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重要通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論文摘要:本文集止痛中藥傳統理論研究、現代實驗研究、臨床應用研究等藥性相關文獻于一體,是對歷代止痛中藥文獻進行的一次大集結。文章采用拉網式搜索、窮竭式收集、主題式篩選的方式,在占有大量文獻基礎上,進行中藥止痛機制的傳統理論文獻研究,分析各種因素的相關性,完善止痛中藥的理論體系。
止痛中藥的應用歷史悠久,臨床應用十分廣泛。它不僅能減輕和消除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疼痛病因,標本兼治,提高病愈率,特別對某些重度頑固性疼痛療效卓著,體現出中醫藥的特色與優勢,因而受到歷代醫學家的重視。筆者經過廣泛調查古今對止痛中藥的研究概況,現歸納如下:
1.關于止痛中藥的傳統理論研究
止痛中藥傳統理論的原始記載,多見于歷代諸家本草,如《神農本草經》《本草經集注》《名醫別錄》《吳普本草》《證類本草》《本草綱目》等?!吨腥A本草》對歷代本草進行了一次大集結,其中關于止痛中藥的記載,散見于各類中藥的文獻中。這是迄今為止對止痛中藥的傳統理論最具權威性的總結。只因不是專門性的止痛中藥文獻專集,卷帙浩大,翻檢不便,對止痛中藥的研究缺乏針對性的指導意義?!吨雇幢静荨肥且槐炯沤襁\用中藥止痛藥物理論、臨床和實驗研究的專著,廣泛搜集中藥各種止痛藥,分類進行各項研究,集中古今醫家用藥的理論、經驗及現代藥理研究,這不但可作為各種痛證辨證用藥與專方專藥的運用依據。而且對尋找研制各種止痛藥也可提供豐富的參考資料。
2.關于止痛中藥的現代實驗研究
關于止痛中藥的現代實驗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
2.1止痛中藥有效成分的實驗研究
隨著中西醫學的相互滲透,止痛中藥的現代實驗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對近二十年的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的重要雜志及《中華本草》《現代中藥藥理學》等文獻進行普查,發現已有300余種中藥被實驗證實有鎮痛作用。其中一部分藥物是經古代本草文獻明確記載有“止痛”功能者,如延胡索、吳茱萸、五靈脂、沒藥等。也有一部分是古代本草并未記載有“止痛”功能者,如靈芝、黨參、海參、土茯苓、天竺黃等,是在實驗研究中被發現有止痛作用。這說明止痛中藥的篩選十分必要。對止痛中藥有效成分的實驗研究有多方面的,如:①生物堿類鎮痛活性成分的研究,延胡索乙素是生物堿的典型代表。呂富華在“延胡索的止痛作用的比較”一文中總結:“實驗表明,延胡索總生物堿的鎮痛效價為嗎啡的40%,且鎮痛作用乙素>丑素>甲素。”皂苷類鎮痛活性成分,李小川在“懷牛膝總皂苷鎮痛作用研究”一文中總結:“對懷牛膝總皂苷采用化學刺激、熱刺激進行大、中、小3個劑量的鎮痛實驗觀察,結果顯示有明顯的鎮痛效果,且作用與劑量呈現一定的量效關系?!绷頁芯孔C實,人參皂苷、白芍總皂苷、柴胡皂苷等均有明顯的鎮痛作用。⑧酚、酮、醛類鎮痛活性成分,原田正敏“桂皮藥理學研究”文中說:“桂枝醛對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有顯著抑制作用”;末川在“生姜た關さざ藥理學研究”文中說:“丹皮酚可使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次數減少,抑制率50%?!?/p>
2.2止痛中藥鎮痛機制的研究
現代醫學對止痛中藥的鎮痛機制做了大量研究,不僅找出了止痛中藥的許多有效鎮痛成分,而且也闡明了止痛中藥的一些鎮痛機制。吳承艷在“止痛中藥的研究與思考”口文中,對止痛中藥鎮痛機制的研究進行了總結。歸納為6個方面:①中樞鎮痛;②麻醉鎮痛;③抗感染鎮痛;④解熱鎮痛;⑤解痙鎮痛;⑥抗凝鎮痛。
3.關于止痛中藥臨床應用的研究
止痛中藥臨床應用的研究,以專著居多,如唐迎雪主編的《止痛中藥臨床應用》,收錄止痛中藥88味。對每一味藥物的性味、歸經、功能應用、用法用量、使用宜忌等進行了簡明扼要的表述,非常實用。張卓主編的《疼痛中藥特效秘方大全》,董連榮主編的《古今止痛驗方大全》螂則以止痛方劑為重點。在論文方面有:肖金撰寫的“止痛方藥的臨床應用”,將止痛方劑分為:清熱止痛方、祛瘀止痛方、溫經止痛方、祛風除濕止痛方,亦是以方為主、以方帶藥的論述。王順成撰文“痛癥的病因病機與止痛中藥的臨床應用”,首先分析痛癥的病因病機,然后將止痛中草藥分為:解表止痛藥、祛風濕止痛藥、活血化瘀止痛藥、行氣止痛藥、溫里止痛藥、麻醉止痛藥、清熱止痛藥7大類。每類舉出4~5味代表藥物,論述其止痛功能與適應證吲。以上研究是以實用舉要為主,缺乏全面、系統、深入的文獻研究。
還有一些關于古今名醫治痛經驗的評述:如趙天才等撰文“張仲景治痛十四法”,總結了張仲景治痛癥的內治法與外治法。內治法包括:解表治痛法、散寒除濕治痛法、和解治痛法、表里雙解治痛法、嘔吐治痛法、攻下治痛法、溫補治痛法、行氣治痛法等。外治法包括了搐鼻治痛法、針刺治痛法等。該文對止痛的治療法則及給藥途徑進行了發掘㈣。韓學杰等撰寫“沈紹功教授痛癥辨證論治經驗”一文,對沈氏從醫四十余年的經驗進行總結。提出辨證分為虛實、部位劃分7類、病性分為寒熱等思路與經驗。
4.關于毒劇止痛中藥的研究
止痛中藥雖然毒性較大,但生物活性亦強,止痛效果好。若臨床應用恰當,確能起沉疴頑疾。若用之失宜,則禍不旋踵。為了充分發揮毒劇止痛中藥的獨特療效,防止毒副作用。很多醫者對毒劇止痛中藥的合理應用投入了大量精力進行研究。如唐迎雪的論文“毒劇止痛中藥的合理應用體會”,總結出臨床應用的幾條原則,如:①宜于頑痛;②作用為主;③炮制得法;④合理配伍;⑤控制劑量;⑥選擇劑型;⑦煎服相宜。該文對臨床應用毒劇藥物止痛具有針對性很強的指導作用。朱建偉撰寫“馬錢子堿鎮痛作用及其藥效動力學研究”一文,認為馬錢子堿具有肯定的鎮痛作用,藥效強度較高,維持時間較長。
5.對止痛中藥研究的動態綜述
吳承艷撰文“止痛中藥的研究與思考”中,將該領域里的研究總結為4個方面:①古代文獻對止痛中藥的收錄研究。②古代醫家對止痛中藥用藥特點研究。③止痛中藥有效成分的研究。④止痛中藥鎮痛機制的研究。吳氏在“對止痛中藥研究的思考”這部分內容里,首先提出了“必須加強中醫藥文獻的系統研究?!彼f:“在大量的方劑文獻中能尋找出有效的止痛中藥。本草文獻更是直接記載前人使用中藥、研究中藥的重要信息之源。因此進行中醫方藥文獻的系統研究,對加快止痛中藥的研究與開發起一定的重要作用”。吳氏之說確為真知灼見。
6.對止痛中藥藥性理論的文獻研究
急性咽炎 一般有咽黏膜紅腫、疼痛與吞咽困難等癥狀,可選用青黛散,它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將其噴撒于患處即可;也可內服珠黃散,每次0.6克,一日2次,另取少許噴撒于患處。如果患者除咽喉腫痛外,尚伴有痰黃、咯吐不爽、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癥,可服清咽潤喉丸,每次2丸,一日2次,用溫開水送下。
慢性咽炎 表現為咽部干燥隱痛,言后尤甚,常反復發作,且有咽部黏膜慢性充血,不易治愈。此類患者可服用清音丸,每次1~2丸,一日2次,用溫開水送下。也可用西瓜霜碾成細末吹于患處,每日2~3次。同時患者還需積極防治鼻炎,以免加重咽炎病情。
急性喉炎 患者有咽喉紅腫疼痛,聲音嘶啞或無聲,胸部滿悶、咳嗽痰黃、口干欲冷飲、便秘尿黃等癥,可服清咽利膈丸,每次6克,一日2次。也可服用六神丸,每次10粒,一日1~2次,含化或用溫開水送服,孕婦禁服。
慢性喉炎 有咽干、紅腫疼痛及聲音嘶啞等癥時,患者可服清音丸,每次1~2丸,一日2次,用溫開水送下。
慢性單純性喉炎 患者有長年累月的持續性聲音沙啞,時輕時重,常感喉干、微咳或隱痛,或有少量黏液等,此類患者可服用金果飲,每次15毫升,一日2~3次。
急性扁桃體炎 表現為雙側咽痛,吞咽時加劇,且常伴有頭痛、發熱、怕冷、四肢酸痛等癥。患者可服喉癥丸,成人每次含化5~10粒,一日2次;3~10歲兒童,每次3~5粒,一日2次?;颊咭部蓱们逖蕽櫤硗?、青黛散等治療。
慢性扁桃體炎 患者常感咽部不適,有咽干、咽癢、咽痛等癥,此類患者大多有急性扁桃體炎反復發作史,可服用青果丸,成人每次1丸,一日2~3次。7歲以上兒童服成人量的1/2;3~7歲服1/3量。但這種方法對外感風寒、頭痛、聲音嘶啞者,不宜應用。患者還可服用玄麥甘桔沖劑,成人每次1袋,一日3次;7歲以上兒童減半;7歲以下兒童酌情使用,以開水沖服。此法對外感表證未除,或痰濕內盛者忌用。另有一種辦法是服用清喉咽合劑,每次20~30毫升,一日2次,用溫開水送下。
病毒性咽峽炎 有咽喉紅腫、疼痛、聲音嘶啞、咳嗽痰多、吞咽不利、咽干口渴等癥者,可服喉炎丸,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效,成人每天10粒;孕婦忌用;小兒酌減;外用時,用水調敷于患處,若已破損忌用。
“同一個氣道、同一個疾病”概括了變應性鼻炎與支氣管哮喘密切的關系,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約1/3鼻炎患者會同時或先后發生哮喘,而不伴哮喘的鼻炎患者中約2/3存在支氣管黏膜高反應性,他們更易發生哮喘;而患有哮喘者中約2/3患有過敏性鼻炎,且鼻炎常先于哮喘發生。所以正確診斷治療過敏性鼻炎、早期識別氣道高反應非常重要,而臨床實踐中存在困難。中醫認為肺與鼻有經絡聯系,肺主氣司呼吸,開竅于鼻,治則中無論鼻炎、哮喘均從“肺”論治。中醫藥治療過敏性鼻炎,對患兒特應性體質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阻斷發展為支氣管哮喘的可能。這就所謂的異病同治,避免了漏診而延誤病情。
中醫認為嬰幼兒反復喘息為“痰哮”,治療見獨到之處由于哮喘癥狀在嬰幼兒呼吸道疾病中缺乏特異性,加之傳統肺功能檢查兒童難以配合,因此早期確診哮喘較困難,目前臨床主要采用危險指數篩查可疑哮喘兒童,給予抗哮喘藥物治療,但強調3~6個月進行評估以決定是否需要繼續治療。實際上,兒童哮喘既存在診斷不足,也存在過度診斷的問題。我們工作中觀察反復喘息的嬰幼兒多見喉中痰聲嚕嚕,活動及高興或哭鬧后喘息明顯,但多一般情況良好,每遇感冒等情況癥狀加重而就診,他們常體型偏胖,伴有或輕或重的濕疹,面色少華,腹脹,舌苔滑膩,我們認為此類患兒應屬“痰哮”。痰濕內蘊為其病機關鍵,痰伏于肺,遇外邪侵襲、勞倦過度、飲食不當等因素使肺氣不降,引動伏痰,痰隨氣升,氣因痰阻,而致喘急;濕邪困脾,而致面色少華,兼有腹脹,治療中應注重健脾化濕祛痰。常選用小青龍湯為主方隨證加減,本方實可歸入扶正解表劑,因素有水飲之人,脾肺之氣必虛,更易感受風寒之邪,故見風寒客表、水飲內停之證。方中麻黃為肺經專藥,疏風宣肺,散寒平喘;桂枝辛溫,解表散寒,溫陽化氣;芍藥,和營養血;五味子,入肺腎經,斂肺止咳,祛痰平喘,兼滋補腎氣;干姜,溫肺化飲,燥濕消痰;半夏燥濕化痰,和中健胃,降氣平喘;細辛,溫肺散寒,止咳平喘;地龍、蟬蛻,為蟲類藥,解痙散風之本力雄;甘草調和諸藥又有激素樣抗炎作用。療程2周-1月不等,經治療患兒痰去喘平脾健,病情不易復發。
2預防
2、1“苗”期的治療“苗”期的治療屬于哮喘的二級預防。有專家認為哮喘為一種異源性臨床綜合征,可能是多種機制以復雜方式聯合起來形成多樣的臨床表現。嬰兒期主要表現為過敏性皮炎(濕疹)、食物不耐受(嘔吐、久瀉)和反復喘息,而兒童期的主要問題是支氣管哮喘,變應性鼻炎、結膜炎,所以說哮喘可能是一種系統性炎癥性疾病,其炎癥反應的源頭在骨髓,可以引起機體多個“遠端”組織的炎癥改變。而嬰幼兒期和學齡期過敏因素如何影響兒童哮喘的轉歸也是國外哮喘專家研究的熱點。王烈教授提出的“小兒哮喘苗論”,認為苗期為“痰蘊狀態”,臨床表現多樣,主要可見虛胖、白光白、濕疹、鼻塞、易感、常瀉、佝僂病明顯、對藥物過敏等。而有“痰蘊狀態”現象者,有發生哮喘的傾向,但不完全皆病喘。強調對上述階段的早識別、早診斷、早治療。其一針對濕疹和慢性腹瀉的治療,中醫多主張從脾論治。濕邪被認為是濕疹和腹瀉兩者的病因關鍵,而濕邪的產生與脾失健運和脾虛兩個因素有關。在濕疹的治療中應根據病情注重健脾、運脾、清熱、除濕和養血幾方面。慢性腹瀉的成因復雜多樣,但最終都是因為腸黏膜結構或功能受損,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礙而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性狀改變,可伴有嘔吐、腹脹、腹痛等消化道癥狀。中醫認為“泄瀉之本無不由脾胃”,脾氣健運,則胃腸運化水谷功能旺盛,機體消化吸收功能健全,在久瀉的治療中更重視健脾益氣。濕、痰同源,中醫對濕疹和慢性腹瀉的治療阻斷了機體痰濕狀態的形成,從而預防了哮喘的形成?,F代藥理也證實治療上述疾病的常用方劑如保和湯、二陳湯、歸脾湯、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參苓白術散、七味白術散均有調節Th1/Th2細胞網絡平衡的作用。而西醫治療嬰兒濕疹僅僅是外用激素類藥物,明確牛奶蛋白過敏的讓患兒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喂養,但不能根治濕疹,易復發,且有可能造成嬰兒某些營養素的缺乏。而對于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瀉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其二針對呼吸道病毒的治療,中醫藥具有重要意義。呼吸道病毒感染被視作小兒哮喘發生的重要激發因素之一,尤其是RSV、鼻病毒、流感病毒,其中病毒長期存留于呼吸道黏膜細胞不能被徹底清除是誘發喘息反復發作的原因。大量的臨床及實驗研究報道中藥具有清除病毒、促進損傷細胞修復的作用。本科馬融教授等研究證明防感合劑通過誘生體內干擾素對RSV發揮拮抗作用,可顯著延長鼠RSV攻擊后的存活時間;任勤等研究證明防喘合劑可抑制流感病毒的復制。
2、不要太大聲說話。說話大聲不是錯,但是太大聲就會造成同事的反感,可能有的時候談論的話題比較隱私,被你的大喇叭重復一次就變得眾所周知。
3、不要言辭惡略。職場中使用語言要文明,不要把那些不雅的文字帶到工作中去,這樣子會將自己的素質降低,也會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
4、不要有過多肢體語言。說話配上相應的肢體語言可以更好的表達說話內容,可是過多的肢體動作就會讓別人認為你這個人很奇怪,所以懂得適當收斂就可以了。
可以自療的咽喉腫痛
一般地說,單純的咽喉腫痛可以自我藥療。多由普通感冒、單純性急性咽炎或慢性咽炎引起,局部癥狀明顯,全身伴隨癥狀非常輕。此時,如采用自我藥療的方法,??墒盏绞掳牍Ρ兜寞熜А?/p>
1.局部治療可選用華素片等口含片。
2.對癥治療 可適當采用解熱止痛藥物,如復方阿斯匹林等。也可用漱口藥保持口腔衛生,如復方硼砂溶液或甲硝唑漱口液等,每日多次漱口。
3.中醫治療 中醫中藥對治療咽喉腫痛有獨到之處,也是自我藥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急性咽炎或慢性咽炎有良好效果。
風熱邪毒感染所致急性咽炎:咽痛常較重,伴流黃涕、便秘等癥,可采用疏風清熱、消腫利咽之法。方藥??捎勉y翹散和銀翹解毒片,也可用銀翹散加減方,如金銀花15克、連翹9克、桔梗6克、薄荷6克、大青葉12克、桑葉9克、盧根15克、射干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7天為1療程。中成藥可選用牛黃解毒片、銀翹解毒片、六神丸、萬應膠囊、黃連上清丸、一清膠囊、銀黃含片、草珊瑚含片、咽立爽口含滴丸等。
外感風寒所致急性咽炎:咽痛不甚嚴重,常伴有頭痛、鼻塞、流清水涕、噴嚏、咳嗽諸癥,可采用疏風散寒、解表利咽之法。常用方劑荊芥9克、防風9克、柴胡6克、羌活6克、獨活6克、前胡6克、桔梗6克、枳殼6克、茯苓6克、川芎3克、炙甘草3克,可酌情加減,水煎服,每日一劑,7天1療程。
推薦方:藥茶 金銀花15~30克、15~30克、生地15克、麥冬15克、玄參15克、胖大海5枚、生甘草6克,每日分3~5次代茶泡飲,或用1000毫升水煮后代茶每日多次隨時飲用。該方對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清喉利咽有良效,慢性咽炎者可長期飲用。
不可以自療的咽喉腫痛
如果除咽喉腫痛癥狀外,還伴有以下一些癥狀,則不宜采用自我藥療的方法,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1.咽喉腫痛伴發熱頭痛、周身不適,體溫達38℃以上。多見于急性扁桃體炎,它不同于一般的咽喉腫痛,發病急,多伴發熱頭痛、周身不適,體溫常達38℃以上,也可伴有吞咽困難和吞咽痛。急性扁桃體炎如果沒有采用正確的治療方法,可進一步并發為扁桃體周圍炎或扁桃體周圍膿腫,還可能引起急性風濕熱、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腎炎或關節炎等疾病。因此,病人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2.咽喉腫痛伴吞咽梗阻感或吞咽困難,吞咽時咽痛加劇等。多見于急性會厭炎,該病除表現為咽喉腫痛外,多伴有吞咽梗阻感或吞咽困難、吞咽時咽痛加劇等特點,嚴重者可出現吸氣性呼吸困難。急性會厭炎常起病急,病情進展快,可突發喉梗阻而窒息,危及生命。因此,出現咽喉腫痛伴吞咽梗阻感或吞咽困難時,必須去醫院入住急診監護病房進行觀察和治療。
3.小兒在咽喉腫痛的同時,出現特征性的吸氣性喉鳴音或哮吼樣咳嗽聲。多見于小兒急性喉炎,它有明顯的臨床特征,即在咽喉腫痛的同時,常可出現特征性的吸氣性喉鳴音或哮吼樣咳嗽聲,重者伴有呼吸困難。由于小兒對疾病的表達有一定困難,而小兒聲門下黏膜組織松弛,在急性感染時易出現明顯水腫而發生喉梗阻,且病情發展快,如不及時治療,可出現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應及時送醫院急診處理。
4.單純性咽喉腫痛經一周左右的自我藥療,大多數病情好轉或痊愈。如果治療后癥狀仍未緩解,或出現了其他癥狀,如咽喉疼痛加劇、咽喉梗阻感、吞咽困難及聲音嘶啞等,應及時就醫,接受進一步檢查。
急慢性咽炎常用自療藥物
需要注意的幾種情況:
警惕咽喉部癌癥發生。咽喉腫痛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許多疾病引起的一種癥狀。雖然大多數情況下是急慢性炎癥所致,但一部分咽喉部腫瘤病人也??杀憩F為咽喉腫痛、咽喉異物感、咽喉梗阻感、吞咽困難及聲音嘶啞等癥狀,因此必須引起注意。特別是當咽喉部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如腫瘤浸潤及壓迫鄰近組織,腫瘤的破潰或激發感染等均可出現咽喉腫痛。因此不明原因、隱匿起病、無畏寒發熱、鈍性持續性的咽喉腫痛,或經抗炎治療無明顯療效者,應盡早去醫院耳鼻咽喉科和相關學科作進一步檢查。
可以長期服用“潤喉片”嗎?如果慢性咽喉炎能排除器質性病變,且病人服用“潤喉片”對改善咽喉腫痛癥狀有效,則長期服用“潤喉片”無妨。因為“潤喉片”本身一般比較安全,無明顯的副作用。注意,最好能定期檢查咽喉部,及早發現新問題。
咽喉腫痛需要使用抗菌藥嗎?一般認為咽喉腫痛不必應用抗菌藥,可以通過中醫中藥及自我藥療達到治療效果。但如有以下情況可考慮使用抗菌藥:① 急性咽炎全身癥狀重,如發熱、畏寒、四肢酸痛、周身發熱、體溫38.5℃以上,且咽部腫痛明顯;② 咽喉腫痛且血常規檢查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③確診為急性扁桃體炎、扁桃體周圍炎、扁桃體膿腫、咽后膿腫、咽旁膿腫、急性會厭炎等急性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