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院創先爭優活動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全村轄區內共有住戶多戶,村婦代會“創先爭優”活動總結村位于市北城鄉結合部。人口多人,其中本村農業戶數戶,農業人口人,婦女人,全村共有黨員人,婦女黨員人。全村有個村民小組,一個老年協會組織。
村婦代會依照市婦聯的統一安排安排,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以“創先爭優做表率,科學發展促和諧”為主題,以“優化經濟環境,加快新農村建設,爭做‘五好、五帶頭’為載體,促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確保了創先爭優活動扎實開展、順利推進。
一、圍繞提升活動認識。
及時制定下發了村婦代會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方案,一是制定活動方案。依照突出特色、注重實效、有序推進的原則。對活動的指導思想、目標要求、實施內容、方法方法等作了具體布置,切實增強了活動的針對性、指導性和操作性。
成立了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二是成立組織機構。依照上級要求。下設辦公室,并明確了具體辦事人員,為活動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證。
二、圍繞增強活動效果。
村婦代會與市醫院、市腫瘤醫院聯合,一是開展免費為農村婦女健康檢查。多次組織全村婦女進行免費的婦科檢查及全身健康體檢,并提供優惠的治療政策,目前,全村已組織近兩百名農村婦女參與了免費體檢。
采取發放資料、設立宣傳版面等形式,二是配合計生部門針對育齡婦女。廣大婦女中開展孕前及孕期婦女知識宣傳教育。
加大對貧困婦女及貧困學生的救助力度,三是開展愛心慰問活動。村婦代會繼續關注弱勢群體。春節、三八”婦女節、六一”兒童節及老年節期間走訪慰問了貧困婦女及貧困兒童,為她送去關懷和溫暖。
學生會學習部門工作總結
工作以“新”拉開序幕。隨著大一新生逐漸熟悉了新環境,系學生會的招新工作也拉開了。為了公平公正公開地選拔有意進入學習部工作的人,我們開了一個“招聘會”。首先由各位同學進行演講,包括自我介紹,對學習部的認識和了解,對以后工作的計劃和意見等等。然后由學習部的部長和副部隨機提問,考察各位應選人的應變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經過集體商議,選出了幾位作為學習部的新人。新學年的學習部也就隨之形成了。相應的安排和分配都已策劃好。于是,學習部的工作就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不久,第一個考驗就到了。制作系舉辦了“文化體育藝術節”。這對我們學習部來說是件意義重大的事。所以,每個學員都認真貫徹下達的精神。于是,我們部舉辦了一個“金頭腦知識風暴大賽”。本次大賽的目的在于培養和提高同學們的專業知識,其涉及方面包括多個領域多方面的知識。并在比賽中培養同學們的獨立學習,自主競爭的精神。通過競賽提高學習興趣,增長知識,培養科技創新的精神.增強實踐的意識和能力。
競賽內容是關于知識的各個方面的。順利開展了初賽,復賽,從中篩選出了更加優秀的選手進行決賽。
在比賽前,我們作了詳細周密的策劃。在比賽前多次開會討論比賽細節及與比賽相關的內容。對于工作的各個細節方面均落實到位。比如比賽的設備,比賽流程,比賽形式,記分員,計時員,評委的安排以及現場互動等等。相信經過一次次的活動之后,我們部的所有成員都能夠從工作中得到鍛煉,提高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這個活動提高了我們部新來的部員的熱情,也給他們積累了經驗,鍛煉了他們處理工作的能力。這次活動整體來說舉辦得十分順利,但由于是第一次舉辦活動,還存在著經驗上的不足和工作上的缺陷。
比如:1.第一場初賽的時候由于參賽班級多達13個班,現場比較擁擠,吵鬧。2.在比賽中出現話筒、投影儀等設備故障等。3.比賽搶答題環節中由于沒有搶答器材,一定程度上會出現兩個班同時搶答的問題存在,不容易精確的判斷出哪個班首先搶到。4.在比賽中出現重題現象。
同時在這次比賽中也有個別班級不配合的現象,有個別班級要求主動棄權,在多次勸導溝通中,才同意參賽!決賽中由于比賽時間和“成功大學”培訓時間沖突,導致嘉賓不能參與活動。
優點是我們要繼承的,希望我們這個團體能時刻充滿創新的活力。我們將不斷改善我們不足的地方,不斷吸取經驗教訓,總結經驗,反省自己。希望在下次活動中能克服不足。總的來說:我們選手個個展現出了自己的風采,現場的觀眾也積極參與到了活動中來,現場秩序也還可以,總的來說本次活動還是比較成功的,并且圓滿落下了帷幕。
最后,談談在這一學期中的感想。一個團體的靈魂在于創新,本質在于團結。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把活動辦好,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團體的力量是無限的,要充分發揮團體協作精神才能走的長久。本次活動讓我們認識到了:團結和知識一樣重要。我們學習部也會再接再厲,在今后的時間中能更好的服務大家,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擴展閱讀篇:
工作總結寫法
總結的標題
總結的標題分為單標題和雙標題兩種。單標題又可分為公文式標題和文章式標題。公文式標題:“單位名稱”+“時限”+“總結內容”+“文稱”。如標題下文或末有單位署名,標題可省略單位名稱等。文章式標題一般是直接標明總結的基本觀點,常用于專題總結。雙標題是同時使用上述兩種標題,一般正題用文章式標題;副題采用公文式標題,補充說明單位、時限、內容等。
總結的標題最常見的是由單位名稱、時間、主要內容、文種組成,如《××市財政局1999年工作總結》、《××廠2000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有的總結標題中不出現單位名稱,如《創先爭優活動總結》、《1999年教學工作總結》。
有的總結標題只是內容的概括,并不標明“總結”字樣,但一看內容就知道是總結,如《一年來的談判及前途》等。
還有的總結采用雙標題。正標題點明文章的主旨或重心,副標題具體說明文章的內容和文種,如《構建農民進入市場的新機制——運城麥棉產區發展農村經濟的實踐與總結》、《加強 醫德修養樹立醫療新風——南方醫院惠僑科精神文明建設的經驗》。
[關鍵詞] 桂西地區;基層衛生人才;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12(c)-0159-03
我校地處廣西、云南、貴州三省交界處,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學校高度重視桂西地區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現狀,筆者及課題組成員通過深入百色周邊鄉鎮衛生院調研,通過調研情況看桂西地區基層衛生人才不足現狀極為嚴重。基層衛生人才嚴重缺乏,尤其是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普遍存在學歷低、職稱低、能力低的“三低”現象,甚至有部分工作人員是以前部隊轉業到地方的安置人員,無醫學背景,這嚴重影響衛生院開展醫療衛生工作的功能,很多患者只好送往大醫院,造成家庭經濟負擔較重。很多患者選擇“拖”而錯過救治良機。本文對桂西地區基層衛生服務人才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辦法。
1 桂西地區基層衛生人才現狀
目前桂西地區醫療衛生人才分布狀況是城鄉兩極分化十分突出,一方面,地市級醫療衛機構集中了大量的高學歷、高職稱的衛生人才,另一方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人才又十分短缺。課題組成員通過對百色周邊鄉鎮衛生院走訪調研。所得數據顯示鄉鎮衛生院有醫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僅占2.92%;大專學歷的也只占24.58%;絕大多數是中專學歷和無醫學學歷者,在所有調查衛生院中取得中級職稱僅為14.2%。這些數據令人堪憂,因此基層醫療機構人員存在著巨大缺口。其次,基層衛生院的醫療設備購置不到位,基礎設施差,醫院管理、運營制度不完善。最后,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工作者個人職業發展前景狹小,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業的醫務人員由于業務受限,理論交流不足從而導致個人業務水平無法提高,在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通過率也是非常低,在本文調研的基層醫院中,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僅占醫院總職工數的30%左右,另外由于基層醫療隊伍很多是大專和中專學歷,受制于文化水平和工作環境,很多基層醫生甚至連考助理執業醫師都感到困難。很多醫生都是處于無證行醫的尷尬境地。
2 原因分析
我校是地處廣西、云南、貴州三省交匯處的唯一一所高等醫科院校,擔負著為老、少、邊、山、窮地區培養和輸送醫學人才的任務,學校多年以來秉承“大醫精誠”校訓,把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級應用型醫學人才作為學校的辦學目標。至今學校已經為百色及周邊地區培養了三萬多名醫學人才,有效地緩解了桂、滇、黔三省交界處缺醫少藥的狀況。但是由于基層基本醫療設備缺乏,不利于個人職業發展;而且基層生活環境與城市差巨較大,工資收入、社會保障等遠遠低于城市醫療衛生單位工作人員。因此很多醫科院校畢業生不會選擇到基層就業,極少部分畢業生到基層就業也是出于就業競爭壓力,他們只是把在基層就業作為過渡期,一旦找到更好的單位就會辭職,另外,雖然政策有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傾斜,但還是不能徹底改善當前醫療資源的配置不均問題。政府用于醫療衛生行業的資金大部分還是流向“三甲”大醫院,造成很多基層醫療機構資金缺乏,連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設備都很難配備齊全。由于工資福利待遇、職業發展前景、社會地位落差大等種種現實原因,很多醫科院校畢業學生不愿意到基層就業。對我校近3年臨床專業學生就業情況進行統計發現,在市級醫療衛生機構就業學生占畢業生總人數13%左右,在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就業的學生占67%左右,而在鄉鎮衛生院就業的學生僅占1.1%左右。可見到基層就業人數極少,但現實的情況是基層對衛生人才有極大的需求空間,一些基層衛生院連續幾年到我校招聘畢業生,但往往都是應聘者寥寥,根本沒能招聘到畢業生[1]。另一方面基層醫療衛生人才流失也非常嚴重。很多在基層地區是醫務骨干,工作非常優秀,但總覺得個人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實現,于是有的想辦法調動到上級醫院,甚至有的自己開診所。這樣直接導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技術長期上不去,也導致了群眾不相信基層醫院救治水平,但到大醫院救治成本高,群眾往往病情嚴重時候才住院治療,耽誤了寶貴的救治時機。
3 解決對策
3.1 加強政策導向,開展訂單式培養,強化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國家發改委、衛生部、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從2010年起,連續3年在高等醫學院校開展免費醫學生培養工作,力爭到2015年基層醫療衛生人員達到387萬人,其中全科醫師達到18萬人;到2020年,基層醫療衛生人員達到462萬人,其中全科醫師達到30萬人以上。開展免費醫學教育,通過政府投入,減少醫學生教育成本,在學生入學前和地方衛生局簽訂服務協議,學生畢業后回到當地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工作,這是解決基層衛生人才切實可行的途徑之一,對推進基層衛生事業發展,提高基層醫療服務層次具有重大意義[2-3]。另外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穩定還必須有相關后續政策法規完善,必須要在崗位編制、工資福利、職稱評聘、社會保障給予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充分保障。2009年年底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鄉鎮衛生院管理辦法》也給廣西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提供了歷史性發展機遇,并按衛生部等六部委頒發的文件精神,于2010啟動了定向免費為基層培養全科醫生的試點工作,我校在2010年招收了第一批為基層定向培養的全科醫學專業學生,這批學生錄取時已經和當地縣衛生局簽訂協議,畢業后回到當地縣的鄉鎮醫院工作6年,他們在校就讀的學費及住宿費均由財政撥付,每年按在校10個月計算,每月補助生活費250元,這樣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投入,從填報志愿情況看,遠遠超過了政府預定的名額,可見這項政策還是切實可行的。
3.2 完善相關政策配套,讓醫學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針對當前醫學畢業生“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問題,政府要解決基層衛生人才不足和流失問題必須要建立健全基層衛生機構吸引、穩定人才的長效機制,加強基層衛生機構的工作與生活設施建設,完善新醫改背景下農村基層衛生人才配套政策,充分發揮相關政策的激勵作用,是建設好農村衛生人才隊伍的重要保障[4]。比如對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編制問題、工資福利問題、職稱評聘問題、個人學歷及業務提高問題等相關政策要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充分執行上級部門頒發的關于大學生到基層服務的相關政策基礎上也相應地出臺了一些政策,2010年自治區人社廳、財政廳《關于我區“三支一扶”大學生服務期間參加社會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桂人社發[2010]169號);2011年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自治區人社廳等八部門頒發了《高校畢業生到廣西農村基層支農、支教和扶貧工作管理辦法》(桂人社發[2011]80號)。
在編制問題上,自治區結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編制使用管理,規定在基層衛生機構綜合改革中預留10%左右的編制用于招聘符合崗位需求和招聘條件的醫學院校畢業生。此外,在縣、市級醫療衛生單位選聘人才時,對具有基層工作經歷的醫學高校畢業生,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空出崗位,應優先用于聘用安排特崗全科醫生;充分考慮基層是否“用得上”這一大學生普遍關注問題,近年各級政府加大對基層投入,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僅2008~2011年中央和地方財政累計投入47 523萬元,新增業務用房432 004平方米,2011年全區鄉鎮衛生院床位數達到45 526張,比2008年增長33.87%,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面貌煥然一新。自2009年年起,中央財政投入2.45億為全區鄉鎮衛生院配備高頻X線機、B超、呼吸機、離心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麻醉機、救護車等一批基本設備,提升開展常見病、多發病及一些急、危、重疾病的診療和救治水平。2011年廣西衛生統計提要顯示,我區鄉鎮衛生院住院人數占全區各類醫療機構總人數的42.26%,門急診人數占全區各類醫療機構門急診人次的26.1%。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實到位,鄉鎮醫院的門急診和住院比例將進一步提高。醫學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將大有用武之地,能充分發揮其專業技術水平;努力改善基層衛生人員待遇,自治區財政對基層編制內的醫務人員按每年每人6 000元進行基本工資補助,實行“托底不限高”的績效工資激勵機制,并建立了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五險”制度,據統計,2011年全區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的工資福利收入28 570.07元,比2009年增長19.7%,此外各級財政從2012年起將用4年時間在鄉鎮衛生院建設公共租賃住房26 000套,逐步解決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住宿難問題。對到國家級28個貧困縣鄉鎮衛生院工作的大學生實行學費(按每學年最高不超過6 000元計算)代償;對在基層服務的高等醫學院校畢業生的職稱評聘實行政策傾斜,例如對服務基層大學生實行提前轉正定職政策,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計算機能力考試實行“雙免”政策,利用中央專項資金,加大對基層醫務人員培訓,提高鄉鎮衛生技術人員服務能力和水平,對到基層就業的大學生,服務期滿2年的參加公務員考試、研究生考試給予優惠政策支持(李康2012年5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與醫學生的使命”形勢報告會講話)。
3.3 大力發展成人教育,提高基層衛生人員學歷層次
桂西地區區是廣西省經濟欠發達地區,受地方經濟制約,基層醫療衛生從業人員普遍存在學歷層次低,業務水平低的情況。因此,通過提高學歷層次來提升業務水平,是促進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醫學成人學歷教育,是現有衛生人才實現學歷提升的有效途徑[5]。為此,我校積極舉辦醫學類成人高等學歷教育,這是解決桂西基層衛生單位在職人員學歷層次低、提高醫療業務水平的有效途徑。據統計,在我校參加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學生,80%以上是來自鄉鎮基層衛生單位的醫務人員。多年來我校在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專業設置、招生管理、學籍管理、教務管理、學生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解決了部分基層衛生單位醫務人員的學歷情況。
3.4 開展結對共建,促進基層衛生事業發展
廣西省從2009年12月開始“結對共建、創先爭優活動”,自治區政府精心組織69個區直單位分別與轄區內各村、社區建立結對共建關系,扎實開展“城鄉互聯、結對共建”活動。3年來,區委高度重視“城鄉互聯、結對共建”活動,緊緊圍繞“一年打基礎、二年見成效、三年大發展”總體目標,牢牢把握“隊伍為基石、發展為基礎、民生為基本”的基本原則,聚合力、聚財力、聚智力,不斷豐富和拓展結對共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績(歐陽坤松于2012年4月在全區“城鄉互聯、結對共建”活動總結表彰大會的講話)。通過結隊共建,加強城市醫療衛生單位以結隊共建為橋梁,積極與縣鄉醫療機構開展技術共建的對口支援工作,利用大醫院資金、設備、技術優勢,開展給基層送醫、送藥、送設備三下鄉活動,與基層衛生單位締結為技術共建合作單位,定期選派資深專家教授到基層開展技術指導、教學、查房活動,免費接收各縣鄉醫療衛生骨干到市級大醫院進修培訓,免費面向基層舉辦基層衛生技術人員(村醫)培訓班,可有效推動基層衛生事業發展。
4 結語
桂西地區地處廣西、云南、貴州三省交界處,有其民族地區特殊地理位置和民族性,由于長期處于經濟發展滯后狀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直處于缺醫少藥狀態。如何改變民族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現狀是事關人民大眾衛生健康的頭等大事,事關民族穩定、社會和諧大局。作為決策者應該認真貫徹落實政策,真正解決基層就業的高等醫學院校畢業生個人發展、社會福利等問題,讓畢業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并利用目前的“爭先創優”活動,積極部署城鄉醫療衛生單位“結隊共建”可推動基層衛生事業發展。我校作為地處桂西老的醫科院校,學校要充分利用現行政策,調整辦學層次,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培養一批能服務基層的高素質、應用型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 肖剛,廖贊勇,陶肖云,等.民族醫學院校醫學本科畢業生畢業生就業現狀與對策[J].時代教育,2012,(2):92-93.
[2] 杜仕林,賴長宏.我國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制度建設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論壇,2009,19(5):55-60.
[3] 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Z].衛人發2011年15號文件.
[4] 羅萍.廣西農村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現狀與戰略思考[J].學術論壇,2010, 33(11):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