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老鼠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1、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題材的剪紙,了解剪紙的歷史及發展,了解剪紙的造型特點及藝術特色。
2、了解抓髻娃娃剪紙,并結合自己喜歡的形象設計制作。感受到剪紙中蘊含的民間文化。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題材的剪紙,了解剪紙的歷史及發展,了解剪紙的造型特點及藝術色。
教學難點:對抓髻娃娃特點的把握及對文化背景的了解。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的資料、剪刀、彩紙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二、導入:
播放陜北民歌。你聽到了什么聲音?猜一猜這是哪里?
資料反饋
三、講授新課
1、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2、小組研究:
民間藝人為什么喜歡將抓髻娃娃作為剪紙的表現題材?
抓髻娃娃是男孩還是女孩?
有哪些變化和寓意?
在制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需要注意什么?
四、藝術嘗試:引導學生進行藝術嘗試
教學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幫助學生掌握有關“6”和“7”的加減法.
2.在游戲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積極交流、積極思考,并培養學生有序思維的能力.
3.在游戲活動中,使學生不斷積累經驗,發展他們的數感.
教學重點
掌握“6”和“7”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有序思維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師生進行猜數游戲
(一)猜數“2”或“4”
1.教師談話:我們一起玩一個猜數游戲好不好?(教師出示一個磁珠,讓學生看看它的大小)猜一猜老師的兩只手里一共抓了幾個這樣的磁珠?
2.學生猜數,并說出簡單的理由.
3.教師提問:
(1)老師的手里到底有幾個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2)看看老師的左手有幾個?(教師把左手的4個磁珠貼在黑板上)
(3)右手哪?(教師把右手的2個磁珠貼在黑板上)
(4)有誰猜對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個磁珠呀?
(左手有4個磁珠,右手有2個磁珠,合起來一共有6個.)
(5)你能用數學算式表示嗎?
2+4=64+2=6
4.教師談話:還想不想再玩一次?我們還用這6個磁珠,(教師把這六個磁珠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師的兩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訴你一只手里有幾個,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幾個嗎?(教師按照學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數量2或4)誰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幾個?
5.教師提問:
(1)你猜對了嗎?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對了?
一共有6個磁珠,老師左手有2個,右手一定有4個.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數學算式表示出來嗎?
2+4=64+2=66-2=46-4=2
6.小結:你們猜得有理有據,所以都猜對了,快為你們的勝利鼓鼓掌吧!
(二)猜數“3”
1.我們還用這6個小磁珠,換個玩法好不好?(教師用手捂住3個)猜猜老師用手捂住了幾個?
2.你能用數學算式表示嗎?3+3=66-3=3
(三)猜數“1”和“5”
1.還是這6個磁珠,誰愿意當小老師帶大家玩一玩,(教師悄悄地引導請上來的學生捂住1個)猜一猜他捂上了幾個?
1+5=65+1=66-1=56-5=1
2.你們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數游戲?那同桌的兩位小朋友就來一次猜數大賽好不好?
二、活動二:生生進行“猜數游戲”
(一)教師談話:同學們從學具盒里數出7個小珠子,看誰數得快!
(二)教師說明游戲規則
一個同學捂,另一個同學猜,并說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說對了,就可以從學具盒里拿出一個小珠子,放在盒蓋中,表示得一分.比賽結束時,誰得的小珠子多,誰就獲得了勝利.
(三)小組活動.
(四)你們倆是怎樣玩猜數游戲的,結果怎樣?
0+7=77+0=77-0=77-7=0
1+6=76+1=77-1=67-6=1
2+5=75+2=77-2=57-5=2
3+4=74+3=77-3=47-4=3
(五)小結
我們一起玩了猜數游戲,玩得高興不高興?我們今天又結識了許多算式朋友!這些朋友可以幫助我們做許多事,信不信?
三、活動三:口算搶答
3+4=7-4=7-3=7-5=1+6=2+5=
6-3=7-1=7-7=&nb
4+2=3+3=1+5=
四、活動四:找朋友
(一)出示圖片:連一連
(二)教師提問:看一看,誰看明白了?(把加起來和是7的數連起來.)
說明:學生在連一連的時候,可能是把兩個數相連,有可能是把三個數相連,只要加起來和是7就是正確.
五、活動五:小老鼠背土豆
(一)出示圖片:老鼠背土豆
有一天夜里,一只小老鼠實在太餓了,他就到土豆地里偷土豆,你們看他來了.可能會有什么情況發生哪?
(二)學生自編故事
你們能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嗎?
(三)能根據他們編的數學故事列出數學算式嗎?
0+7=77+0=77-0=77-7=0
1+6=76+1=77-1=67-6=1
2+5=75+2=77-2=57-5=2
3+4=74+3=77-3=47-4=3
(四)小結:看到你們這么聰明、能干,小老鼠自己卻不勞動,偷東西吃,心里非常難過,他表示以后一定改邪歸正,自食其力.
教案點評
本節課最大的特點就是數學游戲貫徹于課堂教學活動中,它好比強大的磁場,最大限度的激發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著孩子們主動地參與。
“小老鼠背土豆”這一活動,極具開放性。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編數學故事,針對數學故事中的不同情節,列出相應的數學算式,并說明含義。這樣一道題變成了一組題,克服了僵化的只看表面現象的思維弱點,使不同的學生的思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從質上有了一次飛躍,養成了全面的、合理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逐漸形成了良好的思維品質。
探究活動
奪金牌
游戲目的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競爭意識及集體觀念.
游戲規則
1.由教師或學生將比賽題目寫在一塊黑板上,并在最上面放上精制的金牌.
2.比賽分兩組同時進行,每組10人參賽,一組做上邊10題,另一組做下邊10題,一
人做一題.
3.兩組都從塔底開始做,一直到塔頂.
4.學生做題時能口算的可直接寫得數.后面的同學如發現前一位同學計算錯誤,允許先訂正,再算自己該做的題.
5.算得快且正確率高者得金牌.
注意事項
提高教學效率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要花大量的時間板書,許多教師感到課堂時間不夠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夠節約板書時間,而且能充分利用網絡中的各種資料充實和拓展生物教學內容,把更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有效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如教材中“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這部分介紹了普利斯特利的實驗,這個實驗有利于學生理解本節內容,但由于一些客觀原因,教師往往無法重現這個實驗。這時,筆者利用多媒體演示了蠟燭和小老鼠、蠟燭和植物、小老鼠和植物的圖片,然后學生預測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這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也能夠運用知識觸類旁通,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多媒體教學能豐富教學內容
激發學生興趣在傳統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因為傳統教學手段很難展示生物學的一些圖片和有趣的生物知識,學生無法真實地觀察到一些生物現象。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就可以適當地插入一些影片片段,制成動畫,收集最前沿的生物信息,然后形象、生動、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教學“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時,筆者播放歌曲“熊貓”的片段。學生一邊聽歌曲,一邊觀賞“熊貓”的動畫。然后進入內容教學環節,學生結合多媒體,通過播放錄像帶、展示圖片、自備多媒體課件等方式,分組介紹“關愛生物”的古老歷史、形態特征、生活環境和生存現狀,從而引入保護生物的重要意義;又如在講解“小羊多莉的身世”之前,筆者先讓學生觀看影片,然后分析細胞核,這對于學生理解遺傳信息庫這個問題大有幫助,加深了學生對整個克隆過程的理解。
三、多媒體教學能擴充普通實驗
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生物學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實驗,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生物實驗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它在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受傳統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始終無法了解生物體內的微觀變化。而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就能真實、生動、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種生理活動,顯示生物的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如在教學“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這一實驗時,很多學校受試驗條件的限制,無法展示這個實驗,所以學生不能清楚地理解草履蟲是如何“逃避有害刺激,趨向有利刺激”的。現在,筆者采用多媒體教學,用Flash制作了“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的課件,將草履蟲分別放在清水、鹽水、糖水和營養液四個不同環境,從而使學生能觀察到微觀實驗中的各種細節,進一步了解實驗的全過程。其中,清水、營養液為對照實驗組,鹽水、糖水為探究實驗組。當然,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應注意在多媒體教學中設計真實的背景,考慮實際問題的復雜性,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利用網絡信息,精心設計教案和課件,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
四總結
一、謹慎選擇文本并深入解讀
1.謹慎選擇導讀文本
閱讀喜好是容易傳染的,特別是對中低段的孩子來說,教師的閱讀偏好影響孩子的閱讀選擇,所以,謹慎地選擇導讀文本非常關鍵。選擇《時代廣場的蟋蟀》原因有四:首先是因為蟋蟀是鄉下孩子童年的最愛,但都市兒童卻從未聽過它的秋鳴,而塞爾登將蟋蟀從鄉間帶入都市,貼近兒童的生活,能引發閱讀興趣;其次,蟋蟀是中外文人書中的常客,詩人流沙河在詩中說“就是那一只蟋蟀/在《詩經》中唱過/在《古詩十九首》中唱過/在《木蘭辭》中木蘭的織機旁唱過/在姜夔的詞里唱過……”英國詩人濟慈在《蟈蟈兒與蟋蟀》中說“大地的詩歌,永遠也沒有停頓;寂寞的冬天的晚上,當霜寒露冷,到處一片靜悄悄,蟋蟀的歌聲卻從火爐邊傳來,越唱越起勁……”需要帶領孩子們認識從春秋時期穿越時空隧道來到紐約時代廣場的這個偉大歌者;再次,文本中對動物形象的描寫幽默生動,抒情又自然悠遠,值得細讀品味;最后,文本中流動的生命之間愛和關懷,源于自然、滌蕩心弦的音樂之聲讓人動容,可沁人心脾。
2.抓住關鍵詞并確定切入點
導讀課不能什么都講,這是與整本書閱讀交流課最大的區別,因此,抓住切入點,確定從何處打開閱讀之門是關鍵。本書的不同之處在于角色的抽離和重新融入,一只原本應老老實實生活在鄉間的蟋蟀陰錯陽差地來到不屬于它的城市,成為一名流浪歌手。這是故事的新穎之處。其次,柴斯特的鳴奏是故事的主旋律,結合這兩點,導入時播放蟋蟀的鳴叫,出示蟋蟀的圖片和繁華的時代廣場視頻,將學生拉入到書中的情境中。
導讀段落的選取只需抓住最有趣的情節、影響故事發展的篇章進行閱讀賞析,從而推動閱讀興趣的持續性萌發。著名閱讀教師周其星在對教案進行指導時,常常問一個問題:這一段有趣嗎?因而,圍繞這一思考,筆者在選取柴斯特睡夢中錯吃鈔票的段落時,進行了兩次修改,第一次選取的片段是:
柴斯特望了望周圍,原來它正在夢游,竟坐到錢箱邊上來了。夢里的風暴,其實是進站的列車刮進報攤的一股臟空氣。那一陣飛在它四周,久久不散去的灰塵,還把它嗆得咳嗽個不停。柴斯特低頭看著兩只前腿,心里巴望著那片柳樹也還在那里。可是它赫然發現,自己嚼碎的不是一片樹葉,而是一張兩塊錢的鈔票,而且已經把其中的一半吃掉了。
第二次選取的片段是:
柴斯特望了望周圍,原來它正在夢游,竟坐到錢箱邊上來了。夢里的風暴,其實是進站的列車刮進報攤的一股臟空氣。那一陣飛在它四周,久久不散去的灰塵,還把它嗆得咳嗽個不停。柴斯特低頭看著兩只前腿,心里巴望著那片柳樹也還在那里。可是它赫然發現,自己嚼碎的不是一片樹葉,而是一張兩塊錢的鈔票,而且已經把其中的一半吃掉了。
它丟開鈔票,猛一蹦回到那個蟋蟀籠子旁邊。塔克老鼠睡得正香呢!柴斯特瘋了似的搖著那只銀鈴,把它震得像火警鈴一樣。
塔克從它那張一塊錢鈔票的毯子下面一躍而起,一邊繞著籠子不停地跑著,一邊大聲叫道:“救命啊!失火了!殺人了!警察快來啊!”
兩次的區別在于,后一片段加入了老鼠塔克的夸張反應,兒童文學家梅子涵認為“在兒童文學里,只要小老鼠一出現,事情往往就會變得好玩,有了希望的結果。另外有一個故事是發生在紐約時代廣場的,小老鼠一出現,那只外省來的蟋蟀,就不僅有了友誼,還有了了不起的成功。”經過修改,孩子們在課堂上讀到塔克從睡夢中驚醒大喊著:“救命啊!失火了!殺人了!警察快來啊!”總是哈哈大笑。柴斯特的真誠善良和塔克的聰明狡猾,亦莊亦諧,成為閱讀興趣的燃點。
除了“有趣”之外,本節導讀課的另外三個關鍵詞是“友情、音樂、鄉愁”。《出版者周刊》對《時代廣場的蟋蟀》的評價是:一只蟋蟀、一只老鼠和一只貓咪之間的真摯友情足以溫暖這個冰冷的世界。因此,選擇吃鈔票的這一段也是對真友情的一個考量。此外,整個文本講的是音樂改變人生的故事,期間音樂緩和了柴斯特與白利尼媽媽的矛盾,因而選擇一家人聆聽柴斯特鳴唱《重歸蘇蓮托》后媽媽的感受這一段落,同時,音樂也給予人平靜而悠遠的心境,故一定要讓孩子讀讀“城市的嘈雜噪音,也都在蟋蟀這美妙的音樂里平靜下來了”的段落。
二、閱讀方法的適當引導
1.恰當運用想象
《長滿樹的大樹》中說:好故事的力量在于想象;歌德也曾說過,偉大的現象是真的想象――通過想象來把握真。在偉大的故事中,人們發現的是生命的真。兒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讓孩子進行想象,是他們極其樂意做的事情,但這樣的想象不能無所依據,否則就如無根之浮萍,落入空談,使孩子回答問題陷入困惑而不知所云。因此,依托文本選段的想象是恰當運用這一策略的關鍵。
如在導入中,出示了蟋蟀和時代廣場的圖片可以讓孩子們想象:小小的蟋蟀會在時代廣場有什么奇遇呢?于是,孩子們會大膽猜測:被人收養、交上了好朋友、成為林肯中心的首席歌唱家、混跡于雜技團或淪為人們的腳下孤魂。“那么書中是不是這樣描述的呢?我們一起走進《時代廣場的蟋蟀》這本書吧!”通過想象猜測引發孩子們對書本內容的極大好奇,個個都想了解柴斯特的流浪歷險記。此外,在結尾處,讓孩子們想象柴斯特成名后的明星生活,再與他曾經恬靜的鄉村生活M行比較,引發對關鍵詞“鄉愁”的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想象和推演是有一定差別的,根據朱自強教授的觀點,推演更強調對文本信息的提取和依托,同時要將閱讀文本和推演文本進行比較分析。但想象猜測則比較自由靈活些,不會過多限制思維,有利于剛接觸文本的孩子,且在信息量比較少的導讀課上,想象比推演更好。
2.合理質疑與思考
在孩子們閱讀了柴斯特吃鈔票的片段后,教師提出層層質疑:“如果你是柴斯特,你會怎么辦?”孩子們這樣回答:“柴斯特可以逃跑,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嗎!”“柴斯特可以向塔克借錢,然后打工還錢。”“柴斯特可以假裝什么都沒發生,什么都不知道。”“柴斯特不是會歌唱嗎,它應該賣藝掙錢!”這樣的提問猜測,引發孩子去思考解決柴斯特困境的方法,培養多元思維,同時,繼續延伸,就友情這一話題展開了討論,教師提問:“塔克有存錢的癖好,作為朋友,有錢的塔克會借錢給柴斯特嗎?為什么?”課堂上小家伙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我是塔克,我會借錢給柴斯特,因為友情比金錢更貴重。”“塔克雖然小氣,我認為他在關鍵時刻還是會幫助朋友的!”在一片要借錢的回答中,教師質疑:“有沒有同學認為塔克不會借錢給柴斯特的?”一片沉默后,一位孩子舉起了手:“塔克還是不要借錢的好,因為這是他冒著生命危險撿到的錢,很有可能是為將來的急用準備的。”孩子們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猜測,但最終的結果當然不要道明,告訴孩子:讀書去!
此外,還出示了柴斯特開始懷念家鄉的片段,秋葉落下,“柴斯特為什么憂傷呢?”“他最終會回到康涅狄格州的家鄉嗎?”于是,孩子們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要回去的,因為思戀親人。”“想念故鄉的一草一木。”“要回家陪伴父母。”“只有家才是最溫暖的地方!”在大部分孩子認為應該回歸故里的時候,教師開始質疑:“有持反對意見的嗎?”經過第一輪對“是否借錢”這一問題的多維思考,教師再提出同類型問題,思考的學生多了,有孩子說:“他不應該回去,失去柴斯特的塔利歐家又會陷入貧窮。”也有人認為:“他應該留在紐約,因為那里才是他人生的舞臺。”還有可愛的孩子說:“如果他就這么自私地回家鄉了,怎么對得起時代廣場的聽眾和愛他的粉絲呢?”如此,通過質疑,引發了孩子對“鄉愁”這一主題的思考,這樣精彩的回答,對三年級的孩子們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3.通過朗讀營造情境
導讀課營造情境也是相當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配合音樂的故事講述,帶著孩子進入文本環境中,也可以通過視頻播放等感染性的方式讓學生融入情境,朗讀是重要環節。在上本課時,教師將兩者結合起來運用。閱讀白利尼媽媽聆聽柴斯特鳴唱《重歸蘇蓮托》的片段時,筆者播放著黑鴨子的《重歸蘇蓮托》,出示圖片,帶著孩子們進入到月光如水的拿波灣,并靜靜地聆聽老師的講述,講述完后,有個小女孩在談感受時說:“在月光下,感到了浪漫的氣息。”
在閱讀描述時代廣場人們陶醉于音樂的片段時,女生齊聲朗讀,并配上舒伯特悠揚的《小夜曲》,朗誦完后,音樂不斷,教師利用學生情感的延續,馬上進入采訪環節:
此時,世界的一切仿佛都靜止了。
時代廣場上的清潔工杰克,輕輕地放下了手中的掃帚,因為這歌聲讓他――
正在趕路的手機銷售代表停下了匆匆腳步,聽著這悠揚的歌,他感到――
在不遠處的長椅上閱讀小說的小個子女士,情不自禁地抬起頭來,她――
柴斯特的好朋友中國人馮賽也從他的古董店走出來,這歌聲讓他想起了――
這樣的說話練習,將孩子們帶入情境,并增強了感受力度。他們也“仿佛只是音樂中草原上長得高高的野草。”在這樣的情景營造中,孩子們得到審美的愉悅。
三、欲言又止,留下憧憬與渴望
在上導讀課時,筆者的另一感觸是,課堂不能太滿,要留有想象空間,也不能太急,一定要孩子悟出道理。在第一次的教案中是有亨利貓的警句:“既然柴斯特的一生是他自己的,他就應該去做他想做的事。”并就鄉愁的問題引發孩子的進一步思考,但在第二次修改時,去掉了對這句話的體悟。并且,第一次教案中還加入了柴斯特開慶祝派對引發火災的片段,雖然這是故事情節轉變的關鍵點,但第二次修改也刪去了。
一、理念構成設計向導
我的教學設計是學生通過憶童謠、說童謠、讀童謠、唱童謠、創童謠、演童謠六個板塊融合各種教學方法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發現童謠特點,從而喜愛童謠。與此同時,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編和改編童謠,通過“說”“唱”“演”等多種形式表現童謠。
二、興趣勾起讀童謠的欲望
課一開始,通過動畫視頻展示學生兒時耳熟能詳的童謠《小老鼠上燈臺》《小白兔白又白》《比尾巴》,讓學生憶起童謠,通過誦讀課前收集的童謠引發學生誦讀童謠的興趣。
三、閱讀構建活力課堂
閱讀課必須改變課堂教學只關注教案得以實現的片面觀念,樹立課堂教學應成為師生共同參與,擴充教學內容的新觀念。在教學中,我以《拍手歌》為載體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進行活動,在興趣朗讀中了解童謠創作的來源、童謠類型、童謠特點、童謠的意義,從而達到積累語言,感悟升華。
1.說童謠
師:多美好的童年啊!孩子們,在你們美好的童年里都讀過哪些童謠呢?咱們一起說說。(相機引出童謠的類別:動物謠、植物謠、自然謠、物品謠、謎語謠、品德謠等)
師小結:童謠來自于生活,生活中的人、事、景物都可以成為童謠創作的來源。
2.讀童謠
師:下面老師向大家推介一首童謠: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練身體。你拍二,我拍二,天天/都要/帶手絹。你拍三,我拍三,洗澡/以后/換襯衫。你拍四,我拍四,消滅/蒼蠅/和蚊子。你拍五,我拍五,有痰/不要/隨地吐。你拍六,我拍六,瓜皮/果核/不亂丟。你拍七,我拍七,吃飯/細嚼/別著急。你拍八,我拍八,勤剪/指甲/常刷牙。你拍九,我拍九,吃飯/以前/要洗手。你拍十,我拍十,臟/的東西/不要吃。
(1)該怎么讀才能讀好?(相機引出讀童謠的方法:讀準字音、讀好節奏。)(2)該怎么讀更有趣?(拍手讀、動作讀。相機引出每首童謠說明的道理。)(3)還可以讀出美感(隨著節拍器讀,相機引出童謠的特點:短小、押韻)
師小結:是的,孩子們,小小的童謠里頭蘊藏的可是大大的學問!它雖短小,但它卻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們從誦讀童謠中認識了花、草、樹木、天地萬物,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所以說,(課件出示:童謠是我們一生中最早受到熏陶的啟蒙文學。)這也是童謠之所以廣為傳唱的意義。
四、創作點燃思維的火花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要學會舉一反三。”在教學中,我通過展童謠、唱童謠加深學生對童謠的領悟,因勢利導,運用童謠形式創編童謠,進行語言的積累與運用。
(1)出示童謠①:《盆和瓶》車上有個盆,盆里有個瓶,乒乒乒,乓乓乓,不知是瓶碰盆,還是盆碰瓶。(繞口令);童謠②:《什么好》什么好?公雞好,公雞喔喔起得早。什么好?小鴨好,小鴨呷呷愛洗澡。什么好?小羊好,小羊細細吃青草。什么好?小兔好,小兔玩耍不吵鬧。――朱晉杰(問答歌);童謠③:睡吧,布娃娃;睡吧,小寶貝;你會看見花園里,有朵紅玫瑰,有朵紅玫瑰。(搖籃曲)
師:請大家根據童謠的誦讀法自己練習讀,用自己的辦法把童謠讀得更好。
(2)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童謠,童謠②繞口令、童謠③問答、童謠④演唱。
師:第四首童謠比較特別,還可以演唱。師引唱,引發學生唱數鴨子、小星星、找朋友、丟手絹等。
(3)小結:孩子們,從剛才誦讀的這些童謠里,你能發現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課件出示:詼諧幽默、音節和諧、形式簡短、朗朗上口。)
(4)創童謠
師:根據童謠的特點,按照 , , 的形式,小組合作,創編一小節童謠。
五、課外延伸確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以此作為最高境界
在設計中,我還融入了外國童謠,如,日本的《七只小烏鴉》,烏鴉媽媽啊為什么叫?因為她在山里,有七個可愛的小寶寶。“卡瓦伊依卡瓦伊依”烏鴉媽媽這么叫,“卡瓦伊依卡瓦伊依”地叫著呢。到山里鳥窩去看一看吧,它們都是眼睛圓圓的好寶寶。英國的《名苑獵兇》,小女孩寶碧普,弄丟一群羊羔。不知要去哪里找。不要管啦,就回來啦。后面帶著綿羊尾巴。讓學生了解童謠存在于任何國家。誦讀童謠改編的社會主義24字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美夢甜,文明和諧建家園。自由平等心舒暢,公正法治保平安。愛國敬業見行動,誠信友善不空談。二十四字是核心,時時刻刻記心間。讓學生在這節閱讀課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課的最后,推薦兩部童謠讀物《最愛中華童謠》《百歲童謠》,讓學生課后自主閱讀。
縱觀這節閱讀課,學生學習興趣高,參與面廣,體驗感悟深刻,思維狀態活躍,在不同層次的閱讀感悟中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規范。這樣的閱讀課堂是自主的、有效的,也是受歡迎的。其實,閱讀課不難上,只要教師有一顆靈動細膩的心,一雙善于捕捉智慧的眼睛,時時關注課堂上的動態,顧及學生的健康成長,便能構建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閱讀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