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體育德育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校領導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為提高我校的知名度,教學分層次,抓特色,努力探索教育教學經驗。并能從有限的資金中撥出一定的經費,投入到學校的體育設施中,添置了一大批業訓器材。
2、學校每學期都有工作計劃,具有輕重、主次之分,安排到人,分管到位,并切實實施。有效地組織了校第十屆田徑運動會,每月一次的小型體育活動開展的順利而又正常。
3、體育教師具有較強的事業性,現有三位專職體育教師,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上進性強,工作踏實務實,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素質的發展,編寫的教案清楚、完整,上課規范、認真,嚴格執行教育常規。
4、認真帶好學校的三支訓練隊——田徑隊、柔道隊和拳擊隊,訓練刻苦,開拓進取,訓練時間、質量保證。同時積極備戰各級比賽,在本市及紹興市的比賽中均取得較好成績。
5、三位體育教師積極撰寫各類教學論文,兩人兩篇在本市級論文評比中獲獎。
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節糧周”期間,學校政教處向全校進行集中教育,希望全體西南模師生認識到節約是一種美德、一種品質和一種責任;西南模人要齊心協力、以實際行動,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讓節約糧食成為一種自覺。校大隊部同時向全校師生發出“從我做起,節約一粒糧”的倡議——積極倡導崇尚節儉、科學飲食、健康消費的生活理念;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做節約宣傳員;積極監督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現象。
各年級各班利用班會、隊會,由班主任向學生進行以“一粒米的艱辛”為主題的專題教育,教導同學們認識一粒米從選種、育苗、插秧、施肥,到除草、除蟲、收割、脫粒、碾米,再到儲藏、運輸、烹飪和上餐桌的一系列的步序,希望學子們珍惜糧食,尊重勞動者,珍視農民的勞動成果;同時明白珍惜糧食、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浪費糧食就是在踐踏農人辛勤勞作的汗水。我們要從點滴做起,減少浪費,節約水電紙張……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每一顆糧食,都維系著生命。一直以來,學校倡導“光盤行動”,號召全體師生在就餐時吃飽、吃好,但更要“愛惜糧食、杜絕浪費”,要盡量把飯菜吃干凈,全校師生樹立起了“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并切實付諸于行動!
在學校匯成校區高中部教學樓與匯成二村交接道路的圍墻上,布展了《一滴水之珍貴》、《一粒米的艱辛》和《一度電尤不易》的文化宣傳展板。后階段,學校將分批組織各年級參觀以上三組以節能為主題的宣傳展板,教育中學生充分認識珍惜水資源的迫切性、節約糧食資源重要性和合理利用電力資源的戰略意義。學校也將在高中年級結合“學農”等實踐活動,幫助高中生體驗農耕之艱辛,鼓勵高中生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從細微處做起,珍惜糧食、珍視勞動,養成節儉好習慣;同時在全校開展“四個一”活動,即節約“一滴水”、“一張紙”、“一粒米”、“一度電”,進一步引導學生從身邊做起節約社會資源,培養良好品德。
【關鍵詞】體育教學;全面發展;綜合素質;德育;智育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而學校體育教學是使學生系統地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鍛煉身體的習慣,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促進身心等全面發展的目的。同時體育教學還有助于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和智力等素質的提高。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應重視提高綜合素質的教育方法。
綜合素質的提高包括德、智、體等多方面的全面發展,即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思想道德決定著自己的政治方向和人生觀;科學文化知識是為人民服務的本領;身心健康則是人們發展的物質基礎。可是學生及一部分成人往往最容易忽視這一點。身心健康既是個人的幸福、事業成功的基礎條件,又是培養國家棟梁之才所必須的。身體好并有相應的體育文化素養,是做一名現代人應具備的素質之一。同志歷來重視學校體育,早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就精辟地指出:“體育之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科學的闡明了德、智、體三育的辨證關系。
一、學校體育與德育的關系
學校體育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的知識、技能與技巧,養成學生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增強學生體質,發展他們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教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育者按一定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響,以培養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通過體育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熱愛集體、服從組織、遵紀守法;團結協作、勇敢頑強、不怕困難等意志品質,有助于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行為的形成。
1.1通過體育教學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上好體育課不僅僅是個人健康成長所必需的,更重要的是為了提高民族素質,將來更好的完成黨、國家和人民賦予的任務,為了實現這樣的理想而積極鍛煉身體就是自己的社會責任。通過練好身體在于建設國家、保衛祖國的教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2進行集體主義和紀律性的教育。在體育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樹立群體意識,進行熱愛集體,關心同伴,團結合作的集體主義思想教育,并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組織紀律。
二、體育教學與智育的關系
智育是向學生傳授系統文化科學知識的技能,發展他們智力的教育。體育為智力的開發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是一種增強智力的手段。堅持經常的體育鍛煉,以保證大腦的能源物質與氧氣的充足供應,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的發育,有利于提高大腦皮層細胞活動的強度,均衡性和靈活性以及分析綜合能力,為智力發展創造良好的生理條件。通過體育活動還可以培養學生敏銳的感知能力、全面的觀察能力、良好的記憶力和靈活的思維力、豐富的想象力等等,能使學生頭腦清醒,精力充沛,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2.1提高大腦的功能。智力的發展,知識的獲得,所依靠的是思維器官,即腦或腦中樞。腦是人體的一部分,體質的強弱與腦的發育關系十分密切,通過經常的身體鍛煉能使大腦發育健全,增強和提高腦的功能。
2.2提高人的反應速度。體育活動要充分利用人的視覺、聽覺、觸覺、運動覺,這些器官都要通過腦中樞,然后又通過腦中樞指揮跑、跳、投、攀登爬越、懸垂支撐等動作的效應。體育的這些活動既訓練了思維的靈活性;也提高了反應速度。
2.3提高人的觀察能力。體育活動中,需要觀察和高度的注意,并且要記住動作的順序,連接和組合,觀察和掌握器械,特別是集體項目比賽中要在瞬間變化的動態里采取應變措施,并注意觀察人與物體的移動,空間和時間的變化,對抗與適應等活動,這就能夠使學生認識事物,培養時空觀念,許多自然要領都是通過體育活動認識或加深的。
2.4提高人的文化素養。體育既是學生體育教學的內容,又是進行教育的手段與方法。其中包括生理、心理、運動力學、生物力學、解剖學、比賽技術和戰術等等。這些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關的基礎常識是中學生應具備的文化素養,這些知識就是智育的組成部分。大家必須改變一種觀點,不僅僅把體育看成是一種自然的肢體活動。體育屬文化范疇。同樣有知識性和科學性,是學生必備的文化素質,是現代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城鄉教師異地交流,在校師范生頂崗實習已成為一種時尚,然而它不僅僅是一種時尚,而是一種潮流,一種促進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探索新課程實施方式的一個重要途徑,它不僅對鄉村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時對城市教師也是一種新生活的體驗,對他們的綜合素質也是一種提高,尤其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下面就我校頂崗實習生兩個多月來的工作做出以下總結:
一、2011年9月初,我們學校迎來了鄭州師專5名大學生,他們到校后,在校長的關照下,我們精心給他們安排了食宿等,使這些初來乍到的大學生有一個安心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為他們解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后顧之憂,并妥善安排了他們的學習工作。通過學校領導組認真討論研究,頂崗生實習工作由教導處具體負責,并安排對口輔導教師,具體工作是這樣安排的,第一周由教導處牽頭,帶領實習生聽課,在輔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備課實習,傳授教學經驗及教學方法,使他們盡快進入角色等。第二周,實習生正式進入課堂上課、實習,并由輔導教師陪同,課后由教導處負責組織實習生輔導教師座談,由頂崗教師談自己上課的感受及得失,輔導教師進行點評,教導處根據頂崗生上課情況及輔導教師的點評,對他們下一步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鼓勵其更好地開展工作。第三周,頂崗生獨立上崗,根據頂崗生前兩周備課、上課情況,同時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安排2名頂崗生教八年級政治、歷史,其它3名頂崗生分別教七年級語文、數學、英語、并同時開始正式獨立上崗,而后,在教導處的安排下,不斷對頂崗生,進行聽課,評課、指導他們的工作。
二、兩個多月來,在學校的精心安排下,五名大學生均自覺遵守學校的一切規章制度,按時上下班,精心備課,認真上課,耐心輔導學生,并積極參加學校各班活動,如實習期間任七年級語文的實習老師能真正做到認真備課、虛心向老教師請教,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李寧老師能和學生打成一片,主動與學生交朋友,適時了解學生的思想,了解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感受;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做到教學上精益求精,為我們在校教師樹立了榜樣,xx教師對工作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在課堂上善于啟發誘導,全面調動學生的教學積極性。頂崗實習生,在教學理念,某些新的教學方式對我們在校教師也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他們的工作態度,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在校教師認真學習,從他們身上我們也發現了我們優勢和不足,這一點對我們今后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兩個月來,5名大學生的實習工作,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初登講壇,熱情高、干勁足,但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缺乏應用的教學經驗和靈活的教學方法,通過兩個多月來的教學實踐及我校輔導教師的精心指導,使他們在教育教學能力方面有了進一步提高,同時通過與頂崗生的接觸、交流,我們也積累了一定的輔導經驗。
四、學校及時組織輪崗教師進行總結匯報上示范課,與頂崗生進行面對面交流,相互之間都有較多感觸,通過輪崗培訓,她們帶回全新的教育理念,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新的學生觀、質量觀、人生觀。我相信今后如果有機會,我們一定會把此項工作做的更好。
【關鍵詞】育德功能校園文化專項研究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36-01
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在于提高學校的育人效能。以前我們重視科學文化的教育,隨著人們對優質教育的追求日益強烈以及新課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優秀的校園文化才能孕育出優秀的學校教育,才能適應基礎教育內外環境的急劇變化,只有重建校園的德育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才能求得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加強學校校風、學風、教風建設,探索新形勢下的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努力促進學校德育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環境文化的建設,提高學校育人水平。下面就我校以德、智、體、美、勞和諧發展為抓手,走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做法談談體會。
一、健全組織機構,加強育德隊伍建設
要提高校園德育文化的育人效益,必須讓每一位教師都樹立人人育德的觀念。首先要健全組織領導機構。因此,在落實學校德育工作中,學校校長或黨支書記親自掛帥,德育處具體負責,形成了上中下層級的德育領導體系。其次是努力構建校園德育文化建設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才觀、育人觀,每周召開一次行政會,通過學習政策法規、時事政治,提高行政管理者依法從教全員育德的認識。計劃結合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題每月召開一次教師會,明確該月育德的主題,每期期末除了有德育工作總結還有德育研究的專題總結。在加強德育師資隊伍建設工作中,堅持把重心往下落,堅持以校本與外出培訓相結合,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另外,我們還派出教師參加市區級、國家級各種學術報告會和培訓會,加強學校間的橫向聯系和相互學習,拓展教師們的教育視野,提高了德育隊伍的整體育德水平,為學校德育文化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二、堅持校園美化,提高育人環境
我們堅持"五育"和諧發展的育人方針,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營造和諧溫馨的校園文化環境。校園四周高大挺拔的梧桐樹是孩子們學習成長的搖籃。春、夏季有紫薇、洋槐、六月雪,秋冬季有桂花、臘梅,校園四季鳥語花香。我們讓校園里的每一面墻壁會說話,使每一棵花草樹木會言情。積極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設計校園黑板報、宣傳櫥窗等,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圖文并茂,使孩子們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另外,校園內隨處可見名言警句、名人畫像、宣傳標語,無聲地在感召引領學生,以名人為榜樣,規范自己的言行,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三、深化德育常規,打造健康向上精神文化
為了整合各版塊工作,提高研究工作的實效性,我們把德育工作與專項研究工作有機融合,少先隊大隊部牽頭在全校扎實開展以《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為核心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來營造健康和諧的班風、積極向上的校風。學校閱覽室每天定時為學生開放,還向全體師生推薦名篇名著,形成讀好書,讀書好的良好風氣,定期開展讀書征文活動,在師生中評選讀書標兵。教室是孩子學習的主要場所,每學年均組織一次溫馨教室評比活動。各中隊少先隊員在正副班主任的指導下,自己動手美化教室。孩子們興致高,參與面廣,這已成為我校常規德育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好人好事、班級亮點或不規范不文明行為通過紅領巾廣播站、集體朝會等教育宣傳陣地予以及時表彰或批評,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也鍛煉和培養了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同時開展先進班集體、文明禮儀小標兵、創新校能手、優秀學生干部的評比。通過表彰,塑造了孩子們身邊的榜樣,讓孩子們向身邊的典型人物和事跡學習,營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園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