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畜牧獸醫課程論文

畜牧獸醫課程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畜牧獸醫課程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畜牧獸醫課程論文

畜牧獸醫課程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畜牧獸醫;教學質量;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7-0075-01

現根據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當前以就業為導向是國家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和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水平而提出的在當前我國國情下行之有效的重要發展理念。

一、畜牧獸醫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就業能力

豐富的實踐能力是不僅是該專業學生就業的必要保證,也是學生靈活運用其所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必然要求。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是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職業能力。從專業角度講,為落實貫徹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施,畜牧獸醫專業為在其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創新教學模式、優化專業課程;為培養出更多具有綜合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礎。 具有動物科學飼養管理的能力、動物疾病臨床診斷能力、動物疫病檢疫檢驗及防控能力和具有動物繁殖改良的理論知識和動物繁殖調控能力。基于此,教師更傾向于做科研、寫論文、出成果,從而對教學、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積極性就有所降低,在學生培養過程加入創新的知識就更難了。

1.加大信息量,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在保證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前提下,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職業能力是中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如:病理學是獸醫基礎學和獸醫臨床之間的橋梁,它以獸醫解剖學、細胞學等為基礎,學生在學習時要大量獲取上述課程資料,拓寬信息渠道,推廣信息來源,搞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靈活的畜牧獸醫行業信息采集、整理、隊伍;其次,不斷改進和完善網站中的欄目,增加一些對畜牧獸醫職業具有指導意義的信息欄目,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滿足學生學習的要求,培養學生具有知識通融與遷移能力,優化課程的實訓項目和內容,刪除或減少驗證性項目,補充或增加針對性實用性內容。由于教學時間充足,教師可以在講授知識的同時,引入更多的新理論和新技術,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而為畜牧業現代化生產發展方式的科學更新打下堅實的基礎,提供完善保障。

2.實施鼓勵性評價,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努力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

中職技校學生大多學習成績不好,沒有能力考上理想的普通高中,在社會、學校、家庭上自卑感較強、壓力較大,由于沒有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不愿意獨立思考,過于依賴老師,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合理授課、區分對待,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應當嚴要求、高標準,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引導他們爭做領頭羊;對于學習不太好的學生要多鼓勵,多關心,給他們提問的問題要結合他們的掌握程度盡可能簡單,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樹立學習的信心。

二、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

作為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還必須有較強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努力培養工作人員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鼓勵他們充分展現自己的思想與見解,從而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 即根據畜牧獸醫行業的設崗特點將各課程劃分為若干內容模塊。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加強校內實習基地建設,實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這就要求教師在實踐教學環節充分發揮自身的幫帶作用,出現了一些畜牧獸醫體系新的組織形式并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

1.邀請優秀畢業生作經驗介紹。由于這些畢業生就生活在同學們周圍,極易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榜樣,激發起學生向他們學習的熱情,使學生的創業意識變成創業的自覺行動。

2.大膽實行責任承包制。學校幫助學生與實習場建立承包合同,合同中規定好生產指標與獎懲措施。如育雛的,雛雞的成活率應達到百分之幾;飼養蛋雞的,產蛋率應達到多少等。這樣建立合同后,學生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磨煉了意志,增強了創業意識。

三、結語

正是由于我們把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畜牧獸醫實習教學中,我校畜牧獸醫專業的畢業生絕大多數成為了善經營、會管理、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總的來說,畜牧獸醫專業教學的開展應重點完成兩方面任務,一是畜牧獸醫人才在當前畜牧行業市場日益完善的環境中,成為社會的又一焦點需求人才。二是中職技校作為培養該專業人才的教育場所,學校也要注意設立科學的獎懲機制,提升自己的全面素養,加上學校和畜牧獸醫部門支持配合,就一定能造就出一批受社會和學生歡迎的實習指導教師,畜牧獸醫的體系也必將越來越完整,畜牧獸醫在中國的發展必將更加光輝燦爛。

參考文獻:

[1]宋書貞.多媒體技術在畜牧獸醫教學中應用[J].科學教育.2010,(03):66-67.

[2]斯琴花.淺談在畜牧獸醫專業教學中如何使用現代教育技術[J].課程教育研究.2013,(16):25.

[3]陳君輝.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課創新教學的思考[J].文理導航: 中旬.2011,(09):72.

[4]王龍.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畜牧獸醫專業課教學創新的幾點探析[J].新課程: 上.2012,(05):298.

[5]路春賢.淺談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3,(13):168-169.

[6] 張欣.在中職畜牧獸醫專業教學中如何突出實踐教學[J].新課程(中旬) ; 5.6% 2012-12-18

畜牧獸醫課程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畜牧獸醫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畜牧獸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生實踐技能水平是評價教學質量好壞的重要指標。近幾年來,遼寧職業學院畜牧獸醫專業在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方面進行了探索,通過兩年的研究與實踐,提高了實踐教學的質量。

一、修定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立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中要求,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行業(企業)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這一要求,我動物科技學院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邀請行業、企業專業人士與專業教師共同重新修訂了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調整了課程體系,確立了“彈性學訓交替,分段能力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見圖1所示)。人才培養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第1階段:職場體驗,培養職業基本素養和專業基礎能力。充分利用校內外教學資源,實施文化素質、職業素質、專業基礎能力培養,通過企業參觀、“體驗式”頂崗實習,認識畜牧獸醫行業特點,體驗專業能力要求,明確學習目標,設計職業生涯規劃,完成校企雙方鑒定通過的職場體驗報告。第2階段:學訓交替,訓練崗位專項技能,培養專業核心能力。對接豬、雞、牛的生產過程,培養學生工作崗位應具備的專項專業技能,實施“學訓交替”教學,教學做一體化設計,實現技能-知識一體化,完成專項技能訓練,達到崗位技能標準要求。第3階段:輪崗互換,強化崗位核心能力。在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輪崗實訓,積累崗位工作經驗,強化崗位核心能力,達到多崗位(豬、禽、牛生產)技能標準要求。第4階段:頂崗實習,培養綜合職業能力。學生以準員工的身份從事崗位工作,使他們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要求,獲得獨立完成工作任務的綜合職業能力,實現與就業的“無縫”對接。

圖1“彈性學訓交替,分段能力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加強“雙師型”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設立“雙師”工作室

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科研能力強的“雙師型”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是保障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為提高教師技能水平,適應實踐教學的需要,學院選派中青年骨干教師走進企業、科研單位進行頂崗實踐,學習生產現場的新工藝、新技術。另一方面,我們又從企業選聘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有扎實理論基礎的技術人員作為畜牧獸醫專業兼職教師。為此,我分院在校內實訓基地設立“雙師”工作室,由企業選派高級技師,學院選派骨干老師入駐“雙師”工作室。技師與專業教師共同開發新課程,完成授課任務,同時指導青年教師生產實踐,以此促進教師團隊建設,加強學生技能培養,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三、優化實踐教學環境

近年來,按照建設“教室即實訓室,實訓室即教室”的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的思路,我院投入了大量資金購買畜牧獸醫專業實訓設備、擴建包括畜禽解剖生理實訓室、動物微生物檢測實訓室、畜禽繁育實訓室在內的10個網絡多媒體實訓室,加強了實訓室內涵建設,保證了學生基本技能訓練。同時,學院又與企業聯合建設鐵嶺象山牧業養豬場、鐵嶺象山牧業養雞場、鐵嶺象山牧業飼料廠、動物醫院4個校內實訓基地,更加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與提高。另外,本專業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新建校外實訓基地14家,使校外實訓基地數量達到30個,年接納實訓學生總量達到300人次,滿足學生6個月以上的頂崗實習需求,為學生專業綜合能力、專業職業能力的培養提供保障。

四、加強實踐教學管理與監控

為了有效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我院建立了學院、分院、專業三級的教學質量管理體制。教務處作為學院級管理機構,在主管教學院長的領導下,對各分院的實踐教學工作進行協調和控制,分院對每個專業的教學環節進行管理,各個專業主要對每門課程的實踐教學進行組織和管理。為保證實踐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學院制定了《實驗教學管理辦法》、《“體驗式”頂崗實習管理辦法》、《輪崗實訓管理辦法》、《頂崗實習管理辦法》、《畢業實習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制度中對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目的要求、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做出了明確規定,規范了實踐教學行為。

為了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學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實踐教學進行監控。首先,學院的教學督導部門,對實踐課進行隨機聽課、打分,并就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師的技能水平提出反饋意見;第二,學生評價老師,評價指標包括教師的業務水平、專業技能水平、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方法、師生關系等方面;第三,專業教師間互評,評價指標為實踐教學準備情況、教學文件的執行、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能力、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教書育人。

五、構建實踐教學考核體系

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過程的4個階段,學生實踐教學考核主要從單項基本技能、專業核心技能、專業綜合技能、專業職業技能四個方面進行。

1.單項技能考核

根據畜牧獸醫專業職業崗位群要求,經過教研室反復討論修改,確定了單項基本技能訓練項目、考核辦法及考核評分標準,并嚴格按考核評分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

2.專業核心技能考核

采取過程考核、項目考核、作品(課業)考核相結合的考核形式。其中,過程考核占總成績的40%,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實操表現以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等;項目考核占總成績20%,主要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專項技能掌握程度進行考核;作品(課業)考核占總成績40%,主要考核專業技術的應用能力。

3.專業綜合技能考核

專業綜合技能的培養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輪崗互換的形式在校內外實訓基地來完成的,因此,我們是通過任課教師評價(占40%)、企業指導教師評價(占30%)、學生互相評價(占30%)來進行專業綜合技能的考核。

4.專業職業技能考核

本項目的考核是由三方面組成,實習表現占20%,實習周志占30%,畢業論文占50%。其中實習表現從職業道德、工作責任心、遵章守紀、專業能力、團結協作能力五方面進行權衡,由企業指導教師進行評定;實習周志要求學生每周記錄實習工作內容及感受,由校內實習指導教師進行評定;畢業論文由指導教師和答辯小組進行評定。

在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浪潮中,為培養滿足畜牧獸醫行業需求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我院不斷加強實踐教學的內涵建設、規范實踐教學管理與監控,完善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強有力地促進了實踐教學的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馬新華,李金成,陳代武.醫學高職高專實踐教學質量

保障體系[J].醫學教育探索,2010,9(2):171-173.

[2] 崔奇.關于職業學校專業技能實訓評價的實踐與探索

[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7,

(6):44-45.

[3] 胡月琴,蘇英.學生實習實訓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

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3):40-41.

[4] 王勇.高職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的探析[J].中國

職業技術教育,2007,(8):25-26.

[5] 侯清麟,肖文興,劉善球,等.高等學校實踐教學質量

保障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15):15-17.

[6] 潘杰寧,盧遠,宋倩.試論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質量保障

畜牧獸醫課程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養牛與牛病防治;教學改革;“能力本位”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08-0017-01

Practiceof“Competence-based”ModeonCattle andCowDiseasePreventionCourseReform

ZHAO Zheng 1CHEN Xue-wen 1XIE Shu-tao 1LI Shi-jian 2LING Ze-hui 2YAN Gao-zhang 2

(1 Departmant of Animal Science,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Nanning Guangxi 530007; 2 Guangxi Royal Dairy Co.Ltd.)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cattle and cow disease prevention course teaching,indrouced the practice of competence-based teaching mode on cattle and cow disease prevention cours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cattle and cow disease prevention;teaching reform;“competence-based”teaching mode

“能力本位教育”最早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其強調高職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不再以傳授傳統的理論知識為主,而是著重以培養學生的核心技能、核心技術、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為主[1]。“能力本位” 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明確,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打破了書本式教學形式,在解構傳統教材的基礎上,重構教材,職業針對性強;突出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考核制度科學、合理。因此,高職院校應參考“能力本位”教學模式,并從學生就業環境及崗位需要出發,確定培養目標[2]。養牛與牛病防治是高職畜牧獸醫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以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為方向,以提高學生從事養牛與牛病防治業務能力為目標,是學生從事養牛與牛病防治業務的一塊敲門磚。現將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如下,以供借鑒。

1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知識與能力培養,偏重其一

長期以來,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教學只注重知識培養,學生多讀書、讀死書,常缺乏創新膽識和主動鉆研的能力。而對養牛與牛病防治能力的培養,僅僅是“附加課”,常常失去操作性。如此以來,因過于強調理論化培養學生,導致學生專業實踐性較差,與社會所需的業務人才需求銜接不上。

1.2 教學方式落伍,學生缺乏主動性

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授課方式在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中得以體現,即填鴨式教學模式,機械的灌輸導致學生喪失主動學習興趣,容易出現思想僵化現象[3]。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是被動接受,所學專業知識得不到更好地轉化應用。

1.3考核制度不完善、不科學

傳統的考試以書面答卷為主,多以考察學生的記憶力為手段,而學生的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得不到體現。學生的素質未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與國家關于高校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相差甚遠。

2“能力本位”教學模式在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上的實踐

2.1發掘課程自身特色

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教學應突出實踐性和應用性。在理論課教學以外,適度增加實踐操作課。增強學生實訓操作、技能訓練的力度,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2.2改革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方式

2.2.1教學方法改革。課堂教學突出難點、重點、熱點、前沿,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培養其與先進科學技術接軌,明晰養牛與牛病防治技術發展方向,并結合當地特點,實地講學。

2.2.2教學方式改革。一是提倡Seminar報告形式。教師制定報告題目,學生分組查閱資料,形成Seminar報告,教師設特別課堂進行評比。到目前為止,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動物科學系已經開展創新課題逾10項,獨立完成論文和Seminar報告逾30篇。二是鼓勵現場教學,增加專題講座。引領學生深入現代化養牛場實訓基地,教師聘請畜牧師、獸醫師進行現場教學,并傳授就業經歷[4]。三是倡導自編教材,與企業合作開發。課題組成功編寫了養牛與牛病防治專業教材,突出該校學生自身需要、當地區域特點,以養牛企業為實體,突出企業特點,強調學以致用。四是與生產企業合作制定生產實習方案。根據華南地區養牛企業的生產實際,制定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與工學結合的實習方案和實習考核方案;按照規模化養牛業的要求,將實習生分成奶牛飼養管理組、奶牛獸醫保健組和奶牛繁殖組3個實習組,每組10 d輪換1次,輪換時必須在上一個實習項目考核合格后才能進行下一項目的實習;另外,每個項目的實習都制定了相應的具體考核辦法,如實習生人手一份的奶牛飼養工技能訓練考核單、奶牛飼料調制技能考核單、奶牛繁殖員技能考核單、奶牛場獸醫防治員技能考核單、奶牛修蹄技術技能訓練考核單、奶牛場接產員技能訓練考核單等[5-6]。

2.3考核方式科學、合理化

規范了試卷評審機制,細化各項評分指標、評分結構,科學評分比重,采取明細化評分、逐點評分。試卷妥善入檔、保存,并請專人審驗[7]。實踐證明,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取得成功,學生的主動性也得以提高。

2.4 課堂教學與科學研究掛鉤

鼓勵學生多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研究,鍛煉課題研究能力,指派教師進行課題研究專門輔導,讓學生汲取教授的學識和思維能力,潛移默化,使學生得到學術研究的科學熏陶。 3參考文獻

[1] 陳解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國際經驗借鑒[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9(2):30-34.

[2] 蔣莉.能力本位職業教育思潮[J].職教論壇,2004(8):60-61.

[3] 劉文暉.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的效果認證[J]..職教論壇.2005(11):54-57.

[4] 曲永利,張洪友,苗樹君.畜牧獸醫專業開展綜合技能訓練的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8(20):40,42.

[5] 張輝,吳萬敏.高職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與發展策略[J].中國高等教育,2008(24):37-38.

畜牧獸醫課程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職教育;教學團隊;建設規劃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4-0025-03

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需要有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專業教師隊伍。加強教學團隊建設是提高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需要。

一、教學團隊建設意義

高職院校基礎獸醫學課程包括家畜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獸醫生理學、獸醫病理學、獸醫藥理學和獸醫微生物學等課程,是動物醫學、動物科學等相關專業的基礎課,與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有密切的聯系,只有牢固掌握專業基礎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才能合理地飼養、繁殖、改良家畜和防治家畜疫病。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基礎獸醫學教學團隊,對促進課程體系的優化,開展教學研究和改革實踐,開發教育教學資源,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學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團隊建設規劃

基礎獸醫學教學團隊的整體建設目標是立足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設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為指導,以教學工作為主線,以專業、課程和基地建設等為重點,開展教學研究和建設的核心隊伍。具體建設規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即人才梯隊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資源建設、科研和教研活動等。

1.人才梯隊建設。教學團隊的人才梯隊建設以團隊帶頭人為核心,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強化教師教學能力與實踐技能的培養,擴大兼職教師參與教學工作的范圍和力度。建設職稱和知識結構合理,年齡結構形成梯度,老、中、青結合,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的高質量教師隊伍。基礎獸醫學教學團隊現有專職教師9人,校外兼職教師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講師4人,高級獸醫師1人。到2016年,基礎獸醫學教學團隊要求專職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的達到50%,副高以上職稱的比例達到60%,外聘兼職教師增加到6人,專職教師雙師素質比率達到100%。學校教學工作的主體是教師,加強教學團隊教師的培養,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是人才梯隊建設的關鍵。通過老教師的傳、幫、帶,指導青年教師的教學、實踐和科研工作。為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實行公開課制度、開展教學能力競賽、優質課評價、多媒體課件制作等活動。教學團隊建立和完善教師聽課制度、青年骨干教師和教學科研新秀培養和考核制度,制定教師綜合素質培養具體要求。為提升教學團隊中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學歷,采取鼓勵措施,督促他們到“211”國家重點農業高等院校攻讀學位、進修學習。定期參加國內學術會議,學習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

2.專業建設。教學團隊所服務的專業(群)建設堅持與服務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相結合,密切與行業和企業的聯系,緊跟畜牧及獸醫類相關產業發展的動態要求和發展前沿,把握行業發展對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確定專業發展方向。不斷改革和調整專業培養方案,以主要就業崗位確定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滿足社會、企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3.課程建設。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高職院校必須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克服按學科設計課程體系的慣性,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認真實踐畜牧獸醫類專業教學改革,從課程教學質量入手,在教學基本要求、教學內容與方法、教學條件等方面下功夫,全面進行課程的改革和建設。合理設計教學評價項目與考核方法,如技術應用課程考試采用理論與實踐技能相結合的復式考試法;實訓考核采用筆試、口試、現場操作相結合;頂崗實習考核要全程評價,填寫生產實習考核表;畢業考核進行畢業設計及論文答辯或綜合考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

4.教學資源建設。教師與行業、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參與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結合動物生產和獸醫疫病防治技術崗位技能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教材建設規劃工作。編寫符合現代獸醫發展要求、緊密結合生產實際、科學實用的高等職業教育畜牧獸醫類規劃教材,滿足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以精品課程為基礎建設公開課程網站和專業教學資源庫網站,著重加強專業群和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重視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與相關專業網站合作,多方位互補,促進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

5.教研和科研活動。教學團隊教師圍繞專業及其服務領域,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的研究。團隊成員要積極申請廳級和省級科研項目,每年發表1~2篇教研和科研論文。積極進行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促進成果的推廣和轉化,以此擴大專業教師的社會和行業影響力,逐步形成團隊的科研優勢。

三、教學團隊建設實踐

教學團隊建設加強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促進教學經驗交流和教學研討。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強調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并重,引導教師為企業服務,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整體水平。加強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實訓、實習空間,工學結合,創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1.培育團隊協作精神。學校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課程建設的設計,教學的組織實施等都需要教師的團體合作,充分發揮各成員的專業技術優勢,教師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有助于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改善。在教學、科研、專業建設等方面,注重成員之間的知識技能的優化組合,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實現知識交流與共享,相互團結協作,才能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團隊成員共同工作,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樹立專業發展的思想,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使團隊成員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等方面不斷得到發展,從而形成具備專業水平高,創新能力強,掌握現代教育理念和教學技能的教師隊伍,以完成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培養的任務。

2.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建設要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教學團隊必須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豐富的實踐技能和執教能力。因此,專業教師應有企業工作的經歷,安排教師到相關企業頂崗實踐,不斷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具備“雙師型”素質。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為促進青年教師的培養和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要求青年教師每年假期到企業熟悉崗位實踐,開展實踐教學,指導學生實習,強化專業教師的實踐技能,并且在職稱評定時將到企業實踐鍛煉半年的經歷,作為必備條件。支持教師利用實訓基地的技術條件,參與企業課題的研究,積極為企業開展科技服務或產品技術開發,依此提升其實踐應用能力。鼓勵教師參加相應的職業資格考核并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學質量。

3.加強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教學團隊建設的綜合成效的一個主要方面是通過校企合作實現的。學校和企業是產、學結合運行系統的主體,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計、技術與產業開發、教學質量評估等方面都需要進行不同層次和深度的合作。學校可聘請企業人員組成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依據職業崗位群和技術領域需要開設專業。企業與學校共同進行課程開發,建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課程體系,突出教學內容的靈活性和職業功能性。學校根據學生的就業崗位,可在企業內建立“場中校”,使學生深入生產一線,接觸實踐,指派專任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指導,有利于學生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的提高。企業根據崗位需求,可在學校設置“訂單班”,企業每年投入一定經費,設立企業獎學金,根據學校實習安排,批量接受學生專業實習;教師為合作企業開展各種類型的培訓,開展科研活動,申報科研課題,校企合作開發教材、網絡視頻同步教學系統等教學資源;校企雙方聯合開展企業冠名的專業技能競賽活動,使學生能較快地適應就業環境,促進學生的就業。

教學團隊建設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團隊建設規劃,建立行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團隊帶頭人應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先進的教育理念,創新意識強,教學經驗豐富,能及時跟蹤產業發展趨勢,準確把握教學改革方向。團隊成員要積極進行教學研討,開發教學資源,促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和加強新技術學習,提高教學水平。教學團隊內建立科學、有效、公平、公正的考評指標體系和獎勵方式,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凝聚力與創造力。學校應加大對教學團隊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完善運行機制,保證團隊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明江.淺析高職院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現狀與趨勢[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49):104-106.

[2]巴世光,古光甫.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1,35(711):63-65.

[3]崔景艷.加強高職教育教學團隊建設[J].職業時空,2012,8(12):69-70.

[4]田恩舜.高校教學團隊建設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4):14-15,23.

[5]花美蓮.高職院校教學團隊建設的探討[J].大學教育,2012,(1):79-80.

[6]陳麗金.高職院校教學團隊建設研究[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7(4):52-54.

畜牧獸醫課程論文范文第5篇

一、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遴選的基本條件

(一)與學校有趨同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企業以追求經濟效益為目標,而研究生在基地進行生產實踐與科研訓練,短期內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因此,遴選作為基地的企業,必須具備優良的企業文化;企業領導應有遠見卓識,重視企業技術革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將人才培養作為一種長效投資,把為社會輸送人才作為一種社會責任。只有與學校有趨同價值觀的企業,才能長期合作,與學校共同承擔起培養人才的重任[3]。

(二)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和技術實力

作為基地的企業應與高校培養研究生所對應的專業對口,具有先進性和行業代表性。以養殖領域為例,研究生實踐基地應是畜牧行業中代表性的企業,具有一定的生產經營規模和較先進的技術、管理水平,企業生產經營效益好,能為研究生進行生產實踐與科研訓練提供動物飼養場所和樣品分析的常規儀器設備。作為基地的企業還應具有自己的技術人員隊伍,并有承擔相應技術研發與科學研究項目的能力與經歷,最好具有研發機構,如“工程技術中心”、“產品開發研究室”等。

(三)具備食宿等生活便利條件

基地作為研究生進行生產實踐與科研訓練的主要場所,需要有相應的食宿條件,能為研究生實踐活動提供必需的生活保障。另外,南京農業大學規定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要有半年以上的生產實踐。在這半年多的時間里,研究生和導師要經常往返于學校和基地之間,因此,便利的交通和適當的校企間距離既節省時間,也節約費用。

二、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構建的幾種模式

(一)與企業聯合申報研究生工作站

“研究生工作站”是由企業申請設立、出資建設并引入高校研究生團隊開展技術研發的機構,是企業與高校產學研合作的重要平臺,也是高校研究生培養的重要實踐基地。研究生工作站所在企業為研究生提供科研訓練場所、設施以及經費支持,為研究生創造自由、寬松的研究環境;高校研究生和指導教師則可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和研發指導,開展技術培訓等工作。企業通過建立研究生工作站與高校合作,幫助自身攻克技術難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新工藝,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高校研究生通過在企業生產實踐,增加社會經驗,增長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使企業與高校雙方互惠互利,共同發展[4]。2009年南京農大動物科技學院與江蘇天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江蘇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天成集團將其在生產中遇到的難題凝練成研究課題,南農大的教師派出研究生到公司開展試驗研究與產品開發,研究生在完成研究課題的同時完成了專業學位論文。2011年動物科技學院又與太倉(廣東)溫氏家禽有限公司(簡稱“太倉溫氏”)、江蘇奕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徐州正昌飼料有限公司聯合申報了“江蘇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為今后招收養殖領域的研究生提供更多的科技實踐基地。

(二)與企業合作開展科技研究

根據企業發展需求,或由企業向學校提出攻關課題,或根據高校教師到企業走訪了解到的企業生產中遇到的難題,高校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長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即所謂的“橫向課題”研究。專業學位研究生可在導師指導下,到合作科研攻關的企業去開展相應的課題研究工作,同時完成研究生的實踐訓練和學位論文。由于這類課題來源于企業,又在企業生產條件下完成,其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應用于生產,轉化為生產力,能有效地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與現實應用。以這種模式構建的研究生培養基地深受企業的歡迎。在近10多年中,南京農大動物科技學院的教師與全國10多家企業進行技術合作,先后有20多位研究生在這些公司進行生產實踐,開展課題研究,并有多位研究生畢業后在這些企業就業。例如,2006屆的一名養殖領域的研究生,結合中糧東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生產需要,開展“去皮全脂大豆對斷奶仔豬生產性能的影響”研究,利用其成果生產的“四海”牌仔豬飼料,成為華東地區飼料企業、養殖場首選品牌產品,年銷量約2萬噸,年收益500多萬元。這種將企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與科學研究緊密結合,將研究生培養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將研究生培養與研究生工作鍛煉和就業緊密結合的模式,真正實現了高校與企業的“雙贏”。

(三)與企業聯合辦班培養研究生

畜牧獸醫行業中一些中大型企業需要繼續深造的技術人員數量較多,高校可直接接受企業的委托或通過與企業聯合辦班來培養研究生。這類研究生培養目標非常明確,學校在授課內容上可以提高針對性。例如,南京農大動物科技學院曾與太倉溫氏聯合舉辦了一個養殖領域研究生班,由于溫氏集團養殖品種主要是家禽和生豬,因此這個班的“現代動物生產”這門課程就重點講授養禽和養豬知識,“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和“動物繁育學”課程則重點講授豬、禽的營養和繁育知識,“HACCP與安全畜牧生產”、“生態及環境衛生學”也以介紹豬舍和禽場的環境控制和生產安全管理為主。以這種模式構建的研究生培養基地,學校可定期派教師到企業授課,或組織教師團隊到企業進行研究生開題、考核及論文答辯等工作。研究生在原工作單位不脫產就能完成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同時還可結合自己的論文課題研究,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中大型企業十分認同這種模式構建的研究生培養基地。(四)為企業訂單式培養研究生訂單式培養是指在研究生招生時,企業向學校提出用人計劃及培養要求,學校根據企業的特別要求,為企業培養個性化人才。訂單式招收的研究生在學校修完課程,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相關培養環節后,到提出訂單的企業進行科技訓練和生產實習,在實踐中完成學位論文的科學實驗。這種模式構建的研究生培養方式,使提出訂單的企業能通過研究生在實地的表現,實施考察與培養,從而獲得適合企業需要的、優秀的個性化人才,還避免了到人才市場招聘的諸多不便。在這種培養模式下,研究生節省了找工作的時間、精力和財力,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工作環境,進入工作狀態,縮短工作適應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學校能提高研究生的就業率及就業質量,從而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

三、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們在不斷探索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中,發現基地建立難,維持更難。只有調動企業積極性,加強與企業溝通,完善管理機制,才能建立穩定的研究生實踐基地。

(一)存在的問題

1.研究生實踐基地要求嚴,企業積極性不高作為研究生實踐基地的企業,需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和技術實力,要能為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提供場所及設施,還要為研究生的生活、文體活動提供條件,保障研究生的安全,因此,畜牧獸醫行業中能接收研究生實踐的企業群體并不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是研究生實踐基地的重要建設模式。但建立研究生工作站提供資料及審批程序復雜。以申請“江蘇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為例,需要企業提供企業基本情況,近三年收入、利潤、納稅情況,企業科研與聯合培養研究生情況,近期主要研發方向、研發課題與實施條件等,還要簽署申請單位意見、企業所在地市(縣)科技主管部門意見,最后報江蘇省科技廳審批。此外,研究生在企業進行科學研究,短期內沒有產出,企業還要承擔科研失敗的風險,企業得不到顯著的經濟利益;目前對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缺乏相應的社會評價體系,企業也不能獲得社會效益。上述因素導致研究生實踐基地建立存在相當大的難度。

2.管理機制不完善,實踐基地維持難目前,對于研究生實踐基地的管理,國家沒有相關政策,地方政府也沒有制定有關的規章條例,尚沒有規范的協議樣本來明確校企雙方的責、權、利,例如,有些實踐基地是導師橫向課題合作的企業,隨著課題的完成,實踐基地也就不存在了。另外,當合作過程中出現問題與矛盾時,處理不當也很易導致校企合作關系破裂。

(二)對策

1.國家出臺相關政策,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隨著研究生教育轉型,招收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數量會逐步增加,需要的實踐基地數量必然相應增加。這需要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比如,給承擔基地建設的企業減少或免除稅收,為企業貸款提供方便或適當降低貸款利率,為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提供相關政策扶持等,以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鼓勵企業與學校聯合建立研究生實踐基地。

2.學校要主動出擊,積極尋找合作企業為擴大研究生實踐基地規模,以滿足越來越多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生產實踐與科研訓練的需要,學校要主動出擊,積極尋找合作企業。學校可以通過舉辦行業會議或到企業調研等形式,主動與企業接觸,了解企業需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設立橫向合作課題,創建實踐基地。南京農大每年都舉辦“畜牧獸醫學術年會”,邀請江蘇、安徽、山東、浙江等省的相關企業來參會,聘請畜牧獸醫領域的知名專家作報告,開展學術交流與技術培訓活動,這既促進了整個行業的學術水平的提高,同時又能增強學校與相關企業的交流,為尋求合作奠定了基礎。

3.學校為已建基地提供技術支撐與服務實踐基地建立難,維持更難。學校對已經建立的實踐基地要積極維護,除加強溝通外,還要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與服務支持。南京農大動物科技學院與太倉溫氏攜手已歷經10多年,雙方如此緊密的合作關系得益于學院為企業提供長期的技術支撐和全方位的服務。學院長期選派2名教師為企業服務,其中一位教師在高層管理崗位,為企業的經營管理保駕護航,另一位教師在生產一線,為企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持。當企業遇到重大技術問題時,學院組織專家團直接深入企業生產環節調查研究,幫助解決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台中市| 霸州市| 山丹县| 岳阳县| 西城区| 当阳市| 陇西县| 北安市| 玉林市| 囊谦县| 龙江县| 石渠县| 神池县| 磐石市| 津市市| 鹤峰县| 易门县| 湘阴县| 神农架林区| 宝鸡市| 沁水县| 辽中县| 陇南市| 禄丰县| 屏山县| 宜昌市| 淳安县| 额尔古纳市| 呼伦贝尔市| 敦化市| 平度市| 定陶县| 三明市| 舟山市| 新安县| 越西县| 吉水县| 塘沽区| 平凉市| 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