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第1篇

三年級四班共有學生46人。經過兩個學期的學習,我發現大部分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有所進步,但是在作文中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內容不夠具體,語言不夠規范,用詞不準確,錯別字多等等。這主要是在平時的訓練中不夠扎實造成的,所以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要狠下功夫,需要加強訓練。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分八組作文內容,有寫人的,有寫事的,有寫景的,有寫活動的,有寫物品的,讓學生在各方面加以訓練。在作文教學中,重點要通過讀寫例話的教學和基礎訓練的習作要求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實踐。

三年級上冊安排了這樣兩次想象作文:一次是寫一幅秋天的圖畫,因為寫圖畫是要展開想象的。另一次是編一個童話故事。在這里我想提醒一下,讓學生寫記實的文章一定要注意引導如實表達,要寫真實的人,寫真實的事,寫真實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編,說假話。而寫想象的文章,那就要鼓勵學生充分展開想象。三年級的孩子由于受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的限制想象不一定合理,在這個時候我們在想象合理方面的要求不要太高,學生只要敢于想象,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寫下來就行。

三、教學目標

本冊作文一共安排八次。分別是:寫寫自己的課余生活,寫身邊熟悉的一個人,寫一幅秋天的圖畫,寫一則觀察日記,寫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寫自己去過的地方,編一個童話故事,自由習作。習作在編排上盡量為學生自主習作提供方便,不規定習作的題目,一般都是提出內容、范圍,絕大多數學生都有可寫的內容。題目由學生自己擬定。此外,在語文園地八還安排了一次不提任何范圍的習作,完全放開,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

四、教學措施

1、制定激勵措施,每次作文都評選出優秀、良好、一班三個等級,利用晨間談話或課前幾分鐘進行交流,促進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發揮電教媒體的作用,使作文課堂教學更形象更直觀更有意義。對于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肯定,并及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與欣賞,使學生在得到精神滿足的同時,感到寫作文原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枯燥乏味的。

2、利用好看圖寫話課本,上好看圖寫話課十分必要,它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養成認真觀察和思維的好習慣。

3、認真上好閱讀課,在閱讀教學中,重在教給學生學習寫作的方法,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去。

4、充分利用晨讀的時間,讓學生聽、說,教師要加強指導,同學互相評價、學習,讓學生學會聽、說的方法,并且多加練習。

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第2篇

摘 要: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加強寫作與生活的聯系”,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等資源”服務于語文教學。但如何讓孩子利用現有的文化資源,快樂有意義地寫作是目前語文教學的軟肋。就如何利用本土文化來玩轉作文教學淺抒己見。

關鍵詞:本土文化;體系;目標;內容

小學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陽光的笑臉,快樂的學習,幸福的成長是童年的主題。可是,現實中我們的孩子背負著沉重的學習負擔,他們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快樂,提到寫作更是痛苦不堪。為什么小學生普遍都怕寫作文呢?個人覺得現在的孩子主要缺少玩,也不會玩。

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更是發明創造的“母親”,玩耍是孩子的生命,兒童的全部生活應該充滿游戲,他們的全部生活本該就是快樂的嬉戲,而現在的孩子每天忙著學琴棋書畫,練說彈唱跳,攻英語奧數,背國學經典,孩子們忙得無暇蹲下來看看路邊的小草,無暇停下腳步聞聞鮮花的芬芳,無暇仰起頭來望望閃爍的星星……為了分數,他們沒有時間養蠶,觀察柳樹發芽,他們沒有時間做手工,玩泥巴,更沒有時間去黃河邊打打水漂,撿撿石頭……正如《童年的消逝》里所說:“看不到四季,聽不到蟲鳴,摸不到蟬翼,聞不到泥土香的童年是孤獨的;遠離了土地和土地上豐富的生命,與大自然斷了聯系的童年是貧瘠的;缺少了伙伴、交流與溝通的童年是不健全的;沒有了閑暇、自由,童年是會褪色的。”既然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的,貪玩的,好奇的,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利用孩子的天性來寫作文呢?

臺灣作家游乾桂曾有言為證,他說:“寫作一事,一半是先天的,另一半是后天的,它來自兩種元素,一是奔放的童年,一是玩樂……”既然童年是生命的故鄉,而快樂是童年的全部哲學,那我們就可以利用孩子的天性――玩來克服孩子的共性――怕作文,我們完全可以利用現有的文化資源,以“玩”為依托,以興趣為核心來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我們可以利用本土文化,先玩后寫,邊玩邊寫,玩中學寫,不玩不寫。那么在哪玩,怎么玩,玩后怎么習作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模式了。現總結如下:

一、有體系

我們可以讓孩子把玩跟科技類、游戲類、實踐類、生活類緊密相連,也就是讓科技與習作相連,游戲與習作相連,實踐與習作相連,生活與習作相連。以課標中四次寫人的作文為例,三年級上冊要求寫一個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孩子可以寫身邊熟悉的人,更可以寫身邊具有影響力的熟悉的名人的一件事。各地都有文化名人,語文老師完全可以讓孩子了解相關信息,再帶孩子參觀與名人相關的故居、宅子、工作地等讓孩子親身感受,親眼目睹,把感受最深的地方轉換成自己喜歡的文字表達出來,這樣會更有趣味!

二、有目標

課程標準的習作目標是非常清晰的,它給所有的語文老師一個正確的導向,這就要求語文老師每一次的習作都有明確的目標,玩轉習作,不是放任自流的懶散,而是有目標地玩,以觀察能力的培養為例。新課標要求:

第一學段:對寫話有興趣,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第二學段:觀察周圍的世界……

第三學段: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魯迅說:“如果創作,第一須觀察。”“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蘇霍姆林斯基如是f。那么,怎樣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呢?利用孩子的天性――玩來培養,且每一次玩都應有明確的目標。例如,三年級吹雞毛比賽,訓練目標為:引導學生觀察比賽過程,細致刻畫比賽雙方的動作、神態,能用一段話把激烈的比賽過程敘述出來,可以適當提供部分經典詞語供學生使用。要完成這樣一個目標,首先組織孩子們玩這個游戲,一部分玩一部分觀察,然后互換角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孩子的感知能力是最強的,語言神經也是最敏捷的,這樣寫出來的文字就真實有味道了!如果想讓孩子寫秋天的顏色,可以將孩子帶到當地有特色的田野中,黃河邊,公園里,高山上……讓孩子盡情地擁抱真實,感受真實,這樣才能寫出真實的文字。

三、有內容

玩必須確定相應的內容,合理安排,正確實施。內容可以是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有多精彩,作文內容就有多豐富。以蘭州為例,黃河、鐵橋、水車、葫蘆、剪紙、牛肉面、各類瓜果都可以是我們習作的對象。本土文化的異彩紛呈為孩子們的習作打下了堅實基礎。總之,就是讓孩子玩一玩,想一想,議一議,寫一寫。充分利用現有的本土文化資源,豐盈孩子們的習作。作文可以是“仿”出來的,“聽”出來的,“畫”出來的,“種”出來的,“養”出來的,“剪”出來的,“比”出來的,“玩”出來的……

我呼吁所有的語文教學者,讓語文課堂回歸本土,讓孩子的習作回歸本真!巴金說:寫作就是無技巧地再現生活。我希望所有的語文老師都行動起來,為孩子的創作創新搭建平臺,利用本土資源讓習作不再成為最難啃的骨頭!

參考文獻:

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第3篇

工作感受

掐指一算,轉眼我已經工作5個月零十天了,在這段時間中,有歡樂也有淚水,在心情郁悶的時候通常是音樂陪我走過,想想人生活是否快樂,關鍵是看自己怎么調節,想忘掉工作上的煩惱,但我發現其實這樣很難,工作不被老總認可與欣賞常常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我的心情,我現在能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認真學寫案子和英語,踏踏實實的走好自己工作路上的每一步,相信有一天我一定會被認可,而且是大大的認可,嘿嘿!

新的工作感受

在不知不覺中我來到這里已經數月之久了,我還記得我踏入公司的第一天,一切都是那樣的新奇,同時又是那樣的膽怯,也許是因為剛進入一個新的單位總會覺得不適應。特別是第一天感覺周圍的人都是以一種異樣的眼光看著你,其實這也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不管再哪,新來的總是特別引起別人的注意。

從本來熟悉的環境突然換了一個新的環境,真是很不習慣,尤其是對周圍的人和事一切都是陌生的。從之前的安逸工作、節奏的,一下子轉變成忙亂的、無方向的束手無措。就感覺到本來不是很累的工作,一下子變的只剩我一個人去做的原因,讓我受不了,當時真的是覺得很無助,很孤獨,不知道將如何將這份工作做好。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從原本我對這里的不了解,慢慢的變成了了解熟悉。(包括對公司的了解,這是我來這之前所不知道的)。在我來之前的膽怯,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給我的是現在在工作中的樂趣。

在這段時間的相處中,我感覺到了這進而的同事都是很好相處的,而且大家都很是熱情,也善于幫助他人。我來到這進而同事給我的幫助特別大,每次不懂的、不知道的、不會的,都是他們在幫助我, 教我如何去做,如何去解決問題,就是這樣,我慢慢在同事的幫助和引領下,我熟悉了這里的環境,這里的人,然而我也就這樣很快的融入到大家的工作中去了,這里的領導都很關心他們的下屬,現在覺得在這里的工作環境較輕松,即使工作有點繁忙有點累,但是和同事之間的相處是那樣的融洽,那樣的愉快。

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第4篇

在文學與社會的關系上,“源高論” 將文學定位于對自然或是社會生活的模仿或是反映。這理論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模仿論。關于文學與生活關系的論述是“源高論”教學觀的直接理論來源。同志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一切種類的文學藝術的源泉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革命的文藝,則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點上說,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這是唯一的源泉,因為只能有這樣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個源泉。”文學又如何高于生活呢?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備份,而是生活與藝術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藝術化處理。藝術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強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從寬泛的角度說,一切文學藝術來源于生活,這沒錯;但是,僅僅這么說對于文學創作與寫作并不能產生真正的指導作用。我們細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雖然“源高論”強調能動的反映,但在實際寫作指導中并沒有在“能動”上真正細化,而是在“反映”上著落,文學創作或是寫作就簡化為兩個簡單的程序:生活作文(文學)。在這個簡單化的處理中忽略了寫作主體的特殊作用。文學創作與寫作必須重視作家或作者的獨特作用,需要從生活作文(文學)兩環節的“源高論”,過渡到生活作者(中介)作文(文學)三環節的“中介論”。通過作家(作者)這一中介環節的加入,才能將作者的獨特性充分挖掘出來,在寫作教學中才能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因人施教。

通過寫作主體的介入,來重新審視作文教學中的“源高論”,應該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源高論”修正為“源于體驗”與“藝術提升”,即將“源于生活”落實為“源于體驗”,在學生作文后進行“藝術提升”,并在作文教學中分兩個步驟來落實,即在作文教學中首先要落實“源于體驗”,而且對于絕大多數普通學生而言,最重要的也只是落實“源于體驗”,落實了“源于體驗”后再來落實“藝術提升”。

“源于生活”通過“源于體驗”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實,這其實就是對寫作主體中介作用的充分尊重。不是什么生活都能寫,只有自己體驗的生活、熟悉的生活,學生才能寫出來。當學生作文時,要落實“源于生活”,就要提倡“源于體驗”,即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尋找材料,不追求所謂的宏大敘事。江蘇教育出版社姚衛偉編審說過一件事,他曾經與浙江一個二十來歲的小老板聊天兒,姚主編問他,為什么這么年輕不上學,而是做門市?那個小老板說,上了學還是要為工作奔波,而且即使讀了大學也找不到好工作,那還不如現在扎扎實實地做生意。這是生活中一件真實的事情,可如果我們的學生把這件事寫進作文,那肯定是世界觀消極,不能得到老師的正面評價。即使寫,也要從反面來批評。姚主編還講過他指導一個鄰居學生作文的事情。那個學生的作文不好,總是無話可說。姚主編就和他聊,你看我們院子里(他們住在省級機關大院里)某某某是個將軍,他經歷了很多著名的戰役,你可以去了解了解他,把他的事跡寫出來。那個學生一聽就怕了,說那個人那些事太偉大了,我根本駕馭不了。姚主編又和他說,我們大院里那個看門的老大爺,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不早退不遲到,對什么人都是有求必應,你可以寫寫他。那個學生說,一個普通看大門的,有什么寫頭。這個學生無話可寫的苦惱不能怪他,責任在于教師與家長,大事寫不了,小事不想寫,正是家長與老師“唯高論”指導的結果。對于那些將軍戰爭的事跡,這個材料高是高了,可畢竟不是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也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夠了解的;那個看門的老大爺與他的事情,是我們的日常人與日常生活,但寫出來似乎又不高,孩子該怎么寫,該寫什么呢?寫熟悉的,被批評,得不到正面的評價;寫大事,那是假的,只能胡編亂造,其結果是漏洞百出,情感也是虛假的,也還是難以得到認可,長此以往,孩子作文能不痛苦嗎?

要打開孩子寫作的思路,必須徹底放棄“唯高論”,堅持“源于體驗”,讓孩子從自己的生活體驗出發,在自己熟悉的材料中選材。葉圣陶聯系自己的創作體驗說:“現在回頭想一下,我似乎沒有寫什么自己不怎么清楚的事情。換句話說,空想的東西我想不來,倒不是硬要戒絕空想。我在城市里住,我在鄉鎮里住,看見一些事情,我就寫那些。我當教師,接觸一些教育界的情形,我就寫那些。中國革命逐漸發展,我粗淺地見到一些,我就寫那些。小說里的人物差不多全是知識分子跟小市民,因為我不了解工農大眾,也不了解富商巨賈,只有知識分子跟小市民比較熟悉。”葉圣陶所說的寫自己熟悉的事情,其實就是講“源于體驗”。南京曉莊學院常小鳴副教授曾經講過自己指導的一個學生的例子。這個學生一直不會寫作文,寫了一段時間還是不理想,他自己也很苦惱。有一天,他將自己作文的煩惱與苦惱化為了作文,結果這恰恰成了優秀的作文,還在報紙上刊登了出來。當我們提倡“源于體驗”時,就徹底解放了孩子們的選材框框,讓他們覺得什么都可以寫,從而打開了寫作的視野與思路。姚衛偉主編指導鄰居的孩子時,告訴他從看門老大爺身上發現一種執著的精神、一種負責的態度,就是從學生自己的生活體驗出發的。我在指導“偶爾停下來,真好”作文寫作時,也讓我的學生回憶自己生活,包括學習、學校活動、家庭活動、戶外活動,自己什么時候一直做,后來或因為累了,或因為不知道如何做了,停了下來,后來積蓄了力量,或是問到了方向,找到了方法,做得更好了。他后來選擇了自己做俯臥撐間隔一段休息時間再鍛煉,來談積蓄力量的問題,這就打開了思路,而且因為源于自己體驗,寫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但是,說作文“源于體驗”,并不是說學生寫自己的體驗與生活就一定能寫好了。普通學生與文學修養好的學生不同,他們是“中介斷裂”,即他們的生活體驗是一種“記憶碎片”,表達欲望不強,也無法通過語言來表達想表述的內容,這就要求我們尊重普通孩子的心理特征。很多教師和家長不明白這一點,一個節日或是一個活動后,讓孩子作文,并樂此不疲,美其名曰:“源于生活。”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生活體驗進入習作,有一個主體“圖式”內化的過程,并不是一有生活就有作文。對于學生尤其是小學生而言,他們對外在世界的觀察力與注意力恰恰不足,他們很難集中注意力進行長時間關注;而且由于閱歷淺,看了就看了,也很難看出獨特的東西,無法形成豐滿的意象世界,難以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對于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我主張多寫想象類作文,多寫短作文。多寫想象類作文,這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細心的家長和老師會發現,寫所謂的游記、活動,學生的表達會遠遠不及童話,這就是因為童話由他們自己作主,想怎么寫就這么寫。而游記、活動則有一個生活的原型,我們成年人容易用這個原型去對照他們的作文,而孩子的有意觀察力并不強,這一對照就讓他們的表達相形見絀了,所謂“畫鬼容易畫人難”。孩子的想象力根本就不需要去激發,他們的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童話般的世界,讓孩子去表達自己想表達的,他們就會樂此不疲。由于普通孩子對于生活的畫面感并不強,與作家相比,往往是記憶碎片,讓他們把這些碎片組裝成成品非常困難。與其讓孩子為難而痛恨作文,不如順應孩子,讓他們把每個碎片擦亮磨光,裝飾得流光溢彩,讓孩子愛不釋手,這就是我所提倡的寫短作文。朱永新所提倡的寫一句話作文,其實正是順應了孩子的心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奇思異想很多,一旦發現這個閃光點,立即讓孩子記下來,或是幫助孩子記下來。

由于普通學生寫作中的“中介斷裂”,他們的生活體驗難以形成完整的畫面,故寫作沖動不強,所以我們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值得寫的材料,要善于激發孩子的寫作興趣與表達欲望。前幾天,女兒和同學逗貓玩,結果被貓抓了,因注射狂犬疫苗整個七月份不能吃巧克力,喝茶,吃辣的食品,一次路上她用“1234568”來表達黑色的7月,我立即告訴她這個創意非常好,她回來就寫下了《1、2、3、4、5、6、8》一文。我一直要求女兒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她一直覺得是個負擔,一次我給她哥哥講付出與回報的道理,她聽了深有體會,然后一氣呵成寫了《有付出就有回報》《學習并不是一種壓力》兩文。她被家里養的小鸚鵡給咬了,就告訴我:“鸚鵡也瘋狂!”我就告訴她,她太有才,這表達太好了,又是一個值得記錄下來的想法,她就準備寫下來了。生活中這樣的點滴很多,我們要善于發現,并鼓勵、表揚孩子,讓他們樂于去寫,去表達,享受表達的愉悅。我們在平時的教學與生活中,順應了兒童心理的記憶碎片特征,降低孩子的表達難度,從細處培養孩子的表達沖動與表達能力,就可以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樂寫,愛寫。

以上說的是“源于體驗”,那么如何“藝術提升”呢?我之所以提“藝術提升”,不說“高于生活”,原因在于:每個人寫出的作品,都是自己藝術世界的呈現,并不存在文章之外的中心。作品的“主題”“中心”其實是作者自己對生活的理解與自我情趣的體現。作家筆下的藝術世界之所以高于我們的生活世界,并不是藝術生活本身高于實際生活,而是作家的生活體驗高于普通人的生活體驗。在一般人看來,女孩子的“戀衣癖”是一種浪費,但張愛玲卻看到了這本身是女孩子的一種生活,一種自我實現。巴金在《家》中批判著封建家庭禮教的罪惡時,魯迅卻洞察了并無抽象的禮教,禮教只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就是魯四老爺、祥林嫂、柳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你我他。提“高于生活”,對于普通的老師和學生而言,其結果往往導向主題先行,讓寫作成為懸在高空的難以企及的神話,讓學生作文成為脫離生活體驗的假大空。作文之高,其根源在于作家的洞察力、作家的情趣之高,這種高,“功夫在詩外”,應該在平時的生活中通過教師、家長的言傳身教讓學生內化,而非作文時進行文字“突擊”,如有些學生作文通過槐花見黨恩,通過撞人說道德。學生作文后,我們指導學生提高,應該回歸到藝術本身,通過“藝術提升”來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所謂作文的“藝術提升”,應該限制在藝術范圍內,即通過語言、文章結構的錘煉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具體說來要從四方面進行提升。

一是結構優化。小學生的作文結構往往比較雜糅,要幫助他們理出清晰的脈絡,并優化結構。比如學生尤其是小學生作文時,他們往往就是一大段,寫好后讓他們自己說說講了幾件事情,一件事情一段話,這就是分段寫;比如,孩子作文時往往前面說了一半沒說完,后面又要提到這件事,這時要告訴他們,一件事情放到一起說;比如,學生作文時往往是平鋪直敘,從頭說到尾,這時可以告訴孩子,把結尾或是中間的段落調整到最前面,這就是倒敘或是插敘。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以“別了,南京”為題,用第一人稱寫水西門高架爆破的作文,其構思、行文都很好,我指導時告訴他,只要把中間兩段調到開頭,就形成了插敘,優化了文章的結構,作文也提升了一個層次。

二是材料取舍。小孩子沒有中心概念,讓他們寫生活中的材料,他們往往把這個時間段的所有事情都記下來,就是所謂的流水賬,這時要引導孩子學會取舍,把無關材料舍棄掉。我女兒曾以“記一次體驗活動”為題,寫檸卡王國體驗活動的作文。但是活動前教師的講話、叔叔阿姨的事情、繡球公園的景色與此無關或是關系不大,我就讓她簡寫或是不寫。

三是內容充實。由于普通學生意象不豐滿,寫出的文章往往點到為止,這時要幫助學生尋找、還原生活場景,將模糊的粗線條的場景豐富成豐滿的畫面。一個三年級學生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題寫自己的同學被電動車撞后擔心肇事者是自己爸爸的事,其中間兩段心理點到為止。我就引導他思考,當時想到了是不是爸爸,那課上是否還能安心聽講?有什么表現?如果是爸爸,自己想到什么呢?第二段開頭想問不敢問時,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如何斗爭的呢?最后為什么會鼓起勇氣問呢?作者選擇了一個有意思的話題,自己心理斗爭本來是最能出彩的,但是小作者點到為止,將本來一幅生動有趣的畫面簡化成幾個零碎的點,如果我們能引導作者在這些方面去回憶、補充,就會還原出原來豐富的場景,讓作文豐滿充實。

四是語言錘煉。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文學的最終現實,我們要引導學生在語言中浸潤玩味,讓孩子修煉語言,錘煉語感,而不是在所謂的中心思想上作無謂的提升。我們尤其要在一文一字上下工夫,不能流于泛泛。這是一個被語文教師忽略的大問題,這里限于篇幅,我不能長篇舉例,會另外撰文闡述。

文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源高論”,簡單化地處理文學與生活之間的復雜關系,在作文教學實踐中又異化為主題先行的“唯高論”,忽略了特殊的作者主體的中介作用,架空了學生獨特的個體體驗,使學生要么無話可說,要么說假話、空話、套話。要真正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必須重視學生的中介作用,從“源高論”走向“中介論”,尊重普通學生心理特征,落實“源于體驗”論,并從結構優化、材料取舍、內容充實與語言錘煉方面對學生作文進行“藝術提升”,讓學生在語言的浸潤中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范文第5篇

她靠著他留給她的一線希望活著。

每天早上,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信箱,一份牛奶,一份報紙,一封信。

他飄洋過海寄來的信,帶著愛的余溫,打開,滿滿的都是情意。

有的寫,還記得那年的校園嗎?冬天,很冷,你的臉凍得通紅,我把你的小手放進我的口袋里,口袋瞬間裝滿了春天。

有的寫,我想你,瘋狂地想你,你對我是那么好,每天照顧我的身體我的胃,我接你下班回來,你就在廚房里操勞,像一個結過婚的小女人。

有的寫,寶寶,你為我受了那么多苦,生活貧瘠,我們在一起卻很開心。

有的寫,親愛的,我是那么不忍離開你,每一天都在思念中煎熬,你是否如我一般想你?

有時會寫,我很寂寞,很寂寞,你一定要等著我回來,你的等待是我此生唯一的理由。

她總是會低了頭,一邊喝牛奶,一邊字字句句細細地看。有時微笑,有時默默地滴下淚來。

3年前,他為了前途而出國了,走的時候,他輕輕地抱了抱她,她就在機場哭成了淚人。走之前,他什么也沒有說。

但她知道,她要等他,等著他4年后完成學業,像大話西游里那樣,踩著七彩祥云來娶她。這是一個女子,用盡心和力愿意用時光和青春等待的最大的愛。

她的生活簡單而平靜。她把公司里人給她寫的情書輕輕地放在碎紙機里,她拒絕家里為她安排前途光明的人的相親,她不和任何異性約會甚至話都很少說。

只有在收到他的信的時候,她尚年輕的臉上,才悠悠地從卑微的塵埃里開出花朵來。

有一天,陽光懶懶地掛在樹梢上,是個愜意安靜的周末早晨。

她睡了個懶覺,做了一個很美很美的夢,夢見春暖花開,在櫻花樹下,他單膝跪地,拿出粉紅色鉆戒,一捧鮮花,鄭重地向她求婚。她是笑醒的,覺得整個世界都開了花。

照例打開信箱,她看到一個有著熟悉字跡的信封,她渾身一震。

打開信封,這是他從國內寄來的。里面沒有信,只有印了他和另一個陌生女人名字的大紅燙金喜帖。她的心和夢,霎時間碎了,她的淚猶如噴泉一樣不止,弄濕了信紙,弄濕了世界。這是他走后,她的第一次落淚。肆無忌憚,仿若沒有明天。

晚上,她照例打開書房的小燈,在昏暗的燈光下,拿出熟悉的空白信紙,在稱呼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在落款上,是他的名字。

這封信說,寶寶,我去了另一個空間旅行,此生不再回來,請你,保重。

她將信放進一個空白的信封,密封好,親自放進了家門口的信箱。

相關期刊更多

美術大觀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宜賓學院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四川省教育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故城县| 三都| 通辽市| 平江县| 新邵县| 平度市| 南城县| 乃东县| 上杭县| 广昌县| 平南县| 阿坝县| 海口市| 津市市| 肇东市| 霞浦县| 宁海县| 杭州市| 稷山县| 承德市| 宝山区| 南陵县| 太和县| 济南市| 赣州市| 中牟县| 寻乌县| 乐清市| 扎赉特旗| 双辽市| 乌拉特后旗| 嘉定区| 高雄县| 新竹县| 广南县| 平南县| 怀宁县| 大姚县| 莱芜市| 松原市| 武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