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關于學雷鋒的日記

關于學雷鋒的日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學雷鋒的日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于學雷鋒的日記

關于學雷鋒的日記范文第1篇

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雷鋒的生平事跡,知道雷鋒精神的內涵,學會唱雷鋒的歌曲,會講一、兩個關于雷鋒的故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并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培養自己良好的習慣,樹立更偉大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活動形式

1、唱雷鋒歌曲。學會唱兩首關于雷鋒的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我們要做雷鋒式的好少年》,在歌聲中體會雷鋒精神的存在,感受學習雷鋒的意義和價值,力爭在學生群體中形成唱雷鋒歌曲,不忘使命、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2、講雷鋒故事。雷鋒生前留下了無數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故事,通過班主任老師帶領大學在平時收集關于雷鋒的小故事,并在班級內開展講故事活動,讓學生在故事中領會學雷鋒的真諦;

3、背雷鋒日記。學生在書上、電視上、報紙上收集雷鋒生前留下的日記,了解雷鋒的生平,并在班級和校園內傳誦。

4、誦雷鋒詩歌。雷鋒犧牲后,國內許多著名詩人題詩以紀念雷鋒,各班可將學習雷鋒精神與我們的經典詩文誦讀結合起來,利用班會時間,在班級內開展背誦雷鋒詩歌的活動。

三、活動內容

1、以學雷鋒為主題舉行一次升旗儀式向全體學生發出學雷鋒活動倡議。

2、舉行一次高質量的主題班會活動,宣傳雷鋒事跡,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化教育。要求班主任要精心備課,認真組織,班會課時黑板上要有宣傳標語,活動內容要立足于本班實際,做到教育有針對性。

3、我班出一期以“弘揚雷鋒精神,做新時期好少年”為主題的黑板報。

4、立足校園、立足身邊,服務社會學雷鋒。

①開展“做文明學生”活動,為學校清理白色垃圾、衛生死角。

關于學雷鋒的日記范文第2篇

一、學雷鋒事跡,了解雷鋒精神。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了讓學生了解雷鋒的英雄事跡,充分認識雷鋒,學習他視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我校少先隊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了學雷鋒活動的動員、宣傳、學習。首先,每名隊員在輔導員老師的組織下認真收聽了大隊部《關于學雷鋒的動員》講話。然后,我們中隊根據本中隊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本學期學雷鋒計劃。接著,我們中隊先后幾次組織隊員借閱圖書、查找資料、走訪,各小隊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在兩次學雷鋒主題中隊會上,以講故事、快板書、三句半、小品、歌曲等生動活潑的形式表演出來,通過主題中隊會,一方面發揮了我們隊員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隊員們組織活動能力和表演水平。另一方面,使隊員了解雷鋒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及其高尚的品質。同時,充分利用教室的雛鷹園地,辦好每期的雛鷹隊報,利用教室的多媒體,播放雷鋒的故事、照片、日記等等。在活動中,注重"六個一",即從閱讀一個雷鋒故事,了解雷鋒生平的一件事,講一個雷鋒的故事,學唱一首雷鋒的歌曲,摘抄一則雷鋒的日記,設一個學雷鋒監督崗。從而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雷鋒形象的偉大和精神的可。為了宣傳學雷鋒的意義,以及如何學雷鋒,學雷鋒的什么精神,大隊部充分利用我校的“向陽花"小廣播站來宣傳雷鋒精神;先后兩次組織學生觀看了《雷鋒》、《少年雷鋒》兩部電影;舉辦了"紀念60周年大型書畫展",將紀念活動與學雷鋒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還舉行了老干部報告會,老革命家用他們親身經歷為全體少先隊員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在會上,大隊輔導員提出:每名隊員都要認識到,學雷鋒重在體會一種心中永遠有他人的意識,不要刻意地去模仿雷鋒的事例,作為當代的少年兒童要養成好習慣,立志成為一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孩子。這些話語激勵著孩子們要從小做雷鋒式的好少年的愿望和決心,使他們樹立起"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已背離人民為恥"的榮辱觀,雷鋒精神將永遠在向陽校園中閃光。

二、走英雄道路,領會雷鋒精神的實質。

在充分感知雷鋒先進事跡和精神的基礎上,讓學生從生活環境、學習態度等多方面與英雄作比較,進而發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明確奮斗的切入點,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計劃,形成自我教育,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學習雷鋒要與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相結合。學生的日常行為的養成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中隊提出了"學雷鋒和養成教育相結合"的口號。在日常生活中,隊員們按照榜樣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已,規范自己的言行。我們中隊有一名隊員,他平時花錢大手大腳,不把錢放在眼里,還經常擺闊,家長也沒有辦法。輔導員老師知道后對他說:"你是雷鋒中隊的隊員,雷鋒中隊的隊員首先要學習雷鋒叔叔的品質,雷鋒叔叔是怎樣處理零花錢的?"他說:“雷鋒叔叔艱苦樸,襪子破了補了一層又一層都合不得買雙新的,除了買點兒日常必需品,剩下的就存進銀行,哪里有困難,他就捐給哪里。""是啊,這就是雷鋒叔叔,我們的榜樣,如今你是雷鋒中隊的一員,應該怎樣做呢?"輔導員老師問。

他回答說:"老師,我一定向雷鋒叔叔學習,不亂花一分錢,我也要把錢攢起來做點兒有意義的事,給咱雷鋒中隊增光!"從此,他改掉了亂花零錢的壞毛病,不僅如此,他還極力宣揚雷鋒艱苦樸素的作風。為了激勵學生時時處處以雷鋒英雄為榜樣,規范自已的言行,除了充分結合學校的大隊會、升旗儀式、祭掃烈士墓、觀看電影、手拉手獻愛心等活動外,在本中隊還設立了學英雄書角、學英雄園地。在學英雄園地上有一顆象征著英雄光輝形象的大星星,學生們象征著小星星,每個隊員只要有一點進步,就在大星星周圍貼上自已的一顆小星星,隊員們把自己的點滴成績看成是英雄精神在閃光。在學期結束前舉行"燦爛群星競放光彩"主題中隊會,各小隊把好人好事編成說唱材料來贊揚,結束時,讓所有的“文明星”、“好學星”、"勤巧星"等小星星在這顆英雄大星星前合影留念,永遠記住走英雄道路的前進腳印,讓孩子們在行動中全面深入理解英雄的精神實質;同時帶領隊員們重溫提出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把題詞印發給每個隊員;重溫雷鋒原著,進一步了解雷鋒的崇高思想境界;講雷鋒事跡。在學雷鋒活動中,開展了“四個一”活動, 學雷鋒,看一本好書,讓精神世界更美好;學雷鋒,做一件好事,做到心中有他人;學雷鋒,樹立一個小目標,使自己前進有方向;學雷鋒,改正一個缺點,不斷使自己奮發向上。至此,班級掀起學雷鋒做雷鋒。“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這一車滿載的是為祖國為人民的好事,不正是從身邊的一點一滴的小事逐步積累起來的嗎?在隊員中提出倡議: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小事做起,不隨地吐一口痰,不隨地亂扔果皮紙屑,不在墻上亂涂亂畫……在生活中,要像雷鋒那樣,視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學習中,要發揚雷鋒的“釘子”精神,有個干勁兒和專勁兒。我們班有一名隊員平時學習上一點兒也不用心,家庭作業也不愛完成,特別貪玩,家長拿他實在是沒有辦法。老師也找他談過,可只見幾天效,過后還那樣,真是令人頭痛??勺詮奈覀冎嘘牨幻麨椤袄卒h中隊”后,通過對雷鋒的了解和學習,他徹底變了。在各小隊的匯報會上,他激動地說:“我以前真是太傻了,每天就知道玩,不愛學習。現在我才意識到時間是多么寶貴呀,我一定要向雷鋒叔叔那樣,在學習上要有擠勁兒和專勁兒。同學們都向他報以熱烈的掌聲。

三、做英雄傳人,弘揚雷鋒精神。

英雄中隊和英雄精神能為學生樹立一個清晰的人生坐標,并激勵他們為此而不懈努力。學英雄、敬英雄、不忘英雄,隊員們以雷鋒為榜樣,開展節假日他們以集體或個人的形式深入社區,為社區奉獻愛心,自覺地為孤寡老人、軍烈屬、殘疾人或到公共場所做好事;到敬老院去慰問,打掃衛生、為老人梳頭,為老人表演節目,并用自己的零用錢給老人買了蛋糕、果品等。同時他們大力宣揚雷鋒精神,利用班隊會時間組成報告團到低年級去演講或是講故事或是演唱,使雷鋒精神深入人們心中。我們班的任衛營同學,帶領本隊隊員,經常為她們家樓上的老人拎垃圾,并幫助他們打掃樓道,全樓的人都說他們是“活雷鋒”,還寫來感謝信,受到了社會的好評。在我校與兩家子小學"手拉手獻愛心"活動中,我們中隊共捐獻圖書一百五十冊。在向學校救困基金會捐款時,隊員們把自己的零用錢拿了出來,他們說寧愿自已少花點,也要讓那些交不起學費的孩子們像他們一樣在學校里讀書。

關于學雷鋒的日記范文第3篇

2012年3月上旬的一天,梅琳達?劉在成都的一個跳蚤市場閑逛,在一排排古董瓷器和散發著酥油香味的手工藝品當中,突然瞅見一個深紅色的煙盒,上面印著一位軍人的頭像,這個圓臉戰士戴著一頂舊式軍帽。她記得,他的名字叫雷鋒。

梅琳達對那個印有雷鋒像的煙盒的興趣,讓20來歲的店主感到有些意外。當她最后花1美元買下煙盒,離開跳蚤市場時,看到一些拿紅旗的年輕人正在分發關于雷鋒的小冊子。這天是3月5日,雷鋒紀念日。

與傳統的舊歷新年和洋氣十足的圣誕節相比,現在的雷鋒紀念日顯得有點兒冷清,雷鋒好像被遺忘了。可是,在他還沒有被遺忘的時候,我們對他的了解就一定全面嗎?

《雷鋒1940-1962》一書,披露了很多反映雷鋒真實生活的照片。曾為雷鋒拍照的圖片主編張峻說,這些照片“展現了雷鋒是個喜歡娛樂的年輕人”。

據說,雷鋒參軍前在農村開過拖拉機,當時的拖拉機堪比現在的寶馬轎車。而在天安門前留影時,他手提一個時尚的書包,之后又借來一輛摩托車,假裝風馳電掣。是的,雷鋒“做了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的時髦事”:他穿皮夾克、戴手表,參軍后的一段時間里依然留著劉海兒,只是被軍帽給遮住了。另一段不太被人關注的事實是,雷鋒在到部隊前就已從事過多種工作并賺了不少錢,所以,他才能一口氣捐出相當于25美元的“巨款”,這個數字是當時普通戰士月薪的10倍多。

以前所展示的是他補過的襪子和衣服,意在營造一個艱苦樸素、大公無私的模范形象。現在我們知道,雷鋒也曾是個愛玩、有點兒不修邊幅、頭戴皮帽的嬉皮士,他開的是那個年代的“寶馬”,提的是那個年代的“普拉達”……

雷鋒形象在外媒筆下演變

1963年7月,雷鋒首次出現在美國《時代》周刊上,標題是《紅色中國:成為那顆螺絲釘》。從那以后,“雷鋒”這個名字隨著中國世事的變遷,以不同的形象出現在歐美記者的報道中,而每年3月5日的學雷鋒運動也成為外國記者觀察中國的鏡子。

“每當黨的領導為人民的道德感到憂慮時,就會重新賦予雷鋒一次生命?!?998年學雷鋒熱潮過后不久,《紐約時報》記者曾這樣總結。當年,人們被呼吁學習雷鋒的“無私精神”,對國企改制要多忍耐。

進入21世紀之后,“雷鋒”在各種不經意的瞬間,一再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內。

前幾年,雷鋒是一款電子游戲的主角,玩家需要做各種好事以達到終極目標:贏得一套《選集》。

2008年,又有記者在歡天喜地迎接奧運的中國人中見到了雷鋒的名字,有人用免費幫人擦鞋的方式來表達迎接奧運的熱情與喜悅。

2012年,英國《金融時報》則發現,雷鋒成了新時代銀行家們的學習榜樣。他的故事被援引來證明:宅心仁厚的規則有助于更好地進行風險管理。

與上述這些“雷鋒”形象相比,《時代》周刊在1963年報道的雷鋒似乎單調得多:一個曾經默默無聞的士兵。在他去世后,人們才通過日記發現,他是一個謙卑且令人敬佩的“的學生”;他立志做機器上的一個小齒輪,為黨和主席工作。

外媒沒有忽略,當年,中國人剛剛經歷過“”的經濟災難,又要面對隨之而來的。雷鋒的出現,在許多歐美媒體看來,恰逢其時――他給正在掙扎中的中國人帶去了許多鼓舞。

作為一個文化符號

2012年,雷鋒在《紐約時報》的描述中,更多的是一個有著廣泛影響的文化符號,象征著無私、謙虛和奉獻精神。

變化不是一夕之間發生的。1990年,《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紀思道記錄下了熱火朝天的學雷鋒活動,并細致地描述了雷鋒的“好人好事”:“雷鋒不是一個一般的好人,他是那種會默默幫同志們洗衣服的小伙子;夢里思念的不是漂亮姑娘而是;當其他人在空閑時自己找樂子時,雷鋒會跑到工地上勞動,還把自己的積蓄都給了貧苦農民;他乘火車時,不光把自己的座位讓給其他人,還花了所有時間來洗窗戶和刷地板……”

寫下這段話之前,紀思道去了雷鋒的故鄉長沙,在那里遇見一位雷鋒的親戚。雷先生是當地雷鋒紀念館的導游,他告訴紀思道,預計當年參觀紀念館的人數會達到10年來的最高紀錄――20萬。

不過雷先生還是搖著頭訴說當時的世風日下:“現在不強調雷鋒精神了,人們都不做好事了。有人掉到河里,也沒人會去幫一把,除非收了錢。”

根據紀思道的觀察,在1990年的中國,許多中老年人對雷先生的話“心有戚戚焉”,他們為改革開放10多年來道德風尚的改變倍感憂心。

發現一個新的雷鋒形象

進入21世紀,西方記者發現了一個新的雷鋒。除了人們最熟悉的帶著軍帽、持槍站立的衛士形象,還有在天安門城樓前騎著摩托車的“摩登”形象,這個雷鋒臉上洋溢著青春的笑容,發型松散隨意,是當年流行的式樣。

“許多西方懷疑論者疑心雷鋒這個人是不是真實存在,尤其懷疑怎么會有這么多他正在做好事的相片?!比ミ^雷鋒故鄉的美國記者紀思道,也曾帶著這樣的疑問參觀過撫順的雷鋒紀念館,并在那里找到了答案――雷鋒生前已被地方軍隊選為士兵中的模范,很多照片都是為了1962年的一場展覽而拍攝的。工作人員承認那些照片是擺拍。

大多數時候,雷鋒形象正是由紀念館、雕像或轉述過多次的英雄事跡塑造而成的。但也有一個更像普通人的雷鋒被記錄了下來。1990年,在長沙,當接受紀思道采訪時,雷先生承認,他們家這個22歲就去世的親戚并非圣人,偶爾還是個淘氣的男孩兒。

“有天他在地上挖了個坑,然后用樹葉和樹枝蓋住了?!崩紫壬貞浲聲r,舉了一個在他看來不那么符合英雄形象的例子,“就像他希望的那樣,有個人走了過來,結果嘭的一聲摔進了坑里?!?/p>

補拍的照片

在那個年代的政治語境中,雷鋒的鏡頭形象也大多經過了“合理”的修飾。

雷鋒的形象如此完美無瑕、光彩照人,與圖片的宣傳密不可分。曾有4位美聯社記者專門到撫順雷鋒紀念館采訪,他們指著雷鋒給傷病員送月餅、扶送大娘的照片問:“雷鋒做好事是自發的還是被迫的?為什么雷鋒做好事還有照片?這是不是‘導演’出來的?”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可以從雷鋒傳世的一批經典照片的創作過程進行考察――

1961年2月,全軍掀起學習雷鋒的,決定由政治部和雷鋒所在的基層單位籌辦雷鋒先進事跡巡回展覽,這樣就需要補拍一部分照片。首長為此還專門做了指示:補拍的照片必須真實,必須是雷鋒實實在在做過的好人好事。

關于學雷鋒的日記范文第4篇

這個春天,一部叫《青春雷鋒》的電影成了一個備受關注的文化現象:它風格文藝清新,完全不同于過去的雷鋒電影,被認為是塑造了一個真實可信的“普通人”的雷鋒;在正式上映前,電影的主題歌《深愛的人》便已經在網絡上瘋傳,而這首歌也是由主角胡家華親自上陣,深情詮釋的,令許多網友大呼感動。

由此,飾演雷鋒一角的90后青年男演員胡家華,進入了公眾的視野。

胡家華,1991年出生于荷蘭鹿特丹,1歲時隨父母移居德國,14歲回到中國。雖然擁有荷蘭國籍和德國的成長經歷,他堅稱自己是中國人。這不僅是因為他在中國上中學和大學,更是因為他自小受到父母中國式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同時,在與黃頭發藍眼睛的西方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他也增強了對自己身為中國人的身份認同。

2012年,胡家華從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并通過萬人海選成為《青春雷鋒》的主角,這也是他主演的第一部電影。

為了保證影片忠實反映當年的“味道”,攝制組專門跑到雷鋒的湖南望城老家、鞍鋼和撫順選景,而這又給胡家華帶來前所未有的考驗。夏天,胡家華隨劇組到湖南望城雷鋒老家體驗生活,到秋天,劇組又來到東北的鞍山和撫順繼續拍攝,三個月的拍攝時間并不長,但胡家華卻和劇組一起經歷了很多。湖南的夏天悶熱無比,劇組里每天都有人中暑,胡家華也沒能躲過去,因為虛脫,暈倒在了攝制現場。

到東北之后,胡家華又體驗了新的困難。九月的東北已經入秋,晝夜溫差較大。有一場在大雨中搶救水泥的夜戲,胡家華穿著背心,在大雨中來回奔跑,從消防車里噴出來的水,淋在身上冰涼刺骨,胡家華硬咬著牙去控制動作,完成表演。

對于胡家華來說,這是名副其實的“雷鋒之路”,不僅是在扮演雷鋒,也不僅是通過重走雷鋒當年走過的路來更直接深入地認識雷鋒、理解雷鋒,胡家華表示,走過這段路,自己也在隨著雷鋒一起成長。

《中國青年》:你第一次“觸電”是什么時候?

胡家華:15歲吧,在王晶版的電視劇《雪山飛狐》里演一個店小二,大概演了三場吧。那時候對中國文化不了解,突然是古裝戲,貼頭套,要給人倒茶,給人端杯子,當時只是感覺很好玩,就這樣和表演結下了緣分。

《中國青年》:你第一次知道雷鋒這個人是什么時候?

胡家華:高中時候才知道的。因為在外國也沒有聽到過關于雷鋒的事情,所以基本上是不了解?;貒笥袝r會聽到別人說雷鋒做好事,活雷鋒等等這些話,就知道雷鋒是一個做好事的人,但是也沒有向人問過,雷鋒到底是誰,他到底是為什么等等。上大學之后,了解就更多一些,比如漢語課本上就有關于雷鋒的事情。

《中國青年》:有些人覺得雷鋒這樣的人物不真實,會提出很多疑問。那么你剛開始接觸到這樣一個形象的時候,是怎么看的?

胡家華:我第一次看到這個人物的時候,并沒有想太多,只覺得這很好,也很正常,因為我覺得做好事是很自然的事,幫助別人應該是很快樂的事,他只是在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已。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雷鋒在國內是這么一個知名的人,人人都知道雷鋒,人人都學雷鋒。我就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有這么個人,他樂于助人,愿意幫助別人,是一個熱心的好人。

關于學雷鋒的日記范文第5篇

【關鍵詞】雷鋒精神;90后大學生;認知;認同;行動;精神價值體系

2012年是雷鋒同志犧牲50周年,2013年是同志“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50周年。歷經50年的發展,每個時代的雷鋒精神都各具特色。60年代雷鋒精神代表的是“真善美”,70年代雷鋒精神代表的是“愛憎分明”,80年代雷鋒精神代表的是“釘子精神”,90年代雷鋒精神代表的是“愛崗敬業”。雷鋒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被賦予創新的具有時代特色的內涵。雷鋒精神不僅僅是雷鋒一人更是一大批雷鋒式的人物,崇高的思想和優秀的品質凝結而成的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枚珍寶。十報告在要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中更是明確指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p>

90后大學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代,是在不斷發展進步的一代,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是未來發展的主力軍,他們肩負著重要的職責。但是在現實中90后常被稱為“抱大的一代”,身上也被質疑存在許多的缺點,強調自我實現以自我為中心,“個人中心”、“享樂主義”傾向日益加重,家庭的“寵愛”又助長了其“公主病”、“皇帝病”,滋生惰性、任性等不良的習慣。“今天的問題孩子,也許就是明天的社會問題”,個人、家庭以及社會都要有一種危機意識,注重90后精神價值的培養和塑造,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面對此番現狀,要做的就是將優秀的民族精神與90后新生力量結合在一起,共同發展。以雷鋒精神為抓手,提高對雷鋒精神的認知認同與行動,構建90后大學生的精神價值體系,同時90后大學生賦予雷鋒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實現對于雷鋒精神的繼承和弘揚。

一、雷鋒精神認知、認同與行動的現狀

(一)認知上的現狀

很多人包括90后大學生對于雷鋒以及雷鋒精神都有這樣普遍的印象:雷鋒是一名普通但不平凡的士兵,他愛崗敬業,助人為樂,勤奮學習,關愛集體,對黨忠誠,熱愛祖國,能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雷鋒事跡所表現出來的先進思想,道德觀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質凝聚成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之一的雷鋒精神”。但是對于雷鋒精神具有哪些特點,雷鋒精神的內涵是什么,90后大學生們普遍呈現出一種不太了解的狀態。通過針對南京15所高校,2682名90后大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關于“釘子精神”是否屬于雷鋒精神的問題中,55.1%的學生認為“釘子精神”不屬于雷鋒精神的范疇。但是事實上,釘子精神是屬于雷鋒精神并且有明確的出處,釘子精神是雷鋒在世時與戰友趙明才的一次談話中產生并沿用至今?!独卒h日記》里寫道:“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于擠和善于鉆。”由此可以看到,雖然現在總在提雷鋒精神,包括十報告中也指出通過學習雷鋒精神加強民眾的道德文化素質,但是90后大學生們對于雷鋒精神是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雷鋒精神?都知之甚少,印象模糊不清,對于雷鋒精神的了解永遠是止步于口頭上“雷鋒精神”四個字而已。

(二)認同上的現狀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認同”有兩個意思:(1)承認,認可;(2)認為跟自己有共同之處而感到親切。在這兩層意思上,筆者認為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認為跟自己有共同之處而感到親切”比“承認、認可”感情更加豐富,程度也更加深。根據調查了解到目前90后大學生對于雷鋒精神的認同程度普遍停留在第一個層面上即“承認、認可”,并且從現實情況與第二個層面“有共同之處而感到親切”相差很遠。90后大學生們對于雷鋒精神的意義及其價值都有所了解并且對于雷鋒精神對于當代社會的重要作用具有很清晰的認識。比如問到“雷鋒精神是否過時”時,82.8%的大學生表示,雷鋒精神并未過時,并且超過70%以上的學生認為當代社會仍然需要雷鋒精神。但是當上升到“認為有共同之處而感到親切”這個層面時,卻出現了很大的差距。“認為有共同之處而感到親切”其實更多地可以通過行動上有所體現。因為如果覺得與自己有共同之處便會更好的了解雷鋒精神的精髓實質所在,更容易將雷鋒精神以“親切的感受”內化為自己的品質,從而彰顯在自己的想法觀點以及行動上。90后大學生們對于雷鋒精神這種認同層面還遠遠不夠,雷鋒精神的意義和價值僅僅是存在于腦海中,并不能很好地指導自己的實踐。比如在調查中問道,“您對于在各大高校展開學習雷鋒的活動的態度是什么”的時候,54.6%的90后大學生只是在精神上表示支持,不愿意采取任何的行動,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更好地感受雷鋒精神,相對而言僅僅只有31.9%的90后大學生對活動表示支持,并且付諸于實踐中去。

(三)行動上的現狀

在討論認同時已經提到了一些行動上的現狀——90后大學生中真正愿意將“雷鋒精神”付諸于實踐中的人很少。但是在問卷調查過程中發現,幾乎每一位大學生都會有一些參加志愿者活動、公交車讓座、獻血、捐錢捐物等好人好事的行為。其實,上述的好人好事都體現了一種雷鋒精神,都是在用行動踐行雷鋒精神的表現。90后大學生們雖然已經在踐行雷鋒精神,但是卻毫無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屬于雷鋒精神,有時候甚至排斥對于學習雷鋒等活動的參與。在90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接觸較多的就是志愿者活動,也許他們并不了解甚至并未意識到志愿者精神也是雷鋒精神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一種體現,所以在被問到“對于參加學習雷鋒活動的態度”時,他們想到的大多是宏大的與自身實際情況不符的甚至是有一定難度的活動,距離感、陌生感很強,因此就存在一定的不理解甚至是排斥的態度。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雖然90后大學生們積極參與志愿活動,但是如果將對雷鋒精神的踐行囿于志愿活動,那么就會導致雷鋒精神的狹隘,也會使他們對于雷鋒精神的認知、認同上存在更大的問題。另外也要注意到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很多大學生參加志愿活動都帶有一定的功利性。這種功利性體現在是為了完成學校的硬性指標或者是評獎評優。如果將這種目的性較強的志愿活動也歸結于雷鋒精神的話,則會導致雷鋒精神的不純潔,會在以后影響更多的人對于雷鋒精神的踐行,使得90后大學生在踐行雷鋒精神的視野上不夠寬闊,從而局限了對于自身價值的提高。

總的來說,90后大學生對于雷鋒精神的認知、認同、行動上的主要表現為:認知上不全面,認同上不深刻,行動上不充分。

二、現狀原因分析

(一)認知上

在上文現狀分析中,了解到目前90后大學生對于雷鋒精神的基本內涵并不熟知,對于雷鋒精神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充實更是知之甚少,僅僅停留在“雷鋒精神”四個字。在調查中發現,90后大學生缺少對于雷鋒精神的有以下原因:1、缺少對于“雷鋒精神”基本知識的學習。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發現,90后大學生更多對于“雷鋒精神”學習主要集中統一于意義和價值的教育,缺少對于雷鋒精神基本知識的了解,比如雷鋒精神的由來,雷鋒是一位怎樣的人物,雷鋒精神有哪些基本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內涵發生了哪些變化等等。作為90后大學生目前仍在接受知識的熏陶,素養的提升,仍有很多機會對這方面進行完善,了解雷鋒精神的內涵,打好基礎。2、學校缺少對于“雷鋒精神”基本知識的教育。相對于學生的學習,那就離不開學校的教育。這里強調的是學校并不是單單指大學等高等院校,更是指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的基礎教育。雷鋒精神作為優秀民族精神應該在90后大學生們很小的時候就應該進行學習。在調查中發現,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對于雷鋒精神的教育比大學更重視雷鋒教育,90后大學生都有深切感受。因為當在問卷調查被問到,“您覺得和小學、初中或者高中相比,學習雷鋒的風氣變淡還是變濃了?”,60.2%的學生認為是變淡了。面對此種情形,大學更要有所作為,有所改變?,F在的學校很容易將學習雷鋒精神形式化,局限化。比如,每到3月5日學雷鋒日,就在學校進行各種展板宣傳組織各種活動,但是過了這天學校對于雷鋒精神的學習可以降至為零,將學習雷鋒精神局限在某一時段、某一方面是不利于學生們感受和了解雷鋒精神,更加不利于雷鋒精神的傳承和弘揚。這種搞突擊的方式一時有用,但卻不能整個大學時期都有用,甚至會適得其反讓學生更加反感排斥。

(二)認同上

在現狀分析中已將認同分為兩個層次:1、承認、認可;2、認為跟自己有共同之處而感到親切。90后大學生們普遍已經達到第一層面,對于雷鋒精神的價值和意義都有比較清楚的認識。90后大學生們雖然對于雷鋒精神的基本知識有所欠缺,但是通過社會的宣傳、學雷鋒活動的舉辦能夠感受到雷鋒精神對于現代社會道德建設、價值引領的重要作用,因此能夠承認雷鋒精神的重要作用。但是就是在這種理性承認中,90后大學生卻對于雷鋒精神缺乏共鳴不能產生親切之感。因為他們是根據社會行動推導出雷鋒精神的重要性而并非本身深知雷鋒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而理解社會上出現的學雷鋒的活動。雖然表面只是順序上的差異,但是卻反映了90后大學生們面對雷鋒精神的思考方式,更是體現了他們是否與雷鋒精神有共同之處,能有情感上的交流共鳴,能否以雷鋒精神為依托構建自身的價值體系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在認知上無法達到第二層面的主要原因。同時,很多90后大學生滿足于現狀,認為對于雷鋒精神有“承認、認可”的理解就足夠了,只有那些準備著奉獻的人需要更深的理解,而自己只要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就行了,缺少向更高一層認知發展的動力。另外,現在社會有時候樹立雷鋒榜樣過于高大,當90后大學生接觸這些榜樣時只能遠觀不能近學,認為雷鋒精神不適合自己,自己也無法達到雷鋒精神的標準,從而拉開了與雷鋒精神的距離。甚至有時候宣傳的榜樣是幾十年前的先鋒人物,時間相距太久,90后大學生無法體會,更不容易產生共鳴和親切感。雷鋒精神大眾化欠缺,榜樣生活化、時代創新性不足是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三)行動上

筆者在前面已經提到,90后大學生們通過志愿活動在行動上已經對雷鋒精神進行了實踐。由于很多情況下都是將志愿者精神、志愿者活動單獨進行說明,并未與雷鋒精神掛鉤,所以很多90后大學生并不了解。根據調查了解,大學生能夠積極參加志愿活動或者某些學雷鋒活動很多情況下是帶有一定的目的和功利心的,比如某些高校有志愿服務時間的規定,院系評獎評優的要求。功利的熏染,讓志愿精神、雷鋒精神變得不再純粹,更甚者會引起一部分90后大學生的排斥。參加志愿服務或者學習雷鋒活動時都要有一定的精力和時間的付出,有時候活動的開展會占用學生學習的時間,同時,高校對學生缺少在生活中學雷鋒,從身邊小事做起的倡導,僅僅是通過舉辦大型活動學雷鋒,不免讓學生有疲倦感更甚至是排斥感。除此之外,高校舉辦的活動形式單一老套,對于思維活躍的90后大學生們吸引力不夠,積極性不夠,有時候活動甚至會流于形式,局限在校園,這更會讓學生難以真正投入雷鋒精神的行動上來。2013年3月4日,南京師范大學舉行了“我與雷鋒戰友話雷鋒”的活動,邀請了雷鋒生前戰友趙明才老先生,會上趙明才表示:“不贊成停課學雷鋒,遇什么事做什么事,不要放下做這個,要常態化發展,有時候造點聲勢是可以的但是長期做是不可以的。當代大學生發揚雷鋒精神責無旁貸,學雷鋒要做到與時俱進,立足院校學雷鋒,教師教書育人,學生能夠讀書成才,報效祖國。”

認知、認同與行動是三者并不是孤立分割的,而是互相影響的,彼此都會成為彼此的原因和結果。比如在前文中提到,由于很多90后大學生未把志愿精神看成一種新時代的雷鋒精神,導致在行動上有所欠缺,其實這就是認知不足導致行動欠缺的表現。90后大學生對于雷鋒精神的認知不夠導致在認同上不能從承認上升到感情上的親切,從而未能將雷鋒精神內化為自己的精神品質,在行動上未能積極投入。正確認識這三者本身的因果關系,梳理三者的內部關系,更好地解決當前的一些問題。

三、如何以雷鋒精神為抓手,構建90后大學生的精神價值體系

根據上文一系列的原因分析,首先要做到雷鋒精神基本知識的教育,讓學生們能夠正確認識雷鋒精神的基本內涵和發展歷程。當然目前針對于90后大學生的教育需要依托高校,結和高校思想道德、品德修養等課程進行教學,讓他們有機會有途徑去了解個感受真正的雷鋒精神。當然,除此之外幼兒園、小學以及中學更要能夠把握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進行雷鋒精神的教育,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們將在教學的過程應注重常態化,而不能流于形式化。在學校進行有關雷鋒精神的宣傳時,要注意雷鋒精神基本內涵的介紹,要使學生們能夠明其大義,深知內涵。

其次,如何實現認知上從“承認”突破到“情感上的親切”,除了要有完全、正確的認知之外,還需要在理性的認知做出正確歸因,能夠有“親近雷鋒精舍”的動力,能夠投入自己的感情,真正意識到雷鋒精神的價值所在,主動去感受雷鋒精神,用雷鋒精神詮釋身邊的好人好事。學校和社會要積極營造出一種氛圍,讓學生們感受到雷鋒就在我們身邊,而不僅僅是在銀屏上,將榜樣生活化,雷鋒精神大眾化。同時,榜樣也要有時代特色,能夠與90后大學生產生更多的共鳴,最好是身邊的人的事例,拉近與90后大學生的距離。比如,評選學校、院系甚至是班級的雷鋒好榜樣,并進行巡展,讓更多認識他們的學生從他們身上感受到雷鋒精神,讓他們切實處在一個到處都是雷鋒式人物,充滿雷鋒精神的一個環境中。這些活動有必要制造一定的聲勢,但是關鍵在于堅持,做到“滴水石穿,”而不是“唱”雷鋒,洪水般突然襲來,學生會受不住。

最后,要在全面認知的基礎幫助90后大學生知道自己做的很多事情就是對雷鋒精神的踐行,比如目前正在忙碌的南京亞洲青年奧運會的志愿者們,他們不僅展現的是90后大學生的志愿精神,更體現的是一種雷鋒精神。要積極倡導一種從身邊小事做起,從小事中學雷鋒,減少對學生學習時間的占用,營造輕松的學雷鋒的氛圍。對于90后大學生所做的好人好事,志愿活動需要予以一定的肯定和表揚,但是應該減少物質的獎勵,予以更多的精神上的鼓勵和肯定。同時,高校建立合理的學生評價評優制度,合理對待90后大學生們所做的好人好事,避免功利性目的的產生。高校宣傳雷鋒精神,進行學雷鋒活動要創新活動方式,能夠讓90后大學生“喜聞樂見”。高校完全可以讓90后大學生自己創辦活動,讓他們通過活動多與社會接觸,擴寬視野,減少對活動的干預,增強活動的靈活性,創新性,時代性。與此同時,活動的舉辦更要堅持持久性?,F在很多高校將3月5日學雷鋒日演變成3月學雷鋒月,這明顯是一個進步。但這并不是結束而是一個開始,要爭取做到的是將一個月向一個季度向一年出發,讓90后大學生們有一個能實時參與的環境,從而逐漸將雷鋒精神融入自己的精神價值體系,使得90后大學生們對于雷鋒精神實現認知上全面,認同上深刻,行動上完全。

筆者之前提到,認知、認同與行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三者之間是環環相扣,互相影響的。好的認知能夠為認同提供良好的基礎,實現認同的升華和提高,只有在深層次的認同上才能促進行動上感情的投入,從而在行動中獲得更多感悟和經驗,對于雷鋒精神的認同與認知也會個更加深刻和全面。三者相互促進,呈現一種螺旋上升的狀態,從而實現對“雷鋒精神”繼承和弘揚。90后大學生很好地實現對于雷鋒精神的認知、認同與行動,很好地理解雷鋒精神,發現雷鋒精神的“真善美”,學習其艱苦奮斗的品質,兌現為人民服務的諾言,從而豐富自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構建自身的價值體系,提高素養樹立更好的形象,為社會和諧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實現雷鋒精神的時代化創新性發展。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山县| 甘肃省| 鹤山市| 南陵县| 德令哈市| 庆阳市| 凉城县| 阿勒泰市| 长汀县| 城步| 阿荣旗| 奉化市| 建水县| 保德县| 镇赉县| 滦南县| 锡林郭勒盟| 文昌市| 舞阳县| 枣庄市| 梁山县| 菏泽市| 云梦县| 桃园市| 南投县| 凤凰县| 漯河市| 调兵山市| 无棣县| 龙游县| 宁城县| 房产| 米脂县| 连平县| 三门县| 尚义县| 庆城县| 宿松县| 措美县| 邵阳市| 鄯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