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生感恩父母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們要怎樣做才算感恩呢?作為學生的話,成績也是一種對父母的感恩。父母為了我們,日夜操勞,希望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能考上好的學校,畢業后找到好的工作……父母總是先想到子女,后想到自己。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小學生六年級學會感恩作文600字,供大家學習。
小學生六年級學會感恩作文600字1生活是什么?我們苦苦追尋。從平淡中尋找溫暖;從失敗中尋找成長;從失意中尋找真誠……也許生活就是這個尋尋覓覓的過程。我們在生活里搜尋到了太多的感動。當我們用最真摯的雙手把它們懷抱胸前時,才發現: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所以,我們真該認認真真地生活。懷著感恩的心來品味所有,才是真正在生活的人。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與你同路,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每當我聽到這首歌,心中就會感到澎湃,無比親切。是啊,感恩,一個多么令人熟悉的字眼。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感恩呢?說到感恩,我們首先就應該想到自己的父母。沒有父母,哪兒來的自己?
對于父母,真正做到感恩的人又有幾個?我想,現在的人都不知道父母恩比天高,比海深。既然自己的生命都是父母給的,那我們為父母做任何事都是應該的。不要一味的抱怨,沒有父母,你就不會來到這個世上,你不來到這個世界,你又怎么會看到這美好的一切呢?所以說,父母的恩情是無法用金錢來掂量的。
我們要怎樣做才算感恩呢?作為學生的話,成績也是一種對父母的感恩。父母為了我們,日夜操勞,希望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能考上好的學校,畢業后找到好的工作……父母總是先想到子女,后想到自己。那我們是不是也該多為父母著想?那是必須的。
比如:吃飯前讓父母先坐下;有好東西先給父母;冬日為父母端上一杯熱茶……這些都是輕而易舉的事,可是又有誰會先想到父母呢?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們要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感恩一切值得感恩的東西。
小學生六年級學會感恩作文600字2自從經過上次的一節語文課后,我懂得了感恩。
那一節語文課上,語文老師笑吟吟的走上講臺,對我們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游戲。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在上面寫上你們最親的五個家人的名字?!崩蠋煹脑捯粑绰?,教室里熱鬧的就像一個菜市場。大家漫不經心的從抽屜里拿出紙,快速的寫上名字。寫完的同學又向四周張望一圈,并問別人寫的都是誰。有的同學則看著老師,弄不懂老師葫蘆里買的什么藥。我在紙上寫下了爸爸媽媽、哥哥、表姐和二爹后。就靜靜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等待這游戲的開始。
當老師說:“請劃掉一位人名”時,我和同學們都愣住了。因為老師說劃掉一位人名就代表他(她)永遠地離開你了。同學們遲遲不肯下筆,教室里的氣氛由輕松愉快轉變為沉重、嚴肅。終于,我在老師的催促聲中劃去了二爹。接著是第二位,我的心跳加快,腦子里“嗡嗡”直響,無法控制。我的眼睛濕潤了,不知道應該劃去誰。
最終,我把這根“死亡之筆”放到了表姐身上。表姐看上去很普通,可在生活上卻受了不少苦。表姐為了她的家,一直辛苦工作著,可如今,我不得不把表姐劃去,我不知道表姐是否理解我這種感受。接著是第三位,我只能把爸爸劃掉。
爸爸是我們家里的頂梁柱,每天早出晚歸。爸爸是一個好丈夫,不可能讓媽媽去死,爸爸也是給好父親,更不會讓自己的兒女去死。當我吧爸爸劃掉時,我的手已經麻木了,這最后一筆我該如何是好?最終,我選擇了媽媽留下,哥哥離去。我知道哥哥表面上對家里的事不聞不問,可實際上卻為家里抄碎了心。選擇結束后,我的手心出了很多汗,渾身癱軟無力。
“擁有是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倍感珍貴”做出這幾次選擇后,我才真正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從今以后,我要更努力地去珍惜身邊的親人以及身邊的一切!
小學生六年級學會感恩作文600字3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字的國家,是一個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圣賢——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沒有一個不教導人要孝順父母,尊敬父母。沒有一個不是自己努力去實踐孝道。中國古代各種古典文學,也常有贊頌孝行和表達對父母的思念和愛戴的文字。讓我們承接他們的偉大思想和行動,做一個懂“孝”的人,孝敬父母。
《孝經》說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讓我想起被曹操射瞎左眼的夏侯,他在被射中時,本想把箭拔下來,卻把左眼珠也拔下來了,他大喝一聲:“父精母血,不可棄也!”便把眼珠吃了,可見他是多么得孝父母。
“孝”最初來源于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世界上的孝有很多,甚至有成千上萬種,但只有父母對兒女的愛才是最無私的,無悔付出的,偉大的。這,我們無法還清,能做的,只有孝敬父母,為父母分憂解難,減少他們的痛苦,是掛在他們臉上多的是笑容,而不是永遠的淚光閃閃。
一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就本能的想去回報父母,其實,這就是“感恩”。對父母的感激,本能的擴大到視自己孩子,辛苦教育我們的老師,為我們提供糧食的農民。我們一切的一切,自己并沒有創造多少,幾乎都是別人給予的,不求回報給予的。因此,就產生了愛心,懂得了回報。
做一個人,最要懂得就是感恩。因為,人做的最崇高的的事情莫過于行孝,最純潔的想法就是感恩,
但是,隨著人類科技文明發展的快速步伐,有些人卻和父母疏遠了疏遠了。那些父母們就像被人扔在角落里的舊衣服,被忘了曾經的為他得付出和幫助,和為他減少的傷害,眼睜睜的看著他去穿一些表面華麗,而對他有不合身的衣服。而我們卻習以為常,不看在眼里,而認為那是理所當然,仍舊不在意。
一個人有了孝,就有了仁愛之心,他自然就會對社會上的丑惡現象疾惡如仇,由此而產生正義的情感;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產生恭敬之心,用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是表現為有禮而不輕漫;有了感恩之心,做事自然會用心,只有用心,才能開啟智慧;有了感恩之心,與人交往自然就會誠信無欺?,F在商業上的信用危機,思想的根源在于經營者不承認自己的“成功”是靠別人的“成全”,對社會、對他人不存有感恩之心。所謂五德:仁、義、禮、智、信,人的優良品德都是由這種感恩之心而來的。他教我們做一個懂“孝道,孝德,感恩”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在社會生活的“人”不得不需要對父母盡孝,需要對愛的正確認識,需要心存感恩,這樣人活著才能對這個社會有所作用,自己有作為,不枉費活在世上的歲月,不浪費父母和他人對自己的所付出的愛。努力,奮進!
小學生六年級學會感恩作文600字4一個人,如果不到達一個節點,是很難理解朋友的意義的。在當下的年紀,我們最單純也最容易犯錯,還不能從內心出發的對朋友下一個定義,并對自己的朋友進行分類;去珍惜自己的朋友,感恩自己的朋友,這項工作是首要前提。
朋友分很多種,就像笑也分很多種一樣,只有自己才知道哪個是會心的笑。大體的有兩類,生活上的,與心靈上的。心靈上的朋友一般難求,也不可強求;而生活上的就多了,你可以有陪吃午飯的人,可以有陪討論問題的人,可以有傾訴的人,總之你的生活充滿了這些人,你也充滿了這些人的生活。對你的朋友做這樣的劃分之后,再決定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他們。
我們常常因為年輕、沖動,對朋友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起因往往會讓將來的你哭笑不得。所以你能做的就是明白朋友對于你的意義(要自己去探尋),在爭吵的前一秒控制住自己,很難,但你要試著這么做。因為在人生中,你所能決定的往往不是你的朋友是誰,而是他們在你生命中留存的長度。從這一點看,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都是可貴的,想想看,你們于人群中相遇,然后親密無間,成為朋友,而這種機率和兩粒塵埃相遇的機率差不多。珍惜他們,減少因自己的過錯而中斷友誼的概率。
還有就是不強求,不將就。心靈上的朋友絕非刻意經營所致,在事情適合發生的時刻,事情總會發生,朋友是自然而然的到來。而到了該散的時候,有時候是空間距離的客觀原因,有時候只是該離開了,無論是哪一種,都不必刻意挽留,這個時候,這個朋友和你已經一起走過一段路,你們都從互相身上學到了東西,目光多多少少發生了變化。
感恩朋友,我認為并非刻意去做一些實際的事情去取悅別人,維持這段友情,這樣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而是讓友情自然的發展,兩個人都舒舒服服,從對方的世界里學到東西,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在有情緒時能找到發泄口,更正自己的錯誤,這才是對互相真誠的感恩。
我們都處在青春的年月里,早起會有新鮮的空氣和純凈的陽光等待我們,黃昏會有美麗的夕照,哪管暴風雨和閃電,無論那一樣,都是我們的旅途美景,這一切都有朋友相伴,是多好的事情。
所以,看看你身邊的朋友,在陽光下,在風雨中,在轉身處。
小學生六年級學會感恩作文600字5感恩是什么?感恩是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的故事;感恩是什么?感恩是美好品德中的其中一個;感恩是什么?感恩就是孟郊寫的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被氐轿覀冏约荷砩希覀円卸鞯臇|西太多太多,以至于把我們迷茫,都不知該怎樣去感恩。今天,我就來說說這感恩。
先從一個最老套、最鮮明的例子說起吧。烏鴉反哺的故事大家都聽過也熟悉,是啊,在烏鴉尚未長大前,它的父母都會盡十二分精力去照顧它們,等到小烏鴉長大了,父母老了。這時,輪到小烏鴉找食來哺育它的父母,這就是反哺。大家有沒有看到過羔羊喝奶時時跪著的,無論它母親是怎樣的一個姿勢,羔羊喝奶時都是跪著喝,它用這種方式報恩。
感恩的例子有了,可那畢竟是烏鴉、羔羊,和我們人類的行為不同。其實,對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感恩方式。我們都知道,父作母是我們的“恩人”。如果沒有他們,也就不會有我們。而他們需要的報恩并不是物質上的幫助,而是要我們在精神上的關心,有空多陪陪他們聊天、幫著做些家務活、他們身體不適時能照顧關心————這樣對他們來說是的關懷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課外活動 教學成效
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情感豐富的特點,教師可以運用語文課外活動拓展教學空間,將課堂教學中無法完成的活動放到語文課外活動中來進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教學成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一、結合教學進度安排,開展競賽活動
語文課外活動的組織原則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服務課堂教學?;顒咏M織的出發點應該與語文教學相配套,為課堂教學發揮補充與完善的作用,深化課堂教學成效。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與教學進度同步,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學科競賽活動,如寫字競賽、朗讀競賽、作文競賽等,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提升。如針對學生識字學習基礎不牢固、錯別字偏多的現象,我在每一單元教學活動結束之后,都組織1—2次的默字競賽,要求學生將本單元的生字正確書寫出來,采取這種競賽的形式,克服以往單純強化記憶的枯燥性,激發學生的競爭欲望,為學生營造你追我趕的濃厚氛圍,在學生的眼里,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難寫,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激發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競賽促進教學的成效。針對小學生在朗讀中出現的“唱讀”、感情不豐富的現象,我在課堂教學中強化朗讀技巧的基礎上,定期舉辦朗讀競賽活動,對學生開展分組競賽,將朗讀基礎與水平基本上處于同一層次的學生編成一個學習競賽小組,開展競賽活動。在競賽激勵機制的引導下,學生相互之間卯足了勁練習朗讀技巧,通過一段時期的強化鞏固,整體朗讀水平明顯提升。為了克服學生對作文學習的畏難情緒,我通過開展口頭作文競賽、作文片段現場命題競賽等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為深入開展作文教學營造積極的學習情感。
二、結合內容理解需求,開展主題活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能僅靠課堂教學40分鐘的時間和課堂空間,在一些教學內容的教學與組織環節,教師缺乏足夠的教學空間來實施整個教育教學理念、方法,難以取得較為滿意的成效。針對這種情況,我主要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外組織相應的主題活動,創設濃厚的活動情境,幫助學生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內容后,為了深化教學成效,加強學生感恩教育,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學生中開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學”主題活動,要求學生仔細回憶、認真思考與父母、朋友、同學在生活學習中的點點滴滴,尋找感恩的閃光點,在班級主題活動中進行交流,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情感氛圍,在與生活緊密結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內容后,為了強化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我要求學生課后自行搜集有關描寫祖國各地美麗景色的語段、圖片,帶到班級進行交流匯報。學生的積極性被有效調動起來,有的學生找到了豐富的圖片資料,有的從網上下載了祖國各地的名山大川資料帶到課堂教學中進行交流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豐富了活動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使學生受到了一次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結合作文教學活動,開展實踐活動
小學生大多在三年級接觸作文教學活動,對作文寫作活動存在著畏難情緒,作文教學成效低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模式陳舊的方面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生生活感知體會少,缺乏足夠的作文寫作素材。有些學生為了完成作文寫作,生搬硬套文章內容,虛構生活事實,這樣的途徑寫出來的文章,嚴重缺乏真情實感。針對這一現象,我利用各種機會來增強學生的實踐活動機會,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廣闊的社會,在實踐活動之中積累寫作素材,增強真情實感。我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主題實踐活動,如要求學生參加小記者報社與學校記者站聯合舉辦的“感動中國—發生在身邊的故事”采訪活動,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尋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進行采訪活動。有的學生采訪的是一些老黨員、老,聽他們講那過去的故事,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有的學生采訪了社區老同志,聽老人講述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發生的前后變化,讓學生增強對改革開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發自豪之情;有的學生采訪了清潔工、白衣天使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業奉獻楷模,從他們的身上汲取了優秀的品質。通過這樣的豐富活動,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充滿真情實感。我還經常組織學生參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團隊組織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多了解社會,多增加生活積累,為作文教學積淀深厚底蘊。
四、結合學生學習愛好,開展興趣活動
關鍵詞:小學;感恩教育;價值分析
G621
引言
我們所說的感恩,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個人的處事方式。感恩作為我國一項優良傳統,首先是和其個人道德素質有很大關系的。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感恩和回報,是會被人們在道德上所譴責的,也遭到人們的排斥。所以,如果社會上缺乏了感恩之心,這個社會也會變得冷漠,變得沒有溫暖。所謂的感恩教育,就是能夠通過一些理性的教育和感性的教化,將關愛之情和對感恩的認同感傳遞出去,在個人的人格上,以及其價值觀上能夠得到升華。
現階段,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難免會出現溺愛、放縱的教育模式。導致現在的孩子在思想上還是行為上都過多的以自我為中心,在關愛上、回報等意識上嚴重缺乏,這是和道德教育脫不了關系的。而在學校中,對學生在思想意識引導上和教育培養上都是具有一定責任的。因此,在小學中實行感恩教育,去引導小學生健全人格以及良好美德的形成都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一、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基礎地位與重要價值
(一)感恩教育與責任感培養
只有具備感恩之心,才能更好的回報社會、幫助他人。所以,感恩是一種奉獻精神,也是一種責任。在小學中對學生展開感恩教育培養,可以讓學生更深的體會到家長的和教師的辛苦,能夠讓學生清晰的了解到其所收獲的關愛和期望,能夠增加其個人責任感和對社會的責任。而在小學階段對學生實施感恩教育也是美德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因此,在小學階段對學生實施感恩教育,和美德教育具有重要關系。
(二)感恩教育與人格塑造
首先,懂得感恩的人必然是具有健全人格的。而很多家長在學生的教育問題上都存在過于溺愛的情況,至少很多學生在生活上都未體會到父母的艱辛,也缺乏自強自立的空間。這樣對學生在步入社會以后的人際交往都會產生嚴重影響。而在小學階段對學生實施感恩教育,就是為了能夠引導學生去了解父母的艱辛,明白父母的不易。也能夠對生活中所出現的一些負面事件有正確的心態去處理,為學生以后在社會中的人際處理和社會交往奠定基礎。也能夠在感恩教育中,為小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格。
(三)感恩教育與生命教育
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是分不開的。只有對學生在教育中能夠正確的善待生命,在心態上、人生價值觀上能夠積極向上,才可以更好的開展感恩教育。首先,在生命教育上要引導學生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只有學生有這方面的意識,才會懂得父母給予生命的不易,社會保護生命之情,才會懂得感恩;其次,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對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互親互愛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只有兩者教育相互結合,才能將生命教育更好的深化到對學生的感恩教育中去。
二、在小學德育中實現感恩教育的途徑分析
(一)感恩氛圍的營造:識恩
在社會中還是非常缺乏感恩意識的,其原因是非常復雜的,所涉及的因素也是繁多的。就國內的學生來說,和其家庭教育以及學校教育在感恩教育上缺失是有很大關系的。在學校中,往往較為注意學生基礎課程教育以及在教學上的評估等,而在對學生美德教育上則比較忽視,只是在形式主義上過多傾向。雖然新課改的實施在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上得到較大改善,但是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和教學手段上還是延用之前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思想上也并未得到改變。很大程度上就影響了學生德育教育的開展,對感恩教育也產生較大影響。在學校中,如果想把感恩教育滲透到學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就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利用各種機會去實施感恩教育。比如,學??梢詫⒁恍└卸鹘逃恼鎸嵐适潞鸵恍┲卸鞯牡涔示帉懗烧n外讀物,或者定期在學校開展感恩教育演講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將感恩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思想意識中,能夠為深入的開展感恩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二)感恩層次的深入:感恩
在學校中所創造了感恩理論基礎之后,就可以在學校中全面的推廣感恩教育活動的開展。比如,在班級中,可以進行小組的劃分,在小組的交流和溝通下,去進行感恩活動的演講?;蛘呤怯山處熤鞒?,去開展班會等方式;也可以在學校開展課外的感恩活動,將學生所知道的一些感恩事跡進行整理和總結,在全校感恩主題活動中可以將故事講述出來。或者是在學校中組織感恩作文寫作競賽等等,都可以增加學生對感恩的意識。但是在對學生的感恩教育中,教師不可以對學生過于強制性實施感恩教育,避免學生反感情緒的出現。
(三)感恩價值的升華:施恩
對學生實施感恩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將感恩行動付諸實際。所以,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感恩意識之后,在其思想意識上也會具有一定的情感意識??梢酝ㄟ^一些感恩活動的開展,來將學生的感恩意識付諸于實際行動。比如,學??梢远ㄆ诮M織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如向貧困地區的學生捐贈、去孤兒院、養老院進行服務等等;其次,也可以鼓勵學生向自己的父母、教師、朋友等去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通過這種方式去將學生的感恩行動變成其習慣,以此促進學生德育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段亞梅.感恩教育之體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2):52-56.
關鍵詞:小學語文;法制教育;滲透
法制教育的實施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而法制觀念的養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小學語文作為一個蘊含法制教育相關內容的學科,對于法制教育的順利開展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意義非常深遠,這主要體現在兩點。
1、站在小學教育的培養目標角度上講,全面發展的人才是開展教育的最終目的
在國內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的新時期,人們的法制意識有了顯著的提高,而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人們也開始應用法律了。小學階段的學生正值身體與心理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進行包括法律在內的各類知識學習的初期。而要想實現教育目標明確給出的要求就必須要建立初步法制意識,掌握法律基礎知識,還要學會怎樣把法律應用到生活中,并尊法、守法。所以,小學時期就應把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當作教育環節中的一個關鍵內容,使學生從小便知法、遵法。
2、法制教育的有效開展能夠有效降低或避免學生犯罪率
不論是哪種不良觀念或習慣的養成,都是在經歷了長時間的積累之后建立起來的。小學生的自制能力非常差,受環境影響的程度很大。最近幾年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水平的快速提升為人們創造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同時還導致了突出的網絡毒害問題。小學生長時間迷戀網絡游戲,觀看黃色、暴力等視頻,倘若家長與教師不能在第一時間內進行合理的開導與糾正,那么一旦被有不良心理的人挑唆,那么便極有可能養成賭博、斗毆等習慣,最終在這條黑暗道路上越走越黑。因此,語文教師的職責不只是教書,還在于育人,要讓學生學會相關文化知識,還要教育學生明辨是非,遵紀守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1、挖掘課文內容,傳授法律常識
現階段的小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出生開始就是父母的掌中寶,受到各種溺愛,很少被嚴格約束。此外,加之學校教育與管理的不全面,導致小學生自小就養成了我行我素的行事風格。倘若在這種生活與學習環境中受到消極的外界影響,便極有可能形成不懂規矩的惡習,更有甚者會出現違法犯罪。就現階段的語文教學而言,大部分的教師都只重視對學生語文基本能力的提升,并認為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語言、識字能力[2]。但實際上卻并非如此。語文教師應最大限度的發揮語文教學的育人作用,通過傳播、講解和法制教育有關的文本內容來實現法制教育的實施。當前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不少內容都可以用作法制教育的例題,所以教師必須要全面發掘教材,吃透教材,找出可以用作法制教育實施的合理教材內容。例如《鳥的天堂》中的“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對于這一句話,教師便可以提出問題:“這為何變成了鳥的天堂?”而大部分學生在熟悉了課文之后便可以找到答案:因為本地農民禁止他人捉鳥。學生在回答完這一問題后,教師便可以立足于環保來對學生實施這一方面的法律常識教育,使學生可以了解,愛護、保護野生動物是全體社會人員應承擔的義務。
2、發揮習作教學作用,增強學生法律意識
習作對語文學科而言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是對學生開展法制教育的關鍵載體。教師可通過布置命題作文實施法制教育,例如“圍繞感恩,寫你想感恩的人、事、物等”。在圍繞“感恩”這一話題寫作時,學生可以受到道德上的感恩教育,此外還可以將法律與道德教育聯系起來,使學生可以深入體會尊敬、感恩父母的意義所在。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意識到感恩父母是義務與法律責任,進而增強其法律意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寫觀后感、讀后感,以此來進一步加深他們對法律的認識。例如教師在閱讀一則新聞報道時發現有些人認為拾金不昧的人太傻了,有天上掉餡餅的時候應好好把握。而針對該錯誤想法,教師應在作文課上播放撿到他人財物未歸還而引起的法律糾紛相關音頻,使學生認識到撿到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必須要還給失主或上交國家,因為這是法律義務,一旦違反,就要擔責。如此一來,學生的知識得到了拓展,寫作素材也有所增加,最重要的是還使學生掌握又一個新的法律知識。
3、開展各類語文活動,提升學生法制認識
人們常說,法制源自生活,約束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引導多種課外活動來有效的滲透法制教育。例如,可以舉辦“演講”比賽,提升學生法律意識。除此之外,還可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學生加入到教學活動中來,也就是將那些可以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角色放到課上,使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從而切身演繹、經歷與評判不同角色的真善美,最終奠定學生道德素養的重要基礎。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路》時,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要求多名學生分別扮演行走于美麗小路上的人,立足于對美麗小路的喜愛與保護,為學生講解不亂棄垃圾、采花、折樹枝等的重要性,并為其深入講解這些行為都違反了環保相關規定。通過讓學生處在切實的環境中親身經歷與領悟,還可以真正學會對與錯的分別,并了解遵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對法律的認識,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素養。小學語文教師應切實意識到做好法制教育工作的意義,最大限度的挖掘課本中的合適內容作為法制教育材料,并通過多種不同的方法開展法制教育,使法制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作者:周福順 單位:貴州省興仁縣巴鈴鎮巴鈴小學
參考文獻:
面對各種層出不窮的道德滑坡現象,有識之士一直吶喊要喚醒沉睡的良知。那我們的良知是什么時候開始沉睡的呢?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經過一番的追問,最終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家鄉是一個令人魂牽夢縈的話題,是文人墨客的千古詩畫,是藝術明星的百姓心聲,是異鄉游子的十分想念。作為小學生生活十幾年的地方,它更應該是一生難忘的回憶。那他們又將回憶什么呢?哪些人、哪些事有可能成為他們今生的永恒呢?本文就當前的道德現狀與小學生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小學生愛家鄉問題上做初步的探索,以期從中培養學生優良的人格品質,提升學生的的道德修養。
1.親情教育
孩子與父母是天生的至親骨肉,他們之間有著天然的維系情感的紐帶,似乎這親情教育于他們而言是多此一舉。但其實不然,人與人的情感更多的是靠日常的相處,用心的經營,親人之間的情感也不例外。當今社會,特別是農村地區,出于家庭生活的需要,有些父母不得不出外打工,甚至常年在外,難得回家,孩子只能托由爺爺奶奶等照顧,成為了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孩子與父母之間缺乏情感的培養,久而久之,"代溝"便難以避免,這樣的孩子就稱不上身心健康,這些孩子遠離父母,獨自生活,身心沒有依靠,缺少寄托,稍有不如意就會發生意外,如離家出走、想"穿越"。
一個人,只有被濃濃的親情包裹著,他才是個有愛的人,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素質教育才是有意義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對這越來越多的留守學生,我們不能視而不見。
教師就是第二父母,要承擔起教育學生兒女的責任。一是在學習上要幫助學生有質量地完成學業任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就《弟子規》、《三字經》等有關尊師孝親的字詞進行書法練習,在平心靜氣的書寫中把語言的內涵滲入到學生的心田;還可以就國學經典的相關內容進行早課朗誦或是課前朗誦,使學生油然而生敬意;更應該適時就相關主題進行小作文,讓學生盡訴衷腸。二是在生活上要關注學生的生活起居、日常行為。通過長期的接觸交往,讓學生體會教師的愛,找到情感的寄托、心靈的港灣。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努力成為學生與家長的"劑"、"催化劑",教育學生多給父母寫信敘述生活學習進展情況,也可以通過電話來促進情感的交流。當然,突破這一難題,升華感情,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同家長交往,找到彼此交流的共同話題,在細微處飽含孝敬之情。
2.感恩教育
感恩回饋,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仁愛理念的具體表現。身懷感恩的人定是有良知的人。在倡導優生優育的形勢下,大多數小學生往往沒有兄弟姐妹,"集三千寵愛于一身",除驕縱、蠻橫、獨占等不良習慣外,容易產生理所當然的優待感。他們從小就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從而也就經常性與他人發生語言肢體上的沖突,給他人造成生理甚至心理上的傷害。因此,要改變學生的思想,轉變學生的不良行為,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正確為人處世,我們一定要讓學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會詠唱《感謝你》,讓他們感謝明月、朝霞,感謝春光、大地,感謝母親、生活。因為只有感謝才會有愛,也只有感恩才會有尊敬。在小學生涯中,我們可以在一些特殊的節日,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在母親節,給遠方的母親寫個明信片、打個電話、發個信息,如果可以的話,可以親自做一束花哪怕是紙制的送給母親;在中秋節,自己煮個飯,煎兩個蛋,哪怕盛碗飯切塊餅孝敬父母;諸如此類的等等。在此基礎上,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場作用,挖掘學校感恩方面的資源,并提升學校文化建設的品質。以"林成祖獎學金"為例,臺灣與福建一水相隔,但是臺灣宗親與家鄉的心始終相連,如絲似縷。他們時刻關注家鄉,以自己的一份力量回報故土,展示出對家鄉念念不忘的情懷和感恩回饋的義舉。宗親們感恩回饋的義舉,傳遞著愛心,我們身懷感恩,如此生生不息,構建幸福大家園、和諧新世界。
3.生態教育
家鄉山美水也美。一座座青山緊相連,一朵朵白云繞山間,一片片梯田一層層綠…誰不說咱家鄉好。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安徽《黃山奇石》、四川《五彩池》、廣東《鳥的天堂》、福建《武夷山》等書寫自然風光,如詩如畫。同時也有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中敘述植物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如訴似泣。很多自然風光成為人造風光,植被多樣化被單一經濟林所替代,這正體現生態教育的缺失。要教育學生對環境要有"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敬重心態,不是只在植樹節的日子植樹,而是在學校、家里適宜的地方隨時栽種花樹;不是只在學校、家里講衛生,而應該把講衛生培養成一種生活習慣;不是"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而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不只是自己要有生態保護意識,還要會感染帶動家人、身邊人樹立并增強生態這種意識。我們在孩子心中種下了這些美好的觀念,將來它也將回報我們一個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