻身、患者搬運、痰標本采集、咽拭子標本采集技術、防患者跌倒技術、防壓瘡護理技術)等五個大項目二十八個子項目。專科護理操作包含口腔護理技術、呼吸科護理技術(霧化吸入技術、吸氧技術、經鼻/口腔吸痰術、經氣管插管切開吸痰術)、消化及急診科護理技術(鼻飼技術、胃腸減壓及洗胃技術、灌腸技術)、泌尿科護理操作技術(男、女導尿及膀胱沖洗技術)、胸科的胸腔引流技術、神經內科的腦室引流技術、產科及兒科護理操作技術(產科會陰消毒技術、新生兒臍部護理技術、光照療法、早產兒暖箱應用技術、聽診胎心音技術)、精神科患者約束技術等七個大項目十七個子項目。而特殊護理操作類包括了輸液泵/微量泵使用技術、心電監測技術、心肺復蘇生命支持術、除顫技術、血氧飽和度監測技術、T管引流護理技術、造口護理技術等七頂[1,2]。

2.3 對護理實訓內容及功能區實施職業化改造 根據職業教育認知規律和高護操作實訓的特殊性,我們制定了按以下箭頭所示順序進行的護理操作實訓流程:附屬醫院和定點協作醫院的見習對護理操作技能項目的系統化歸類并序化操作對應共享基礎模塊導學分項操作對應基礎模塊學習分項操作流程學習與實訓分項操作見習分項操作對應基礎的復習專業操作對應基礎學習專業操作學習與實訓特殊護理項目操作流程示教特殊護理項目見習特殊護理項目對應基礎學習。針對護理實訓一體化、系統化教學需要,將護理操作學習地點分為工作環境學習區和與之相融通的實訓學習區兩大部分,實訓區又分為公共基礎實訓區(形態學、機能學實訓區等)、專項操作對應基礎實訓區、專業操作實訓區(含基礎護理操作實訓區、??谱o理操作實訓區、特殊護理操作實訓區),具體內容見圖1。

2.4 護理操作一體化教學的實施 根據流程及配置,我們把護理操作的系統化教學分五步實施。第一步,標準化患者護理操作的系統化見習及序化。在定點見習醫院內,遴選典型病例做好見習課設計,每次見習結束后,由帶教教師同見習學生一起推導、歸納出本次見習護理操作的流程,經過6~10次個案護理流程的見習和個案流程歸納,由學生主動導出2.2中的基礎護理項目、專科護理項目及特殊護理項目。第二步,護理操作對應公共基礎模塊學習。根據護理操作對基礎知識(形態學、機能學等)的總體要求,配置相關公共基礎內容,由課件導出學習內容及課時目標,配合三維圖像、模型、標本、示教、反饋、依次完成公共基礎學習。第三步,分項基礎護理操作學習。通過見習定點醫院內預設的分項操作,梳理分項操作規范,進入對應基礎實訓室求證有關結構,最后進入分項操作模擬室訓練,完成從理實一體化學習到可持續發展的升華。如學習肌內注射項目時,先預選出2名(成人、兒童各1名)肌注的患者供見習,見習完畢后,師生共同歸納出肌注的規范步驟及注意事項,再分別到成人、兒童標本上求證局部結構,最后進入模擬肌注學習。第四步,專科護理操作學習。對應圖1內容,同樣按見習、歸納、對應基礎實訓室復習、專項實訓室模擬訓練等來完成。第五步,特殊護理操作學習。該類操作存在著見習病例少、儀器設備貴重、應用頻數低等原因,學習過程按照仿真室示教、歸納、對應基礎求證等順序完成。

3 效果評價及體會

3.1 效果評價 通過對護理實訓教學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化改造,實現了學生學習由盲目學習向目標明確、趣味學習,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由孤立項目學習向系統化學習的轉變;由基礎、專業、見習等的分段式分散性學習向一體化精準性學習的轉變;由醫院與學校脫節向院校精準對接的轉變;教師由“教書匠型”、“大師傅型”向“導師型”、“雙師型”的角色轉變;學習效果也取得了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及可持續發展的轉變。

3.2 體會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及人們對更高層次職業化護理服務日益增長的需要,對傳統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外科手術式”的職業化改造,既需要取得各級學校主要領導乃至地方政府的高度認可與重視,又需要大手筆投入,專業及行業專家的全過程參與,同時,還需要符合高護人才培養規律要求的改造方案的制定與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龔雯.基于國家職業標準的高職教學體系模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6(26):24-27.

護理專業見習報告范文第4篇

關鍵字:高職護理學生;社區護理學;教學模式

《社區護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比較強的科目,實踐教學是社區護理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大家對衛生服務要求逐步提高之時,只有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切入點展開的社區護理實踐活動,才能讓高職護理學生建立較強的護理職業精神,發展個人的綜合素質。但是,當前因為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社區護理服務體系并不是很完善,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因此,高職院校對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進行探索具有非常重大的

意義。

一、對象

選取82名鐵嶺衛生職業學院2010年級1-2班高職院校護理學生作為對照組,80名2010年級3-4班高職院校護理學生作為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學教學模式,實驗組采用改革后的模式,即綜合社區護理實踐,改革教學課程制度和選課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的教學模式。

二、 方法

2.1 理論教學法

護理學教學最基本的環節是護理知識的學習,這應該作為社區護理實踐調查的基礎,按照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面、思維模式、個性特征進行綜合素養的培養,并將此環節融入到理論教學中??梢詫虒W課程的內容進行分類和優化,將社區護理學課程分成社區護理理論知識學習、理論和技巧結合應用、社區護理實踐三類。根據各類別的主要教學內容,參考最新的護理學理論教學研究成果,分析新教學方法的優劣,然后進行從優的選擇。

2.2 實踐教學法

在高職護理學生入學初期,可以綜合對社區護理實踐教學的特殊性以及社區人民對護理服務的需求進行分析,制定護理學實踐教學的新方式,明確教學制度,按照教學的核心內容和最終目的,最大程度地利用現有資源并開發新資源??梢园焉鐓^護理學實踐教學分為三個環節:見習階段-模擬階段-實習階段。

2.2.1 見習階段

在學習了社區健康理論知識后,將護理學生進行分租后參與到社區健康評測中,按照實踐教學的目的給各組分配見習工作,護理學生可以借助課余時間到學校附近的社區進行見習評測。先是在老師的領導下到社區中參觀社區衛生服務單位,通過老師對社區服務相關工作的介紹,慢慢熟悉社區健康評測的各個環節,包括對評測儀器的使用、對各組人員的工作安排、健康評測相關信息的收集等;之后讓護理學生對所評測的數據進行綜合的分析、研究和總結;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整理出一份完整的社區健康評測報告。

2.2.2 模擬階段

在已經完成見習階段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到社區護理技能實驗室進行模擬實踐,對實踐技能成績比較好的學生進行肯定,同時也指出他們需要改進的地方,并要求學生立即進行改進,為之后的實踐階段打下基礎。

2.2.3 實習階段

分析社區護理的需求,以理論知識、見習資料和模擬經驗為基礎,相結合之后應用與社區護理實踐中,從而提升高職護理學生的護理技能。在實習階段中,要以培養護理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職業技能為目標,綜合社區護理發展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社區護理實習計劃。

2.3 教學考核法

2.3.1 理論考核

理論考核的成績設為總成績的60%,考核的內容可以從《社區護理學》課程中隨機選取,以閉卷考的模式對高職護理學生進行理論基礎知識和理解運用能力情況的考核和了解。所選取的考核內容要能夠體現出學生對知識運用的靈活性、綜合性、理解性。

2.3.2 實習階段考核

實習階段的考核要由學生和老師共同參加,將護理學教學改革的課程、手段、實踐技能作為考核的核心。要重視學生綜合實習技能和設計性實踐能力的全方面考量。

2.3.3 問卷調查考核

通過對162名學生進行護理學教學模式改革方法的認可程度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學習態度、知識理解、能力提升、對教學法的態度等方面。問卷調查應由學生個人獨立完成,填寫完后立即提交,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結果如下:

(1)兩組學生理論、實習平均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理論、實習成績比較(分)

從表1中可以看出,實驗則學生的理論和實習成績都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說明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改革后的護理學教學模式更能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

(2)兩組學生教學模式認可程度的調查,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教學模式認可程度的調查(分)

從表2中可以看出,改革后的護理學教學模式更能讓學生們接受,同時也能提高他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護理技能方面的提升。

三、總結

要實現高職學生的社區護理綜合技能,就要在護理學教學上進行改善,重點將教學中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考核教學綜合起來,全面提升護理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護理技能。

參考文獻:

護理專業見習報告范文第5篇

【關鍵詞】護理;公共衛生服務;課程

人才培養是護理教育的根本任務,如何從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基本點實際出發,培養適合我國衛生服務需求的護理人員成為護理教育者研究的重點。為基層護理服務提供實用型、技能型護理人才,必須加大當今護理教育的改革,完善護理教育的培養目標、改革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通過對護理專業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課程體系進行改革,以培養具有較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的基層護理人才。目前高專護理專業公共衛生課程設置在第四學期,課程為《社區護理》和《營養與膳食》。公共衛生課程顯得薄弱,比重小、內容局限、教學資源少及教學方法單一等,沒有形成適合護理專業的公共衛生課程體系,使護理人才在臨床實踐中缺少公共衛生服務、預防為主、大衛生、群體的理念,缺少對醫學統計和流行病學基本方法的了解,導致護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不能完全適應現代醫學模式以及國家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需求。項目研究對2014級高專護理專業公共衛生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在第二學期增設《預防與保健》、《醫學統計學》;第四學期增設《流行病學》;加強實踐教學和社區實踐基地建設。主要目標是使學生在校期間系統掌握公共衛生服務基本知識和技能,在實踐性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以某高職高專院校2014級高專護理專業學生178人為調查對象。在第二學期增設《預防與保健》、《醫學統計學》兩門公共衛生服務類課程(以下簡稱“兩門課程”),兩門課程均使用人民軍醫出版社于2012年1月出版的高職高?!笆逡巹潯苯滩?,課程結束后采用自制《高專護理專業<預防與保健>、<醫學統計方法>課程問卷》進行調查研究,由經過培訓的調查人員在同一時間進行,10分鐘內完成,統一發放、回收,共發出問卷84份,回收84份,有效回收率100%。數據經整理錄入核對后,使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高專護理專業學生對兩門課程的認知和態度的、為考試而學習兩門課的、將來不想從事預防保健類工作的占多數(均>59.5%)。在正面負面答案的選擇率差異性比較中,學生選擇有必要開設兩門課程的多于選擇沒有必要的(P<0.01);將來不想從事預防保健類工作的多于想從事的(P<0.01)。2.2高專護理專業學生對兩門課程教學情況的評價表2高專護理專業學生對兩門課程教學評價的答案選擇差異性分析表2顯示:學生認為兩門課程教材難度合適的、采用的教學方法對學習理論知識有幫助的占多數(均>66.7%)。在正面負面答案的選擇率差異性比較中,認為兩課程教材難度合適的多于認為難度不合適的(P<0.01),案例分析教學法、一課一實踐的方法對學習理論知識有幫助的多于沒有幫助的(P<0.01)。2.3高專護理專業學生對公共衛生類課程教學認同和實際學習效果表3高專護理專業學生對公共衛生類課程教學認同和實際學習效表3顯示:學生認為學院對公共衛生課程重視的、公共衛生課程理論與實踐聯系不緊密的、學習公共衛生課程后希望參加實踐活動的、學習《醫學統計方法》后能獨立完成統計分析的占多數(均>52.4%)。在正面負面答案的選擇率差異性比較中,認為學院對公共衛生課程重視的多于認為不重視的(P<0.05);學習公共衛生課程后希望能參加實踐的多于不希望的(P<0.01)。

3.結論

3.1高專護理專業學生對兩門課程的認知態度分析顯示為考試而學、將來不想從事預防保健工作的學生占多數(1)學生對國家方針政策不了解,需要帶領學生學習相關文件。2012年國務院下發的《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指出全面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項,進一步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黨的十報告中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的同時要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2)學生對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性不清楚,對公共衛生服務人才的需求量不知道,需要解釋、說明。目前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投入不足、人員匱乏,為滿足社區、農村地區對醫學人才的需要,加強醫學教育與衛生需要結合,促進“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重大戰略目標的實現,培養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的應用型護理專業人才[1]迫在眉睫。

3.2高專護理專業學生對兩門課程教學評價分析顯示教材選擇適宜,學生對理論課學習與實驗實訓課結合比較認同(1)加強公共衛生類課程建設,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避免追求“高”、“廣”、“深”但不切實際的選材理念,為公共衛生類課程選擇適合且適用的教材,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2)學生對案例教學法、一課一實踐的教學方法比較認可。因為實訓課通過案例講解、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實踐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幫助學生消化理論知識,體驗公共衛生課程理論與實踐密切相關的特點。能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創新思維能力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3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對公共衛生課程教學認同和學習效果分析顯示學院能重視公共衛生課程的安排,希望學習公共衛生課程后參加實踐活動(1)領導重視、支持公共衛生課程的改革,從人力、物力、精力上增加投入。引進專家講課、開設講座,拓展公共衛生服務學習內容。制定相應的課程評價體系,形成一整套教學改革方案,并給予實施,能幫助學生在學習階段就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意識和水平。(2)滿足學生學習公共衛生課程后參加實踐的要求,要研討教學手段,增加實踐課教學內容。除在校期間增加實訓課教學外,需創立多點見習、實習的途徑,利用學生課余、周末、假日時間,安排他們去學院附近的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進行公共衛生服務活動,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讓他們體會到學習公共衛生類課程的實用性、成就感,激發學習熱情和興趣。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山县| 平泉县| 洪雅县| 铁岭市| 黑水县| 额尔古纳市| 漾濞| 新乡县| 永定县| 安平县| 稻城县| 霍州市| 永兴县| 天全县| 靖边县| 华池县| 历史| 普安县| 龙陵县| 渭源县| 隆德县| 高台县| 民丰县| 河东区| 巫山县| 响水县| 丁青县| 招远市| 澜沧| 天台县| 渭源县| 盖州市| 云龙县| 鸡东县| 广安市| 玉龙| 吉林省| 洪湖市| 政和县| 扎鲁特旗| 襄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