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電商扶貧工作計劃

電商扶貧工作計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商扶貧工作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電商扶貧工作計劃范文第1篇

這17個扶貧專項計劃分別為基礎設施建設扶貧、農業產業扶貧、工業產業扶貧、旅游扶貧、商務扶貧、農村土地整治專項扶貧、科技扶貧、新村建設扶貧、教育扶貧、貧困家庭技能培訓和就業促進、生態建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醫療衛生計生扶貧、文化惠民扶貧、社會保障扶貧、社會扶貧和財政金融扶貧。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四川今年計劃投資697億多元,其中交通達568億多元,計劃新改建農村公路9932公里,力爭完成2035個行政村寬帶建設。同時,計劃完成13萬戶貧困戶危房改造,建設農村廉租房4.2萬戶,建設扶貧新村2700個。

在產業上,四川“四大連片特困地區”今年將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基地350萬畝、現代林業產業基地1200萬畝,出欄肉牛羊及特色小家禽2.27億頭(只),“一村一品”布局基本形成。旅游扶貧領域,力爭年底建成3~5個省級旅游扶貧示范區、30~50個示范村,培育首批20個貧困縣旅游商品品牌。此外,在貧困地區新建省級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6個、鄉鎮電商配送服務站點100個、村級農村電商終端服務站點500個。

教育和就業創業也是扶持重點。今年四川將幫助8萬名左右貧困地區學生免費接受中職教育,確保民族自治地區51個縣順利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計劃。“四大片區”貧困家庭勞動者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0萬人以上,確保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同時將貧困戶納入創業擔保貸款范圍,享受優惠擔保和貼息政策。

醫療救助和社會保障方面,四川今年將實施貧困人口就診免收一般診療費、貧困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按3500元/人給予補助等“八免五補助”。對貧困人口中的農村低保對象,按其年收入與國定扶貧標準的差額增發特殊生活補貼,今年增發差額的50%。

電商扶貧工作計劃范文第2篇

使電子商務在便利農民生產生活、助力扶貧攻堅、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建立健全城鎮化物流體系建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相關的城鎮電商合作計劃文章,提供參考歡迎閱讀。

 

 

為加快xx區電子商務的發展,提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及應用水平,助力精準扶貧,帶動農村發展,農民增收,xx區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現結合xx區實際情況,制定2020年工作計劃:

工作思路

以建設城鎮化電子商務綜合示范區為目標,構建農村現代化市場體系,提高農村電子商務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將按照打通農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工作思路,深入推進“互聯網+精準扶貧”,提升農村電商服務功能,整合優化資源,促進xx區經濟發展。

工作目標

2020年,xx區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團隊將繼續全面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使電子商務在便利農民生產生活、助力扶貧攻堅、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建立健全城鎮化物流體系建設,使xx區電子商務網銷網購能夠得到快速發展,農村產品商品化率和電子商務交易比例明顯提升,構建蓬勃發展的城鄉一體化電子商務生態圈。

工作內容   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建設

1、在區商務局的領導下,大力建設xx區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從事網絡創業和服務人員提供廣告設計、商標注冊、法律財稅、金融服務及其他增值服務能力;

2、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打造專職運營團隊,圍繞農村電商發展需要,提供決策支持、氛圍營造、孵化培訓、營銷策劃、網貨開發、宣傳展銷、數據管理等基礎服務;

3、通過培訓、孵化等培育和壯大本地網絡經營主體,到2020年底,新增活躍網絡經營主體不低于30個。

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

1、在各行政村采取與農村商超或農資店合作的方式,分期分批的在交通便捷、網絡通暢、人口集中地優先建設網點。

2、電商服務站點統一進行改造裝修、配置適當設施設備,實施統籌管理。

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建設

1、整合資源。整合現有物流、快遞資源,組建物流快遞行業協會,促進資源共享共用,節約成本,提高效率。

2、建設物流配送運營中心。建設集貨物儲存、分揀、配送等功能的物流倉儲分揀處理中心。

3、整合優化城鄉物流配送專線。根據城區和各鄉鎮地理位置及交通情況,整合配送車輛資源,打造城鄉物流配送專線,定時、定班、定點發送物流共同配送“班車”,盡量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4、配送車輛及設備標準化建設。加強物流配送標準化建設,建立統一、科學、規范的標準體系。

電商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1、多層次、多渠道開展有針對性的人員培訓,提高政府機關、涉農企業、工業企業、農村創業青年和農民等各行業人員對電子商務、網絡平臺的理解及應用。培訓總人數不低于3500人次。

2、培養本地講師2-3名,打造具有本地知名度農產品營銷網紅1-2人。

3、每場培訓保證跟蹤服務,提高培訓孵化率,每年新增孵化電商主體不少于20個。

農產品上行服務體系建設

1、建立本地農產品資源庫。整合市內名、特、優農產品資源,建立產品資源庫,重點梳理有品牌、有包裝、有規模、有市場的特色農產品,建立分銷渠道。

2、建設標準化網貨產品基地1-3個;推動至少5款產品“三品一標”等相關認證,打造網銷標準化產品不少于8款,開發不低于3組本地農特產品禮包系列。

3、打造1個區域電商公共品牌,應用公共品牌VI一套,帶動5-8個本地農特產品品牌銷售。

4、舉辦電商大賽、產銷對接、農超對接、電商節線上線下促銷、電商評選、互聯網+農旅等活動不少于3場。

電商扶貧工作計劃范文第3篇

一、加強“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工作

(八)加強飲水安全保障。

10.積極采取措施,因地制宜推進農村集中供水。

計劃:配合水利部門的工作,對需要審批的農村安全飲水項目按流程審批。對接省發改委,對符合政策的農村安全飲水項目積極爭取扶持政策。

二、分類實施精準幫扶措施

(十五)強化消費扶貧。

27.按照國家、省相關要求,組織引導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有關協作方面和各鄉鎮(街)建立長期穩定供銷關系,購買、銷售各類農副產品,多措并舉解決“賣難”問題。

計劃:協助鎮村擴展滯銷黑木耳網絡銷售渠道。

(十六)強化生態扶貧。

28.引導貧困人口通過參與森林資源保護和林業產業項目,提高收入水平,落實好全省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

計劃:配合林業部門的工作,對需要審批的森林資源保護和林業產業項目按流程審批。對接省發改委,對符合政策的森林資源保護和林業產業項目積極爭取扶持政策。

(十八)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

32.貫徹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相關政策,強化就業創業,發展后續產業,提高搬遷群眾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進舊房拆除和宅基地復墾復綠。

計劃:一是積極落實“扶貧小額信貸”“扶貧特崗”等就業幫扶政策,安排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創業;二是對新生適齡搬遷貧困人口做好登記,保障搬遷貧困戶適齡子女在遷入地就地就近接受義務教育,并全面落實“兩免一補”和“雨露計劃”等助學政策;三是持續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及時將搬遷后符合低保、殘疾人條件的搬遷貧困戶納入城鄉低保和殘疾人補貼范圍,加大搬遷群眾臨時救助力度;四是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財政資金投入力度,鼓勵支持搬遷行政村,依托村級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對可行性強、收益性高的扶貧產業項目優先予以資金支持;五是對搬遷貧困人口勞動力情況進行排查,掌握就業需求,建立搬遷貧困勞動力臺賬;六是鼓勵和引導企業(合作社)、村級光伏電站,特別是財政資金給予支持的企業和農村合作社、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光伏電站要優先吸納搬遷貧困群眾就業;七是對建在地質災害隱患區及鑒定為存在安全隱患的舊房,必須即搬即拆,確保舊房全部拆除;八是對集中連片的遷出地進行土地流轉和生產開發,如積極推進四道溝鎮三合城村遷出區土地流轉開發,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九是依托村級電商服務平臺,線上銷售村級特色農副產品、鄉村手工藝品,增加村集體收入,同時對具備能力和有意愿開展網絡銷售的搬遷貧困戶,予以政策和技術支持;十是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成效宣傳力度,推介好經驗好做法,講好搬遷群眾脫貧發展故事,統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各項工作。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二十二)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

37.繼續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提升荷載能力,補齊農村電網基礎設施短板,進一步提高農網供電能力及智能化水平,確保“兩率一戶”供電指標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計劃:作為牽頭單位,積極與地方水電公司聯系溝通,隨時掌握工作進展,做好調度工作。

四、光伏電站安全檢查

采取“一看、二聽、三查、四反饋”一聽企業匯報安全生產工作開展情況,二看企業內部安全管理臺賬,三查企業工作現場安全管理情況,四反饋檢查結論意見的方式,計劃每季度對光伏電站檢查一次。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開展檢查工作。如發現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和事故隱患,依法采取現場處理措施,督促被檢查單位立即予以糾正或下達責令限期整改指令書,限期整改,并對整改情況進行復查。

四、項目審批與爭取資金支持

電商扶貧工作計劃范文第4篇

一、脫貧攻堅履職情況

(一)以身作則,夯實責任。街道辦事處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牢牢的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一是帶頭開展脫貧攻堅專題學習。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脫貧攻堅的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二是帶頭履職盡責。對照縣委《脫貧攻堅責任書》年度目標,層層分解任務,壓實責任,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與14個社區黨總支簽訂脫貧攻堅目標責任書,形成街道、社區、村級三級聯動抓落實的扶貧攻堅組織體系。三是帶頭規范管理。研究制定《街道關于產業扶貧項目及資產管理工作的實施辦法》,全面規范扶貧檔案項目管理、資金使用。2015年以來,共爭取上級專項扶貧資金1563余萬元,建設11個扶貧項目,11個項目今年收益189.48萬元,帶動貧困人口4612人次,按照差異化分配原則分配至貧困戶164.98萬元,24.5萬元用于村集體公益事業,項目收益覆蓋率達到 100%,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帶動1449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二)綜合施策,講求實效。一是抓精準施策。2020年以來,先后召開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及幫包責任人會議17次,組織制定項目扶貧、就業扶貧、電商扶貧和兜底扶貧等4大類600項到村到戶精準扶貧措施。其中,2020年爭取428萬元專項扶貧資金建設電商產業園扶貧項目,與樂村淘、供銷e家、朝耕社區團購等多家電商平臺簽訂電商扶貧合作書;落實貧困人口商業補充保險報銷912人次、危房改造233戶、旱廁改造623戶、辦理慢性病1271人次,辦理殘疾證54人,落實殘疾人政策186項,安裝自來水27戶。二是抓問題整改。根據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安排,成立了“街道自查評估”小組,制定了街道自查評估實施方案,抽調33人成立入戶自查評估工作組和4個工作專班,截止4月3日,769戶享受政策貧困戶,414戶不享受政策貧困戶已經自查評估完成;有序開展“雙到、雙提升”“遍訪核查”工作,發現問題1217個,已經全部整改完成。創新開展街道貧困戶家居環境提升工作激勵機制,以社區為單位建立以幫扶責任人、社區兩委、黨員服務隊為軸心的“三位一體”家居環境責任體系,定期集中清理轄區內所有貧困戶的家居環境衛生,使貧困戶居住環境做到“兩凈一美”。各村街每月開展家居環境衛生評比,對于活動開展好的貧困戶發放家居環境潔凈獎勵并掛家居環境潔凈流動紅旗。三是抓工作創新。精準施策,打造脫貧攻堅“3+”新模式。突出黨建引領,堅持產業帶動,加大行業扶貧,積極探索“黨建+扶貧、項目+扶貧、行業+扶貧”的工作機制,全力攻堅。四是抓機制建設。探索開展“5+5+N”扶貧長效機制,健全督導考核機制、社會行業服務機制、返貧預警機制、問題落實領導調度機制等5項機制;建立法律援助服務隊、教育輔導及心理咨詢服務隊、醫療健康服務隊、農業技術指導服務隊和黨員志愿服務隊等5支行業扶貧服務隊,完善扶貧機制,充實扶貧力量。目前,已有20余家企業和社會團體加入扶貧工作隊伍,企業簽約用工100余人次,5支行業扶貧服務隊為貧困群眾服務500余人次。

(三)以上率下,示范帶頭。一是帶頭開展遍訪。開展“三級書記”遍訪活動,將遍訪貧困對象與“遍訪核查”緊密結合,截止目前,已經完成731戶享受政策戶的核查,發現各類問題367件,全部建立問題臺賬并整改完成。二抓實作風建設。把2020年繼續作為扶貧領域作風建設深化年,進一步完善《街道幫包責任人管理制度》,充實督查考核辦工作力量,建立紀工委、督查考核辦、扶貧辦聯動聯辦機制,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從嚴治理突出問題。三是抓實整改落實。針對巡視巡察、審計調查、考核調研、暗訪督查發現的相關問題,親自進行部署研究,逐戶逐村進行分析,建立問題臺賬,細化整改措施,明確完成時限,落實責任到人,逐一銷號解決。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加強項目、收益管理及建立長效機制建設,突出項目帶動。進一步提高2021年扶貧產業項目的質量、規模和效益,加強2015年以來扶貧項目管護,確保所有項目收益率達到6%以上,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扶貧資金支持,確保各項扶貧政策落實到位,建立扶貧資金資產循環利用機制,完善扶貧項目收益分配管理辦法,確保貧困戶項目收益覆蓋率達到100%,嚴格履行項目運營和管護制度。突出項目扶貧帶動效應,利用項目建設運營提高貧困人口就業和增收能力。

(二)突出行業和社會扶貧政策落實,構筑政策保障。強化政策保障落實力度,實現行業部門信息共享,每季度召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議,對全街道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政策落實情況全面核查檢查,全面落實教育、健康、危房改造、社會保障等各類扶貧政策。

(三)強化貧困人口動態管理。繼續完善多維度貧困人口動態監測機制,對現行享受政策貧困人口、因災、因意外、因病等突發致貧家庭及時進行數據更新、建立及時幫扶臺賬并進行管理。對脫貧質量不穩定的貧困戶采取企業幫扶、項目收益傾斜、政策兜底保障等措施,確保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都實現脫貧穩定。

電商扶貧工作計劃范文第5篇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yett123456”為你整理了這篇經濟合作和商務局關于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和成效考核自查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經濟合作和商務局關于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和成效考核自查總結

為深入貫徹全省脫貧攻堅驗收考核工作部署會議精神,確保全區貧困對象實現穩定退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役,結合我局專項職能以及《雅安市雨城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做好2020年度貧困對象脫貧退出指標自查工作的通知》(雨脫領辦發〔2020〕26號)文件要求,我局總結如下:

一、2020年度目標任務

按照雨城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工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全區38個已退出貧困村、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3596戶、貧困人口11070人的鞏固提升目標任務,以消費扶貧、電商扶貧為抓手,以市場拓展三大活動為平臺,全力推進商務精準扶貧,推動農業升級、農村發展、農民增收。2020年繼續積極開展和參加相關消費扶貧活動;組織貧困村企業參加市場拓展“三大活動”及展會,組織企業參加貧困地區農特產品展銷活動,擴大貧困村農特產品銷售。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以市場拓展活動為抓手,推動消費提檔升級

持續推進“四川扶貧”公益品牌建設,鼓勵支持我區貧困村依托本地特色資源稟賦主動對接省內省外市場,建立長期穩定的供銷關系;動員區內企業積極參與消費扶貧。鼓勵企業、學校、機關事業單位等優先購買“四川扶貧”產品。做好協調服務工作,鼓勵“四川扶貧”產品企業與園區、酒店、旅游景區等合作共同設置“四川扶貧”產品展示區域。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我局以“惠民購物全川行”、“川貨全國行”活動為抓手,幫助企業拓展市場,推動雨城區產品走出去。2020年全年組織貧困地區5戶次以上企業參加活動和展會,1月至3月集中開展2020川貨新春大拜年活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共計100余家商家參與此類活動,促進消費達1500萬元,其中貧困戶參展20余次,涉及金額200萬元。組織了15余家(次)茶企參加川貨全國行站展銷活動;組織10余家企業報名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同時積極組織區內企業參加“川貨電商節暨電子商務發展峰會和四川省貧困地區農特產品展銷活動”。

(二)加強培訓,提供電商發展智力支撐

采取電商協會、電商企業與電商培訓機構三方合作方式,廣泛開展電子商務實際操作培訓;培育一批電商專業人才、農村帶頭人,幫助農民掌握和使用網上交易技能,提高農民的信息意識、應用能力。2020年依托雨城區服務業產業園區舉辦電商培訓人員25人次。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共計開展培訓5場次,培訓人員500余人次,其中培訓貧困村人200余人次。

(三)推進貧困地區企業和產品拓展市場

1.推進電商進農村,“農產品+互聯網”融合發展。深入開展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電子商務與當地產業緊密結合,過去主要以“工業品下鄉”為主,變為以“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并行的雙向流通。藏茶、紅心獼猴桃等農產品依靠電商加速上行成為發展的主動力。

2.建設本土平臺,龍頭電商不斷涌現。截至目前,雨城區網商總數共計2000余家,從事經貿的網商數量進一步增加,發展向好。“京東?雅安館”等本土平臺規模日益壯大,“易田”、“四川數字云倉科技產業發展限公司”等知名電商企業落戶雨城,帶動了當地傳統企業利用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

3.建設電商產業園,加快電子商務產業聚集發展。引進四川果嶺云倉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雨城區建設雅安生態電子商務產業園,推進集聚區提檔升級,為雨城區各企業提供公共服務、電商專業服務、咨詢和培訓服務,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協助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提升傳統企業產值。

(四)其他工作開展情況

1.積極協調疫情工作

今年疫情發生,舉國上下,同心協力,雨城區經商局作為抗疫的一員,承擔著酒店、旅館、商場超市、企業以及幫扶大院等疫情控制工作,任務繁重。為配合好全區疫情管控工作,區經商局全局上下勠力同心,深入小區張貼和發放疫情防控告知書,并入戶宣傳防疫政策,督促并協助各小區做好進出人員“問檢登”。同時多方籌措為“聯包幫”社區和大院采購了目前市場上緊缺的消毒藥水和電動噴霧器等消殺用品,由副局長楊汭嘉帶隊送到社區和大院居民手中,并指導群眾正確使用,贏得了大院居民好評。

除了幫扶大院和社區,我們還深入誠信超市、吉選超市、鳳凰超市、好立方購物廣場等各大商場超市、酒店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商場超市,我們排查了生活必需品米面糧油、蔬菜水果等物資供應情況以及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情況。在酒店旅館,我們詳細了解了旅客入住、工作人員佩戴口罩、經營場所定時消毒、醒目位置張貼疫情防控宣傳材料等防控措施開展情況。

2.風雨同舟,攜手度過洪災

8月18日,草壩鎮發生100年不遇洪水,洪災發生后,區經商局快速響應,全局動員,第一時間緊急向受災嚴重的地區運送應急救援物資,并盡可能抽派人手進行抗洪搶險。

三、目前存在問題

1.支撐電子商務產業發展體系不健全。一是基礎設施還有薄弱的地方,部分農村對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的了解不多,能真正利用互聯網的人較少,阻礙了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二是物流配送等受交通條件、網點布局等因素制約,觸角延伸不夠,偏遠山區無法實現直達;冷鏈物流發展欠缺,保鮮技術、儲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且成本較高。

2.傳統企業、專合組織對電子商務認識不足。一是傳統企業對互聯網認識不夠,對利用互聯網、電子商務技術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缺乏足夠的信心,創新動能不足;二是農村專業合作社對電子商務認知不夠,目前我區有農民專業合作社453家,不足10%涉足電子商務,大部分專業合作社注重抓生產,對營銷理念、營銷策略、品牌創建等缺乏足夠的意識,發展電商的思想還不夠解放,發展理念亟待進一步提高。

3.農產品標準化水平較低,品牌效應不夠。缺乏農產品龍頭骨干電商企業,農產品的生產、質量、包裝等標準化程度低,交易規則、溯源體系、理賠機制不健全,產品交易缺乏可量化的管理標準。

4.專業人才不能滿足需要。一是區內多數電商企業存在專業技術人才不足,招聘引進的電商企業關鍵技術人才受地域條件、環境條件、待遇條件等制約留不住人才;二是農村網站的建設和維護、信息采集和、市場行情分析和反饋等方面缺乏電子商務專業人員,影響了農業經營主體的快速發展。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1.強化政策引領,全面提升應用水平。大力宣傳國家、省、市對電子商務發展的扶持政策,貫徹落實《雅安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雅安市“十三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深入實施“全企入網、全民觸網、電商示范、電商扶貧”工程。鼓勵電子商務企業不斷開展商業模式、技術應用和產品服務創新。鼓勵企業利用互聯網逆向整合各類生產要素資源,按照消費需求打造個性化產品。拓展電子商務服務領域,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宜市| 德惠市| 保康县| 寻乌县| 北安市| 竹山县| 通道| 庐江县| 务川| 五莲县| 库尔勒市| 丰镇市| 涟水县| 罗山县| 洪江市| 镇康县| 天气| 河西区| 磴口县| 星座| 获嘉县| 吉安县| 上饶县| 南乐县| 涟水县| 教育| 黎平县| 贺州市| 冷水江市| 永修县| 鄂托克旗| 昔阳县| 江华| 都江堰市| 清新县| 宁德市| 盖州市| 泊头市| 布尔津县| 广东省| 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