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擊鼓傳花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星期五的下午,劉老師開展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游戲,這個游戲叫“擊鼓傳花”。
“擊鼓傳花”的游戲同學們都很喜歡,這個游戲的原理是:劉老師在擊鼓,我們在傳花,如果劉老師不在擊鼓了,花落在誰的桌子上,他就要上講臺表演節目,比如說,腦筋急轉彎,猜謎語,唱一首歌,跳一曲舞,背一首詩等等。同學們都不希望上去表演,可我想上去表演一個節目,因為我準備了一個精彩的節目,可是花就是沒有在我這里停下來,總是在別的同學那里停下來,而他們是不得不上去表演節目,但同學們表演的節目還是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歡喜不已,整個班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我真希望劉老師下次還能開展比這次更有趣的活動,我會更有熱情地參加,好好抓住表演的機會。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活動,它能鍛煉同學們的反應能力,還增加了同學們之間的友誼。 作文庫的作文庫
啞巴經常“說”啞語,可是用肢體語言表達成語就有些難度了。我們今天就當了一次“啞巴”——用“啞語”表達了成語的意思,玩出了“擊鼓傳花”的新意。
王老師把花放在諶信宇的桌子上,背對著我們,準備敲鼓。全班同學都屏息凝視,第一豎行的同學更是緊張得直打哆嗦。“咚!咚!咚……”敲鼓了!諶信宇迅速轉過身,把花丟在了后面一個同學的桌子上?;ㄏ蚝竺鎮鬟f,有的同學由于太慌張,把別人的桌子都快了。同學們看著花的去向,心“怦!怦!怦!”地跳著。
花傳到了“調皮大王”——吳庭昊手里。你別看他平時機靈透頂,今天傳起花來就忙中出錯。他把花向上一拋,落在了隔桌的肖云顥手里,同學們大聲喊:“犯規!犯規!”吳庭昊和祝澤暈沒辦法,只好悶悶不樂地走上了講臺。祝澤暈當比劃者,吳庭昊只好當猜成語的人了。吳庭昊轉過身避嫌。祝澤暉在王老師的卡片中抽出了27號題。祝澤暉拍了一下吳庭昊的肩膀,表示他要做動作了。吳庭昊便轉身正對著祝澤暉。只見祝澤暉兩只手上下扇動,腿一蹦一跳的。吳庭昊眉頭緊鎖,好不容易猜出了一個“驚弓之鳥”,可惜是錯的。吳庭昊士氣低落,抓耳撓腮,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他心急如焚,胡亂地猜了一個“笨鳥先飛”。媽呀,我看吳庭昊是不是有神經病來著,怎么可能是“笨鳥先飛”呢!哈哈!正當吳庭昊束手無策之時,他們組的周文妤舉起了小手,大聲說:“翩翩起舞。”“對了!”祝澤暉說。就這樣,周文妤為她們組光榮地掐得了五分。
花沿著“z”字形的路線傳遞著,眼看就要傳到我們這個豎行了。我和馮力夫上場心切,暗中制定了一個計劃:馮力夫故意把花傳給戴天朋,因為那樣傳是犯規的,只要犯規就能上場了,嘻!沒想到,這個“陰謀”還真得逞呢!馮力夫自告奮勇地當上了比劃者。他看了看抽的卡片,把右手放在眼睛上方,然后雙手攤開。我想:這雙手放在雙眼上方是猴子的意思,那雙手攤開是何意呢?我左思右想,可就是找不出個門道來。我連續幾次向馮力夫求助,可他每次的動作都一樣。我沒了法子,只好呆呆地站在講臺上。這是,白智文脫口而出:“一望無際!”,我頓時恍然大悟:右手放在眼睛上是望的意思,雙手攤開不就是無邊無際的意思嗎?唉,我的腦細胞是不是睡大覺去了?
瞧,“擊鼓傳花”這個老游戲都被我們變了個新花樣,歷害吧!
五一小長假,在世華學校里,老師和大家一起做了一個有趣的擊“鼓”傳“花”的游戲。
老師說了游戲規則,然后陳欣怡敲桌子,只聽到老師一聲口哨,擊“鼓”傳“花”的游戲開始了,全班便進入了緊張的時刻,連呼吸也變的急促起來。有的同學很想展示自己的才華,就一直拿著“花”不放,直到“鼓”聲停了,湯圓就得意洋洋地講了一個腦筋急轉彎,大家都猜不出來。
“鼓”聲又響了,同學們立刻安靜下來。不久,“鼓”聲停了。“花”落在了松鼠的手里,只見她背了一首詩,全班同學聽著聽著也背了起來……
這次擊“鼓”傳“花”的游戲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這次游戲真令人難忘。
太師三附小三年級:七色花11
【關鍵詞】激趣 語文課堂 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的偉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泵绹睦韺W家布魯納曾在文章中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毙睦韺W認為外部的刺激必須轉化為內在的動力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潛能。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以下為筆者在教學中一些方法總結。
一、提高個人素養激趣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舉一動無不引發學生的關注,教師是學生的直接模仿對象,同時教師更應該成為學生的榜樣,通過個人素養魅力來感染自己的學生,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的個人素養體現在完善的知識體系,扎實的專業知識,形象的授課語言,嚴密準確的邏輯等方面。例如品味詩歌,教師力求優美創造出“言有盡意無窮”的效果,讓學生有一種余音繞梁回味無窮的感覺;研讀古文,力求形神兼備,不單是文言知識的積累運用,更應該傳播中國古代思想文化,讓學生做古代文人的知音,受到他們偉大抱負及曠世情懷的熏陶。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很容易調動他的學習積極性?事實證明,學生信服自己喜歡的老師,熱愛自己感興趣的課堂。語文課堂上當教師引經據典滔滔不絕講述時,聲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誦時,委婉動聽相得益彰的輕唱時,都會對學生的注意力具有無形的控制作用,對學生的審美情趣具有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從而激發起學習興趣,煥發課堂活力?可見教師的個人素養魅力是對學生無聲的教育,是最吸引學生的地方?
二、教學設置懸念激趣
任何年齡段的學生都樂于接受新奇的事物,好奇心促使他們去努力探究,設置懸念是激發興趣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下面是《童趣》一課的教學實錄:
師:有兩幅畫面讓我們共同欣賞一下,一幅畫面中有一個小孩在蚊帳中對著蚊子慢慢地噴煙,看蚊子在煙中怎么辦;另一幅畫面中,一個小孩對著墻角的亂磚頭亂草愣愣地看了一個多小時……怎么?聽得不滿足嗎?有什么想問的,想說的,就問吧!
生1:這個小孩為什么要對著磚頭發愣,他是不是有毛病呀?
生2:他對蚊子噴煙干什么?
生3:他把蚊子放進帳子里,難道不怕蚊子咬嗎?
生4:蚊子被熏了,有什么反應?
生5:這是不是真事?是發生在什么年代的事?
生6:這兩幅畫面有什么聯系?
生7:這個孩子用煙熏蚊子,不怕熏到自己嗎?
師:哎呀!大家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太強了,提了這么多問題,讓我們整理一下:
1.這孩子為什么要熏蚊子,他看到了什么?
2.這孩子為什么要對著墻角發愣,他在干什么?這有什么意思?
3.這兩幅畫面有何聯系?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巧妙設置懸念,引人入勝。同時“懸念引而不發”,故意留下空白,刺激了學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仿佛在心湖中投入了兩顆石子,平靜的水面激起了水波,學生們大腦興奮了,于是他們的“問題”也就層出不窮的提出了。教師順勢引導,歸納總結,語文課堂的教學任務很輕松的被學生接受完成。于此可見,學生對問題有探究的欲望,就會積極主動去思考分析,力圖解決問題,甚至于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活躍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懸念激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樂中學。
三、精心設計游戲激趣
學生天性好玩、貪玩,對于游戲有很強烈的興趣。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會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币虼耍處煂W與游戲結合,學生對喜歡的東西學得就快,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當前的語文課堂,首先應該突出學生的主置,讓他們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在游戲中去體會、去感受、去自悟,充分發揮他們的個性、特長和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智慧和創造精神。下面是學生在《擊鼓傳花》作文課上的習作,我們可以一窺他們對游戲的熱愛:
習作1:我們在星期四的那節語文課上玩了一個擊鼓傳花游戲。只見風趣幽默的劉老師拿著鼓來到教室里??匆姽?,大家不用猜就知道是玩“擊鼓傳花”的游戲。一下子,鴉雀無聲的教室里沸騰了起來,我們早把紀律拋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習作2:等我坐下來的時候,老師又叫我上去敲鼓,我聽了興奮不已。
我剛開始是慢慢地敲,漸漸地速度變地越來越快,我突然間停下來了,花正好落在念上天保佑的盛帥的手上,他很大方的走到中間,給我們講了一個笑話,樂的我們大家笑地前俯后仰。
游戲就在我們歡笑中很快的結束了。
習作3:今天上午的文學寫作課上,劉老師一反常態,沒有給我們布置作文題目,而是大聲宣布:“我們這節課來做個游戲――‘擊鼓傳花’!”老師的話音剛落,教室里一片沸騰,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議論紛紛。有的問:“擊鼓傳花怎么玩呀?”有的說:“這游戲好玩嗎?”……
從學生的作文可以看出,此堂作文課學生都興趣盎然地參與其中,游戲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快樂情緒,他們在游戲中受到啟發,獲得親身體驗,自然寫作不再乏味,做到寫出真情實感,言之有物。教師設計游戲的目的在于讓教育的知識性和娛樂性完美結合,這樣的語文課堂營造出一種民主、和諧、活潑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智慧潛力、個性特長在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得到發揮,讓學生樂學、會學,并逐步善學。
四、積極友善評價激趣
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知識的過程,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精彩的課堂評價能夠打動學生的心靈,積極的、友善的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如果課堂上及時對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就會增進師生之間的信任感,從而使課堂能夠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相反,教師不恰當的評價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甚至厭學心理。莎士比亞說過:“贊賞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有的教師堅持這一“信條”,對所有學生的表現都是一味叫好,無論他的思考是否有可取之處。這種盲目的表揚容易對學生誤導,無論對錯,教師給予的都是獎勵,也會削弱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長期以往,教師的肯定評價大打折扣,學生也難以對教師報以信任。親其師,才會信其道,因此積極評價激趣也要有個度。教師除了用鼓勵的目光、尊重的話語、真誠的期待、溫馨的微笑去關愛每一個學生,更不要忽略你的評價是否全面、公正、藝術。只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原則,不好的表現委婉批評,好的表現不吝贊賞,讓學生在評價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就能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堂。
一、培養小學生搜集、積累素材的能力
寫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小學生作文要“具有真實的內容”,而且要求內容要具體,這就要搜集、積累大量的素材。這些寫作的素材是從日常的生活實踐中來的,要培養學生搜集、積累作文素材的能力。培養這種能力方法多種:1、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對發生在身邊的事物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寫下觀察記錄。如,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語言、生活習慣等,觀察要入微,寫的作文才有血有肉;2、擴大閱讀范圍,向學生介紹有益的書刊,要求摘錄好詞、好句,為自己習作時靈活運用。對能靈活運用這些好詞、好句的學生給予表揚鼓勵,從而激發學生愛讀書,養成的良好的練筆習慣;3、有計劃地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課外活動,寓作文教學于實踐活動之中。如,教師在布置學生寫<<記一次有趣的活動>>之前,讓學生開展“擊鼓傳花”活動,作文時,有位學生寫道:“……鼓聲又一次響起來了,我暗暗慶幸,今天的運氣真好,紅花始終沒有落在我的眼前。正想著,紅花又一次傳到我面前,還沒來得及往下傳,可該死的鼓聲卻停下來了。我的心怦怦直跳,臉一下子紅到了耳根。心想,唉!要是剛才快點往下傳就好了……‘表演節目’,快,快!幾個調皮鬼正在起哄著。同時班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我只好壯大膽子來到同學中間表演節目……”這位學生把擊鼓傳花“活動”的細節及內心感受表達出來,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通過親身經歷,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作文時就不會無話可寫了。
二、培養學生遣詞造句能力和恰如其分、準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做到言必達意
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必須真實,才能使人感動。要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實,用詞造句變要準確、實在、恰如其分。小學生習作在有了材料,能審清題意,有好的立意,能選擇和組織材料的情況下,扶起筆來往往喜歡濫用華麗的詞藻、激昂的語句,熟不知適得其反,而使文章華而不實。要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在閱讀教學中要經常重視培養學生用詞造句能力和恰如其分,準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做到言必達意。培養這一能力可以從口頭回答問題、書面回答問題、造句寫片斷等多方面進行邏輯訓練,要求把積累的詞語、佳句靈活地運用,能寫出通順、連貫、具體的句子,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經常練,反復練,從而達到說話、寫話、具體生動、形象、恰如其分地準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
三、培養小學生審題,確定中心的能力
審題與確定中心是作文的第一步,要學生能從題目中準確地找出限定的習作范圍和要求,我們在平時教學分析課題時就要訓練學生審題的能力。例如教學<<我的戰友>>可以設計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分析題目:1、這篇文章寫的是誰?2、“的”字在題目中有什么作用?3、從題目看這篇文章是用第幾人稱寫的?又如,習作<<家鄉的變化>>,引導學生分析題意:1、“家鄉”是誰的家鄉?2、中心詞是那一個?3、“的”字是對哪個詞的修飾和限制?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就能明確“家鄉”“限定了寫作的范圍,是作者的家鄉,”“變化”是題眼,是題目的關鍵,是寫作的重點和中心,“的”是對“變化”這個中心詞的修飾和限制,寫作時要有總體變化的概述,更重要的是通過一、二具體事例的記敘,還可以通過簡略的對比方法,提示“變化”的原因,使讀者明確寫作意圖,培養審題的能力,還可以采用訓練學生給課文的段落加小標題的辦法,用幾個題型相似的題目比較分析的辦法,從而培養學生審題,確定中心的能力。
四、培養學生緊扣中心選擇材料,組織材料的能力
小學生搜集、積累的作文素材包羅萬象,要引導他們進行分類整理,歸類的作文素材便于習作運用時選擇,否則小學生容易亂套濫用、東拉西扯,使文章中心不明確。我們的教師要求小學生能寫簡單的記敘文,做到有中心、有條理、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感情真實、思想健康。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啟發學生按作文題目的要求,圍繞所要表達的中心,從積累的作文素材中篩選真實、新穎、有意義的材料,有計劃地安排哪些材料先寫,哪些材料后寫,哪些材料詳寫,哪些材料略寫。學生具備了選擇材料,組織材料的能力,習作就能達到中心明確,條理清楚。
五、培養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