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紅白喜事對聯

紅白喜事對聯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紅白喜事對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紅白喜事對聯

紅白喜事對聯范文第1篇

剛剛轉到一所精致的大院門口,一條白色的小母狗就沖出來對我嚷嚷。緊接著,不出一位神采矍鑠的老者,用我幾乎聽不懂的方言呵斥了幾句,小狗有些不情愿的退開了。老者很熱情的迎我進了院子,一個古色古香一塵不染的院落。青磚鋪的地面泛著光,屋里幾件清代家具沉穩樸實,門環響亮,結實的好像還能用上一千年。

老人是諸葛村的后人,不過他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卻是一個懂生活愛人生的人。他雖然一輩子為涉足城市,胸襟卻格外,他對自己的鄉村生活極為滿意,沒有一點羨慕別人的意思。早晨四點就起床散步,順帶買一塊豆腐,幾個新鮮雞蛋回家。早飯前灑掃庭除,早飯后就去試弄他的菜園子。他引我到后院一片收拾的水靈靈的菜園,頓時讓我眼前一亮,我開始羨慕起老人,每天有新鮮的蔬菜水果。因為上了年紀,家里承包的土地已交由別人耕種,每年給老人一些口糧而已。老人家平時還練練字,一幅自提的寧靜致遠的條幅懸在東墻,落款是盛世閑人。其實諸葛先生一點不嫌村里有什么紅白喜事,都要請他去看看日子瞧瞧風水,寫個對聯,村人有什么事情也會向他請教,他熱心為大家做事,不求任何的回報。

在這個淳樸的鄉村中,又能有幾個人向諸葛老先生這樣以自己的坦然從容智慧贏得春風的自信和尊重。事實是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逃離這種田園生活。在這個我們一股腦兒奔向城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年代,不妨停一停關注一下那些似乎被遺忘的鄉村以及被人遺忘的人。

紅白喜事對聯范文第2篇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梓坤先生一行專程到訪參觀,相鄰村、鎮爭相結團前去取經……

它就是吉安縣楓山村,也就是這個僅130余人的小村,不遺余力,樹文明新風,建和諧家園,成為吉安縣新農村建設當之無愧的一面旗幟。

小村渴望新風吹

楓山村位于吉安縣固江鎮楓江村委,由百余年前三姓移民組成,全村30余戶,人口130余人,分別是肖姓16戶70余人、曹姓10戶40余人、李姓4戶20余人。

由于三姓雜居,楓山村歷來不是很團結,各種矛盾層出不窮。特別是肖姓和李姓,常因建房、爭田爭土、田間放水等事鬧矛盾。2007年7月,肖姓和李姓中的兩家人就因建房發生激烈糾紛,最終大打出手,鬧得上法庭打官司。后來,經過固江鎮黨委、政府及其村委兩級耐心調解,糾紛才得以化解。

因此,以前楓山村誰家有什么喜事,也都是各姓分開辦。慢慢地,村民們意識到,家鄉要發展,鄰里一定要團結,這樣,在外的人才能安心賺錢,居家的人才能努力創業。大家迫切渴望和諧新風吹進小村,催生出一片文明、富裕、美好的新天地。

建設和諧新農村

2009年底,經固江鎮黨委、政府與楓江村委的積極引導,由楓江村三姓代表肖永太、曹池順、李忠初牽頭,召開村民大會,并經過村民全體會議,決定在村里建立和諧堂,并成立楓山村理事會,拉開建設新農村的序幕。

談到建設,最難的莫過于籌集資金。在這一點上,楓山村發揚了互幫互助的精神,家庭寬裕的先幫貧困家庭墊付。很快,30余萬元新建資金到位。2010年4月,和諧堂開工了。在施工期,理事會成員每天都派人去施工現場檢查進度,不敢有絲毫懈怠。村民們更是主動出勞出力,爭取和諧堂早日建成。

經過8個月的緊張施工,2010年12月底,和諧堂終于在眾人的期盼中修建完成。

隨后,來自固江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也在楓山村收到立桿見影的效果:修建排灌站、道路硬化、綠化美化……楓山村逐漸向實現生態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鄉風美的新農村邁進。

新風吹拂成標桿

和諧堂占地面積260余平方米,走進和諧堂,一副“山水秀凝結三姓合一成城永和諧,楓樟樹面對瀘水鳳凰集捐建棟宇”對聯讓人耳目一新。

和諧堂建成后,發揮了超乎尋常的作用。村里大小事務,都在這里商議,得到圓滿決議;矛盾糾紛都在這里得到妥善解決;紅白喜事都在這里得到合理操辦……

特別是每年兩次聚會,更成了凝聚全村人心的盛典。每年農歷12月27日,全村老少齊聚和諧堂,互相詢問各家各戶的一年來的情況,了解各自的困難,互相幫助。每年大年初一,全村老少齊聚和諧堂舉行團拜會,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讓大家記憶猶新的是,和諧堂剛建成那年的初次聚會,曾有矛盾的人皆同桌而坐,握手言和。比如積怨較深的肖姓和李姓,就在那次聚會中不計前嫌互表歉意、握手言歡。

紅白喜事對聯范文第3篇

    一 中外文化差異

    第一,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一種體現形式,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如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主要信奉基督教,西亞、北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主要信奉伊斯蘭教,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避諱的詞語,在翻譯時應注意。

    第二,顏色的文化差異。每個國家對顏色的理解也不同,如西方人心目中白色是天使、純潔、幸福的象征,西方人在舉行婚禮時,新婚要穿白色的婚紗。中國有“紅白喜事”之說,紅色一般是指嫁娶等喜事,它象征著吉祥、如意,過新年時貼上紅對聯;白事一般是指老人駕鶴西去,意味著哀傷、蒼白。國家之間對于顏色的理解差異很大,在翻譯時盡量避免顏色禁忌。

    第三,數字的禁忌。數字對于每個國家的寓意也不同,如在中國“4”和“7”是禁忌的數字,因為“4”和“死”的發音是相同;在英國“13”是讓人避諱的,因為在圣經“最后的晚餐”中,耶穌的第十三個門徒背叛了他,所以“13”意味著背叛和欺騙、不幸。所以在與人交談和翻譯中避免這些數字的出現,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尷尬。

    第四,語言符號編碼。(1)編碼順序不同。在英語中last name 就是姓,first name就是名,編碼順序是名姓,而在中國則是姓在前名在后。(2)詞匯量不同。漢語中有關烹飪的詞匯有50多個,而在英語中只有10余個,一句“you should talk to my uncle”就會讓漢語讀者產生歧義,不知道是指的叔叔、伯伯、舅舅還是姨夫等。

    第五,思維方式。在中國和英國對于時間和空間的表達也不盡相同,中國人在寫家庭住址時,是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寫國家、省份、城市、鎮、門牌號。而在美國正好相反,先寫門牌號最后標明國家。對于時間的表達方式上,中國人是年、月、日,思想上屬于從整體到部分的表述方式,而在美國就截然不同,是從日、月、年的表述,屬于從部分到整體的分析思維模式。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了語言表達的不同,在翻譯時要注意。

    二 翻譯技巧

    第一,直譯法。直譯法要兼顧句子的結構和語境,在保持原文的思想和內容的基礎上,譯文要忠實于原文。直譯法是一種簡單的翻譯方法,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文的內容和形式。

    第二,意譯法。意譯法是指在透徹了解原文整體思想、內容的基礎之上,準確地把原文的思想和含義表述出來,在這些翻譯方法中,意譯法可以很準確地表達原文的意思,是一種很好的翻譯手法,但對翻譯人的要求比較高。

    第三,增譯法。增譯法是指在翻譯時對于句子中出現的人物、歷史故事和人文特色等,對于被翻譯人不太了解的地方在文章的最后要加以說明解釋,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等,對于外國人來說不知道誰是孔子,在翻譯時要解釋清楚,否則達不到翻譯的目的。

    第四,減譯法。在翻譯的時候為了簡化文章的意思,用一個和這個詞很接近的詞語來解釋,翻譯起來更加簡單,也更容易理解。

    第五,拆分法。翻譯長句時使用到的方法,就是將一個長句拆分成幾個小短句來解釋。拆分是要對文章或句子中出現的相關重點詞語聯系起來,更好地掌握原文的意思及中心思想。

    第六,轉換法。翻譯時經常用到詞性的轉換,如在翻譯時動詞、名詞、介詞等詞性的轉換,如名詞轉換成動詞water 名詞是水,動詞是澆水;I am anxious about her health. 我為她的健康擔憂,原文中anxious 這一形容詞,被譯為動詞“擔憂”因為在英語中表示“為……感到擔憂”常用短語“be anxious about”。再如:“They are doubtful whether he can afford it.”可以翻譯為“他們懷疑他是否能擔負得起”。此例句中原文中的形容詞“doubtful”被翻譯成動詞“懷疑”。但是在翻譯中,有時出于修飾和句法結構的需要,往往把漢語中副詞用英語其他詞性的詞來表達,這也是翻譯中的一個常用技巧,這屬于形容詞和副詞的轉換。

紅白喜事對聯范文第4篇

一、鍛煉身體持之以恒。我的老家在離現在市區縣城14公里的一個叫描花的村子,當兵轉業后在城里工作安家。我雖然當兵工作在外幾十年,但是一直不忘懷農村的藍天白云,清鮮的空氣,畦地的野菜,帶泥的蘿卜,沾露帶珠的黃瓜和西紅柿。我在農村的房子一直保留著,村里在我的房前劃了一小塊地供我種瓜果梨桃和蔬菜。退休后我每月總有十二、三天騎自行車下鄉料理這塊地,咱不圖收獲多少,騎車、種地都是鍛煉身體。在部隊我就帶兵下操,跑步是我的長項;上班時我也跑步鍛煉身體,但因為工作關系,時斷時續。退休后,時間完全由我支配,夏天五點半、冬天六點半準時繞城西左右跑一圈。每天晚上吃過晚飯后看新聞聯播和電視劇,八點半做一個小時的氣功,九點半準時睡覺。

二、干干凈凈勤換勤洗。我愛清潔,講究衛生,這可能與我10多年的部隊生涯有關。我無論是住平房還是樓房,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室內室外我都打掃得干干凈凈。在城里,我被大家推選為小區的“衛生監督員”。在農村我樂做“婆婆嘴”,宣傳衛生健康常識。在個人衛生上,衣服我是勤換勤洗,身子也是每天必洗,過去即使是大雪紛飛的冬天,我也照樣身子在家洗澡。隨著年歲的增長,現在我是冬天每周在浴室泡二次澡,不上浴室時在家堅持用熱水擦身。這樣不但不感冒,而且其他病也少。講究衛生、勤洗澡是我的健康秘訣。

三、助人為樂積福行德。退休后我還愛上了寫作。農村好人好事、新人新事故事多,材料一到手便馬上動筆一口氣寫好。我經常走家串戶采訪,雖然受苦受累,但看到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特別是收到編輯老師寄來的樣刊時我心里非常高興。在城里我也在小區采訪,我寫社會新聞。晚年能為社會發揮余熱,我非常自豪,有了精神支柱,生活得很充實。我喜歡讀書,上至《文選》下至兒童讀物的《哈里?波特》我都看,醫學科技養生保健等書籍也經常翻閱。看書讀報是我老年的樂趣。我還喜歡助人為樂,在農村紅白喜事較多,寫對聯、記禮單,忙得不亦樂乎。如果哪家有困難,只要有求于我,我都慷慨解囊,哪家委托我辦事,我都盡力辦好。人們尊敬我,只要我到場矛盾就很快解決了。我認為:助人為樂,解人之難,積福行德,樂在其中。

四、葷素搭配有粗有細。我是粗糧細糧葷菜素菜全都吃,酸甜苦辣全部嘗,不但吃家菜家果,還經常挖野菜摘野果。野菜野果嫩枝葉雖然有營養價值,但是要科學吃不能瞎吃;肉不能不吃但是不能多吃;魚要吃海魚更要多吃;平時要多醋少鹽少油,不吃動物油。饑不暴食,每頓飯必是八成飽,細嚼慢咽。再渴也是滴水漸進而不是大口直驅而入。我堅決不抽煙,早晚飲茶,清早起床后喝兩杯白開水滋潤口腔清洗腸胃,然后再去鍛煉身體或者騎車下鄉。

五、妥善處理家庭關系。我老伴是個退休教師,她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愛好跳老年舞和在老年大學合唱隊唱歌。她不愛下農村我不勉強她,但是生活在一起難免有磕磕碰碰,事情講明了,不往心里去也不生悶氣。有一點我們是達成共識的,就是在適當的時候我們老兩口出去旅游,放松一下心情,陶冶情操。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何必為他建大屋。”我認為這話對也不全對,孩子大學畢業后娶妻生子起步難,關鍵時候還需要幫一把。但是不能讓他們當“啃老族”,讓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這樣對他們更好。

以上五條是我健康健身的生活經驗,供大家參考。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鍛煉身體要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鍛煉項目。總之,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地鍛煉身體,有樂觀的心情和奉獻的愛心,再加上一個合理的飲食和科學的生活,我們就能有一個從心理到生理上健康的身體。

向長壽老人學點東西

1.學習冰島壽星多多吃魚:冰島人是西方國家人口中最健康的一群,而他們健康的秘訣就是菜譜中的魚類。魚油中含有的健康成分――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中風、心臟病、關節病以及延緩衰老,甚至對老年癡呆癥都有助益。專家建議,每周吃一次以上的海魚,對健康長壽非常有益。

紅白喜事對聯范文第5篇

馮堯安,1918年生于重慶,一生陶醉于楹聯,所作之聯成千上萬。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精通詩詞楹聯,被尊為重慶市“聯壇三老”,曾親筆撰寫過不少有價值的文史資料。對過去的記載有很多種表現形式,九旬翁馮堯安的記錄方式有點特殊――楹聯。翻閱他的著作《鴻爪集》,從上世紀30年代到上世紀90年代,上千副精簡的楹聯幾乎總結了一部重慶的現代史話。

在大渡口茄子溪片區,一幢上世紀80年代的居民房內,其中有一家門上寫著“晚晴樓”三個字,這里就是93歲高齡馮堯安老人的居所。屋內只有二十幾平米,而堆積的書報就占據了房子大部分的空間,地上、箱子里、桌子上,甚至舊式的老衣柜里裝的都是滿滿當當的書刊。相當一部分書籍都是關于楹聯的,現在,他仍然訂閱了多本楹聯刊物,與時俱進。

楹聯是時代變遷的見證

1938年,馮堯安進入重慶電力公司(后改為供電局)工作,1964年下放局屬重慶桿塔廠(現為重慶電冰箱廠),直到1977年退休。馮堯安幼年讀私塾時期接受的是舊學問,那時候老師出對子,簡單的有一個字、兩個字,底下學生就跟著對。從那時起,馮堯安就對這種舊學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直至耋耄之年仍然在潛心創作。

至抗戰時期,長大成人的馮堯安就寫得多了。那時把對聯作為一種禮物贈送給親友非常盛行:賀壽、紅白喜事、交友等等。同時,在春節的時候,馮堯安通常要寫幾副對聯,有的掛在自己的門口,有的贈送親友,幾十年累計下來,加上平時所創作的對聯,已成千上萬。

在馮堯安著作的書籍《鴻爪集》里,記錄了他從上世紀30年代到上世紀90年代的楹聯。比如1950年創作的“飛倦復知還,暖入庚堂歌解放;鴻鈞豐轉運,春回寅柄兆和平。”記錄了中國剛剛得到解放的情景;1976年創作的“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插隊落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記錄了當年動員知識青年下鄉這件事。諸如此類的楹聯,總能從字里行間看出時代的動態,串聯起來,就是一部至少是重慶的現代史。

馮堯安給自己創作的對聯分了很多類別:嵌名類、春聯類、頌黨政軍類、慶喜頌壽類、悼挽緬懷類等。多數都是對當下熱點問題的想法,用對聯來抒懷,特別是和朋友之間的交流,字里行間能看出濃濃的情誼,還有文人與文人之間那種惺惺相惜的真摯情感。

用重慶地名配對百副對聯

在《鴻爪集》內,末尾有一百聯全部是由重慶地名組成的對聯。如“北碚;南坪”、“山洞;石門”、“羊子壩;貓兒石”,乍看這種對聯的方式很簡單,也容易讓人記住,其實這正是馮堯安喜歡的形式,他推崇的是短聯,看起不費勁,而巧妙之處更能在短聯中體現出來。

重慶的地名本身就是充滿著趣味的,再加上馮堯安楹聯的配對,讓人看起來更加有趣。這得益于上世紀80年代期間。馮堯安在南岸編寫地名錄。整天與那么多的地名打交道,這激發了他配對地名楹聯的靈感。其實編寫這一百副對聯非常不容易,一百對就是兩百個地名,而且還要按照對聯的規則配對就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對聯上下聯的最末一個字分別為仄聲和平聲,若最后一字對不上便不成聯。

仔細閱讀這些地名,還會發現很多地名已經不存在了。“多少地方我已經找不到了。”馮堯安一邊向我們解釋對子,一邊感嘆。這些對聯的記錄也算是重慶地名文化的一個縮影。

身體力行傳播文化

馮堯安是個喜歡讀書的人,退休的日子,看書看報看電視新聞就成了他每天要做的事情。現在還訂閱了眾多期刊雜志,因為他訂的刊物眾多,社區還給了他一個“優待”,專門為他制作了一個報箱。每次上下樓,他都會先看一眼他的報箱,報箱儼然成了他與世界接軌的紐帶。

馮堯安家的藏書不說上萬至少也有八千,他的記性相當好,哪本書在哪里,只要是創作對聯需要,他可以馬上搜索出來,甚至哪一頁,哪個位置他都能清楚指出來。在他家老報紙堆里。隨意掀開幾張黃舊的紙張,竟然是上世紀60年代的《北京晚報》,還有同一時代的《光明日報》、1986年的《團結報》……這里儼然成了一個老書刊的倉庫,若將舊報紙展開分類,完全可以當成某個時期報紙的博物館。

年過九旬的馮堯安還是一個社會活動家。每個月他都會參加兩次文化交流茶會,風雨無阻。在他身邊,陪伴他來的是一位精神矍鑠的白發老頭兒梁紹霖,在馮堯安面前,他儼然就是一個壯年的小伙子,他就是馮堯安的鄰居兼學生,你根本看不出他已經快80歲了。梁紹霖笑稱是馮堯安的貼身保鏢。若馮堯安有其他活動不能參加的,每次必托學生轉帶資料并且詢問茶會的詳情。

今年,馮堯安也會準備好幾副春聯,在春節的茶會期間將其印在一張張小卡片上,送給身邊的朋友。看得出他有一顆執著的心,把能買到的刊物都看一看,雖然身體老了,但是他一直為了與這個社會接軌而努力著,與時俱進。無論何時都不至于變成被時代拋棄的“舊思想”。

[人物面對面]

這么大的年紀還一個人住。家里人放心么?

我的孩子們曾經叫我跟他們一起住,但我不愿意,我的生活習慣跟他們不一樣。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雖然我喜歡有人跟我擺龍門陣,但兒孫們都有自己的工作,不想給他們增添負擔。況且我的生活雖說不是完全自理,至少也能理50%,一日三餐問題已經解決了,有時候兒孫們也會來看我,幫我解決一些事,你看陽臺上曬著的床單就是前幾天兒子回來給我洗的。至于我吃飯的問題,交給了我家附近的那個館子,他們每天都會按時給我送飯過來。

很想知道是什么讓您這么高壽?

其實沒有什么秘訣,不暴飲暴食,平平常常過日子就好了。不過有一件事我堅持了十幾年,我平時很少生病,我猜想跟這個習慣有關系:每天早上起床后我都會空腹喝一湯勺醋。把醋兌在頭天晚上的冷開水里一起喝,如果感覺不好喝,可以加點蜂蜜。喝醋這個方法也是別人給我說的,很簡單,但是每天堅持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個長壽秘訣,也沒有經過科學論證。

少年時代在你的記憶中是怎樣的?特別是過年的感覺?

小時候跟著大人走,學的是舊禮教,腦子里裝的都是舊東西,所以我喜歡舊文學。那時候的過年就可以得錢,從小跟著父親學習禮節性拜年,到十幾歲的時候,就把名片帶在身上代表父親去拜年。因為我父親是當時工商界的,有自己的店鋪,做過一些刻章的生意,賣過參茸燕窩等東西。家庭條件還算可以,小時候苦的感覺很少。

春聯曾經被作為“四舊”被禁止,那時你是怎么應對的?

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相應的政策,我自然會有所顧忌,也不敢隨便寫,所以中間大約十年的時間都沒有寫春聯。

江津人鐘云舫曾經寫下了天下第一長聯,可以說重慶人在對聯的造詣上是相當高的。現在呢?

鐘云舫那個人是相當了不起的,他被稱為“聯圣”,他的名字享譽全國。他很有學問,他寫的對聯還是在監獄中完成的,沒有任何參考資料。像我們創作對聯時記不住的,還要翻參考書呢。現在人的對聯水平比較一般,學習的人少了,很多堅持的人都是一種興趣。

重慶的楹聯從過去到現在有什么變化?

整體來說都在與時俱進,加入了很多時代的風向標。

對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是個什么地位?

對聯算是從詩里分化出來的,不像唐詩宋詞元曲那樣有獨立的地位,對聯最盛行的時候是在清朝。最近中國楹聯學會準備編一本清聯三百首,就是想把對聯的地位獨立出來,構成唐詩、宋詞、元曲、清聯。

現在有的時尚活動將楹聯這種文化嵌入進來。你怎么看?

我很贊成,楹聯本身就應該是與時俱進的,不應該拘泥于舊形式,多和現代時尚接軌也算是一種發展,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值得提倡。

你搞了一輩子的楹聯。家里關于楹聯的藏書也那么多,有傳承的人么?

我的子孫們他們都沒有這個愛好,人各有志嘛,我不能把我的觀點強加在他們身上。

你覺得自己創作最好的對聯是哪一副?

我自己也說不出來,我認為都不好(笑),都是很一般的,別人說了算吧!

未來你有哪些愿望?

我有兩個愿望。第一,在我一百歲前再出一本書,我主要擅長的是詩詞和對聯,目前手里有一部分手稿,想再創作一些匯集成冊。第二,希望以后每個月能領到300塊錢(笑),是這樣的,大渡口這邊的居委會每個月會給90歲以上的老人發100塊錢的營養補貼,而百歲老人就是300塊,希望將來我自己也能有那個資格去領。

相關期刊更多

土工基礎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

河北冶金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河北省冶金學會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作家協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澜沧| 房山区| 南充市| 孝义市| 府谷县| 曲沃县| 大城县| 江孜县| 蛟河市| 南华县| 襄城县| 云林县| 北宁市| 长泰县| 蒲城县| 探索| 常山县| 内乡县| 石嘴山市| 喀喇沁旗| 泰州市| 双鸭山市| 上饶市| 桓台县| 平江县| 灵宝市| 鄂托克前旗| 兴义市| 平武县| 封开县| 门头沟区| 井陉县| 平定县| 迁西县| 和政县| 康马县| 三明市| 饶河县| 邢台市| 华阴市| 五大连池市|