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剖宮產術后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剖宮產 護理干預 母乳喂養 并發癥 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3-195-02
剖宮產[1]是一種常見的分娩方式,近年來,由于剖宮產手術技術以及安全性的不斷提高,B超及胎兒電子監護手段的廣泛應用,產婦自身原因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選擇剖宮產進行分娩的產婦越來越多。我院對剖宮產產婦術后采用一系列的護理干預,在并發癥發生率、母乳喂養率、疼痛率、住院時間、滿意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剖宮產分娩的產婦20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02例。
觀察組產婦年齡26至36歲,平均年齡(31.2±4.8)歲,其中初產婦82例,經產婦20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4至37歲,平均年齡(31.6±5.0)歲,其中初產婦84例,經產婦18例。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產婦具有可比性,P>0.05,無顯著性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一般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下列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1.2.1 疼痛教育[2]
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疼痛教育,詳細介紹疼痛的概念、術后出現疼痛的時間、程度以及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常用的鎮痛的的方法以及各方法的優缺點,指導產婦如何對疼痛進行表達以及自我管理。
1.2.2 心理護理[2]
術前協助產婦消除焦慮、緊張、恐懼的心理包袱,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的必要性以及安全性,給產婦以精神鼓勵。
1.2.3 飲食[3]
對產婦的飲食進行指導,術后回病房后,可用調匙喂少量溫開水以緩解口干,術后4小時待生命體征平穩后可進食流食,如魚湯、粥湯等,以促進泌乳。待排氣后,可逐漸恢復正常飲食。注意保證足夠的營養的蛋白質的攝入。
1.2.4 觀察產后惡露[4]
通過觀察產后惡露的顏色、流量、氣味以及持續時間,可以推斷子宮的恢復以及子宮內膜修復情況。術后12小時以內,若發現惡露流量過多,產婦面色蒼白、精神不好、皮膚濕冷等癥狀時,要及時聯系醫生。產婦住院期間,想產婦及家屬講解整個產褥期正常惡露的顏色、流量、氣味、持續時間及變化情況等方面的知識。便于產婦出院后進行觀察和自我診斷。
1.2.5 手術切口的護理[4]
手術傷口在愈合過程中常出現癢感,叮囑產婦切不能抓撓,保持清潔,防止感染。按照醫護人員的要求進行換藥。告知產婦傷口愈合的大約時間。對產婦在進行咳嗽、蹲起等可能崩裂傷口的劇烈動作進行指導,如:及時用手捂住刀口,以減少張力,避免傷口開裂。
1.2.6 預防并發癥[4]
指導產婦術后及早下床活動,促進排氣,緩解腹脹;避免發生腸粘連及血栓性靜脈炎。平躺時選擇半臥位并多翻身,幫助惡露排出。拔掉導尿管后,鼓勵產婦自行解小便,防止因導尿管滯留時間過長引起的尿路感染。
1.3 統計學方法
分別對兩組產婦的并發癥發生率、母乳喂養率、疼痛率、住院時間、滿意度進行匯總,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如下:
結果表明:剖宮產后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有助于產后泌乳,減少并發癥發生,減輕術后疼痛,縮短住院時間,加速產后恢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3 討論
我院對剖宮產產婦術后采用一系列的護理干預,通過指導產婦術后及早下床活動,促進排氣,使產婦盡早進食,促進泌乳,同時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加速了產后恢復。對疼痛進行指導減輕術后疼痛。對患者飲食起居的細心照料,贏得了產婦及家屬的好評。
參考文獻
[1]譚衛強,剖宮產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柳州醫學,2009, 22(1):40-42.
[2]溫素蘭,護理干預減輕剖宮產術后疼痛及促進康復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09, 7(3):125-126.
【關鍵詞】 剖宮產;術后;產婦;護理體會
剖宮產手術傷口大,創面廣,易產生術中大出血、術后切口愈合不良、腸粘連等并發癥。做好剖宮產術后護理,對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產婦早日康復具有重要意義。為探討剖宮產術后有效的護理方法,現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00例剖宮產產婦的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例剖宮產產婦,均為足月妊娠分娩的初產婦,剖宮產術式均采用低位橫切口術式,麻醉方法為腰麻和硬膜外聯合麻醉。全部產婦均無傳染病史及凝血功能障礙,胎兒情況良好;肝腎功能及血、尿常規、出凝血時間均正常。無內科合并癥,無妊娠合并癥,無精神障礙,排除死胎、新生兒畸形的產婦,年齡22-39歲,平均(25.6±4.1)歲;孕齡37-43周。體質量48-72kg,平均(57.2±16.4)kg,身高148-174cm,平均(157.36±17.35)cm。初產婦147例,經產婦53例。孕次1-3次。
1.2 術后護理
1.2.1 生命體征的觀察及護理 密切觀察好產婦術后的生命體征,及時地測量體溫、血壓、呼吸、脈搏等,并與手術室所記錄數據進行比較,發現異常時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做好產婦的基礎護理、子宮復舊護理、會陰護理等護理工作。
1.2.2 切口護理 注意觀察腹部切口敷料是否干燥,切口是否有滲血,切口不易愈合的患者采用外遠紅外燈照射或微波理療,改善微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促進愈合。若出現局部發熱、疼痛、紅腫,體溫持續偏高,說明切口出現感染,要及時拆線引流,遵醫囑靜脈輸液進行抗感染治療。
1.2.3 產后健康宣教 介紹母乳喂養及純母乳的好處,早吸吮及按需喂哺的定義和意義[1]。護理、母乳喂養指導、及健康指導等。同時講解就新生兒的喂養、日常護理知識及注意事項等。護理內容由責任護士對產婦一對一進行宣教進行示范,并鼓勵產婦自己操作,護士及時給予指導,對未掌握內容,進行強化訓練,直至產婦及家屬基本掌握。
1.2.4 飲食護理 術后禁食6h,6h后可進食小米汁、面條等流食,次日即可進一些流質飲食且多含維生素的食物,防止進食產氣食物,以促進腸道蠕動,防止便秘。應少量多餐,多進食高蛋白、礦物質豐富的食物(如魚、雞肉),利于術后身體的恢復和乳汁分泌[1]。
1.2.5 心理護理 剖宮產術后會留有瘢痕,這是產婦比較擔心的問題,加之產婦特別是初產婦對新生兒情況、母乳喂養等缺乏了解,產后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護士產后要對產婦做好心理護理。評估不良情緒,做好解釋工作,鼓勵產婦說出自理的情緒,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耐心回答產婦的問題,幫助產婦樹立產后康復信心。特別對部分有重男輕女傾向而生女嬰的產婦,對其及其家屬要做好思想工作。
1.2.6 疼痛護理 術后疼痛是患者最典型的臨床表現,護士應從人文學角度考慮,既要減輕患者痛苦,又讓患者樂意接受。護士把患者安穩地送回病房后,向患者講明術后疼痛的原因和持續時間,讓其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對部分疼痛敏感的產婦可在手術結束后使用新型鎮痛泵,鼓勵產婦早活動,不僅能夠預防血栓性靜脈炎和腸粘連,還能夠促進早排氣,早排尿,以利于子宮收縮,減輕腹部切口張力[2]。保持正確的姿勢可以減少腹部肌肉緊張,咳嗽時,雙手輕輕按壓切口,減少震動引起的疼痛。術后疼痛發作時,可幫助其做徒手按摩,囑其放松心情,轉移其注意力。
1.2.7 護理 為促進產婦產后泌乳,教會產婦按摩的方法,首先用熱毛巾(50-60℃)熱敷10-20min,避免毛巾過熱燙傷皮膚。每次按摩前,按摩人員要清潔消毒雙手,按摩用力適度,手法輕柔,用雙手掌面的大小魚際肌以螺旋式均勻按摩壁;右手從右乳下方按摩至左乳上方,左手從左乳下方按摩至右乳上方;右手從左臂內側按摩至左乳側面,交換左右手同前;硬結處要順方向按摩,不要在硬結處搓、捏、擠[3]。
2 結果
該組產婦產后恢復良好,產后疼痛VAS評分為2.65±0.48,睡眠質量好,平均睡眠時間為6.12±1.52h。無嚴重并發癥出現,心理狀態良好。
3 討論
剖宮產是結束高危妊娠的分娩方式,既可降低高危孕婦和圍產兒的病死率,又可避免或降低剖宮產的并發癥。術后護理在促進患者康復中起著重要作用,必須運用現代護理理念,一切以產婦為中心,根據產婦的個體差異采用有針對性的護理。除了做好生命體征的觀察和護理、切口護理、健康宣教、飲食護理、護理等基礎護理以外,還要多開導、鼓勵、安慰產婦,增加產婦的舒適感,滿足產婦及嬰兒的身心需要,有利于產婦的身體恢復及泌乳。
參考文獻
[1] 張華.剖宮產術后護理的探討[J].中外醫療,2012,31(21):142.
【關鍵詞】剖宮產;護理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397-02
剖宮產手術是產科較大的手術,是解決難產和部分高危妊娠分娩的有效手段[1]。術后精心護理,是保證手術成功和產婦早日康復的重要環節。我科自2013年1月~2014年3月共行剖宮產200例,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200例產婦,年齡21歲~42歲;孕齡為37~42周;初產婦140例,經產婦60例;原因:巨大兒、胎兒宮內窘迫、頭盆不稱、雙胎、過期妊娠、妊高征、瘢痕子宮、家屬和孕婦主動要求剖宮產。
2護理
2.1 監測生命體征 立即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并注意保暖。腹部切口壓沙袋,6 h后取下。術后24小時進行心電監護。妥善固定留置尿管,觀察尿液性狀、顏色,嚴密觀察產婦神志、面色、尿量及子宮收縮情況,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2.2護理 術后6 h內去枕平臥,6 h后可取半臥位,并鼓勵產婦床上多翻身活動,以改善腸道通氣功能,松弛腹肌減輕切口疼痛,有利于惡露的排出,預防褥瘡的發生,可使產婦感到舒適,又利于靜脈回流,防止血栓形成。
2.3子宮收縮及陰道流血護理 產婦回室后臀部底下放置大塊柔軟衛生紙,可按摩子宮,應用靜脈點滴宮縮劑或肌肉注射縮宮素、止血劑。定時檢查并記錄子宮收縮及陰道流血情況。
2.4心理護理 及時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剖宮產術后產婦臥床生活不能自理,同時產婦對對新生兒狀況最為擔心,以及母乳喂養的擔心等因素使產婦產生心理負擔,護士應主動進行宣教,安慰患者,消除產婦的緊張情緒和顧慮,使其在心理上獲得滿足及安全感,增加產婦的自信心,從而使產婦處于較佳的身心康復狀態。
2.5疼痛護理 ⑴子宮收縮疼痛;多見于無宮縮和第二胎剖宮產者。此種疼痛常發生在靜滴催產素加強子宮收縮時,疼痛呈陣發性,產婦常自述疼時下腹隆起一硬塊并伴有陰道流血。護士向患者說明疼痛是正常的子宮收縮引起,講解相關的生理理論知識。⑵ 切口痛:此種疼痛多為持續性,產婦多述切口疼痛難忍并伴有,對這種疼痛我們一般遵醫囑給予注射止痛藥物,因這種疼痛多超過了產婦所能忍受的疼痛閾值。在給止痛藥物的同時我們還配合心理護理,分散產婦的注意力,將其注意力轉移到嬰兒身上來,增加其初為人母的喜悅,幫助產婦順利度過疼痛關。
2.6母乳喂養護理 做到三早一早接觸,早開奶,早吸吮。產婦回病房后立即將新生兒抱至母親身邊進行母嬰皮膚接觸并協助指導母乳喂養[2]。因手術損傷小,疼痛反應輕,采用坐式或舒適環抱式喂奶,早吸吮可以促使母體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量,加速子宮復舊,增加乳汁的分泌,增強產婦的信心。
2.7術后切口的護理 剖宮產術后患者,術后24h內觀察傷口有無滲液、滲血,以后應注意有無感染,敷料濕透時應及時更換,保持傷口清潔、干燥,腹部手術切口于術后3天更換敷料并檢查有無硬結。發現硬結給以理療,以促進吸收,有可能感染者拆除縫線,擴創引流,定期換藥。
2.8術后腹脹的護理 術后第2天,取出尿管,鼓勵患者下床活動,這樣可以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減少腸粘連的發生,預防或減輕術后腹脹。若術后3-5d腸功能尚未恢復,腹脹,可行溫鹽水灌腸或甘油保留灌腸, 還可給予開塞露,直到腸功能完全恢復為止。
2.9產后出血 取頭低足高平臥位,迅速建立靜脈通道,有效補充血容量,掌握補液的速度和量,高流量吸氧,壓迫宮底,排出宮腔內積血,按摩子宮、應用縮宮劑、剌激子宮收縮,密切地觀察產婦的生命征,注意治療、處理后的結果、觀察液體的出入量、尿量、顏色做好記錄。
3 結果 200例剖宮產孕婦全部順利康復,無并發癥,無死亡病例。
4 討論
現代家庭對優生、優育高度重視,剖宮產手術已呈明顯的上升趨勢,據調查無醫學指征剖宮產比例達11%[3]。手術畢竟帶有創傷性,加之術中不同程度的失液和失血,術后禁食,致身體虛弱,容易發生產后并發癥,在我國,剖宮產術呈現快速上升趨勢,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ml.是產科常見的并發癥,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4]。本組研究表明,我們認為護理人員對術后孕婦采取精心、嚴格的護理,術后對患者進行勤觀察,及時發現并發癥,并及時采取治療護理措施,有效治愈、減少并發癥,這樣才能確保母嬰安全。
參考文獻:
[1]鄭修霞,夏海鷗,婦產科護理學[M].第三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70.
[2] 李建華,王學芳,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困難原因及護理對策.中國當代護理雜志,2006,16:125.
臨床中多通過剖宮產解決難產等一系列問題,但是隨著剖宮產指征的開放,手術并發癥也隨之而生[1-2]。產后出血是最為常見的剖宮產并發癥之一。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剖宮產產婦,產婦的年齡為22~39歲,平均年齡為(27.4±4.7)歲;孕周為37~41w,平均為(39.6±1.3)w,其中有初產婦37例、經產婦49例;單胎妊娠80例、雙胎妊娠6例。
1.2方法 剖宮產術后出血的臨床護理措施。
1.2.1術前護理 手術前做好相關準備,護理人員充分準備好剖宮產手術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儀器、設備和藥品,加強對產婦生命體征的監測[3]。做好術前宣教,向產婦介紹相關的剖宮產保健知識,使其學會自我檢測的技能,提高產婦的健康知識知曉度。做好心理護理:手術前精神緊張可能對產程等造成不良影響,護理人員應當密切與產婦交談,了解產婦的心理情緒,一旦出現不良情緒應當進行情緒疏導。
1.2.2術中護理 手術過程中同樣加強對出血量、呼吸頻率、血壓等體征的監測,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向主治醫生報告。做好手術過程中的保暖工作,防止手術過程中受涼[4]。
1.2.3術后護理 術后對產婦進行常規鎮痛。麻醉清醒期加強體征監測,做好專業護理,預防產后褥瘡的發生。密切觀察產婦狀態,如出現面色蒼白、冷汗、心慌等表現應引起注意。針對術后出血的產婦,如果失血較多,而未出現休克癥狀,及時補充血容量;對失血多,以補充同等血量為原則;為患者提供安靜的環境,保持平臥、吸氧、保暖;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皮膚顏色、血壓、脈搏、呼吸、尿量、子宮收縮的情況及 惡露量、色、氣味。采取心理護理措施,發生產后出血后大多數產婦會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這一過程中要求細心耐心地與患者交流,減少由于情緒因素造成的出血不止。告知出血是常見的并發癥,要求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此外,剖宮產產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存在出血的可能性,護理人員應當隨時保持警惕,加強巡視,出現異常情況之后立刻報告醫生進行處理。通過加強母嬰護理建立產婦和嬰兒之間的情感聯系,促進激素水平的恢復,控制出血[5]。
1.3統計學分析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的形式表示,比較采用χ2值檢驗。以P
2 結果
86例產婦中,59例出血量在500~1500ml,27例出血量在1500~2000ml。其中子宮收縮乏力出血的患有有54例(62.79%)、胎盤因素造成出血的患者有17例(19.77%)、凝血功能障礙出血的有13例(15.12%)、其他原因2例(2.33%)。主要出血原因為子宮收縮乏力,其次為胎盤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礙。對比不同原因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剖宮產后出血是常見的產后并發癥,也是造成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分析本文的研究結果,造成產婦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是子宮收縮乏力,其在術后出血中約占80%[7]。其發生與產婦胎盤情況、胎兒大小或者產次等因素相關。手術后產婦胎盤排除,子宮松弛大量的血液聚集在宮腔;②胎盤因素,臨床中常見的因素有胎盤剝離不全、胎盤粘連以及胎盤嵌頓等,主要在于胎盤剝離過程中對肌壁血管造成損傷,引發出血活躍;③凝血功能障礙,產婦在孕前以及妊娠期已經表現出易出血傾向,產前血小板會得到補充則容易造成胎盤剝離引發出血。此外,剖宮產手術操作不當,例如在胎頭娩出過程中用力不當會造成切口撕裂進而引發出血;手術之前產婦合并有陰道炎、胎膜破裂或宮頸炎等感染因素等會增加切口開裂的幾率,進而引發出血;子宮切口縫合不良,縫合過緊、過密都可能引發出血。
關鍵詞:高齡產婦;剖宮產術;護理措施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晚婚晚育的高齡婦女也逐漸增多。剖宮產率隨之逐年增高,大中城市高齡初產婦的剖宮產率達到70%一80%,高齡產婦的妊娠、分娩過程需重點監護[1]。現將我院2009年3月-2010年2月共收治的48例高齡產婦剖宮產術的臨床資料進行系統性的分析,經細心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后,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先匯報如下。
1 臨床資料
1.1資料
資料來源于我院2009年3月-2010年2月共收治的48例高齡產婦,其中初產婦為20例,經產婦為28例;年齡為35-46歲,平均年齡為(38.2±4.3)歲;孕期35-42周,平均孕期為(37.5±3.2)周,其中巨大兒為2例,子癇為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為4例,妊娠合并高血壓的為5例,胎兒宮內窘迫為6例,試管嬰兒的為1例,早產為5例,過期產的為12例,足月產的為31例。
1.2方法
對我院48例高齡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系統性的回顧分析,將臨床資料搜集整理,進行探討性的剖宮產術后護理措施。采用Microsoft Excel表格形式進行數據記錄,運用SPSS 13.0統計軟件方式,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本組48例高齡產婦采取剖宮產手術,經細心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后,均平安出院,取得良好的效果,無任何并發癥發生。
3 護理措施
3.1手術前心理護理
大多數產婦對醫院的環境常感陌生,精神因素表現為焦慮不安、緊張、擔心,甚至感到恐懼。因此,醫護人員應主動熱情接待的接待患者,認真詳細的講解病區的環境、院內的設施及相關因素的規章制度,在臨床治療工作中,應加強對產婦的交流信息,并講解分娩的一些相關基礎知識,隨時觀察產婦的情緒波動范圍。指導產婦進行自我暗示、調整情緒并及進行自我安慰,讓患者家屬多與產婦及逆行進行交流,轉移產婦的注意力,及時解決產婦的思想波動問題和生活需要,讓產婦感到溫暖與親切,從而最大程度的消除恐懼、緊張、使產婦保持情緒穩定[2]。告知產婦及家屬如有特殊情況發生,應立即報告醫護人員,以便及時處理。同時做好術前的備皮工作,操作時保持動作輕柔,以細心、敏捷。熟練的技術讓患者及家屬滿意。
3.2手術中的護理
根據產婦臨床治療的需要,合理調節室內溫度,保持手術室室內的溫度在24~28℃;使手術室內的溫度,達到合理溫度,器械護士應熟煉掌握手術步驟,配合手術。行手術時,應盡量縮短手術時間。在胎兒娩出前,對宮內窘迫的產婦,常規行面罩給氧,注意保暖。新生兒如需進行搶救,護士協助醫生進行人工呼吸,給氧體外心臟按壓,嚴格執行醫生下達口頭醫囑,準確抽吸搶救藥物[3]。 手術完畢后隨即擦干血跡,協助醫生縫合切口、腹帶扎緊,采用沙包加壓傷口。
3.3術后的護理
3.3.1術后的心理護理
由于手術損傷、恐懼、心理緊張、個人差異等因素,大多數產婦產后都有異常感覺的情況發生,如酸脹、麻木等不適的情況發生,醫護人員應耐心、細致的協助并指導患者擺正下肢功能,并給予按摩,同時轉移患者的注意,從而減輕患者的不適感。同時對于高齡初產婦的角色改變心里進行指導和講解,高齡初產婦從事自由生活已經習慣,突然間成為母親,對孩子的概念可能還存在些許的模糊,當孩子出生時,可能不知從何事做起,這就需要醫護人員應該給予產婦耐心、細致的基礎知識的教育及哺乳技術的指導。本文中初產婦患者為20例,經臨床調查分析大多數產婦對初次的哺乳喂養,缺乏一定的信心,40%以上的患者有不喜歡母乳喂養的方法。醫護人員應針對她們做一些特殊的宣傳教育方式,如發宣傳單、告知母乳喂養的好處、及推薦一些關于替代哺乳品的在嬰幼兒成長中的負面影響的資料。通過這些方面增強產婦的母乳喂養新生兒的信心。正確的指導產婦的哺乳姿勢及方法。同時告知產婦識別嬰兒哭聲的方式,哭聲對于嬰幼兒來說是表達要求和情感的方式,因此,我們應要教會產婦識別哭聲的方式,比如嬰兒什么樣的哭聲表現是不舒服、怎樣的哭聲又表現為餓了。
3.3.2的護理
囑患者術后去枕平臥6h后可改為半坐臥位,早期下床活動的時間為24h[4]。以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3.3.3飲食的護理
常規術后給予患者6h禁食禁水,胃腸功能恢復正常后,給予清淡可口、易消化的高營養流質飲食。禁食產氣、高糖食物。
3.3.4疼痛的護理
由于手術損傷、心理緊張、恐懼、個人差異、宮縮痛等因素,大多數產婦自述切口疼痛[5],應指導并教會患者轉移注意力,并告知產婦在咳嗽或翻身時用手按壓住腹部兩側,以減輕疼痛。如疼痛無減輕,24h內根據醫囑適當給予鎮痛劑。
4 體會
綜合上述,我們體會到醫護人員不僅應熟練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外,還應加強高齡產婦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的心理護理,本組48例高齡產婦經細心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后,不僅避免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同時減輕了患者的疼痛,促進產婦的康復,全部患者均平安出院,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患者的滿意度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愛興.78例高齡產婦妊娠的護理干預[J].全科護理,2010,8(3):679—680.
[2]張慧麗.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術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3):36-37.
[3]陳秀瑜,冼華妹,徐愛勤,等.438例剖宮取兒術術中護理體會[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4,10(1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