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第一條為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醫院感染管理是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針對診療活動中存在的醫院感染、醫源性感染及相關的危險因素進行的預防、診斷和控制活動。

第三條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當嚴格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實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醫務人員的職業衛生防護,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規章和標準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條衛生部負責全國醫院感染管理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院感染管理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組織管理

第五條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當建立醫院感染管理責任制,制定并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和工作規范,嚴格執行有關技術操作規范和工作標準,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防止傳染病病原體、耐藥菌、條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傳播。

第六條住院床位總數在100張以上的醫院應當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獨立的醫院感染管理部門。

住院床位總數在100張以下的醫院應當指定分管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門。

其他醫療機構應當有醫院感染管理專(兼)職人員。

第七條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由醫院感染管理部門、醫務部門、護理部門、臨床科室、消毒供應室、手術室、臨床檢驗部門、藥事管理部門、設備管理部門、后勤管理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組成,主任委員由醫院院長或者主管醫療工作的副院長擔任。

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職責是:

(一)認真貫徹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技術規范、標準,制定本醫院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規章制度、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并監督實施;

(二)根據預防醫院感染和衛生學要求,對本醫院的建筑設計、重點科室建設的基本標準、基本設施和工作流程進行審查并提出意見;

(三)研究并確定本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并對計劃的實施進行考核和評價;

(四)研究并確定本醫院的醫院感染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流程、危險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預措施,明確各有關部門、人員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工作中的責任;

(五)研究并制定本醫院發生醫院感染暴發及出現不明原因傳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體感染病例等事件時的控制預案;

(六)建立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協調和解決有關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問題;

(七)根據本醫院病原體特點和耐藥現狀,配合藥事管理委員會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指導意見;

(八)其他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第八條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分管部門及醫院感染管理專(兼)職人員具體負責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方面的管理和業務工作。主要職責是:

(一)對有關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和指導;

(二)對醫院感染及其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監測、分析和反饋,針對問題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導實施;

(三)對醫院感染發生狀況進行調查、統計分析,并向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或者醫療機構負責人報告;

(四)對醫院的清潔、消毒滅菌與隔離、無菌操作技術、醫療廢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導;

(五)對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導;

(六)對醫務人員有關預防醫院感染的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工作提供指導;

(七)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進行報告和調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協調、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八)對醫務人員進行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培訓工作;

(九)參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工作;

(十)對消毒藥械和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器具的相關證明進行審核;

(十一)組織開展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

(十二)完成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或者醫療機構負責人交辦的其他工作。

第九條衛生部成立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專家組,成員由醫院感染管理、疾病控制、傳染病學、臨床檢驗、流行病學、消毒學、臨床藥學、護理學等專業的專家組成。主要職責是:

(一)研究起草有關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診斷的技術性標準和規范;

(二)對全國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進行業務指導;

(三)對全國醫院感染發生狀況及危險因素進行調查、分析;

(四)對全國重大醫院感染事件進行調查和業務指導;

(五)完成衛生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第十條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成立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專家組,負責指導本地區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技術性工作。

第三章預防與控制

第十一條醫療機構應當按照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和技術規范,加強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工作。

第十二條醫療機構應當按照《消毒管理辦法》,嚴格執行醫療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術規范,并達到以下要求:

(一)進入人體組織、無菌器官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滅菌水平;

(二)接觸皮膚、粘膜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消毒水平;

(三)各種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創操作的醫療器具必須一用一滅菌。

醫療機構使用的消毒藥械、一次性醫療器械和器具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不得重復使用。

第十三條醫療機構應當制定具體措施,保證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診療環境條件、無菌操作技術和職業衛生防護工作符合規定要求,對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控制。

第十四條醫療機構應當嚴格執行隔離技術規范,根據病原體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第十五條醫療機構應當制定醫務人員職業衛生防護工作的具體措施,提供必要的防護物品,保障醫務人員的職業健康。

第十六條醫療機構應當嚴格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加強抗菌藥物臨床使用和耐藥菌監測管理。

第十七條醫療機構應當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及時診斷醫院感染病例,建立有效的醫院感染監測制度,分析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并針對導致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實施預防與控制措施。

醫療機構應當及時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和醫院感染的暴發,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徑,采取有效的處理和控制措施,積極救治患者。

第十八條醫療機構經調查證實發生以下情形時,應當于12小時內向所在地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同時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所在地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確認后,應當于24小時內逐級上報至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后,應當在24小時內上報至衛生部:

(一)5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二)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

(三)由于醫院感染暴發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

第十九條醫療機構發生以下情形時,應當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的要求進行報告:

(一)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

(二)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

(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

第二十條醫療機構發生的醫院感染屬于法定傳染病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進行報告和處理。

第二十一條醫療機構發生醫院感染暴發時,所在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及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徑、感染因素,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的傳播和感染范圍的擴大。

第二十二條衛生行政部門接到報告,應當根據情況指導醫療機構進行醫院感染的調查和控制工作,并可以組織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

第四章人員培訓

第二十三條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應當重視醫院感染管理的學科建設,建立專業人才培養制度,充分發揮醫院感染專業技術人員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

第二十四條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醫院感染專業人員崗位規范化培訓和考核制度,加強繼續教育,提高醫院感染專業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

第二十五條醫療機構應當制定對本機構工作人員的培訓計劃,對全體工作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相關法律法規、醫院感染管理相關工作規范和標準、專業技術知識的培訓。

第二十六條醫院感染專業人員應當具備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的專業知識,并能夠承擔醫院感染管理和業務技術工作。

第二十七條醫務人員應當掌握與本職工作相關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方面的知識,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工作規范和要求。工勤人員應當掌握有關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基礎衛生學和消毒隔離知識,并在工作中正確運用。

第五章監督管理

第二十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對所轄區域的醫療機構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十九條對醫療機構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是:

(一)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及落實情況;

(二)針對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各項工作和控制措施;

(三)消毒滅菌與隔離、醫療廢物管理及醫務人員職業衛生防護工作狀況;

(四)醫院感染病例和醫院感染暴發的監測工作情況;

(五)現場檢查。

第三十條衛生行政部門在檢查中發現醫療機構存在醫院感染隱患時,應當責令限期整改或者暫時關閉相關科室或者暫停相關診療科目。

第三十一條醫療機構對衛生行政部門的檢查、調查取證等工作,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和阻礙,不得提供虛假材料。

第六章罰則

第三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未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履行監督管理和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報告、調查處理職責,造成嚴重后果的,對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直接責任人和相關責任人予以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第三十三條醫療機構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逾期不改的,給予警告并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一)未建立或者未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工作規范;

(二)未設立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分管部門以及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

(三)違反對醫療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術規范;

(四)違反無菌操作技術規范和隔離技術規范;

(五)未對消毒藥械和一次性醫療器械、器具的相關證明進行審核;

(六)未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提供職業衛生防護。

第三十四條醫療機構違反本辦法規定,未采取預防和控制措施或者發生醫院感染未及時采取控制措施,造成醫院感染暴發、傳染病傳播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條規定,可以依法吊銷有關責任人員的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醫療機構發生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未按本辦法規定報告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通報批評;造成嚴重后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六條本辦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醫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

(二)醫源性感染:指在醫學服務中,因病原體傳播引起的感染。

(三)醫院感染暴發:是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四)消毒:指用化學、物理、生物的方法殺滅或者消除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五)滅菌:殺滅或者消除傳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細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第三十七條中國人民醫療機構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由中國人民衛生部門歸口管理。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關鍵詞:消毒供應室;質量管理;醫院感染

【中圖分類號】R47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524-01

建立一個規范的消毒供應室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條件,而消毒供應室管好各個工作環節的質量,嚴格執行清洗、消毒、滅菌、存放等規則,則能從根本上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為了保證消毒供應室的工作正常運行,確保消毒滅菌物品質量安全,防止護理缺陷、事故的發生,加強消毒供應室的質量控制至關重要。

1合理布局、完善設施設備

供應室質量控制的首要環節是布局合理、有完善的設施設備。根據醫院的總體規劃,供應室應面積達標,布局合理。接近手術室與臨床科室,工作區域和輔助區域分工。工作區域基本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明確劃分了污染區、清潔區。污染區為回收、分類、清洗區,清潔區為檢查、包裝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各區域均有實際,清潔區為正壓,污染區為負區。物品由污到潔、人流由潔到污,不交叉、不逆行,保證潔污分開,避免了交叉感染。

2建立健全規章工,不斷提高工作質量

我們建立了消毒供應室的工作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消毒供應室保持制度,質量檢測制度,質量追溯制度,工作效率、工作質量評價指標的監測制度,消毒供應室技??己酥贫?,差錯事故等級制度,防差錯制度,臨床科室聯系制度,一次性物品進貨檢查驗收制度,消毒滅菌監測材料質量檢查制度。各級人員工作職責和各工作用之間的工作流程與質量等,做到有據可依,有章可循,使日常工作達到條理化、程序化、制度化。嚴格執行衛生部頒發的《醫院消毒供應室規范》,以及消素毒供應室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及標準。這些是消毒供應室質量管理和院內感染控制的重要法寶。

3提高工作人員的思想品德和專業素質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認識,消毒供應室不再是洗洗刷刷,而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個特殊的專業,工作質量直接影響臨床護理質量。消毒供應人員除參加醫院教科和護理部業務學習外,科內每月1次護理安全教育,內容為各類突發事件應急流程,每月2次學習消毒供應室相關知識包括消毒滅菌規范、消毒供應室知識問答等,以清洗、包裝、滅菌、質檢等專業知識為主。

4加強崗位責任制度,確保臨床醫療護理安全

4.1清洗與消毒質量。在消毒供應室的質量管理中,消毒不能代替洗滌,消毒不能清除熱源、血跡和微粒。循環使用的醫療器械物品均收回消毒供應室去污區進行處理,回收污物分類清洗,嚴格遵守浸泡清洗時間,按照衛生部《醫院消毒技術規范》要求,采用多酶清洗劑作為洗滌劑,所用布類一用一洗,新布類洗滌后再使用,金屬類器械去除血漬污漬,注意齒、關節的刷洗,驗收合格后進行包裝。

4.2物品包裝。為確保包裝質量,包裝是由雙人核對物品的名稱、數量、質量。清洗處理情況、選擇蒸氣壓力能穿透的包裝材料進行包裝,物品包內應放置化學指示卡,置于最難滅菌的部位,包外封口處貼化學指示膠帶,標明包的名稱、科室、滅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裝和核對者工作號,以利于質量追溯。

4.3滅菌工作的質量。滅菌是消毒供應室的重點工作,滅菌的質量控制是一個過程管理,不僅要重視滅菌最終結果,更應有全過程的控制管理,以保證質量標準的實現、配備專職消毒員,對其進行壓力容器操作及專業知識培訓,持證上崗,建立滅菌過程的記錄,嚴格按照《醫院消毒技術規范》規定的裝載容量、擺放要求、滅菌包大小標準進行物品裝載、滅菌器內按規定點放指示卡,保證滅菌合格率達100%。通過物理監測,觀察儀表壓力、溫度、時間是否正常,再通過化學監測,滅菌過程中利用化學指示卡、化學指示膠帶,用直觀的監測方法,預真空滅菌器每日進行B-D試驗,證明無空氣團形成后,才開始進行常規滅菌工程。包外化學指示膠帶、包內指示卡,根據顏色改變評價滅菌質量。再通過生物監測,每月對預真空滅菌器嗜熱脂肪肝菌芽胞檢測,結果記錄并存根。

4.4滅菌后的物品管理。滅菌后的無菌物品存放在無菌物品存放區,由專人管理,專人發放。嚴把物品存放關,滅菌后的物品進入滅菌時間首先檢查包布有無破損、潮濕、篩孔是否已關閉及化學指示卡是否達到滅菌狀態,保證只有合格的滅菌物品方可進入無菌室。無菌物品存放間溫度控制在

5加強一次性無菌物品的管理

一次性無菌物品由專人負責管理,專室存放。做好物品的入庫驗收、使用記錄和發放工作,對一次性醫療用品的驗收、儲存、發放必須符合《醫院感染規范》要求,保證發放合格的物品。存放要符合標準要求,詳細記錄一次性輸液器、注射器的數量,生產批號、滅菌批號、失效期、生產廠家、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品牌、發放人姓名等。不得把不合格的一次性物品發放到使用科室。嚴格的管理制度、認真的工作態度、良好職業素質、扎實的專業知識,才能保證工作質量,使消毒供應室更好的服務于臨床。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消毒供應中心;質量控制;醫院感染;管理

消毒供應中心作為醫院無菌物品的供應點,也是污染物品的再處理中心,是醫院感染的重要控制科室[1]。為了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確?;颊叩淖≡喊踩裕竟行男枰掷m改進工作質量,提高消毒供應中心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持續質量改進是在全面質量管理基礎上,加強管理和質控的一種新型質量管理理論,主要從分析現狀、制定目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效果評估等方面,進行質量改進。

1 消毒供應中心持續質量改進方法

1.1 成立科室護理質量控制小組 護士長任組長,護理骨干作為科室成員,全面負責消毒供應中心再生物品的清洗、消毒、滅菌等工作,并做好監督和管理[2]。

1.2 制定消毒供應中心質量標準 對人員、設施設立標準,對護理環節設立標準,對護理效果設立評估標準。每項標準都遵循檢查、分析、改進、評估、再檢查、再評估方法,進行質量管理[3]。

1.3 查明存在的問題 科室自查、服務滿意調查,以及護理人員反映等方式,查明存在的問題。本科室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質控管理不到位;重視消毒、滅菌工作,而忽視再生物品的清洗工作;再生物品清洗、消毒操作不規范;護理人員安全防范意識不強。

1.4 分析問題的原因 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制度不健全,沒有規范的物品處理流程,造成清洗、消毒、滅菌環節質控的不到位;醫務人員普遍存在輕清洗、重消毒滅菌的思想意識;針對消毒供應中心業務操作,沒有做好有效的監督管理;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差異性較大,專業培訓不到位,專業理論知識欠缺。

1.5 建立預期目標 無菌物品合格率達100%,服務滿意度達到95%以上,以優質服務,滿足臨床需要。

2 消毒供應中心實施質量管理對策

2.1 加強質量控制 科室質控小組每日進行質量監督和檢查,每周交叉檢查一次,每月對檢查結果進行評價,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檢查整改情況。護理部每月不定期進行專項質量檢查,考評消毒供應中心質量,每季度與醫院感染科室聯合檢查一次,做好質控管理,達到持續質量改進的目的。

2.2 健全護理制度 明確指控小組的崗位職責,規范化醫院感染管理,做好消毒供應中心的業務培訓,使護理人員掌握標準制度及管理要求,意識到質量管理的重要性,工作中嚴格執行標準規程,做好質量控制。指控小組每周不定期檢查1次,每月考評2次,每月召開質控回憶,討論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形成質控循環的質量改進系統。

2.3 提高護理人員的法規意識和專業素質 重視消毒供應中心在預防醫院感染中的重要性,強化護理人員的質量意識,自覺執行規范操作,提高法規意識。消毒供應中心制定人員培訓計劃,強化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法規知識,提高工作質量,促進科室質量的持續改進[4]。

2.4 切實落實崗位職責 明確規定消毒供應中心的崗位職責,制定規范化操作流程和質量標準,并呈報至醫院感染科室和護理部,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2.5 效果評估 質控評估主要包括護理人員自評、護理人員間評估,以及滿意度調查評估。護理部每月調查或者隨機抽查,每月進行一次滿意度調查,并在護士長例會中,討論發現的問題,并制定整改措施,持續改進消毒供應中心科室工作質量。護士長每周不定期檢查,每月進行2次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每月科室內召開工作討論回憶,分析發現的問題,并提出整改措施,對整改后的成績加以表揚,對于整改不利的部門和個人加以批評,進入持續改進的工作循環狀態。

3 結果

經過持續質量改進措施后,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得到了大幅提高,消毒供應中心護理人員能夠熟練掌握物品處理流程,無菌物品滅菌合格率達100%,服務滿意度達到97%,能夠滿足臨床需求,實現醫院內部無菌物品的中心供應化。

4 討論

持續質量改進是以重視質量管理,持續性提高工作質量的長期性、循環性活動,通過推動持續質量改進方法,規范化消毒供應中心的護理管理,做好全程質量管理,提高消毒供應中心滅菌物品的質量,滿足臨床科室的需要,確?;颊叩淖≡喊踩?。

持續質量改進過程中,質控人員與護理人員要做到合二為一,護理人員需要嚴格遵守科室規章制度,增強工作的責任心和積極性,提高質量管理意識,確保無菌物品的質量,而質控人員需要做好監督和管理工作,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并對整改效果進行檢查和監督,充分發揮對消毒供應中心的支持和保障工作,促進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的可持續改進。

本研究中,經過持續質量改進措施后,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得到了大幅提高,無菌物品滅菌合格率達100%??偠灾?,加強消毒供應中心持續質量改進,提高工作質量,確保無菌物品質量,對于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侯滿萍. 消毒供應中心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護理管理.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2,14(11):106.

[2] 柏海燕.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感染管理的實踐與思考. 中外醫療,2012,9(2):126.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消毒供應室管理; 院感認識; 質量管理; 院感控制

消毒供應室是控制醫院感染發生的主要科室,它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將全院的可重復用的醫療器械、物品進行回收、清洗、消毒、包裝、滅菌和發放。隨著各種侵入性診療設備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行侵入性診療的患者越來越多,因重復使用醫療器械而發生的院內交叉感染呈逐年上升之勢,故消毒供應室的工作質量和醫院感染事件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有資料統計,全美醫院每年發生的院內感染,因使用醫療器械而致感染者占醫院感染的45%。如何控制和減少醫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是所有醫院共同面對的重要問題[1]。加強消毒供應室的工作質量管理,保證經過消毒供應室處理過的器械、敷料等都是符合消毒滅菌的質量標準,是控制醫院內感染的關鍵環節。筆者在醫院消毒供應室工作多年,分析了近幾年本院發生的院內感染事件,有5%的院感事件和器械、敷料、無菌物品等無菌狀況相關,這不容忽視?,F就加強消毒供應室管理,嚴格控制醫院院內感染談談自己的體會。

1 提高工作人員對控制院感發生重要性的認識

隨著醫學不斷發展,醫院感染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切實加強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學習,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員在感染控制與環節管理上的整體素質,明確自己的工作崗位對院內感染防控的重要性。供應室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護士、工人,有消毒員。工人及消毒員均為高中畢業,未經過醫學正規培訓及相關微生物培訓。本科定期對科室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組織小講座,并參加護理部及院感科的有關醫院感染學、微生物學、熱源、消毒技術規范、微粒等有關知識的培訓。通過培訓學習,大家對造成院內感染的相關因素有了很好的認識,在工作中加強了責任心,養成了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全面提升了消毒供應室人員整體素質。

2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

根據消毒供應室的工作特點以及《醫院消毒供應室中心管理規范》的要求,筆者制定了《消毒供應室工作制度》、《供應室消毒隔離制度》、《器械清洗操作流程》、《包裝操作流程》、《滅菌操作流程》、《滅菌效果監測制度》、《無菌物品追溯制度》等規章制度,完善各級人員工作職責,明確各區域的工作制度和崗位的職責任務。在實施過程中,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應注意觀察,及時發現所制定的操作規程的缺陷,并不斷改進,改進后再詳細觀察是否與設備、環境等情況相匹配,最好能運用PDCA循環(確定質量改進活動計劃-實施計劃-過程檢查-對檢查出的問題實施改進行動),不斷提升各種操作規程的可操作性和質量可控性[2]。

3 加強質量控制,保證供應物品質量

3.1 嚴把洗滌質量關 對回收來的器械物品嚴格按清洗操作流程進行清洗,對清洗不合格物品退回清洗間重新清洗。物品的潔凈度是保證消毒、滅菌成功的關鍵。國外供應室有一句至理名言:“清潔可以不滅菌,但是滅菌絕對不能不清潔”,充分體現了洗滌徹底的重要性[3]。

3.2 嚴把包裝質量關 為確保包裝質量,包裝層數不少于兩層,新棉布應洗滌去漿后使用。包布一用一洗、清潔、無破洞、無補丁、無塵與碎屑、無被染色。各類物品在包裝前認真檢查,經雙人核對器械、物品無誤后方可包裝,且包裝松緊適宜,尺寸規范。器械包裝重量≤7 kg,敷料包裝≤5 kg,大小以30 cm×30 cm×50 cm為宜。紙塑包裝其密封寬度≥6 mm,包內器械距包裝密封口處≥2.5 cm。包內放化學指示卡,包外貼化學指示標簽,并注明品名、滅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裝者、核對者等[4]。

3.3 嚴把滅菌質量關 對消毒員進行崗前培訓,要求其嚴格按滅菌操作流程進行操作。對脈動真空滅菌器每天第一爐進行B-D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物品的滅菌。根據物品性質選擇合適的滅菌方法,掌握滅菌器滅菌過程各種參數的變化,如壓力、溫度、時間等;物品放置正確,無超載,無小裝量,物品以不少于柜室容積10%為宜,但也不能超過柜室容積的90%。每一爐做好滅菌效果監測記錄,發現不合格物品及時追蹤,嚴防不合格物品在臨床使用。對滅菌器每周進行一次生物監測,對滅菌物品每月抽樣進行一次細菌培養。

3.4 嚴把滅菌物品存放質量關 無菌物品的存放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接觸無菌物品前要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將無菌物品存放于距地面20~25 cm,離墻5~10 cm,距天花板50 cm的物品貨架上,以先進先出為原則,即有效期近的先發放,有效期遠的后發放。對發出去的物品,無論是否使用,均視為污染物品,不能再進入無菌物品存放間存放。

4 強化預防,做好職業防護工作

科室工作人員長期與致病源、銳器、化學消毒液接觸,對工作人員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脅。如果不注意自身的安全防護,就有可能受傷甚至感染疾病,造成醫院感染。因此,要強化預防,加強自我防護意識的培訓,掌握相關的防護措施,是切斷傳播途徑、防止院感的關鍵環節[5]。

不斷提高工作人員對院感的認識,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加強質量控制,做好職業防護工作等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消毒供應室的工作質量,從而達到預防和控制院感的目的。

參 考 文 獻

[1] 李群,王建鳳.加強供應室質量管理控制醫院感染.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11(24):282.

[2] 范仲莒,曹志祥.淺談消毒供應室管理和醫院感染控制.中國中醫藥資訊,2011,13(3):256.

[3] 曲范清,朱紅艷,袁亞萍,等.加強消毒供應室管理,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甘肅科技,2009,25(12):159-160.

[4] 孫雪瑩,王華生,宋婉麗,等.消毒供應室對醫療器械的全程質控管理.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12):138-139.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檢查內容

(一)安全生產情況:院安全生產管理領導小組對全院進行了一次徹底檢查,包括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制定及落實情況。用電及消防情況,易燃、易爆、麻毒藥品等危險品管理以及醫療安全管理等項目,具體情況如下:

1、組織領導

領導責任制落實情況良好,成立了由院長為組長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值班人員到位,各項規章制度健全。

2、預防醫療事故方面

落實了醫療安全的各項核心制度,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措施到位。醫療安全的各項硬件設施完善,供應室、手術室等科室設施建設規范。醫療廢物處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健全,處理方式符合標準,做到了有專人管理并責任到人。

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醫療衛生保障方面

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災害事故,制定有相關應急處理預案,成立了醫療衛生應急救援隊伍,保持通訊暢通,建立醫療救援、衛生防疫等應急物資儲備。

4、治安保衛和消防方面

建立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完善了治安保衛和消防職責、工作制度,人員值班落實到位。重點要害科室的防護責任措施落實。

(二)醫院內感染及消毒安全

1、成立了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有具體的辦公人員,工作人員職責明確。

2、制訂了《醫院感染管理制度》、《醫院感染控制方案》《醫院感染控制、隔離措施》《消毒隔離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辦法》《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制度》《治療室消毒隔離管理制度》《供應室、手術室、產房消毒隔離制度》《產房保潔措施》《醫療廢物處理管理制度》等醫院感染預防、控制制度。

3、制訂了醫院消毒隔離登記制度,對消毒效果進行了檢測。

4、全院醫務人員均參加了有關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

二、發現的問題

1、消防器械未落實到位。

2、感染制度落實不到位,消毒效果監測不夠及時,登記不全,未作監測分析。

3、部分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不夠重視,存在麻痹思想。

三、整改措施

1、立即安裝好合格的消防器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格里拉县| 盐源县| 南通市| 景德镇市| 汕尾市| 广安市| 奉新县| 阳曲县| 巢湖市| 台东县| 河北省| 吕梁市| 疏勒县| 阿克陶县| 郸城县| 三河市| 琼海市| 洪洞县| 蛟河市| 保康县| 广元市| 三河市| 辽阳市| 鄂州市| 呼和浩特市| 兴和县| 宁陕县| 新宾| 年辖:市辖区| 桂平市| 确山县| 利津县| 桦南县| 敖汉旗| 怀安县| 台南县| 南漳县| 博爱县| 垦利县| 达州市| 红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