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層次分析法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層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簡稱AHP)將與決策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用兩兩比較的方法確定方案相對重要性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層次分析法的步驟。
2.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將決策目標、考慮因素和決策對象按其之間的相互關系分為最高層、中間層和最低層,繪出層次結構圖。
2.2構造判斷矩陣。
確定各層次各因素之間的權重,構造出兩兩相互比較的判斷矩陣,該矩陣表示本層所有因素針對上一層某一個因素的相對重要性。
2.3層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
對每個判斷矩陣計算最大特征值及其特征向量,進行一致性檢驗。若檢驗通過,特征向量為權向量,計算最下層對最上層總排序的權向量;若通不過,需要重新構造判斷矩陣。
二、基于AHP的高職營銷人才能力需求模型
也有部分學者對高職市場專業人才的能力結構進行了分析,楊群祥將高職類市場營銷人才應具備的技能分為:策劃能力、商務談判能力、市場調查與預測的能力、銷售管理能力、公共關系能力、電子商務應用技術能力等12項能力。羅生芳認為高職營銷人員為適應市場應具備自我驅動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行動能力、學習能力、專業服務能力等10項能力。本文作者經對家電銷售、連鎖經營、奢侈品銷售、網絡營銷等多個行業的企業進行專項調查并匯總,認為當前高職營銷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但是人才素質需要改善,將影響高職營銷人才能力的因素劃為個人素養、營銷專業技能、社會拓展能力三方面,并進行了細分。
三、高職營銷人才能力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層次分析法的定量比較,下面對高職營銷人才能力需求的三類影響因素及其之間的關系進行簡要的分析。在這三大類指標中,權重最大的是營銷專業技能,其次是社會拓展能力,權重值最小的是個人素養。這說明高職畢業生在營銷崗位能持續發展的關鍵還是其自身具備營銷的專業技能,有職場發展的目標,最基本的是能很好地實現學生到社會人的素質轉變。從單個因素權重值的排名來看,排在前幾位的依次是“銷售管理(C5)”、“持續學習(C8)”、“營銷策劃(C6)”。銷售管理和營銷策劃同時屬于實踐應用范疇,在高職營銷人才職業發展中是最重要的,但隨著社會大趨勢的信息更新加速,對新事物和新知識的理解掌握應用也顯得尤為重要,所以營銷人才也要不斷地加強學習,工作不只是靠老師傳授的理論,還要能在具體問題下自己學習找辦法解決,這樣的員工對企業來說也是“高效集約型”的,是受到企業歡迎的精英。后面的六種因素對高職營銷人才的發展也起著鞏固推進的作用,在市場營銷活動中,隨著經驗的積累,為營銷理論賦予新的內容并應用到實踐,根據對該行業的靈敏度去尋找新理念、新產品、新市場,這也是高職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發展一步步去實現的。在工作中,端正態度,將營銷實踐作為一門藝術性的學問去體驗,逐漸熱愛它,也能為高職學生贏得應有的形象和地位。
四、結語
關鍵詞 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0-0080-05
Abstract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check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graduate training. At first, a variety of graduation design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Then, the weight of evaluation index is calculated by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the traditional method and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re applied to calculate graduation design scores. Finally, a set of complet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graduation design is designed, and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s the rationality and opera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quality evalu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ussy comprehensive method
1 前言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的畢業設計(論文)這一教學環節基本置于學生本科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畢業設計質量的高低能直接影響畢業生就業后在其工作崗位上的能力發揮,也能對畢業生的擇業或繼續深造起到很大的影響。客觀公正地評定畢業設計的成績,是保證學生對畢業設計一直擁有熱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畢業設計成績的評價鑒定過程基本沿用傳統的方法進行,即指導教師、評閱教師和答辯小組三者依據學生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態度分別打分,然后采用綜合平均法給出一個精確的分數,再以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進行等級劃分。這種單一的質量評價體系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因而也顯得不夠科學合理。因此,本文研究多種質量評價方法,選擇最合理的評價方法,并詳細制定出適合大部分本科院校的畢業設計質量評價體系。
2 質量評價體系的設計
質量評價方法的研究 目前,國內眾多高校已經在畢業設計的質量評價方法上做了很多深入的探索。
崔穎[1]、馬士賓[2]、鄧宗偉[3]等人根據我國許多高校沿用傳統評價方法評價畢業設計質量的缺點,構建了模糊綜合評價數學模型,設計了一套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畢業設計質量評價方法。該方法的評價結果中信息量豐富,但是對權重的確定主觀性較強,對于多目標評價模型的計算過于煩瑣。
曹柬、龔峰等人采用層次分析法,構造了遞階層次結構,制定出質量評價指標,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求出各項指標權重,并通過計算驗證了該方法的合理性。該方法在解決非結構問題上具有顯著優勢,但是當某層上的評價指標過多時,思維一致性難以保證[4-5]。
劉引濤[6]建立了基于BP神經網絡的畢業設計綜合評價模型,并采用添加動量因子和變步長的BP神經網絡算法進行分析,采用MATLAB軟件進行仿真,實現了畢業設計綜合評價模型。該方法自適應能力強、精度高,但是神經網絡的結構沒有完整理論的指導。
楊俊輝[7]分析了畢業設計質量評價要素,確定了樣本評價矩陣和評價對象灰類,計算灰色評價權矩陣,最后確定畢業設計質量。該方法不僅評定了畢業設計等級,還能進行優劣排序,但是評價指標對結果影響很大,并且對分辨率的選擇沒有一個合理的標準。
因此,本文通過調研南京林業大學這幾年畢業設計的實際過程,為畢業設計指導教師、評閱教師和答辯教師分別設計出指標適量的評分表,并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權重,從而保證結果的一致性。考慮到單人評分與多人評分的差異,采用傳統方法與模糊分析法這兩種評分方法,單個指導教師評分采用傳統方法,指導教師團隊、評閱教師和答辯教師評分均采用模糊分析法。這樣既彌補了模糊綜合分析法主觀性太強的缺點,又增加了質量評價體系的靈活性,使學生的成績評定過程科學合理。本文通過實例來證明該體系的可行性。
質量評價體系的制定 南京林業大學多年來都是依據傳統的評分標準(指導教師評分占總分的30%,評閱、答辯教師評分占總分的70%)來評價學生畢業設計質量,主要是評閱教師和答辯教師無法真正了解學生畢業設計期間的真實工作過程,只看畢業設計論文和答辯過程而給出一個分數顯得尤為主觀,所以會造成極大的不合理。
因此,本文在綜合考慮畢業設計過程和答辯過程中學生的態度、各方面能力和任務完成情況后,設計出三類不同的質量評價表,分別為指導教師評價表、指導教師團隊評價表和評閱及答辯教師評價表,其中評閱和答辯過程由相同教師團隊執行,因而共用一張評價表。每類評價表都分為單個學生畢業設計與團隊畢業設計兩種模式,并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權重。
針對獨立指導教師和團隊指導教師給出不同的計分方法。對于獨立指導教師,采用傳統方法,這里定義為方法1。即首先將畢業設計中質量評價各個因素作為不同的指標列出,本文將選題質量A1、設計質量A2、學生態度A3、學生能力A4定為一級指標;將實際價值A11、創新性A12、難度A13、工作量A14定義為一級指標A1下的二級指標;將論文結構A21、文字表達能力A22、檢索文獻能力A23、外文翻譯水平A24、圖紙/編程質量A25定義為A2下的二級指標;將任務完成情況A31、工作態度A32定義為A3下的二級指標;將發現/解決問題能力A41、語言表達能力A42、運用知識能力A43、創新能力A44、軟件應用能力A45定義為A4下的二級指標。如果需要更深入的評價,還可以定義三級指標等。
各指標都按滿分100分進行打分,并且每層指標都通過層次分析法給出不同的權重。計算分值時將每個一級指標內的二級指標值乘以權重求和,再將每個和乘上對應的一級指標權重求和,最后的分數作為指導教師給出的評價分數。
對于團隊指導教師,則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定義為方法2,即構造模糊評價矩陣,求出指標與評語隸屬度之間的模糊關系,確定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等級,并轉化為百分制。而對于評閱和答辯教師的計分方法均采用方法2。整個質量評價體系的設計流程如圖1所示。
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權重 質量評價體系初步設計完成后,確定評價方法和設計出指導教師、評閱教師和答辯教師的評價指標。設計出完整的畢業設計質量評價體系,需要確定各指標權重。指導教師、評閱教師和答辯教師指標權重的確定均采用層次分析法,先構造判斷矩陣,再利用方根法,最后求得各指標權重。
以評閱、答辯教師一級指標為例,具體方法如下。
1)構造判斷矩陣。將選題質量A1、設計質量A2、答辯表現A3、學生能力A4兩兩比較,構造出判斷矩陣:
其中aij為Ai(前者)與Aj(后者)的重要性相比標度。標度的確定如表1所示。如a21=5,表示設計質量比選題質量明顯重要。
2)方根法。確定權重采用方根法,本文利用制作Excel表的方式來計算權重,如表2所示。
表2中:①為對每行乘積開n次方,n為矩陣A的階數;②;③;④;⑤;⑥;⑦為。λmax即為矩陣A的最大特征值,W=[w1 w2 w3 w4]T即為λmax對應的特征向量。RI的取值如表3所示。
在表2中,若CR
3 評分原理
方法1評分原理 本文設計的質量評價體系有4個一級指標,由層次分析法算出每級指標的權重后,即得出一級指標權重向量W和4個二級指標權重向量Wi。指導教師對每個一級指標下的二級指標打分,形成4個分數向量:X1、X2、X3、X4。則指導教師評分計算公式為:
方法2評分原理
首先,確定畢業設計評語集為V=(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并規定優秀在[90,100]區間,良好在[80,89]區間,中等在[70,79]區間,及格在[60,69]區間,不及格在[0,59]區間。根據各評語區間的均值,對畢業設計評語集賦值為N=[95 84.5 74.5 64.5 29.5]。
其次,在評閱、答辯教師對學生按表格進行打分評價后,對每個一級指標中的二級指標都構造一個模糊評價矩陣R。如對第一個一級指標A1,構造的模糊評價矩陣為:
其中,r111即為一級指標的第一個二級指標對評語“優秀”的隸屬度,也就是“選題質量”的“實際價值”對“優秀”的隸屬度;r132即為“選題質量”的“難度”對“良好”的隸屬度。同理,其他三個一級指標的模糊評價矩陣為R2、R3、R4。根據模糊綜合法可以確定各一級指標內的二級指標與評語隸屬度之間的模糊關系B1、B2、B3、B4,即Bi=Wi?Ri,從而一級指標對評語隸屬度的模糊評價矩陣為R=(B1 B2 B3 B4)T。
最后,確定一級指標與評語隸屬度之間的模糊關系B=W?R。對B歸一化處理,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確定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等級,則將評閱、答辯教師評分轉化為百分制,分數V=B?NT。
4 實例計算
以單獨指導教師指導的單獨完成一個畢業設計的學生為例,指導教師評價指標如表4所示,評閱、答辯教師評價指標如表5所示。
1)確定各指標權重。根據各指標,先通過專家討論建立判斷矩陣。對于指導教師指標,判斷矩陣為:
對于評閱、答辯教師指標,判斷矩陣A1、A2與指導教師指標相同:
利用方根法求出各指標權重,并都通過一致性檢驗。指導教師各等級指標權重為:
5 結語
本文設計了適合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畢業設計質量評價的評價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權重,減少了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計算各指標權重時采用方根法,利用Excel表格計算,簡單便捷。并且,這套質量評價體系為不同類型的畢業設計類型設計出不同的評價方法,增加了畢業設計體系的靈活性,使學生畢業設計成績評定更為公正合理。當然,評價方法多種多樣,各院校應根據各自情況建立適合本校的畢業設計質量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崔穎,王力綱.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高校畢業設計質量評價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2):162-163.
[2]馬士賓,王麗杰,張彩利.基于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畢業設計質量評價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24):16-17.
[3]鄧宗偉,唐葭,嚴曉.基于模糊評價法的畢業設計成績評定體系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2(4):60-70.
[4]曹柬,方學禮,徐世浩.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畢業論文(設計)綜合評價方法[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0(20):30-37.
[5]龔峰,陳明銳.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評價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4):769-771.
論文關鍵詞: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體系層次分析法
企業搞好繼續教育工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的重要舉措,科學地分析企業繼續教育狀況,有利于企業更好地構建和完善繼續教育體系。本文采用的層次分析法對某國有大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體系進行評估,較好地實現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有利于該企業進一步搞好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
層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一種把定性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的決策方法,是由美國匹茲堡大學T.L.Saaty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該方法核心思想是針對相互關聯影響的多因素決策問題,通過選擇評價方案,對決策對象進行優劣排序,取優汰劣。我們采用層次分析法,對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體系中包含的各種因素,通過專家分析,確定各種影響因素,劃分出其相互間的聯系,使之分層次條理化,去除相對次要的影響因子,在定性的判斷基礎上,提出可判斷評價的指標體系。然后,對提出的影響因素指標進行問卷設計,通過較大范圍的樣本調查,對收集匯總的問卷數據進行統計,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同一層次元素間的相對重要性給出定量的描述,再利用數學方法確定每一層次元素相對重要性權值;通過計算機編程計算出各級指標的相互關聯的數值及其權值,有利于科學確定影響繼續教育體系的主要因素,通過綜合評價多級指標的權重,能準確地對各種因素進行重要性排序,為企業搞好繼續教育提供更加可靠、科學的依據。
一、建立分析系統,確定系統分析評價層次結構和各因素間關系
調查表的設計借鑒系統工程學的層次分析理論,構建出如圖1所示的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體系層次結構圖。在該層次結構圖中,處于最上層一級指標(A)為總目標層,它體現了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體系的整體性能和期望結果;中間層二級指標(B)為主要因素層,有知識來源、經費投入、師資隊伍、教學手段、質量保證、組織與制度等6大類主要因素,它們決定了總目標的性能質量;最底層三級指標(C)為基本因素層,有26個指標組成,構成了整個繼續教育體系的直接可控制和可考核的因素,也為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管理提供可操作的工作思路。各層次之間是一種層層遞進、相互影響的關系,但同一層次之間則不發生任何關聯。每個指標都有各自的權重,可通過層次分析法計算求得。
高校C1
咨詢公司C2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 change and increase of the people's demand for the use of public space, the public evaluation way has also changed. The application of AHP in the public spac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an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ight of evaluation factors and also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valuation to circulate more public expectation in the future design of public space planning. It lets monitoring for the existing project and makes it to follow up, at the same time, more important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planning.
關鍵詞: 城市公共空間;綜合評價;AHP層次分析法
Key words: urban public space;comprehensive evaluati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4-0053-03
0 引言
從1950年代起,規劃設計的評估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就已經開始發展起來。在國內,這塊內容的相關研究也有,可是在規劃實際運作中卻是一個常常被缺失的環節。在規劃設計中加入方案的綜合評價能構筑更為良性循環的規劃體系。筆者將AHP層次分析法運用在公共空間的綜合評價中,旨在找出對公共空間使用的影響因素,并且對其作出權重分析,作為將來的空間改造及設計的理論依據。
1 公共空間綜合評價需明確評價因素的輕重關系
對于公共空間而言,其最直接的使用者是民眾,可是一個公共空間從建設到使用,牽涉的人群很廣,主要包括以下幾類:政府機構、贊助商、組織者、技術參與者、運行者、媒體以及建成后管理方等等。由于人群的多樣化,這也導致了不同人眼中的差異性,每個人在尺度、角度、方位、方式等都形成了不同的評價標準。公共空間對于設計方而言,是一個規劃設計,需要以宏觀的角度去看待它,需要顧及它與政治,與經濟,與文化,與周邊環境等等的關系協調。而對于市民而言,公共空間是一個供給大家休憩娛樂,生活交往的場所,我并不在意它在大環境背景下的樣子,我更注重的是我與它之間產生的關系,它的座椅是否夠用?它的環境是否宜人?這是一個微觀的角度。設計師看一個規劃設計是抽象的,是縮小了幾十倍幾百倍甚至更小,而人們使用一個公共空間是真實的,是一比一的比例。相比而言,對于設計方,他們對公共空間觀察的角度是受限制的,相對短暫的,而使用者對公共空間的體驗感受是全方位的,也是更長久的。一個是超脫在外,一個是置身其中,這導致了使用者和設計方的認知產生偏差。
公共空間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使用上,歷史風貌、布局靈活、景觀豐富等等帶給它的是美麗的外表和有意義的內在,而人的使用帶給公共空間的卻是生命,是活力。在公共空間規劃中對人們使用性的重視并不意味著對文化對景觀的忽視,只是需要在設計中有所側重,比如說對于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公共空間,如紀念性公共空間,它們的歷史文脈保留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筆者認為:每個類型甚至每一個獨立的公共空間都有其自身的價值所在,所體現的作用都不一樣,構成要素也有差別。可以說影響到公共空間設計的動力機制有許多,每一個都很重要,可是在規劃中不可能對每一個因素都考慮周全,如果可以找出相對重要的幾個因素并在規劃中增加關注,公共空間也會找到更適合自身的功能。那么規劃者需要在綜合評價中明確公共空間影響因素的主次關系。
2 將AHP層次分析法運用到公共空間公眾評價
在規劃設計中,目前主要的評價方法為建成環境評價(BEE),其包括設計前期評價以及使用后評價(POE)。建成環境評價研究的是建成環境與主體需要間的關系,使用后評價屬于建成環境評價理論范疇,主要作用為對已有規劃設計的檢驗與跟進,為將來的設計提供了依據和基礎。對于一個公共空間而言,使用后評價的主要意義在于對未來別的公共空間的建設做一個借鑒。歷史可以明鑒,假如將以往的公共空間發展為歷史的話,那現在的規劃就應該以史為戒,在新的設計中不犯類似的錯誤或者少犯錯誤,同時掌握曾經的規律和特點,在其復雜、多樣、必然和偶然中摸索一些公共空間設計的規律。層次分析法(AHP)是薩蒂教授提出的一種分析方法,將復雜難以量化的影響因素簡化為有序的層次結構,利用較少的定量信息使決策的思維過程數據化,尤其適用于對決策結果難以直接準確計算的場合。
以下是將AHP運用到公共空間規劃設計綜合評價的具體步驟方法。
2.1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根據影響公共空間使用的因素得出以下22個指標:生態環境的保護、綠地植被的多樣性……將這22個指標歸納成4類指標分別為:B1自然生態環境優美和諧、B2人工建設環境舒適宜人、B3豐富的文化及設施、B4管理維護經濟便捷。這些指標在每個公共空間的使用上都有影響,但是各有偏重。將公共空間綜合評價體系作為目標層,是問題的設定目標。將公共空間規劃設計的評價因素作為標準層,作為目標實現過程中需要考慮的標準,得出以下結構模型。
2.2 建立兩兩比較矩陣并計算權衡向量
首先對一級評價因素B1,B2,B3,B4進行權重分析,再依次對各二級評價因素C1,C2,C3,C4,C5; C6,C7……C16; C17,C18,C19,C20; C21,C22分別進行權重分析。這樣的權重分析主要是通過計算得出評價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判斷的方法是利用等級排序對各因素的重要度進行計算,首先按表1評定各要素對比后的相對重要性程度aij。
按照表1的取值后,得到以下5個矩陣:A、B1、B2、B3、B4
2.3 計算矩陣一致性
由于人對公共空間的認識是多變的,而公共空間本身的影響因素又具有復雜性,為了避免出現“甲比乙重要,乙比丙重要,而丙卻又比甲重要”的這種違反常識的判斷。這樣的經不起推敲的矩陣會影響到整個評價的結果。所以為了檢驗調研的可靠程度,做出這樣的一致性檢驗,要求矩陣能夠符合大體上的一致性。
當C.R.
3 案例分析――云南省紅河縣觀塘廣場綜合評估
紅河縣是云南省著名的僑鄉,觀塘廣場位于其老城區。面積不大的廣場作為紅河老城區重要的公共活動中心,擁有多種文化因素的交融,是歷史上馬幫的過經之路,有許多中西元素融合的特色民居建筑。除此之外,觀塘廣場南側的觀塘是紅河縣為數不多的水塘之一,有著重要的水文化地位。
3.1 根據公共空間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結構模型選取評估指標
根據觀塘廣場的實際情況分析后,選取了:B1自然生態環境優美和諧、B2人工建設環境舒適宜人、B3豐富的文化及設施、B4管理維護經濟便捷等四個方面的22個指標體系。
3.2 對評估指標進行量化
紅河縣觀塘廣場的綜合評價結合了5位當地規劃局專家及30位當地市民的打分,然后將每一項評價指標分值取平均值,再運用AHP層次分析法來計算各指標的權重向量,最后進行一致性檢驗。
3.3 評估的結果計算
通過評估的指標得分計算得出評估總得分平均值為E=77.13。可知紅河縣觀塘廣場在綜合評價中得分屬于中上水平,在專家及市民的心中較為理想,在未來的改建修繕中可進行適當改進便可。從總體分值可看出:觀塘廣場在自然生態環境因素及管理維護因素上較好,在人工建設環境因素及文化設施因素上相對較弱。
從權重向量值可分析出:在公共空間的使用中,人工建設環境的舒適宜人最為重要,其次是文化設施的豐富性,自然環境及維護管理因素。
3.4 對未來公共空間的改建與規劃進行策略探討
通過指標得分及權重向量值的對比可以得出:①自然生態方面:觀塘廣場在自然生態方面是良好宜人的,在未來的改建上可以繼續維護保持,在植物種類上可以適量增加。②人工建設環境方面:觀塘廣場在人工建設環境上略有不足,但是在權重值上可以看出人們對這個指標是很重視的,尤其是基礎設施布置及環境衛生等方面,只有良好的人工建設環境才能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滿足需求的公共空間。所以觀塘廣場在未來的改建上可以加強這方面的建設,如椅凳的增加,路燈的合理布置,垃圾桶的擺放等等。③文化及設施方面:觀塘雖作為紅河縣的文化地段,但是其指標評分卻并不高,這說明觀塘廣場在建設的時候并沒有重視這方面的規劃設計,在未來的改建及規劃中需要重視文化設施的布置,如將馬幫文化元素、僑鄉文化元素、水文化元素等等加入到規劃設計中。④管理維護方面:觀塘廣場在其維護管理上屬于便捷經濟,在未來改建規劃中可以繼續維持這個優點。
4 小結
將AHP應用在公共空間使用后評價的優點在于:公共空間的使用評價因素眾多,每一個因素在設計中都應該給予考慮。AHP不僅可以對評價因素與評價目標進行分析,也直觀的反映了各評價因素之間的關聯。通過權衡評價因素,找出相對重要的評價因素,這也提高了評價效率。另一方面,每一個公共空間都有其自身的特色與不同的背景環境,其發展的動力機制也不一樣,也就是說每個公共空間的評價因素并不一樣,且同樣的評價因素在不同的公共空間中的重要性也有差別,就好比對于一個生態公園而言,其自然環境將成為相對重要的評價因素,而對于一個紀念性廣場而言,其歷史文化的保留是相對重要的評價因素。因此對公共空間影響因素進行權重評價是對未來的規劃設計以及現有項目的跟進起到了積極作用的。但想要讓公共空間的綜合評價更有效,不僅僅要收集大量的市民意愿,還需要規劃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民眾來自各行各業,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一樣的喜好和觀念,他們共同的屬性就是對公共空間都有關注和需求。要把這樣的人群思想聚齊起來本身就是件極其不易的事情,更何況后期大量的運算與分析。所以只有民眾的集體努力加上評價體系的完善,才能讓公共空間規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祝媛媛.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新型城鎮化規劃影響因素研究――以山東省為例[D].安徽:合肥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14.
[2]邱俊華.層次分析法在環境規劃中的應用[J].江西化工2008,02(030).
[3]陳新洋.昆明城市公共空間主觀評價探究[D].云南:昆明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6.
[4]張必芳.層次分析法在舊城區公共空間綠地改造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四川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12.
[5]霍B.城市公共空間使用后評價因素分析與方法的初探[D].江南大學碩士論文,2008.
[6]丁金霞.城市公共空間法制管理研究――以公共參與制度為視角[D].江蘇: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14.
【關鍵詞】物流園區;綜合評價;應用
近幾年,隨著國內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學者對于現代物流園區綜合評價的研究日益增多,關于綜合評價方法在物流園區中的應用也受到學者相應的重視。目前的研究大都涉及到物流園區產業布局與規劃、選址、可行性等方面內容,有關園區運營績效方面的評價研究則較少。本文從國內外物流園區綜合評價的研究方向和綜合評價方法在物流園區評價中的應用兩個角度進行闡述,梳理現代物流園區綜合評價方面的文獻。
1.國內外物流園區綜合評價的研究方向
(1)早期國外研究側重于物流園區規劃與網絡優化
國外文獻中幾乎沒有對物流園區績效綜合評價的研究,涉及到的對物流園區的評價主要集中在對物流園區選址的評價和對物流設施選擇和物流設施布局的評價。Chen―TungChen創造性地用模糊數學的思想,對微觀層面的配送中心選址方案進行優化比較分析[1]。Eiichi運用排隊論和非線性模型,考慮物流園區在緩解交通堵塞、降低成本、節省能源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既有交通網絡條件下求解出物流園區的最佳位置[2]。Salazar-Yusty和Tibben-Lembket等人主要研究了倉庫選址與配送關系協調問題,其重點是分析研究包括路徑選擇在內配送問題[3][4]。
(2)國內側重于定量與定性結合的綜合評價
目前我國學者對物流園區的評價研究主要側重于三個方面的內容:物流園區可行性綜合評價、對物流園區功能的綜合評價和物流園區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運用的定量評價方法主要有模糊綜合評價法、層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三種。比較有代表性的相關文獻有:
駱大偉構建了一套15項細化指標的物流園區可行性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多元統計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對常州H物流園區進行了可行性評價研究,以檢驗所提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的實用性和有效性[5]。指出物流園區與物流中心的主要區別在于物流園區不是物流經營和管理的實體,而是多個物流經營企業或組織在空間實現集中的場所。
傅成紅運用層次分析法對重慶寸灘物流園區發展水平進行了探索性的評價。根據層次分析法指標分層的原則,將物流園區評價指標分為兩級,一級指標分為基礎條件、創新投入與產出、吸聚與輻射能力、自增強能力和經濟效益五大方面,一級指標又下設多個二級指標[6]。
周容霞運用SWOT分析對武漢市物流業的發展現狀做了深入系統的分析,探討了物流園區規劃規模確定的方法,運用AHP和GRAP相集成的方法,建立了灰色多層次評價模型,并對武漢市物流園區規劃與建設方案的綜合評價問題進行了實證分析[7]。
吳瓊在《物流園區績效綜合評價體系研究-以鶴山市物流園區為例》一文中,選取了26個評價指標,并將它們分為基本條件、經營效益、規模效益、創新能力、對環境的改善和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等6個層次,為科學評價物流園區績效構建了較為合理的指標體系[8]。
向斌在《物流園區競爭力評價研究》中,結合競爭力的四大特征,探討了物流園區競爭力的內涵,提煉出了物流園區競爭力的基本特征,并從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政策力度、區位交通、腹地經濟等5大方面分析了影響物流園區競爭力的主要因素。然后從競爭效力、競爭實力和競爭潛力三個方面構建了物流園區競爭力的評價模型,通過13個指標確立了物流園區競爭力的綜合評價體系[9]。
綜上所述,對于物流園區綜合評價的研究,目前國內外學者從理論聯系實際出發,對于物流園區選址與規模、網絡優化與設計、園區發展水平、可行性及園區競爭力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定量分析,并對物流園區經營績效給予了適當的關注。
2.綜合評價方法在物流園區評價中的應用
綜合評價方法在物流園區當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對園區的建設規劃分析和物流園區經營績效評價等兩個方面。隨著綜合評價理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評價方法被應用于物流園區建設規劃的輔助決策當中,其中對評價方法的集成應用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目前,關于物流園區綜合評價的方法有AHP法、灰色綜合評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數據包絡分析法等方法,這些方法有各自的優點,能夠解決不同要求下的物流園區評價問題。張得志、謝如鶴、李雙艷在《組合評價法在物流園區選址中的應用》一文中,運用模糊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與灰色關聯分析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對物流園區的選址問題進行分析評價[10]。陶經輝應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對物流園區的投資規模規劃進行投資效益評價,并對其進行了有效性改進[11]。楊茂盛等通過建立三角模糊數和一種新標度層次分析法的模型,對園區規劃方案進行了綜合評價[12]。季丹、郭政在《物流園區選擇綜合評價方法比較研究》一文中,通過多個指標對常用的物流園區選址的綜合評價方法進行研究,提出將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相結合使用的A-F方法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13]。
關于物流園區經營績效的評價,主要集中于評價體系的構建和方法的應用研究。鐘靜按經濟生產要素(土地、資本、勞動力)、物流與國民經濟的關聯性,從總量指標、質量指標兩方面對綜合服務型物流園區經濟運行狀態進行了評價[14]。竹等給出物流園區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并運用模糊層次關系評價方法對物流園區的經營績效進行綜合評價[15]。陳嵐在《武漢城市圈商貿流通物流績效綜合評價研究》中,運用模糊綜合評價理論,構建了一套武漢城市圈商貿流通物流績效評價模型,并實證其實用性。可見,國內學者關于物流園區經營績效評價的主要問題:一方面是評價體系建立尚不夠完善,對于評價指標的選取與在實踐應用中的進一步解釋不夠具體;另一方面在評價方法的應用中應適當推廣計算機軟件輔助計算方法來增加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3.述評
關于我國物流園區研究發展的十分迅速,但是研究方向卻并不均衡。學者對于物流園區建設規劃方面的研究加強了項目立項前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科學的論證體系,避免大量的重復建設、過度建設造成的不必要浪費。另外,針對園區運作模式、運營管理、成本控制、信息管理等相關研究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伴隨著物流園區的快速建設,對于建成以后的園區運作管理有較高的理論指導意義。
由于物流園區對于區域經濟的重要性及物流園區涉及內容的廣泛性,物流園區與規劃理論、管理理論、信息理論、風險控制理論等多種理論的結合將更為密切。也就決定了今后物流園區評價研究方法也更加靈活多樣,無論從模型的建立到數據的分析,多方法結合使用也更為普遍。
參考文獻
[1]Chen-Tung Chen.A Fuzzy APProaeh to Select the Loc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Center.Fuzzy Sets and Systems.2001.35-58.
[2]Eiichi.T.Miehihiko.N.Tadashi.Y.Toru.I.Optimal Size and Location Planning of Public Logistics Terminal Transportation Researeh Part.1999.
[3]Salazar-Yusty.Alejandro.Essays on the Design and Logistics of Altemative Delivery System for Newspapers(Routing Logisties).Ph.D.Dissertation.Northwest University.1993.
[4]Tibben-Lembke.Ronald Seott.Essays in Logisties(Supply Contracts,Location Theory, Distribution Systems).Ph.D.Dissertation.Northwest University.1995.
[5]駱大偉.物流園區可行性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研究[D].江蘇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6]傅成紅.基于產業集群理論的物流園區發展水平評價體系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7]周容霞.基于物流園區的規劃與建設方案的綜合評價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8]吳瓊.物流園區績效綜合評價體系研究-以鶴山市物流園區為例[D].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9]向斌.物流園區競爭力評價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10]張得志、謝如鶴、李雙艷.組合評價法在物流園區選址中的應用[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5(5):762-765.
[11]陶經輝.基于數據包絡分析的物流園區投資規模規劃方案評價[J].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2006.15(2):128-138.
[12]楊茂盛,王秀芝.基于三角模糊數和一種新標度層次分析法的物流園區規劃的綜合評價[J].物流科技,2007(11):132-134.
[13]季丹、郭政.物流園區選擇綜合評價方法比較研究[J].蘭州學刊.2009(7):82-84
[14]鐘靜.綜合服務型物流園區經濟運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31(7):28-24.
[15]竹,陳佳娟.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的物流園區績效研究[J].物流科技.2009(10):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