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婦幼保健論文

婦幼保健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婦幼保健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婦幼保健論文

婦幼保健論文范文第1篇

1.1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為湖北省現有的98所婦幼保健機構。

1.2調查方法與內容

1.2.1調查方法

采用自擬的《湖北婦幼保健機構2011年人力資源調查表》對2011年度《全國婦幼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網絡報告系統》、《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湖北省衛生統計年鑒》和《湖北統計年鑒》中與本研究相關的內容進行提取和整理。

1.2.2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為98所婦幼保健機構,主要包括:行政級別、服務人口、服務面積、床位數、職工數量和構成、衛生技術人員的職稱和學歷等。

1.3統計學方法

對調查表核查整理邏輯分析無誤后,采用SPSS16.0軟件對構成比和平均數等基本指標進行描述性分析。

1.4婦幼保健機構人員配備標準

1.4.1編制情況判斷標準采用《各級婦幼保健機構編制標準(試行)》的相關規定(省級121~160人,市(地)級61~90人,縣(區)級41~70人。各級婦幼保健機構臨床部分人員按設立床位數以1:1.7增加編制)計算出各機構編制規定數。空編:實際職工數少于編制規定數。等編:實際職工數等于編制規定數。超編:實際職工數多于編制規定數。1.4.2衛技人員比例標準采用《婦幼保健機構管理辦法》的規定:衛生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例在75%~80%之間。

2結果

2.1湖北省婦幼保健機構分布及其編制情況湖北省共有婦幼保健機構98所。其中省級1所;12個地級市和1個自治州設有市(州)級婦幼保健機構13所,市(州)級婦幼保健機構已經覆蓋全省;103個縣(市、區)設有縣(區)級婦幼保健院84所。全部98所婦幼保健機構中有83所超編,占84.69%,包括1所省級,12所地市級和70所縣區級婦幼保健機構;有7所缺編,占7.14%,包括地市級婦幼保健機構1所,縣區級婦幼保健機構6所。2.2湖北省各級婦幼保健機構職工數量基本情況在三級婦幼保健機構中省級、地市級和縣區級婦幼保健機構職工數占全省婦幼保健機構職工數的比例分別為7.20%、24.08%和68.72%。全省各級婦幼保健機構編制數占職工總數的比例為68.90%,而省級、地市級和縣區級分別為64.65%、63.49%和71.24%,見表1。2.3湖北省婦幼保健機構職工構成情況湖北全省婦幼保健機構在職人員總數1354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占84.34%。98所婦幼保健機構里有92所衛生技術人員占在職員工數的比例達到標準,見表2。2.4湖北省婦幼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學歷情況研究結果顯示,有67.85%的衛生技術人員學歷為大專及以下;僅有2.98%的衛生技術人員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見表3。2.5湖北省婦幼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職稱情況分析發現,90.39%的衛生技術人員職稱為中級(45.40%)和初級及以下(44.99%),具有高級和副高級職稱的衛生技術人員較少;全省婦幼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中,高、中、初級職稱人數之比為1:4.72:4.76。

3討論

3.1婦幼保健機構人力資源現狀

湖北全省有婦幼保健機構職工13548人,與福建、山西和甘肅等省相比,婦幼保健機構人力資源總體數量較大,人力資源相對較豐富[2-4]。但是,在機構方面,湖北省婦幼保健機構有84.69%(83所)超編,存在編制數不足情況;在人員總數方面,湖北省級、地市級和縣區級婦幼保健機構編制不足的機構比例分別為72.4%、63.7%、和52.2%,高于全國婦幼保健機構的平均水平53.7%。提示在需要服務較大面積和較多人口的情況下,湖北婦幼保健機構人力資源編制存在不足,需要通過進一步調查分析湖北婦幼保健機構人力資源情況。隨著國家醫改政策的推進,婦幼保健機構服務內容和數量明顯增加,使婦幼衛生工作面臨嚴峻的考驗,各級婦幼機構承擔的公共衛生職責與日俱增,婦幼保健機構其人員原有編制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人員編制卻未相應增加,機構不斷招聘編外人員來拓展業務,維持發展只是暫時之策,對衛生技術人員的穩定性和機構的生存留下重大隱患,這將導致婦幼保健工作陷入被動,婦幼保健機構的工作難以保質保量完成。人力資源的嚴重短缺顯得尤為突出。

3.2婦幼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配置情況

本研究分析發現:湖北省婦幼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學歷結構偏低,多數(67.85%)為大專及以下學歷,而碩士及以上學歷者僅占2.98%;職稱結構也相對較低,44.99%的衛生技術人員為初級及以下,中級職稱占45.40%,而副高及以上者僅占9.62%。衛生技術人員學歷和職稱偏低、配置結構不合理的情況與國內各地區的婦幼保健機構特點相似,據報道[6],婦幼保健機構人力資源構成不合理,存在衛生技術人員中初級職稱比例過大,總體上技術素質和學歷偏低的情況,且機構級別越低情況越嚴重。影響了婦幼保健機構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婦幼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3.3建議

婦幼保健論文范文第2篇

一 衛生科技的發展關鍵是人才,誰擁有衛生科技人才,誰就掌握了生存與發展的主動權

梅縣婦幼保健院深深地認識到,如果只重視人才的使用,而不重視人才的培養,隨著時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一部分知識就會老化甚至過時失效,只有在使用人才的同時也進行人才的培養才是正確的。經常進行知識更新,給人才智能灌輸新的知識,才能使保健院獲得更大的發展。為此,我院采取各種形式和途徑大力實施人才培訓戰略。一是有針對性地聘請有關專家前來我院舉辦學術講座,傳授新技術,新方法。二是選派人員到上級醫院進行專科進修。三是鼓勵年輕干部職工繼續深造。參加函授教育或自學考試,并按規定報銷部分學費。四是重點培養學科帶頭人和后備干部,使他們可以擔當重任。五是每月組織一次全院業務知識學習,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對衛技人員重點抓好“三基”訓練,醫教辦和護理職能小組每年都要集中考核和不定期檢查,成績記入個人檔案。對新分配的人員,先進行崗前培訓,考核合格才分配工作。六是制定有利于人才發展的激勵機制。對在醫療技術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分配上的傾斜;幫助解決住房和子女教育問題;年終實行高知慰問與獎勵;對臨床一線人員,補助夜餐費及發放臨床風險獎。通過加速人才培訓和健全人才激勵機制,使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梯隊式人才建設整齊有序。目前,全院77名干部職工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57人,擁有副主任醫師、主管醫師17人,醫(護)士40人,有1人入選專家候選人員名單。

二 如果說人才培養是根本,新設備、新技術的引進和使用就是保健院騰飛的翅膀

近年來,梅縣婦幼保健院購置了許多先進設備,如呼吸機、多參數生命監護儀、經皮膽檢測儀、M2反通道血凝儀、紅外線乳腺透照儀、日本進口B超、電腦婦科治療儀、新生兒藍光治療儀等。通過設備投資,向重點學科、新業務、新技術傾斜,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保健需求。

三 在以人為本、科技興院的方針指引下,醫療科研工作成效顯著

近兩年來,我院共引進多項實用效益型新技術新業務,如無痛人流、凝血三項檢測、染色體檢測、骨堿性磷酸酶、G-6PD、致畸四項、血糖檢測等,很好地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婦幼保健需求,為我院贏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近兩年來共撰寫學術論文16篇,其中在省級醫學刊物上13篇,市級3篇,獲得市科技進步獎4項,縣自然科學優秀論文4篇,其中《梅縣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達標評審方案的研制實施及成效》獲梅縣科學技術成果三等獎。同時醫療護理質量不斷提高,未發現因醫療護理技術不過硬而造成的醫療差錯事故。

婦幼保健論文范文第3篇

宮頸與陰道直接相連,宮頸內常存在大量可致感染的微生物,平常情況下,這些病原體不會發生“動亂”;但當機體免疫力減弱時,它們便乘機行事,引發宮頸炎癥,患者便會出現白帶增多、腰骶部疼痛、疼痛及宮頸出血等癥狀,加之其反復發作,患者苦不堪言。

宮頸炎的物理療法,為何傳統的方法效果不理想,而超聲治療卻能收效?那是因為兩者治療原理不同。

傳統治療:由外到內

慢性宮頸炎常常是不容易治愈的,一是因為正常的組織內病原體如病毒、衣原體及支原體等已存在;二是其治愈過程需符合“先癥狀消退、后組織結構逐漸恢復”的特點。

在過去的20年中,對慢性宮頸炎的治療,多傾向于局部破壞性的保守治療,即局部切除。常用的方法有冷凍、電凝、二氧化碳激光汽化、微波、波姆光及電圈切除術等。

這些方法治療原理,均是由外向內治療,即主要針對宮頸糜爛面進行破壞性治療。這些方法治療后,常常出現持續大量的陰道排液,脫痂后陰道流血,宮頸狹窄等,易出現比原發病更嚴重的癥狀和體征,有的甚至還會發生繼發不孕及宮頸性難產等并發癥。

此外,由于這些方法組織穿透能力較差,常不能徹底破壞糜爛面深部的病變組織,因此治療后很容易復發,復發率可高達20%~30%。

因些,我們需尋找一種更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超聲治療:由內到外

超聲治療技術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治療技術,目前已用于治療各種實體腫瘤。在治療婦科疾病方面,經過4年的臨床應用,結果表明,超聲波可安全、有效地應對婦科疾患。

1999年,重慶醫科大學附二院首次將重慶海扶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海極星牌超聲婦科治療系統應用于外陰白色病變的治療,取得較好臨床療效,有效率超過95%。2000年又將其應用于慢性宮頸炎臨床治療,結果表明,超聲治療慢性宮頸炎是安全有效的。對海極星婦科超聲治療系統治療的3000多例慢性宮頸炎患者進行隨訪,有效率達到90%以上。

作為新的超聲治療技術――海極星,利用聚焦超聲具有良好的能量穿透性和聚焦性,可根據病變的性質和部位,通過調節聚焦深度、作用時間、頻率及功率來達到損傷病變組織,還可改善局部組織的微循環,增強局部組織抗病能力,所以最終達到治愈慢性宮頸炎的目的。

可見,超聲技術由內到外治療,它更注重的是從病變原發部位破壞病變組織,達到臨床效果,其表面損傷小,更符合慢性宮頸炎的病理轉歸的特點,即癥狀首先得到緩解,體征(組織結構)再逐漸恢復正常的過程。其較理想的治療效果,不失為慢性宮頸炎患者的希望之星。

專家簡介

李成志重慶醫科大學醫學超聲工程研究所博士,副教授。曾參與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CZF-1型超聲波婦科治療儀、中國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海扶CZF-1型超聲波婦科治療儀的研究與開發工作。立項課題有2003年重慶市科委超聲治療慢性宮頸炎,2004年四川省科委超聲治療外陰白色病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咨詢電話:023-63737940,68884223。

>>相關鏈接

為了便于廣大慢性宮頸炎患者就醫方便,現將國內擁有海極星技術的醫院刊出:

重慶醫科大學附二院

重慶市婦幼保健院

四川大學華西二院

四川省綿陽市中心醫院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

無錫市婦幼保健院

白求恩醫科大學附一院

上海紅房子醫院

北京301醫院

新疆烏魯木齊自治州醫院

浙江省婦幼保健院

沈陽婦嬰醫院

武漢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同濟醫院

婦幼保健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新生兒;聽力篩查;質量分析

【中圖分類號】R8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2-0103-01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篩查對象是2006年~2010年我區13處鄉鎮衛生院0~28天內的出生的活產新生兒3869例,男2009例,女1860例,出生體重2.0~4.5 kg,均在取得家長知情同意后進行測試。

1.2 方法:采用丹麥生產的自動耳聲發射聽力篩查分析儀,誘發畸變耳聲發射法,在相對較安靜的房間測雙耳聽力,規定新生兒雙耳均通過者為通過人數,單耳或雙耳未通過者為未通過人數。第一次篩查在新生兒生后0~28天內進行,出生42天后復篩,仍不能通過者, 3個月后轉診上級醫院再進行腦干聽覺誘發電位(ABR)做更細致的檢查,并進行相應的病因追查。

1.3 篩查標準:分為通過和不通過,TEOAE通過標準是:耳聲發射儀顯示PASS,顯示REFER為未通過。

2 結果

依據新生兒聽力篩查方法和篩查標準對我區3869例新生兒的聽力篩查結果與北京市平谷區婦幼保健院對2196例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對比如下:

2.1 初篩率:自2006年~2010年在我區鄉鎮衛生院共出生活產嬰兒數4099人,初篩3689例,初篩率90%,初篩通過率為93.7%,初篩未通過244例,初篩未通過率6.3%。北京市平谷區婦幼保健院對2196例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初篩率為84.8%,初篩未通過113例,初篩未通過率5.1%。

2.2 復篩率:在244例初篩未通過者中有220例在生后42 天復查,復篩率90.1%,復篩未通過96例,復篩未通過率43.6%。北京市平谷區婦幼保健院在113例初篩未通過者中有72例在生后42 d復查,42 d 復篩率63.7%,復篩未通過18例,復篩未通過率25.0%。

2.3 最終確診率:經反復追訪,96例全部到指定的上級醫院進行聽力損傷確診,其中有11例確診為聽力障礙,占總篩查人數的3‰。 北京市平谷區婦幼保健院對18例到指定的上級醫院進行聽力損傷確診,其中有2例確診為聽力障礙,占總篩查人數的0.9‰。

3 討論

3.1 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目的及意義: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目的是盡可能及早地發現有聽力障礙的個體,使其在語言發育的關鍵年齡段能得到適當的干預,以便語言發育不受損害。我國于1995年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并提出了全國逐步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對促進優生、優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意義重大。

3.2 本試驗采用丹麥生產的自動耳聲發射聽力篩查分析儀對3869例新生兒聽力篩查,采用的是誘發畸變耳聲發射法,42天后復篩通過率為54.3%,3個月后篩查96例陽性中有11例未通過。應用ERO是目前國際上所采用的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先進方法,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高。采用此方法,對新生兒聽力異常進行及早的診斷,做到早期發現、早配助聽設備、早期科學語言訓練。因此,新生兒聽力篩查是獲得早期治療的關鍵,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3.2.1 通過結果對比,我區初篩率及復篩率均高于北京市平谷區婦幼保健院 ,說明我區對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措施得力,行之有效。但初篩和復篩未通過率高于北京市平谷區婦幼保健院,原因有測試者專業技術和測試環境有關,應加強人員培訓和責任心,強化服務意識、改良測試環境,降低未通過率,此次測試初篩率90.0%,復篩率90.1%,故應進一步提高初篩率、復篩率、通過率。筆者的體會是對TEOAE的技術要點應熟練掌握,最好在出生半月內進行聽力篩查;測試環境噪聲控制在45~50 dB(A)以下,盡量用棉簽將其外耳道清潔干凈;探頭要密閉地放置在外耳道外1/3處,其尖端小孔要正對著鼓膜,可將其耳廓輕輕向后牽拉使耳道伸直;測試過程中應保持探頭位置不變。如初次測試未成功,使新生兒進一步安靜狀態下,再次清理外耳道進行測試,使其盡可能通過測試。

3.2.2 加強追訪管理。此次測試活產3869例新生兒中有230例未參加篩查,初篩未通過的244例中有24例未參加42 天后復篩,主要原因:有的家長自己認為孩子沒問題,擔心經濟問題,怕麻煩,無法聯系、聯系中斷等。應對新生兒詳細、完整的信息資料建立檔案,加強測試者責任心及追訪管理尤為重要,應動員家長按要求做新生兒聽力篩查全程監測,爭取做到每個未通過的新生兒復篩都到上級專業醫療機構做最終確診,以利于及時掌握新生兒的聽力差別,進行行之有效的早期干預。

3.2.3 干預措施:早期干預可最大限度地減少聽力損失對兒童的不良影響,聽力損失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教育可收到明顯的效果。聽力障礙發現時間的早晚,比聽力損害程度本身更影響兒童最終的語言能力。聽力損失的孩子大多表現為不會說話或說話吐字不清,家長發現時已經過了語言發育的最佳時期。目前國內的診斷、治療、干預技術已很完善,對聽力損失患兒進行有效和針對性的治療干預及康復訓練,可促進患兒聽力、語言發育,很好地降低聾兒的傷殘率。

參考文獻

[1] 湯繼芹1256例新生兒聽力篩查情況分析.臨床醫學10~10~24

[2] 姜立榮,趙青如,顧平,等.新生兒聽力篩查測試時間對結果的影響分析.中國 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28

[3] 杜靜紅,2196新生兒聽力篩查情況分析。醫學論文2010~08~27

婦幼保健論文范文第5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措施,堅持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以人民群眾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提升護理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目標

培養并建立一支具備科學管理知識及能力的護理管理隊伍,提高護理管理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持續改進護理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程、全面、規范的護理服務,和諧醫患關系,保障醫療安全。

三、培訓對象

(一)全市各縣:衛生院、中心衛生院。各區:區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負責人(總護士長)、病區護士長。

(二)市管一級醫療機構護理管理人員包括護理部主任、護理負責人(總護士長)、病區護士長。

四、培訓內容

醫療衛生政策法規、醫院管理學概論、護士長能力建設、人力資源管理、質量持續改進、安全管理、護理程序運用、護理業務技術管理、績效管理、溝通與交流、護理與人文關懷、護理文書書寫要求、信息化與流程管理、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等。

五、培訓方式

全脫產15天(理論+實習+結業考試+論文),教學形式采用理論授課、案例分析、課堂討論、臨床實習相結合。考核合格頒發《護理管理人員崗位培訓證書》。

六、培訓地點

市第一醫院,具體見培訓通知。

七、培訓要求

(一)護理管理人員的培訓是護理隊伍建設的組成部分,與護理質量的提高密切相關,全市各縣、區市管醫療機構要高度重視,做好培訓的組織管理,確保人人參訓。

(二)培訓實行分級負責制,市衛生局委托市護理學會負責對一級醫院護理部主任、護理負責人(總護士長)、病區護士長的培訓。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南市| 土默特右旗| 永清县| 丹棱县| 黎城县| 光泽县| 永顺县| 鸡泽县| 六安市| 宣汉县| 南宁市| 牟定县| 隆子县| 洪洞县| 河津市| 衢州市| 南京市| 闽清县| 江永县| 自治县| 康马县| 那坡县| 临湘市| 闽清县| 出国| 琼中| 临潭县| 蒲江县| 合山市| 闵行区| 彩票| 贺兰县| 皋兰县| 祥云县| 芦溪县| 南通市| 牟定县| 如东县| 金昌市| 华安县| 建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