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提高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和醫務人員的職業健康,充分發揮廣大醫務人員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按照國家《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管理辦法》、《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的要求,制定我單位2019年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計劃:
一、培訓對象
1、全院各級各類醫務人員、工作人員
2、新進人員
二、培訓內容與授課科室
根據培訓對象選擇下列相關內容進行培訓。1、手衛生制度;2、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3、醫療廢物管理規范;4、職業暴露與防護知識;5、醫院感染防控基礎知識;6、抗生素的使用;7、醫院感染相關衛生標準;8、根據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各項政策和傳染病疫情,隨時進行專項培訓;9、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和重點科室人員參加 上級主管部門醫院感染管理專業委員會和相關專業委員會組織的相關培訓。
三、培訓方式方法
采用大課集中培訓和小范圍專項培訓相結合的方法。以多媒體課件授課為主。
四、培訓時間
集中培訓時間預計安排在4、11月,專項培訓根據具體安排隨時進行。
五、培訓組織者
辦公室。
方法:選擇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進行治療312例精神病患者作為臨床觀察對象,將全部病患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6例,分別給予5項院內感染特別控制管理措施和常規的感染管理措施。實施后,對照比較兩組患者的院內感染檢測指標,對觀察組的特別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進行科學的評估。調查期為3個月。
結果:觀察組總感染率為16.67%;對照組總感染率為33.33%,兩組的感染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本組5項特別管理措施抗感染率效果顯著,而且滿意率優良,是降低精神病醫院院內感染率的有效管理措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精神病院院內感染感染率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65-02
院內感染主要指病人在醫院內接觸到感染源從而導致感染的事件。對院內感染的管理是目前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1,2]。在精神病醫院里,病人數量較多、病情復雜易復發,住院條件較擁擠,而且病程長,部分需要長期住在醫院里,特別是“三無”流浪精神病人多合并營養不良的狀況,因此病患獲得感染的概率比較高。本文選擇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進行治療312例精神病患者作為臨床觀察對象,對感染病因進行調查統計,并提出有效降低感染率的管理辦法?,F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進行治療312例精神病患者作為臨床觀察對象,主要來自4個病區的長期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34例,年齡14.5~67歲,平均46.7歲。將全部病患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6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選定了觀察對象之后,在2010年6月開始對觀察組統一施行5項院內感染特別控制管理措施,對照組給予常規的感染管理措施。實施后,對照比較兩組患者的院內感染檢測指標,并對觀察組的特別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進行科學的評估。
1.2.2精神科醫院抗感染特別管理方法。①病區醫護人員要熟悉本院的感染管理制度。領導和專門的管理人員要樹立重視院內感染管理的觀念,經常組織學習或者培訓了解新的預防感染、控制感染的方法,并且建立感染管理的激勵制度,實行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雙重機制,提升醫護人員的感染控制意識和責任感,有助于從源頭上遏制感染的發生。②在每個病區設置都設立一個專門的傳染病隔離病室。每當本病區的患者發生感染征兆或者感染癥狀時,例如;高燒、嘔吐腹瀉等,馬上轉入隔離病室,進行相應治療和隔離,以免感染擴散,感染消除后才送返原病室。③增強醫護人員的抗感染??浦R,可以通過專家講座、實踐培訓、觀摩等方式途徑進行??垢腥緦?浦R的學習主要包括:預防感染的專業指導,例如飯前便后或者服藥前指導病患要洗手,病患洗手后要統一檢查,對于洗手不合格的病患指導、監督其再進行一次;熟悉精神病科的藥學知識,例如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氯氮平會導致血球數量減少等副作用,長期服用會降低病患的免疫力,因此要加強服用氯氮平病患的血常規檢測,每周至少進行一次;當病患出現感染特征時,除了加強精神病藥物不良反應的觀測,也要合理利用抗生素。尤其是在確診感染后,對病患的感染原因和藥敏試驗選用藥物,緊密觀測其用藥后的反應,出現異常,及時停止和更換藥物,這能夠大大提高抗感染的作用。④對病患的水杯、餐具、毛巾、水桶等生活用品進行統一的管理,并做好標記,確保專人專用,使用后均要進行統一消毒。此外,對于病房的環境,也要保持干凈和無菌,每個月進行一次全面消毒滅菌,使用2%強化戊二醛消毒液擦拭門窗和桌子,堅持每天進行紫外線空氣消毒,每次紫外線照射30~60min,實現定時、定量、定質地消毒。⑤對于老年患者或者行動不便的患者,保持其皮膚體表的干凈干燥是預防感染的重要措施。具體的管理辦法有:鼓勵并協助變換經常翻身或者在床上活動肢體,以防止身體局部被壓迫過久而產生褥瘡等。
1.3統計學處理。本研究中所有數據均是使用用SPSS13.0的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是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則采用t進行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院內感染率比較。經過為期3個月的觀察研究,觀察組尿路感染5例,上呼吸道感染11例、肺部6例、其他4例,總感染率為16.67%;對照組不合理應用抗生素8例,尿路感染13例,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各11例,其他9例,總感染率為33.33%,兩組的感染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滿意率比較。經過訪談病患或其家屬等形式的調查,觀察組對感染護理的滿意率為82.05%(128/156),對照組為62.18%(97/156),即患者對觀察組的特別管理辦法滿意程度較高,兩組的滿意程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在精神病醫院里,環境比較封閉,病人數量較多、病情復雜易復發,而且病程長,需要長期住在醫院里,同時病人活動減少,營養體質情況較差,年齡較大的病人多合并軀體疾病情況,一旦某個病人出現感染,比較容易在病區內擴散,或者影響到更大的范圍。因此病患獲得感染的概率也比較高。因此,隔離感染源是一個很有效的預防辦法。在觀察組運用的5項院內感染特別控制管理辦法中,所提及的在每個病區設置都設立一個專門的傳染病室,這就解決了隔離及繼續進行治療的問題。
根據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在感染率與滿意率方面,觀察組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這表明,精神病醫院加強實施5項院內感染特別管理措施,能夠有效降低院內感染率,同時也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肯定,是值得推廣應用的院內感染管理辦法。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保潔工人 管理 醫院感染
1、導致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
1.1人員素質低 保潔人員大多數來自貧困的農村, 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基本素質差,流動性大等特點,在管理上存在著定的困難。
1.2缺乏衛生知識 由于保潔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對醫學知識及醫院感染知識不了解,不理解醫院感染的重要性,常常按照自己的習慣工作。
1.3自我防護能力差 保潔人員多數是臨時招聘人員,他們的年齡結構偏大,接受新知識能力差,衛生習慣差,不了解消毒、隔離的概念,接觸感染性廢物時不戴手套,戴手套時接觸清潔物品,造成直接污染,戴口罩前不洗手,針刺后不正確處理,自我防護能力差,造成自身危害及醫院感染的發生。
2、管理措施
2.1提高保潔人員的基本素質 醫院應該系統的、有計劃、有規范的對保潔人員進行教育,深入淺出的對保潔人員進行衛生教育,使保潔人員從根本上提高認識醫院感染的重要性,自發的提高醫院感染認識。
2.2加強醫院感染知識培訓 加強保潔人員醫院感染的知識培訓,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環節,醫院感控科定期對保潔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強化手衛生教育,對消毒液的配制、拖布的懸掛、六部洗手等項目進行現場指導,針對保潔人員流動性大的特點,對新來的保潔人員首先進行崗前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對相關知識進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2.3健全工作規章制度 認真學習和掌握《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范》、《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完善保潔人員工作流程。
2.4 加強監督考核管理 科室建立感控小組,及時對保潔人員監督管理,每周對本科進行自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指導,醫院感控科每月對保潔人員進行監督考核,檢查消毒登記及醫療廢物處理情況。
3.討論
醫院感染控制是一項綜合性的管理,它不僅需要醫護人員的參與,更需要保潔人員的關注,因為保潔人員是醫院內特殊的群體,他(她)們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更沒有自身防護意識,卻與醫護人員一樣接觸血液、體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感染性物質,如管理不善極可能成為傳染病的傳播媒介,對保潔人員進行全面培訓,集中管理,全面提高保潔人員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嚴格有效的管理,不僅給醫院帶來清潔舒適的工作環境,更成為醫護人員控制醫院交叉感染,降低醫院感染率的得力助手。[2]
參 考 文 獻
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根據醫院質量管理的要求,健全了三級醫療質量控制體系,制定醫療質量持續改進方案。加強對臨床科室、醫技科室、藥學部門的質量管理、評價和監督工作,提出改進意見。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病案、藥事、感染、輸血等管理組織及其工作制度,明確職責,定期組織活動,開展工作,全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認真抓好醫教工作。實行繼續教育學分制度,組織業務人員學習《黑龍江省衛生廳關于加強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黑龍江省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申報、認可辦法》、《黑龍江省繼續醫學教育學分授予與管理辦法》及《黑龍江省繼續醫學教育學分審驗管理辦法》等法規及知識,開展自學、專題講座、大查房、崗位練兵等技能培訓,上半年組織了12次業務和法規學習,并安排1次筆試,使全院繼續教育普及率達到95%以上,通過學習使業務人員鞏固了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了解國內外醫療技術的新知識、新進展,開闊了眼界,業務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在制度建設中,要求以科室為單位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尤其是核心制度的落實,如:首診負責制、三級醫師查房制度、會診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病歷書寫規范等制度的落實,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督導檢查。
在梯隊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醫務科積極配合院領導選拔年富力強、德才兼備的衛生技術人員8人到上級醫院進修或短期學習培訓。
定期深入社區服務站,加強管理,督促檢查健康檔案及社區六大任務的完成情況,提高了診療水平和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水平,使初級衛生保健深入居民生活。
加強疾病控制,按照規定嚴格出生醫學證明的簽發、死亡證明的簽發、診斷證明的出具。網絡直報傳染病和死亡報告,為醫院的規范化管理做出了貢獻。
[關鍵詞] 醫療廢物管理;醫院感染;控制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7210(2009)03(c)-120-02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1-2]。醫療廢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傳播疾病[3]。為規范對醫療廢物的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療廢物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國務院和衛生部先后頒布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使醫療廢物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我院在醫療廢物管理方面高度重視,積極主動,具體做法如下:
1 成立組織,建章立制
依據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規定,以及上級行政部門的要求,我院建立了由法人為第一責任人,由業務分管院長、醫務科、護理部、感染管理科及主要臨床、醫技科室主任組成的醫院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由分管院長任組長,并相繼制訂了醫療廢物管理制度、醫療廢物處置消毒隔離制度、醫療廢物管理登記制度、職業安全防護具體措施、醫療廢物院內轉運程序、醫療廢物應急預案、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制度等,使醫療廢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2 加強培訓,提高業務素質
2.1 醫護人員的培訓
為規范醫療廢物的管理,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對全院職工進行醫療廢物相關知識的培訓,如《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學習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場所要求及處置過程中的安全防護知識,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的緊急處理措施等,積極宣傳醫療廢物的危害及相關法律、法規,努力提高全體工作人員對醫療廢物危害的認識,使他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醫療廢物的管理和處置工作[4-6],并將此項培訓列入新職工崗前培訓的常規內容,我們還把培訓內容以院感通訊的形式下發到全院各科室,利用業務學習時間進行再學習,進一步強化意識。
2.2 保潔人員的培訓
大部分保潔人員文化水平低,不懂得醫院感染的知識,對醫療廢物的危害性不了解,必須注重和加大培訓和考核力度。定期組織學習醫院感染知識、醫療廢物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醫療廢物的危害性,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明確醫療廢物規范化管理的重要性,要求他們熟練掌握和熟記醫療廢物的收集、分類、包裝、運送、貯存、處置等過程中的各項規定要求,指派專人對保潔人員的工作進行示范指導,并對每日醫療廢物管理進行檢查監督,嚴格做到醫療垃圾分類放置,及時清運。在培訓之后,每月對保潔員進行一次醫療廢物管理的法律法規、各項規章制度、醫療廢物管理流程的考試,并將考核的結果記錄在案,與經濟效益掛鉤,使醫療廢物的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措施得力、監管到位、獎罰分明。
3 加強管理,狠抓落實
3.1 分類管理
按《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實行醫療廢物分類管理。首先,生活垃圾要與醫療廢物分別放置在不同顏色的塑料袋內,不得將醫療廢物混裝生活垃圾中。醫療廢物按感染性、損傷性、化學性、病理性和藥物性5類分別處理,并放在指定污染區內。損傷性廢物應放在防刺破、防滲漏的黃色專用銳器盒內;感染性廢物放在有醫療廢物專用標識的黃色包裝袋內,嚴密封口,注明科室、時間、廢物種類等;化學性廢物應交由專門的機構處理;廢棄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藥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
3.2 嚴格交接班登記
暫存處專職人員應攜帶醫療廢物登記本與科室人員進行登記。登記時應如實記錄廢物來源、種類、數量或重量、交接時間、處置方法等并有雙方簽名,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
3.3 職業安全防護
凡從事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人員均存在被感染的危險,應嚴格執行正確操作規程。專職人員必須做好個人防護,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橡膠手套、防水圍裙、防護眼鏡、雨鞋等;上崗前體檢,建立專職人員健康檔案,同時進行乙肝疫苗注射等免疫接種。
3.4 暫存地管理
專職人員每天運送醫療廢物后,在貯存地對運送工具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后備用,集中貯存地的收集箱、地面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沖洗,貯存地有明顯的醫療廢物警示標識和“禁止吸煙、飲食”的警示標識,并有防蠅的紗窗,平時由專職人員上鎖封閉,嚴防兒童及拾荒人員進入。
4 加強監督檢查
為了使醫療廢物管理真正落到實處,醫院將醫療廢物管理納入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檢查的范圍,由醫院感染科每月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的方式,對全院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貯存、處置、登記等情況及安全防護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檢查,發現有違規現象將給予扣分,與科室績效考核掛鉤。通過檢查、考核、發現問題及時溝通、協調、整改,確保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順利實施,有效地避免了由此引發的醫院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S].2003:6-7.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S].2003:10-11.
[3]周海波,周海鷗.醫療廢棄物的處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6):194.
[4]馬建雄,吉水.農村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現狀[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13):131.
[5]肖西平,張建莉,黃利虹,等.加強醫療廢物管理的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8):91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