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幼師教師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論文摘要:靜態比較優勢理論把比較優勢看作是靜態的、不變的,強調依據資源稟賦狀況確立主導產業;而動態比較優勢理論則認為比較優勢是動態的、變動的,強調有選擇地培育新的優勢產業。實踐中要立足現有的靜態比較優勢創造動態比較優勢,以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和比較優勢的轉換。
一、引言
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把比較優勢看作是靜態的、不變的,包括李嘉圖的相對成本說和赫克歇爾-俄林的資源稟賦論。而近現代的比較優勢論強調產業政策和外貿政策的重點是扶持新興的幼稚產業,以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和比較優勢的轉換,把比較優勢看成是動態的、變動的,更貼近國際貿易的現實。
二、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依據資源稟賦狀況確立主導產業
(一)比較優勢與絕對優勢
比較優勢是與絕對優勢對應的概念。絕對優勢建立在生產的絕對成本的比較上。如果一國生產單位數量的某種商品使用的資源絕對量較少或效率較高,那么它在這種商品生產上具有絕對優勢。例如巴西能以較低成本生產咖啡和香蕉,美國則能以較低成本生產飛機和緊密機床。因而,巴西在咖啡和香蕉生產上具有絕對優勢,美國則在生產飛機和緊密機床上具有絕對優勢。于是,各國通過國際貿易獲得他們很難生產的產品:加拿大需要進口咖啡,日本需要進口石油,科威特需要進口飛機等。
比較優勢建立在生產活動的機會成本基礎上。如果一國生產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低于其他國家,則該國在該生產上有比較優勢;反之,如果一國生產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高于其他國家,則缺乏比較優勢。作為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之一,比較優勢原理的中心命題是:一個國家即便在每一種商品的生產上都不具有絕對優勢,它仍然會在某些領域享有相對比較優勢;不僅各自具有絕對優勢的國家有可能通過交換增加福利,具有比較優勢的國家同樣可以通過貿易增加福利。
(二)傳統比較優勢理論
第一個說明不僅絕對優勢而且比較優勢也能成為貿易源泉的人,是19世紀早期的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他在僅需要一種生產要素的假設條件下,用幾個數字為例簡要闡述了這一原理。20世紀初,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俄林在考慮多種要素作用的基礎上,重新表述了比較優勢原理,認為決定比較優勢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要素稟賦。要素是對生產過程發生作用的各種有形、無形因素,如自然資源、知識資本、物質資本、土地、熟練與非熟練勞動力等,要素稟賦則指一國(或地區)實際擁有的要素總量和結構。某種產品或行業的生產活動是否具有比較優勢,取決于它們能否比較密集地利用該國相對豐裕的要素,取決于它們生產的成本比例能否與該國結構相一致。越是能密集利用一國豐裕要素的生產項目,越具有比較優勢;反之,越是需要密集投入一國相對豐裕要素的生產項目,則越是缺乏比較優勢。
總之,傳統比較優勢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一個國家由于生產技術先進或要素稟賦豐裕而在某些產業具有比較優勢,那么該國主要生產并出口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本國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這樣就可以與別國取長補短,提高本國的國民福利水平。從全世界的角度看,如果每個國家都按照比較優勢原則發展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然后在國際市場上進行貿易,則可以促進世界資源的有效利用,提升全世界的福利水平。
三、動態比較優勢理論:有選擇地培育新的優勢產業
(一)傳統比較優勢理論及其實踐上的缺陷
傳統比較優勢理論雖然有完美的邏輯體系,但理論本身存在如下缺陷:1.傳統比較優勢理論模型是在一系列嚴格的假設條件下構建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跨國公司和國際直接投資迅速發展,對傳統比較優勢理論的假設前提提出了挑戰。2.傳統比較優勢理論對現實的解釋能力有限。二戰后美國和德國的工業化發展歷程,都不是遵循傳統比較優勢理論發展起來的。3.比較優勢法則是一個靜態的理論。
無論是李嘉圖提出的以勞動生產率為基礎的相對優勢理論還是赫克歇爾—俄林提出的以生產要素供給為基礎稟賦理論,二者比較利益產生的前提均是各國的供給、生產條件不可改變,從而這種傳統比較優勢具有靜態特征。比較優勢是一國的天然稟賦,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國的生產技術可能會進步,或者要素稟賦的積累會改變,那么原有的優勢和劣勢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可能相應地改變。傳統比較優勢理論顯然忽視了這些可能的變化。
在實踐上,靜態比較優勢理論在指導后進國家的經濟發展時容易落入“比較優勢陷阱”。因為在按照靜態比較優勢進行國際分工的情況下,發展中國家由于經濟基礎薄弱,生產技術水平低,其比較優勢產品一般是資源或勞動密集型產品,如果選擇這樣的產業作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則很容易落入“比較優勢陷阱”,即將本國經濟鎖定在低技術的專業化生產模式中,結果只能生產和出口技術含量低的產品,不僅受到發達國家的經濟盤剝,并且被置于世界經濟二等公民的地位,同時還面臨產業競爭力無法持續發展的問題。
(二)動態比較優勢理論:有選擇地培育新的優勢產業
目前,被廣泛的接納的動態比較優勢理論認為:一國基于未來發展戰略的動態比較優勢是需要政府通過產業政策去培育的,或者政府的產業政策可以加速這一進程。典型的解釋東亞國際分工和產業結構發展變化的“雁行模式”理論-日本為領頭雁,發展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亞洲四小龍”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雁行模式形成東亞區域內產業循環和連鎖變化的機制,使東亞各國或地區產業不斷向更高層次轉換,帶動經濟的依次起飛和持續發展。以及后來的外貿優勢轉移學說、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等均說明了一國比較優勢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會隨著世界經濟形勢轉變,會隨著一國要素稟賦積累和技術進步等因素發生變化。就政策而言,動態比較優勢觀點表明:一國有可能通過適當的產業和貿易政策來改變其天然具有的比較優勢,即比較優勢不是外生的,而是內生的。“內生比較優勢”是指如果一個國家選擇專業生產某種產品,它可以在外生比較優勢不存在時,內生地創造出原來沒有的比較和絕對優勢。如在一個原本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占比較優勢的國家來說,其比較優勢并非只能固定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通過扶植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可以實現本國比較優勢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轉變,從而改變本國的國際分工地位。因此,按照動態比較優勢理論的觀點,一國應該著眼于未來有選擇地去扶植和培育戰略產業作為新的主導產業,樹立新的比較優勢,以保證本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持續發展和提高。
四、立足現有的靜態比較優勢創造動態比較優勢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動態比較優勢理論是傳統比較優勢理論在現代貿易格局下的發展和延續。傳統比較優勢理論是一種“被動適應”的主張,強調一國應利用要素稟賦結構等天然形成的比較優勢來選擇主導產業,而動態比較優勢理論則是一種“積極改變”的主張,強調一國從適應比較優勢向創造比較優勢,通過產業升級、學習積累等經濟活動來培育本國新的比較優勢,在更高級的產業領域形成產業國際競爭力。
在實踐中我們也要看到,雖然遵循動態比較優勢理論,培育新的優勢產業對很多發展中國家來說是較為理想的產業政策選擇,但比較優勢的動態轉換應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脫離現有的靜態比較優勢去進行。尤其是在目前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飛速發展、世界生產資源有效整合的背景下,這為不同要素稟賦的國家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提供了契機。發展中國家只有在現階段發揮靜態比較優勢,才能積累經濟進一步發展所需的資金和技術,然后通過將資金和技術用于培育未來戰略產業,才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形成新的比較優勢,成功實現比較優勢的動態轉換。
參考文獻:
[1]胡昭玲.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M],2006,(3).
[2]林毅夫.比較優勢與中國經濟發展[J].經濟前言,2005(11).
(一)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小先生”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他們都渴望老師的表揚、同伴的接納,而我們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即使是“壞孩子”也有優點。每個班中總有個別孩子讓老師頭疼不已,我們班的阿凱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集體活動時不認真聽講,總是去影響其他的孩子。區域活動結束時,孩子們會好好收拾材料,他卻把材料弄得亂七八糟;午飯后,孩子們都會玩一些安靜的游戲,他卻在教室里到處跑,剛提醒過,一轉身又在跑了;在閱讀圖書時,孩子們會輕聲交流自己的想法,他卻從不看書,拉著旁邊的孩子大聲說話;操作活動時,所有的操作活動都不能認真地完成。然而一次戶外活動過后,孩子們排隊回到班級,有個椅子倒在走廊中間,所有人都選擇繞過椅子,只有阿凱輕輕地將椅子扶起來放到了一旁。小小的舉動說明了阿凱愿意做好事,能為他人考慮、幫助他人。之后的幾天,阿凱就成為了我們班的“品德小先生”,成為小先生以后的阿凱也更愿意幫助他人,連平時的頑皮搗蛋也少了很多。選擇某一位“小先生”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該孩子的性格、特點,真正的去了解、理解他們,只要教師能換個角度看“壞孩子”,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小先生”。
(二)不搞專職“小先生”
為了更好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體現孩子的主體地位,我們可以以輪流或自薦的方式選擇“小先生”。先生的方向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根據幼兒的特點來定性。不是學習成績好的就一定能成為小先生,嘗試讓孩子自己說出同伴的優點,學習好的可以是學習認真的模范先生、跳舞好的可以是文體先生、人際關系處理得當的可以成為友好先生……總之給先生的定性要寬泛,不能僅僅局限于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更要注重孩子的內心情感與道德培養。
二、小先生的指導
(一)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要讓孩子做好小先生,首先要信任他們。行知先生說過“‘小孩子懂什么!怎么能做小先生!’社會上不懂事的人拾異口同聲的這樣說。但這是毫無根據的侮辱。”教師要尊重幼兒,給幼兒充分的空間來自由發展個性,相信幼兒的能力,也使他們產生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完成。我們要信任孩子,但信任不代表放任,我們面對的畢竟是學齡前兒童,他們在處事做事方面都存在著不穩定性,需要我們在一旁觀察協助,當事情在孩子的能力范圍內時,我們則應該給予充分的信任,給孩子空間去自己處理。
(二)做個謙虛的“小先生”
子寒是我們班里比較聰明的女孩子,上課積極回答問題,也能很好的跟其他幼兒相處,因為各方面能力強,比較懂事,我常常讓她當常規小老師,當別的小朋友說話的時候,她會學著老師的樣子讓小朋友安靜;當別的小朋友坐的不好的時候,她會以身示范坐神氣,然后引導別的孩子也坐神氣;當小朋友在爭搶書的時候,子寒還會很嚴肅地說:“我數三下,馬上都放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二!……”儼然就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小老師模樣。能成為小先生的孩子必定在某一方面強于其他幼兒,過渡的表揚也會讓孩子有驕傲感,我們在指導小先生的同時不能忘記教他們做一名謙虛的小先生。
(三)知道什么教什么
有人認為教人讀書寫字的才能被稱為老師、先生。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現在的幼兒教育注重的是幼兒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而不是過早地小學化傾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他的優點也各不相同,有什么優點、特長就可以教別人什么,這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就比如,昨天哪個孩子看了新聞,了解了時事,那他就可以在班級講一講,那一刻他就成了班里的新聞小先生;哪個孩子他運動很好,平衡和靈活性強,那他就可以是班里的體育小先生。知道什么就教什么,不知道也絕對不能裝懂去教,孩子本身的知識是有限的,小先生自身也不能落下學習,時刻都需要豐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三、小先生給我的大智慧
(一)“小先生制”讓我更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
孩子不可避免的具有知識水平低、生活經驗缺乏,人際交往技能弱、獨立性不強等特點。因此,當“小先生”在施教時需要成人在旁及時關注并給予指導,及時了解每一位“小先生”的教育效果,防止負面模仿。其實孩子在做小先生時同時也在模仿自己的老師,為人師表,我們要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孩子的成長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二)“小先生”教會了我很多
小孩能教小孩,小孩也能教大人。在孩子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性最純真最善良的一面。記得一次體操比賽,我們班中的琨琨在韻律方面表現很出眾,琨琨每天回家后都堅持不懈練習,練習時不慎將膝蓋摔破了,琨琨媽媽為他擦了藥后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又催著媽媽帶他去練習,練習的過程中他從不喊苦喊累,我問他,為什么這么辛苦的練習,他很認真地告訴我:不能因為我一個人影響大家。看著琨琨摔破的膝蓋,膝蓋被緊身的體操演出服緊貼著,再看看琨琨稚嫩又堅毅的眼神,一股熱流默默流過眼眶。我瞬間意識到,曾一遇到困難就放棄的我是多么的脆弱,還不及琨琨的一般毅力,他教會了我什么是“堅持”。
其實質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觀、教學觀、質量觀、人才觀、發展觀的全面展現。現代教育理念是建立在教育規律基礎之上的一種“遠見卓識”,它能正確反映教育的本質和時代的特征,科學地指明教育前進的方向。現代教育理念是人們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對教育發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認識,是教育行動的指導。
1.終身教育理念終身教育
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國教育家保爾•朗格朗,他指出:“教育和訓練的過程并不隨學校學習的結束而結束,而是應該貫穿于生命的全過程。這是使每個人在個性的各方面——身體的、智力的、情感的、社會交往的方面,總之,在創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稟賦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條件。”當前,幼兒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應是單純的傳授各學科領域的知識,而是努力提高幼兒個性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成長,今后步入社會奠定好堅實的個性與人格基礎。
2“.以兒童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兒童為本”是指幼兒教師的保教活動等各個方面都要以兒童為中心,專業理論和實踐的方方面面都要以兒童為落腳點,要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兒童,為了兒童的一切”。1924年,各國簽訂了《日內瓦兒童權利宣言》,強調兒童的身心必須得到正常發展,標志著幼兒教育成為各國政府國際合作的開端。1959年頒布《兒童權利公約》,提出了各國兒童應當享有的各項基本權利。1990年,聯合國召開的世界首腦會議,通過了《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世界各國開始逐漸關注兒童的基本權利,重視兒童教育。“以兒童為本”的教育理念表明兒童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具有主觀能動性,但是其身心發展特征及生活狀態又與成年人不一樣,具有自己獨特的身心發展特征,只有在“理解兒童、尊重兒童、重視兒童”的前提下,才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3“.合作”的教育理念
隨著教育的發展,“合作”的教育理念不斷深入幼兒教育。幼兒教育不僅僅是幼兒教師對幼兒的教育,家長和社會因素也是促進幼兒全面學習和發展的關鍵因素,幼兒教育要開放、要合作已成為各國幼兒教育發展的共識。“合作”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要具有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要發展與他人合作的品質。幼兒教師工作具有示范性的特征,只有先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良好合作品質的人,才能培育出樂于與人合作的孩子。在現代教育背景下,“與人合作”已經成為衡量幼兒教師是否合格的基本要素之一。
4“.全納教育”的理念
“全納教育”的概念是在1994年舉行的“世界特殊教育大會”上提出來的。全納教育提出了五大原則:“(1)每個人都擁有受教育的基本權利;(2)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特性、興趣、能力和學習需要;(3)教育必須考慮到這些特性和學習的廣泛差異;(4)學校要滿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5)學校要接納所有兒童,反對歧視”。全納教育理念并不意味著為每一個人提供完全相同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因為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要了解個體特征,因材施教。
二、現代教育理念
融入幼兒教師專業標準制定的策略
首先,幼兒教師專業標準中應重視幼兒教師的專業學習態度與能力的養成。隨著國家對幼兒教育的不斷重視,幼兒教師的準入門檻越來越高,但幼兒教師入職后的培訓和學習還沒有引起高度重視。終身教育理念應使幼兒教師認識到他們入職前的教育水平對他們的職業發展來說是不夠用的,他們必須在整個生存期間更新和改進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因此在制定幼兒專業標準中,應對幼兒教師所需具備的學習能力作出明確規定,包括能夠不斷地參與合作與學習;善于利用各種專業發展機會和資源,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具備可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等。對幼兒教師專業標準中學習能力的清晰界定對于促使幼兒教師終身學習可起到導向性作用。
其次,幼兒教師專業標準應促使幼兒教師樹立“以兒童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與理解兒童,熱愛幼教事業。當前,各地一些幼兒教師虐童的個案雖是少數,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個別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和素養的缺失。“以兒童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在制定幼兒教師專業標準時明確界定幼兒教師需具備的基本能力,給予教師可操作性的指引,而不是對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泛泛概括。專業標準中應規定幼兒教師需了解幼兒的發展特點和需求,知道影響兒童發展和學習的多重因素;幼兒教師能夠在家庭、社會和文化的背景下理解兒童,知道兒童在健康、安全和營養方面的需求,并具備這些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夠利用兒童發展的知識為兒童創設健康、尊重、支持性和具有挑戰性的學習環境;能夠設計適宜兒童學習與發展的物理環境;能夠提供適宜兒童理解力的學習材料和資源;能夠設立適宜兒童發展水平的學習目標;能夠使用多種發展適宜性的教學方法;能夠密切關注每個兒童對教學的反應,能夠與每個兒童建立積極的關系和進行支持性的互動,使每個兒童都能學到應該學到的東西;能夠為兒童創設安全、友好、文化適宜和組織有序的學習環境,能夠對每一個兒童進行負責任的評估,促進每個兒童的積極發展。
再次,幼兒教師專業標準中應鼓勵幼兒教師樹立多元化的“合作”教育理念,主要包括與同事與幼兒家庭共同合作,開展教育活動,促進兒童發展。應在幼兒教師專業標準中規定:幼兒教師要了解不同家庭的特點,尊重不同的家庭文化與價值,為家庭的幼兒教育提供支持;能夠認識到家庭的作用,促使家庭參與到兒童的發展與學習中來;能夠發起并保持與家庭和社會的相互尊重,支持每個兒童的發展和學習;能夠利用社會資源,與提倡服務于兒童和家庭的公益機構、組織等進行協調和合作;能夠與同事和專家建立合作關系,在相互交流學習中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托爾斯泰說:“在一個家庭里,只有父親能自己教育自己時,在那里才能產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沒有父親的先鋒榜樣,一切有關孩子進行自我教育的談話都將變成空談。”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崗擇業時充滿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對挫折不斷追求。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家長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周末,一位年輕的母親從幼兒園里接她的孩子,發現孩子的臉上有輕微的傷痕,問:“是不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抓傷的?”孩子點點頭,母親火了:“為什么不抓他?這星期不給你剪指甲,星期一你去狠狠抓他。”
無獨有偶。一位小學生做錯事,遭到同學的嘲笑,其父聽說后,氣沖沖地趕到學校:“打他,打傷了我出醫藥費!”說完,掏出幾張人民幣重重的摔在課桌上。
真是可悲啊!在這種近乎病態的教育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能養成良好的品德嗎?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嗎?作為家長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你們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干擾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一位家長說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使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就必須從小好好培養。當孩子上幼兒園時,我就要求他把大水果給別的小朋友,自己吃小的,把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拿出來與小朋友一起玩。上小學后,又教育他要關心、幫助他人,不要事事處處總考慮自己的利益等。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時刻注意我們父母自身的一言一行,久而久之,我發現孩子的自私心慢慢地少了。”
家長大多是普普通通的,不會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來感染或教育孩子。這位家長的教育方法雖然不是最科學的,但是他注重從小培養孩子,正確引導、鼓勵孩子做人、做事、成材、成長——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
要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作為家長必須重視榜樣的作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和教育孩子。
二、努力創建“學習型家庭”,讓孩子以學為樂
現在,全社會都提倡“創建學習型家庭”,所謂“學習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習成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動;在家中有較為豐富的學習材料,并不斷充實、更新;有固定的學習場所等。要創建“學習型家庭”,必須有“三優先”:為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優先;創造濃厚的學習氣氛優先;增加教育投資優先。
調查表明,如何創建“學習型家庭”,每個家庭都有獨特的見解,但有幾點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有固定的學習場所,(場所最好是書房,條件差的也可以是客廳或是各自的臥室),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二,有固定的學習時間。這一點非常重要,在固定的學習時間內,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交流。
第三、有必要的讀物和學習資料。家長要積極創設條件,添置書籍,同時可以引導孩子少買玩具,多買書。
第四、家長要成為家庭學習的主體。“言傳身教”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教育的永恒命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實際上都是在以身示范,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父母不僅要帶頭學習,成為孩子的表率,還要和孩子一起學習、相互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進孩子主動發展
在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親子悲劇后,在無數次的從孩子臉上讀出壓抑、自卑后,我們漸漸明白: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信任是現代教育的第一原則。它意味著愛護孩子純潔的心靈、支持孩子的決定、放棄權力和優越感;也意味著一種涵養和寬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孩子的內心世界很豐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換心,用信任贏得信任;更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培養自信,促進孩子主動發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導孩子和諧發展
每個家庭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會性。家庭是多個親情關系的組合,家庭教育也不是單獨存在于哪一個人的身上。因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作用。
作為家長,在對待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達成一致,必須多溝通、交流、互相支持,千萬不能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把分歧暴露給孩子,其實有分歧沒有關系,關鍵是我們要正確面對,達成一致,這樣才能給孩子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五、強調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孩子的潛能
人的成績的優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賴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聰明才智和學習能力的強弱,即我們稱之的智力因素;二是實踐中是否具備了正確的動機、濃厚的興趣、飽滿的情緒、堅強的毅力及良好的個性,即我們稱之的非智力因素。
對于孩子的智力發展,家長們都很重視,但對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別是興趣與自信的培養,則很容易被忽視。
中國家長下班回家,見到孩子會問:“考了多少分?”而美國家長則會說:“寶貝,今天有什么發現?”從諸多成功人士的成長經歷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并不是因為他們生來所具有的天賦所致,而是他們在幼年時期的興趣和熱情的幼芽沒有被扼殺,而是得到了順利成長的結果。
孩子們最怕寂寞無聊、悶著沒事,他們有一種強烈的愿望,總想投入到某項最喜愛的活動中去。當孩子們專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種喜好的活動中時,他們的內心就會充滿“成就感”,愉悅之情溢于言表。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旅游市場營銷課程;應用分析
《旅游市場營銷》是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都比較強,長期采取傳統灌輸法會造成很多的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不能提升學生的旅游市場營銷策劃技能,所以教師需要將項目化的教學方式融入教學改革中,形成以項目為主體的旅游市場營銷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旅游市場營銷的實訓中來,將自身的個性和特長充分地發揮出來,提升學生的創新和實踐技能。
一、項目化教學的定義和特征
項目化教學是將一種課程內容進行細致的劃分,分成了多種實踐項目,然后組織學生完成實踐項目時,能夠掌握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這種方法和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有著較大的差異,主要的特點表現在幾方面:一是注重學生的參與性。項目化的教學法是圍繞著學生開展的,重視學生參與到項目實踐的過程,收集資料、制定計劃、實施項目和評估成果都是以學生為重心的。二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項目教學的小組合作可以實現學生直接的協作,提升他們的合作意識。而在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努力,掌握了更多的理論知識,這些記憶對于來講更加的透徹、深刻,記憶持續的時間也更加的長久。三是注重形成實踐教學機制。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學生提高了實際操作、組織管理和合作能力。以項目為主體是項目化教學法的主要特征,學生通過動手,明確了任務的主題,項目的實施方法,進而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四是注重將過程作為評判標準項目化的教學法主要是把學生的項目目標的準備、實施、展示以及反饋修正工作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作為評判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可以全方位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學習效果的檢驗功能包括診斷和反饋,也是項目化教學的重要一部分。
二、項目化教學法在《旅游市場營銷》課程中的主要應用
1.形成旅游市場營銷項目主題
在項目教學中,選擇和確定項目的主題極為重要。比如,在學習進行旅游市場定位這一節課教學時,選擇的項目就需要聯系課程目標,可以模擬某一大型企業進行旅游市場開發作為主題;此外,選擇的項目也要保證操作性強,比如在講授旅游新產品開發程序這一節課時,開發和實際的項目開發的過程需要一致,保證其有應用價值,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需要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項目的任務和主體,難度適中,而且要保證其趣味性,學生有興趣深入學習。
2.分析項目計劃的制定過程
在確定項目主題之后,就需要制定相應的項目計劃。比如,在進行旅游產品定價這一節課的教學時,就要結合課程要求,制定項目計劃。首先,做好學生的分組工作,將班級的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相互之間要能夠進行學習互補,圍繞主題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其次,根據旅游產品定價這一主題內容實行小組內活動的開展,活動過程中所需要的費用、場地以及材料等都需要提前準備好。最后,小組內的成員需要全部參與到活動中,并旅游產品定價這一主題,安排好各自的任務,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求助老師,實現項目計劃的順利制定。
3.分析項目任務的實施過程
在確定了項目實施計劃后,就要進行項目任務實施工作。比如,在進行旅游營銷中介機構這一節課的教學時,要把握好以下環節:第一,需要加強旅游營銷中介機構理論知識的了解,這就需要項目授課教師來進行完成。第二,在學生有了一定理論基礎之后,需要準備好項目實施所需要的物品。為了保證項目任務的實施質量,需要各小組成員認真對待,并且需要多次確認,在這期間老師需要不斷監督各小組的完成情況,對于小組時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需要給出引導性的解答。
4做好項目的考核評估工作
在完成項目任務之后,需要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考核評估。比如,在進行旅游產品促銷策略這一章節的項目考核評估工作時,要從小組內的自我評價,小組之間的評價、旅游企業的評價以及教師的評價等幾個方面入手。首先,通過小組的自我評價,能夠有效自我分析項目任務進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遇到相似問題的時候,能夠高效的解決。其次,小組之間評價工作的開展,是為了發現其他小組的優點,正視自己的不足。再次,旅游企業的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市場營銷實踐應用能力的增強,使得學生走入社會之后能夠盡快地適應社會要求。最后,教師的評價主要起到了綜合表述的作用,實現學生評價的完善。
總的來講,加強項目化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是促進旅游專業學生市場營銷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方法。通過項目化教學方法在應用型本科旅游市場營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使得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很好地結合起來,將傳統的被動式教學徹底改變,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意識,才能最終實現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旅游市場營銷》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鄒莎 單位:湖南信息學院
參考文獻:
[1]劉桂新.淺析我國旅游市場營銷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今日科苑,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