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成語故事拔苗助長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晴
周六上午,我在直捷惠博上作文課。咦,教室里的同學們怎么個個神采風揚?我們在做什么?原來,我們正在進行一個有趣的活動——成語故事會。規則是這樣的:老師要求每個同學上臺講一個成語故事,但故事盡量不能重復。
故事會開始了。第一個上臺的是楊佳雯,她講的是“守株待兔”。她看上去有些害羞,雖然面對著我們但頭卻是一直低著。她的故事講完了,只有稀稀啦啦的掌聲。因為大家覺得她的聲音太小了!程老師鼓勵她說:“楊佳雯,下次聲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接下來陸續又有同學上臺,聲音比她大了許多。我抽的是9號,終于盼到我上場了,我講了一個“專心致志”的成語故事。故事講完了,我仍意猶未盡,就又給大家講了一個英文的成語故事“Theclevercrow”。這回,在我講演時,只聽臺下一片唉聲嘆氣,他們都說沒聽懂,我汗。我后面還有王睿講的“畫龍點睛”、趙秀雯的“拔苗助長”等等。一節課下來,我們全班共講了20多個成語故事,真是既聽了故事又長了知識。
這真是一堂別開生面的作文課!我們期待著下一堂作文課的到來。
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雁塔路小學三年級:吳思彤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自從與書“結了伴”,讓我知道了很多東西:比如從成語故事中我明白了拔苗助長、守株待兔、亡羊補牢的道理;從傳說中領略了《孟姜女哭倒長城》、《阿里山的傳說》、《富士山的傳說》的優美故事;從寓言故事中體會了《獵狗與貓》、《烏鴉參賽》、《小馬過河》的樂趣;從長篇小說《西游記》、《水滸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八十天環游地球》……我佩服過各種英雄人物,每次讀時都會被故事中人物所感染,每次讀時都會有不同的收獲。
莎士比亞說過:書是全人類的營養品。我喜歡讀書,家里的書也很多。平時寫作業寫累了,我便會拿起《作文選》、《故事會》等解悶兒;一旦有充足的時間,我便會翻開長篇小說來看,比如《冒險小虎隊》、《愛的教育》等都是我愛看的書;每當睡覺前,我總會不由自主地打開《紅蕾》、《中國少年報》來看,讓它們伴我入睡,陪我成長。
我什么書都愛讀。讀書時,我便覺得自己好似一只雄鷹,展開雙翅,在遼闊的天空中飛翔;又仿佛是一只小小的鯉魚,在知識的海洋中跳躍;又像是一只活潑的小鹿,在美麗的大森林中奔跑。讀書,已經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書里裝滿了知識,充滿了幻想,寫滿了從古到今的故事,還記滿了做人的道理。我愛書,更愛讀書。
【關鍵詞】課外活動;自我展示;以生為本
一、 引言
現代教育觀點認為:誰獲取知識誰就是課堂的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小學英語教學自然應將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它應該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陣地。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四部分實施建議中的第七點是:
英語課外活動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為學生的語言實踐和自主學習提供更大的平臺。
一、以生為本,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需求,有計劃、有主題,創造性地開展各類課外活動
1.小學英語課外活動可根據中西方節假日、課堂教學的延伸內容、社會熱點以及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靈活地確定主題的內容。在主題性英語課外活動中,要突出“主題性原則”,提前制定好活動計劃。明確活動目的,確定活動時間和要求,活動安排要詳盡,落實到具體的負責教師。
2.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喜愛參與性強的活動,是以其對課外活動的直接興趣為動力的,是為了興趣和好玩而參加活動,并帶有嘗試性的特點。可根據其特點開展英文歌曲比賽(班級或個人)、英文故事比賽等。小學高段學生喜愛表演,可以組織編排課本劇。當他們融入課本劇后,就會想盡方法演活角色。表演的過程也就是讓學生從想說、要說到會說、樂說的過程。
如:英文課本劇《丑小鴨》、《狐假虎威》、《拔苗助長》、《盲人摸象》等
在英文課本劇的編排中,可以適當地拓展原有內容,賦予這些經典兒童故事和成語故事新的生命力。丑小鴨可以由一只變為兩只,他們一個是自信的,一個是不自信的,鬧出了許多笑話。當然,最后這兩只丑小鴨也要明白許多道理。還可以想象一下“拔苗助長”之后的故事。“拔苗助長”的那個農夫的后人是如何處理“苗” 與“長”的矛盾的。
3.以學期或學年為單位,定期開展課外活動。可以定一個大主題,一個學年或一個學期,全校性或分年級或分學段完成。也可以定一個小主題,1到2個月,分年級或學段完成。
如:校園英語周
校園英語周可設計為“文化之旅”,“才藝秀場”,“體驗之行”三個模塊。通過欣賞經典英文影視劇感受純正的英語和文化;學唱兒童英文歌曲開心又快樂;英語手抄報展評,英文賀卡展評,英文作文展評,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和機會。英語周可為期1到2周,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任何任課教師處,通過英文歌曲、英文故事或英文對話的表演獲得一個特制的貼片。校園英語周結束后,按獲得的貼片個數評選出“英語之星”。
二、以生為本,以德育教育為切入點組織英語課外活動
如:英心義賣
通過英文義賣活動,樹立關愛他人的意識,養成樂于助人,樂于奉獻的良好品質。
如:保護環境的英文標識或英文手抄報的制作
指導學生制作保護環境方面的“英文標識”或“英文手抄報”,是實踐作業的有效嘗試。在布置小學英語課外作業時,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
三、以生為本,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積極性
1.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活動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使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評價中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注意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如:小學英語評價手冊
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包括課外活動)所表現出的興趣、態度和合作能力為主要考核內容,注意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所學語言進行活動的情況。
四、以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如:英語“趣”配音
大賽可分為海選賽與復賽兩個階段,以年級為單位參加比賽。可通過現場配音、評委老師當場點評的形式,為喜愛英語、喜愛配音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挑戰自我的平臺,并使他們對自身的英語口語水平和配音藝術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從而促進校園的英語交流和外國影視、配音文化的傳播。
四、結束語
總之,英語課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是非常豐富的,是小學英語整體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生為本,開展英語課外活動對學生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智力的開拓,能力的培養和學生的成才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有待我們每一位英語教師的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玉倩《淺談如何構建以生為本的小學英語課堂》中小學教育2013.7 2. 吳文淦《在英語課堂中以生為本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xxjxsj.cn/article/48945_2.html 2011.3
3. 黃金花《淺析英語課外活動》2012.10
這是個說來話長的故事,就像世界上大多數故事一樣,沒有結局。它也有結局——一直如此,但故事會穿過結局持續下去——一直如此。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接下來請欣賞:故事會日記。
故事會日記1今天我們班舉行了一場有趣的寓言故事會,而且還評選故事大王。我屬于第三組,我講了一個《狼和馬》的故事,當時我太緊張了,不知道有沒有講好。但因為時間不夠,一二組的故事大王已經評選出來了,三四組的沒有選出來的。老師說以后再選,讓剩下的同學準備一下。希望我能夠被選上故事大王。
故事會日記2星期五的班隊課上,我們舉行了一次成語故事會。同學們都精心準備了故事,馬一萌的《濫竽充數》講得非常生動非常有趣,林安麒講的是《葉公好龍》,她講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把我們都吸引住了,還有一些同學也講的很好,有《拔苗助長》《畫龍點睛》《半途而廢》….當然我也精心準備了《自相矛盾》的故事,最后我很幸運得了第一名。
成語故事會讓我增加了許多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
故事會日記3在全國第十二屆推普周里,實驗小學二(7)班的學生結合學校的閱讀節開展了一次“讀講三毛故事會”的活動。活動開始后,同學們先在四人小小組里分別選讀或選講了《三毛流浪記》中三個自己最喜歡的三毛故事,然后從小小組中推選出一名讀講故事最佳的組員上講臺進行匯報表演講。9位上臺講故事者個個有聲有色地講述著三毛童年的苦難生活,臺下的同學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在自己閱讀《三毛流浪記》的基礎上加深了對三毛童年苦難生活和樂觀精神的了解,從而懂得要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
故事會日記4今天是我們班第一次開故事會,金盛羽是第一個講的,她講的很好,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楊端端講的《狼來了》的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平時不能撒謊,不然的話等你真的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沒人來幫助你了,從這個故事會上還讓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看到同學們的表現,我自己也暗下決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積極努力參加故事會,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故事會日記5今天班隊課開故事會。李一禾講的《自相矛盾》,我特別喜歡。講了一個楚國人賣矛和盾,他一直吹噓他的鋒利的矛和堅硬的盾,結果有個人問他的矛和盾相戰,那結果又是如何。那個人臉紅了,收起自己的矛和盾,灰溜溜地走了。我還喜歡劉雯文的《半途而廢》,講了從前有位聰明的妻子,她的老公出去求學,過了一年,老公回到了家,妻子問他那么早回來是不是還沒學完。老公說是的,只是想家了,所以才回來。妻子聽了就走到織布桌前,那里放了一匹完好無缺的布,妻子拿起剪刀在布匹的中央剪了一刀,老公問這么好的布匹為什么要剪。妻子說,你和這匹布也是同樣的,你剛學了一些,可是又不學了,那不是半途而廢嗎?老公恍然大悟,趕緊回去求學。最后,他成了一名優秀的學者。
原來成語也有那么多故事呀!
故事會日記6“小小數學故事會,大大數學世界!” “登上數學大舞臺,秀出你的風采!”
“陽光解小,魅力OM”——解小第三屆數學節的一系列活動,熱鬧非凡而又趣味盎然,每一個活動都深深吸引了我們一年級的小不點們,我們也在老師和家長的指點和幫助下,參與到每個活動中。這不,活動的第四天是數學故事會演講比賽,別看我們人小,志氣可不小,也敢上臺秀一把。我們一年級七個班,每班選派一員“小將”依次登臺亮相,我們將數學隱含在生動而又有意義的趣味小故事中,一個個精彩的故事贏得臺下“觀眾們”一次次熱烈的掌聲。
故事會日記7今天我們也開故事會了,我也上臺去講故事了,我講的使用什么來裝滿倉庫。
當我上臺的時候有些緊張,心跳加速不過我看那么多人上臺了我也不想當縮頭烏龜所以就上臺了。
關鍵詞:學前兒童;圖書;閱讀
孩子喜歡聽故事、童話,對未知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是他們的天性使然。圖書中各種各樣有趣的故事和新奇的事物,能充分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也促使他們喜歡閱讀、渴望閱讀。早期閱讀,在早期教育中的意義也非常重大,既有利于他們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又可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進入小學打下良好的書面語言基礎。
如今的兒童圖書市場,可謂豐富多彩,各類圖書應有盡有,讓人眼花繚亂。該如何為兒童選擇圖書,是每一個家長和老師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一、開卷有益,選擇孩子喜歡的圖書
選擇圖書沒有一定之規,看孩子的興趣所在。特別是在剛開始閱讀的時候,要細心觀察孩子喜歡什么。喜歡聽故事、童話,可以先買故事、童話類的圖書;喜歡探索事物,可以先買科普類的圖書;若興趣廣泛,可以各類圖書都選一些。不拘于看哪一類圖書,也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看什么,只要喜歡看就好。“開卷有益”這句話,同樣適合于學前兒童。
一位母親帶兩歲半的女兒去書店,在琳瑯滿目的柜臺前讓她自己選一本圖書。她看了一會兒,眼光停留在一個封面上畫著一頭小牛的圖書上。買回家后,母親給她講這個故事。故事的內容很簡單,講的是一個小牛犢天天跟著牛媽媽一起出去吃草,陪媽媽一起拉車。有一天,牛媽媽拉著一車柴草走到一個上坡的路上時,小牛犢看到媽媽很吃力,就在后面幫媽媽推車。牛媽媽稱贊小牛犢長大了,可以幫媽媽干活了。在她選擇這本《小牛犢》時,僅僅是因為畫有可愛小牛的封面吸引了她。聽完故事以后,開始對故事內容產生興趣。就從這本《小牛犢》開始,這個女孩喜歡上了圖書,經常吵著去買畫書。每次去書店,都由她自己挑選圖書。《小豬芬妮》、《青蛙與蟾蜍》等故事類圖書,成了她的首選對象。
通常,成人容易犯的錯誤是按自己的眼光去選擇圖書,認為孩子應該看什么就選什么,完全不考慮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其結果勢必會挫傷孩子閱讀的積極性,導致對閱讀失去興趣。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家長為孩子選購了大量圖書,但是孩子并不喜歡,大多成了擺設。孩子對圖書的興趣也許就是從一個喜歡的封面開始。
二、積極引導兒童的閱讀興趣,拓展閱讀領域,從而逐漸擴大圖書的選擇范圍
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后,在尊重他們閱讀興趣的基礎上,積極、合理地引導他們的閱讀興趣,開拓新的閱讀領域。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只要成人合理引導,他們的閱讀領域自然會擴大。
一個三歲的女孩,喜歡看故事和童話類的圖書,對其它類型的圖書并不感興趣。有一次,媽媽帶她去書店,看到一套《成語故事》的圖書,封面上畫著一個人捂著自己的耳朵在偷人家的鈴鐺。她就問女兒,你知道他捂著自己的耳朵在做什么嗎?女兒很好奇,她就給她講了掩耳盜鈴的故事。女孩很感興趣,馬上要求買下這套圖書。一套《成語故事》成了她的最愛,其中“掩耳盜鈴”、“刻舟求劍”、“拔苗助長”等故事,不僅自己百看不厭,還講給其他小朋友聽。同樣,對科普類圖書也有了極大興趣,一套《十萬個為什么》讓她愛不釋手。 家庭中的親子分享閱讀,其意義更為重大。辛妮切爾(Senechal)等人的研究認為,對于學前兒童來說,親子分享閱讀是最為理想的閱讀模式。兒童在成人的陪伴下閱讀,注意力高度集中,更能促進雙方的互動學習,不僅可以更好地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還可以教給他們更多的閱讀技能。
學前期的閱讀,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成人給幼兒講圖書故事,幼兒看圖聽故事,并引導幼兒注意圖下方的文字。年齡為23歲左右。第二階段:成人與幼兒一起平行閱讀,共同分享故事,并對熟悉的文字畫上圈或打上記號。年齡為4-5歲。第三階段:結合下方的文字,幼兒自己單獨看圖書故事。年齡為5-6歲。
蘇日比在研究幼兒的閱讀行為時,把幼兒閱讀圖書行為的能力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1、注意圖畫,但未形成故事。幼兒能夠手指圖畫,說出所畫物品的名稱,說出畫中人物的行動。但不能按順序翻書,不能連結成一個故事。
2、注意圖畫并形成口語故事。幼兒邊翻書邊看畫面,跟隨畫面內容,能用口語串連成一個完整故事。
3、注意圖畫、閱讀和講故事。幼兒看著圖畫以講故事的語氣念讀。
4、注意圖畫,但開始用書面語言的形式念讀。
5、注意文字。關注自己認識的字,部分閱讀。
培養閱讀興趣,拓展閱讀領域,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成人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與幼兒一起閱讀。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選擇圖書的范圍和領域就會逐漸擴大。
三、選擇圖書要考慮色彩鮮艷、圖文并茂
由于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所致,選擇的圖書一定要色彩鮮艷。強烈的感官刺激能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們對圖書產生最直接的感官上的興趣。圖文并茂的好處在于,讓孩子對圖畫產生興趣的同時,對文字也產生興趣。有利于他們了解文字的意義和功能,提高對文字的敏感性。在一個有主題的閱讀材料中,總有些字、詞出現頻率極高,孩子在聽故事、看圖畫的同時,也逐漸對出現頻率高的字詞進行了相應的感知,并進而認識它們。很多兒童通過閱讀認識了大量的漢字,到五、六歲時已有相當的識字量。有些兒童無需成人幫助,自己能夠獨立進行閱讀了。
和孩子一起選購他們喜歡的圖書,一起閱讀并予以正確指導。廣泛的閱讀興趣,不僅使孩子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更重要的是,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