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安全工程師考試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水利工程 工程施工 施工安全 標準化體系
[中圖分類號] TV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4-0293-01
水利工程施工單位為了提高施工質量,并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就要通過加快施工進度來完成。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是確保施工質量、保證施工進度的基本條件。將安全標準化體系建立起來,使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展開,使得施工現場的安全水平有所提升,而且施工技術也會得到優化,特別是在《規范水利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的指導意見》出臺后,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在各個施工單位普遍落實,使得水利施工的展開實現了標準化、規范化,所有施工工作都處于全程監管之下,提高了施工單位的安全生產水平[1]。
1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的成熟度分級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安全管理中以安全生產責任制作為約束機制,據此而將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建立起來,同時還要根據施工現場需要將安全預防機制建立起來,以對施工現場的危險隱患以及危險源以有效控制。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要求施工的改革環節都要符合標準規范,并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操作,以使安全生產規范持續而有效地進行[2]。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的成熟度可以劃分為五級,即初始級、計劃級、規范級、控制級和持續改進級。
1.1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之初始級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初始級,屬于是安全標準化體系中的基礎性級別,并沒有將與施工安全管理相關的標準化制度構建起來,而是按照基本要求在施工現場展開各項工作。初始級的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主要是經驗性地實施安全管理工作,實施中習慣性成分較多。
1.2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之計劃級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之計劃級對施工現場的安全實施結構化管理。水利工程施工單位根據施工需要將安全標準化運行計劃制定出來,其中所涵蓋的安全內容包括人員安全管理、安全資金的投入以及崗位資源管理管理等等,值得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工作計劃性展開,在具體執行中可以安全規定的程序操作,且可以重復實施,使得施工安全工作具有穩定性。
1.3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之規范級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之規范級,就是強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按照規定的標準和制度有組織地展開。隨著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規范化展開,一些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會被納入其中,將安全管理目標加以明確,以確保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更為完善。
1.4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之控制級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之控制級,屬于是集成花的安全管理過程,可以將安全標準化體系運行中的各項工作量化,即根據所制定的評價指標體系監督控制施工安全績效,并實施必要的數據化分析,以對安全標準化體系運行中所產生的效果進行評價,以通過不斷完善安全生產標準化內容而提高標準化體系的運行效果[3]。
1.5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之改進級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之改進級是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中的最高級別。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運行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水利工程施工的實際需要而不斷地優化。當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進入到改進級,也就意味著其優化并不是暫時性的,而是動態的,就是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進入一個持續優化的過程。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在運行中所獲得的效果采取定量分析的方式,并根據所獲得的效果進行分析,對相關內容進行不斷地完善,以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
2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標準化體系的評價要素和評價標準
2.1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標準化體系的評價要素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標準化體系評價的評價要素是根據評價文件中的內容確定的,包括13個關鍵性要素和45個次要性要素,兩者存在著被包含的關系。所以,施工安全標準化體系的評價中,根據兩種要素之間所建立的關系,將13個關鍵性要素設定為1 級評價指標[4]。
2.2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標準化體系的評價標準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標準化體系的評價標準所發揮的作用是通過運用各項評價指標針對成熟度級別進行判定。比如,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與危害密切關聯。如果在安全標準化體系的申報中如果沒有對危害因素以申報,就說明安全標準化體系為初始級;有申報危害因素但是并不全面,就說明安全標準化體系為計劃級;如果在安全標準化體系的申報的內容比較全面,就說明安全標準化體系為控制級;如果在安全標準化體系的申報中危害因素較為全面,且會根據施工現場安全管理需要及時修改,就說明安全標準化體系為改進級。
結語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要求要對施工安全實施過程化控制,并高度重視風險管理。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的建立到具體運行,都是動態化展開的,即根據工程施工需要而不斷地完善。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的成熟度,就是對安全生產標準化運行中的不斷完善實施階梯式分級提升方案,將安全生產標準化的成熟度可以劃分為五級,即初始級、計劃級、規范級、控制級和持續改進級,并在工程施工中逐步落實到位,以將有效的改進路徑建立起來。
參考文獻
[1]陳璐,史秀志,陳沅江.基于成熟度模型的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體系評估研究[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3,13(01):224-228.
[2]陳述,胡志根,鄭霞忠,等.水電工程施工安全目標考核方案決策研究[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3,13(02):243-248.
關鍵詞:燃氣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管理
引言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逐步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和新城區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燃氣工程緊張忙碌的施工現場已經成為現代城市中常見的一道風景。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燃氣工程為城市生活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燃氣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和施工現場的復雜性,施工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燃氣企業研究的重點課題。本文從燃氣工程施工現場常見的安全問題著手,試對施工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建議,希望能夠對廣大燃氣企業提高施工安全保障水平有所幫助。
1 燃氣工程施工現場存在的主要安全問題
1.1 安全管理強度不足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燃氣工程的需求越來越大。實際工作中,建設和施工單位往往更加關注工程質量、施工成本和工程進度,忽視了安全生產,是安全事故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此外,有的施工企業雖然不斷加強安全管理投入,但燃氣工程覆蓋范圍廣泛,有的城鎮施工時在數十里乃至上百里范圍內,稀釋了管理投入。尤其是在安裝工程集中的時期,大范圍內的施工安全很監管到位。甚至有的施工現場沒有配備安全員,導致工人遇到問題無法第一時間返饋。
1.2 安全責任制落實不到位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施工安全的有效保障。國家很早就對燃氣工程建設實施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出相關規定。實際工作中,部分安全制度往往缺乏具體措施方面的細化完善,不能很好地貫徹執行,導致對燃氣施工企業和施工人員應有的督促保障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1.3 施工人員安全意識淡薄
由于工程量大或者施工企業關注不夠,許多施工人員在上崗前沒有受到足夠的安全培訓,缺乏對安全生產的足夠重視,安全意識淡薄,安全知識與業務技能水平較低,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同時,施工人員流動性大,臨時人員較多,管理混亂等,使得上述情況嚴重程度進一步加深,為安全生產留下隱患。
1.4 施工用電沒有規范使用
由于施工環境的復雜性、多變性和開放性,施工用電的安全問題尤為突出。施工現場普遍存在電箱沒有安裝在合適的位置上、漏電開關參數不匹配,隔離開關缺失、電力線路引入接出不符合規定等現象。《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不能得到規范執行,一些針對性的安全措施,比如二級漏電保護和三級配電等都沒有執行到位。
1.5 施工機械和人員防護薄弱
施工現場機具沒有使用必備的防護措施或使用不夠規范,設備缺乏專人管理,沒有定期進行檢查、維修和保養。比如,電焊機沒有依照相關規定安裝二次空載降低保護器和專門的漏電報警裝置等。個人防護裝備配備不足,質量不過關,比如不帶安全帽、不帶絕緣手套等等。
1.6 其它問題
此外,施工現場材料、機械堆放混亂,沒有分類管理;消防措施流于形式,滅火器配備不足;高空、臨邊施工不規范,沒有使用吊籃等必要措施;安全標志牌缺乏針對性,不符合實際情況等現象屢見不鮮。
上述是燃氣工程施工現場安全問題最常見的幾種具體表現形式。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燃氣工程建設的正常進行,對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必須堅決予以杜絕。
2 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造成施工現場安全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大體上分為主觀、客觀兩種:
2.1 主觀上,施工企業對安全生產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企業重視經濟效益,普遍對安全生產存在輕視和僥幸心理,沒有將安全生產放到工作的重要位置,安全生產投入不足,人力、資金、物資緊張,監管措施和安全責任沒有落實到位,相關安全制度規定只為應付檢查,沒有發揮應有效果,是安全問題頻發的主要原因。
2.2 客觀上,落后錯位的管理模式嚴重制約了燃氣施工安全管理的開展。
當前的燃氣工程行業,市場競爭日趨白日化,施工企業爭奪激烈,從而導致了施工企業往往缺乏對工程施工管理的自,成為聽命于項目建設單位的“下級單位”的情況。由于工程建設方和施工方立場不同,關注的重點也不一樣,導致工程管理重心不斷偏離安全生產。同時,地方政府、相關行政監管機構急于拉動地方經濟,加快項目建設,導致施工企業業務指導缺失,相關安全法律法規和制度得不到有效地貫徹落實,安全管理力度進一步下降。
3 建議改進措施
3.1 提高對燃氣工程施工安全重要意義的認識
當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意義,始終把安全施工放到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斷加大安全法規和條例的宣傳執行力度,增強安全生產管理和文明施工的主觀能動性和責任意識。要切實加強安全管理領導,保證安全管理職責落實到人,努力提高安全施工管理質量和業務水平。
3.2 嚴格執行安措費和意外傷害保險等制度
國家為保證安全生產措施到位,規定工程建設施工企業必須按期繳納安措費。這是安全施工的有力制度保障。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要嚴格依法執行安措費相關規定,以保證安全經費的可靠來源和有效使用,為施工安全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通過行政手段,強制施工企業繳納施工人員意外傷害保險,并堅持將其作為項目開工的必備前置要件,以此促動企業抓好安全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3.3 實施科學合理的施工管理模式
嚴格執行逐級管理制度,杜絕越級管理現象發生。做到責任級級落實,落實到人,充分發揮每個單位及個人的作用,形成企業、個人、監管部門三位一體的安全管理模式,確保安全生產抓到實處,抓住細節,突出重點,不留死角。
3.4 抓好施工現場安全管理
針對施工現場存在的種種不規范、不安全行為,加大專項整改力度,完善并實施操作性強、符合實際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把安全生產效率和單位、個人的經濟效益掛鉤,制定相應獎懲措施,加強監管力度,確保安全管理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各項制度執行得力。
3.5 加強安全施工教育培訓工作
鑒于施工人員千差萬別的具體情況,按照重點突出,統籌兼顧、注重實用的方針,有針對性的采取培訓方式,切實增強施工人員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安全生產業務能力。加強對企業負責人、安全員的定期培訓,不斷強化法律知識和理論培訓,提高實際操作水平。針對特種崗位施工人員,不僅要做好安全培訓,還要做好職業資格監管工作,必須做到100%持證上崗。
3.6 做好安全施工重點領域的專項整治工作
安全生產是項系統工程,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要做到標本兼治,在做好完善制度、加強管理、保障資金、抓好培訓等日常工作的同時,還要對事故高發的重點、難點區域下大力度進行專項整治,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效率。
4 結束語
燃氣工程施工安全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關系到燃氣企業健康經營和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必須受到高度重視。保障施工安全,需要主管部門、燃氣企業和工程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請大家攜起手來,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切實落實安全措施,加大監管整改力度,為預防施工發生,保障施工安全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趙建祖.淺談燃氣施工安全現狀及應對措施[J].城市燃氣,2006(8).
從北京地鐵扶梯逆行造成人員傷亡至今,全國已發生數起電梯安全事故,這也讓人們反思,究竟是電梯質量不過關,還是維修檢測環節存在問題,抑或是其他原因呢?怎樣才能使“城市的腿腳”更為結實。
電梯事故短期頻發引起人們擔憂
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鐵4號線動物園站發生扶梯事故,造成一名13歲男孩身亡,3O人受傷。
7日晚,南京地鐵2號線漢中門站的升降電梯出現故障,把4名乘客困了半小時之久。
8日和9日,上海市相繼發生電梯直線下墜5層樓多人被困和業主被困電梯長達1小時等事件。
11日,上海地鐵3號線一部電梯發生停運事故。
在不到一周時間,國內幾大城市相繼發生電梯事故,在社會上引起惡劣影響。許多百姓不禁要問,短期內電梯事故為何頻頻發生?大城市尚且如此,那么國內二、三線城市的電梯安全又如何得到保證?
近日,北京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扶梯事故調查得出的結論是:由于扶梯的固定裝置折斷,驅動裝置移位,所以工作制動器就無法起作用,進而引起鏈條脫落。
一些特種設備檢驗專家表示,各地特種設備監察檢驗機構每年都要對每臺電梯進行年檢,這是電梯在使用環節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長春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范博濤說,對于年檢來說,一般固定螺栓問題很難查到,但通常扶梯在發生大的故障時,事先會出現扶手過熱等現象。這些預兆對維保單位就是一種警示。
范博濤認為,作為交通工具的一種,電梯的安全系數是比較高的,而扶梯的安全性要更高一些。他說“近段時間出事的扶梯和電梯,多集中在人員密集場所。但這應該是偶然現象,而不是社會上流傳的中國電梯已經到了普遍檢修期,電梯故障將集中爆發。”
電梯事故引出老舊電梯改造話題
在近期接連出現的電梯、扶梯事故中,有關老舊小區電梯改造的話題再次被提起。
以北京為代表的一些城市的老舊小區電梯維護保養也成為一大難題,這些小區的電梯經常出現夾人、困人等事故,有些住在高層的市民因害怕自己被困在電梯中,寧愿徒步上下樓。
此前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以北京東二環某小區為倒,從1980年以來,小區內的11部電梯一直在堅持運行,目前電梯的“年齡”都在20歲以上。而與北京市建委規定的15年年限相比,明顯屬于超負荷運行。
該小區物業一位負責人表示,電梯關人主要是因為門鎖不太好用,由于老舊電梯沒法買到原裝新配件,只能另配其他品牌,因此解決配件型號等方面問題要拖很久。
據悉,該小區以房改房居多,維保費用都由產權單位交納。小區內涉及30多個產權單位,電梯維保費收繳十分困難。
該負責人說,按照規定,小區每年電梯維保費用在20萬元左右,但每年實際收繳上來的維保金不足一半,物業經常需要墊付維修費。
“我們也想換電梯,但目前主要是錢的問題。就算價格偏低的品牌電梯,一部也要幾十萬元,11部也不是小數目。”該負責人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許多城市小區內的電梯都由有資質的社會專業維保公司負責,物業公司要跟維保公司簽訂合同。許多電梯已經找不到原廠家,因此只能用其他配件代替。對于維保單位來說,這種電梯在維保時非常困難。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透露,一些維保單位跟電梯檢驗部門玩貓捉老鼠的游戲,檢驗前維保單位特別下力,等拿到檢驗合格證后維保就跟不上了。而通過各種關系,這些經常出現問題的電梯每年都能獲得年檢合格證。
專家建議各地建立電梯風險評估機制
據統計,在我國大多數的電梯事故背后都逃不脫人為因素。監管者、生產者、維修者和使用者,每一方面都存在著問題和隱患,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使用者的安全意識,缺一不可。
有關專家建議,各地應當盡快建立電梯風險評估機制,由地方政府牽頭,制定舊商住樓及公共場所電梯的更新換代政策,并由政府適當資助進行電梯專項檢測,最終有關部門結合本地實際,以法定條例形式確立這一機制。
范博濤表示,應盡快建立電梯風險評估機制,將評估結論作為電梯是否需要大修、改造,甚至更新的依據,以防止電梯“帶病”運行。
長春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電梯檢驗一部部長王淼認為,電梯使用單位應加強日常巡視,做好日常使用狀況記錄,發現異常及時報修。此外,對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維保單位應縮短維保周期,增加維保頻次,集中技術力量進行重點檢驗,嚴格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