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八下英語總結

八下英語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八下英語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八下英語總結

八下英語總結范文第1篇

1. neither pron. (二者)都不

2. route n. 路線

3. requirement n. 要求;必要條件require v. 需要;要求;命令

4. guide n. 導游

5. film n. 電影

6. southeast n. 東南adj. 東南的

7. wonderful adj. 極好的 wonderfully adv. 極好地 have a wonderful time 過得愉快

8. holiday n. 假日;假期;節日

9. fear v. 害怕;擔心

10. brave adj. 勇敢的;無畏的bravely adv.勇敢地

11. excellent adj. 卓越的;極好的

12. Indian adj. 印度的;印度人;印第安的;印第安人India n. 印度

13. dark n. 黃昏;黑暗

14. awake adj. 醒著的

15. fox n. 狐貍

16. natural adj. 自然的;自然界的 nature n. 自然

17. environment n. 環境

18. temperature n. 溫度

19. whenever conj. 無論何時

20. spring n. 春天

21. autumn n. 秋天

22. season n. 季節

【短語小結】

1. have a great time 玩得愉快

2. Mickey Mouse 米老鼠

3. Donald Duck 唐老鴨

4. roller coaster 過山車

5. on board 在船上

6. end up 結束

7. exchange student 交換生

8. three quarters 四分之三

9. Night Safari (新加坡)夜間野生動物園

10. all year round 一年到頭;終年

11. space museum 太空博物館

12. amusement park 游樂場

13. water park 水上樂園

14. hear of 聽說

15. around / all over the world 全世界

16. in Southeast Asia 在東南亞

【句子運用】

1. Most of us have probably heard of Mickey Mouse, Donald Duck ... Perhaps we have even seen them in movies.

maybe, perhaps 與probably 的用法區別:

maybe 意為“也許;大概”,口語中很常見,但沒有perhaps 正式。例如:

Maybe you put the letter in your bag. 也許你把信放在你的包里了。

Maybe he will help me. 也許他會幫助我。

perhaps 意為“或許”,表示說話人對當前的事有疑問,不肯定。例如:

Perhaps it will rain in the afternoon. 也許下午會下雨。

Perhaps I can see him tomorrow, but I’m not sure. 或許我明天能見到他,不過我還不能肯定。

probably 意為“很可能地;大概地”。說話人對某事的發生有相當把握時用probably。例如:

She is very ill and will probably die. 她病得很重,命可能保不住了。

2. The boats take different routes, but they all end up in the same place.

end up 意為“結束;最后成為/處于”。例如: How does the story end up? 這個故事是怎么結尾的?

We set off for Newcastle but ended up in Scotland. 我們動身去紐卡斯爾,可后來卻去了蘇格蘭。

3. It was because I could speak English that I got the job.

這是個強調句,強調的是原因狀語because I could speak English。強調句的結構形式為“It is / was + 被強調成分+that/who 從句”。被強調的成分可以是除謂語和表語之外的任何句子成分。假設有這樣一句話:We held a class meeting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我們可以用下面四個句子來分別強調句中的主語、賓語、地點狀語和時間狀語。

It was we who held a class meeting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強調主語we)

It was a class meeting that we held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強調賓語a class meeting)

It was in the classroom that we held a class meeting yesterday. (強調地點狀語in the classroom)

It was yesterday that we held a class meeting in the classroom. (強調時間狀語yesterday)

4. I want to travel, especially to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such as 與for example用法區別:

兩者都意為“例如”。for example 一般只列舉同類人或物中的“一個”為例,作插入語。例如:

His spelling is terrible! Look at this word, for example. 他的拼寫太糟糕了!看看吧,比如這個單詞。

such as 用來列舉同類人或物中的幾個例子。注意such as后面不可用逗號隔開。例如: She likes drinks, such as tea and coffee. 她喜歡喝飲料,例如茶和咖啡。

English is spoken in many countries, such as Australia, Canada and so on. 許多國家都講英語,例如澳大利亞,加拿大等。

5. My English writing is good, but I need to improve my listening skills.

improve 意為“提高;改進;改善”,用作及物動詞。例如:

It will help to improve your speaking. 這會幫助提高你的口語能力。

If the company refuses to improve its pay offer, we shall go on strike. 如果公司拒絕改進工資方案,我們就舉行罷工。

6. On the one hand, more than three quarters of the population are Chinese, ...

英語中,分數由基數詞和序數詞構成。分子為基數詞,分母為序數詞。分子是1時,分母用單數形式;分子大于1時,分母用復數形式,即在序數詞詞尾加-s,基數詞和序數詞之間的連字符可省略。如:one-fourth 或one quarter (四分之一);two-thirds(三分之二);five-twelfths (十二分之五)。

population 意為“人口”,是個集體名詞。population 用作主語時,如果說話人意在強調整體意義,則謂語動詞為單數形式;如果強調個體,則謂語動詞常為復數形式。例如:

The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is growing rapidly. 這個國家的人口數在迅速增長。(強調整體)

Two thirds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are farmers. 這個國家三分之二的人口是農民。(強調個體)

注意:1) 指人口“多”或“少”時,要用形容詞large 或small修飾population,而不用many或few。試譯:這個村的人口比那個村的(人口)少。

【誤】The population of this village is fewer than that of that village.

【正】The population of this villag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at village.

2) 詢問“有多少人口”時,用疑問詞what提問,而不用how many 或how much提問。試譯:倫敦有多少人口?

八下英語總結范文第2篇

我的心像十八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走進教室。老師宣布成績了,我的心怦怦跳個不停,念到我的名字:“侯翔,數學99、語文92.5、英語70(滿分是70)、社會91、科學89、閱讀19(滿分20)”我的成績很不理想,全班排名第四。

等到卷子發下來之后,我看到數學丟的一分很可惜,假如我認真做一下就不會錯了,就會是100分的。數學卷子發下來以后,有一道判斷題,我沒有認真思考,只看了一眼,就選擇了答案,我好后悔啊!語文也有粗心的地方,科學、社會也有粗心的地方……一切已晚,以后我一定要吸取教訓!

還有我的閱讀測評,我看到判了錯的地方,我沒有錯,是老師判錯了。我找了老師,老師看了一下,確實是判錯了。可名次已經排好,第四名是無法再改了。

我看一下排名均分表,我和兩個并列第二的只差0.5分,我為什么這么倒霉呢?假如閱讀測評,要是老師沒有判錯的話,我就是第二名;假如數學、語文不要粗心的話,我會是第一名。一切的一切,陰差陽錯,讓我得了第四名。

八下英語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調料”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29-0023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秉承閱讀教學的這些要求,筆者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即在閱讀教學中加點調料來充實閱讀的課堂。

調料一:油

菜肴中,油主要用于加溫,使得燒熟的食品味道與質感大大提高。在英語閱讀課中,“問題”就是菜肴中的油,帶著問題去閱讀,或者在閱讀中形成問題,在問題解決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設計問題前,教師不僅要考慮提什么樣的問題,還要考慮為什么提這樣的問題。

問題的種類主要可分三類,一是是非型問題,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二是分析型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三是歸納型問題,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在實際操作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分層設置問題。

案例1

在教授新標準英語八年級下Module 6 Unit 2 He said it was at the student cinema.時,Read loudly the first time(第一次大聲朗讀),answer these questions:

1. Does a new film start tonight?

2. Is it an adventure film?

3. Is Elisabeth the daughter of a rich man?

4. Is there too much fighting in the film?

Read in silence(默讀),answer these questions:

(1)What is the name of the film?

(2)Where does the story happen?

(3)Who acts Elisabeth?

(4)Why is there lots of action in the film?

Read in silence again(再次默讀),answer these two questions:

①What does Chen Huan like about the film?

②Why does Chen Huan advise people to see the film?

誠然,在學習中解決問題是獲取知識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讓閱讀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調料二:鹽

閱讀教學的第二道調料“鹽”能給整盤菜帶去實實在在的味道,因為有了它,閱讀才有了英語味。放鹽時要把握好兩點:火候和量,即精讀開始的時間和要投放的容量。

1. 巧用簡筆畫

案例2

新標準英語九年級上Module 1Unit 2 I was on the edge of the Grand Canyon. 的第一、二兩段,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學生隨著圖畫的出現和教師一起復述出句子。

如句子描述“it was early morning ”黑板上角落里畫出一個標明清早的時鐘,“it was raining”就是幾朵云在下雨……隨著作者的腳步,畫面上出現的是和文章中描述一樣的車、小路等等,把文字變成生動形象的圖畫,可以標出重點詞。然后,又根據圖畫和提示,不看書本來描述文章。這樣一來二去,學生對文中的句子就相當熟悉了,筆者教學時對自己班級的情況做過統計:57個人的班級,將近30位學生能當堂不看書本復述出原文。(筆者任教的是農村初中,這種情況已是可喜)。

2. 借助方框式信息表

案例3

新標準英語九年級上Module 2 Unit 2 It is still read and loved. 上課伊始,出示如下方框(此方框是在課文Part3方框基礎上做的修改)

(在文本框最后一欄加了空白,是方便學生去總結出自己從這篇文章中提煉到的而且上面沒有涉及到的內容。)

信息表完成后,學生會發現自己對文章的內容有了一個基本框架,這是第一步。接著要做的是根據文章內容,圍繞著信息表來完成對語篇的再次閱讀,達到看信息就能復述文章的效果。

調料三:酒、醋、糖

回歸至課文,品讀,提倡個性化閱讀,感悟。

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說的就是有“情”是寫“文”的基礎,而讀“文”是入“情”的前提。因此,回歸至課文的品讀將是學生有所悟的先決條件。品讀可以有如下幾種方式:

一是創設情境。給學生創設一個朗讀的最佳情境,類似于語文中的好句欣賞。起初引導學生邊讀邊畫出你認為最精彩的句子,然后在小組里和同學們一起美美地品讀這些句子。

二是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暢談自己對句子的理解和體會,客串角色反復誦讀,細細品味,分角色表演, 在這種分角色朗讀中理解人物形象、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案例4

The white rabbit was looking at its watch教學片段(新標準八上Module 6 Unit 2)

這篇課文的特點非常明顯,主要學習實義動詞的一般過去時,因此課文中幾乎每一個句子中都出現了動詞,非常適合學生用肢體語言來表演,再結合筆者班上學生比較好動的性格,就引導學生把文章改成了一個小短劇,又根據戲劇的情節結構,把它分為:開端――發展――――結局四個部分,由不同組的學生分別準備不同的部分(這樣可以節省較多時間),經過練習之后,把它按故事發展的順序搬上班級的舞臺,學生們既是觀眾,又是演員,印象一定深刻。

注意:此調料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口味來放,酒、醋、糖,可擇其一而放,可全放,全在于學生自己的選擇。總之,只要用心去烹飪,細細而品,此功效就已達到。

調料四:味精

味精,非必放之調料,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在閱讀課中,筆者認為可以看成是超越部分,若學生想要使味道更鮮美,那么就在原文基礎上做一超越來實現。

案例5

Unit2 A perfect holiday?教學片段(新標準八下Module 10)

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他們的興趣,布置不同的閱讀后任務。比如縮寫、改寫或續寫課文;根據本篇文章的語境,可設計一些圍繞課文內容的言語交際活動;為了解自己身邊朋友的愿望,也可設計記者采訪;還有其他的情景角色扮演,或者圍繞holiday相關話題舉行關于自立自強的辯論活動。

總之,閱讀教學并非是對課文的直接翻譯,也并非是枯燥單一的課文解說,教育心理學認為,閱讀是一個互動的過程(interactive process),即認識和語言交際的過程,是讀者對語言信息理解的過程。借助于一些調料,可以豐富我們的教學,還給學生一個多姿多彩的英語閱讀課堂。

參考文獻:

八下英語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備課;學生的主體性;教學目標;有效預習;課后反饋

教育家孔子說過“凡事預而立,不預則廢”。教師上課也是一樣,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課前認真備好課。教學過程不是單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思考問題。那么備課過程就不僅是考慮如何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更重要的事考慮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考慮如何培養學生具備上述兩種能力的過程。國家教育部制定的新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課程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同時,新標準要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力求“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強調“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為此,我們必須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牢牢樹立“學生主體發展觀”。教師在備課環節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要考慮怎樣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那么初中英語如何在備課環節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呢?

一、有效確定分層的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自主選擇老師提供的分級奮斗的目標

確立教學目標是備課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教學目標具有導學、導教和導評的作用。確立教學目標直接影響著教學環節的有效性,教學目標的有效確立是有效備課的開端。教師應該在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情況下,結合學生的特點制定教學目標,目標應不僅僅局限于書本的東西,還應體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其他方面。目標要有彈性,要顧及學生之間的差異,堅持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原則,要做到優生“吃飽”差生“吃好”,即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奮斗目標!

案例:Go for it 八下 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備課時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語言技能目標:1、能夠向他人委婉地提出要求,如: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2、能夠向他人表示歉意,如:Sorry, I will do it right away. 3、能夠表達自己心中惱怒的事情,如:I get annoyed when classmates borrow my eraser and don't return it.

語言知識目標:1、掌握句型“Would you mind + gerund ?"的用法,如:Would you mind moving your bike? 2、掌握could 表示請求的用法,如:Could you please take out the trash? 3、能夠對他人的請求做出恰當的應答,如:Not at all. I will do it right away. 4、掌握本單元中動名詞的用法,如:moving,making,keeping,turning等。

情感態度目標:1、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品質和一定的社會公德意識,學習一些文明禮貌方面的禮儀 2、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周圍的學習生活環境,培養他們對社會和他人的責任心,以及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 3、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個人經歷,創造性地使用目的語,發表自己的看法,表達內心的感受。

文化意識目標: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了解中西方的禮儀文化差異 2、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請求與抱怨 3、對他人的請求做出恰當的反應。

學習策略目標,認知策略:通過自我反思,使學生能更熟練地運用目的語競選交際,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均有所提高。

我任教的兩個班級在八上的期末測評中班級優秀率是18.8%,班級平均分是63.7,班級學困生率是20.2%。因此根據班級特點和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其中重點詞匯:mind ,yard,dish,brought,line,polite,perhaps,door,return,voice,term,Asian,Europe,impolite,allow,public,cough ,smoke ,drop, litter 等,要求全體學生能正確認讀、聽懂、理解,80%左右的學生能正確拼寫。重點句型:Would you mind washing the dishes? Could you please feed the dog? Not at all. I'll do it right away .因為學生之前已經學過并掌握了運用情態動詞表達請求的一般方法,能夠利用該句型來請求別人做某事。因此要求全體學生都能朗讀新學的這兩個句型,大多數學生能聽懂并給出合適的回答,70%的學生能夠寫出這些句型。單元涉及的話題ask requests, apologize and complaints要求75%的學生掌握并能運用。其余25%的學生在老師或同學的幫助或提示下能完成表達。因為目標明確分層,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主動地選擇完成,而老師還可以鼓勵他們“跳一跳摘更大的蘋果”。

二、做好課前學生的預習引導工作,讓學生主動地有方向的學

瑞士教育家艾米爾說過教育的藝術就是懂得如何引導。如果學生在上課之前對所學內容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課堂中教師和學生就很難有十分默契的配合,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引導學生在課前主動進行有效的預習,對將學的內容有比較具體的了解,課堂中才能學得有的放矢。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將快要講到的內容和需要思考的問題提前布置給學生,讓他們預習準備,并提供一些資料信息讓學生參考,好像學生和老師同步“備課”一樣。當然老師要做好指導工作,要求要具體合理,兼顧聽說讀寫,并適時做些督促和檢查。這樣可以克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依賴心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學能力。

案例1、Go for it 八上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 課堂教學前,我布置學生預習,要求他們查閱相關資料或上網查詢,了解英美國家人們的飲食習慣,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并分小組具體要求預習制作水果奶昔、水果沙拉、爆米花以及中式面條所需的材料及數量和制作方法等。因為內容很生活,又很容易親自動手做,學生們都積極參與,努力完成預習要求。預習過程中他們制作了大量的詞匯抽認卡,記下了許多詞條和句子,并在小組之間互相討論補充。因為課前學生已做了充分的預習,熟悉掌握了部分詞匯和短語語言,伙伴之間已有了一定的配合默契,課堂上呈現新知時他們掌握很快,課堂教學效果很好,1b,2a,2b 中的聽力全班75%以上的學生都能完成,其余同學也能在老師或同學幫助下完成。1c和2c的對話練習和制作過程描述多數同學比較流利,40%左右的學生能脫離課本表達或表演。預習過程中學生們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充分訓練了自己的交際能力和創造能力,體現了學習的主體性。

案例2、Go for it 八下 Unit 2 What should I do ? Section B 課前布置學生進行預習討論各自學習、生活、交友以及與家人相處時遇到的種種不如意,并且進行簡要記錄。課堂中經過3a、3b的學習鋪墊,有一部分學生當堂就完成了不錯的習作,能用英語表達簡單的煩惱和給出恰當的建議。

習作一:

Dear friends,

I don't feel well these days .I get lots of headaches and don't sleep well at night. My parents want me to get better grades. They send me to all kinds of after-school clubs. I'm under too much pressure. I really don't know what to do. Could you please give me some advice?

Yours,

Sandy

習作二:

Dear Sandy,

I am glad to help you with your problem.

I think you should understand your parents. You could talk about it with them. You should let them know you need time to relax, and you can't spend all the time studying. At the same time, you should work hard and try to get good grades. So they won't worry about your study.

Good luck!

Yours,

Mary

學生們預習時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增進了解,互相幫助出主意解決問題,這不僅使他們儲備了知識,也達成了情感教育目標:反思自我,體諒他人,增強合作意識,發展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發揮了他們的主體意識。

三、實現目標的途徑要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實現目標的途徑要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改變滿堂灌的做法,以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和賞識者的身份走進課堂,要轉變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要求教師只在方法的運用、規律的形成過程作精辟的講解,要留有足夠的時間用于學生自己動腦、探究、總結,這樣學生通過主動的學習得出的結論,要比教師單純的灌輸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怎樣引出新知識、新句型,怎樣用學生們熟悉的生活現象去解釋一個概念,怎樣創設情景,怎樣歸納學過的知識等,都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才能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還要充分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利用各種教學設施吸引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初中生的特點是求知欲強,好奇心強,但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運用不同的教學設施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案例:Go for it 八上 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Period 1 (Section A 1) 新知的教學及活動設計:

教師借助問題導入,推動學生的思維與即將展開的新課內容掛鉤,喚起學生的參與欲望后,展示多媒體課件1系列:

T: Look at these pictures. I know you all have plans. What are you doing this weekend?

S1: I am studying for a test.

T: Good! What about you?

S2: I am going to the doctor.

S3: I am having a piano lesson.

……

本環節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聽說能力。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包含本課時新的短語的圖片: study for a test ,go to a doctor ,have a piano lesson ,help my parents ,visit my friend . 因為這里問答的句型是已學過的,比較簡單。教師點撥提問一兩個學生過后就可以讓學生互相提問回答,這樣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一條重要措施。

接著展示學習情態動詞 have to ,邀請和應答(拒絕或接受)的表達。

T :(再次展示圖片1系列)I can go to the movies because I am free this weekend . But next weekend. I will not be free any more. I have to go to the doctor. What do you have to do?

S1: I have to study for a test.

S2: I have to visit my aunt.

……

T: (接著展示圖片2系列) My birthday is coming . I want to have a party on my birthday.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on Sunday?

S1: Sure, I'd love to.

T: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S2: Sorry, I can't. I have to help my parents.

T: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S3: I'm sorry, I can't. I have a piano lesson.

這一環節教師創設了一個很溫馨愉悅的場景----生日聚會來教學新知,學生的興趣濃厚,能主動參與,充分激發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們熟悉了新學的句型后,教師應該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話語權,讓他們互相練習新學的對話。教師只需給予適當的幫助和引導。

完成教材中的聽力任務后,為了鞏固新知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環節:A game “What do I have to do this weekend?”:在一些卡片上寫著本堂課新學的短語,抽到卡片的學生表演短語動作,其他學生來猜,目的是復習鞏固本堂課新學的短語和情態動詞 have to 的意義和用法。游戲教學是英語課堂常采用的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它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eg: S1 : Do you have to finish your homework ?

S2: No, I don't.

S3: Do you have to help your parents?

S2: Yes, you are right. I have to help my parents. Now it's your turn.

最后設計了Group work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句型和詞匯在真實情景中加以操練,讓他們說課本、說自己、說生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進一步增強他們學習的“主體”意識。

eg: S1: Good morning , Linda !

S2: Hi, Jack.

S1: Are you free tomorrow?

S2: Yes. Why?

SI: Oh, tomorrow is my birthday, and I am having a birthday party.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S2: Sure, I'd love to.

S1: Thank you. This is the invitation.

...

S1: Hi, Lisa! Are you free tomorrow?

S3: No, I have to help my mom with the housework.

……

四、課后反思注重學生的反饋及參與,提升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能力

課堂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備課的停止。課后反思是一種經驗的積累;是自身理論的提升;是下一堂課的基礎;是下一次備課的借鑒之路。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對自己教育實踐中經驗、信念、知識以及自身優劣勢的分析,當你著手分析、反思這些問題時,你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成長歷程。課后反思應該注重學生的聽課反饋。而學生進行課后反饋的一種很好的方法是讓學生參與練習的設計和編選,發動學生把學習過程中自己感興趣的、容易出錯的、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好題,經自編、自選的方式呈現出來,然后組織學生自己分組進一步篩選出好題、妙題,效果很好。其顯著效果主要表現在:極大的刺激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每個學生為了編選出好題,參閱了大量的圖書、資料,主動復習了所學內容,彌補了課堂學習的不足,同時也自學了不少課外知識,克服學習上的依賴性;學生相互之間通過比較所編題目,相互學到了題中的“精品”和“妙法”,提高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肯定了學生的智慧結晶,使學生有了成功的喜悅和自豪,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更好的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而且通過學生編選的題目,教師可以審視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可以對教師以后的備課和教學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案例:Go for it 七下 Unit 5 I'm watching TV. 整個單元結束前有一個小組選編了以下兩個習題:

習題一、用單詞的適當形式填空

1.Look! Wang Lin is____(swim ) in the river.

2.---Are you ______ (make) a cake?

--- Yes, we ______ (be).

3.It's 7:20 now. I ______ (read) English.

4.Is she ______ (listen) to the teacher?

--- No, she ______ (be). She____(do) her homework.

5.Dad and Mom ______ (not watch) TV now. They ____(talk ) with each other.

6.Listen! The girls ______ (sing) in the room.

7.Where is the dog? Oh, it ______ (run) after a little cat.

學生的設計意圖是再次熟悉鞏固現在進行時的運用,掌握不同人稱、不同句型(肯定、否定、疑問句)的表達,能正確拼寫動詞的現在分詞形式。

習題二、復習背誦教材3b的短文后進行仿寫:描寫放學前師生們進行陽光體育活動和打掃衛生的情景,并給了一些參考信息:on the playground, play basketball/football, watch the game, run, jump, clean the blackboard, sweep the floor.

學生設計本練習的意圖是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學以致用。

備單元復習課時我采用了這些習題。習題一作為隨堂練習,仿寫就當成單元的寫作練習來要求。因為是班里的同學編選的題目,學生的參與欲望特別強,一個個爭強好勝,勇于表現自己。習作完成后,我選了好、中等、偏差等不同程度的三篇全班交流。首先三位同學自告奮勇向班級朗讀匯報,再實物投影全班一起批改,整個過程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活動使學生訓練了聽說讀寫能力,提高了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以下是優秀習作之一:

It's 4:30 in the afternoon. There are many students on the playground.

Li Fei and his friends are playing basketball. Zhang Hao and other boys are playing football. Miss Dai is watching the games. She is looking after the clothes too. Where are the girls? They are over there. Some are running, others are jumping. The twins are on duty today. They are in the classroom. Liu Ying is cleaning the blackboard, Liu Li is sweeping the floor. They are working hard.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備課環節進行的一些嘗試,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學習存在著差異,學習時間很緊張以及部分學生缺乏好的學習習慣等,使得部分學生有時候不能很好地達成預習要求,預習過程中還需要借助母語幫助交流;有時課堂教學與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合拍,不能完成教學目標;課后反饋的作業有時比較單一,不能緊扣知識點,主要以選編為主等。這些都是符合外語初學者的特點,教師應該做更細致的引導,給出更具體的要求,盡量提供更多的幫助信息,鼓勵學生相互之間多交流,并且師生之間也加強交流溝通,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這些也是我今后教學工作中應繼續努力的一個方面。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02.

[2]《中學外語教與學》,2008,(4).

[3]皮連生.教學設計――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趙祥麟.外國教育家評傳[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八下英語總結范文第5篇

一、新目標英語聽力部分的特點和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目標英語非常注重聽說能力的培養,每單元中至少有5個聽力訓練,聽力材料3篇甚至更多。在聽力內容的選取上賦予了較強的時代感,聽力材料體裁以對話為主,聽力設計豐富多彩,有如下幾種:聽并把圖片和文字配對;把人和圖配對;把句子和人名配對;聽并連線;聽并排序;圈詞;回答問題;補全句子;完成表格;給圖片標號;選擇、打鉤;判斷句子正誤;勾出聽到的句子。其信息量大,詞匯覆蓋面廣,語境生動豐富。

但從八下開始生詞增多,語速加快,語境更加復雜化,有部分表格要填充的信息多,學生難以完成。再加上聽力設計多,特別是Section A部分,基本以聽力為主,許多老師把課堂變成了“滿堂放錄音”。聽一遍學生不能完成任務就聽兩遍、三遍……整堂課都是讓學生在聽―做題―對答案的過程中渡過,課堂形式單一。只注重結果的正誤,忽視了聽力的過程和對聽力材料的進一步挖掘,因此失去了聽力的本真。很多學生對這種聽力課感到厭倦,有些學生產生了恐懼感,信心不足,甚至因此而放棄英語學習。

為此,我認為教師有必要對聽力部分進行整合和再設計,加強策略指導,以重樹學生對英語聽力的信心,從而增強英語聽力的教學效果。

二、聽力部分再設計的原則

(一)階梯性原則。

聽力過程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在課堂聽力設疑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在設計練習的難度、深度上要有層次性。

(二)相關性原則。

教師設計的聽力練習應具有相關性,即教材內容活化為實際生活,同時又能把實際生活引入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與聽力材料產生共鳴,使他們聽的興趣得以長久持續。

(三)一致性原則。

在設計聽力時,應結合教學實際,針對本單元教學的話題,圍繞一個中心或重點精心設計關鍵性的問題,使之與本單元的下一個環節相一致,連貫呼應。事實上,每個單元的聽力部分總是與下一個環節緊密相關的或為下一個環節作鋪墊的。

三、聽力再設計的形式

Mary Underwood提出了三段導學(three stages of teaching)模式:聽前階段(pre-listening)、聽時階段(while-listening)和聽后階段(post-listening)。

(一)聽前階段/準備階段:根據圖片和相關話題,激活背景知識和已有經歷。

這個階段雖是準備階段,卻是很重要的階段。放聽力錄音之前,應讓學生先瀏覽一下內容,從中捕捉一些信息,教師應給學生適當的提示幫助,包括引導學生熟悉圖片和題目要求;提示關鍵性詞語;根據相關話題問幾個啟發性的問題及淺易的熱身訓練激活相關背景等。這可以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語言環境,使之產生合乎邏輯的聯想,激發其“聽”的欲望。

1.采用“頭腦風暴法”引入話題,激活已知,引出生詞。

“頭腦風暴法”是一種讓所有參與者在自由、愉快、暢所欲言的氣氛中交換觀點,并以此誘發集體智慧、激發學習者創意與靈感的學習方法。其目的是向學生提供一個想象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通過集思廣益,激活學生頭腦中各種相關的圖式,如想法、概念、形象和印象等。教師可以采用“頭腦風暴法”引入話題,以激活學生頭腦中的相關知識和已有經歷,使其對話題有初步的感知;同時幫助學生克服語言方面的障礙,掃除生詞,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在聽力準備階段運用此法,能有效地激活學生頭腦中已經學過的相關背景知識。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Section A,1b)Listen and write the letters from the pictures above on the lines below.圖的內容是有關幾項活動的:watch TV,do some reading,do sports(exercise),go shopping,go skateboarding。橫線旁是幾個頻率副詞: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hardly ever,never。其中的exercise,skateboard,hardly ever是生詞,如果直接讓學生聽可以容易地得到正確答案,但不能充分挖掘教材文本資源,使學生得到充分訓練。因此,在設計時我進行了如下再設計:在導入時進行頭腦風暴:What do you do on Sundays?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一股腦兒地“倒出”已學的所有活動單詞。接著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情況結合頻率副詞和活動單詞造句。E.g.I often watch TV on weekends.I never go skateboarding on school days.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聽沒有就生詞障礙,對該話題已相當熟悉,又操練了副詞和活動詞匯,課堂也顯得有一種厚實感。

2.根據插圖引導相關話題進行熱身,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預測聽力內容。

新目標英語插圖豐富,大部分聽力都配有插圖,圖上信息大都與聽力有關。所以,可以充分運用這些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為聽力做熱身準備。要求學生在聽錄音前先弄清圖里的人物、姓名、性別、時間、地點、事情,做到心里有數,等錄音播放時,就可以胸有成竹,對號入座,免得“病急亂投醫”了。如:八年級下冊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B,2a)Listen to Alexis and Joe.Number the pictures[1-3].由于三段對話都有點長,語速快,所以簡單的題目對學生來說并不簡單。在第一班上課時我直接讓學生聽并標號,可是一連聽了兩遍還是有一部分同學不能完成。于是在第二個班上課時,我先讓學生看圖并討論:Look at the pictures.Who are they?(They are Alexis and Joe.)What are they doing?Picture 1:The boy is talking about the picture.Picture 2:They are thinking about their dreams.Picture 3:Maybe they are in a party.They are talking.這樣學生基本已經對聽力內容有了一個正確的預測。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學生聽。結果大部分學生聽一遍就能得出正確答案了。

3.設計過渡性的任務作鋪墊,降低聽力難度。

新目標英語的每一冊中,幾乎都有一些聽力對于相應水平的學生來說難度太大,不能完成。如八年級上冊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Section B,2a)Listen.What do Holly and Maria like about their best friends?Fill in the chart.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這一聽力直接讓學生聽并填表,難度很大,要填的信息太多。因此,我們可以在這一聽力練習之前,先設計一個過渡性的任務:Talk about one of your best friends.What do you like about him/her?What is the same as him/her?What is different?這下學生的頭腦中就激活了相關話題的內容,在這基礎上讓學生聽并填空就不是不可能的任務了。

(二)聽時階段/訓練階段:重視培養學生聽的技巧與良好的習慣。

這個階段是聽力訓練的實質性階段,教師應該訓練學生一些聽力技巧,這是提高學生聽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由于課本中沒有這一提示,所以很容易被教師忽略。教師應讓學生懂得,聽力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穩定情緒,持之以恒,不斷地、大量地聽,聽的材料越多,時間越長,則聽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教師要多鼓勵引導,少批評指責,盡量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使他們維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發揮正常的聽力水平。聽時要邊聽邊記,強化記憶,記錄時要有重點、有技巧。如簡單地做提醒記號,在填寫的時候只要寫好該單詞的前幾個字母,以節省時間來聽下一個空,錄音結束再補充完整。寫完以后,檢查有無拼寫或語法錯誤,如be doing、第三人稱單數、單復數、大小寫、比較級和過去式等都是學生較容易忽視的,必須加強指導。聽對話和短文時,要抓主旨大意,切忌偏重一兩個詞而忽視全文。同時要幫助學生糾正不良的聽力習慣。如先將聽懂的東西譯成漢語,用漢語進行思維理解,缺乏用英語直接思維的習慣,不能做到邊聽邊理解,邊記憶。我們要引導訓練他們將聽懂了并且理解的信息聯系起來形成連貫的記憶,并且將全文要點通過一定的聯系有機地統一起來。

(三)聽后階段/深化階段:聽、說、讀、寫融合訓練,四項技能并進。

這是聽力訓練的鞏固階段。語言教學的綜合性原則不僅強調教學方法的綜合,而且強調語言技能的綜合。該原則認為聽、說、讀、寫四項技能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要全面發展。即使是單項技能課,教師也要體現語言技能綜合性原則。因此,我們在以提高聽力技能為住的聽力課上,也要根據實際,將它與說、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側重,又全面發展。

1.聽與說結合。

我們既可以要求學生聽后口頭回答問題,進行復述或針對課文內容進行討論,也可以先師生對話,談論與聽力材料內容有關語言方面和背景方面的話題,然后再讓學生聽。

(1)編對話

利用聽力設計和所聽到的答案,進行編對話。如八年級上冊Unit 10 (Section A,2b)Listen,what are Cheng Han’s plans for the future?Fill in the chart.

在填好表格后,我們可以進行對話練習。

A:What is Cheng Han going to be when he grows up?

B:He is going to be an actor.

A:Where is he going to move?

B:He is going to move to New York.

A:How is he going to do that?

B:He is going to take acting lessons.

A:When is he going to do that?

B:He is going to finish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first.

這樣,學生就自然地操練了重點語法be going to,較好地鞏固了目標語言。

(2)復述所聽內容

復述不是簡單地背誦,而是對課文內容進行歸納、概括和總結。不僅可以幫助教師評估教學的效果,同時可以為學生提供鍛煉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機會。有助于對對話或篇章內容的理解,又有助于他們復習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如八年級上冊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1b.What did Tina do on her last school trip?Listen and circle the expressions in the box.在完成這一步之后,我讓學生再聽并回答幾個問題:

a)How was Tina’s school trip?

b)Did she go to the zoo?

c)Were there any sharks?

d)What else did she do?

在讓學生回答這些問題后,請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所聽內容。

T: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ina’s school trip?

Ss:Tina’s school trip was really fantastic.She went to the aquarium.There were some clever seals.She hung out with her friends and took lots of photos.It was a wonderful trip.

將聽延伸到說,聽說結合,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進一步落實課文。

2.聽與讀結合。

在聽力練習之后,可以結合朗讀訓練,對提高辨音能力和形成語感、提高聽力作用很大。如聽錄音模仿,可以邊聽邊逐句模仿,也可以在整個對話結束后,讓同桌回憶并模仿整個對話。長期堅持,學生的語音語調會有很大進步。

3.聽與寫結合:結合聽力部分,進行寫作。

在新目標的教材設計中就滲透了聽力與寫作結合的理念。例1.Unit 9 “When was he born?”(Section B,2b)Listen,are these sentences about Midori or Laura?與3b.Look at the information in 2b.Write an article about Laura.進行聽寫整合。例2.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Section B,2a,2b)How are they going to make their resolutions work?

Write what they are going to do.

與3b.Look at 2a and 2b on Page 62.Write a magazine article about Kim,Lucy and Manuel and their resolutions.等多處就運用了這一理念,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資源進行讀寫整合。

四、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容县| 绥芬河市| 佳木斯市| 银川市| 藁城市| 砚山县| 颍上县| 石阡县| 通渭县| 岳普湖县| 定安县| 大邑县| 若尔盖县| 会理县| 罗甸县| 陆川县| 黄冈市| 兰溪市| 淮安市| 梨树县| 高碑店市| 都安| 东乌珠穆沁旗| 恩平市| 全椒县| 闸北区| 曲沃县| 玛纳斯县| 郧西县| 闵行区| 丹寨县| 常山县| 洛扎县| 桂阳县| 达拉特旗| 元朗区| 成都市| 南昌县| 藁城市| 万载县| 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