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成立中醫門診工作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省衛生廳衛生監督所:
為進一步推動和督促我市中醫藥事業發展,切實加強中醫藥服務監管工作,市、縣衛生監督機構按照省衛生廳衛生監督所《關于印發***省中醫服務監督工作督查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認真地組織開展了全市中醫藥服務監督檢查工作。現將具體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全市本次共監督檢查中醫藥服務工作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 家,其中衛生監督機構8家、綜合醫療機構 家、中醫醫院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家、鄉鎮衛生院 家、門診部 家、中醫個體診所 家,監督檢查覆蓋率為100%。共抽查從事中醫工作的醫師 名、護士 名,合格率 %。
二、工作情況
(一)衛生監督機構
目前,我市各級衛生監督機構設置中醫服務監督科(股)8個,大部分掛靠在醫療市場監管科(股),工作人員多為兼職。各級監督機構積極開展工作,制定了轄區內中醫藥服務年度工作計劃,開展了中醫藥診療活動醫療機構的摸底調查工作、綜合醫療機構中醫病房、中醫門診、中藥房設置等中醫藥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及各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工作的日常監督檢查等工作,及時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分析匯總。
(二)綜合、個體醫療機構
全市綜合、個體醫療機構的中醫病房、中醫門診及中藥房建設基本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設置。醫療機構的名稱、地址與核準登記的名稱、地址一致;診療科目與核準登記一致;臨床科室名稱符合《醫療機構科目名錄》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規范中醫醫院與臨床科室名稱的通知》中的要求;從事中醫診療活動的醫務人員《執業醫師證書》執業地點、類別、范圍與實際情況一致;外來醫務人員從事醫療活動,執業證書均進行了變更登記。在技術準入方面,我市目前尚無開展中醫醫療美容服務和刊發中醫類別醫療廣告的機構。在執業管理方面,各項規章制度健全,均建立了門診日志及傳染病登記本,能嚴格執行消毒管理制度并做好消毒記錄;中藥飲片管理符合相關標準;調劑使用的院內中藥制劑均在《***省調劑使用院內中醫藥制劑(第一批、第二批目錄)》中。
(三) 基層中醫藥建設
全市已建成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家,建成中醫藥特色鄉鎮衛生院17家。鄉鎮衛生院“3個1/3”基本落實。
三、方法措施
接到省衛生廳衛生監督所《關于印發***省中醫服務監督工作督查實施方案的通知》后,市所及時將文件通過本所網站和紙質版進行了轉發,組織相關科室衛生監督員認真學習了方案和附表要求。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省發展中醫條例》、《醫院中藥房基本標準》及《關于在全省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機構成立中醫防病科、服務監管科的通知》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標準為依據,市、縣衛生監督機構按照督查工作的統一要求,根據屬地化管理原則,采取查閱資料和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嚴格按照檢查表格內容對轄區內的衛生監督機構中醫服務監管科成立及工作開展情況、醫療機構中中醫管理科成立情況、中醫病房、中醫門診等中醫藥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個體醫療機構中醫科目依法執業情況、鄉鎮衛生院“3個1/3”(中醫門診人次不低于全院門診人次的1/3,中藥收入不低于藥品總收入的1/3,中醫藥治療總收入不低于業務總收入的1/3)落實情況以及中醫藥依法執業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查。
對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依據相關標準和規范及時下達了整改意見,對于存在的不良執業行為下發了《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積分通知書》,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依據相關條款實施了行政處罰。通過檢查起到了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糾正不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整頓和規范中醫藥服務市場的目的。
四、存在問題
(一)中醫藥服務功能發展不平衡,中醫藥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醫療、康復等功能發揮得較好,預防、保健等功能相對薄弱,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生調理等中醫藥服務需求尚存在一定差距。二是特色專科專病建設需進一步加強,中醫醫療服務還處在解決一些常見疾病基本治療階段,治療方法還不夠精確有效,尚未形成特色明顯、在市內有一定影響的中醫專科品牌,中醫專科專病示范帶動作用不強。
(二)中醫藥宣傳氛圍有待進一步營造。群眾對社區中醫藥的知曉率和利用率逐年上升,但能提供中醫藥服務的中心和站點的知名度還不夠。中醫藥廣泛應用于居民日常保健的氛圍仍顯不足,“治末病”等中醫預防保健理念尚未能得到大眾普遍認同,“信中醫、用中藥”的社會環境尚未完全形成,中醫藥防病知識宣傳有待進一步加大力度。
(三)中醫服務監管工作保障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因受人員、經費、設備、辦公場所、交通工具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各衛生監督機構工作開展尚不平衡,雖設立了中醫服務監管科(股),但掛靠在其他科室,未配備專職人員,無固定辦公場所,無專用設備,業務開展受到一定影響。
(四) “建章立制”工作有待進一步規范。通過這次監督檢查發現,個別醫療機構,尤其是一些個體診所有關中藥飲片規章制度、崗位責任制還不夠健全,進購驗收記錄、養護記錄不夠規范。
對于以上存在問題我們將認真組織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立即對照要求督促整改,促進全市中醫服務工作再上新臺階。
附件:
1.衛生監督中醫服務監管科人員情況調查表
2.機構依法執業情況匯總表
3.中醫類醫護人員依法執業情況匯總表
4.二級以上含二級綜合醫院中醫藥建設情況匯總表
5.二級以上含二級綜合醫院中醫藥建設情況匯總續表
6.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藥建設匯總表
7.機構匯總表
8.中醫服務方面不良執業行為積分匯總表
【關鍵詞】二甲醫院 臨床藥學 實踐 收獲
藥學服務是指藥師應用藥物學專業知識向醫務人員及患者提供直接的、負責的、與藥物有關的服務,以提高藥物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與經濟性[1]。由于各級醫院提供的條件、面對的服務對象、藥學人員的素質不同,藥學服務的開展也有不同的情況。我院是二甲醫院,300多張床位,藥學人員13名,全部為大專以上學歷,其中本科學歷9人,主任藥師3人,副主任藥師3人,從2003年起開展臨床藥學服務工作實踐,并獲得了醫院的認同和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收獲。
1 人才培養和制度的建立
1.1 培養臨床藥師隊伍
為了適應醫院藥劑科開展臨床藥物新的任務的要求,我院2003年在現有條件下開展臨床藥物工作,由于藥劑科人員編制少,臨床藥學工作由門診藥房有經驗的藥師兼職。隨著合理用藥工作在各級醫院的迅速推進,2010年,在科主任的努力和院領導的支持下,藥劑科選拔2人責任心強、熱愛臨床藥學工作的藥師擔任專職臨床藥師,以網絡教育為主,并派他們參加各種臨床藥學交流會議的學習(并制定了長期培訓計劃),通過院內網絡平臺和藥訊和藥劑科周會和全科藥學人員互相交流相互學習,為臨床藥學的順利開展奠定了人力基礎。
1.2 建立臨床藥師制度、明確工作職責
為了保證臨床藥學工作的正常開展,根據現有的條件,制定了現階段的臨床藥學工作計劃。要求臨床藥師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深入臨床與醫生、護士、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具體包括向臨床提供相關信息,病歷、處方評價,抗菌藥物的使用與分析,用藥咨詢,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參與臨床病歷討論、查房,編寫藥訊等工作。通過藥學服務實踐,臨床藥學工作得到了醫院領導和醫護人員的認可,提升了藥學人員在醫院的地位,藥學人員的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也有了很大提高。為臨床合理用藥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開端。
2 積極推進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
2.1 積極開展開展藥學情報工作
通過院內OA信息共享系統及醫院藥訊等平臺,及時向臨床介紹新藥、老藥新用、藥物不良反應、藥學法規、安全用藥知識,國內外藥學動態。將衛生部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抗菌藥物在圍手術期的預防應用指南,國家處方集電子版,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小兒用藥劑量換算方法和列表,本院的“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等供臨床學習和參考。
2.2 開展藥品不良反應監測
成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小組,并指定1名聯絡員,定期將臨床各科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詳細記錄進行整理分析,上報當地衛生主管部門,并將結果在院內OA信息共享系統。例如,我院內科從多次發現老年人應用注射用雙黃連以后發生較嚴重不良反應,疑為臨床未嚴格遵循藥品使用說明書用藥,我們將分析報告遞交醫院主管領導。藥事管理委員會立即討論并對雙黃連注射劑的使用做了嚴格的規定:對使用該產品曾發生過不良反應的患者、過敏體質的患者不宜使用該產品治療;有咳喘病、心肺功能疾病、血管神經性水腫、靜脈炎的患者避免使用,60歲以上老人禁止使用;建議單獨使用,禁忌與其他藥品混合配伍;謹慎聯合用藥,如確需聯合其他藥品時,醫護人員應謹慎考慮時間間隔以及藥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排除后中間必須用適宜的溶媒沖管;嚴格按說明書規定的用法用量給藥,不得超劑量、高濃度應用,滴速要緩慢,密切觀察。規范用藥后雙黃連注射劑的不良反應未再發生。
2.3 每季度編寫一冊藥訊
我院《藥訊》定位在立足醫院,面向醫院(和上級衛生主管部門);服務醫院;圍繞醫院中心工作,以合理用藥、服務患者為中心,內容注重可讀性,政策性、全方位、多角度。欄目設置:政策與法規、藥師之窗、安全用藥、專家尋訪、不良反應、健康知識、信息之窗等。所選素材經藥師精心篩選后,加工整理撰寫成文稿。醫院非常重視《藥訊》的編輯工作,并大力支持。
我院藥訊已經成為藥師和臨床溝通交流的平臺,它不但為醫藥學人員和護士等提供有關藥物咨詢服務、宣傳合理用藥知識、傳播院內外最新的醫藥信息和醫療動態,也讓外界了解醫院,提高醫院的知名度和信譽度,向外展現了醫院的精神風貌,也是藥學人員展示自身專業理論知識、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
2.4 定期抽查門診處方和住院病歷進行用藥點評
臨床藥學室每月定期抽查門診處方100張,病歷30份,對處方書寫的規范性、藥物的品名、劑型、劑量、規格、用法用量,配伍等進行逐項檢查,對不合格或不合理用藥的處方留取影像學資料,并針對留取的影像學資料有針對性的逐一分析,然后分類詳細總結,通過處方點評會議或醫院的內部網絡、藥訊等形式及時向臨床醫生反饋。這種形式的處方和病歷點評一目了然,對促進醫生處方和病歷的規范性書寫及安全合理用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5 開展中成藥臨床應用監測、建立中成藥應用點評制度
根據《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臨床藥學室對全院使用的中成藥品種、數量通過信息科獲取動態信息及排名情況,對連續兩個月排名第一的中成藥進行重點監測,發現不合理的使用情況,及時上報藥事管理委員會,并停止該藥在全院使用。針對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混亂、不良反應較多的情況,臨床藥學室重點定期進行中成藥注射劑處方點評,內容包括辨證用藥、用藥劑量、用藥方法、給藥途徑、溶媒、聯合用藥及配伍合理性等。通過定期的處方點評工作,糾正了多種中藥注射劑臨床用藥的不合理情況,不良反應發生率也明顯下降。如:注射用丹參、燈盞細辛注射劑、雙黃連等給藥劑量大、稀釋溶媒的量太小、靜脈滴注速度快等情況(均未按照說明書規定用藥);喜炎平注射劑兒童用量偏大;中藥注射劑與抗菌藥物同一輸液管滴注(產生沉淀等)。從而更好地保證中成藥的臨床合理應用,減少和避免藥源性傷害。
2.6 抗菌藥物臨床使用重點監測
抗菌藥物是目前醫院使用最多的藥品之一,隨著其在臨床中的廣泛使用,對抗菌藥物的過分依賴和濫用,導致耐藥菌不斷增多,藥品不良反應增加,臨床療效降低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
為了促進臨床對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臨床藥學室對全院使用的抗菌藥物品種、數量通過信息科獲取動態信息及排名情況,對連續兩個月排名第一的抗菌藥物進行重點監測。同時對門診處方和外科手術病歷重點監測。監測內容包括:門診處方治療及外科手術病歷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的適應癥、抗菌藥物的選擇、用藥時機、療程、聯合用藥、用藥途徑、用法用量,發生不良反應后的處置等。發現濫用和不合理使用的情況及時上報并果斷采取有效的措施,如:監測到門診部分新的抗菌藥物,和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有越級和濫用的現象,上報藥事管理委員會并及時決定在門診藥房停止使用;再如:過去外科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的選擇,用藥時機用藥適應癥,療程等比較混亂,通過定期監測及時反饋及其它的行政干預,無人工植入物的腹股溝疝修補術、甲狀腺腺瘤切除術、乳腺纖維腺瘤切除術等,大多無須使用抗生素的手術已經不用或最多只用一劑;剖宮產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全部使用首選,用藥時機由過去的術后用藥改為夾住臍帶時用藥。
2.7 開展用藥咨詢服務
我院藥師接受臨床用藥咨詢工作已經成為臨床藥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如接受高血壓患者用藥咨詢實例:緩釋片和普通片有什么不同?藥師答:緩釋片克服了普通片每天需要多次給藥,使用不方便,血藥濃度起伏大、不良反應較多等缺點,同時還具有提高療效和安全性好的特點[4]。產科醫生咨詢:新生兒預防感染用滴眼劑選擇哪種較安全?藥師答:目前我院現有的抗菌藥物滴眼劑有: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洛美沙星、利福平、紅霉素等,妥布霉素,兒童用藥: 由于本品具有潛在的腎毒性和耳毒性,故小兒慎用。
利福平利福平為半合成廣譜殺菌劑,用于沙眼、結膜炎、角膜炎等兒童用藥由于未進行本品在5歲以下小兒中應用的研究,故5歲以下小兒應慎用。
由于對新生兒眼部的預防,所以新生兒的淋球菌結膜炎和衣原體結膜炎的發病率顯著地減少。紅霉素膏具有與硝酸銀一樣預防淋球菌結膜炎的效果,但不致引起化學性結膜炎,所以許多報告推薦其作為常規預防用藥。
引起細菌性結膜炎的細菌以淋球菌多見;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和大腸桿菌也不少見。
2.8 通過審方知道臨床合理用藥藥劑科派主管藥師職稱以上的藥師在門診進行處方審核。
如藥師審核一例70歲女性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遺囑:氨茶堿片0.1g,一日3次,環丙沙星片0.5g,一日2次口服。藥師向醫師建議:以上兩藥和用時,環丙沙星可與細胞色素酶競爭性抑制茶堿類在肝臟的代謝,使茶堿的血藥濃度升高,容易出現惡心、嘔吐、震顫、不安、激動、心悸、甚至抽搐等茶堿中毒癥狀[2],二者合用應調整劑量。又如:75歲女性患者處方: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西咪替丁0.6g ivd qd 。藥師認為:西咪替丁高濃度給藥易引起心臟抑制和神經肌肉街頭阻斷等不良反應[3],且西咪替丁半衰期短,宜分多次給藥。經與醫生溝通,醫生將醫囑西咪替丁該為0.3g,ivd bid。
參 考 文 獻
[1].王芳健,李希濤.196例嬰幼兒腹瀉的分析報道[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2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