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魯迅散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魯迅修改文章的三法是:
1、暫讀兩遍求上口
魯迅先生說:“我做完之后,總要讀兩遍,自己覺得拗口的,就增刪幾個字,一定要把它讀得順口。”決不能用“只有自己懂得或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來的字句”。也就是說,文章寫好后,最好靜下心來,先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讀上幾遍,從中發(fā)現(xiàn)缺陷和不足,進而在讀中改正,以便于讀者理解。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詩寫出來后,經常讀給老太太聽,聽不懂就修改,這也是心里想著讀者,以通順上口、易懂易理解為原則的。
2、冷卻擱置再修改
魯迅先生說:“等到成后,擱它幾天,然后再來復看,刪去若干,改換幾字?!币馑季褪窍葦R置冷卻,過段時間后再修改。因為,文章往往是感情的產物。當你眼有所見,耳有所聞,心有所思,積累了大量寫作素材,并由于某種誘因的引發(fā),激情潮涌、感觸滋生,千言萬語積于心中,感到不吐不快時,就會揮筆綴文,一氣呵成。這一氣呵成的文章,雖感情真摯、氣貫始終,但往往會存有思慮不周、偏激失當之處;而當時又是難以覺察發(fā)現(xiàn)的。如果把它擱置幾天,進行一番“冷處理”,就會有另一種情形:等你靜下心來,再行翻閱便能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從而加以修改。
3、忍痛割瘤狠修改
關鍵詞 強迫油循環(huán)導向;變壓器;三維模型;ANSYS ICEM;FLUENT
中圖分類號TP3,TM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87-0185-02
0 引言
變壓器作為機車車輛關鍵部件之一,對機車車輛的安全可靠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變壓器的熱問題是變壓器設計、制造和安全可靠運行的關鍵問題。變壓器溫升超標,會加快絕緣材料及變壓器油的老化速度,縮短使用壽命。同時變壓器溫升過高,保護系統(tǒng)可能引起機車車輛停車,造成時間延誤。
現(xiàn)階段的變壓器流體仿真多采用二維模型簡化計算[1-3],不考慮可能影響流動和傳熱的絕緣材料,計算結果可用于分析對比,但很難滿足工程上全面精確計算的要求并準確找出熱點。本文根據(jù)強迫油循環(huán)導向結構機車變壓器特點,建立三維模型,采用ANSYS ICEM 對模型進行前處理,建立三維數(shù)值計算模型。使用FLUENT對強迫油循環(huán)導向結構變壓器的內部油的流動性能,多油流量分布,油溫分布,線圈的穩(wěn)態(tài)溫度場分布進行分析。三維模型的仿真計算,可全面具體并較準確的得出變壓器的油流場及溫度場分布,對預測變壓器的過負荷能力及對變壓器冷卻油路設計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jù)。為提高變壓器性能、延長使用壽命、合理提高變壓器的輸出容量、保證安全可靠運行提供了必要的參考。
1 三維模型建立與簡化
變壓器的溫度場計算,屬于流-固共軛換熱分析。建立三維模型時,包含線圈、鐵心、油箱、夾件等部件,也包含絕緣筒、撐條、擋油板等絕緣材料。因此需要在保證計算精度的前提下對模型進行合理簡化,控制仿真分析的計算規(guī)模。簡化對象的選取是依據(jù)具體結構對溫度場計算的影響程度來決定的。主要進行如下簡化:1)整個變壓器進行半模型對稱處理;2)撐條、絕緣筒、墊片、線圈光滑連接,去除小角度縫隙;3)去除小半徑倒角、刪除緊固件。三維模型如圖1所示。
2 網格劃分
2.1 劃分方法
三維模型仿真計算可以得到較全面和準確的結果,但增加了前處理網格的劃分的難度。本次模型的分塊是按其規(guī)則程度來分塊,并將線圈分為不同的子塊來分別進行劃分。線圈內部采用六面體網格,外部采用四面體網格,并充分利用線圈及內部絕緣材料的周期特性。
用ICEM CFD中的BLOCK方法切分出其中一個周期的塊,在定義好各個分塊名稱和網格節(jié)點分布后,采用旋轉復制方法,得到整個線圈周期內的BLOCK結構,然后修正關聯(lián)關系,得到線圈部分的六面體網格。
2.2 交界面設置
在選擇交界面時,要充分考慮網格劃分的便利性和經濟性。在劃分交界面時,應綜合考慮兩側區(qū)域的物相,如果交界面兩側的任一邊是固體,則需要在交界面上設置溫度耦合(coupled wall);如果兩側均為流體,則直接粘合即可;如果交界面兩側既有固體域,又有流體域,就需要在交界面上按不同的區(qū)域分片,分別進行粘合。
本次網格劃分采用分塊劃分,并選擇絕緣筒的中面作為六面體網格分塊的交界面。在線圈兩端各截去一部分區(qū)域采用四面體網格劃分方式,截面作為交界面。
3 邊界條件
對于本次計算,變壓器內為單一流體,由于計算的變壓器模型只有一個入口,根據(jù)其參數(shù)可計算出入口雷諾數(shù)。
根據(jù)入口雷諾數(shù)可以判斷,變壓器內流動為湍流。在FLUENT里,可供選擇的湍流模型有很多,最常用的是k-ε模型,本次計算選擇Realizable k-ε模型。
損耗值作為原始輸入條件,在初始計算時作為均布常數(shù)值輸入。以變壓器入油口流速和出油口壓力作為計算的邊界條件。
變壓器油循環(huán)冷卻的同時,模型也考慮了和周圍環(huán)境的空氣對流效應,其中和外界空氣接觸的是油箱外殼,油箱外殼的對流換熱系數(shù)根據(jù)經驗取為7 W/m2K。并在線圈的壁面考慮絕緣材料厚度。
4 求解設置
4.1 計算精度
一般流體問題在計算時不會直接采用二階精度,而是先采用一階精度計算到一個初期的場??梢栽诖_保一階精度收斂的前提下,換用二階格式來提高計算的精度。對于溫度場的計算,首先計算流場信息,并查看流場結果,如果流場計算收斂,同時結果也比較合理時,才將溫度場并入模型一起計算。
4.2 收斂準則
收斂量分別包括連續(xù)性方程,動量方程和能量方程,k湍流動能,ε湍流耗散率。對于一般問題,物理量的收斂準則在0.001即可。在實際計算過程中,可適當調低殘差收斂值,以求得到精度更高的仿真結果。
5 仿真結果
計算可得出變壓器入油口靜壓分布,從而得出變壓器內部油壓力損失值。內部流速及流動狀態(tài)分布,如圖2所示。對比設計及試驗數(shù)據(jù),可知流場分布合理。
從以上線圈域溫度分布狀況可以看出,由于重力作用導致流量在線圈下端流量分布較上端高,流體帶走的熱量也較多。隨著流動的進行,流體在流動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流體溫度隨之不斷變高,因此流體介質散熱能力變差,線圈溫度逐漸升高。試驗值:頂層油溫為44.5℃、線圈1溫度69.9℃、線圈2溫度65.2℃。仿真頂層油溫為44.6℃,線圈1溫度50.8℃~90.6℃、線圈2溫度52.6℃~70.9℃。線圈溫度值與試驗值基本一致,且分布合理。
6 結論
本文根據(jù)強迫油循環(huán)導向結構變壓器特點,使用FLUENT對變壓器的內部油流場分布,油溫分布,線圈穩(wěn)態(tài)溫度場分布進行分析。由仿真結果可知,該三維模型的分析方法合理,可全面具體并較準確的得出變壓器油流場及溫度場分布,該分析為變壓器冷卻油路設計提供了有效的熱性能參考數(shù)據(jù)。由于該計算熱源損耗分布采用的是平均分布的方法,為追求更高精度的溫度分布結果,可考慮采用電磁場計算結果與油流場耦合計算。
參考文獻
[1]謝蓉,等.強迫油循環(huán)冷卻變壓器內部溫度場數(shù)模擬[J].電力科學與工程,2012,28(10):47-52.
一、抓住課堂。以書本為抓手,提高課堂效率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課本,以它為抓手,做到舉一反三。比如,在上現(xiàn)代文教學時,刻意地訓練學生的文體意識。然后讓學生回憶這類文體在考試時會考哪些題型。針對這些題型我們該怎樣作答。甚至讓學生自己編題目自己作答或自編題目同學作答,比一比看誰編得好,誰答得好。
例如,在教學《藤野先生》時,首先讓學生讀后思考:這篇文章是什么文體?明白是散文后,再讓學生回憶,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學習??荚嚂r,對于散文經??寄男╊}型?經過討論分析總結后得出結論:散文分敘事和抒情兩種。本文是敘事散文。作為敘事散文應該學習它:①選材圍繞中心,形散神不散的特點。②人物的精神(或文章的主題)。針對這一點,考試經常會讓我們概括散文寫了那幾件事情。這樣,就讓學生合作研討,課文寫了那幾件事情?大家討論后,推薦一組代表反饋本組討論結果,其他小組補充。明確答案:①幫我修改講義;②糾正解剖圖;③關心我的解剖實驗;④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的事情;⑤匿名信事件;⑥看電影事件。
接著進行下面一個問題:敘事是為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這篇文章是為了表現(xiàn)誰具有什么樣的精神呢?學生圍繞這個問題有一次展開討論。明確前四件是表現(xiàn)藤野先生:教學認真、嚴謹有學者的探究意識!熱情關心、嚴格要求、正直熱忱等。“匿名信事件”是寫日本的“愛國青年”無端猜疑,“借”了魯迅的筆記查看,他們的言行充滿對弱國國民的歧視。藤野先生和“愛國青年”對魯迅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看電影事件”是魯迅棄醫(yī)從文的思想轉變,體現(xiàn)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懷!從而體現(xiàn)散文選材靈活又緊扣主旨的特點!
那么針對“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我們針對開頭和結尾可以設置哪些問題呢?討論了一會,設計為:①開頭在東京的見聞和結尾回國后的經歷,可以刪去嗎?為什么?②在東京的見聞和結尾回國后的經歷,對表現(xiàn)藤野先生有用嗎?學生討論回答:不可以刪去!開頭能為作者到仙臺,見到藤野先生作鋪墊,結尾更能體現(xiàn)藤野先生對自己的影響之大,從而更好地表現(xiàn)了主旨!
根據(jù)這一問題。我還更深層次地引導學生回憶開頭段落和結尾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這也是我們現(xiàn)代文閱讀經??嫉念}型。我就引導他們從內容上和結構上作答。對于作答內容,提醒學生要結合文章主旨、文章內容來回答,不可離開課文,泛泛作答。這樣通過討論總結,明確:開頭段落,內容上用“清國留學生”來反面襯托魯迅先生,突出了魯迅先生可敬可貴的愛國精神。結構上又為魯迅先生到仙臺見藤野先生作了鋪墊,與結尾形成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緊湊。用同樣的方法總結結尾段落的作用,效果不錯呢!
其次還設計了散文語言的特點,結合本文注釋,本課語言主要是反語的運用很有特色。有的學生設計了:“‘真是標致極了’這句中的‘標致’是什么意思呢?”等類問題。學生這個過程充分體現(xiàn)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做巡視點撥了解學情。
二、評講試卷,注重方法指導,做到舉一反三
“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每次考試學生都很認真地對待,所以答題也比平時認真。這時候試卷里融進了學生的心血,如果能認真評講,效果會遠遠高于平時練習質量。
在評講試卷時,首先教師對學生的試卷要做分析,掌握學生易錯、錯多的地方。在評講試卷前,讓學生自己看,錯的題目自己會訂正嗎?如果會,自己改正,不會則同桌或小組討論,兵教兵。例如第一項的字詞及第二項的名句默寫。自己訂正后讓學生把自己寫錯的內容寫到黑板上,起到強調督促的作用。
關鍵詞:墓碣文;魯迅;自我解剖;毒氣;絕望而反抗;中間物意識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23-0017-01
這篇散文詩敘述了一個可怕而荒誕的夢境,夢中的景象是陰森?!拔摇眽粢娏俗约汉湍鬼賹αⅲ澳悄鬼偎剖巧呈疲瑒兟浜芏?,又有苔蘚叢生”通過這三句可以想象這個墓碣是很久沒有人來訪問,帶給讀者一種神秘和恐怖之感,可以說,這一段表現(xiàn)出整篇散文的主調。墓碣上寫的第一段是:“……于浩歌狂熱之際中寒;于天上看見深淵。于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于無所希望中得救。……”這四句話,爭論最多。在筆者看來,這四句話很好的表達出了魯迅的人生哲學。仔細看就會發(fā)現(xiàn),這四句話用排比句手法,而且,每一句都存在著矛盾對立統(tǒng)一的形態(tài),就如魯迅獨特的思維、心態(tài)、情感世界一樣。
“于浩歌狂熱之際中寒”這里包含了“狂熱”與“寒冷”之對立與轉換的各種涵義。這里暗示著魯迅內心深處有著一團火――對于理想的熾烈追求,對舊社會的分離掙扎,但同時,他內心深處又時時升騰起克制感情噴發(fā)的強烈欲求。他克制這種感情噴發(fā)的緣故,筆者認為是他不愿意在仇敵面前顯示痛苦,他也羞于在親者面前流露熱情,所以他控制著自己奔放的情感,由希望的吶喊到控制著自己奔放的情感,無論酸、甜、苦、辣,自己一個人承受。
“于天上看見深淵”這一句筆者認為應該跟《影的告別》共讀,在《影的告別》里有一段寫道:“有我所不樂意的在你們將來的黃金世界里,我不愿去?!蔽磥淼摹包S金世界”一般人看做是社會歷史發(fā)展運動終點,但是,魯迅看到的是新的斗爭的起點;魯迅看見了新的矛盾,新的危機,這正是所謂的“于天上看見深淵”這一句傳達出“黑暗”的情緒。
“于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這一句,這里的“眼”,可以理解為“眼光”,也就是所謂的“主義”。這句話暗含的意思是:當時的知識分子從外引進了許多企圖解決中國現(xiàn)實的各種主義,但這些主義并不能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所以,這前三句是說魯迅在對黑暗社會掙扎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管是當時,還是未來都存在著種種矛盾和危機,但他還找不到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
第四句“于無所希望中得救”。想理解這一句,必須看魯迅《故鄉(xiāng)》里的一段心理獨白:“……想到希望,突然害怕起來。閏土要香爐和燭臺的時候,我還暗地里笑他,以為他總是崇拜偶像,什么時候都不忘卻。現(xiàn)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濒斞冈谶@里把中國知識分子的“希望”與中國農民的崇拜菩薩看作是同一個東西,都是中國深根的偶像意識的表現(xiàn)形式。他號召人們把一切“偶像”,從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統(tǒng)統(tǒng)拋掉。一切偶像都拋棄了,就獲得了精神的解放,然后才有可能把握真實的希望,這正是“于無所希望中得救”,也就是所謂的“絕望而反抗”。
接下來是這一段:“……有一游魂,化為長蛇,口有毒牙,不以嚙人,自嚙其身,終以殞顛?!边@個毒蛇,其復仇不是指向世人,而是指向自身,這不僅僅表達著魯迅更無情面地解剖自己的立場,也使讀者關注于解剖本身而不是解剖誰的問題。所謂的“毒牙”指的是前一段所體現(xiàn)出的“陰冷、黑暗、虛無、絕望”四種情緒,是怎樣傷害和控制著他的靈魂。這一段筆者認為是魯迅開始“反省”的過程。
“我”繞到碣后看見了死尸,“胸腹俱破,中無心肝。而臉上卻絕不顯哀樂之狀”。據(jù)筆者所理解,作者寫這一段是說“我”在自省,在洞察“我自己”。接著是墓碣背面的殘存文句表白了“自食”的痛苦和矛盾的思想。這體現(xiàn)了作者更無情面地解剖自己的自剖精神的具象化,同時也體現(xiàn)了矛盾心境的具體化。但客觀地說,我們很難對自己靈魂中的陰暗面做出評價(品味),所以在解剖的“創(chuàng)痛酷烈”中,“本味”也是無法知道的?!啊鹞摇7駝t,離開!……”表明死尸認為它的思想是無人可以解答的。
在“離開”這個詞之后,“我”要疾走而去,表示著“我”也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噩夢也推向極致。但作者為了這個問題,讓墓中死者復活來說出答案,死尸口唇不動,然而說:“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話中充滿了陰冷,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充滿虛無思想的答案,但實際上這一段卻暗示了魯迅“生”與“死”的特征。魯迅苦苦地上下求索個人在現(xiàn)代中國變革事業(yè)中的歷史坐標,逐漸形成和發(fā)展了他的“中間物意識”。在這個意義上,這一段“待我成塵時,你將看見我的微笑!”就是魯迅“中間物意識”里面的“生”與“死”人生哲學的選擇。
結論:《墓碣文》作品用虛幻的夢境來暗示真實的、血淋淋的自我解剖,由這篇散文詩我們體悟到,魯迅在痛定之后,逐漸擺脫了痛苦,重新解剖自我,以求認識真實的自我。本篇散文詩似斷還連地表達作者的意緒,很好地體現(xiàn)了魯迅復雜的痛苦和深刻的矛盾。可以說這是魯迅存在意識的“蓋棺論定”,同時也是他在精神最為痛苦的時刻決意埋葬“舊我”的一座墓碣。
參考文獻:
[1][日]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魯迅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
[2]黃喬生.走進魯迅世界.魯迅著作解讀文庫?散文卷.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5.
中國作家望江南
魯迅先生可能不會想到,以他名字命名文學獎會讓許多作家趨之若鶩。同樣諾貝爾文學獎讓世界作家趨之若鶩。作家為什么對文學獎感興趣,主要還是功利心作祟。在中國有兩個文學獎最讓中國作家魂牽夢繞,一個是茅盾文學獎,一個是魯迅文學獎。得這兩個文學獎好處,筆者認為有四個:一、在中國文壇出名。二、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留名。三、作品會有更多人關注。四、作家命運可能會改變。
望江南經常與作家交往。望江南發(fā)現(xiàn)有些作家特別會提起自己曾經輝煌:魯迅文學獎某某年得主,孫犁文學獎某某年得主,梁斌文學獎某某年得主。望江南發(fā)現(xiàn)這些作家名片上把某某文學獎印得特別大,好像別人近視眼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