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上半年農業工作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 20__年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抗旱救災
我省自去年8月份以來,雨水就很少。為了做好全鄉抗大旱、保民生、促生產的各項工作,我中心人員全部抽調出到村委會駐扎,每天投入到抗旱救災中,積極動員職工捐資捐款1800元,單位也從經費中拿出1000元,投入到抗旱中。同時加強護林防火宣傳工作和兩委換屆選舉。
(二) 大春糧食生產
由于受嚴重干旱影響,部分雷響田無法栽水稻,我中心積極動員群眾進行水改旱種植,讓水田損失旱地補上。今年共落實大春糧食生產面積2.94萬畝,其中:水稻0.5萬畝;玉米2.09萬畝;其它雜糧 0.1萬畝,目前,各種作物已進入中耕管理時期,長勢良好,豐收在望。
(三) 經濟作物種植
生姜、綠谷是我鄉的傳統經濟作物,今年種植生姜2.5萬畝,比去年2.0萬畝增0.5萬畝,增25%;種植中藥材(含綠谷)1.8萬畝,比去年1.7萬畝增0.1萬畝,增5.9%。
(三)新品種、新技術推廣
(1)引進石屏縣火龍果50畝在我鄉示范種植
為了尋找新的增收亮點,我鄉領導和站所主任經過考察和分析,引進適合我鄉發展的火龍果來種植。種植田塊選在交通便利,陽光充足、排水性能好的砂壤坡地,采用柱式栽培。目前已經栽植,進入中耕管理。
(2)500畝反季蔬菜喜獲豐收
近幾年來在我中心努力下,多個蔬菜品種試驗種植成功,農民由被動變主動,積極地去種植。反季蔬菜四季豆、辣椒、茄子、黃瓜,小瓜,都栽種成功,由于干旱,市場行情較好,農民喜獲豐收。
(3)測土配方施肥
今年縣農業局土肥站,對我鄉測土配方施肥給予重視,在全鄉要求去土樣31個點,其中常規觀測土樣3個,這三個點每年都要在施肥前、施肥后進行采樣、記錄觀測。
(四) 做好農函大辦班培訓工作
今年鄉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實際,目前已舉辦2個農函大培訓班。其中1個蔬菜班,1個生姜班。4月初已正式開課,目前為止,共培訓農民24期,共計1200多人,共發放教材200多本。主要是蔬菜種植和生姜種植為主的教科書。真正做到科技進村,以科技發展農村經濟。
(五)做好農村勞務產業培訓及陽光工程
積極下村組織外出務工農民培訓,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150人,引導性培訓124人,實用技術培訓300人,發放《進城務工教育讀本》300本,共培訓人員500人次,印發資料1000份。
(六) 病蟲害防治
由于持續干旱容易誘發“兩遷”害蟲的發生和危害,水稻移栽節令拖拉,大量害蟲降落在早在田塊繁殖危害。進入6月以后持續降雨,田間水量過于飽和,容易誘發水稻稻瘟病、玉米葉斑病的發生。我中心安排專人負責進行田間定點調查,及時準確掌握病蟲發生第一手資料,至今已發放技術資料三期,到組資料三期,張貼資料500余份,為打贏這場病蟲害防治戰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 存在問題
一是農業基礎脆弱,二是資金投入不足,三是農業信息化水平低,四是農民群眾思想普遍較落后,思想不夠解放,對新科技,新技術推廣難以接受,五是農民普遍存在依懶思想,什么事都需農科人員自己動手,導致工作難以進展。
三 下半年工作打算
(1)認真貫徹落實,縣、鄉農業工作精神,加強自身管理,提高自身素質,認真學習業務水平,做好全鄉農業科技工作。
(2)積極做好大春中耕管理,測產,病蟲害防治工作。
(3)做好試驗示范基地工作。
一、農業處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一)認真落實惠農政策促進廣大農民增收
一是做好水稻良種補貼工作。XX年我市計劃推廣水稻良種補貼面積94萬畝,其中:沭陽縣35萬畝、泗陽縣9萬畝、泗洪縣30萬畝、宿豫縣10萬畝、宿城區10萬畝。目前,省水稻良種補貼資金752萬元已下達我市,全市已推廣水稻良種297萬公斤,推廣94萬畝,涉及84個鄉鎮,受益農戶達47.5萬戶。
二是做好農機具購置補貼工作。XX年我市各類型農機具推廣購置補貼計劃81296臺,其中:步進式水稻插秧機800臺、育種播種機4臺、油菜播種機250臺、高性能聯合收割機120臺、稻麥秸稈檢拾打捆機60臺、稻麥秸稈還田機1941臺、三麥精少量播種機2191臺、油菜收獲機42臺、烘干機8臺、果蔬保鮮設備66座、擔架式高效植保機350臺、玉米收獲機31臺、增氧機和投餌機各510臺。目前,全市水稻插秧機已推廣805臺,超計劃55臺。水稻插秧機省財政按0.5萬元/臺的補貼標準將補助400萬元,市財政補助752臺。
三是做好扶貧小額貸款發放工作。省扶貧辦、省農村信用聯社已下達我市財政扶貧小額貸款擔保基金5190萬元,擔保貸款(kt250.com范文大全歡迎 光臨)額達15570萬元,可大為緩解我市貧困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缺少資金的困境。目前發放扶貧小額貸款工作正在有序進行當中。
(二)繼續改善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環境狀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是加大縣鄉河道疏浚力度,改善農村灌排條件和水環境。全市XX年計劃疏浚縣鄉河道253條,總土方量2088萬方,其中:疏浚縣級河道23條,疏浚土方量944萬方;鄉級河道230條,疏浚土方量1144萬方。工程總投資3733萬元,其中申請省財政補助3074萬元,市財政配套43萬元,縣區財政配套616萬元。目前,全市XX年縣鄉河道疏浚工程已基本完成,有效改善了農村灌排條件,提高了農業生產能力。
二是實施村莊河塘整治工程和農村清潔能源工程建設,改善農村環境。XX年計劃在全市330個行政村實施村莊河塘整治工程,計劃疏浚土方量904萬方。工程總投資2313萬元,其中申請省財政補助1970萬元,市財政配套23萬元,縣區財政配套320萬元。XX年建“一池三改”戶用沼氣5600戶,規模畜禽場沼氣治理工程37處,秸稈氣化項目2個,省補助1209萬元。
三是加大防汛工程建設力度,確保安全度汛。聯合市水務局對全市水利工程險工險段進行了重點排查,并及時下達了市級防汛急辦工程項目經費540萬元,對駱馬湖一線堤防、中運河、淮沭河、六塘河、徐洪河、安東河等主要河道各病險堤段及各病險涵、閘、站等進行了加固維修等,為確保我市今年安全度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支持重點水利工程建設
目前,已爭取XX年省水利重點工程補助資金10586萬元,工程主要包括:新沂河整治、奎濉河近期治理、懷洪新河因洪致澇影響處理工程、洪澤湖周邊地區、西民便河卡口段整治及船行、來龍灌區改造等。
一、上半年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一)種植業發展持續穩定。
1、糧食:上半年,全縣落實早稻播種面積29.15萬畝,早稻集中育秧41個點,面積223.5畝;積極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工作,落實面積6.28萬畝,其中核心區面積648畝,示范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全縣百畝以上種糧大戶5戶。
2、蔬菜:上半年,全縣蔬菜生產面積約11.9萬畝,具有特色的辣椒產業勢頭不減,青椒種植面積3萬余畝,野山椒(朝天椒)種植面積2.8萬畝。
全縣新建有50畝以上商品蔬菜基地6個,面積2000多畝,累計商品蔬菜基地面積達6千余畝,商品蔬菜示范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其中,大阿鎮東風村永青蔬菜專業合作社今年第一期全部采用肥水一體化高標準建設蔬菜基地,面積1260畝;全縣在2013年規劃發展中心城區商品蔬菜基地基礎上,今年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發揮規模效用,發展規模種植:一是永青蔬菜專業合作社蔬菜基地1260畝,二是信明坊蔬菜基地300畝,三是安西鎮大星蔬菜基地160畝,四是華記蔬菜公司擴大規模200多畝,五是古陂鎮萬綠源蔬菜基地150余畝。另外還有幾個正在著手籌建;等等。蔬菜產業逐步向規模化、基地化、效益化發展。
3、其它經濟作物:1--6月份,全縣甜玉米播面1.1萬畝,全部采取“公司+農戶”形式運行;食用菌750萬袋,產量近210多萬斤,康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工廠化生產杏孢菇,日生產能力可達8-10噸;半夏種植面積1.5萬畝,目前田間長勢喜人;西瓜種植面積近2萬畝,其中一茬多熟制西瓜大棚種植面積1350畝。全縣種植白蓮面積300多畝。
4、煙葉:上半年,全縣煙葉種植面積13312畝,比去年的13003畝增加209畝,增長1.6%;目前,煙葉長勢良好,烘烤較為順利,豐產豐收在望,預計烤煙產量在4.0--4.2萬擔,比去年的3.5萬擔增加0.5萬擔以上,增長14.3%。
(二)養殖業發展溫和健康。
1、畜牧:上半年,全縣生豬存欄402113頭,其中母豬存欄41595頭,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8%和0.6%;生豬出欄423856頭,比去年同期增長2.7%。牛存欄129472頭,出欄13411頭,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5%和0.9%。羊存欄889只,出欄205只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2%和1.5%。家禽存欄2434620羽,其中蛋雞270130羽、肉雞366900羽,分別比去年同期減少2.6%、3.2%和5.8%;家禽出欄2580940羽,其中肉雞出欄666270羽,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6.7%和4.4%。禽蛋產量1738噸,比去年同期減少2.6%。肉類總產量41432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9%。
2、漁業:上半年,全縣完成水產品產量14800噸,同比增加700噸,增長5%,其中養殖產量14200噸、捕撈產量600噸;特種水產品產量3450噸,同比增加200噸,增長6%。養殖面積6.5萬畝,其中池塘4.7萬畝、水庫1.35萬畝、河溝0.45萬畝,漁業產值13450萬元。
(三)農村經濟管理成效明顯。
1、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情況:至今,全縣已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275家,今年上半年新增20家。
從今年3至4月份,我局對全縣25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調查摸底的統計匯總情況看:⑴種植業203個,其中:臍橙(果業)133個、蔬菜27個、煙葉15個、花卉4個、半夏5個、糧食(水稻)7個、甜玉米1個、食用菌1個、其他經作類10個;⑵畜牧類6個,其中:生豬5個、山羊1個;⑶蜜蜂類3個;⑷漁業類1個;⑸林業類4個;⑹農機類5個;⑺植保服務類2個;⑻紅瓜子加工等其他類30個。已登記注冊的合作社成員總數7639人,帶動非成員農戶數11987戶。
2、家庭農場基本情況:根據省、市要求,今年4月份,我局對全縣的家庭農場進行了調查摸底,全縣家庭農場共752家,其中:糧食32個、果業78個、茶葉1個、蔬菜6個、花卉6個,苗木7個、油茶14個、生豬304個、肉牛1個、雞鴨38個、養鵝1個、漁業181個、其他83個。
3、上半年,累計換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81(份)戶;調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2件。
(四)農產品質量安全友好。
1、農產品質量日常抽查和重點抽檢:截至2013年6月25日,對城區主要大型超市、農貿市場和農產品生產基地等定期或不定期采樣檢測,共計抽檢樣品1186個,其中:蔬菜1113個、水果56個、鮮玉米17個,檢出農藥殘留超標樣品1個,抽檢樣品不合格率為0.08%。《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簡報18期。
2、畜產品生產安全監管:在養殖環節,集中對本縣飼料廠進行樣本抽檢,抽檢的42個樣本中未發現有違規添加劑;同時,加強了獸藥GSP監管,封存了一批省畜牧局公布的違規獸藥企業產品;在活畜出欄環節,用“瘦肉精”檢測卡按存欄基數2%的比例抽檢了1860份尿樣,未發現陽性;在屠宰環節,對全縣定點屠宰場嚴密監測,生豬屠宰按照10%、牛屠宰按照100%的比例進行尿樣抽檢,上半年共抽檢3920份,未發現陽性。
3、“三品一標”認證:已完成2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復查換證工作,1家進行了現場檢查;1個綠色食品續展材料正在抓緊辦理;1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申報。
(五)農村沼氣建設穩步有序。
1、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109座,占2012年度戶用沼氣任務400座計劃任務的27.3%;8個沼氣服務網點已落實到了實處。
2、完善了2008年項目、2011年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項目、鄉村沼氣服務網點建設項目的總結和后續材料收集以及項目審計,做好準備下半年迎接上級驗收工作。
3、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諸信養殖有限公司2013年“以獎代補”建造了一處USR厭氧發酵主體工程容積為1000m3,水壓濕式儲氣柜300m3,項目已2013年6月開工,預計11月竣工,爭取同年通過省級驗收。
(六)農業行政綜合執法護農有力。
1、農資打假:上半年,對種子、農藥、肥料、獸藥等進行全面檢查,以質量抽檢為重點,查處了一批坑農害農違法行為和假劣農資產品。出動執法車輛100余車次,出動執法人員500余人次,檢查農資生產經營單位(戶)400多個次,抽檢樣品50批次,立案20起,查處應當包裝而未經包裝的種子1000公斤,經營未經審定種子品種1個,偽劣種子產品1個;偽劣農藥2個,無登記證農藥品種8個,修改標簽內容農藥80個;抽檢出不合格肥料20多噸,無登記證或修改標簽肥料產品10個品種;標簽不規范獸藥2件;無檢疫合格證明經承運動物6次,接受群眾投訴2次;總涉案金額40多萬元,可挽回經濟損失200萬元以上。
2、漁政管理專項檢查:出動執法車輛20次,執法人員100人次,其中聯合公安部門進行專項行動一次,在桃江河進行打擊非法電魚行動,繳獲電漁機12部,魚船1艘,有力地保護了我縣天然水域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
3、種子市場大檢查:重點檢查本縣所有種子經銷戶的早稻種子和中晚稻種子,主要檢查種子標簽、經營檔案、品種審定等情況。共查獲銷售末審先推品種“欣榮優華占”和國家停止推廣的品種“汕優46”的行為,根據市種子管理局要求,共扦取11個雜交水稻種子樣品送市種子監督檢驗站進行檢驗,其中“金優L2”種子發芽率低于國家標準。目前,銷售未審先推、國家停止推廣品種和劣質種子的三起種子事件已得到處理。同時,實地調查和答復處理嘉定鎮水南村早稻受污染、新田鎮部分農戶早稻“兩優6號”發生穗頸瘟等群眾反映的有關種子問題2起,均不屬于種子質量問題。
(七)動植物疫病防控扎實推進。
1、春季動物疫病防控:開展集中消毒滅源行動3次,5月26日全面完成免疫工作。全縣共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2434620羽、共免疫豬口蹄疫402113頭、共免疫牛口蹄疫129472頭、共免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402113頭、共免疫豬瘟402113萬頭,全面完成了省、市局下達的任務。1月--5月,全縣生豬無害化處理共上報4858頭。受理96333服務熱線等12件,其中關于養殖污染的6件、其他咨詢類6件,已全部受理辦結。
2、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對養殖規模蛋禽存籠1000羽以上、肉雞(鴨)年存籠2000羽以上、鵝存籠500羽以上的養殖場全部進行登記造冊和備案,摸清家禽養殖狀況。據統計,全縣禽類養殖場、屠宰場和禽產品加工廠共計101家,全部實行轄區官方獸醫責任制,要求每日走訪一次、做好走訪記錄,并每日將工作情況上報縣防重辦。全縣人感染H7N9防控工作有序推進,順利通過了市局檢查驗收。
3、植保植檢:上半年,共病蟲情報10期,印發6000份,科學指導全縣早稻病蟲防治。每月開展了一次鼠情監測工作,共放鼠夾1300個;開展了種子市場檢疫工作,重點檢查了城區9家種子經銷商和部分鄉(鎮)種子經銷戶,檢查水稻種子數量共15萬公斤,有檢疫證書的種子數量14萬公斤,占93.3%,補檢8000公斤;開展了植物疫情普查工作,普查水稻面積6800畝,未發現疫情,普查花生黑腐病680畝,發病面積130畝;通過普查未發現紅火蟻疫情,摸清了我縣扶桑綿粉蚧分布。
(八)農技推廣有序跟進。
1、推介良種:推介2013年早稻以榮優9號、榮優463、株兩優4024、八兩優96、五優157、欣榮優2045、優I651、五優21、淦鑫203;中稻以Y兩優1號、紅兩優333、深兩優5814;晚稻以五豐優T025、榮優225、五優308、泰優淦3號、準兩優608、虔兩優2180、欣榮優2498、天優122、豐源優2297、榮優華占、新兩優106等品種為水稻主導品種;推介2013年花生以粵油7號、粵油256號、仲愷花1號等品種為花生主導品種。同時,積極組織實施現代農業水稻新品種展示項目,根據地理位置、水稻種植面積、技術水平的情況選擇以古陂鎮為核心展示區。
2、配方施肥:在嘉定鎮龍虎村進行了測土配方施肥試驗示范,建立了一套縣域測土配方施肥專家咨詢系統,每個村至少確立了1家測土配方施肥科技示范戶。全縣免費為10萬戶以上農戶提供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服務,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60多萬畝,使農民施用配方肥比例穩步增加,施肥方式有所改進。為農民發放施肥建議卡6萬余份,并指導農民按方施肥,共推廣配方肥3000多噸。
3、推廣良法:推廣“多用一斤種、增收百斤糧”和水稻拋秧等輕簡栽培技術,實施糧豐工程輻射項目,開展無人直升機防治水稻病蟲害的試驗。
(九)爭資爭項強力挺進。
為有力地推進蘇區振興發展項目落地工作,我局先后多次到國家部委和省廳市局匯報工作,了解掌握項目情況,與市發改委、市農業和糧食局保持經常性溝通聯系和對接。今年上半年,已申報的項目有:諸信實業有限公司生態畜牧小區(規模養殖場)農村沼氣省級配套“以獎代補”項目、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項目、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標準良田建設項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三電合一”建設資金項目、“美麗鄉村”創建(試點)項目等13個,上半年爭取的項目資金共計1595萬元。
2013年度我局招商引進1個投資3000萬元的利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到工業園區投資辦廠。
(十)“八項規定”貫徹執行取得實效。
制定和執行局長負總責、總支書記具體抓、分管領導協同抓責任制,確保中央八項規定和提倡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措施落到實處。上半年,全局公務接待費與去年同期下降30%;公車費用與去年同期下降9%。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蔬菜生產方面:
1、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水利設施建設跟不上,排灌設施不全,致使露地蔬菜單產不穩;
2、大棚設施建設標準低、不規范,抗災能力弱,容易受雨雪冰凍災害影響,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
3、農業產業化程度還較低,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規模還不大、科技含量還不高,產業鏈不長,帶動農戶和生產基地的作用還不明顯,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
4、農產品價格忽高忽低,滯銷現象時有發生,農民增收空間有限;
5、土地流轉難,設施農業建設成本加大,資金籌措困難。
(二)畜牧生產方面:
1、產業鏈短,附加值低。我縣生豬產業由散養粗放型已轉型為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型,規模化比例達90%以上。但是,規模化生產只是生產到銷售或者是原始的屠宰加工,尚未形成生產--銷售--加工的產業鏈;
2、畜禽固糞的處理只是簡單的堆嘔發酵還田,污水通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部分用于燃料外,有相當一部分直接向外排放,污染空氣;
3、法律、法規宣傳力度不夠到位。存在隨意搭建欄舍,糞污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的現象仍然存在。
(三)煙葉生產方面:
烤房不足仍然是制約我縣煙葉生產發展的“瓶頸”問題。
(四)體系建設方面:
鄉鎮農技推廣技術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和專業技術知識老化,難以適應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推廣的需要,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急需加強加快。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糧食生產:
繼續抓好早稻后期田間管理,確保早稻豐收;抓好晚稻生產,確保全年糧食豐收;繼續搞好2010年度和2011年度種糧大戶糧田建設工程資料歸檔,迎接省里驗收;繼續抓好糧食高產創建的各項工作,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二)蔬菜生產:
加大蔬菜生產扶持獎勵,對蔬菜生產、經營、加工專業戶在信貸、稅費等方面給予傾斜,對規模種植和設施蔬菜基地進行資金扶持。加強科技培訓與指導,不斷提高菜農科技水平。
(三)畜牧生產:
1、開展秋季動物防疫集中行動,爭取全面完成任務目標;
2、將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納入常態化監測和管理范疇。
3、加大畜禽清潔生產整治力度,鼓勵和推廣生態發酵床養殖模式,關停禁養區內群眾反映強烈的亂放亂排養殖場。
一、上半年農業生產情況
(一)小春糧食生產和冬季農業開況 今年全市完成冬農開發面積35.81萬畝,比上年增1.4萬畝,完成計劃的99.5%,產值達3.77億元,比上年增加5110萬元。其中:油菜5.44萬畝,比上年增1萬畝(“雙低”油菜3萬畝),產值達3504萬元;冬馬鈴薯3.4萬畝,產值4525萬元;冬春早菜12.38萬畝,比上年增0.57萬畝,產值18153萬元;大田種草0.58萬畝,產值364萬元;冬玉米1.95萬畝,產值2126萬元;冬大豆0.73萬畝,產值690萬元;啤飼大麥5.44萬畝,比上年增0.95萬畝,產值3054萬元;其他特色作物6.63萬畝(青稞、紅花等),產值5949萬元。春茶面積1.45萬畝,產量210噸,純收入481萬元,桑園面積1.7萬畝。今年全市冬農開發整個項目區72萬農民人均增加520元。冬季農業開發已成為項目區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今年冬季農業開發的主要經驗:一是參與冬農開發的企業和農民經濟組織比上年有所增加;二是通過舉辦各種示范樣板,加大科技措施的推廣應用;三是大力發展種植無公害蔬菜、中藥材、冬早洋芋、冬油菜和優質蠶豆等高收益產業;四是加強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快產業化經營發展步伐,促進增產增收。
今年我市小春糧油增產的主要原因:(2)前期災害頻發,救災工作及時到位。今年以來,我市自然災害頻發,先后經歷了冬春干旱和低溫凍害等自然災害天氣,且都發生在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據農業部門統計,從去年11月中旬開始,全市降水持續偏少、氣溫偏高,干旱嚴重,旱情共造成農作物受災35.96萬畝。進入2月下旬,倒春寒低溫凍害時有發生,使處于花期農作物相繼受凍。為了防范干旱和凍害,市委政府高度重視,召開了專題會議,認真分析了旱情和凍害的發展趨勢,全面安排和部署了抗旱保苗和防凍工作,農業部門和各區縣也積極行動起來,結合抗旱、防凍和春耕備耕工作,切實加強領導,深入田間,廣泛動員宣傳,積極應對、全力以赴抓好各項工作,使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3)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農民種植糧油積極性高漲。近幾年來,國家對農業的投入持續增加,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廣大農戶種植糧油積極性高漲。種糧補貼、農資補貼、油菜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各種補貼使農民實實在在得到了實惠,加之,隨著冬季農業開發的帶動,種植結構的合理調整,小麥、啤飼大麥的價格在高位運行,油菜籽價格也在持續上漲,使農業收入明顯增加,大多數農戶發展小春糧油生產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為我市作好小春糧油生產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確保了小春糧油生產持續增產。從去年秋播開始,全市農業部門大力推廣小麥、油菜、馬鈴薯、啤飼大麥新品種,大力推廣實用栽培技術,使秋播科技含量提高,加之前期氣溫適宜,土壤墑情好,光照充足,小麥、油菜出苗整齊,生長健壯。年初,雖然遭受干旱和低溫凍害,但災后農技人員深入田間農戶,科學指導,田間管理措施如追肥、清溝、防病治蟲及時到位,加之三月份以來,氣溫回升快,光照條件好,苗情轉化明顯,油菜生長得到迅速恢復。據分析,今年全市小春糧油生產持續增產已成定局。
(二)當前大春生產進度和落實情況確保在最佳節令內,圓滿完成大春栽種任務。
(三)優勢特色農作物種植情況
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搞好種植業結構調整區域布局仍然是今年工作的重點,按照局黨組的指導意見,今年種植業結構調整主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優質糧油品種的示范推廣;二是各類原料基地的建設;三是實施區域發展戰略。
今年種植業結構調整計劃種植各類經濟作物89萬畝。從各縣(區)實施情況看,完成計劃任務沒有問題。將按以下區域布局開展:金沙江河谷區以種植優質雜交稻優勢粳稻為主,**南片和華坪以熱果和冬春蔬菜為主,玉龍、古城發展優質小麥、優質油菜,玉龍、古城、寧蒗以蘋果、夏秋冷涼蔬菜、馬鈴薯以及優質蕓豆為主基本形成區域布局的格局。農業結構調整更趨合理,區域布局初見成效。冬季是我市農業生產中重要的“拿錢”季節,在穩定糧豆生產的基礎上,加大宣傳引導和示范帶動,增強農民發展經濟作物的積極性,擴大經濟作物生產。 (四)農業科技措施落實情況 糧食高產創建活動:
根據省農業廳云農(種植)字〔2009〕6號文件精神,按照《云南省2009年糧食作物高產創建活動實施方案》的總體布置和要求,我市分區縣分作物完成了高產創建活動實施方案,按照選用優良品種,組裝先進栽培技術,增加投入,加強培訓,提高單產,增加效益的原則,認真組織實施。通過核心片高產示范和輻射帶動,推進規模化,規范化和機械化種植,今年各承擔單位高度重視,前期工作扎實有效,為整個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礎。
糧食作物間套種:
為了我市糧食生產發展,確保2009年糧食生產目標43萬噸,在全市推廣以間套種為主要形式的生物多樣性技術。該項技術具有增產、增收、抗病和減少生產成本等優點,是農業生產中一項創新性新技術,由云南農業大學掛鉤指導。根據云農(種植)字〔2009〕6號通知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了間套種技術推廣實施方案,按照“核心區、示范片、輻射帶”要求,認真組織實施,全市核心區面積3萬畝,中心示范樣板25萬畝,帶動推廣面積100萬畝,主要在水稻、玉米、馬鈴薯、白蕓豆等主要農作物生產中進行間套種技術推廣實施。
中低產田(地)改造工作進展情況: (五)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情況 按照要求,全市及時把各類種糧補貼、種子補貼、油菜補貼、農機具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發放到農戶手中,發放主要采取“一卡通”方式發放,個別難予實施“一卡通”的地方,采取現金發放,并嚴格建檔立帳,加強監督檢查。截止目前,我市在貫徹執行支農惠農政策上無任何違法違紀現象。
(六)上半年農用物資就位供應和主要農產品價格情況
1、農用物資情況,種子節余0.38萬公斤。種植常規水稻需種子量234萬公斤,農戶自留或串換。在品種結構上,全市就位雜交玉米品種46個,就位種子量最大的品種是會會單4號,共20.6萬公斤,每公斤平均銷售價12元,比去年上漲4元;就位雜交水稻品種40個,種子數量12.78萬公斤,價格在20—40元之時,平均價格32.5元,較上年漲2—3元。造成今年兩雜種子今年價格上漲的原因:一是物價上漲使種子價格上漲,二是種子企業知識產權專營導致上漲;三是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后隨著市場逐漸放開,企業之間用新品咱搶占市場現象較為明顯,導致價格上漲。
根據歷年春耕農用物資的調運銷售情況,據市供銷社數據統計,根據庫存情況分析,化學肥料均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長,能夠完全滿足春耕生產的需要;化學農藥和農用薄膜類庫存也比往年增加,根據往年銷售情況分析,完全能夠滿足春耕和各種自然災害的需要,價格由于全球經濟運行的影響,部份農資價格比上年略高。
2、主要農產品價格情況 二、上半年種植業工作的主要亮點
1、認真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推廣項目取得成效。上半年按照局黨組的總體思路,認真實施農業部、省農業廳重大科技推廣項目:完成退耕還林中低產田地改造前期規劃和實施工作;完成一區四縣全覆蓋測土配方施肥各項工作;完成農作物高產創建前期組織布局工作;完成農作物生物多樣性小春間套種技術推廣工作;完成冬季農業開發年初計劃目標任務;完成生態產業蘋果、青梅、芒果的規劃和育苗工作。同時種植業站所還與省市農業科研院所和相關部門合作完成其他試驗示范推廣項目。
2、開展各種科技培訓和科技示范與項目掛鉤。上半年在開展各項科技推廣項目時,做到項目與科技培訓和科技示范掛鉤,截止5月底,全市各區縣共開展各種科技培訓和現場示范437場次,培訓農民15775人次,印發各種資料18860份。
3、華坪縣早春旱地西瓜生產收益好。
華坪縣種植西瓜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近年來華坪縣積極發展早春旱地西瓜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西瓜種植面積也逐年擴大,2009年全縣共推廣種植早春旱地西瓜2372畝,產值達620多萬元。畝產值一般在3000元以上。早春旱地西瓜具有耐旱、早熟、品質好等特點,加之生長周期短,見效快,屬于短、平、快項目。 三、當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從上半年的工作情況及生產表現情況看,各項工作開展扎實有效,但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
一是干旱影響突出,全市區域內3—4月持續干旱,降雨與上年同期相比較,偏少75%。到5月29日才出現大降雨水,因此全市有10%左右的面積因干旱而推遲播種,有5%左右的已種作物遭受旱災需補植補種。
二是今年農用物資種子、肥料、農膜等農資價格不穩定,特別是種子價格上漲過大,直接增加農民負擔,農業生產性投入成本大幅增加。
三是農業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受世界金融危機和甲型h1n1流感的影響,市場購買力下降,農產品價格普遍下滑。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機波及,農民工就業的崗位減少,很多外出務工人員失業返鄉,農民勞務收入銳減。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農業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要實現預期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目標,仍然有很大的壓力。
四是農業試驗、示范、推廣經費不足,農業科技項目得不到的更多的資金支持,許多重大的科技措施得不到及時推廣應用。
四、下半年的工作重點、主要措施和建議
(一)統籌兼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抓好大春作物的中后期管理,特別是認真抓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防治工作,抓好防洪防澇各項準備工作。
(二)發揮優勢,加大各項科技措施的推廣力度,特別是結合實施項目大力舉辦各種示范樣板,加強科技培訓,鼓勵科技創新,加速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應用。
(三)加強督促檢查,認真組織和實施好在建的農業項目,特別是搞好中低產田改造、測土配方施肥、農作物高產創建活動、農作物生物多樣性間套種等農業項目的建設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一、認真搞好基本農田保護,切實抓好農業環境管理。保護基本農田是國策,農業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抱著對社會、對子孫負責的態度,我們依法依規進行保護和管理。
1、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全民意識
針對我縣基本農田逐年減少,農業環境逐漸惡化的現狀,我們利用標語、培訓等多種方式,在全縣范圍內進行廣泛宣傳,原創:樹立社會全員參與的基本農田保護和農業環境保護的意識。
2、認真調查研究
對群眾反映較多、較集中的問題,進行認真調查研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如茶恩青坪國土整理項目耕作層被破壞,經實地調查,我們寫出“國土整理應重視耕地質量”一文,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根據文中所制定的改造方案進行整治好。河口三聯整理區滲水漏肥問題,在調查后也提出了相應的整治方案。
3、積極參與規劃修編
今年是基本農田中長期規劃修編年,我們積極配合國土部門工作,同時收集過去未收集到的耕地利用現狀圖和耕地利用規劃圖。
4、搞好生態農業建設試點
從農業投入品著手,設定柳橋村為生態農業建設試點村,該村全面推廣復混肥和bb肥。
二、搞好肥料生產管理,維護肥料市場秩序。
肥料市場的純凈,是農業生產安全的基本保證,所以我們重點抓源頭—肥料生產管理,協作執法大隊搞好肥料市場管理。
1、抓肥料生產管理
對我縣境內有規模的3家肥料生產企業,一是督促辦理各種法定手續;二是不定期檢查生產記錄,促使各企業規劃生產,確保產品質量。
2、公布肥料信息
春播期間,經肥料生產企業調查和肥料市場調查,發放了一期肥料信息。
三、積極推廣土肥新技術
1、開展技術培訓
上半年結合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對全縣232個重點村開設培訓班,培訓村、組干部3萬多人次,發放技術資料4萬份。
2、設立土肥試驗
早稻在泉塘子農技站設立不同肥料對比和不同施肥量試驗兩個。
四、實施好兩個項目
(一)標準糧田建設項目
本項目去年已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和主要工作,今年重點抓好工程掃尾、驗收、資料收集整理等。
1、工程掃尾
田間工程掃尾工作4個標段都在2月份完成,土化室建設經請教多方專家,設計方案,目前正在加緊施工。
2、驗收
經市水利質監站主持,邀請縣各有關單位對項目進行驗收全部合格,其中c2、c3標段被評為優良工程。
3、工程結算
田間工程結算書全部進行了初審,目前已送縣財政局內審。
4、資料整理
4個標段資料全部搜集齊全,基本整理完善好,只差工程驗收書蓋章手續。
(二)測土配方施肥項目
該項目3月份申報,被農業部、省農業廳立項后,按照要求、重點做好了如下工作
1、抓好早稻測土配方施肥
早稻實施測土配方施肥30.2萬畝,使用配方肥2.1萬噸,發放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1.05萬份,設立示范片22個,連片面積8.72萬畝,培訓技術骨干44人,培訓農民近3萬人,發放技術資料4萬多份。
2、工作人員培訓
一是選送4人參加省農科院化驗員培訓;二是派出3人參加省農業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與管理培訓;三是對鄉鎮土肥專干培訓,聘請市有關單位專家培訓22個鄉鎮土肥專干,結合鄉鎮土肥專干的培訓,編寫、印發規范性技術資料8篇。
3、宣傳發動
6月2日,縣人民政府召集各鄉鎮的鄉鎮長、主管鄉鎮長、農技站長、土肥專干,對測土配方施肥進行專題研究。原創:各鄉鎮在縣工作會議后,分別召開了宣傳會議。
全縣出動宣傳車22臺次,書寫宣傳橫幅22條,永久性標語200多條。
4、編制工作方案
針對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工作量大,細化程度高、專業性較強等特點,制定了工作草案,經局黨委集體研究,最后形成了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
五、下半年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