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學生德育總結

中學生德育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學生德育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學生德育總結

中學生德育總結范文第1篇

(一)黨政領導把學生工作放在黨政工作的重要位置

由于思想認識到位,學院黨政高度重視,始終把學生工作作為黨政工作的重要工作來抓。多次在學院的重要會議和專題研究工作中,黨政領導都要求全院教職工一定要打破“學生工作只是政工隊伍的事”的思維,樹立“凡是有利于學生發展的都要大力支持,都要積極參與”的思想,號召全院教職工齊心協力做好學生工作。為此,學院每學期都要專門召開學生工作會議,專題研究學生工作,探討、安排和部署學生的培養、教育和管理工作,切實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

(二)促進融合,凝聚人心,切實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

學院領導班子高度重視“促進融合、凝聚人心”工作,通過教職工座談談心交流會和形式多樣的學生交流活動,增進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相互認識和了解,幫助全院師生了解學院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及文化內涵等,促進全院師生的真正融合,凝聚了廣大師生的心。

首先,學院黨政領導積極參與學生工作,每學期,學院黨委書記和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都要分別與各年級各班集中交流,以及通過個別談心、交朋友等方式對學生的做人、學習及社會實踐進行指導。其次,學院黨政專門召集報考研究生的學生召開專題茶話會,激勵學生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爭取繼續深造的機會,考研學生積極暢談自己的感受,與到會教師交流考研的各項準備工作和注意事項。再次,在每次全院教職工大會上,對專任教師,學院都強調要求他們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引導學生努力提高知識素養,不斷提升道德品質。最后,學院行政人員對學生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大家用“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為各項學生工作提供熱情的服務和優良的后勤支持,切實為廣大學生排憂解難,讓學生在整個學院切切實實感受到家的溫馨,激發學生對學院的熱愛,自覺參與和構建溫馨、團結、友愛的學院氛圍,以真正達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三)從經費上給與充分保證,為學生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學院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從硬件設施和軟件環境上對學生工作給予大力支持,為學生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在硬件設施上,學院為學生工作提供了優越的辦公條件,不僅有良好的辦公條件,還設立了方便輔導員與學生談心的學生談話室、辦公設備齊全的學生活動室、學生工作電腦、演講臺、周末活動舞臺、音響設備等等,總共投入經費共計15萬余元。

二、抓住重點,突出特色,狠抓學生的教育、培養和管理

(一)狠抓學風建設

首先,以狠抓英語學習為抓手,營造“趕、學、比、幫、超”的濃郁學習氛圍。學院要求學生每天早晨7:20到教室上早自習,學習英語。每學期,學院都要組織英語四級模擬考試,對通過考試的同學張榜公布,對成績優秀的同學表彰鼓勵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以興趣小組為依托開展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凡學院、年級、班級的大型活動鼓勵用中英文主持,用中英雙語宣傳。這些都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同學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其次,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能力。立足專業學習,營造學術氛圍,激發科研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學院學生工作的著力點之一。學院鼓勵并積極組織學生圍繞自己所學專業進行各種社會調研,撰寫調研報告、學術論文。

再次,全力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學院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聘請外籍教師為學生教授專業課,還多次舉辦富布賴特專家講座,并借全國心理學年會在學校召開之際,學院聯合心理學院邀請了國內多名著名學者舉行了系列學術報告,濃厚學術氛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增長見識,為學生的學習成長提供良好條件和環境。

(二)狠抓學生行為規范

學院嚴格執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西南大學學生校園文明行為規范》等規定,并制定了詳細的《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學生行為規范》和《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學生行為規范實施細則》。同時,學院制定有全面的考核制度,并將考核得分記入學生綜合測評成績以作為學年評優評獎的重要依據。嚴格的量化考核機制對學生起到了很好的約束和監督作用,增強了學生的自律意識和學習自覺性,提高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狠抓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和鍛煉

1、認真開展“X×2實踐活動”。“X×2實踐活動”是一項凡是學院學生都必須參加的旨在提高學生社會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中X表示若干活動形式,如:擦鞋、賣報、銷售、服務、文秘、管理、編輯、教師等,2表示活動每年應在兩次以上。X×2實踐活動的持續開展,促使學生走進社會,認識自我,鍛煉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學會尊重他人,尊重勞動,珍惜大學的學習生活。

2、堅持“周末文化廣場”活動。每個周末,學院要求學生以班級、興趣小組等為單位在學院廣場開展各種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如文娛晚會、演講賽、辯論賽等。通過這些活動鍛煉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展現個人和班級的風采,提高團隊凝聚力。

中學生德育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教學 解決問題 培養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1-0058-02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標準》的基本理念,注意從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有利于兒童主動參與的、積極進取的數學學習環境,注重學生體驗數學的學習過程,從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針對這一特點,我認為數學教學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加強口算,重點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在日常生活和數學學習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加之小學低段是培養學生口算能力的最佳時期。在教學中我們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求學生理解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如:在40+20的口算方法的討論中,通過學具操作、結合操作的過程思考算理,再通過合作探討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二是加強口算的練習。每天課前要求學生進行口算的訓練。在數學課堂上進行游戲、連線等多種方式進行口算練習。三是不再強調筆,把筆算作為多種計算方式的一種。

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來建構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建構主義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接受,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建構。本著這一理念,在學習活動中,一是我們應該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力求學生用自己的經驗來建構知識,而不是要求他們復制知識。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盡可能地體現學生學習的學習過程,例如在統計的教學中,就讓學生經歷“圖形的分類―― 一個對著一個擺――看統計圖提出數學問題”的完整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體現;二是強調學生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對新知識學習的引導和促進作用,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安排一些與這部分知識相關的學生已有的知識,通過這兩部分知識的比較,讓學生發現新舊知識的聯接點,主動應用已經掌握的知識來學習新知識。

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加強實際操作和直觀教學

低段的孩子年齡小,思維還處于以具體形象的思維為主要形式的階段,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加強實際操作和直觀教學,通過活動豐富學生的表象,幫助學生更好地從表象中抽象出數學知識。如在教學100以內的數的認識的時候,我們利用數小棒的方法增加學生數的認識。利用換人民幣的操作活動理解人民幣的換算率。在教學象形統計圖的時候我們利用擺圖片的方法進教學。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表象,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四、創設良好的外部學習環境,讓學生受到知識的熏陶

創設良好的外部學習環境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方面:一是良好的學風。良好的學風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能夠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二是為學生布置好學習的環境。例如在教學學生認識鐘表的時候,開學初我便在教室買來一個大大的鬧鐘,有事沒事問問孩子們現在是多少時間呀?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沒多久便掌握了時間的認識。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時候,我還在教室內張帖100以內數的表,讓孩子們能夠受到環境的熏陶。

五、介紹有關數學知識的背景知識,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利用好數學史料。在教科書中許多數學史料都以連環畫的形式加以介紹,這些數學文化用連環畫的這種學生喜愛的形式深入淺出、直觀形象地顯現出來,既可以拓展學生視野,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來歷有所了解,豐富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領會數學與人類生活經驗和實際需要的密切聯系,領會數學發展的歷史和偉大成就,從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六、形式多樣、直觀形象的展開教學,倡導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針對本學段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教學活動中我們多采用圖片、卡通、游戲、表格等形式直觀形象地呈現學習內容,使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中學生德育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網絡教學 英語聽說能力 學習情況總結

自從2005年10月份,沈陽化工大學外語系爭取到了教育部的項目,我們就開始了自主學習的測試。現將這幾年的具體情況以如下幾大部分進行總結:

1.實驗前的學生背景;

2.實驗的理論根據;

3.實驗的開始情況和具體實施辦法;

4.實驗中學生的反映和教師調控;

5.實驗效果和實驗結論。

在這些描述過程中,我們會加入自己的一些淺見,針對上述問題,結合具體實際和自身的理解,進行剖析和詳述。

一、初期狀況――實驗前的學生背景

在實驗的初期,即2005年9月份,我們主要對沈陽化工大學的六個校級優創班級進行試驗,并挑選出相對應的三個對比試驗班。這些班級的入學成績較高,成績如下表:

這些學生的成績相比較都較為突出,所以在最開始選擇班級的時候,我們選擇了這些較為適合聽說能力訓練,并于我們的自主學習水平相吻合的班級。通過一年多的學習,這些學生的聽說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實驗的理論依據

1.大學英語教學新大綱

在過去的教學中,基本上我們要求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也就是做題量的多少,和做題的正確率,往往是語法、詞匯或閱讀題等來證明他們的能力。但隨著新的教學大綱的頒布,我們發現,對學生能力的證明應該并不僅僅是要求他們解決問題,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習過程和他們的表達作品“作文或對話”。而這種強調“作文或對話”的要求,不可能發生在每一個學生的身上,雖然教師確實希望如此。因為沈陽化工大學的學生的實際情況限制了我們的選擇,所以針對部分中等和中等以上學生而言的寫作和對話能力,我們只能縮小范圍。

2.教學法中的認知論和聽說法

從教學中我們感受到,聽也能吸收語言營養。根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人分為三類:視覺型、聽覺型和觸覺型,其中視覺型的人占絕大多數。在這種理論中,雖然聽遠不如閱讀那么有效,因為可靠的視覺材料有助于學生們更好地理解事物,尤其是抽象的邏輯性事物。但是,聽力在學習英語中的作用還是較大的,尤其在語音語調和快速地了解外國文化方面收效巨大。聽力促使語言知識生成和提高,而且為學生的口語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同樣對語言學理論進行了新的詮釋。主要我們采用了交際法進行考核。學生們的對話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而且一切活動圍繞實際交際活動,不設高標準,有部分的詞匯和詞組要求,對主要內容或方向進行限制,但對具體實施或采用的形式不作任何限制。因為自主學習的首要原則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所組織、所進行的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以輔助學生自主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為中心,為實際交際目的服務。學生在表達自己意愿的過程中會犯錯誤,但是教師沒有立即糾正,尤其對語法錯誤,采取比較寬容的態度,培養學生建立起交際的自信心。

從嚴格意義上說,我們的測試不能稱其為測試,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給他們的學習模式提出指導意見,最終幫助他們達到目標,而非成績測試,在監控過程中,我們嚴格把握住這一原則:以考查、發展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目的。傳統的評價大多是采用總結性評價,即以學期考試成績作為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這樣只能考查一些記憶、理解性的知識;學生為了考試,更多的精力放在對知識的記憶、理解上,評價也起不到發展學生實際能力的作用。而且我們利用網絡,通過非實時的交流觀察學生表現:例如電子郵件、留言板等了解學生的狀況。在面授時通過學生的表現了解學生的現有水平、學習態度。

三、實驗的開始情況和具體實施辦法

1.配套設施

建立了只對這六個實驗班開放的計算機實驗室,配備了38臺計算機和一臺程式機,保證了每人一機。并且,與計算機系聯系,為學生加派了教師進行管理(由于沒有校內局域網,所以只能在專用機房上機)。

2.時間設置

保證每班每周有11小時的上機時間,周六日均可。具體時間安排見“上機時間表”。

3.課后監控

教師經常性地對學生上機情況和學習情況進行掌握,根據網絡圖表顯示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熱情,隨時把握學生不足和疑難點。

4.過程監控

每隔兩周,教師組織學生答疑,具體表現形式為:就兩周的上機內容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表演。根據學生的對新單詞、詞組的掌握程度,以及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的熟練程度,和學生的語音語調給予記分,此記分計入平時成績中。

四、實驗中學生的反映和教師調控

進行了一年的自主學習實驗,反映出來的成績和問題都很突出,現先將問題分列如下。

1.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開始時是高漲的,因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給我們也給學生們帶來了新鮮感,這種感覺持續了半個學期,在下半個學期感覺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稍微減退,此時更多地可以加入教師的人為力量。

2.實驗班中,進行自主學習的班級聽力和口語能力有大幅度上升,但閱讀能力表現不明顯。自主學習班因為自主學習的時間較多,所以在詞匯量這些需要花課外時間去背的項目上與非自主學習班相比,略有不足,但此處目前尚無充分數據。

與不足相比,成績是突出的,學生的反映較好。主要表現在如下幾點。

1.聽力和口語能力大幅度上升,下表為學生的聽力變化表。

在作對比試驗期間,有的班級的學生因成績問題而降級,但是為了保證對比數據的完整,并沒有對班級人數進行調整。口語方面,最大的收獲是學生能夠就某一問題進行討論,能力和膽識均已具備。平時常見的表達錯誤通過教師課后的提示和糾正,不斷改進。例如:在口語測試初期,常出現的錯誤有口誤,形近音不近的詞在表達中被說出,本來應該是“Next semester I will go to Beijing.”表達為“Next system I will go to Beijing.”或“devise”說成“decide”;“snack bar”說成“snake bar”;“deal”說成“dit”;“fridge”說成“bridge”。除了口誤,在自主學習的早期誤用單詞或詞組的現象比比皆是,而且錯誤省略,時態不分,被動用成主動隨處可聞,例如:“I am a home teacher.”“Where I lost it?”“It’s not matter.”“Where do you do yesterday?”“I really likes it.”“Summer holiday is wonderful.”“more and more better”“Let me sure you.”

通過聽近似的地道美國的表達和教師的提示和糾正,在自主學習進行了半年多的時候,我們明顯地感覺到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有了十足的進步,此時的錯誤主要集中在詞性不分,同義詞或近義詞使用不當方面,時態錯誤幾乎消失。例如:“He is 1.2 meters height.”,“Beijing has many historic things.”和“He is responsible for our safe.”。所以,進行自主學習后,我們感覺學生們的聽說能力變化巨大。

2.學生的視野得以開闊,網絡教學給予了他們一個新的視角。在通過我們的網絡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們對于新的資訊、新的教學方式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他們所接受的信息量是以前傳統教學的十幾倍。

五、實驗效果和實驗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空間的多層次、多元化,我們有理由相信,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的重要性會更加凸現出來,在交際過程中,聽力和口語作為不可或缺的部分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的網絡教學模式下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只是對大學英語改革的一種嘗試,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們嘗到了改革的甜頭。網絡資源的豐富性為我們開放性思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也為學生預留了更多的思考和選擇空間。殊途同歸,希望我們這次嘗試能夠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一種可能,并為實現英語教學的變革提供部分依據。

參考文獻:

[1]Alexander,P.A.,Schallert,D.L.& Hare,ing to terms:How researchers in learning and literacy talk about knowledge.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1.

[2]Nelson,T.O.& Narens,L.Why Investigate Metacognition?J.A.Metcalfe & A.P.Shimamura.Metacognition:Knowing about Knowing.Cambridge,MA:MIT Press,1994.

[3]蘭昌勤,曾潔.對培養我國外語學習者學習自主性的思考[J].外語界,2004,(4).

[4]文秋芳.學習成功者與不成功者的學習方法[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

中學生德育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高中學段 生態文明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校本化開發與實施

福建教育學院基礎教育研究課題――《生態文明主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化開發與實施之研究》(項目編號:JYZD-2013067)課題組,按照研究規劃選擇建甌第一中學、吉陽中學、建安中心小學為研究樣本校,分別同步開展高中、初中、小學三個學段的生態文明主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化開發與實施研究。本研究選擇建甌第一中學、吉陽中學、建安中心小學為研究樣本學校,是因為這三所學校均為南平市青少年水土保持普及教育基點校,具有至少十年持續規范開展以水土保持為突破口的生態文明普及教育的歷史積淀。

本報告是福建教育學院基礎教育研究課題――《生態文明主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化開發與實施之研究》(項目編號:JYZD-2013067)結題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暨高中學段的生態文明主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化開發與實施之研究結題報告。

一、高中學段研究完成的內容、取得的成果及達到的目的和水平。

(一)本學段研究完成的內容、取得的成果

1.開發了《我與生態文明攜手同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礎級課課程(必修)和升華級課程(選修)。

基礎級課程(必修)的課程對象為全體學生。本課程倡導責任使然、人人可為、人人應為的理念。該課程設18課時。學生修滿18課時并經過考評合格者獲得1學分。

升華級課程(選修)的課程對象為部分學生。本課程倡導責任使然、興趣所至、特長展示的理念。學生可自主選擇參加其中的一項或者若干項活動,若經過考評合格者可獲得相應的學分。

2.實現了《我與生態文明攜手同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開設。

基礎級課程(必修)已在2013―2014學年、2014―2015學年、2015―2016學年的建甌一中高一年段分別開設,有2900多位學生完成了該課程學習并獲得了一個綜合實踐活動學分。

升華級課程(選修)已在2013―2014學年、2014―2015學年、2015―2016學年的建甌一中高一年段分別開設,有2900多位同學自主選擇參加其中的1項或者若干項活動,并獲得相應的綜合實踐活動學分。

3.建構了《我與生態文明攜手同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施教機制。

為了保證《我與生態文明攜手同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同時為了更有效地促進學生更好更快更直接地優化自己的生態文明知情意行模式,提升學生踐行生態文明的能力,特別創建或者建構八方面的制度(機制)。

(1)課程導師制。《我與生態文明攜手同行》基礎級課程(必修)所有活動和升華級課程(選修)序號為1―6號的活動實現學校指定課程導師制,即這些課程活動必須接受學生所在班級的班主任或者任課教師的指導。升華級課程(選修)序號為7―19號的活動實現學生聘請課程導師制,即序號為7―19號課程活動的指導教師由學生自主聘請。

(2)課程代表制。在開設《我與生態文明攜手同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高一各班級設置課程代表,各班課程代表分別由高一各班班主任各自指定。各班課程代表負責指導各自班級學生完成《我與生態文明攜手同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修行記錄卡填寫等相關事項。2013―2014學年、2014―2015學年、2015―2016學年總計完成5700份《我與生態文明攜手同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修行記錄卡填寫(注:各班課程代表須與《我與生態文明攜手同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組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簽訂有償勞務合同。各班課程代表只要完成合同中約定的工作,就有權獲得相應的勤工助學金)。

(3)方案征集制。基于升華級課程(選修)序號為19號的活動要求,每學年向高一或者高二學生征集生態文明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2014―2015和2015―2016學年共征集40個生態文明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4)資金資助制。為了激勵學生踴躍參與生態文明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的設計,每學年從征集到生態文明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中選擇五項作為資金資助的活動項目。

(5)課程評鑒制。在每學年的6月上旬,召開《我與生態文明攜手同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鑒會,該會由高一各班級《我與生態文明攜手同行》課程代表和部分指導教師⒓櫻共同完成生態文明學分認定。2013―2014學年、2014―2015學年、2015―2016學年總計完成5700人次的生態文明學分認定(注:生態文明學分證書見附件1和附件2)。

(6)骨干培訓制。在每學年的10月上旬,對包括各班課程代表在內的水土保持志愿者進行生態文明素質提升培訓。2013―2014學年、2014―2015學年、2015―2016學年共培訓100位學生。

(7)分享引領制。要求學生在參與《我與生態文明攜手同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與同伴分享參與活動的收獲,以此引領同伴更有效地參與課程活動。例如:在每學年的“三節”期間開展“水保綠網杯”裝置藝術作品競賽獲獎品展示活動;在每年中國水周期間舉辦“水保綠網杯”美麗鄉村寒假環保行手機微拍作品展示分享活動;在每學年的10月和3月期間分別舉辦資金資助活動項目的設計說明課、成果匯報課;在每學年的上下學期各舉辦1期感悟展評活動。

(8)評優準入制。把學生參與生態文明綜合實踐課程所得學分作為評優(先)的準入條件之一。

(二)高中學段研究達到的目的和水平

1.達到的目的。

第一,促進了學生更好更快更直接地優化自己的生態文明知情意行模式,提升了學生踐行的生態文明能力。

第二,實現了《〈我與生態文明攜手同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被納入建甌一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

2.達到的水平

本學段研究不僅填補了建甌一中在生態文明主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開發與實施方面的空白,而且為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的實施提供了有借鑒價值(在實踐層面上)的范本。

二、比照原申請書制訂的研究工作計劃,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自評與原因分析。

高中學段研究嚴格按照課題組設計的研究路線圖和研究步驟,開展課程開發研究子方向、課程設置研究子方向、課程指導研究子方向、學業評估與管理研究子方向、課程激勵研究子方向五個子方向研究,且高質量地完成了課程開發研究子方向、課程設置研究子方向、課程指導研究子方向、課程激勵研究子方向四個子方向研究。之所以能完成這些研究任務,最主要的原因是契合了福建省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改革試點實驗項目――建甌一中《完善立人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驗研究之需要。

學業評估與管理研究子方向特別是學業評估沒有完全達到預定目的。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各項綜合實踐活動學業評估細則制定得較粗放(客觀上評估細則的制定是很難的),再加上活動過程的記錄有失周詳和縝密。

三、同期國內外同類研究工作的進展情況,以及對本項目后續研究工作的設想和建議。

(一)同期國內外同類研究工作的進展情況

目前,國內外開展高中學段的生態文明主題綜合實踐課程的校本化開發與實施方面的研究較少。在開展研究過程中,對養成化原則、趣味化原則、精細化原則、鄉土化原則、校本(課程)化原則疏于恪守,存在五方面的缺陷或者不足。具體表現:

第一,由于疏于養成化原則的恪守,開發出的高中學段生態文明主題綜合實踐課程不能發揮較好的養成教育作用,即沒有較強的養成性。

第二,由于疏于趣味化原則的恪守,開發出的高中學段生態文明主題綜合實踐課程不易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即沒有較強的趣味性。

第三,由于疏于精細化原則的恪守,開發出的高中學段生態文明主題綜合實踐課程,即沒有較強的操作性。

第四,由于疏于鄉土化原則的恪守,開發出的高中學段生態文明主題綜合實踐課程不會較好地貼近學生家鄉的生活生產實踐,即沒有較強的針對性。

第五,由于疏于校本(課程)化原則的恪守,開發出的高中學段生態文明主題綜合實踐課程不會較好地融入學校的課程體系,即沒有較強的持續性。

(二)高中學段研究后續研究工作的設想與建議

1.開展課程目錄優化研究。

2.開展課程學業評估優(細)化研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教基二司〔2014〕4號,2014.

[2][美]阿姆斯特朗.當代課程論[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3]余文森.有效教學的理論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4]馬桂新.環境教育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5]董奇.心理與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6]洪明,張俊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導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7]肖成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施指南[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8]李臣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葉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的問題與途徑[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6A).

[10]賈艷秋.挖掘綜合實踐活動資源,提高學生實踐能力[J].中國民族教育,2011(2).

[11]錢維菊.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資源的幾點思考[J].現代閱讀,2011(5).

[12]余謀昌.生態文化的理論闡釋[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96.

[13]余\昌.生態哲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0.

[14]李銳鋒,羅天強.論和諧社會的生態支撐[J].與現實,2007(3).

[15]張德昭,徐小欽.重建人和自然界的價值論地位[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3).

[16]金涌.工業生態:原理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17]盧風,劉湘溶.現展觀與環境倫理[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

[18]彭慧芳.生態文明與工業文明的關系研究[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08.

[19][美]卡遜(Carson,R.).寂靜的春天[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中學生德育總結范文第5篇

(1)學校對德育工作還不夠重視。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今天,學校往往把教學工作放在第一位,而德育工作似乎可有可無,學校并不是很重視。雖然很多時候也把口號喊得很響,但真正落實在行動上的很少。一些學校甚至省掉了一些德育教育內容,像學校學生會、團委這些德育教育機構,在學校也屬于可有可無的組織。很多學校都有這樣的機構,但也只是聾子的耳朵——擺設,沒有讓它發揮真正的德育教育任務。

(2)德育內容不具體。中學德育工作的內容非常廣泛,它包括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道德教育、民主與法制教育、理想教育和心理品質的教育工作。

而在農村的德育工作中,絕大多數是按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指示來做的,學校自己本身沒有明確具體的德育教育內容。而近幾年,上級教育部門特別重視的是一些法制和安全方面的教育。對其他一些德育教育并沒有作出具體的安排,學校當然也就落得輕閑,不再開展如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環境意識、尊敬師長等教育。學校都沒有相應的德育工作計劃。另外,還有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農村中學更是一片空白。

(3)德育制度不健全。學校可能對教學工作會有非常完整全面的工作制度,但對于德育教育,這方面的制度就比較少,就算有,也不健全,甚至一些制度只是為了迎接上級的檢查隨便制定應付的,并不適合學校德育工作的實際。我們現有的《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因為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一些內容已經不適應今天的德育教育工作了。修訂《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已經成了現代德育教學的一個新的任務。另外,學校除了上面規定的德育教育制度外,還應該有自己的德育教育制度。

(4)德育內容滯后,脫離實際的社會生活。現實的農村中學德育工作內容陳舊、單薄,不足以解釋當前復雜的社會現象,也不能解決學生的思想實際。例如,當前出現的留守兒童問題,雖然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一些教育專家早已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要求,但在農村中學,真正把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納入實際的學校很少。一些學校甚至連留守兒童的準確數據和基本情況都沒有,又如何能做到教育呢?又如手機的使用、網絡的使用這些新的德育教育任務,農村中學還沒有把它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來抓,而往往只采取簡單粗暴的堵的形式。

因為我們現實德育工作的內容不符合學生發展的實際,因此也就很難激發學生的認同感,也更加難以促使其內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枝特区| 新邵县| 如皋市| 修武县| 泸西县| 鄂尔多斯市| 鹿泉市| 克什克腾旗| 湖州市| 孟津县| 平舆县| 信宜市| 广汉市| 道孚县| 蓝田县| 寿宁县| 富锦市| 临汾市| 凤山市| 高台县| 射洪县| 遂溪县| 灯塔市| 库车县| 习水县| 淮阳县| 扬中市| 西城区| 庆城县| 上犹县| 黎城县| 宁蒗| 绥阳县| 厦门市| 蕉岭县| 安达市| 安康市| 孟津县| 尉犁县| 确山县| 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