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科幻想象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回首過去,第一滴水隨著外太空的塵埃卷入地球,多彩的生命由此而生;當我們的祖先在神州大地上站了起來,文明的曙光開始綻放;當炎黃部落披荊斬棘統領中原,輝煌的歷史已鐫刻在那一分一秒……
展望未來,有多少道路等待我們開拓、創造。電燈、電話的發明,已滿足不了當代人的生活;航天飛船、載人火箭等工具已限制不住現代人的探索。人類要駕馭地球,飛出太陽系,甚至征服宇宙!
也許,十年之后,人們能控制一個行星,讓他按自己的安排行駛,不受外引力的控制……這樣,人們可以在地球、火星甚至月球自由生活整個太陽系的礦產將為我們所用。到那時候人們就不會因人口暴增而困擾,也不會因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家破人亡了。
也許,百年之后,人們能控制一個恒星系,我們可以和外星人交朋友、互助合作。那時候,語言就不僅僅局限于目前的漢語、英語、阿拉伯語……或許我們還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外星語,吃到非常美味的外星食品,聽到從未聽過的太空音樂,看到我們從未看到過的神秘景象。人們可以飛出我們的太陽系,在銀河系內的任意一個可以生存的行星或衛星上“安家落戶”,之間“串門”就像現在做公交車一樣,來去快捷。
也許,千年之后,人類可以以超光速幾百萬倍的速度在宇宙中穿梭,到那時,路程不再是困擾人類探索宇宙的“路障”,從大犬α到太陽系只需一個小時,就算是光還要走8。6年呢。人類有這樣“飛天遁地”的能力后,整個宇宙不在話下。
十年,百年,千年的科技成果,需要我們用雙手去創造。飛天遁地絕非一時之功,是千百年科學成果的累加。為了開拓我們的未來,為科學事業奮斗吧
呵,是啊,我從這件事情中終于明白了…
那一刻,我就應該 把希望變成失望…。.
明知道他還是會在那個玻璃杯里轉啊轉…。.
怎么轉都是原地打轉…。.
明知道他不可能會聽我的話……
從玻璃杯里出來………
卻還是想要勸他出來…。.
我真的好傻啊……
明知道他說過,有些人天生就是只能在玻璃杯里住著… …
這是命中注定的,不可能會改變…。.
他和我淺淺的說著,笑著……
他根本就不知道,
我當時笑著心好痛…。.
那時的你,會發覺陽光依然燦爛,所有的日子依舊美好…。.
就算少了一個我,你在玻璃杯的生活也依然繼續…。.
不會因為我而去改變什么…。.
他是Beliai !
他連我的一點點希望都磨滅成失望……
如果,當時……
我的天空,一瞬間,天灰了;花謝了;茶涼了;心,冷了!
<或許,我真該相信一句話了:你注入的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呵,是啊,我從這件事情中終于明白了…
那一刻,我就應該 把希望變成失望……;
文終于寫成了,自己感覺好輕松…
ps:
一、做一個有童趣的教師。一個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有童心童趣,有良好的自身修養和業務能力。在學生的眼中,他們的教師不僅知識淵博,還應富有童趣,是學生的朋友,是故事大王,是長不大的孩子王。一個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必定要善于和兒童溝通,用兒童的語言和孩子交流并分享他們的快樂與憂傷。
二、做一個兒童心理家。學生是個體的人,不同的個體就會因人而異,一個優秀的小學教師應該掌握兒童心理,隨時明白他們在想什么,想要做些什么。因為兒童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是有情感、有思維的。且一定年齡階段的兒童其心理特征表現也不一樣。這一點,魯迅先生早年研究兒童文學時便有深刻的見解:“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于孩子們的發達。”
三、做一個有形象魅力的老師。每一位教師在學生面前都有其自身形象。我們通常認為,教師的形象分為外在的和內在的兩個方面,外在的形象通過教師的相貌、平常的舉止、衣飾表現出來,內在的形象就是氣質,由教師的師德、性格、學識等組成。一個人的形象,無論外在的還是內在的都是自然的流露,過于做作反而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所謂東施效顰便是如此。
四、做一個教法多樣的語文教師。教無定法,作為教師,我們可以探尋教育規律,感受語文教育方法的多樣性,但沒有那一種方法可以一招致勝,百用百靈,關鍵是要善于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他人形成良性互動。比如吃飯,傳統的要求是少說為佳,但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們邊吃邊交流,分別講述個人一天中有趣的事,這種輕松的氛圍可以使小學生們無所不談,自然就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有和學生們開展講故事比賽呀,背唐詩比賽呀,玩成語接龍呀等活動,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感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明白做人的道理。
㈠從興趣入手。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入門的先導,在基礎教育階段尤顯重要,兒童對故事永遠有一種不滿足的需求。童話故事、科幻小說,幽默、驚險、探奇故事等都對他們具有超強的吸引力,作為教師,如何引導、吸引他們、激起他們對文學的興趣是很關鍵的。學生對語文沒興趣,往往在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單一、枯燥,教師教學手段的呆板、教條化,教師知識面的狹窄,講話的無趣味。小學生天性就是活潑好動,他們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明確的學習目的,多是憑興趣學習,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應該是教好語文的關鍵,而兒童文學無疑是最好的文學教材。
㈡發展人文素養。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育應該作用于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即培養有現代科學知識的、有文化的、情感豐富的人。文學本身是美的,它以優美的語言謳歌人類社會的真善美和大自然的奇情美景。審美具有情感的特質,情感是人文素養的重要指標。兒童文學與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有著密切關系,兒童從小接受這種美的熏陶,會對其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及審美能力產生積極的作用。當今的青少年不少患有心理疾病,缺乏愛心,情感淡漠,人文教育就更為迫切。
㈢注重培養想象力。想象力是一個人能否具有創造力的重要標志,想象力的開發需從早期教育開始。如何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將兒童文學納入語文教育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古詩文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語感能力,而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兒童文學的作用更佳。因為古詩文在學生頭腦中生成的是一種相應的再造想象,而兒童文學的故事性、幻想性刺激的是兒童的創造想象。兒童文學中,童話是以幻想為特征;科幻是以傳播科學知識、探索科學奧秘的幻想為特征;動畫片、漫畫都是幻想的視覺形式。他們都具有故事性,對兒童有強烈的吸引力,又有突出的幻想色彩,能夠引起兒童豐富的想象和幻想,在兒童的頭腦中勾勒出一副奇妙的幻境。這對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很有積極意義的。教師應在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上下功夫。要想辦法把書面語言的文字符號變成形象,使小學生獲得一種切實的審美體驗。
㈣重視作文實踐。怕寫作文是小學生的普遍心理。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缺乏課外閱讀。因為學生閱讀多了,自然有一種要表達的沖動,喜歡課外閱讀的學生往往擅長講故事,這樣的學生也往往擅長寫作文。由此可見兒童文學對作文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我像捧著寶貝一樣捧著它,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將它“啃”完了,故事內容大致是這樣的:隨著故事的開頭馬上就引進了主人公??瑪麗阿姨,她仿佛是被一陣風吹進簡和邁克爾家中的。而且后來發生的事更奇怪。
有一次,瑪麗阿姨帶著簡和邁克爾到賈透法先生家里去玩。到后,發現賈透法先生正漂浮在空中看報。之后他們都得了笑氣飄到了空中,并且在空中吃的飯。還有一次,瑪麗阿姨拿一個可以環游世界的指南針帶著簡和邁克爾環游世界,他們先到了北極,然后又到了南邊,再然后又到了中國,最后到了西邊,最后回到了家里。還有更奇怪的事發生。瑪麗阿姨來后的第一個生日,是從動物園里度過的。簡和邁克爾親眼目睹了這一切:動物們將人們關在籠子里并像人們那樣給他們食物吃。…。。總之這一切全都亂七八糟,不和情理。
只要一翻開這本書我仿佛跟著簡和邁克爾一起體會瑪麗阿姨給全家帶來的許多的怪事,直到看完這本書我仿佛還沉浸在那種奇妙的世界里,嘴里還不停的說著“真好!真好!…。。”說實話,這本書對我的作文很有幫助,它在無形中教會了我怎樣寫科幻作文,并且寫的身臨其境一樣,怎樣將人帶入故事的情節中……總之它對我的幫助很大。
也許有些人認為這太離譜了,但我不這樣認為,因為人總需要一點幻想力,比如說:幻想長大長成什么樣,幻想長大會做什么工作……如果人人都說這太離譜,那就不會有目標,因為目標是幻想出來的嗎。沒有目標,人生就像沒了頭的蒼蠅??亂撞。所以大家不要小看想象力,他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哦!
我希望大家都來看這本書,因為它真的很好。
心理學告訴我們,想象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當其客觀外在之物發出信息(形態、顏色等),這些信息通過人的感官進入主體內,主體利用自己的設備把這些信息轉化為表象并在大腦里儲存起來。人在頭腦里對記憶表象進行分析綜合、加工改造,從而形成新的表象,這就是想象。想象是人類的一種高級認識活動,是人們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必經之路。中小學生的作文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的認識過程。學生根據平時積累的材料,把頭腦中原有的各種印象、圖景、經驗等調動聯合起來,根據主題的需要重新組合,創造出新的形象和意境,從而表達出對所寫事物的正確認識。從構思到表達,想象無時無刻不在活躍地進行。
根據創造性程度的不同,心理學把想象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指主體在經驗記憶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再現客觀事物的表象,如回憶、聯想等。創造想象則不僅再現現成事物,而且創造出全新的形象,如設想、假想、幻想等。為了比較全面和多層面地探究中小學生作文想象思維活動,筆者姑且把學生作文時由眼前事物生發的一些悟想(如感覺、感悟等)也一并納入討論。現就學生寫作中常見的一些想象思維活動現象作簡要分析。
1.聯想。聯想是想象的初級形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種思維活動,是人們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關事物的心理過程。平常說的“見物憶物”、“睹物思情”、“由物想事、想理、想人、想境”等,就是一種聯想。學生在作文中運用類比、引用、對比、映襯、比喻、舉例、比較、回憶、插敘等手法都是聯想思維活動的具體體現。最常見的聯想形式有下面一些。
(1)回憶。寫作中的回憶運用的是一種接近聯想。由在時間上或空間上接近的事物所引起的聯想。如“每當我看見珍藏在相夾里的那張照片,就會想起我的小學班主任陳老師來。”這種由物想人的接近聯想,可用來訓練學習倒敘開篇的能力。作文中的引用和舉例也屬于回憶聯想,由眼前的事物而想起了關于眼前事物的一些具體事例,或想起了與此有關的名言警句、詩歌、故事、神話傳說等。
(2)比喻。由在性質上相類似的事物所引發的聯想。由眼前感知的甲事物想到與此有相似點的乙事物。小學低年級學生寫“彎彎的月亮像小船”,中學生作文中把某種思想的傳播比喻成火種,都是典型的比喻聯想。運用比喻聯想,不僅可以使所寫事物的特征更加鮮明突出、形象具體,同時也可以把文章的思想內涵表現得更加深邃,意境更加廣闊。
(3)對比。由在性質上彼此相反或矛盾的事物所引起的聯想。我們經常在學生作文中看到運用正反、新舊、明暗、中外、遠近、高低、大小等方面對比的例子。如“一排排高樓大廈像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由眼前的高樓大廈聯想到過去的破舊茅屋,面對祖國改革開放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更加贊頌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過對比聯想,有效地激發人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加深了人們對改革開放的認識。
(4)關聯。由事物間的關系所引起的聯想。進行擴寫訓練,或在作文中運用對比映襯、側面烘托、正反舉例、因果推理等都要用到關系聯想。如看到紅花想到綠葉,用臺下觀眾的反映來寫臺上的表演,由老師鬢發的斑白想到他工作的操勞,由田里蛇多推想到莊稼的好收成等。運用關系聯想,可指導學生針對社會上諸多正面的或反面的現象,由點及面,旁征博引,探因求果,在作文中酣暢淋漓地表達思想和情感。
(5)類比。由對甲事物的感受想起了與該事物在性質上相似的乙事物,或為了突出所寫事物的某些特征,有意識地拿一些與它相近的同類事物作比較,也要用到聯想。如學生寫“家鄉的橋”想起了課文里學過的“趙州橋”,就拿兩者作比較。通過比較,使所寫事物的特征更加清晰具體地表現出來。
(6)發散。由于人們的見聞不同,思維的廣度各異,或因審視角度不同,聯想的事物往往各具獨創性。有時由同一個符號或圖形可以想象出許多不同的形象來,想象力越豐富,想象的形象就越多。如學生給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圖形任意加上幾筆,使之成為動物、植物、人物、器皿等的形象,若再加以想象就可以編寫成一個故事。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啟發學生從符號圖形的外形特點聯想到相似的形象,而且可以進一步探究其蘊含的象征意義。
(7)象征。由某一具體事物的外部或內在的某些特征,聯想到與之相應的事物所顯示出的精神品質。如很多學生借鑒課文《白楊禮贊》由白楊樹外形特點所顯示出的精神氣質聯想到高原上哨兵的形象和北方農民的形象所顯示出的精神品質,在自己的作文中由荷花聯想到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由竹子聯想到高風亮節的氣質。通過具有象征意義的聯想,使作者對所寫事物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達到高度的統一,從而強有力地升華文章的主題。
2.設想。設想是人的大腦對外界客觀條件通過配置組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假想、懸擬、推想、預設等都是它的同義語。學生作文中運用擬人、夸張等手法,虛擬夢境或編撰童話、科幻故事,進行未來假設等一般要用到設想,尤其是在文學類創作中運用最多。學生寫作中的設想一般有下列一些現象:
(1)比擬。學生在寫作中,可以借助語言學中的“比擬”修辭格,把物設想成人來寫,或者把人設想成物來寫。例如有學生仿寫松樹,“為了人類,它的確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這就是松樹的風格。”就是把樹設想成人,賦予它人類的感情和行為。
(2)夸張。寫作中為了表達強烈的情感,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可以借助夸張這一語言修辭格把眼前事物的某些特征設想得超現實的大或超現實的小。例如學生學習古詩《江雪》開頭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學習詩人用夸張寫法刻畫杳無人煙的自然景色,渲染強烈的環境氣氛。
(3)虛擬夢境。這類想象大多由現實存在問題引起,以解決問題為線索,想方設法地運用超現實想象,尋找解決問題的理想途徑與方法,所想象的大多是虛幻世界和夢境。例如我們讀辛棄疾《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作者把夢里勝利的虛幻之景與醒來時的白發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讓讀者體味出詩人空有大志,報國無門的悲哀。
(4)童話。童話式想象作文。根據學生喜愛動植物的特點,把動植物設想成人,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想象使靜物能動,使動物能說話,使它們有思想,有感情。學生通過純真美好的童心來表達自己的愿望。這類作文學生憑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與思考,編織著一個個情節,描繪出一則則有趣的故事。比如《小鳥與森林》等。
(5)未來假設暢想式作文。這類作文大多指向于未來,一般跨越時間或空間,是學生對美好愿望和理想的具體設想過程。如《再過20年》、《假如我是市長》等。
(6)科幻故事探索式想象作文。這類想象以科學知識為基礎,往往以科幻的形式來表現作者的大膽設想。學生憑著對科學知識的認識、了解,以科學的思維形式表達自己的幻想,表現人們對科學的尊崇,這類作文想象的空間更加廣闊,想象的觸角常伸向星空。如《人類大轉移》、《時空機器》等。
(7)改寫。改寫是作文書面表達形式的一種變形訓練,可以說是對現有文章的另類假設。它是根據表達主題的需要,在不改變文章基本內容的前提下,改變文章形式的一種練習。如變換人稱,改變體裁,改變敘述角度或對文章某些內容做必要的增刪、改換與擴展等,而這些都離不開作者想象力的參與。通過改寫訓練,可以增加學生作文興趣,多方面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3.悟想。悟想是由接觸外界事物引起的思想反應或思想情感活動,是人們對特定事物或經歷所產生的感慨與感悟,是人們想象思維認識活動的高級階段。學生在作文中要較好地表達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情感,必然要浮想聯翩,感慨萬分。如學生在寫敘事類作文中表達對人事景物的內心感觸、情緒、意識、想法,或在寫議論類作文時表達對人生、對事物以及對世界的看法等。其具體形式如:
(1)直覺感受。當外界客觀事物進入人的感官以后,人們對它有一種直覺反應,根據需要在寫作中可以把這種感覺表達出來。如學生在描寫某種場面或某次活動過程時自覺或不自覺地寫出了自己的某種心情或心理感受,在寫人物時不時地插入對所寫人物表達的愛憎情感等。
(2)心理描寫。在敘事抒情類寫作中,心理描寫是表達悟想的常見方式。它是對人物的心理狀態和思想活動的直接反映,是對人物的內心感觸、情緒、意識、想法以及人物夢境、幻覺等的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能夠反映人物的性格,心理描寫則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寫自己的心理,是自己當時內心的自我吐露,寫他人的心理,則是根據當時的情境和所寫人性格特征等對他人此時此地心理的想象和猜度。
(3)內心感悟。內心感悟是想象思維的較高層次。其感悟方式有多種,有的是“小中見大”,即由眼前的某一生活細節,或由某一自然、社會現象等感悟出關于自然、社會、人生的某種大道理,在此過程中可能產生一系列想象;有的是“大中見小”,即由從所寫的人類社會大事件或時代生活大背景中感悟出人類個體或作者自己在其中所處的地位或應起的作用,在此過程中也可能產生一系列想象。無論是哪一種,真正的感悟都要來源于人們的親身經歷與感受,有的是漸漸的領悟,有的則是瞬間的頓悟。正是不斷地感悟使人們對人生、對事物以及對世界的看法發生改變。通過對所寫事物或現象的認識感悟,正反對比,因果探究,深化理論分析等途徑,升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起到強化文章中心的作用。
從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想象思維活動在學生寫作中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要充分認識想象思維對寫作的重要意義及其在寫作中的各種表現,在作文教學中重視想象思維的教學指導,注重培養學生多層面的想象思維能力,引導他們大膽想象,養成良好的想象和思維習慣,不斷提高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